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通用10篇)由网友“生巧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对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
对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
摘要: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建立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存在的'立法不足;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作 者:张艳芳 Zhang Yanfa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期 刊: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PKUCSSCI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 22(8)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地质 地质遗迹 自然遗产 立法篇2:我国健康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健康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论文
一、网络上的热门打人案件
这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充斥了各类打人的新闻,被打对象包括环卫工、清洁工、司机等。下而是网络上曝光的部分案件。
4月26日晚21时40分左右,在毫州市区希夷大道上,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子拐弯时,险些撞上迎面而来的电动三轮车。没想到,三轮车上男子立即下车,朝着女子头部猛踩几脚,将其打伤后扬长而去。次日下午,该女子被发现在自家自杀身亡。
“电动车女子被打自杀身亡”一事势头还没消,永川也出了一则“环卫工人被打”案件。4月27日下午4点半左右,在清洁工翟守莲和文具店老板罗女士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执,由对骂发展到殴打,据目击者称有三人对翟守莲进行了殴打,而罗女士则称并未殴打翟守莲,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翟守莲在争执中受伤却是事实,当晚,经诊断翟守莲头部、右肩背部等多处软组织伤还伴随有脑震荡的症状。
5月3日下午,一段35秒的视频网上疯传:在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脸部,整个过程触目惊心。这段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并替被打者打抱不平,认为施暴者过于残忍。尽管后来打人者的行车记录仪曝光,导致众多网友对被打者的态度从同情转向反感,但卢女士被打的事实是无可争辩的。
5月6日上午8点多,黄三渤六路口西发生女司机殴打环卫工事件。事情起因是环卫工在打扫卫生时“挡了司机赵某的道”。在争执过程中赵某从环卫工小张手中夺过扫帚打了小张四五下,还揣了小张五六脚。在打人被带入派出所后,小赵初期的态度并不诚恳,以为打了人只要赔钱就可以了,后来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态度才有所转变。
这些案件中受害者的健康权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这表明公民的健康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故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我国的健康权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健康权的完善减少类似打人事件的发生。
二、健康权的概念
尽管健康权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实质上关于健康权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论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学者对健康权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魏振Ice.老师认为“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以其外部组织的完整和身体内部生理机能的健全,使肌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内容的人格权”。由李步云老师主编的《人权法学》中指出“健康权是指公民以其机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本人也认为健康权主要是公民身体机能和功能的正常运转,只是健康权不仅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会影响到生理健康,所以健康权包括生理和心理双重健康。
三、健康权的特征
(一)健康权是人的一项固有的基础权利
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每个人因其一生下来就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而享有的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权利烤。保护公民健康权就是保护公民做出选择、把握社会机遇、规划未来的权利。
(二)健康权的主体是所有人
在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人都享有健康权,不论是国内的人还是国外的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均享有健康权,即健康权的主体是一切人,正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4号一般意见所言:“健康是行使其他人权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人权。每个人都有权享有能够达到的、有益于体而生活的最高标准的健康”。
(三)对健康权的保护也就是对人尊严的维护
