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景状物类散文(整理15篇)由网友“angela200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三写景状物类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中写景状物类散文
喜欢这样细细碎碎的声音,总是那样的轻柔的小心翼翼的在心底缓缓蔓延,四月,某个午后苏醒在稀稀疏疏的雨声中,与久别的春雨乍然相遇,心中雀跃着,欢喜着,却不愿意惊扰它们,用最安静的姿态,默默观赏。
雨声,来至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我总是这样认为的,于是,把每一个雨天,当做是上苍的恩赐,当做一次安逸的享受。
也记不清有过多少个窗下听雨的午后了,在初春,在夏末,在秋风乍起时,在还未落雪的日子里,雨儿用它们不同的情怀,洋洋洒洒,模糊了我心田与我的玻璃窗,然后留下深深的轨迹。我站在离窗最近的地方,平静着,漠然着,感受着耳畔那些无法扑捉的声响。
其实雨儿是没有声音的,只是在坠入尘世的瞬间,发出了浅浅的低咛声。于是正个小城都回荡着这样的声响。
雨儿的世界是安静的,可是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世界里,停留太久,迈着匆匆的步伐踏向归家的途。我却不然,我喜欢撑着那把淡紫色的伞行走在稀稀疏疏的雨丝中,不是为了归家,是为了走完一条街然后再走一条。明明记着回家的路,却又像一个迷失了方向的人。有的时候误以为自己在寻找一条走上云端的坦途,然后让淡紫色的小伞在云间绽放,带着薰衣草的颜色和芬芳在洁白的云间绽放淡淡的紫,该是美好的一件事吧?
在雨中,心是宁静的,没有声响,潜行着,摸索着,闻着湿湿的空气里,被润泽过的泥土的气息,被滋润过的枯枝的气息,我喜欢这样的气息,因为哪就是大自然的芬芳。有人说,雨之所以会落下来,是因为它把大地上一把把伞当做了盛开的莲。果然吗?回头看看巷子里,一把把移动着伞,带着各自的色彩,鲜活的存在雨的世界里,不论是不是盛开的莲,都可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吧。于是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不是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也不是期待遇见她的人,我却是一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寂寥的雨巷的人。我不需要有谁来唤我无人知晓的名,或拢起,耳边浅浅湿去的发。我只是期待,邂逅一场平静的苏醒和重生。
娇柔的身子,总是经不起任何起落的瞬间。在春天里挣扎着,嚎叫着,刚刚用尽全力张开层层叠叠的花儿们。便在这场稀稀疏疏的雨中瞬间飘零了,一切的挣扎乃至于最终欢快的释然,而飘零的瞬间,却没有了任何的声响,悄无声息的完成了最迷人的谢幕。花的开放是美好的,而花的飘零也不由分说的这般感动。美好消折了,就像我的童年一样,消折了。
来年春光灿烂时,便是花儿重生日,但是我的童年却再也找寻不回了。多想独坐山间,再看看我家乡的雨,再看看它们如何润泽我的山坡,如何灌溉我的麦田,如何洗礼我的花草。如何带走我的污浊。而如今深深不惜的雨声,轻轻触摸着已经久去的美好,已经模糊的岁月。
夜近阑珊,雨声渐渐远去,把它留在心上,慢慢品味――声,可以是这般动情的生。
[高中写景状物类散文]
篇2: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方法
一、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二、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三、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四、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篇3:高中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初探
高中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初探
江苏省苏州大学文学院 夏继清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中学 卜平
【摘要】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已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从教材选文的数量来看,苏教版高中的教材选文,尤其是现代散文,几乎占据语文教材选文的半壁江山。在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有不少教师仍然不知所以。笔者从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内容的确定受到启发,试着从立足文本、关注学情、文章体式、编者意图等方面来反思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关键词】
篇4:高中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初探
现代散文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尤以描写生动、语言灵动、情感动人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备受师生喜爱。现代散文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的现代散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现代散文被教师仅用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名词术语所概括或肢解。为提高现代散文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做了专题研究。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及其学习重点
1.必修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散文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有刘白羽《长江三峡》、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高建群《西地平线上》、朱自清《荷塘月色》、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史铁生《我与地坛》等。此类文本的学习重点应放在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上,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进行赏析;鉴赏散文意境美;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写景状物散文还要能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使客观之景能成为主观心中之景,并能把握写景方法,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2.选修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散文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遴选的写景散文有矛盾《雷雨前》、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庞培《森林与河流》、钟敬文《西湖的雪景》、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状物散文有汪曾祺《葡萄月令》、金曾豪《家里的灶头》、王振忠《老房子》、张爱玲《更衣记》、法布尔《意大利蟋蟀》等。其学习重点应是: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提高鉴赏水平;理解自然美的涵义,初步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其丰富的审美意蕴;思考保护环境、生态建设的意义;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特点,区别其与科学说明文的区别,提高赏析水平;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手法,明白根据表达需要对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
二、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内容的确定
1.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在这里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读者需要时可循参考文献自主查阅。
2.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内容
黄厚江确定的《葡萄月令》教学内容主要有:①诵读文本,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②鉴赏语言,引导学生找出语言的几个多。③赏析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多还是间接抒情多?④了解修辞手法,整篇文章用比喻的句子多还是不用的多?不用比喻的语言是什么语言呢?⑤理解编者选文意图,辨别说明文和散文,让学生将文章缩写成一篇短文,题目自加,比较缩写文字和原文的特点,学生由此加深了说明文和散文的特点,掌握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特征。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在课文生成部分引领学生体悟作家创作的风格,即“散文中的散文,散文中的极品”.
