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

时间:2022-05-06 11:39: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通用8篇))由网友“皆大欢喜”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

篇1: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随着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的逐渐消失,特别是在按照WTO要求降低关税、开放国内市场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要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更多地要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激励,来保护。知识产权对市场的占领保护作用将逐渐凸显出来。根据世贸组织TRIPS协议的内容,知识产权问题前已经从传统的私权范畴上升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把无形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有形的贸易结合起来,针对由知识产权引起的争端通常采用贸易制裁手段来解决。发达国家甚至将专利上升为一个行业的标准来构筑技术的壁垒,比如美国的高通公司。在IT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卖力气、二流的企业卖产品、一流的企业卖技术、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特别是专利保护所达到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专利在大量企事业单位还是一片空白。我国上万个大型的企业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还赶不上日、美一个公司的申请,向国外申请的专利更是微乎其微。

一个纯粹的技术成果成为专利和单纯的技术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纯技术成为专利以后对于我这个企业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清楚,那么专利制度在企业形成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良性运行机制中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从管理的角度讲,如果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中没有知识产权的管理,那就称不上是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几乎没有一个不把知识产权的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据了解,日本日立公司,它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有370多人,是它整个公司管理的灵魂,这是国内的一些公司无法想象的事。这些跨国公司形成这样一种“左右手”的局面:一部分人在搞创造发明,一部分人在搞知识产权保护,在那里专利是和人、财、物并立的四大资源,专利战略是企业的生命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就是要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能力从哪里来呢?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鼓励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种机制和一种制度,为技术创新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国外几百年专利制度的历史和国内十几年的实践以及有关理论研究都表明,专利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长期稳定起作用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保护专利,是专利制度的核心。但光靠专利和新技术成果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只有将其取得专利保护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也就是世界上一些经济、科技大国、强国,同时又是专利大国强国的缘由。如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40多万件,美国20多万件,德国15万多件。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IBM、杜邦、日立、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数万件,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就有上千件,有的高达1万多件,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了他们雄霸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

专利制度使技术资产化。这一点子很多知识分子没有认识到。你说一篇论文值多少钱?但是变成专利就值钱了,专利是国际法承认的无形资产。例如,安徽扬子电冰箱厂和德国的西门子合资,就是拿25件冰箱冰柜专利,折合成了4000多万人民币!另外,我国担保法中明文规定,专利和股票、汇票一样,可以质押。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是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也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柱企业;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晴雨表。但如果对今年4月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第十五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作一番研究,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利润率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营业总额上,我们会发现本次电子百强的真正明星当属深圳华为和上海贝尔有限公司。按营业收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居电子百强的第八名(152亿元),但利润率和利润额却高居榜首。去年华为的'利润总额是29亿元,利润率为19.07%。上海贝尔的营业收入为1082048万元,利润率15.5%。如果把利润率较高的企业与电子百强企业申请专利,尤其发明专利的数量排名相比,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海尔集团1495件申请量领先于其它企业,而深圳华为以120件居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第一。中兴通讯以75件发明专利居亚军,以后分别是海尔集团(34件)、长虹电子集团(29件)、上海贝尔(19件)、清华同方(16件)、联想集团(12件)等。而单项产品拥有的专利数目也被证明与其创造的利润成正比,荟萃多项专利于一身的产品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比如,联想一款拥有42项专利的“天禧电脑”,仅20就为联想创利润37.5亿元。为什么拥有专利多的企业利润率普遍较高?一个企业要提高利润,就必须更多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果关键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利润率必然受到牵制。某电子百强企业生产的手机市场售价仅在千元左右,而从欧洲进口的芯片成本就75美元,再加上销售成本、人力成本,利润率自然不会高。但拥有了核心技术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利润吗?核心技术并不代表现实的市场和利润,因为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像可口可乐公司那样保守自己的技术秘密许多年而不落在竞争对手的手里。发明了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就算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但实际上申请并获专利授权的技术或产品,才能称得上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日益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应将着眼点从关税壁垒、行政壁垒转移到技术壁垒方面来。而构筑技术壁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专利,专利对市场已经构成了一种无形的法律保护。

拥有了专利就能占领市场吗?专利和市场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专利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没有市场就没有专利。专利是一种权利,是国家确认的一种私权,在市场化的竞争中保护权利人获得其应该得到的利益,使社会更有效使用智力创作的成果。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市场环境,专利制度就没有根基;没有专利制度,市场就没有秩序,一切都会混乱。两者之间是非常紧密的一种联系。正如企业的根本任务不是研发新技术而是通过占领市场来赢利一样,所谓专利,其根本意义也并不局限于保护技术,而是旨在保护市场。其实,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许多个方面。

跨国企业早已向中国发起了专利进攻战,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怎样呢?我国信息产业的发明专利,以前每年增长在100件左右,开始快速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中心的统计,至年我国已经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共计74,098件,其中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约占三分之一,与至的统计相比,比例略有上升。这说明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专利的申请也日趋活跃;但由于基数太低,总体仍然差距很大,要短期内改变以前所积累的在专利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内外差距虽然很大,但可喜的是我国已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并积极地申请了专利。从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来看,国内同比增幅大于国外,增长势头强劲。有数据表明一方面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的专利分布以实用新型居多,

发明专利还不多,反映我们国家的专利技术水平还不高,说明我国信息产业要称雄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在许多领域由于外国企业专利申请太多,民族企业的科研和市场活动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这些数据只是基本代表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申请的专利并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的实力,因为许多企业的专利申请还不活跃。一家研究所做了多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国家投入了几个亿竟然没有一项专利申请。在电子百强企业中,几乎每年每家企业都投入大量科研资金,1998至2000年却只有44家申请了专利,还不足一半。

高科技企业的专利申请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高度重视。不少企业的领导对专利制度认识不足,根源在于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对今天的市场竞争规则、竞争手段以及竞争的残酷性认识不充分;二是健全单位内部专利管理制度并使其正发挥作用。单位内部专利管理制度的形成主要包括建立专利管理组织、制定专利管理规则以及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借助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一个促进技术创新的环境;三是在研发过程中,把知识产权保护惯穿始终。企业在研究市场需求的同时,应更注重研究技术上的需求。在今天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市场中,只有技术改进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有依靠技术开发才能占有和控制市场,而要实现对市场的“垄断”则非专利制度不可。

中国企业到国外申请专利时间并不长,数量也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市场范围还比较小。另一方面,在日本、美国,动辄几万美元的专利申请费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目前我国到海外申请专利的企业主要有海尔、华为等国际化大企业。加入WTO,为我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但按照专利先行的战略,是否意味着一入关,我们就立刻到国外申请大量的专利呢?实际上,不论专利先行还是后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才是最主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保守.专利:国内企业失守的堤防.[J].企业研究,,(12).

