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

时间:2022-05-06 11:37: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精选9篇))由网友“林二二”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

篇1: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

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

纵观中国历史,“绿帽子”一词可谓渊远流长。时至今日,人们还时常津津乐道。大街小巷人们饭饱茶后闲着无聊时,一些有关“绿帽子”的事情便在大家伙的口中流传。

然而大家虽然都知道“绿帽子”一词所代表的含义,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绿帽子”一词从何而来!大家的理解中“绿帽子”的含义就是指女子背着自己的老公偷汉子。但为什么不叫做“红帽子”或者是“黄帽子”来代表那层意思呢?

虽然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绿帽子”一词来源的说法。但是说法不一,都拿不出让人信服的真凭实据来。然而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绿帽子”是来源于很久以前的唐宋。

话说唐宋时期文风特胜,正是名士倍出之时。文雅之士相互推崇,大家伙吟诗作赋,相互结交。有时候只为推敲诗词更是彻夜不眠,只道是知己难逢。

那时候有一个叫李缘铭的文人,他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来家中作客,只为吟诗作对便可彻夜不眠。是故他也经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讨论辞赋.此人有一妻貌若天仙。只怨嫁了李缘铭,是故常常独守空房。空房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但既以嫁了却也无甚怨言。

然而时间一长,这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便觉得很是难受。住她家隔壁有一户人家,男子因丧妻一直单身。这位男子自然见过这位天仙一般的美女,他常常爬在院墙上偷看她。并且一直垂涎着她的美貌,虽有色心却没色胆。

有一天,这位叫李缘铭的文人又去朋友家中作客,独留她冷清一人。闲来没事,她便依在门口看着门外发愣。这时隔壁的单身汉也正坐在门口发呆,她觉得太寂寞了,便叫来了单身汉陪她聊天。那单身汉更是求之不得,于是在以后一段日子里,每当寂寞的时候她便找他聊天,而他也迫切的等着她来找他。

正所谓日久生情。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竟然产生了些许的情素。终于有一天她和他做了出轨的事。这李缘铭平时本就很少在家,对她也是关注得少,因而他妻子和那单身汉的事情,他一点也不知道。然而正所谓作贼心虚,虽然李缘铭很少在家,但有时候他毕竟还是会回家的,由于害怕俩人的事情被其察觉,所以他们思前想后决定想一个办法,以免正巧这李缘铭在家碰到。想来想去俩人也没想不出个主意。

话说有一天,这位天仙女子准备上街卖点饰品,但此时太阳正烈,于是她便把自己相公平时戴的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而当时的文人都喜爱戴着绿色的帽子,也许是因为文人们觉得绿色有青春蓬勃之意。也就是这样这名女子无意想到了一个好的主意。于是每当李缘铭不在家的时候,她便戴着他的绿帽子在外面走动,单身男子看到后就心领神会。

就这样他们安安心心的背着李缘铭偷情,虽然他们自以为万无一失,但事情总有出乎意料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因为一卷诗词忘在家中,才出门不久的李源铭急匆匆的赶回了家。结果他的妻子和那单身汉的事情被他撞了个正着。一直文雅风流的李缘铭恼羞成怒。他一气之下休掉了自己的妻子。从此他的妻子和那单身汉子偷情的事情也逐渐流传开来,后来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妇道背着自己相公偷汉子的事情叫做戴“绿帽子”。

听说自那以后,文雅之士们便不再戴绿颜色的帽子。从此绿帽子就成了男人的忌讳。“绿帽子”一说也自那以后流传自今了。

篇2:绿帽子的历史典故

绿帽子的历史典故

人们虽然都知道“绿帽子”一词所代表的含义,就是指已婚的女子红杏出墙,背着自己的丈夫与别的男人偷情,但是却很少有人清楚绿帽子一词从何而来。目前关于绿帽子一词来历的说法纷纭,不一而足。那么,对于绿帽子的来历,目前究竟流行多少说法呢?