三、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笔者认为,应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审美情趣为落脚点,并结合教材编者编写意图、现代散文文体特征、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因素来确定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教学内容。
1.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应立足于文本
韩雪屏教授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应先立足于文本本身,至于学生的学情和教师自身状况,仍在对最后预设和生成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
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来组织文字。在介绍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月令知识”的背后沉潜着别样的情趣与情调。汪曾祺曾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他在小说中采用的散文化创作形式,()而在散文创作中更体现了他的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特点。《葡萄月令》中的描写语言口语化,朴实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灵动、诗化、清逸的风格。因此,写景状物的方法,描写、记叙、说明及修辞手法,对物的态度、感情都应是教学内容。
2.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关注学情
语文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体验,以便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对现代散文学习的知识背景。教师在确定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备学生”,要事先调查分析学情。
通过必修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散文的结构特征,基本能够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的意蕴。因此黄厚江老师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在得知学生并没预习的情况下,就从诵读入手,让学生揣摩汪氏语体的特点。在这一鉴赏语言的环节,黄老师并没有立即给出结论,而是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本文的特点。黄老师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营造一种宽松、包容、愉悦、发人深省的学习氛围;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来调查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以任务为驱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动、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现代散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特点,洞察他们潜在的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确定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
3.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从文章体式、编者意图入手
写景状物散文主要特征就是情景交融,写景的方法(描写),语言(修辞),作者抒发的人生感悟,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学内容。
写景状物散文重在欣赏语言。黄老师《葡萄月令》的教学启示我们,散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鉴赏语言。从让学生去寻找本文语言的几个多,到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黄老师始终都在引导学生去鉴赏文本语言,发现本文句子抒情的特点和修辞特点。因为语言不仅是散文的载体,也是散文的本体。全部语言所传达的是散文的精神韵致,也是散文美学形式的表现。创作者对语言的不懈追求,既表达了新异的审美情趣,又创造出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景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欣赏散文重在欣赏语言。
散文教学必须着意于语言的品味和感悟,打通语言的症结之后再循序渐进寻幽探微,体悟作品的感情,体察作者的情思。黄老师首先从语言入手,揣摩文本内容。他首先请同学选择课文中的段落通过诵读表达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感受和理解,接着由具体的语句人手,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引导学生发现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特点。只有对语言的深刻把握才能水到渠成的去“窥人、品人”,才能去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那些在字面上无法看到的东西,才能在语言的褶皱中重新看到作者的别样情怀。正如王荣生老师认为的,散文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这也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说“从语言入手,走近作者的心中”.