[2] 彭炳忠.专利竞争让企业从炼狱中复生[N].中国企业报,2001-12-24.

篇2: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鉴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从高新技术发展概况着手,具体地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障”.在分析“路障”存在的`原因后,借鉴国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找到解决我国现存问题的对策.

作 者:胡国杰  作者单位:辽宁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4) 分类号:F273.1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健康发展   策略分析  

篇3:国债市场应对入世策略分析论文

国债市场应对入世策略分析论文

从看,外资商业银行在华分行基本都已被批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交易,国债市场的有限开放实际已在逐步实施之中。因此,入世后国债市场如何应对,已提上议事日程。

应对提上日程

我国的国债市场经过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左右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与框架,国际经验正在被创造性地与实际相结合于指导市场发展的实践中,其发展态势开始受到国际界的关注。国债市场对于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推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目前看,国债市场的有限开放实际已在逐步实施之中,因为外资商业银行在华分行基本都已被批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交易。而市场的完全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则取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时间安排,这可能会给我们再留下数年宝贵的时间作好相应的准备。基于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现状,我国国债市场管理应对“WTO”挑战,从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下三条:

第一,利用有利的发展契机和正面,进一步从规模、效率、规范性、参与者素质、法规建设以及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中国国债市场,使之更好地发挥功能,为我所用,为我所控。

第二,积极寻求以平滑、渐进方式推进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的途径,使国债市场首先成为探索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田与缓冲带,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市场管理和运作积累经验。

第三,恰当设计市场进入的非关税壁垒和附加条件,缓冲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债市场带来的冲击,平衡其权利义务,为我方争取相关利益。

机构投资者是关键

目前,在国内市场参与者构成中,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其债券持有额与交易额大体占到80%左右,因为随着资产管理意识的增强和准备金管理方式的改革,它们需要在自身资产中保有一定比例的无风险、高流动性的国债等债券资产。在近两年的市场运作中,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已将债券作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加以应用。事实上,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在满足自身流动性管理需要的同时,更多地从市场经营的角度积极参与市场,则不仅有利于市场的活跃和流动性的提高,而且也能为自己培育新的中间业务生长点和赢利点。因此在国债市场完全开放以前,促进国内市场参与者转变观念,练好内功,培育其优势业务,显得十分迫切。这其中,抓住了商业银行和其他主要机构投资者,就抓住了关键。

1、应加大对市场参与者的培训力度。加入WTO后的竞争,首先会突出表现在人才的竞争方面。应当充分认识这一挑战的严峻性,大力加强人才的培训。不仅要让市场交易人员熟悉操作和提高市场能力,还要针对目前高层管理人员市场观念、意识存在的不足,加强这部分人员的进修和提高。

2、扩大金融机构在国债市场上的中间业务份额。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已基本吸纳了全国所有商业银行、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进入市场,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也已进入市场。将这一市场扩展为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机构投资人均可参与的批发性大宗债券市场的时机已渐趋成熟。从提高市场效率,减小市场交易结算风险的角度考虑,应当积极发展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交易结算代理人或经纪人的中间业务,使住房、社保、医疗等基金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均可通过代理人或经纪人进入市场。

3、发展国债柜台交易。国内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具有优势,在机处理系统的支持下,储蓄发行、登记并挂牌买卖记帐式国债是一项一举数得的好事。既有利于化解因利率变动、凭证式国债可能大量提前赎回而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压力和风险,也有利于扩展国债市场,方便公众投资人,并使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市场形成联动,更可为商业银行扩展中间业务份额,发挥自己在国债市场中的作用提供难得的机遇。这项工作应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尽快推开,使国内商业银行的优势得以发挥。

二级市场流动为先

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只有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政府关于一级市场的战略才能得以有效贯彻。国际上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两项指标,一是看换手率的'高低。二是看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 今年前9个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约2.5万亿元,可交易的债券存量接近1.6万亿元,换手率大体为160%,而国外成熟市场年换手率基本都在1000%以上。因此,政府应通过进一步健全游戏规则和市场基础设施,重点围绕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建立做市商制度和引入同业经纪人。为了促进大宗交易和适应部分市场参与者希望在交易达成前不暴露身份的商业经营要求,应当参照国际运作规则引入同业经纪人。

2、完善资金清算与债券结算机制,尽快实现“券款对付”。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国家自动支付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债券过户与资金清算一直未能实现同步进行,既增大了结算风险,也影响了市场运作的效率,且不论进入WTO后外资机构会顾虑因结算条件不利可能引致的“赫思塔特”风险而不敢入市,就连目前市场参与者范围扩大后,许多国内投资人也会因结算风险而裹足不前。因此,实现建设中的支付系统与债券结算系统联网运作,是近期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

3、努力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目前,两市场的债券是分别登记托管、分别结算。实现统一托管或跨市场的单一账户结算机制,可以实现两个市场逻辑上的统一,不仅有利于合理的市场价格的形成,恰当发挥两个市场各自的优势,减少因体制原因造成的投机现象,而且可以使市场参与者获得以一个帐户同时参与两个市场的便利。

4、逐步引入衍生品种。国际经验表明,衍生品种的多少既是市场繁荣的标志,又是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目前国债市场除了现货交易外,衍生品种只有“封闭式回购”即所谓的“质押式回购”,但这种“质押式回购”项下的债券在回购期间内不能被再次使用,虽然有利于控制结算风险,但对市场流动性有一定消极影响。今后几年应在经验的基础上,在严格的风险管理和统一的托管系统的支持下,依次、逐步引入“开放式回购”(即回购首期与到期均按买断关系进行结算)、远期、掉期以及交易所市场期货等衍生品种。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二是建立保障机制的需要三是维系必要的财政收支对应关系的需要

稳步扩张一级市场规模

近三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年都安排发行1000至1500 亿元的建设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和大型骨干国企的技术改造,带动了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向这些领域投入,为消除亚洲危机和“通货紧缩”的负面,拉动国民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面临的实际和今后若干年的需要,积极地运用国债手段并非权宜之计。今后几年,除了部分国债资金建设项目还需后续国债资金补充外,国债发行政策还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受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后5至我国将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力度较大,影响较为深刻的结构调整时期,而“入世”则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将结构调整中的某些矛盾进一步显现和激化。对我国而言,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措施,加入WTO只会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这种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的提升是不利的。即使是某些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随着进步,其性质也正在发生变化,有可能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使我们原来在这些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都表明,要提升产业结构档次,不能没有财政的支持。当年日本政府对其信息产业的扶植除了制定开发计划和《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更有财政上的支持。然而我国财政就其经常性收入而言,还只是个典型的“吃饭财政”,要想让财政持续发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作用,不能不充分运用国债手段。

