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

时间:2022-05-07 12:06: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精选9篇))由网友“BrinTL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

篇1: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

,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

今年的北京政府的工作报告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包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新成果,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构建,冬奧会、冬残奧会筹办工作扎实开展,深化京冀对口帮扶合作等。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20,北京聚焦三个重点领域狠抓任务落实。

京张铁路、京沈客专北京段按计划推进,京唐城际北京段实现开工,京台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车;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新增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9.7万亩;曹妃甸示范区北京项目开工35个,北京现代四工厂竣工投产,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获得批复,等等,这一个个项目,是京津冀在交通、生态、产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的记录。

京津冀协同发展,年,一个备受瞩目的方面是,北京把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根本之举。

落实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出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建设张北云计算基地等创新载体,打造一批跨区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北京发挥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不断强化与津冀的创新联动。

培育行业创新载体,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北京的科技资源在服务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百姓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拥有来自北京的创新资源这一根本动力,紧抓创新驱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这一关键,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足马力,破浪前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也全面开花。

冬奧会、冬残奧会加快京津冀体育资源的整合,使其迈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世园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北京投入资金42.65亿元,实施援助项目661个,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深化京冀对口帮扶合作。

协同发展走向全面发展、深度融合。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动力

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新建北京至唐山铁路核准的批复,其中显示,京唐城际将设置8座车站,从城市副中心站始发,预计到建成通车。

京唐城际开通后,从唐山出发,1小时内就能到北京城市副中心。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京唐城际的设计方案结合了通州城市副中心的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可以说是一个统筹规划。

既结合了当下的发展实际,也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实及深入推进,首都一些文化、经济项目已开始与津、冀相关单位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由此交通问题被推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何让这些项目顺利落地、把政策落实好、让百姓共享优势资源、享受更多的实惠,起点就是一个“方便出行”的问题。

交通便利,有利于首都优势资源的对外输出,不仅能够引导环京、近京地区人员向外疏散。

同样承接优势项目的环京地区形成的“包围圈”,能够有效分流外部人员,对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环境均起到促进作用。

其实,有太多的'地区可以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同步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区域“命运共同体”。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粗线条的规划,具体在实施当中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比如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建设、城际铁路与城市交通能否实现无缝对接、各方面条件是否宜居等都将直接影响人流走向。

这些方面直接关系“城市病”的疗效,更需提前做好规划。

可以说京唐城际的获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将计划的深入落实又向前推进一步。

同时它也给三地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好政策、利用好这一项目,实现与本地资源的最大融合、发挥更大效用。

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地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作为首都,以首善的情怀,把推动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完成好这件好事、难事。

总书记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在北京的带动下,三地正朝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共同开创美好前景。

篇2:北京APEC期间放假 京津冀地区强烈要求“协同放假”

“北京APEC期间放假”的消息发布后,迅速成为网络热点。面对如此“天降长假”,北京的小伙伴惊呼“幸福来得太突然”,感觉“有点手忙脚乱”,甚至有网友戏称其为“农历国庆节”。外地网友大多表示“羡慕嫉妒恨”,并求“同放假”,尤其京津冀地区的,强烈要求“协同放假”。

在北京某高校工作的张先生本以为已经休完了全年所有的假期,还有些悲伤,没想到11月又来一个“黄金周”,真是意外的惊喜。他准备带着女友奔厦门。

由于APEC放假规定中最后一句是“其他企业等可自行安排”,不少企业界的朋友纷纷关心起自家企业的身份,默默转发并期待老总发慈悲。

篇3: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京津冀地区经济基础雄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是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自然、经济、地理差异很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人类经济活动强烈、重大工程建设密布、生态地质环境相对脆弱。

《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具有较优越的地质条件和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但区内人口密集、国土开发强度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高度关注活动断裂、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海岸不稳定等重大地质问题。

这份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京津冀3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的报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耕地、地热、地质遗迹、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地质资源环境条件以及活动构造、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等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具备的6个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需要关注的8个重大地质问题。

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与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合作构建“一部三省(市)”地质工作协调机制,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京津冀三省(市)国土资源及地勘部门,按照“一网(重要交通通道)、三区(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升级转移承接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一支撑(技术支撑体系)部署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不断深化地质环境演化规律的认识,构建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体系和京津冀综合地质信息平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

中国地质调查局始终把支撑服务国家“三大战略”摆在重要位置。在刚刚过去的20,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国务院呈报了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的地质调查报告(图集),一系列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新时期也对自身工作确立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以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根据中央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必须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

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与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正式商定构建地质工作协调合作机制,将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等方面统筹部署地质调查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保障。