对健康权的规定是对人尊严的保障,而对他人健康权的侵害则往往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前而列举的案例中被害者在被殴打时其尊严实质上也被施暴者践踏了,在受害者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因此应当赋予健康权被侵害的受害者向加害者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四)健康权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大体一致的
尽管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健康权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即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度会有所不同,但评价健康权的标准是一致的`,即基于人的共性。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享有的健康权在具体内容上应是大体一致的。
四、我国宪法和民事立法对健康权法律保护的规定
(一)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这部法律中有许多与公民健康有关的条文,比如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等,很显然在宪法中的条文没有出现“健康权利”或“健康权”等词语,即宪法并没有对健康权予以确认,而只是以国家有义务保证公民的健康为由对健康权进行保障。虽然关于公民健康的规定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含的权利,是对公民健康权的宪法规范,但因为在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对健康权都没有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健康权的认可程度,也不利于对公民的健康权进行保护。
(二)民事法律
我国民法对于健康权方而的规定主要从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角度出发进行了规定气《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从这两个条文中可以看出民事法律在对公民健康权进行保护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对侵害公民健康权的民事救济予以规定,即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在公民身体受到伤害时可以要求赔偿医疗费等费用。在前述案例中,不论被打者事先有无过错,其身体受到殴打、健康权遭到侵害则是事实,故作为受害者,她们均有权根据自己的伤势要求施暴者进行赔偿。二、在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双方可以对侵害健康权的救济进行协商,即尽管民事法律规定侵害公民身体的要进行赔偿,但具体怎么赔、赔偿数额以及赔偿方式法律都没有进行详细规定,这也就给了双方当事人协商的余地。三、民事法律的救济力不强。尽管民事法律赋予了公民在健康权受到侵害时请求加害者赔偿的权利,但既然是权利,则意味着权利人既可以选择行使,也可以选择放弃,即如果被侵权者不起诉,就难以获得民事法律的救济保护,也就会出现所谓的民不告官不究的情形。四、主要采用经济赔偿的方式使被侵权者得到补偿。采用这种赔偿方式是有一定好处的,即被侵权者获得的物质补偿既可以用于治疗身体,也可以弥补被侵权者受到的心灵伤害,但另一方而,侵权者主要进行经济赔偿会给人们带来误解,即只要有钱赔就可以随意侵害他人的健康权,比如在女司机殴打环卫工的案件中,女司机认为打人了只要赔钱就可以了事,故在派出所时其态度并不诚恳。所以说这种经济赔偿的方式有利有弊,对弊端应当加以改进。五、民事法律救济属于事后救济。只有在公民的身体遭到侵害后,才能利用民事法律进行救济,即在事前是难以利用民事法律对公民的健康权进行保障的。权利人在寻求权利保护时有被动性,即只有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才能要求救济,时效性不强。
五、我国健康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权作为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首先,基本人权之所以被称为基本人权,是因为在宪法中首先对权利进行了确认,但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虽然在我国宪法中有所提及,即在第21条规定要“保护人民健康”,但实质上这只是规定了国家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对公民的健康权进行明确界定。有学者认为此处虽然说的是“健康”而不是“健康权”,但义务是和权利相对的,此处规定的是国家对“人民健康”的义务,也就可以推导出实质上规定的是公民的健康权。本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这里的“健康”可以是一项权利,也可以是利益,或者是其他,所以在这里并不能必然推导出健康权。尽管在宪法中的其他条文对公民的健康保护也有所规定,但都没有对健康权进行确认。这种对健康权确认的缺失使得公民运用健康权为自己辩护时底气不足,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
其次,虽然《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但这个提法本身尚存在诸多争议。第二“生命健康权”是既包括生命权又包括健康权,还是只包括健康权,如果这两项权利均包含在内,而很显然这两项权利均属于独立的权利,将两者用“生命健康权”统领在一起是不合适的,而如果只包括健康权,那么将“生命”放置在前而也是不妥的,容易引起歧义,总之无论该法条的本意是包含哪项权利均有修改的必要。所以这一条也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健康权。第二,就算《民法通则》中确定了健康权,考虑到法律效力,很显然《民法通则》低于宪法,所以在《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健康权充其量只是一项权利,而不是基本权利。另外《民法通则》也不是《民法典》,只是充当了《民法典》的作用而己。
(二)对以打人方式侵害公民健康权的行为处罚不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稍有不顺心便会对身边的人大打出手,这也就意味着公民的身体健康而临的威胁增加,即隐藏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不断爆出“谁谁被打了”、“谁谁打人了”之类的新闻,在文章开头也有列举这样的案例,实际上这类以打人的方式侵害他人健康权案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较轻,使得那些施暴者无所畏惧。首先,针对这种打人侵权事件的处罚,通常如果没有触犯刑法,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或故意伤害罪的,则只按侵犯民事权利处理,即只需要对被侵权者赔偿即可,这对于施暴者来说不会起到丝毫威慑作用,在打人之余也不会去想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因为如果达不到刑事案件的标准则对其自身也不会产生太大负而影响,只要够钱赔偿就可以,这实质上也是民事法律对侵害健康权行为的处罚方式的疏漏。其次民事赔偿也只是按实际情况赔偿,即按照被侵权者受伤后实际支付的医疗费、实际的误工损失等进行赔偿,实际上这种赔偿通常并不高,这就让那些施暴者更无压力,法律也丧失了应具有的威慑作用。