第一种说法,绿帽子是来源于唐宋时期,是由荡妇偷情信号演变而来的.这种说法说的是唐宋时期文风长盛不衰,正是名士倍出之时。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相互推崇,吟诗作赋,相互结交,有时候只为推敲诗词更是彻夜不眠,只道是知己难逢.当时有一文人名叫李缘铭,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来家中作客,同时他也经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诗文唱和。李缘铭有一年轻貌美的妻子,因常常独守空房而深感痛苦不堪。而她家隔壁有一户人家,男子因丧妻一直单身。这位男子自然见过这位天仙一般的美女,他常常爬在院墙上偷看,并且一直垂涎着她的美貌,但她却是虽有色心却没色胆。

有一天,李缘铭又去朋友家中作客,妻子倍感冷清,闲来没事,便依在门口看着门外发愣。这时隔壁的男子也正坐在门口发呆,而认同命相怜,便不知不觉聊天起来。于是在以后一段日子里,每当寂寞的时候她便找他聊天,而他也迫切的等着她来找他。

正所谓日久生情.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竟然产生了些许的情素.终于有一天她和他有了第一次的风流,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李缘铭平时本就很少在家,对她也是关注得少,因而他妻子红杏出墙的事情,他一点也不知道.然而正所谓作贼心虚,这李缘铭平时虽然很少在家,但有时候他毕竟还是会回家的。由于害怕俩人的事情被其察觉,所以他们思前想后决定想一个办法,以免正巧这李缘铭在家碰到。想来想去俩人一时也没想不出个好主意。

有一天,李缘铭的妻子准备上街卖点饰品,但此时正值中午,太阳高悬,于是她便把自己丈夫平时戴的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而当时的文人都喜爱戴着绿色的帽子。也许是因为文人们觉得绿色有青春蓬勃之意。然而,这顶绿帽子却给了李缘铭的妻子的电石火花般的灵感,使她在无意之中突然想出了一个好的主意。于是每当李缘铭不在家的时候,她便戴着他的绿帽子在外面走动,隔壁男子看到后就心领神会,前来偷情。

就这样,他们二人时常偷情,自以为万无一失,不想事情总有出乎意料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因为一卷诗词忘在家中,才出门不久的李源铭便急匆匆的赶回了家,结果撞见了自己的妻子

和隔壁男子正在偷情的场面。一向以文雅风流自居的李缘铭不禁恼羞成怒,一气之下休掉了美貌的妻子。从此他的妻子和那隔壁男子偷情的事情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街坊邻居的笑谈。于是,后来人们便把那些不守妇道背着自己相公偷汉子的'事情叫做戴绿帽子。

当然,从此以后,绿帽子就成了男人的忌讳,文雅之士们便不再戴绿颜色的帽子了。

绿帽子是由荡妇偷情信号演变而来的说法一直流传自今。

第二种说法,绿帽子起源于元明两朝,是由从事妓院歌坊等贱业的标志色演变而来。古代汉民族是十分重视色彩的民族,《礼记》里说: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后来秦灭周,又尚黑;汉灭秦,武帝易服色,改为尚黄。到了魏晋,情况比较复杂,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节穿戴五种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黄、白、黑,真够烦的。隋唐建立后,正式把服饰的颜色作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太宗贞观年间规定:皇帝就穿黄色的龙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以后各朝代均大体沿袭此法。

自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到了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一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

直到元明两代,朝廷规定,乐人、****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从此,绿帽子开始成为从事贱业的标志色,并逐渐演变为专门用来指那些家中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

《元典章》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也就是说,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可见,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明代仍依旧制,洪武三年下诏曰:教坊习乐艺,青字顶巾,系红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还限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在《国初事迹》一书中,也说到明初朱元璋对南京娼妓所作的种种规定,对娼妓家的男子指令必须头戴绿巾。

妓家男子,其妻女皆从事卖笑生涯;而乐工,一般来说其妻女皆为歌妓。这种男子必戴绿巾。因为绿巾是一种帽子的形式,故又称之为绿帽子。从此以后,凡妻子与丈夫之外的其他男子有不明不白的性行为,这个丈夫就被称作戴了绿帽子。

第三种说法,绿帽子的由来是从元朝开始的。从原来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演变成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那就是绿帽子。种说法说的是,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那就是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还有一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大同小异,只是把戴着绿帽子的偷情信号,从妻子的头上发出变成了由丈夫的头上发出了。也就是说,只要是看到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这便是可以幽会偷情的信号。