二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入世”后进口产品的冲击,国内相当一部分缺乏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和行业将被逐渐淘汰,失业、下岗和转岗职工人数将呈上升趋势,做好这部分职工的安置工作,是各级政府在今后几年的重要工作。未来5至10年,各级政府应在两方面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一是再就业培训及职业介绍。仅靠民间市场化运作的培训和职介机构是不够的,政府应举办或补贴这项事业,使失业下岗人员能以尽可能少的支出获得能帮助其重新就业的本领和机会。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救济水平。我国失业救济水平较低,目前有些地方给下岗人员所发的生活费实际无法维持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应当考虑运用国债手段来促进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是维系必要的财政收支对应关系的需要。我国多年来保持贸易顺差与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有较大关系。进入WTO后,关税平均水平进一步降低,进口需求将呈上升趋势,为了刺激出口,维持贸易顺差或贸易平衡,要么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从而减少财政收入;要么在必要时采取人民币贬值的策略,但这样一来,意味着所有进口品的价格都更贵了,这对财政也不例外,客观上造成财政支出的增大。为了维持必要的收支对应关系,也必须借助于国债手段。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快速增长的需求潜力相比存在较大的缺口,原因在于我国尚缺乏用于一定规模的能源储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是否可考虑运用国债手段参与能源战略储备,使政府更为积极、从容地应对潜在的能源危机,实现能源宏观调控的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财政除了应当继续扩大、培育新的税源,厉行节约外,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国债市场的作用。第一,今后5至10年,国债发行规模可考虑与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如果目前我国国债发行余额按1.5万亿,GDP年均增幅按7%计算,则国债发行余额规模每年约增加一千亿元左右。这部分资金相当大的比例应当用于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改造与能源战略储备。第二,利用近几年难得的低利率时机,适当扩大期限为10至的固定利率长期国债的发行量,以降低国债的平均发行成本和发行频率。按照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发行操作,完全有可能将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这两个指标始终控制在合理、谨慎的范围之内。

外企上市犹抱琵琶

今年以来,外企上市被管理层多次提及,并有加快步伐的迹象。证监会有关官员日前表示,外企上市须符合六个条件。那么,到底外企上市进展如何?主要面临什么瓶颈?国泰君安、南方、华夏等证券公司的投行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外企上市的政策尚未明朗,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因此改制、重组、辅导的节奏并不快,至今外企都只是进入上市辅导初期。

日前,外经贸部发布《关于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这类公司申请发行A股或B股,需获得外经贸部同意,而且要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还需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政策。证监会也发布了《拟公开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但还没见到最后定稿。 因此,券商普遍表示,由于政策尚未最后出台,具体操作难以确定以何种口径筹备,因此存在很多疑虑。

目前券商正在介入的拟上市外企以台资居多,外企大股东一般占股超过90%以上,如果要改制上市,大股东作为发起人占股的比例占多大合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外企的架构有其特殊性,如在国内投资时一般注册几个公司,重组改制时涉及到优惠政策、税收等问题,不仅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多方协调,而且参照哪种模式尚未定论。不少外企在大陆投资的多数是生产中心或加工基地,与总公司是租赁关系,如果要重组,海外资产如何评估也是一件费劲的事。"重组方案老吃不准,只好边做边等。"一家券商负责人如是说。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外企当初主要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经过几年的发展,滚存利润基本都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如果按1:1折股,按规定大于注册资本50%以上的,企业要运行一个完整年度才能考虑上市,如果这样,最快要等到后年才会出现第一家外企上市。

由于不少外企经营较好,规模较大,不少券商都把争取协助外企上市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去拓展。但由于政策尚未明朗,因此在开展业务时都力求“少而精"。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外企项目都是一些家喻户晓的品牌,包括食品等行业。还有券商表示,为了使外企顺利上市,在协助筹备时做了两手准备――――届时可根据情况选择申请发行A股或B股。

篇4:网上免费专利信息的检索策略

网上免费专利信息的检索策略

从Google、Yahoo!、LⅡ等综合性搜索引擎、IP-Discover、德温特、Dialog数据库等专利搜索引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等专利信息导航、日本专利局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等专利数字图书馆等4个方面深入揭示专利信息的检索策略.

作 者:方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310006 刊 名:现代情报  PKU英文刊名:MODERN INFORMATION 年,卷(期): 27(10) 分类号:G306 关键词:专利信息   搜索引擎   检索策略  

篇5:商业银行金融专利保护及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专利保护及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逐步履行《金融服务协定》,金融领域将更加全面地对外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受到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美国花旗银行自1992年起至底在我国申请的19项金融专利中,已有两项获得专利授权.金融产品专利可以使商业银行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金融创新日趋“品牌化”,还可通过对同类产品实现垄断或授权他人使用来获取利益,所以外资银行都非常重视金融专利.由于体制及观念上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并没有重视金融产品专利对银行发展的作用,在外资银行的专利壁垒面前束手无策.因此,研究金融产品专利及其保护问题对于正处于转轨中的中国银行业具有现实意义.

作 者:杨卓铭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刊 名:安徽科技 英文刊名: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G0 关键词: 

篇6:入世后的市场运行特征与投资策略

入世后的市场运行特征与投资策略

入世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市场监管日益透明和规范、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证券市场将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一、 入世后证券市场的运行特征

1. 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壮大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证券投资者队伍已经由以散户为主转向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格局,虽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仅占投资者总数的10%左右,但随着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成长、保险资金间接入市、社保基金的有条件入市、券商增资扩股和“三类”企业入市,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正在迅速增强,其中证券投资基金与券商将是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代表。

证监会已经表示,将是证券投资基金业大发展的一年,证监会将从“进一步明确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监管理念;加快完善适应国际化的基金监管法规体系;做好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试点工作;扩大基金市场规模,推动基金产品创新;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从业队伍;加快发展基金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鼓励有关机构与境外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基金业公会自律功能,提高基金运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等八个方面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并且《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出台,未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证券投资基金的力量将进一步增强。

近期管理层同时放开了对券商增资扩股的限制,这将使国内券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证券市场上另一主要机构投资者力量,券商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市场资金供给,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将逐步减弱,但政策市的特点不会马上改变

从今年股市的此次下跌与10月份的止跌中可以看到,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政策市的特点依然十分明显,短期内要想扭转这一特点并不大可能。由于受到国有股按市价减持政策的影响,股市出现了连续四个月的持续下跌,而当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第二天,市场绝大多数股票都达到了涨停,当前政策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国有股减持也减成为未来几年内影响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管理层也在积极努力,力求减少新政策出台对市场波动的影响。这可以从近期管理层征求国有股减持方案中表现出来,而且从管理层政策导向上也反映出这一思路。