而从2015年7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更是发挥专业优势,会同京津冀3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在以往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编制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

这份报告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耕地、地热、地质遗迹、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地质资源环境条件以及活动构造、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等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具备的6个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需要关注的8个重大地质问题。

有利的资源环境

一、地下淡水资源总体较好

调查显示,京津冀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88亿立方米/年。其中,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46亿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开采量164亿立方米/年,满足了区内75%的供水需求,是支撑区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乡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区内地下淡水质量总体较好,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饮用水源的占62.6%。

调查监测表明,天津、唐山、保定等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尚有12.5亿立方米/年的开采潜力,可以适度加大开发利用。另外,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分布21处具备建立应急水源地条件的远景区,初步评价日供水量可达234万立方米。

报告建议尽快开展应急水源地勘查和规划建设,构建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安全保障体系。

二、耕地资源好于全国平均

京津冀地区现有耕地9127万亩,在已调查的8347万亩耕地中,99.2%为无重金属污染或超标的清洁耕地,高于全国91.8%的水平。重金属污染或超标耕地面积仅占0.8%,低于全国8.2%的平均水平。

调查发现富硒耕地284万亩,占调查耕地面积的3.4%,占全国已发现富硒耕地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天津周边、唐山东部、保定周边、石家庄东南部、邢台南部、邯郸西部等地区,是发展富硒农产品等特色农业的珍贵耕地资源。调查发现绿色优质耕地1978万亩,占调查耕地面积的23.7%,可用于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

报告建议将这些优质耕地资源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红线”管控。

三、地热资源可以持续开发

调查评价表明,京津冀规划区13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每年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9200万吨。若采用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可实现建筑物夏季制冷35亿平方米,冬季供暖29亿平方米。目前,京津冀地区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8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总面积的'20%,是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程度最高、用于建筑物供暖制冷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流体热量折合标准煤2.5亿吨,目前年开采量仅占可采量的0.4%,主要用于供暖、旅游疗养、种植养殖等,其中直接采用地下热水进行供暖的建筑面积7100万平方米。

浅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是区内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清洁能源,每年可利用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占京津冀燃煤消耗总量的87%,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18亿吨,在治理大气污染行动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北京延庆地热资源可以满足2022年冬奥会场馆规划区建筑的冬季供暖需求,为绿色办奥提供支撑。

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大地热资源公益性勘查资金投入以降低商业勘探风险,出台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加快地热资源勘查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四、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良好

调查评价表明,京津冀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区占全区面积的85%。山区地质灾害主要为中、低易发的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矿塌陷。平原区地形平坦,除局部受活动断裂带、地面塌陷和严重地面沉降影响外,其余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良好,可通过现有工程技术手段保障城市发展和重大建设工程运行安全。

经初步调查,延庆、崇礼两地冬奥会场馆规划区及周边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地质问题。

五、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多样

调查评价表明,区内分布地质遗迹326处,主要有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重要岩矿石产地、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海岸地貌、火山地貌、地震遗迹和地质灾害等类型。地质遗迹是记录地质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建成世界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7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

报告建议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禀赋,统筹规划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

六、地质调查支撑精准脱贫

近来,通过实施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地下水勘查与打井示范,施工探采结合井226眼,直接解决了当地3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对缺水的山区贫困县,可以通过实施水文地质调查,为解决人畜饮水水源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经调查,在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地质遗迹240余处,地热田、温泉40余处。其中近期发现的阜平县大台乡神仙山溶洞,是华北地区少有的岩溶地质景观,具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

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贫困缺水山区勘查找水、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工作,为改善贫困山区生活生产条件、促进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环境支撑。

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活动断裂带加强调查评价

区内分布的31条主要活动断裂带所涉及的地壳相对不稳定区范围约占京津冀总面积15%。其中,有106处活动断裂带通过的地段可能直接影响城市和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及运行安全。

报告建议在城市发展、产业转移承接和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及建设时,加强活动断裂带调查评价,确定断层的准确位置和活动强度,采取避让活动断层或提高相应抗震设防等级等措施。

二、要科学开发及利用地下水资源

由于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来满足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的需求,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华北平原-环渤海复合大漏斗”,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目前,京津冀平原地下水超采量约18亿立方米/年,超采率12.3%。其中,100米以下的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超采率达83.5%,超采量12.7亿立方米/年,超采区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占平原区面积的67%。

报告建议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按照“优质优用、工业慎用、农业少用、生活主用”的原则,将深层地下水作为战备水资源进行储存,同时,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时优化调整地下水压采方案。另外,可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含水层的调蓄能力,规划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地下调蓄水库和“海绵城市”。