这种说法说的是,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生得娇艳可人,风韵天成,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她生得貌美,早就已招来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很富裕,只是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终于有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前来幽会。不想晚上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们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床底多了一个夜晚。发生这件事后,妻子就响了个主意,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并和那卖布的约定,只要看见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前来幽会。过了几天,丈夫果真在妻子的劝导下戴着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地穿街过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一起睡在他的床上风流快活。从此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都不禁心花怒放地前来幽会。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这种说法虽然是民间茶余饭后的一种笑谈,但这种说法却流传得最为广泛,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绿帽子来历的最重要的一种说法。

篇3:那一顶绿帽子

夏季的气温高得吓人,太阳灸烤着大地,路边的花草树木无力的垂曳着,鸟儿们也懒得唱歌了,一个劲地扇着翅膀散热。路上的行人都低着头匆匆地赶路,一个劲地咒骂这鬼天气,也顾不得自己的形象。

正午时分,街边的凉茶摊开了。人们早已酷热难耐了,都向凉茶摊蜂拥而去。“太好了!那里有个凉茶摊。我们快去,渴死我了!”说罢,我的表妹就如打了兴奋剂一样百米冲刺地冲了过去。

我眯着眼皱了皱眉,在心里暗骂这恼人的夏季。要不是魔鬼老妈一大早把我从床上拎起,还振振有词地说,多去走走对身体好!把我扫地出门,我还在我的宝贝大床上呢!气死人了!我加快了脚步向凉茶摊走去。

“老板,来两碗,加冰!”说罢,摊主手中的动作停了,抬头看着她,众人也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她。我走到凉茶摊,听到表妹的话一个踉跄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

“大小姐,这是凉茶不是可乐,不能加冰!”我满头黑线地跟她解释到。

“哦!我不记得了,两碗凉茶,不用加冰。”表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走到我旁边拉了拉我的衣服。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我扭过头,脸上写着不认识这人。

“大爷,过来喝碗茶吧!现在天气怪热的,来喝碗凉茶解解渴吧!”摊主看见一位老人总往里瞅,便乐不可支地招呼着老人过来。

“绿帽子!居然有人会戴绿帽子,笑死我啦!”表妹刚喝了半碗凉茶便放下,双手捂住肚子大笑着。众人都好奇地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是摊主刚刚叫的那位老人。我刚才只是看了一眼没在意,现在仔细看,他的确实是带着一顶绿帽子,准确来说是一顶绿色的军帽。帽子下面是一张面如土色的脸,经过岁月的洗练显得沧桑憔悴,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皮肤像皱巴巴的树皮一样,没有色泽。两鬓染上了白霜,但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深嵌在那浓郁的横眉下。他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补丁衬衫,脚上穿一双旧布鞋,鞋带子都磨出毛了。跟人来人往的行人显得格格不入。他的眼睛直直地盯着那一碗碗的凉茶,抿了抿干燥的嘴唇。

老人在摊主的招呼下慢慢走向凉茶摊,绿色的帽子十分显眼。老人走了几步脚步止住了,皱紧眉头仿佛在思考什么。双眼却一直盯着那碗凉茶。

一位客人见到老人的神情,向他喊道:“大爷,过来喝碗解解渴吧!没钱我帮你付!”

老人似乎就是在等这句话,犹豫的走了过来。接过摊主递过来的凉茶“咕噜咕噜”一口气地喝完了。喝完不由自主的说了几句:“清凉多了!”老人看着手中的碗,过了半响,轻声问摊主:“这碗多少钱?”

“你要买这碗?”摊主愣了一下,不确定地问道。

“我有病,怕……怕传染。”老人低着头,手紧紧攥着碗,言语有些颤抖……

当摊主回过神来,那个戴着绿色军帽的老人已经走了,留下一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和一脸惊愕的众人……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里,那个老人带给了人们心里的一片清凉,那顶绿帽子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铭印。

篇4: 绿帽子哲理文章

绿帽子哲理文章

新发服装厂的销售主任牛二,正为上千顶绿帽子发愁。新发是个做外贸出口的小厂,这些绿帽子本来要卖给国外的客户,没想到经济危机一来,外国客户破产了,先前订的货不要了,这一千顶绿帽子,只得出口转内销。