在本模块的“教学建议”中编者强调: “状物散文中,描写与说明是主要的写作方法……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区别。”.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紧扣编者意图,他让学生将文章缩成一篇短文,再自加题目,让学生比较缩写文和原文的不同,通过改写学生加深了说明文和散文特点的印象,也掌握了“汪曾祺散文”“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的语言”的审美特征。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还要准确领会编者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由此可见,写景状物抒情散文的教学内容确定应该从立足文本、关注学情、文章体式、编者意图入手,从这几方面来让学生学会阅读,让散文教学返璞归真。
篇5:写景状物散文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篇6:写景状物散文
窗外,细如牛毛的小雨密密的斜织着,这是雨季的情怀。流翠的小雨,凄美的风景。如绢的雨丝轻轻的挥洒着,弹拨这无尽的情愁。花凋无声,叶落无影,经不起萧瑟寒意的催促,就那么一瞬间,繁华褪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雨无痕,聆听落叶的倾诉,红尘往事,呢喃起涟漪无数。撑上一把油纸伞,立在苏小小的墓前,静静思索,默默回忆,感慨她的风华绝代和悲凉的一生;哀叹她始终不能结同心而被世俗吞噬的无奈。无人挽留,无人吊唁。如花的年华,似玉的情怀只是融在这点点清香、淡淡秋风中了。
寂寞红颜,春色未老,却早已蚀了岁月,荒了流年,销了心愿。人生宿命,家国兴亡,便如一片秋叶,终有落下一刻。而生命的轨迹,灵魂的重量,是否和落叶一样,成为秋季的最后一幕景?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燃烧。然而,随落叶而飘去的那个青春年华,是否依然让人回味,令人深思呢?
秦淮河畔的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人亦寒。走上弯弯的月桥,凭栏遥望,似乎看到了柳永摇着折扇走来。满腹柔肠,都欲交给这秋色带走。一棹孤舟,数点寒鸦,带走了柳永的梦,摇碎在水波中,荡起阵阵涟漪,牵动着一颗归思的心。岁月如流水落花般逝去,碾间不过似惊鸿那温柔一箭。悲伤过处,到处是美丽的忧伤,忧伤的美丽。然岁月催人老,花谢花飞,红颜渐失,到头来,终不过是一杯黄土,掩埋着无数风流。难道那秋夜姑苏的客船,难道那轻歌曼舞的婉转,终究不过是一场虚幻?
秋风褪去了春的盎然,秋雨洗尽了夏的华丽,却用沧桑煮沸了人生的辗转,煮沸了历史的浩瀚。我想三毛说得很好“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春花、夏日、秋景、冬雪。”我想秋也许是落在梧桐树上的凤凰,虽在遭受涅盘之苦,但是它正在静静等待重生,正在为下一个美丽的轮回积蓄力量。
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只想默默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绵绵秋雨,自然忘我,一醉陶然。
篇7:写景状物散文
东北春晚,几番冷雨,数日寒风,天便豁然而晴,远望,半幅闲云低掩,岭树山云生辉。于是心忽欣欣,便信步去河畔,沿岸万红入眼,惊觉桃花已开。
我们这里的桃花,都属看桃,只是开花,似乎并不结果,那花便开得分外繁密灿烂。比丁香略早,春人其中,香风馨露,于是心宇芬芳,一扫初春凄冷。
一大片花海软软铺开,讶其不知何时竞已将景物暗换,仿佛只是昨日,此处还风凋雪残,就在刹那间,便与如许美丽猝然相逢。寻春之人渐多,漫步于花树间,笑语盈盈,直似心花怒放于笑靥。方觉春在人心,始是最真实最美好的.春意。
