诗家天子王昌龄

时间:2023-04-18 07:59: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家天子王昌龄(共5篇)由网友“大大大大包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诗家天子王昌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家天子王昌龄

篇1:诗家天子王昌龄

诗家天子王昌龄

盛唐诗人中,王昌龄也是个很有名的诗人。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人们常不禁惊叹,为什么雄浑高远的边塞诗和婉转缠绵的宫词以及闺怨诗能都出于王昌龄之手?王昌龄的七绝尤其写的棒,有“七绝圣手”之称。一般诗词爱好者若查一下《全唐诗》中的王昌龄作品,开始会看到一些五言或者是七律等体的诗,却见不到几首很熟知的。而翻到后面的七绝时,才发现熟悉的佳作和名句比比皆是。王昌龄在写绝句方面确实是一绝,有人认为在七绝上的功力之深唯有李白才能相比。

王昌龄的生平事迹我们倒比张若虚等人知道的详细点,因为王昌龄毕竟中过进士,有过功名。古代对于曾当过官的人还是记载的比较多的。《唐才子传》上说:“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不过有好多文章,似乎把当汜水尉和迁校书郎这两个事给弄颠倒了,倒说是:“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按说汜水县尉应该是个比秘书省校书郎更小的官吧,不能说由于选博学宏词科出色,倒降了职吧。不过看《唐诗选注》也这样说,不知道《唐才子传》上的对还是《唐诗选注》对。

不过王昌龄生性也不是会当官的人,不久就因文致祸,他写了一篇《梨花赋》讽刺了权贵,此后就连遭贬谪,《唐才子传》上说“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看来王昌龄也是个不拘于世俗,特立特行的人,所以当时也是毁谤多招。王昌龄那首《芙蓉楼送辛渐》中有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想必就是有感而发吧。王昌龄后来贬为龙标尉(今贵州锦屏隆里古城),当然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李白和王昌龄是好友,有诗赠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关切之情,另外王昌龄和孟浩然也是好友,而且据说孟浩然之死和王昌龄还大有干系,而且据说孟浩然之死和王昌龄还大有干系,当时孟浩然正在生背疮,结果两人相见高兴之下就饮酒论文,不想孟浩然这病不能饮酒,竟因此疮发而死,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为人,看他交的朋友就行了。王昌龄和李白、孟浩然既然都是好友,历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昌龄肯定也是潇洒豪放,不拘于凡俗之人。

但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冰心一片的王昌龄当然也为很多俗人所忌,所以安史之乱时,王昌龄准备回家乡途中,在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害。这个闾丘晓不知道因为什么嫉恨王昌龄,肯定也不是好人。据说后来有个叫张镐的人要处决犯了罪的闾丘晓,闾丘晓说他有八十老娘要养之类的话,结果张镐说:“那被冤杀的.王昌龄的老人谁来奉养?”这个闾丘晓才惭愧沮丧,无话可说,张镐算是给王昌龄报了仇啦,但英年早逝的王昌龄因此不知少留下多少诗篇,却是无法挽回的了。顺便说一下,这闾丘晓是姓闾丘名晓,前段时间一个赴伊拉克战争区采访的凤凰卫视的女记者,叫闾丘露薇,就是姓这个姓吧。有些不知道的记者还问人家是不是嫁夫后前面加了个夫姓才变成这样的姓名,其实不是这样。看来闾丘露薇也算给她的这个姓添了光彩呀。不然这个姓在人们记忆中就只是杀王昌龄的凶手这一历史人物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王昌龄诗作吧,王昌龄的边塞诗在盛唐诗人中也是十分出色,像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读来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在意境上倒有几分相似之处,有时就见有些不大熟悉诗的朋友把此诗和《凉州词》弄混了。不过这首诗在气势上比《凉州词》更积极向上,更能体现出盛唐时那种雄浑有力的脉膊。王昌龄还有一首出塞也是写的雄浑苍凉,千载之间不知鼓舞了多少将士豪杰: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于这首诗,明代李攀龙曾夸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有人评说此诗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说:“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清沈德潜《说诗一语》)意思是讽刺守将无能,和高适《燕歌行》那首中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差不多意思,一般讲诗时也是这样讲的。不过在这里,提一点不同的想法,总觉得以王昌龄边塞诗惯有的气势,并非就是这个意思。王昌龄边塞诗一般还是比较慷慨激昂的。而且这首诗后面一首是这样的: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紧接的这首诗,描写的可不是一个“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那种腐化将军,而是一个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的将军(从白玉鞍、金刀之类的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将军,不是一般兵卒)。所以和上面的第一首出塞诗联系起来看,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大概是说,只要有龙城飞将这样的英雄在边关镇守,胡兵胡马就休想踏过阴山一步!这才是盛唐恢宏壮观的气度呀!