(三)健康权权利意识不足
在打人事件中,不论是打人者还是被打者权利意识都是很淡薄的。首先就打人者来说,如果他法律意识很强,在打人前能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是违法行为,那么这种殴打事件可能会减少。其次对受害者进行分析,受害者是被打者,看似很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然也有被冤枉挨打的,但情形较少,故在此只讨论那些因惹事而被打的)以成都女司机被打案为例,张姓男子之所以殴打该女司机,是因为女司机违规变道惹怒了男司机,所以才招致一顿毒打。打人肯定不对,但女司机也存在问题,如果她权利意识很强,在变道之前她能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他人权利的行使产生不便,进而可能导致自己的权利被侵害,那么她可能也就不会鲁莽的变道别车了吧。另外,由于受害者对健康权的权利意识不足,故在很多情形下,受害者会选择与施暴者私了,这样民事法律所赋予其在身体受到侵害时起诉的权利则被束之高阁,施暴者对于这种处理方式也会欣然接受。由于起不到威慑作用,施暴者也毫无顾忌,这种状况就愈演愈烈了。
六、公民健康权法律保障的完善
(一)将健康权明确列入宪法,同时完善民事立法的健康权保障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顶层的位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健康权不仅意味着我国立法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也可以给以宪法为基础的其他法律以指导作用,同时这对宪法来说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从建立现代型的法治国家的角度讲,将健康权入宪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倘若连公民最基本的健康生存都难以保护的话,又何谈有法之治淤。所以有必要将健康权明确列入宪法。
在民事立法方面,在前而己经提到我国《民法通则》中“生命健康权”条文的歧义之处,故有必要对这条予以修改,改成“公民享有健康权”,这样既避免了歧义,同时在《民法通则》中也对健康权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加大对以打人方式侵害公民健康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前面己经提到处罚过轻使得侵权人毫无顾忌的施暴,故有必要加大对这类行为人的处罚力度。第一,除了经济赔偿外还应增加其他惩罚方式,比如即使未到达刑事处罚的标准,只要其对他人实施了殴打行为就应该被拘留一到三天,至于具体天数视详细情节而定。这样有些人会因为害怕被拘留而不再动手打人。同时,侵权者还要发表向受害者道歉认错的申明,表示“其己认识到殴打他人、侵害他人的健康权行为是违法的,以后不会再犯”。在现代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由于发表道歉申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进而影响其声誉,故考虑到对个人形象和声誉的影响人们可能不再以暴力相向。第二,增加经济赔偿的数额。照实际情况赔偿使得数额过低,这笔赔偿款对于很多施暴者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所以要增加赔偿数额,如果再发生类似打人事件侵害他人健康权的,按照被侵权者实际损失的五倍进行赔偿,如此一来,考虑到打人的成本,很多打人的案件则不会发生。
(三)促进全社会形成健康权权利意识
打人事件的频发从侧而也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缺乏,故有必要促进全社会形成健康权权利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公民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与健康权有关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当然促进这种意识的形成会有点难度,所以还需要立法、司法以及行政机关对健康权属于基本人权的属性有充分的认识,只有从基本人权的角度出发才能建立关于公民健康权的法律保障机制。待公民的健康权权利意识形成后,会知道健康权和生命权一样,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的最基本权利之一,这样在尊重他人健康权的基础上打人事件便自然会减少。同时由于健康权意识己经形成,在健康权受到侵害协商未果时,被侵权人也会选择向法院起诉而不是忍气吞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殴打案件的发生。
与健康权有关的问题很多,本文只是选择以网上打人案件侵害健康权为视角,对健康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篇3:鄂伦春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与评价优秀论文
一、地质背景及地质遗迹特点
(1)地质遗迹典型性
鄂伦春地质公园地处大兴安岭南麓,自然环境优良,生物类型多样,物种丰富。野生动物人类和谐共生存,构建了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诺敏河园区内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壮美、奇特,火山、火口湖天池、石塘、石海及大峡谷等保存完好。从科学的角度讲,这些地质现象记录了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变迁信息,对研究近代大兴安岭构造和环境演化意义重大。
(2)观赏性
诺敏河火山群绝大部分区域仍然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植被覆盖率几乎达100%。这里山峰耸立,群山环抱,水量充足,水系发育,河流纵横,碧水澄澈,波光万点,林海浩瀚,河谷草甸植被茂盛,林荫间山花艳丽,气候宜人,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有的只是大自然赐予的群山峻岭,翠绿欲滴的树林,是人们旅游观光的理想地之一。
(3)系统性和完整性