要知道,“绿帽子”在中国可是有特殊含义的,要命的是,这些绿帽子还都是男士款的。

老板发了话,谁能把绿帽子卖出去,利润全归他,厂里只要本钱。重新染色?不行,重新染色的成本太高。两个月过去了,牛二还是没卖出去一顶。

这天,他无意中从网上看到,本市开发区平湖村的'村民正在集体上访,抗议一家化工厂排污。一道灵光闪过,牛二有了主意。牛二辗转找到平湖村,老远就看见化工厂的烟囱里正冒出滚滚烟雾,还没进村,就闻到一股浓烈的怪味。

牛二捂着鼻子找到上访带头人唐三,开门见山地说:

“哥们,别看哥本哈根开会讨论环保问题,就你们这样瞎闹,信不信化工厂还是照排不误?除非……”

唐三满腹狐疑,眯着眼问:

“除非什么?说来听听。”

牛二神秘地一笑:

“除非你们戴绿帽子。”

唐三闻言大怒:

“找死吧你!今天你不说个道道出来,别想直着走出平湖村!”

牛二说:

“别急,听我把话说完。21世纪什么最有力量?舆论!”

唐三不屑一顾:

“就你想得到啊?我早就给报社、电视台都打了电话,还不是没人管?一个记者也没来。”

牛二微笑着说:

“你这就一知半解了。新闻得有卖点,狗咬人司空见惯,人咬狗却是大新闻。只要你们买我的绿帽子,我保证你们维权成功,成功后再付帽子钱!”

说着,牛二凑到唐三耳边,说出了他的主意……一天后,平湖村的所有男人都戴上了牛二的绿帽子。

牛二立刻给报社打电话爆料,记者立马来了,平湖村的男人们按记者的要求排成绿帽方阵,接受闪光灯的检阅。

很快,一条新闻被各大媒体疯狂,新闻的标题很吸引眼球――《满村尽戴绿帽子》,内容是平湖村村民为了保护祖上留下的蓝天碧水不被污染,全村男子集体戴上象征环保的绿帽子。

用惊世骇俗的方式,诉说对环保的渴望……

消息传开,一时间,各路记者云集平湖村。牛二乐呵呵地坐在家里看新闻,为自己的绝妙点子得意不已。

不料,牛二得意了没几天,唐三就打来了电话:

“不好啦!你的绿帽子不绿了!”

原来这天,一家全国性的大报来村里采访,唐三组织村民们再次戴上绿帽子,却突然发现,大家的帽子都皱巴巴的,连颜色也成了黄绿色!

牛二一听,赶紧带莆技术员赶到平湖村。技术员分析了半天,问村民:

“帽子有没有进过水?”

村民点头,说照相那天下了点小雨。技术员微笑了,对牛二说:

“牛主任,我找到问题了!”

技术员说,那家排污的化工厂的**含量超标,而工厂旁边有个建筑工地在施工,空气中飘着石灰粉,村民戴着湿帽子在化工厂门口待久了,石灰沾在帽子上,和**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帽子褪色!村民们明白了,感慨地说:

“难怪以前我们的衣服容易褪色。”

记者们听说了这事,如获至宝,赶紧推出跟踪报道,标题就叫――《绿帽子为啥不绿了》。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政府迅速行动起来,重新组织环保测评,化工厂被勒令停工。最后,在舆论的关注下,“绿帽子事件”尘埃落定:

工厂被迫追加投资,购买最先进的废水废气处理设备。

而牛二呢,按原价收到了绿帽子的全部货款不说,还被厂里评为当年的“销售明星”。

篇5:绿帽子的散文

绿帽子的散文

周日,孩子们都不上学,就懒在被窝里,虽然早已“自然醒”,却不肯离开温暖的床。

上初二的雪儿来买东西,先生迎了出去。只听雪儿咯咯的笑声,之后:“我阿姨呢?!”先生问她:“找她有事?!”又是雪儿的笑声:“没事……就是问问……想她了……叔叔你真逗……咯咯咯咯……叔叔你咋戴个绿帽子呢……咯咯咯……”先生极认真的:“这是正宗的武警专用帽,是橄榄枝的颜色,是和平的象征,怎么就成了绿帽子了呢?”雪儿带着那串笑声走了。