3. 价值型投资理念主导证券市场,庄股时代终结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间的博弈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凭借资金实力做庄的炒作时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以注重企业内在价值挖掘的投资理念,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趋向规范,将由集中投资向分散投资转变,机构投资者将追求赚取“阳光利润”。同时由于统一指数与股指期货的陆续推出,将使得一些指标股、绩优蓝筹股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价值型投资理念将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过去长期只送股,不分红,但近年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日益受到监管层与投资者的重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成为公司再融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现金分红也成为评估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我们在附表二、三中列出了近年来现金分红居前的上市公司,那些长期以来以现金分红为主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如中集集团、新兴铸管、佛山照明、格力电器等。

4. 市场将难以重演以往大起大落的情景

我国过去的证券市场基本表现为指数的大起大落,市场呈现出牛短熊长的特点,但从20市场表现看,呈现出上涨缓慢而下跌迅速的特点,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是一个以机构投

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今后市场的波动性将会有所降低,个股操作上也将改变过去那种急速拉升股价的方式,而改变为逐步推高的方式,因此无论是市场运行周期还是个股的运行周期都将延长。

5. 市场成交量的集中程度下降

从我们对-年间深沪A股市场成交量情况看,前五十名公司的成交量占市场总成交量的21%,下降到16%,到2001年12月18日则下降为15%,市场资金的流向并没有出现向少部分公司集中,而是逐渐在分散。成交量的分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此外连续三年进入成交量前五十名的公司有深发展A、四川长虹、上海汽车、中兴通讯、大唐电信、方正科技、华晨集团、清华同方、上海贝岭、深万科A和兴业房产等11家公司,从上述公司可以看到,三无概念公司、大盘指标股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吸引市场资金的主要力量。而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进一步吸引资金向这些股票集中,但是市场成交量分散的特点短期内不会改变。

6. 资金供给呈现稳步增长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外资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虽然短期内由于清理银行违规入市资金,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将减少,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入市还有一个过程,短期资金供给趋紧,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中国大陆能够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内,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将有可能呈现稳步增长。而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研究,20证券市场资金供给大约为11400亿元以上,资金需求大约为9600亿元,供给大于需求。

7. 资产重组日益规范

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上永恒的主题。过去我国证券市场上对于资产重组的炒做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从近期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要求日益规范,同时对于具有实质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将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因此未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将日趋规范,实质性资产重组将越来越多,市场的投资理念也将从注重概念重组向注重实质性重组转变。

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收购概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资产重组的主流题材。但是,对于外资收购行为也应当给予理性对待。从我国过去发生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公司借重组之名,行掏空上市公司之实,在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对外资收购方还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其收购的真实意图则更难以判断,因此对外资收购也应保持一份清醒。

8.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

最新的消息反映,统一指数将于年出台,估计在其运行六个月后将推出股指期货。目前市场人士均将股指期货视为规避市场投资风险,抑制市场投机行为的重要工具看待,但是,我们认为尽管股指期货被给予如此之高的期望,但能否真正如大家所愿,其中还有一定的疑问。

从香港证券市场的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到,股指期货同样可以成为一部分机构操纵市场的工具,而且由于其对市场投资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此外,在当初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时候,管理层曾希望以此来减少市场的波动,抑制

市场投机行为,但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证券投资基金并不能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今我们对股指期货又抱以相同的期望,但是否真能如管理层与部分市场投资者所愿,还未可知。

其次,股指期货是否真能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又多了一条获取盈利的途径,即使是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也可能取得收益。同时通过股指期货的交易,也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但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其风险远远大于现货交易的风险,因此如果操作不当,股指期货非但不能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大投资组合的风险。

9. 注重投资组合的流动性

从2001年市场的此次下跌过程中来看,保持投资组合适当流动性对于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有重要作用。而加入WTO后证券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也要求在投资组合中要持有一部分具有较强流动性的投资品种,如国债、基金和货币资金等。

二、 构建新形势下的证券投资组合

(一) 未来几年内值得关注的主要投资品种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行业对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潜力进行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而针对未来有可能推出的新品种以及在政策上将会放开的投资品种作简要分析。

1. H股

H股是在内地注册、香港上市的股票,目前在国内及香港同时上市的H股公司共有23家,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能源、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企业资产规模较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基本反映了国内经济整体水平和增长潜力。

H股的投资机会存在于其较低的市净率。从下表A股与H股交易价格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H股都是以折价的方式在交易,相反其A股股价却是H股的数倍。对于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交易价格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是不正常的,未来必然会出现价值回归的过程,而这也是H未来较大投资机会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的投资者也将有机会投资于香港等海外证券市场,而内地投资者投资于相对较为熟悉的H股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在于通过实施QDII制度允许内地具有资格的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市场。一旦这一制度获得政府通过,则将会有部分资金被吸引到香港市场,同时也会对内地证券市场造成一定的资金分流。

可见,尽管许多发行有H股的公司的A股的市净率在国内市场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与其H股的市净率相比,则H股的市净率远远低于A股的'市净率,这是国内证券投资者对H股寄予较高投资价值期望的主要一点。对H股寄予较高投资价值期望的另一原因是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同时中央政府也将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给予坚定的支持,而H股上市公司将是主要的受惠者。除此之外,H股的资产重组也是这一类股票的另一投资重点。近期H股的资产重组主要方式有增发A股、股份回购、兼并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投资于H股的时候可以选择资产重组、增发A股和低价小盘股三类板块作为投资重点,同时由于香港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投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国际经济形势对香港市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H股的投资价值,另外届时A股股价的重心

也会对H股的投资价值造成影响。

2. B股

自今年2月份证监会宣布允许国内个人投资者投资B股以来,B股市场摆脱了长期以来低迷的交易状况,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活力,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初步得以恢复。随着我国加入WTO,这一市场将进一步向境内外投资者开放,特别是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将有望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近期的一系列信息已经反映出未来的变化趋势。

(1) A、B股是否会合并

我们认为短期内A、B股不会合并。我国承诺,在加入WTO后,允许外商不通过国内中介直接交易B股;入世后,有资格获得各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席位,入世3年后,可交易B股、H股、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包括新产品。而从我国的这一承诺中可以看到,A股并没有对外资开放,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至少是三年的时间,A、B股将独立存在。这是我们对于A、B股在短期内不会合并的主要论据。