鄂伦春境内众多的景观资源中,不仅有内涵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资源、绚丽多姿的水体景观等众多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有众多浓郁的民风民俗、古人类遗址和传奇迷人的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资源。这两种景观相互组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鄂伦春的整体景观资源系统。峡谷与多级瀑布互成一体,意境深远;山谷与地质遗迹互为补充,趣味迥异。鄂伦春众多的景观资源,不仅单个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科学性,而且它们所构成的景观组合群,配套类型多样,组合好,既体现了单个景观的价值,又使其原有的景观价值得到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景观资源的`整体优势和价值。
(4)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
合理、有效地开发鄂伦春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能够提高公园的科学含量,带动公园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则无可挽回。所以在体现地质遗迹的经济、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避免对地质遗迹的破坏造成无法弥补的环境损害。
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现状
三、地质遗迹保护存在问题
(1)地质遗迹现状
鄂伦春自治的的地质遗迹、地质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并于申报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自治区级地质公园。景点的地质遗迹保护和规划建设基本未开展,因而基本尚无保护措施。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分布于宜里~乌尔其汗林区公路沿线的景点也开始有游人涉足。个别景点,如四方山多有游人前往,地质遗迹也面临着人为破坏。分布于其它地点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虽然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未得到有效开发,但部分地段亦然有游人光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位于旅游线路上的地质遗迹遭受人为破坏的威胁将会增加。鄂伦春火成岩洞穴(嘎仙洞)现已做为文物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没有做为地质遗迹进行过调查研究,因此,其地质特征和成因均不清楚。也未按火成岩洞穴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保护,局部如洞口已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应尽快开展调查研究,合理规划、科学保护。“冰川”遗迹尚未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是否为冰川还有待研究,加之通行困难,保护工作还未开始。火山地质遗迹的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刚起步,至今未列入国家或自治区保护范围。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人们渴望对火山资源有更多的了解,根据国内对火山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建立保护区,才能实施有力的保护。
鄂伦春地质遗迹处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有的只有大自然赐予的形态奇特的火成岩洞穴、冰川遗迹、火山和翠绿的原始森林,是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以及生态学家等开展科学研究的圣地,也是大众旅游观光的理想地之一。
(2)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园区内地质遗迹、地质景观资源的现状,当前急需开展地质遗迹区的资源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工作,以期发现新的地质景观点和提升火山及冰川专题研究水平,同时加大对园区内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的开发建设,并针对资源开发而可能导致的人为破坏,严格要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详细规划,对一些具有重要科研及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必须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性地实施适当的保护工程。保护工程的实施应当首先进行,并严格按照地质遗迹保护规划逐步实施。
篇4:城市环境与地质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
城市环境与地质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
本文对本次会议的专题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城市地质环境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 者:化建新 张苏民 黄润秋 彭建兵 HUA Janxin ZHANG Sumin HUANG Runqiu PENG Jianbin 作者单位:化建新,HUA Janxin(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3)张苏民,ZHANG Sumin(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43)
黄润秋,HUANG Runqiu(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彭建兵,PENG Jianbin(长安大学,西安,710054)
刊 名:工程地质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年,卷(期): 14(6) 分类号:P64 关键词: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 GIS篇5:浅谈中国企业对坦桑尼亚投资问题研究