三、进一步加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

目前,京津冀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地区有6.4万平方千米,占平原区面积的72.7%。沉降速率大于50毫米/年的严重沉降区面积1.15万平方千米,占京津冀平原区面积的13%,占全国严重沉降区面积的92.4%,与相比增长了18.4倍,主要分布在35个县(市、区)。另外,分布长度大于1千米的地裂缝72条。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将影响城市规划建设、高铁安全运行和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流量。

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重大工程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等防治措施。

四、地陷区要合理划定禁止建设区

调查发现,在唐山城市规划区南部和东部等地分布地面塌陷易发区,对城市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报告建议加强隐伏岩溶及采空区调查,严格控制该区域的建设规模,科学谨慎进行土地用途规划,合理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城市开发边界。

五、严格控制填海造陆规模和速度

近10年来,津冀沿海填海造陆面积586平方千米,规划到填海造陆面积将达到750平方千米。大规模填海造陆改变了近岸海洋水动力条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劣化和海域工程地质条件变化。

报告建议强化填海造陆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限制性和港口群建设的环境影响监测评价,严格控制填海造陆规模和速度。严格保护自然岸线,自然岸线(包括以盐田为主的半自然岸线)保有率宜维持在目前55%的水平。

六、加强沿海产业带安全风险预防

目前规划的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区,多位于填海造陆区或临近区域,是遭受海平面上升、风暴潮、洪水内涝等灾害严重威胁的高风险区。

根据海岸现有地面高程、地面沉降速率、海平面上升速率、极端风暴潮增水等综合因素,报告建议天津滨海新区的海堤顶面高程设计应不低于5.1米,曹妃甸区的海堤顶面高程设计应不低于6.67米。

七、局部水土污染要采取修复治理

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组分主要为氮和铅、铬、镉、汞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溶剂、多环芳烃及农药类等有毒有害有机物,呈点状零星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排污河两侧及部分农田区,氮污染在局部地段呈面状发展趋势。此外,调查还表明,重金属严重污染或超标的耕地面积65万亩,占调查耕地面积的0.8%,主要分布在老工业区和城镇区周边。

报告建议强化城市周边、工业区和农业面状污染源的管控,对污染耕地、地下水采取修复治理、调整种植结构或土地用途等措施。

八、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要多措并举

调查表明,京津冀平原区有1144万亩土地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

其中,地下水超采且地面沉降严重区610万亩,报告建议对这一区域内的耕地采取轮作休耕、农业节水、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替代水源工程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对534万亩地裂缝高易发、水土污染严重、地面塌陷易发、湿地萎缩、盐碱化、沙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的土地,报告建议优先在这些地区开展退耕造林、退耕还湿、沿海生态防护林、绿色生态河流廊道等规划建设。

此外,在山区尚有矿山开采损毁土地143万亩,报告建议结合山区水源涵养与生态环境修复,对损毁土地进行整治和复绿,加快建设绿色矿山。

篇4:生物技术推动首都籽种产业发展

生物技术推动首都籽种产业发展

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劳动生产效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到20世纪末,科技发展更为迅猛,其中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被认为有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作 者:马林  作者单位: 刊 名:北京农业 英文刊名:BEIJING AGRICULTURE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京津冀高校法学教育协同发展初论优秀论文

京津冀高校法学教育协同发展初论优秀论文

区域教育发展与经济合作是一国必须面对的战略问题。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特别是法学教育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为域内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一方面,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必将对法学教育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京津冀一体化机制的构建起到倒逼法学教育原有运行机制的作用,将会更好地促进法学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本届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之一。京津冀高校法学教育一体化应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高等院校法学院系作为标本,从实证角度对三地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学教育一体化机制。对区域内高校法学教育一体化机制的构建,首先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所了解。

一、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西方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亚当·斯密首次把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视为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和生产要素。李斯特认为“培养和促进教育、宗教、科学、艺术的人的精神活动具有生产性”。马歇尔指出“资本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马克思、恩格斯也指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揭示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世纪70年代,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的西方教育经济学受到了挑战,出现了由迈克尔·斯潘思和思罗等为代表的“筛选理论”、由多林格和皮奥里为首的“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和鲍里斯与金梯斯的“社会化理论”等学说。总体而言,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在广度、深度上有一定发展,对教育成本及分担、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个人收益率,以及政府对学校拨款方式、教师供求及工资等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专门针对高等法学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研究则较少。