(2) B股将是中外合资投资基金的一个主要战场

近期国内数家基金管理公司先后与国外金融机构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同时由于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为时尚早,因此外资也不会冒汇率兑换的风险而要求直接投资于A股市场,而B股以港币和美元为交易结算对象,将有利于境外机构规避汇率风险。而对于中国这一在未来几年内世界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投资于中国B股市场,共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本增值,是境外机构投资者所不愿放弃的投资机会。建立中外合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将使外资能够顺利进入这一市场,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B股市场将改变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格局,机构投资者将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

(3) B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构成将不再仅仅是国内上市公司上,还将包括外资企业近期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内发行A股或B股,因此未来B股市场将出现外商投资企业的身影。

(4) B股市场将出现的新变化

从目前的进程看,B股市场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几年内开放较为迅速的市场,这一市场将成为中外合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场所和外商投资企业融资的场所,由此也将给B股市场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到A股市场。

这一变化有可能来自于下面几方面。一方面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B股市场发行上市,由此对B股市场的发行上市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某些方面将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质量可望出现较明显的提高,从而吸引广大投资者投资于这一市场,市场活力进一步展现。另一方面,随着中外合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这一市场,市场的投资分析方法与投资理念也将与国际上成熟的理论接轨,而这将间接影响到A股市场投资分析方法与投资理念的转变。

(5) A、B股联动效应将进一步加强

由于B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和B股市场投资理念与国际成熟理论接轨,B股市场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A、B股的联动效果将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B股市场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因此B股的波动性将超过A股市场。因此加快开发适应B股市场特点的避险工具将成为现实的需要。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相对于A股市场而言,B股市场的融资效率远低于A股市场,而且许多外资企业本身在国外就已经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更看重的是A股市场的融资效率,这将影响到B股市场的活力。

同时对于H股和B股的投资机会均是以目前较高的A股股价为对比参照得出的结论。以B股为例,截止到2001年12月3日,A股价格较B股高出约80%,同时B股市场的市盈率则为12倍(2001年12月25日数据),远低于A股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因此随着国有股减持的进行和国内股票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

,未来A股恐难以继续保持如此之高的价格,一旦A股价格下滑,则H股与B股的投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3. 债券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还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与股票融资两方面,通过履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债券还没有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融资工具。以美国、日本为例,其企业融资的80%来自于直接融资,仅20%来自于间接融资,而在80%的直接融资额中,又以债券融资为主要方式,占证券市场融资额的70%,反观我国,19,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部融资额的90%,股票与债券融资仅分别占到9.11%和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有较严格的规定;第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不强,由于企

业债券存在到期偿付的要求,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基本不具备履行企业债券的能力;第三,我国企业债券的评级体系尚未完善,投资企业债券的风险与资本收益不对称。

但是对比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企业债券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快的一个品种。目前我国银行利率已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此时发行债券将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我国对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政策的出台,也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改善与相关外部条件的成熟,未来几年内企业债券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虽然企业发行债券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国债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今后几年国债的品种结构将日趋完善,承担起扩大内需,支持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同时又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手段,因此未来几年内,国债将是债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品种。

4. 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过去几年保持了较高的现金分红,给投资者以丰厚的投资回报,并且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波动性可相对较小,因此对于提高投资组合的流动性,保证投资组合较好的投资回报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几年内证券投资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将取得较快的发展,可以在建立的投资组合中加入一部分证券投资基金。

5. 衍生金融产品

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将推出的新的金融品种包括股指期货、为国有股减持而设计的备兑凭证、期权等。目前业内人士主要是将股指期货视为回避投资风险的工具,而备兑凭证与期权主要是为配合国有股减持而设计。股指期货的推出还有待于统一指数的推出,虽然目前指数设计编制工作还在进行中,但真正推出估计为时尚早。

(二) 构建新形势下的证券投资组合

1. 新形势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原则

随着证券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证券投资组合构建的原则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

(1) 长期投资理念

新形势下,长期投资将成为今后证券市场投资的主要方式。过去几年内,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换手率,投资者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股票买卖价差,而对于公司是否分红、长期成长前景并不十分关心,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过去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构成不无关系。

随着近年来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证券市场正由散户、大户与机构间的博奕向机构间的博弈转变,未来几年内这一变化的趋势将更为迅速,由此导致过去那种以做庄为主的投资方法向买进并长期持有的投资方法转变,因此要求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从今年以来基金的投资风格的转变已经体现出这种长期投资理念。

但是也要看到,长期投资理念的树立也有一个过程,将取决于内部及外部问题的逐步解决。内部问题反映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如公司治理结构、股利政策、信息披露等诸方面,外部问题则取决于监管政策的透明性、资金供给渠道、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等。而从近期看,入世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证券市场将是投资与投机并存的市场。

(2) 入市时机的选择

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并不是就可以忽略入市时机的选择。正确选择入市时机对取得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

从长期看,由于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未来几年内中国都将是全世界主要投资地,将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证券市场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同样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反映在证券投资的入市时机的选择上则是当国民经济处于相对低点、逐步步入复苏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当国民经济已经步入繁荣,并有显示出危机迹象的时候可以选择逐步离场。

具体到2002年的市场,从近期发布的大量研究报告看,基本上认为在2002年上半年不会有大行情,行情的出现将在下半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200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也将在2002年下半年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可以预计2002年上半年市场将以震荡整理为主,这将是对自1995年以来上涨行情的整理,预计其点位将是在1500-1900间。

2. 证券投资组合方案

新的证券投资组合建立在对于未来国内经济发展运行走势的基础之上,从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与行业入手,构建新的投资组合。本投资组合将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现金分红能力,以此作为投资重点。

(1) 主要品种近年来市场表现

由于机场转债20交易数据异常,因此年国债涨幅与震幅较大。

从近年来的对比情况反映,B股的表现最为活跃,A股次之,而H股的表现则最为沉闷。B股的活跃其原因在于B股是一个相对小型的市场,易于被大资金操纵,同时2001年由于政策的放开,B股市场吸引了国内居民大量外汇,因此2001年B股涨幅和震幅均较大;H股公司由于透明度不高,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公司情况不甚了解,因此近年来表现并不活跃。此外从国债的交易数据反映,除2000年外,近年来国债交易情况相对平稳,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而且近年来震幅日趋减小,是降低投资组合风险较好的品种。

(2) 资金在不同品种间的分配

未来A股市场的投资仍然是主要的投资渠道,而H股、B股、债券以及衍生金融产品是除A股外的另一投资渠道。因此在不同品种间分配资金的时候,主要将投资于A股市场,同时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情况,可以对品种间的资金进行调整。