行不数步,见河水清淙,风轻波静,对岸的花影倒映其间,于是满河流水香。凝神一朵花的娇艳,总觉得看不真切,就算如此敞开心扉,也似隔纱隔雾,不明了我与桃花之间,究竟横亘些什么。
渐入桃林深处,遇一老人,他并没有带笑赏花,而是低眉垂首,手持笤帚丝袋,扫拾地上的纸片杂物。那些寻春之人留下的种种痕迹,在他手中归于清静虚无,蓦然愧意盈胸,我们这些人,眼中有花,心中却无花,始知春意并未在心头洇染,真真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无边绚丽。
不远处有些人正在花前留影,信手攀折,百般作态,更有折花持手者,意态如春。忽然不忍看,想起那些大山深处人迹罕至之地,那些野花,自开自落,虽有风雨之摧,亦强过殒落人手。我们与桃花之间,终是有着山高水深的距离。
忽闻人声争吵,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正在阻止一些人折花。她固执地守着身旁的每一株树,阻挡着每一只伸过来的手。那一刻,她眼中盈泪,与身畔之花相映,忽然明白,在这里,终是有人与桃花相亲相近的,比如拾垃圾的老人,比如眼前护花的女孩。
终于,那些人羞惭而退,我亦歉疚,自己虽没有摧折桃花,却不能涌起呵护之心。所以,才一直看不分明那些花,抱惭而退,小女孩与桃花已成心底不散的风景。只是又见有人折花,于是奋步上前,厉声而斥,那些人愕然,继而亦惭。轻风拂过,我看见满树的桃花都在对我微笑。直到这一刻,才真正感觉到春意暖融,是的,自己,也终于走近了桃花。
回到家中,虽无帘幕招风,虽不能隔帘相对,可是桃花的美已近在心里。春色满眼,春意盈胸,如此,所有春日里的美好,都会与我相隔不远。
篇8:写景状物的散文
对一个地方思念久了,就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好像那里是前世,魂牵梦绕的傣家村寨,那是我曾经工作生活八年的地方,每当想起那美丽的村寨,便有一种柔软的牵挂。
山风吹动晨雾,像一条条白缎,轻轻地,慢慢地,把错落有致的村寨,缠绕上一层薄薄的柔纱。一幢幢别致、风情独特的竹楼,被寨边大榕树、芒果园、椰子林隐掩,满眼望去,这里的一切都染成了翠绿。
寨边的木棉,张开舒展的双臂,绽放着红色的花蕾,等不及绿叶的陪衬,就将激情点燃。多情的桃花,似粉红的云霞,印染在绿树之间,好似娇羞少女脸上飞出的红晕,增添了几分柔情。稻田伸向山边,在竹树间绽放,在阡陌间勾勒,一丝灵动与飘逸,溢满了浓浓的诗意。春天的稻田更让人着迷,勤劳的傣族儿女把秧苗插到山边的同时,也为稻田赋予了格外的美丽。错落有致的稻田装满了清洌的山泉,如散落在哀牢山间的奇幻魔镜,将七彩的云霞,绚烂的彩虹,将天地万物都倒映其间,将天下最美的景致都折射其中。阳光洒在水面,放射出粼粼波光。一分苍茫的安然和沉静,一样斑驳流溢的倒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撑起了浑厚凝重的一线蓝天。靠着勤奋和才智,傣家在这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印记。一片片稻田,把傣家的村寨,山野和大自然那么和谐的连在了一起。
踏着竹做的小桥,绕过水气弥漫的'小溪,沉浸在一个古老的梦里。天空中飘着蒙蒙的雨丝,只听见雨落芭蕉的声音,只看见那轻盈的雨滴,落在新发的绿叶红花上,便使得这天然的绿和红,显得那么的娇嫩。细雨缠缠绵绵,整个村寨都被润湿,这萦绕着绿色的雨雾,像是一层轻薄的白色面纱,遮盖了村寨的谲奇,却也给这原本的美丽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
站在蔑芭铺就的竹楼上,坝子的盎然绿意涌来眼底。椰林追着绿云,甘蔗溢出醇甜,茶叶飘荡清香,无处不醉人。到处是密密莽莽的青,到处是潮卷浪翻的绿。遥望天尽地边,偶尔才露出一抹空明的山影。绿浪中,垂荫覆地的大榕树,葱茏的凤尾竹,硕果累累的槟榔,装点着风情万种的傣家竹楼。
流过竹楼间小河静静流淌,拍打着竹楼千古的幽梦。寨子里一片静谧,竹林深处,傣家少女挑水走过,长长的筒裙,随着阿娜的身躯一起摆动。傣家少女是水做的妖姬,水是傣家的灵魂。竹楼有水相伴,泉音叮咚,增添了一种悠闲,一种淡雅,一种从容,何况这里的水,还有竹楼相伴。自然和谐,古朴而清丽的竹楼,传承着水的温柔,春的永恒!