我左看右看:可不,一直没注意,还真的顶绿帽子。我问:“这算是墨绿色吧?!”先生开怀一笑:“嗯,这是绿色,不过呢,不是墨绿色,这是正宗的橄榄绿!”随后,先生讲了一件我不知道的趣事:有一次,他去给一群人送钥匙,当他远远的看见那群人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认识他的对等待得有些烦燥的众人说:“别吵了,管钥匙的来了!”向着说话人的视线方向望去,有好几个人呢。众人又问:“哪个是啊?”“就那个!就那个戴绿帽子的!”其中一个年长的忙制止:“这孩子,别瞎说,让人家听到了不愿意你。”那人极委屈:“就是那个人嘛,他就是戴着绿帽子嘛……”先生讲完笑着问我:“知道这绿帽子的.典故吗……是因为以前妓院里的龟公都带绿头巾。没事的时候你到百度上百一百……”

无独有偶,一次听朋友讲:他和四岁的儿子坐公交车,期间售票员在问:“还有一位没买票,请买一下票。”四岁的孩子眼神很好,又极聪明,反应也快,马上大声的说:“爸爸,爸爸,是那个戴绿帽子的叔叔没买票……”朋友赶紧呵斥儿子:“别瞎说,那叔叔帽的是黄帽子!”“爸爸,爸爸,那叔叔戴的就是绿帽子啊,那不是黄帽子……”一车的人都笑翻了,那个绿帽子叔叔涨红着脸,车一停,也不管自己要到的目的地是哪了,就慌忙下了车……

闲来无事,百度一下,还真是,关于绿帽子,有好多的出处说法和典故轶事。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想想也真有趣,春天里,人们欣喜地期待着绿色的回归,把绿色比做生命,比做希望比做诸多美好的事物。什么绿色通道,什么绿色食品,什么绿色家园……为什么却对头顶上的那一点点绿的颜色如此的耿耿于怀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颠覆了许多传统意识和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文字的运用和汉字的含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还出现了所谓的“火星文”。为什么一顶绿帽子却能如此牢固的坚守着自己岗位呢?

记得以前的旧式军装都称为“草绿色”,却把那军帽说成“黄军帽”。现在想想,还真是可笑,那军帽和军装明明的同样颜色的,为什么穿在身上是草绿色的,戴在头上就一定要变成黄色的呢?

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曾遇到,也将会遇到:

小小的男孩在众多捧他、爱他的亲人中间,被许诺可以随意要着生日礼物。孩子天真的笑着,向往着:“春天来了,我想要一顶绿色的帽子,那多好看啊,还没人戴,多特别啊!”众人依然笑着,但那笑容里却多出很多内容:“孩子,你见哪有卖绿帽子的?咱不要绿帽子,那帽子没人想戴。”男孩有些不高兴了:“不是说好了,让我自己选礼物的吗?选了又不给买。那我就等长大了再戴那顶绿帽子,那时我自己买,就不用你们大家同意了。”众人的笑容变得僵硬了:“长大了咱就更不能戴那绿帽子了!”“为什么呢?”男孩疑惑了。是啊,这是为什么呢?众人无法让男孩明白,只是重复着:“不能戴就是不能戴……”

是什么力量把这个关于“绿帽子”的蛊深深的植入国人的心底的呢?

篇6:中医历史由来及典故

中医历史由来及典故

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医中圣手《孔子传》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即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

扁鹊卢医

《史记扁鹊仑公列传》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赵简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载:医者卢氏被人称为“神医”。扁鹊卢氏即“正统神医”也。

悬壶《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杏林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虎守杏林传说,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细看没有吃人的凶相,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样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此时你来此等候,我给你治病。”老虎点头走了。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张口,铁环用来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治愈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扬像董奉那样高超的医术。

再世华佗华佗一次在途中,见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青囊指古代医生盛医书的囊,后借指医术。《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吴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饮如醉而殂。吴弃役回家,向妻索书,妻日:‘纵学得神术,终毙于狱中,故我以囊烧毁也’”。因华佗精医术,生前行医各地,声名颇著,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

[中医历史由来及典故]

篇7:猴年马月的由来及典故

在中国俗语里,人们常用“猴年马月”来形容遥遥无期、毫无指望的事,现在正好是一轮的猴年马月之时,有什么心愿赶紧去实现吧,猴年马月近在眼前!