由于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限制,B股和H股市场目前尚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同时随着国有股减持的进行,如果未来A股整体的股价重心下移将使H股和B股的投资价值打折扣,另外由于H股交易受国际证券市场影响更为明显,风险相对较大,B股由于市场总体的容量尚小,因此都不宜投入过多资金参与其中。以股指期货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虽然是规避股票投资风险的较好的金融产品,但其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也不宜投入较多资金参与其中。

而对于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债券市场则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由于债券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每年有一定的债息收入,变现能力较强,这对于保持投资组合中的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美林证券公司-2000年间按照资产类型分类的构成情况(资料来源:美林证券2000年年报)。可见,美林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股票投资管理、固定收入证券管理、货币市场投资和个人账户投资管理(指为个人投资者,或中小企业与机构单独建立的投资组合)。由于1996-2000年间美国证券市场保持了较好的上升趋势,因此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量也有所增加,但从公司在各类型资产投资的比例看,其增长幅度各不相同。随着美林管理资产规模的扩大,其管理的固定收入证券、货币市场资产和个人账户总量变化不大,而投资在股票上的资产则出现较大增长,增长较为明显的是1996-间。可见,对于成熟市场,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仍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式。

因此我们建议在资金分配上将主要以投资于国内A股与债券市场为主,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投资于H股和B股市场,同时从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可以投资少量资金于股指期货。

在考虑资金在不同品种间分配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当时国民经济所处的阶段,适当调整投资组合,控制投资风险。

预计在B股或H股市场开放,股指期货推出情况下对不同品种间的资金分配情况作的简要预测。上表中在经济由“恢复”转向“上涨”过程中,投资于A股的的资金比例迅速增加,持有现金和投资于国债的比例略有变化;而当经济由“上涨”转向“危机”的过程中,投资于A股的资金比例迅速减少,持有现金和投资于国债的比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未来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将是调整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3) A股资金的分配

由于A股仍将是未来几年内主要投资品种,因此对A股的投资我们将在此作进一步的分析。根据我们对入世后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和近年来行业平均的市场表现情况,我们确定如下几个行业作为投资重点。对于具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将旅游业、通讯设备业、农林牧渔业、商业贸易中的外贸业等行业作为投资重点;对于相对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将金融业、冶金业、汽车制造业、公用事业作为投资重点。

从我们对2000-2001年间各类股票涨幅的分类统计分析的结果反映(如下表所示),收盘价在10元以下的股票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同时从2000年涨幅看也有较好的表现。流通盘在30000~50000万股的公司在2001年股市下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但在2000年股市上涨过程中,流通盘在6000万股以下的公司的表现相对较好。因此,在确定了行业投资的重点后,具体到个股的选择上,我们建议在股市上涨过程中,应选择那些流通盘较小(小于6000万股)、股价在10元以下的股票,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应选择流通盘较大(大于30000万股)、股价在10元以下的股票。

未来几年内值得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一些新的投资机会也将产生,根据我们的分析,除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原有的一些重点投资对象,如通信信息、生物医药、基础建设、资产重组等外,我们还筛选出一些公司作为未来重点关注的投资对象。对这些公司我们按照新的方法将其分成以下几类。

① 营销网络型

营销网络型公司应该是在国内具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目前上市公司中能够具有这一特征的公司主要是一些家电企业、地区性商业连锁零售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后,收购这些具有相对完善营销网络的企业将使得国外产品能够较快地进入国内市场。但是在这些上市公司中,类似于长虹、海尔这样的企业通常难以成为收购的对象,而一些具有中等规模、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地位,同时又具有一定销售网络的企业将成为主要选择对象。

I. 商业零售业

II. 家电业

② 资源垄断型

我们在此处所指的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有色金属、石油、煤炭等,同时也包括由于政府管制而享有垄断地位所形成的资源,如电信运营权、有线网络经营权、媒体、港口等。

I. 有线网络与传媒

II. 港口与交通运输

III. 有色金属

③ 现金流型

现金流型公司主要是那些经营业绩稳定、每年均有较高现金分红的公司,或者是公司每年具有较高现金净流入的公司。前者以新兴铸管、中集集团等为代表,而后者主要是以商业企业等为代表。随着国外投资机构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国内市场的投资理念也将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将受到重视。

篇7:企业专利与技术秘密保护的策略及技巧

邓盛花/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研发的新技术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总体来说,企业对新技术的知识保护主要有两种手段:专利和技术秘密。那么,是通过专利进行保护而公开该技术,还是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留,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专利和技术秘密各自的特点,专利和技术秘密保护的策略,以及专利申请中技术秘密的保留技巧,并提示了其中的风险。

一、 技术秘密的特点

技术秘密也称为“Know-how”,它是指未被合法持有人所公开的、处于保密状态下的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秘密属于商业秘密的一种,“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可见,技术只要符合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保密性,就能够成为技术秘密而获得保护。技术秘密的范畴是广泛的,包括技术情报、客户数据、产品配方、工艺流程、技术秘诀、设计、图纸、试验数据和记录、计算机程序等等。技术拥有人自主采用有力的保密措施,使技术处于保密状态,无需行政机构的审批,就能够实现保护目的,相对高效、简便。

但是采用技术秘密对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存在很大的风险:

1、泄密是技术秘密最大的风险。技术秘密一旦遭遇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他人侵权行为造成的泄密,尽管技术拥有人可以提起诉讼,但技术秘密的合法性归属、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问题通常难以自证,维权的难度很大。司法实践中,技术秘密案件胜诉率非常低。且即使胜诉,泄密的技术进入公共领域,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如果泄密仅是个人行为,尽管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但获得的经济补偿往往非常有限。

2、第三方独立研发的风险,如果第三方通过独立研发或反向工程开发了技术秘密中的技术方案,技术秘密持有人不能阻止其实施或公开该技术。而且,第三方如果获得专利权,原技术秘密持有人仅能根据先用权而在原始的规模内进行生产,而无法扩大再生产,从而陷入被动局面。

基于以上风险的存在,很多情况下专利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专利保护的特点

专利最大的特点就是法定独占性:专利权受专利法的保护,是法定专有权或垄断权。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专利权能对抗第三方独立研发或反向工程获得的技术方案。专利权获得授权后,第三方只要实施的技术落入其专利权保护范围,第三方自己独立研发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专利申请提交后,还可以对抗其他人获得同样发明创造的专利权。

与技术秘密相比,获得专利保护的程序要复杂很多。专利权的获得要经过专利行政部门的审查,专利申请文件不仅需要满足各种形式要求,也要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充分公开等实质性要求。专利权的获得程序复杂、专业性强,还会产生各种费用,例如申请费、实审费、代理费、授权后的维持费等。