(二)我国研究

我国教育经济效益研究一直未受重视。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该项研究才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此后翻译出版的一批国外名著(《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等)使人们了解了西方和东欧国家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领域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把资本分为物质和人力资本,计算一定时期内因教育水平提高而增加的教育资本存量和教育资本收益率来测量教育的经济效益。丹尼森把教育水平提高看作是促进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张光斗提出必须坚持发展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与合作。刘贤龙(1998)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当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罗海丰()指出高等教育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更要面向未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此后,我国学者主要从高校规模效益、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和高等教育外部效益四方面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研究。从现有成果看,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以定性分析为主。

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均较少专门就高等法学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化研究,更多是从宏观的视角探讨相关问题,并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

三、京津冀高校法学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

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法学教育资源也根据各自主体功能区的划定进行配置和流动。构建京津冀法学教育一体化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部署的实际举措,是教育者和学生交流思想、合作共赢、共同促进。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和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实际举措。全面提高京津冀高校法学教育质量和竞争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资源聚集和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区域内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打造与区域大格局相适应、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区域空间新布局,是当前京津冀法学教育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京津冀地区高校法学教育一体化研究应采取理论与实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定性分析的初始结果,进行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定量研究,对定量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以得出量化的结论来完善定性分析的结论。从目前三地发展现状来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域内高校法学教育对京津冀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即分析法学教育对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二是京津冀经济对高校法学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经济发展对法学教育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人才种类等方面的影响。三是域内法学教育与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规模,研究最优规模下高校法学教育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四是提出高校法学教育与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五是在对天津市高校法学教育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两者良性互动的政策与建议。具体而言,可研究的内容应包括:

第一,京津冀经济、社会、法学教育概况比较研究。三地产业结构特点为区域经济资源互补、社会资源互换、产业链的完备对接、知识与技术的交流與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包括对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区域经济的概念、法学教育的内涵以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的探讨与分析。

第三,法学教育与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论证法学教育和京津冀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充分说明域内法学教育的规模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第四,法学教育对京津冀经济影响研究。定性分析了法学教育的发展对京津冀经济发展诸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学教育规模对京津冀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第五,法学教育与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度规模研究。法学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合理确定必须切实考虑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提出“适度超前发展”的法学教育发展战略。

第六,京津冀高校法学教育发展协同机制构建。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建立健全法学教师互访互聘、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协同标准,形成教育资源无障碍开放共享;建立一批京津冀法学协同创新中心和激励制度,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由民间到政府,由法律到经济的逐渐融合。从教学资源共享、科研资源共享、毕业生就业信息互通、建立区域教育厅局长联系会议制度四个层面具体展开。

第七,天津市高校法学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对我市法学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量化分析,提出两者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守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高兵.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代化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2).

[3]古蕴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J].上海高教研究,1995(1).

[4]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6).

篇6: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山西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山西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牵头联合住晋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国家将山西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提出重点工作实现协同发展。

据报道,此次联名提案的住山西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将山西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强化京津冀发展的资源和能源保障、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也有利于山西借助京津冀的人才、技术、区位、市场等优势,实施“革命兴煤”,发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

其次,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京津冀是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治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将山西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区域联动协作,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治理,提高资源产业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再次,有利于拓展京津冀发展战略空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事实上,山西目前已分别与北京、天津、河北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上述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此次联名提案的住山西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将从下面五个方面重点推进山西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支持山西与北京构建进京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与天津共同推进两地之间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的规划和建设,与河北加快构建适应两省合作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网络。

二是强化能源合作,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强区域内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支持山西继续推进与北京在煤炭、电力领域的长期合作。启动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天津在煤炭、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促进与河北在煤炭、电力、煤化工、煤层气等方面的产销合作。

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合作。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四是强化经济和产业合作。支持山西依托能源、原材料产业优势,深化与北京、天津在装备制造、汽车、新能源、精细煤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与天津实现优势互补、产业链对接和相互延伸;重点支持晋冀两省企业在能源、农业、经贸、旅游、文化、交通、煤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探索三地产业转移飞地经济模式。

五是强化旅游、文化领域的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和模式,构建京、津、冀、晋旅游协作网,携手打造无障碍旅游大区,形成共同整合资源、联合宣传促销、合作开发市场的发展态势,推出一系列跨省区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交通、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信息、旅游管理一体化。

六是强化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建议由国家牵头建立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高层协调机制,加强协作联动,协调解决合作区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重大专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紧密合作机制;将《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规划》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批复。

篇7: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议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议论文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河北的企业和高职教育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势必应在依托京津的先进创新创业理念、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身,以谋求更快更高的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连锁经营;创新创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区域整体突出了京津冀间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定位格局。同时,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各行各业在京津冀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的市场。