浅谈中国企业对坦桑尼亚投资问题研究
摘要: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前沿阵地;坦桑尼亚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吸引外资政策。而中国与坦桑尼亚的合作由来已久,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欲到坦桑尼亚或与其经济政治环境相类似的非洲国家投资。因此,研究中国对坦桑尼亚投资问题也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6:浅谈中国企业对坦桑尼亚投资问题研究
一、坦桑尼亚国内概况
坦桑尼亚作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首选地之一,其本身有着天然的优势;坦桑尼亚国内政局稳定,近些年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非洲国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坦桑尼亚投资既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可以利用其政府为吸引投资制定的优惠的政策。
第一,经济发展情况。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面积945087km2,人口3400万,其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作为坦桑尼亚第一大产业,产值约占GDP的50%.近年来经济运行平稳,矿业、旅游业外资流入增多,截至,GDP总额为2063亿美元,增长率为6.1%,出口18亿美元,其中中国和印度为主要出口国,主要出口产品为:黄金、咖啡、腰果、棉花及其他加工产品。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其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主要依靠矿业、旅游业和农牧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电、通讯等费用高,且供应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高等因素成为制约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二,国内资源环境。坦桑尼亚有着丰富的农业、旅游业以及矿业资源。农业方面:坦桑尼亚拥有可耕地3950万公顷,土地肥沃,但是其利用率不到20%,坦桑尼亚位于热带有着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水果的天然优势。旅游业方面:坦桑尼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多种多样。近几年随着其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当地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坦桑尼亚国内管理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阻碍了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矿业方面: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主要矿产有:金、金刚石、铁、镍、磷酸盐、煤以及各类宝石、铜、锡、铅、铀等。目前除天然气、黄金、镍等矿产有较大规模开发外,其他多数仍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坦桑尼亚的矿产资源潜力非常大,还有很多露天矿床,较易于开采。
第三,政策环境。近些年坦桑尼亚国内政局稳定,大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非洲国家少有的内政稳定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以来坦政府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执行经济整改计划,推行私有化,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坦桑尼亚政局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以市场化、私有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运行比较平稳,投资法和新近设立的“出口加工区”为外来投资提供了较多优惠政策。作为东非共同体和东南非经济发展共同体成员,市场潜力较大,除了经济发展命脉的行业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对外开放,在坦桑尼亚投资可以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帮扶以及金融支持等。
二、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的现状
据坦桑尼亚投资中心相关报表显示:截至1月,中国在坦投资的各类商业企业为71家,注册资本总额约为1.5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农业畜牧业(3个)、自然资源开发(6个)、旅游业(1个)、制造业(43个)、建筑(6个)、交通运输业(1个)、服务业(11个)。目前,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在坦桑尼亚投资设立的大型企业主要有:
第一,中坦航运有限公司,1967年6月成立,目前是东非地区唯一拥有远洋运输船舶的海运公司,现有一万五千吨级远洋船舶3艘。货运量和周转量每年都保持较好势头,目前该公司与中远相关单位共同介入船舶的买卖和租赁业务,以求得到长期、稳定、较高的投资回报。
第二,坦中合资友谊纺织厂,10月登记注册,注册资本1700万美元,其中,中方为873万美元。4月开始生产运行。由于种种原因,经营状况不尽人意,已通过中国政府优惠贷款,进行二期技术改造,二期技改后生产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中坦制药有限公司,3月正式投产,中坦合作项目,中方占股55%,坦方45%,主要生产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药品。
第四,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承建的于2月份竣工的坦桑尼亚CP3国际工程投资项目;坦桑尼亚CP3管网整修和加固工程是坦桑尼亚政府通过其执行机构――达累斯萨拉姆供排水局进行达累斯萨拉姆市供水系统的整修和扩建的项目,改扩建管线长约83km.