石斛花香飘满竹楼,仙人掌围成的篱笆开满鲜花,凤尾竹飒飒摇响,芒果伸手可触,压弯枝条的柚子,敲打着竹楼的房檐。走进竹楼,温柔似水的傣家姑娘会姗姗地走来,送上一杯糯米香茶,轻轻将茶放下,然后嫣然一笑。彩色的筒裙,芳馨的气息,淡淡的茶香,嫣然一笑,犹如一支曼舞的孔雀。走进宁静祥和的竹楼,就有了那种前生今世之感。这感觉,仿佛是穿越古老的时空,等待了千年,在心灵间飘动。
晚霞渐渐被绿色溶尽,夕阳披着浅绿亮丽的婚妙,缓缓的牵引着山后的圆月。蝉羽的月色从屋顶滑向阳台。高大的蕉叶姗姗地把皓月托起,傣寨的月亮,品味着绿色的夜空,感受着岁月的沧桑。雨林风柔湿润,椰树亭亭玉立,凤尾竹脉脉含情。坐在竹芭铺就的阳台上,笑语拂去疲惫。这个时候,竹楼满充满温馨,吉祥与幸福。
在茶的芳香中,月光拨枝踏叶而来,漫进人们的心湖。竹林中流水潺潺,此刻映着月光,显得格外的清凉。清风徐来,夜空弥漫幽香,令人心动起来,顿升隔世之感。竹楼前葱茏的凤尾竹林里,传来小卜冒情意绵长的歌声,伴和着唧唧虫鸣,随晚风飘得很远很远。
喂喂啊罗——
阿妹的月亮挂天上
阿哥把芦笙吹响
抬头看这月色朗朗
竹楼旁边有凤凰花香
还有阿妹银镯叮当
月影在波光中荡漾
心儿飞出凤尾竹旁
心儿就快(要)飞到天上
啊喂啊喂啰外
柔婉的歌声,流淌着傣家气息,软软柔柔,像一只拨弄你心弦的手,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韵味,永远缠绵在心中。这时,月亮变得妩媚而清丽,正在河边沐浴的傣家姑娘,沐出一怀惬意,沐出一脸羞怯,沐出一阵银铃笑声。轻快的鼓点,悠扬的锣声飞来耳畔。循声而来的傣家少女,走向如痴似颠的小伙,舞步轻盈踏月,歌声流水行云。姑娘们用流蜜的双眸,瞻望自己的情郎,双眼里闪现着七彩的阳光。双双隐蔽于大榕树下,或坐在芭蕉丛里,花香正馥郁,月光正融融,两颗相爱的心,化作倾诉衷肠的千言万语。带着些许的欣慰,风中的竹楼在慢慢沉醉。
月光下的竹楼分外妖娆,而这竹楼是永远的见证,它映照出柔情,也映照出沧桑,在这样的月夜,静静地坐在竹楼窗前,夜风吹动了竹林,月光与歌声交汇,这时候,悄悄地有了一片心情的宁静,溶在人生如梦的感慨里。
月光下的竹楼,风中的竹楼,也成了我柔软的牵挂。月还是令人充满幻想的月,人已隔了千山和万水,却是一样的思念深深。
篇9:名家写景状物散文
早上,突觉天气凉爽了很多,便惊喜开窗。是的,秋天真正到来了。
我不喜欢病菌盛行的春天,不喜欢大汗淋漓的夏天,也不喜欢那瑟瑟发抖的冬天,唯独在秋天,我才不会轻易感冒,不会整天一身汗酸味,也不会将自己包裹的乡粽子一样。所以,我只对秋天一往情深。
秋天虽在前几个星期就如约而至,但,也许是全球高温的缘故吧,秋天一直和夏天一样,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面对这迟来的秋天,我没有丝毫怪罪之意。
出了家门,我要好好享受以下秋的沐浴。
仰天望去,天空很蓝很蓝,没有一丝杂质,那种蓝,有如清澈溪水般透明。我向来对天空万分喜爱,喜欢它的蓝,喜欢它的高,喜欢它的广阔,喜欢浮在天空的云朵。但,我更喜欢秋天的天空,好像天空也和我一样,爱那秋天。所谓天高云淡,就是在形容秋天。棉花似的朵朵白云,乖巧地飘荡在天空的怀抱。也许不仅仅是天空,那太阳也像非常喜欢秋天。往日的热情收敛了许多,有的只是温柔,对天地万物的温柔,那柔和的阳光拂在脸上,暖暖的。面对这么舒适的天气,我散慢地伸了个懒腰。
风很大,将我的头发吹得有点凌乱,美好的`心情顾不上去整理那头发,张开双臂,任凭秋风从衣服中穿梭,这个时候,真可用“凉爽”二字来形容了。路旁的树叶似乎对这秋风十分喜爱,随着风飘过的方向,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一曲独特的交响乐,很好听。有几片枯叶挣脱了树的束缚,随着风儿一起舞蹈,不一会儿,路边就稀稀落落飘落下一些枯叶。没有泥土可让他们的生命重新轮回,便静静地躺在水泥地上,等待别人将他们带去那通往天堂的路。
刚刚还快乐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
弯腰轻拾起一片普通的落叶,仔细端详。叶上的纹路很清晰,深黄色的叶片交杂着裂痕。将叶子举过头顶,透过裂缝向天空望去,顿时有种莫名的冲动。这片叶子在这个世界上停留了不到一年,又将回归故路。生命似乎太短暂了……
背着秋风吹来的方向,松手抛开落叶,看着叶子不知去向,才继续向前走去。
秋的到来,宣告一年的过去。清晰记得上回秋天,自己沉沦在玩了中,没有目标,没有行动,这年的秋天眨眼又到了。看花开花落,观潮涨潮退,看似时间过了许久,其实仅仅是随手一挥间。还没懂得珍惜,时间便残忍地不带一点留恋地从指尖溜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抓住一丝。留下了太多忧郁,带走了太多机遇。有种悲伤,有种无奈……
秋的日子,我会好好珍惜,在那寒冬来临之际,至少我懂了。
重新仰起头,望望那天空,天似乎更蓝,阳光似乎更温柔了……
篇10: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
多问一个“为什么”是语文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真正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采用相应的写法。反过来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什么写法,它都是为了更加突出景物的特点,为了更加明确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白了这一点,好多写景状物类文章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很多文章中都喜欢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呢?直接明白地写出来不行吗?不行。