在王昌龄的时代,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社会上的风气也高昂尚武。虽然王昌龄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诗句来感叹,但诗句中却没有像后来的征妇们那样痛断肝肠的凄凉。只是类似于“十五的月亮,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那样的思念之情。而且王昌龄在《青楼曲》(这里的青楼并非妓家,而是贵族少妇们的闺楼)中还写了这样的诗句: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扬。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第一首里有两个镜头,千军万马回师长安,楼头的少妇在悠闲喜悦中弹着银筝,好像是欢迎她归来的良人,而第二首就说的更清楚了,她的夫婿凯旋回来,正要封侯赐赏呢。透过这两首诗,透出来其他时代罕见的积极上进的气度。

王昌龄不但描写金戈铁马的塞外风光很精妙出彩,而且写女子们的心态和生活也是细腻鲜活。像这首: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读罢此诗,仿佛看到一个人面如花的清纯美眉,从清清的荷塘中传过来缥缈的歌声,这让我们不禁想起朱自清写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这里面荷塘是有了,但是什么美人啦裙子啦,都是他瞎想出来的,但是王昌龄这诗中却真有个鲜活可爱的美眉,在荷塘中忽隐忽现,更增美景美色。

王昌龄还有不少宫词也很出色,像这首《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诗且不说诗中的意思,一看就惹人喜欢,因为单这首诗上的“金”、“黄”、“梧桐”、“秋叶”、“珠帘”、“夜霜”、“玉枕”、“南宫”等字样,就觉得像一幅流丹溢彩的工笔仕女图,金玉满堂般的典雅端丽中又透着一种莫名的寂寞惆怅。像这首《西宫春怨》也是这样: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王昌龄的宫词诗里的景物常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气象,感情也写的柔婉含蓄,和宫词这个体裁很相配。所以王昌龄的宫词写的实在很不错,不逊于后来写有百首宫词的王建。

王昌龄外号有人说应是“诗家夫子”,而不是“诗家天子”,虽然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三中说过:“史称其(昌龄)诗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但是,有人考证说可能是“夫子”和“天子”字形相近而出现“形讹”的现象。在旧时“天子”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诗仙”可以叫,但“诗天子”这个称乎比较犯忌讳,有僭越之嫌。而夫子,一般作为对老师或者有德才人的尊称,还是比较普遍的。像李白说的“吾爱孟夫子”之类。而且据考证“琉璃堂”当是王昌龄任江宁承时的旧址,王昌龄在那里曾经有过教授生徒,讲习诗文的事迹,故而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说。

但“诗家夫子”这个外号,却显得太不够响亮了,而且一提“老夫子”这个名称,就容易让人想起那些迂腐古板的家伙。王昌龄既然七绝诗才冠绝一时,在诗坛确实有万人之上的地位,仅略逊于“诗仙”、“诗圣”而已,所以在这里还是喜欢满怀崇敬地叫他是“诗家天子”王昌龄。

篇2:王昌龄诗家夫子

王昌龄诗家夫子

“诗家夫子”王昌龄

王昌龄在我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喜欢他,原因很多。他姓王,是我的本家。欧阳修和宋祁编的《新唐书·文艺传》说他是“江宁人”时称“王江宁”。江宁就是南京。南京出的重要诗人很少,总算有了一个大的。我心中暗暗认为王昌龄就是南京老乡,甚至因而对编者欧阳修和宋祁颇有好感。

后来,许多人说“不是”。现在的文学史书大都写作“京兆万年(今西安)人”。也有人称他是太原人。其实,“王江宁”是以官职相称。就像称王维叫王右丞,称杜甫叫杜工部,称韦应物叫韦苏州一样。就算这样吧,他至少到过江宁。他在江宁当过什么官儿?有的说他当过“江宁令”,例如《唐才子传》;而实际上,他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冬天开始,当过八年“江宁丞”。“县丞”是个什么官儿?县令的助手,县级文书而已。这可不能算作什么显赫的官职。

不过,李云逸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小集·王昌龄诗注》的“前言”中说:“他虽出南朝世族琅琊王氏,但家势式微已久,父、祖几代,未闻有何宦迹。”我知道,琅琊王氏原来住在山东琅琊(今临沂),西晋末年避乱迁徙到长江以南,王羲之的伯父王导和王敦等在南京拥立东晋政权,叫作“王与马共天下”。王家和谢家先后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王昌龄既然出身于“南朝世族琅琊王氏”,他的家族就有可能参加过“元嘉百族南渡”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果他的家族真的参加南渡了,那么王昌龄就真的有可能是“江宁人”。那么,他怎么又成为“京兆万年人”了?如果他的家族没有参加南渡,而留在山东琅琊,那么辗转流徙至于西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应该说他出于“南朝世族琅琊王氏”。比如,我的祖上就是山东琅琊王氏,没有参加元嘉南渡,我们就谈不上有什么显赫家势,也不存在什么“家势式微”。

咳,真感叹自己历史知识之少,老是有搞不清、想不通、闹不明白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今天知道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到底“著名”到什么程度,很值得怀疑。查了各种资料,对他的生卒、籍贯、生平事迹大都语焉不详。我想,可能王昌龄的资料,当时根本没有进入官家的档案库。李肇的《国史补》是把他列在“位卑而著名者”的.十几个人里边的。“位卑”,其直接后果就是没有官方档案资料;而“著名”呢?可能口耳相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资料不少,其中互相矛盾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又比如说,王昌龄一再遭到贬谪。33岁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七年之后应博学鸿词试登科,授汜水尉。43岁获罪谪岭南。什么罪?不清楚。45岁遇赦北返,被任命为江宁丞。53岁却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许多书上记载,王昌龄被贬谪的原因,都只有短短几个字,“不护细行”、“不矜细行”,《唐才子传》也说他“晚途不矜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到底怎么回事?谁知道?