中国民营企业和个体人员在坦桑尼亚的投资额约有1100多万美元,产品包括凉鞋、绢花、建材、水产、果汁等及开办餐馆、旅馆、诊所、家具制作、制盐、纸制品生产等领域。另有个体餐馆8家,中医诊所约18家。
三、中国企业对坦桑尼亚投资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目前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虽然中国政府也扩大了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对坦桑尼亚投资中经济效益好且有影响的中国投资项目较少,综合中国企业在坦投资的亏损原因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过强。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对坦的政策导向是以援助为主,所以相应加大了对坦桑尼亚投资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倾斜,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的发展,但是过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中国在坦桑尼亚企业目前出现的问题是过度依赖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其结果导致管理体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员工普遍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产品的竞争力不大;而一旦中国减少了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则其就会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亏损的局面,坦中合资友谊纺织厂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员工素质不高。由于坦桑尼亚本身的工业落后,其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而其国内的技术工人更是稀缺,中国部分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很多工作计划都很不错但是在具体工作上就面临无人可用的地步,并且由于当地员工普遍的接受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在坦桑尼亚投资企业的生产质量以及技术革新的进程;由于中坦远隔重洋,气候与生活习惯不同,文化差异巨大,尤其是当地的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面对当地文化习俗的不同,工作的思路和效率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从国内调派优秀技术人员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中国在坦桑尼亚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个人才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而从国内调派往往会出现如入乡随俗、环境适应等问题。
第三,产品竞争力不强。国际竞争压力与中国投资者内部竞争压力增大,可谓内外竞争性并存。仍以纺织业为例,目前,欧盟已经与非洲国家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非洲国家,或直接到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成服装成品,再销售。其结果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纺织品依托于欧盟强大的技术实力,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纺织业投资在坦桑尼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相对来说除了价格优势外,并没有其他显着的优势,由于坦桑尼亚本身市场狭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纺织品并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长期以往其市场份额必然会不断的萎缩,最终影响到中国在坦投资的企业效益。而在其他的在坦桑尼亚投资行业中,中国基本上都不占优势。
第四,企业运营成本较高。这方面主要的原因在于坦桑尼亚国内的状况。坦桑尼亚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状况很差,目前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但是全国有很多地方公路建设都不完善;水、电、燃料价格高,其电力工业发展滞后,电力供应严重短缺,断电现象经常发生,坦桑尼亚国内工业用电价格较高,约为周边国家的2倍-3倍;并且坦桑尼亚劳动力价格较高,劳资矛盾多,相较于非洲其他的国家,坦桑尼亚的劳动力价格高了将近1倍;再者坦桑尼亚政府官僚主义盛行,办事效率低下,官员贪污****等现象严重;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目前在坦投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这些因素也是现有项目经营困难及影响中方扩大投资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对策
目前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客观的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有主观上政府政策和企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需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促进中国在坦桑尼亚的企业壮大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扩大在坦桑尼亚的企业的自主权。国家也需要放宽对在其国企的控制力度,给予他们自主的发展选择的空间;可以尝试把国内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模式复制到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国有企业上面;也可以在维持中国控股的基础上吸引部分的其他资本投资,以达到减低国家负担同时能够有充裕的资本使自己得到发展;同时要改变一贯的以援助为主的政策导向,要使企业明白去坦桑尼亚投资是为了获得可观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支援;国家要形成有利于帮扶在坦桑尼亚的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不像现在仅仅是单纯的资金支持。
第二,加强员工培训。选调坦桑尼亚优秀的员工到中国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其结果既可以提高坦桑尼亚的技工水平又可以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当地员工,还可以促进中国文化在坦桑尼亚的渗透;增加坦桑尼亚来中国留学的学生名额,从教育的角度循序渐进的改进;在国内遴选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精通管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开创事业的敬业精神的员工到坦桑尼亚发展,给予这些员工较高的福利补贴等,可以以互动的方式促进在坦桑尼亚的中方人员与其本地居民的交流与合作,使其尽快适应当地的习俗。
第三,化压力为动力,提高竞争力。面对竞争我们因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强化我们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弥补由于技术水平低下而导致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鼓励企业依托坦桑尼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技术方针和生产模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优质的销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以“软实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以服务取胜;树立良好的产品信誉;在以维持中国投资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灵活多面的经营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在坦桑尼亚的持续发展的方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第四,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目前坦桑尼亚国内基础建设发展有限,在短时期内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并不会得到太大的改善,这就需要在坦桑尼亚企业想方设法地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依托当地已有的交通路线合理布局生产基地,相较于坦桑尼亚的内陆交通来说其海运更为发达,中方企业可以考虑把生产基地建设在离海港较近的地方,节省交通成本;同时中国的工程建设企业也可以加大对坦桑尼亚投资的力度,协助其建设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宋国明。坦桑尼亚矿业投资指南[J].国土资源情报,(6)。
2、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谈中非关系和非洲形势[Z].-09-12.