古人说“一切景语即物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作家因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种情境,于是通过叙事状物来表达心意、抒发情怀。所以,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主观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心情舒畅则天高云淡,花明水净,心情郁闷则风骤雨急,雾愁云浓。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一文,全文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持久拒虫的高贵之处,面对樟树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感到了由衷的喜爱、赞叹,由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而能够永久保持的可贵内涵。
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人们情关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作者想到了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此时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宋庆龄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宋庆龄的感性认识,从中学生体会到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感受树即是人,人即是树的生命之长青、之精神品质的万古长存。以物喻人,物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彰显人物的情怀。
篇11: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
写景状物类文章,它一般不会像“叙事”类文章一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去安排材料,也没有像“写人”之类并列安排一些材料,写景状物一般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景物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例:《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全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人们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篇12: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
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中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首先要把握本质。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道尽了写景类本质:所有写景的文章,实际上都在传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精警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 “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
比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仔细研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充分认识樟树的特点: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由表及里、由外形到品质,对樟树有了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领着学生穿行于文字之间,潜心涵咏,熏陶感染,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樟树的敬佩之情。例:在课始可出示“粗壮、稠密、搬家、四季常青、崇敬、瞻仰、纪念、蓬蓬勃勃”这八个词语,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樟树的四个词语,在学生对樟树有了一个“碎片”式的印象后转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整体感受樟树的样子和生长特点。再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文字 “……樟树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绿得发亮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对樟树有了具体印象后,,再次呈现课始出示的四个描写樟树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出樟树的特点。此时,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蓬蓬勃勃”,总结“作者就是从樟树的枝干写到叶子,写到它的生长环境,一步步地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将学生头脑中樟树的印象清晰化。