根据农历推算,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人们将迎来传说中的“猴年马月”。猴年12年一轮回,马月12个月一轮回,那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下一个“猴年马月”要等到2028年。

“猴年马月”真有时,但从何而来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邵则遂介绍,“猴年马月”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民间俚语,“猴年马月”是天津方言“何年嘛月”的谐音变体,以讹传讹就说成了“猴年马月”。

邵则遂介绍,另一种说法是,“猴年马月”由“驴年马月”衍变而来,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驴年马月”解释为不可知的年月。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同时也纪月,五月草长,人欢马叫,所以农历五月也被称为“马月”。“十二生肖纪年中并没有驴年,所以后来也称‘猴年马月’。”

篇8:猴年马月的由来及典故

“猴年闰腊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误传,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年马月”这个词语究竟最初是怎么来的,已不得而知。

一种说法是,这个词语中的“猴”,本应为“驴”。据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驴年马月”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没有驴年,遂也称“猴年马月”。

我们中国人是以天干地支来计年,月,日,时的,猴年,通常大家都知道,每12年轮换一次,其实月份也是的,以夏历为准(现在很多人叫阴历,或农历,这都是不正确的叫法),正月为寅月,也就是虎月,二月为卯月,即兔月,...那么马月也就是午月,应该是夏历的五月。猴年马月其实来自一个预言,是说某一个猴年的五月,会有一件对人来说很重要的事发生,所以说,“等到猴年马月吧”,后人慢慢的改变了原意,变成了遥遥无期的'意思,其实,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无度不丈夫”,本意是说,没有度量的人,不算大丈夫,却被有些人歪曲成了“无毒不丈夫”。

猴年马月英语翻译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着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方言的以讹传讹,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月”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猴年马月”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借此期盼想实现的事早日到来。对于20即将到来的“猴年马月”,有网友就表示,感觉很多等了很久的事,就要有结果了。

猴年马月出处

“等到猴年闰腊月吧!”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得到。意思是指,对于想办成一件事情或者实现一种愿望,似乎是没有多大的指望。那么,究竟有没有“猴年闰腊月”这一天?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咱们要知道什么是闰月,为什么会有闰月。

气候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这样一个变化的周期内就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内,月亮的圆缺变化有12次,月亮每圆缺一次为一个月,12次圆缺就是12个月,12个月就是阴历的一年。在这一年的12个月中,有时有6个大月,6个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共354天;有时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5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0多天。这样,三年的时间就短了30多天。为了和气候的变化周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月年。这一年有383天(6个大月,7个小月)或者384天(7个大月,6个小月),

可是,古人发现,即便3年添加了一个月,也并不能完全解决月份与气候相吻合的问题。因为阴历的3年要比回归年短了33天左右,而增添一个闰月也只有29天或30天,仍然短3天左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采用了闰7年的方法。这样,19个阴历年和19个阳历年的天数就基本上相等了。因为19个阴历年是228个朔望月,如果再加上7个闰月,就正好等于19个回归年中的235个朔望月。这样,阴历和阳历就调和好了,月份与气候变化也就大体一致了。

关于阴历闰哪一个月,这与24节气有关系。24节气共有24个数字,凡对应的奇数称为“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等;凡对应的偶数称为“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等。每年中有12个中气,阴历就是把12个中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的。例如,把雨水所在的月作为正月,把小满所在的月作4月,把霜降所在的月作9月等。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而一年中只有12个月有中气,所以就得有一个月没有中气,这个没有中气的月无从得名,就只好跟着它的前一个月再加上一个“闰”字,就得名了,这就是闰月。例如9月,次月本应该是10月,可是因为它没有中气(小雪是在11月初一),所以,它就以9月再加一个“闰”字,因此,这一年就是闰9月。

那么,什么时候是闰腊月?据专家统计,从17到的3间,闰2月出现9次,闰3月、闰6月各出现16次,闰4月出现19次,闰5月出现23次,闰7月出现13次,闰8月出现7次,闰9月、闰10月各出现3次。而闰11月、闰腊月、闰正月还从来没出现过。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型的,在近日点时运动较快,在远日点时运动较慢。这就造成了两个中气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近日点的时候较短,而在远日点的时候较长。腊月前后的3个月在元旦左右,这几个月的中气与中气之间的时间距离较短,较难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也就难以出现闰月。由此可见,出现闰腊月似乎是很难的事情。猴年闰腊月这一天更不可能出现!所以,咱们常常听到的“等到猴年闰腊月”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猴年马月出生好吗?