不是传说盛唐用人是重在才干吗?怎么因为莫须有的“不护细行”、“不矜细行”、“不矜小节”,就将一个“著名”诗人一贬再贬?对唐代的人才处境,你不觉得实在可疑吗?

还有,王昌龄头上的那顶桂冠,到底是什么?元代的辛文房作《唐才子传》,说他“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其实“诗家夫子”也算不上什么桂冠;可是到了清代的宋荦《漫堂说诗》,却记载:“龙标更有‘诗天子’之号。”一步登天,原因何在呢?

我最想说的话,没篇幅说了,看来得再写一篇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王昌龄诗作吧,王昌龄的边塞诗在盛唐诗人中也是十分出色,像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读来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在意境上倒有几分相似之处,有时就见有些不大熟悉诗的朋友把此诗和《凉州词》弄混了。不过这首诗在气势上比《凉州词》更积极向上,更能体现出盛唐时那种雄浑有力的脉膊。王昌龄还有一首出塞也是写的雄浑苍凉,千载之间不知鼓舞了多少将士豪杰: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于这首诗,明代李攀龙曾夸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有人评说此诗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说:“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清沈德潜《说诗一语》)意思是讽刺守将无能,和高适《燕歌行》那首中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差不多意思,一般讲诗时也是这样讲的。不过在这里,提一点不同的想法,总觉得以王昌龄边塞诗惯有的气势,并非就是这个意思。王昌龄边塞诗一般还是比较慷慨激昂的。而且这首诗后面一首是这样的: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紧接的这首诗,描写的可不是一个“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那种腐化将军,而是一个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的将军(从白玉鞍、金刀之类的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将军,不是一般兵卒)。所以和上面的第一首出塞诗联系起来看,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大概是说,只要有龙城飞将这样的英雄在边关镇守,胡兵胡马就休想踏过阴山一步!这才是盛唐恢宏壮观的气度呀!

在王昌龄的时代,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社会上的风气也高昂尚武。虽然王昌龄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诗句来感叹,但诗句中却没有像后来的征妇们那样痛断肝肠的凄凉。只是类似于“十五的月亮,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那样的思念之情。而且王昌龄在《青楼曲》(这里的青楼并非妓家,而是贵族少妇们的闺楼)中还写了这样的诗句: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扬。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第一首里有两个镜头,千军万马回师长安,楼头的少妇在悠闲喜悦中弹着银筝,好像是欢迎她归来的良人,而第二首就说的更清楚了,她的夫婿凯旋回来,正要封侯赐赏呢。透过这两首诗,透出来其他时代罕见的积极上进的气度。

篇3:王昌龄的诗全集

1、《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2、《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3、《行路难·双丝作绠系银瓶》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

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气好弃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挫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

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4、《从军行》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5、《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6、《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8、《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9、《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10、《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11、《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2、《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春怨》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14、《送别》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

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15、《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16、《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

17、《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8、《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9、《咏史》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20、《箜篌引》

卢谿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

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

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

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咿嚘,意说被他边将雠,五世属藩汉主留。

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

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飗,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

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

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篇4:王昌龄的诗 全集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6、《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7、《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8、《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9、《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10、《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11、《寄是正字》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12、《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3、《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4、《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15、《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16、《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17、《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篇5:王昌龄的诗 全集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2、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军行七首》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

8、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

1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

古代诗人的别称

王昌龄生平简介

王昌龄《何九于客舍集》唐诗及注释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著名诗词

王昌龄出塞文言文翻译

诗人王昌龄生平

出塞王昌龄拼音

王昌龄的诗出塞

王昌龄《出塞》六年级教学设计

少年行,少年行张昌宗,少年行的意思,少年行赏析

诗家天子王昌龄
《诗家天子王昌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家天子王昌龄(共5篇)】相关文章:

王昌龄译文及赏析2023-05-27

王昌龄 出塞意思2022-07-21

事迹材料 人称2023-02-06

王昌龄的小故事2022-12-09

出塞原文及翻译2024-03-10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的翻译2023-03-06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2023-07-03

《送柴侍御》王昌龄唐诗2022-04-30

采莲曲,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的意思,采莲曲赏析2023-07-22

唐代诗人王昌龄简介2023-03-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