3、中国信保。坦桑尼亚投资与经贸风险报告[J].国际融资,(6)。
篇7:乌拉哈达水库坝址选择的地质问题研究
乌拉哈达水库坝址选择的地质问题研究
乌拉哈达水库是解决张家口市防洪安全及城市供水问题的重要水利工程,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对5个比选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对比结果提出了推荐坝址.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WAT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P642 关键词:坝址选择 地质问题 对比篇8:河南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河南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摘要:河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种类多、危害程度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文章以全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为主,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采活动,选取崩塌、滑坡、地面沉陷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的矿山环境地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区.作 者:魏玉虎 齐光辉 杨军伟 黄景春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郑州,450006 期 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ISTICPKU Journal: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年,卷(期):, 34(2) 分类号:X1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评价因子 聚类分析 神经网络 综合评价分区篇9:建筑类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关于建筑类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CACs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国内建筑类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国内建筑类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若干建议。
[论文关键词]建筑类高校 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整体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高等院校又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还普遍处于初级水平,如何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已成为摆在我国各类高等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类院校要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取得自身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的这个难题。
一、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从校园网站的建立、校园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项目、行政办公设施联网状况、教学设施及学生宿舍联网状况、无线局域网的建设情况、内部网络传输性能状况和电子商务的建设状况等方面加以研究。
目前,国内千余所高校中有超过59%的高等院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站,与美国、香港地区相比差距并不大。但是,纵观我国高等院校网站,其能够提供的信息类型与服务项目、校园网站本身的设计技术以及网页界面的美观程度与美国高校以及香港地区高校相比差距较大。根据ACCS(sAiancJa叮pu。CompuitngSrVUey)的统计结果,目前国内高校校园网能够提供的信息及服务项目与美国及香港地区的高校相比,在本科生人学申请、期刊和参考书资源、完整的在线课程、电子商务、课程注册和财务资助申请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同时,美国和香港地区高校都在积极发展无线校园网络。
这主要是由于无线局域网可极大地提高局域网络的应用效益,降低成本04%,提高应用单位效率60%。使用无限局域网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性更高、移动性更强的信息获取办法。目前约65%的美国高校、06%的香港高校已经建立无线局域网络,而国内仅有约8%的高校建立无线局域网。
从总体上来说,国内高校信息水平不高,而且院校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建筑类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高校团体,其信息化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处于较落后的水平。
二、建筑类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资金难题
国内建筑类院校与综合类大学相比,总体信息化水平明显偏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资金问题是建筑类高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
目前,我国建筑类高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国办和民办两类,民办建筑类高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校团体,其运营主要靠民间投资及在校学生缴纳的学费。目前,我国民办建筑类高校规模普遍较小,其能够争取到的民间投资非常有限,往往顾及不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遏制了民办建筑类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国办建筑类高校虽然能够得到国家、各省、市以及某些部委的资金支持,但以我国目前国力仍然无法满足这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国办建筑类高校往往能够争取到较多的资金投入,使得经济发达地区建筑类高校的总体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办建筑类高校。
(二)人才问题
建筑类高校与工科高校和综合类高校相比,学科建设较为单一。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建筑类高校纷纷建立了计算机学科和通讯类学科,但是由于在建筑类院校中仅作为辅助类学科予以发展,因此建筑类高校的计算机学科及通讯类学科师资、科研及软件开发力量普遍较弱,往往不具备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网络软件的能力。
(三)意识问题
意识上的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建筑类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我国建筑类高校校际间攀比风比较盛行,而且对信息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很多建筑类高校现在提出建立数字校园,但对“数字政府”、“数字城市”的理解并不统一,究竟“数字校园”要实现什么目标,达到何种效果,有时连学校自己也说不清楚。
(四)机制问题
建筑类高校内部的机制和制度间题容易造成建筑类高校信息化建设“割据”的现象,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这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造成各部门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建筑类院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从理论上说,各校的网络中心应该是各校信息化建设的直接负责机构。但实际的情况是,网络中心理论责任和实际权限并不相称,统筹全校的信息化建设时常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要统一规划全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有相应的机构,更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建筑类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化发展管理制度,不能实现长远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五)标准问题