如果说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外在美,那么第五节写的便是樟树的内在美—— 香气能永久保持,且可以拒虫。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一内在美的呢?不难发现,通过写石榴树的“容易招虫”和樟树的“永久拒虫”,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在让学生感受樟树这一特点的同时,学习通对比、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
通过由词到句,又由句到词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篇13:写景状物的散文
一条小河打东北边绕着小镇逶迤而过,它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没几个人说得出来,也没几个人有兴趣追问。
小镇不大,一条街穿肠而过。说街其实有些勉强,不过是两排房屋夹出的一条路,斜向右上翘起,两边的房舍也就显得高低错落,有了层次和美感。房大多是瓦房,黑褐色的背脊蜿蜒起伏,如一条浮在水里的鱼。路是土路,雨天满地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如果下上两三天雨,路就软成了一摊烂泥,脚印杂沓,一遇车过,泥浆飞溅,行人若避让不及,难免招来一身泥污。行人一边揩拭一边张口就骂,妈的X,没长眼睛哟?小镇人的嘴巴可是不饶人的。若是晴得久了,路上就积一层厚厚的土,那土被来往的车辆行人带起,飘落到屋顶上,远远望去,似披了一件赫红色的外衣。小镇实在太小了,小得有点可怜见的。一只鸡在镇上溜达,大家都知道是谁家的,一条狗在镇头叫,镇尾的狗就跟着叫了,至于张家长李家短的事,一阵风就吹遍了全镇。不过,镇虽小,名姓却杂,赵钱孙李周武郑王,应有尽有,难得找出两家同姓的。
小镇不赶集,店铺也少,桥头有一家铁匠铺,斜对面紧挨着是供销社和餐馆,斜坡拐弯处开着一家茶铺兼麻将馆,对面是小镇首富李远龙家。他家的房子算得上小镇的地标性建筑:三间两层很气派的小楼,楼下开着饭馆,不过一般人很少光顾,来的多是李远龙的客人朋友,一到节假日,门前就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有公安的税务的工商局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小镇人家都种地,但地很少,各自还干些别的营生,有跑野的的,有在城里做小买卖的,有做手艺的,也有外出打工的,但更多的是到附近的.庙里卖些香蜡纸钱稀饭凉粉,每逢初一十五家里接待些香客,日子也就能过下去了。
庙子是古物,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镇子东南面,古木苍苍,殿宇庄严,虽与镇子只二三百米之隔,但暮鼓晨钟,梵呗悠悠,一圈红墙将红尘远隔在佛门之外。庙也如人,多灾多难,几经兵火,几度兴衰,现在算是有些模样了,香火也日渐兴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火不但供养着菩萨,也是小镇人衣食之源的一部分。所以小镇人即便不信因果报应投胎转世之说,也常去庙里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生意兴隆,财源绵长。
一条小河打东北边绕着小镇逶迤而过,它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没几个人说得出来,也没几个人有兴趣追问。不过,小镇人却实实在在享受着小河带来的好处,洗衣淘菜,游泳钓鱼,既实用又休闲。河上横卧一桥,其形制与大名鼎鼎的赵洲桥一模一样,石砌的单拱跨越水面,两头肩上各开两个小拱作泄洪之用。三五月圆之夜,河面水波不兴,静影沉璧,也算得小镇一景。如果有兴致,坐在拦河坝的石墩上,皓月当空,桥影横陈,清风徐来之际,人便觉微醺,很有些物我两忘,飘飘欲仙之感。
该说说小镇的名字了:板桥镇。与“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无关,与温飞卿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无关,总之是与风流儒雅一点不搭界。相反,它的来历倒是俗气得很,因当初铺桥时所用的是预制板,铺成后平坦如板,于是便有了“板桥镇”之名。这与乡下人把自己的孩子称作“狗娃子”之类一样,顺手拈来,没甚文化可言,但自有一股乡野之气,让人觉得可亲可喜。
我与小镇无甚渊源,严格说来只是个局外人,但有关小镇的人事,或耳闻或目睹,总是系念于心。如今,依托附近的古庙,打造旅游风景区,小镇已经变成了一片广场。在它消失之际,仅以此小文作为纪念。
篇14:高一写景状物散文
我们登明月山的前一站,在温汤镇泡了天沐温泉。
温泉镇位于宜春市西南的明月山下。初来乍到,给人一种水气洇洇的感觉。随到一处,都能见到古井,蒸腾着热气,就连路边的水管都是滚烫的。据当地人说,这里的温泉是地底下470多米的花岗岩中涌出来的,四时不谢,千古不歇;喝了不拉肚子,用来洗脸还可美容。
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呵!