猴年马月出生的人,一定能心想事成。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好不好的,平常心就好,得看以后的努力了,人靠自己不靠命运。

“猴年马月”是否真是“没有指望”、“遥遥无期”?

中国夏历(农历)使用干支纪年、月、日,其中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猴年马月是有固定的日期的。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被我们的祖先拿来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纪时。因为十二生肖对应的就是十二地支。中国农历使用干支纪年,干支的十二地支对应的就是十二生肖年,离我们最近的猴年是公元(农历甲申年,甲是天干,申是地支,对应的生肖是猴),而下一个猴年就是公元年(农历丙申年)。农历的干支纪月是与节气密切相关的,所以可以很好的反映季节的变化,正月包含雨水是寅月、二月包含春分是卯月、三月包含谷雨是辰月、四月包含小满是巳月、五月包含夏至的午月、六月包含大暑是未月、七月包含处暑是申月、八月包含秋分是酉月、九月包含霜降是戌月、十月包含小雪是亥月、十一月包含冬至是子月、十二月包含大寒是丑月。农历闰年的闰月就是不包含上述任何一个节气的月,所以称作闰某月。比如农历四月三十日小满,下一个月不包含夏至,所以此月成为闰四月,此年成为农历闰年。下一个农历闰年是20(农历甲午年)闰九月。因为九月之后一个月不包含小雪,再下一个月才包含小雪,所以包含小雪的月成为十月,九月之后不含小雪的月就是闰九月了。这里算作有关农历的一点小知识。还有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廿四节气就是农历的阳历成分。

寅(虎)月

夏历(农历)正月,寒冬已经接近尾声,正是春天越来越近的月份。

卯(兔)月

夏历(农历)二月,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小草拱破地皮,绽露新绿,兔子此时开始活跃起来。

辰(龙)月

三月多雾,有了雷声。

巳(蛇)月

四月天暖,蛰蛇出洞。

午(马)月

五月草长,人欢马叫。

未(羊)月

六月草茂,羊群遍野。

申(猴)月

七月树茂,群猴出没山间。

酉(鸡)月

八月中秋,杀鸡饮酒。

戌(狗)月

九月秋收,防盗要狗。

亥(猪)月

十月秋凉,肥猪满圈。

子(鼠)月

十一月下雪,寒冬以至。所以又称冬月。

丑(牛)月

十二月风寒,老牛归棚。

这样一来,猴年马月就是指猴年里的农历五月,每十二年就有一次。

如今,猴年马月也指日可待了,从语言逻辑上讲,凡是说要等到猴年马月的事情,到了这个农历月就该成功了。

所以要结婚的,想买房的,要出国的,想创业的,只管努力着,这世界上,只有太过轻藐的心、不够努力的人,却少有不可能发生的事。

篇9:端午节的由来典故

端午节的由来典故大全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1.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百越族亦写百粤族(越粤互通),指华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称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于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

百越有许多支系,其中干越、扬越、东瓯、闽越(闽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几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瓯、驹越、骆越等演变为现代的壮侗语族,如壮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境内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掸族、阿豪姆人等民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咏史,咏史罗隐,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幸存的老教案:赤壁赋

关于万圣节南瓜的作文

万圣节南瓜灯寓意是好的吗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

初一城隍庙作文精选

割发代首历史典故

牡丹芳 白居易

咏史其二阅读答案

何仙姑得道成仙的故事

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
《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绿帽子的由来和典故(精选9篇)】相关文章:

金屋藏娇高三作文2022-10-26

李白《襄阳歌》全诗注释与赏析2023-09-09

圣诞节亲子游戏策划方案2023-05-27

一动不如一静成语解释2022-05-07

清明节与蚕花会习俗2022-06-16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作文2023-02-28

传统愚人节简介和由来2023-04-02

大腹便便-大腹便便的故事-大腹便便的寓意-大腹便便的意思2023-09-06

西方圣诞节的习俗有哪些2022-10-02

清明节常见的习俗作文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