另外,专利具有时效性,“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世界各国或地区对于发明专利保护的期限大多数也是二十年,个别国家对于特殊领域的发明专利可以延长几年保护期限。专利权期限届满之后,专利技术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专利具有地域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交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后,仅在该国家或地区有效。申请人要想在较多国家或地区得到保护,需要在各个国家或地区提交申请获得专利权。

专利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公开换保护,因此,各国或地区专利法都要求专利权人充分公开自己的专利技术,并且会将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公布。专利技术公开之后,很可能会有其他人仿制或侵权。

三、技术秘密与专利的选择

相对而言,专利保护是用公示权利的方式,被侵权时维权手法比较简单,容易获得法律支持,缺点是容易被侵权。技术秘密是不公开的,不容易被侵权,但是一旦被侵权比较难以证明,操作难度较大,很多情况下要借助刑事案件的侦查手段来取证才能获得法律支持。企业在选择保护策略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技术本身的特性,对于很容易通过反向工程获得的技术,应当选择专利保护。例如,机械领域,产品上市后只要通过观察、分解产品构造就能获知其技术方案;生化领域,如果很容易通过检测获知其组分,应选择在产品上市前进行专利保护。对于很难通过反向工程获得,公开后难以取证和维权的技术方案则适合采用技术秘密保护。例如,在产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一种试剂,但该试剂在后期处理时会从产品中去除,或者该试剂在产品中含量很少无法检测出来,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秘密保护。

2、第三方独立研发成功的可能性。对于第三方容易独立研发出来的技术,宜采用专利保护。而对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本领域很难想到或很难通过常规实验获得,适合采用技术秘密保护。

3、地区专利保护力度,如果一个地方知识产权的执法环境比较弱,在侵权诉讼中专利权人的胜诉率低,或者即使胜诉得到的赔偿额太小,专利权人通过专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企业就没有动机去申请专利而公开自己的技术。对于专利保护力度强、侵权损失重大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应该积极布局专利。

4、企业的保密措施,如果企业有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人员相对稳定,涉密信息接触的人员范围小,相对来说,可以更多地采取技术秘密保护。而对于保密措施不太完善,人员流动性大的企业,更适合采用专利来保护技术成果。

四、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技术秘密保留

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是企业权益保护的重要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择其一,企业应该谨慎选择和布局。众所周知,专利权需要公开换保护来获得,但专利和技术秘密并不是水火不容、绝对排斥。在一些情况下,专利申请可以在满足专利法相关要求的.同时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技术保密。只要处理得当,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技术秘密可以使企业大大降低维权成本,使申请人既获得了一定的权利保护,又不至于使某些特定的技术细节大白于天下。尤其是化学和生物领域,想判别一个产品是否属于侵权产品并非易事,这些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这就是专利法所谓的充分公开,是指说明书应当公开实现发明目的所需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专利申请人在确保充分公开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中的某些特定细节做一些保留。换句话说,即使保留了一些技术细节,也可以实现发明目的,虽然达不到最佳效果。如果少了被保留技术就无法实施该发明,则这样的技术就不应保留,否则,这样的专利申请不会被授权。

申请人在保留技术时必须清楚,技术秘密的保留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申请人即得不到专利权,还会白白公开该技术。此外,申请人所保留的技术秘密还有可能因为人员流动或者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成为公知技术;或者因为第三方独立开发摸索出了该技术诀窍,进而申请了专利,丧失了主动权。因此,申请人应该了解技术保留可能带来的风险,权衡利弊,确定保留这些内容是否合适以及保留的范围。

第一、保留对象应局限于很难被人发现或不引人注意的内容。对于技术保留的内容最好是极其细节的,而不是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对于有些虽然很关键但是比较容易被摸索出,或者明显是重要摸索方向的内容,最好不要作为技术秘密处理。例如,对于一种成分确定的组合物来说,各成分的比例无疑是技术人员摸索的重点,但如果存在一个对该组合物的性能起促进作用的辅助成分,而没有该成分也能基本实现发明目的时,对这一辅助成分加以保密较为可取。再例如,对于一个有很多个技术参数(如温度、时间、压力、物料配比)的化学方法专利,在披露的较宽数值范围内可以基本实现发明目的时,可以对该多个参数的某一具有最佳效果的具体组合方式加以保密,因为他人要从这很多种组合方案中摸索出这一最佳组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劳动。总之,被保留的内容是不易被发现或者意想不到的。

第二、 根据维权的难易加以考量。对于一些维权困难的技术,则应尽量做些技术保留。例如,难于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的化学、生物产品,以及一些生产方法。对于这些技术,申请人欲进行侵权的举证往往费时费力,造成维权成本较高。采取适当的保留措施,就可以将侵权拒之门外。而对于一些较容易判别的产品,尤其是有形产品,可以少保留或干脆不保留技术秘密。

第三、 应把握好技术保留的程度。一般而言,保留的技术在总体技术中不应占太大的比例,否则会给竞争对手留下较大的开发空间。如果将技术保留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即使日后他人掌握了该技术,也因为范围太小而放弃申请专利的想法。这样,被保留的技术会始终在自己的支配之下。换一个角度来说,有着过多保留内容的专利可能已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确定有技术保留的需求时,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策略成为重中之重,需要精心设计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有选择地披露实验数据,适当地阐述发明目的和客观地宣传相应的技术效果。既要清楚完整地披露技术方案,又要尽可能使该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还要争取尽可能宽泛的保护范围。当然,撰写一份优秀的专利申请文件,这里面有许多法律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考虑,需要发明人、专利工程师和代理人三方的充分沟通、共同努力。

篇8:我国生物仿制药企业国际专利合作策略

2010至2020这十年被誉为生物仿制药的“黄金十年”,专利到期将带来生物仿制药的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我国生物仿制药产业拥有国际化的良好契机,但是我国生物仿制药企业仍面临着技术层面问题。

一、企业存在的技术层面问题

(一)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缺乏研发生产经验。

这里所说的“新兴”主要是指从传统化学仿制药企业转型成为的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

根据阿里巴巴企业数据库最新版《2012-13中国制药企业及产品大全》,截止到2013年3月5日,我国制药企业有35605家,但生物制药类企业仅有925家,占整个制药行业比例约2.6%。

相对于国际成熟市场占整个行业20%的比重而言,我国现有的比例明显低下。

显然,相比国际成熟市场占整个行业20%的比重 ,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例还是较低的。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前从传统医药进入生物制药的企业如长春高新、华神集团等均已取得了较大成功,有了前人典范,再加上世界一些重磅生物药炸弹的专利陆续到期,国内越来越多传统化学仿制药企业开始尝试进入生物仿制药领域。

但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以往几乎从未涉及生物仿制药领域,普遍缺乏相关的研发生产经验,不少企业仍然延续了化学仿制药的思路,考虑得更多的还是生产出来之后的问题。