目前,国内缺乏一套全国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也是导致目前校内、校际间信息系统彼此不兼容、信息孤岛严重的一个客观原因。高校信息化首先需要一套完整的代码标准,目前很多高校的上级机构在向高校采集信息数据时采用的数据标准往往不统一。为了实现高校资源在最大程度上的共享,除了代码标准以外,还需要其他标准。
三、建筑类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一)开拓融资果道,多元化解决资金问题
建筑类高校缺乏信息化建设资金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诸多仃供应商又为了有限的市场份额而激烈竞争,因此国内建筑类高校应探索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r供应商的多种合作方式,运用多种手段广泛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筹措资金。
(二)重视高校人才资源建设,解决好建筑类高校信息人才魔乏的问题
建筑类高校主要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体专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建筑类高校应加强相关专业和学科尤其是信息学科的发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条件下拓宽专业领域,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创造必要的办学条件。建筑类高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利益驱动环境以吸引信息技术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同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估体系,引导、促进、鼓励在校教师自觉不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改变观念,在教学和科研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一个信息技术融人教学和科研的文化氛围。
(三)确立信息建设战略计划,强化战略管理
当前,我国各建筑类高等院校要实事求是地进行信息化建设SW0(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以及所面临的压力和机遇,切实避免各种“重形式轻效果,重成绩轻效益”的信息化建设行为。通过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战略计划,引导、控制和适当地调配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防止重计划轻落实的纸上谈兵。
(四)加强机构改革,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我国目前建筑类高等院校普遍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机构,但管理职能重置、脱节。为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高等教育中去,高校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将信息中心与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图书馆和计算机服务中心等部门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跨智能机构,为教学、科研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高效、系统的支持与服务。
(五)制定统一的高校信息化标准
目前,国内高校及高校各级主管部门缺乏一套全国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这已成为阻碍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国家相关部门应参考国外类似标准,尽快制定出一套全国统一的、详尽的、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以推进我国国内各类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发展工作。
(六)加大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高校”合作模式建筑类高等院校应突破独自办校的格局,借鉴国外经验,自主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加速信息化进程。当前主要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高校间合作,可以同区域、跨地区和跨国界,通过合作相互分享知识、经验和各种教学资源等,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各自的竞争能力。高校与企业合作,国内成功的经验尚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面对新形势,适当放宽办学政策,调整、出台新政策,鼓励国内外企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企业参与办学。高校要发挥品牌及教育资源优势。企业要发挥资金、管理和信息技术优势,从而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高校要积极探索、研究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开发校园信息化市场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采取利益共享原则,提高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合作建设信息化校园的积极性,实现建设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四、结语
建筑类高校必须准确定位,树立信心,发扬优势,克服劣势,多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加快高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创建信息化教育环境,更新教学观念、学习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资源,通过改组、优化配置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高校间的横向联合,互通有无,实现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通过高校与企业间的联合,加快建筑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篇10:对高职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
对高职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
本文以我院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与学习兴趣、学习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高职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的结论.高职学生对课堂学习普遍缺乏动力,存在基础差、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等缺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得学生热爱学习,最后充分享受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 者:胡玲燕 厉守卫 潘平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1258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状况 调查 研究【对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地质学实习报告2022-05-06
地质学实习报告的2022-10-09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2023-08-21
4.22日世界地球日宣传标语2022-05-07
世界地球日口号有哪些2022-11-21
关于4.22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精选2022-07-21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23-06-23
世界地球日宣传标语口号有哪些2023-11-21
4.22世界地球日宣传标语正能量句子2023-04-12
国土所个人工作总结范本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