天沐温泉,地处一个山坳。约一里远的距离,有池数十个。大者如塘,小者如盆。水深大约一米,温度一般控制在40度。正是早春二月,天气略冷,人们披着浴巾,才走几步,就跳进池子,泡上一阵。是日为“丽人节”,泡澡者骈阗,多为女流。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泡在水中,真如清水出芙蓉,百般娇羞,万般可爱。
从温汤镇,坐几十分钟的车,来到明月山。其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透过雨雾,但见一座大山拔地而起,犹如水墨画大师酒酣后,逸兴遄飞的一幅浓抹重彩的泼墨山水画轴。
从看景区门口的介绍得知,明月山,是由五个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构成半园明月,而得名。太平山为最高峰,海拔1736.5米。据《宜春市志》记载:“据传,昔定空禅师赴南岳,道经袁州,夜梦老人指山顶曰:天下太平山。适清朝定鼎,阴霾顿开,日星朗耀,名之曰太平,山名由此始。”
走过一段幽深的竹林小径,乘空中索道去主峰——太平山。缆车步步逼高,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提着,直往云天。山中云来雾往,仿佛置身孙大圣的筋斗云中。眼底多茅竹,密匝匝。有许多竹子中枯死山中,也无人问津。竹林中有野樱桃开得烂慢,溢彩流光。
下缆车,已至身云雾中。凉风嗖嗖,泛人肌骨。山中或古木虬曲如龙,或怪石突兀如林,或枯藤如蟒。林涛阵阵。可惜登高不能望远,未见“庐山”之真面目。
逗留片刻,沿石级下山。一路溪流婉转,山石如天斧神功雕砌一般,美不胜收。有瀑共分五级,大有云河落九天之势,分别为:云谷飞瀑、玲珑瀑、鱼鳞瀑、玉龙瀑、飞龙瀑。
云谷飞瀑,因“瀑布常在烟霞中,水花总与云霓游”而得名。“彩虹晴日映瀑潭,迷雾雨天漫青山”,为此地的真实写照。
古人云:“山因水而活,水得山而媚”这里兼而有之。明月山不可不游!
篇15:高一写景状物散文
青云山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岭路乡境内。景区方圆50多平方公里,揽九座千米以上高峰,有九条溪流穿行于峡谷之中,自然景观以山,岩,崖,谷,水,瀑,泉,洞,潭和动、植物为主。
“平步青云山,不朽状元峰”。状元峰是青云山的主峰,山势雄伟挺拔,峡谷崎岖险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阳光亦为峭壁披上柔美的纱衣,整座山峰大气不失细腻,壮美不乏灵动。状元峰以一道云龙穿崖,横断绝壁的千米石廊而闻名遐迩。云天石廊号称福建最高的石走廊,若于晨曦登顶俯瞰,可见“青峰出云海,巍峨连天来”,一切美景尽收眼底,难怪人们常感叹“不看石走廊,枉游青云山。”
青云山,峰美人亦美。白马峡谷是东南第一大峡谷,其山之危峭,峰之兀立,水之蜿蜒,瀑之壮美,林之苍翠,树之古拙,集青云山景观之大全,传大自然造化之神韵。步入谷口,顿觉峡谷生风,清新扑面,澹然间凡心已去,尘世渐远。甚至连观音与八仙见了如此胜地都不忍离去,要不怎会留下观音洞与八仙洞的奇妙传说?自古美景都是青山绿水环绕,高峰急湍相间,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怎能少了流水相伴?还未走近,就听见了瀑布奏响的乐章,水气迷蒙,阳光下编出一座七彩虹桥,如梦似幻。犹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瀑布飞流直下,似天降玉龙,若壁抛白绸,一泻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呆呆地感叹着景色的壮观,美妙,奇特,却无语表达心中的震撼。
如此好水好山好风光,自然也孕育了不凡的英才。南宋年间,永泰连出三状元,震惊朝野,其中之一便是青云山人氏——萧国梁。少年时他苦读于山涧石走廊,二十一岁进京考试,一举夺冠,高中状元。当地乡民为纪念萧国梁,将此山命名为青云山,喻为“青云直上”之意。他也没有辜负乡亲的期望,一直是一位清廉的好官,还曾数次与同是永泰人的两位状元共游青云山,为青云山更添一层浓郁的文化色彩。如今,在断崖绝路之处,遗存一座古不可考的“九山书院”,数百米石城环绕,方圆静谧之地。古树连荫,儒风清影,朗朗读书声依然清晰可辨,诉说着青云山不老的传奇。
★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 记叙文写作
【高三写景状物类散文(整理15篇)】相关文章:
散文分类2023-03-08
写景写作指导:六句话点出“写景”技巧2024-03-15
高中语文笔记应该怎样分类2023-09-27
《故都的秋》优秀公开课教案2022-07-23
故乡的原风景随笔散文2022-09-23
《紫藤萝瀑布》语文说课稿2022-12-18
故都的秋教案2023-05-06
高考语文备考2023-03-11
故都的秋教案一等奖2022-11-24
故都的秋优秀教案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