其实对于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而言,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物药物通常为大分子药物,远比小分子的化学药物复杂,专家们常用飞机与自行车来比喻两者的结构差异之大。

传统药物由于拥有精确的化学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很容易被精确复制。

而生物制药在生物组织/细胞中直接培养,通常难以精确复制。

相对于传统化学仿制药,生物仿制药生产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对于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由于生物仿制药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的化学仿制药,其要求技术含量比较高,故研发时间和费用也较多。

与此同时,生物仿制药研发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新的技术,这类技术往往可以寻求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平均降价较小,伴随而来的自然是高额的利润(见下图:化学仿制药和生物仿制药研发成本比较)。

生产经验的不足,使得国内不少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仍然延续化学仿制药的思路,缺乏应有的专利对策,其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错失研发生物仿制药的大好时机,错失拥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仿制药的大量机会。

(二)原有生物制药企业下游技术平台尚不完善。

对于原有的生物制药企业而言,走向国际化需要解决的一大瓶颈问题已不是上游研发基础,而是下游专利技术平台。

下游技术在生物技术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极大,就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来讲,“下游工程”比“上游开发”更显得重要。

然而,我国“下游工程”与国际水平相比至少相差15年以上 。

2011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先进的生物制药工艺论坛”中,与会的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生物制药在上游研发技术方面与世界水平差不多,但下游技术与世界水平相差较远,具体表现出4个不够:创新不够、资源不够、投入不够、技术平台不够。

”要发展生物仿制药,除了必须开发培养基、细胞培养工艺等上游技术外,还要开发除菌过滤、超滤浓缩、分离纯化、一次性技术乃至制剂和灌装等下游技术。

下游专利技术平台的不完善无疑制约着生物制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内最大的五家上市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科华生物、双鹭药业、达安基因)2010年营业收入共40.72亿元,仅占3.8%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仅美国生化公司Amgen一家2010年销售就达到150亿美元,接近中国生物制药全行业的销售额。

2010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内各类企业营收占行业营收比例分布如下图:

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单纯依靠自身难以独自开发下游技术平台。

相比之下,不少国外生物制药企业在下游技术方面则拥有更加完善的专利技术研发平台,他们可以根据拟生产的生物制药特点自由选择相应的技术平台,不因技术限制而只能用某一特定技术平台。

以美国为例,这些年在下游处理流水线方面均有较大发展。

我们如何才能在短时间突破下游专利技术研发平台的限制呢?以笔者之见,我们可以寻求合作。

当然,合作需要一定的基础,如何才能构建合作的基础呢?

二、国际专利合作策略

(一)合作对象的选择。

无论是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还是原有的生物仿制药企业,国外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都不失为良好的合作对象。

通过与国外的生物技术企业合作通常能够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以期在更短时间内取得生物仿制药的突破甚至是专利技术的突破。

不过合作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新兴生物仿制药企业应侧重于弥补经验,原有的生物仿制药企业则应偏向于选择能与自己上下游专利技术协同的.企业,复星投资的美国汉达药业就是一家具有较强协同性的小型研发企业。

生物技术企业往往是由科研机构或大学的研究人员成立的。

其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项目和研发优势,能够紧跟世界技术发展潮流;其劣势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国外有着为数不少的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尤其是一些新成立不久的生物技术企业;毋庸置疑,他们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不少生物技术企业面临融资的困境。

以美国为例,2008年,在370家公开上市交易的生物科技公司中,近60%的公司市值远远低于1亿美元。

2008年底,120家公司手中拥有的现金不足维持6个月的时间,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长了90%。

在美国,无盈利和公开上市交易的生物科技公司现金可维持的时间平均为1.7年。

虽然2008年通过合作方式筹措的资金比2007年只是略有下降(2008年为200亿美元,2007年为224亿美元),但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获得的私人和公共融资资金却下降了50%以上(2008年为101亿美元,2007年为220亿美元) 。

此后联邦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至于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又爆发欧债危机的欧洲,其生物制药企业融资的困境可想而知。

在难以通过公开融资和私募渠道筹措资金的情况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生物科技公司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选择。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员拉希姆-里扎夫(RahimRezaie)博士称,如果西方生物技术公司能与中印两国的同业者展开合作,新药上市花销将大大削减。

相比之下,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则较小,虽然融资难是生物制药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乘着医改的春风和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之机(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40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生物制药行业 ),再加上近几年投资者对生物产业十分热捧,一些制药企业甚至得到了软银这样大投资者的亲睐,中国制药企业资金缺乏的困境已逐渐得到改善;况且中国不少刚转型而成的生物制药企业经过转型之前多年的经营本身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本。

此种情况无疑为生物仿制药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借助国外生产经验及下游专利技术研发平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基础。

(二)专利合作形式的确定。

对于国外企业成功研发的专利技术,可根据自身条件采取恰当的专利合作策略。

企业的专利合作策略具体包括了参股、合资、并购等形式。

参股方式既有投资收益又可与原有制药产业寻求协同,对于我国原有生物制药企业而言,不妨选择参股方式寻求下游专利技术平台,以达到上下游协同。

如2011年海正出资200万美元认购美国PharmTak Inc公司发行的A类优先股800万股,致力于借助PharmTak拥有专利技术的研发平台,加快提升公司制剂的生产水平,有利于公司加快开拓国际制剂市场的步伐,促进公司新建制剂生产设施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

这次合作的PharmTak是一家高端仿制药研发企业,显然,海正药业试图通过参股弥补自身高端仿制药制剂生产经验和专利技术研发平台的不足。

与参股方式相比,合资方式往往可以更明显地扩大合资双方产业规模,如2009年底,复星医药与美国科学家团队合作,在上海成立了名为“复宏汉霖” 的创新研发实验室来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2011年9月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集团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各自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龙沙负责原料药开发及生产,复星则负责制剂开发和市场推广。

两家公司通过合资方式结合各自优势,形成高度互补。

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则可以将核心专利及其所有公司整体并购,此种方式在其他行业早有先例。

如轰动一时的联想收购IBM 的PC 业务和TCL 收购Thomson 彩电部门案例中,专利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通过收购可以进行技术集成和市场整合,减少自主研发的风险,省去大量的研发经费和人力时间,但是费用较高,且要注意各国政策及垄断法的规定。

论对华反倾销投诉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论文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

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论文题目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法律障碍及对策论文

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

技术创新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策略浅析(通用8篇)】相关文章: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2023-04-02

法律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技巧2022-10-20

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现状及对策2023-09-15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管理学开题报告范文2022-07-21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2023-05-10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论文2023-06-22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2023-05-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