一、河北服务业发展面临机遇

纵观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有统计显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中,北京70%到80%为第三产业,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产业;天津则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均接近50%;而河北则仍有将近12%的农业,近50%的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服务业在北京的聚焦程度较高,天津近几年快速发展服务业,河北除个别地区外,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发展规模与当地的人口规模匹配度较低,且大部分服务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且与京津相差巨大,尤其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严重不足,各项服务比较匮乏。规划纲要的实施,势必为河北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紧跟这一重大举措,为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各院校均应认清形势,紧跟京津冀经济发展潮流,提前谋划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各专业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连锁经营管理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连锁经营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品牌经营,店面标准化,管理规范,统一正规的进货渠道,较高素质的连锁专业人员等,现在的连锁经营已经不局限于酒店,饮食,服饰,教育等行业,已逐渐的转向互联网连锁,农资连锁等新型领域。河北省人口众多,服务业需求旺盛,河北在新的形势下会逐渐改变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把新型产业迅速做大。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三地势必将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北京会将农资供应、物流和实体交易等部分向天津、河北转移,借此良机,作为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包括连锁类的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种植、农副业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实习、就业和创业,扩宽就业道路和方向。

三、新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服务业及高职院校很多相关专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抓住此良机快速提升发展自己才能做大做强。1.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企业、服务业乃至大学生创业都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校时应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精英人才,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目前河北连锁业存在的问题连而不锁,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管理体质及经营理念创新不够,统一配送比例和信息化服务不高,在这种情形下,新型产业会应时而生,例如农村连锁店建设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都为我专业的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机遇。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转化就业意识,扩宽就业渠道,需要一改改过去大城市就业的观点,应该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2.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教育。京津冀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会逐步实现网上课程共享,学分学历互认;区域内的教师、学生等的互访;可加强教研、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形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紧跟形势,加强与京津连锁行业协会的联系,定期参加组织的校企会议,了解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发展态势和企业需求;与京津开设连锁专业做的好的院校学习,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可以借鉴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加强自身专业的建设,利用京津院校的完善的实践资源,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联合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突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推进连锁专业课程建设的开放化,逐步实现所以课程的翻转课堂,让学生利用MOOC、视频公开课、微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京津连锁专业先进的知识;可以运用网络以及相关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网,掌握全面的用人信息,扩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按京津企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利人才支撑。3.构建京津冀一体化课程改革体系。京津冀三地高职院校应与京津冀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建立课程合作研发制度,重塑职教理念,重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应根据连锁企业需要,把职业标准要求融入课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依据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明确新型产业和领域,做好自身专业设置和调整,注重对学生适应性的教育,适应更多的产业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技术技能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对京津冀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京津冀域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改变以往被动的观念,实施符合京津冀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均衡京津冀高校发展,增强三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是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京津冀整体教育水平,并以此带动三地经济和社会的向前进步和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目是逐步实施的,我定会关注发展动向,为连锁经营专业的发展寻找机会。

篇8: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要点或“近两月内”出台

亮点

上半年PM2.5累计浓度同比降15%

上半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84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上半年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5.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累计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1.3%和14.5%,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同比增加7天,空气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9天。

下半年,本市将编制发布《加快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完成84项大气治理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建成东北热电中心,还将建成延庆综合垃圾处理厂等工程设施。本市还将加紧出台《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版)》及实施细则,全市范围内新增产业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小类比例由32%提高到79%。此外,下半年将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

通州实施82项年度重大功能提升项目

在下半年的规划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栏中,报告突出提到了通州的发展。本市下半年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四大领域82项年度重大功能提升项目,提高承载能力。同时,统筹中心城区腾退空间利用,主要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适量置换成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下半年本市将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民生方面,本市下半年将推进居民阶梯气价改革。

本市下半年将出台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方法,建成40个养老照料中心。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辐射和共享,实现三年新建、改扩建200所中小学目标,落实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缓解入园难问题。出台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办医。加快推进昌平、通州和房山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机场线前期项目力争年底开工

交通方面,下半年本市将争取国家尽快批复轨道交通版建设规划,力争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等前期项目年底开工,加快建设S1等工程,竣工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

道路方面,广渠路二期等在建项目将在今年按计划竣工投用。推动驻车换乘(P+R)停车场建设,推进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下大力气治理停车乱、停车难、坚决整治黑停车场、私设地桩、违规占道等行为,多措并举缓解停车矛盾。

篇9: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思考的论文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思考的论文

2011年5月《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批,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因而,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及我国北方经济中心也正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2014年10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全而实施海运强国战略,努力建设现代海运体系》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天津、大连、厦门、武汉、重庆航运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完善组合区域港口发展协调机制,探索国际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试验示范政策。天津港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建设航运中心,应抓住历史的机遇,秉承资源优势.在航运金融蓝海中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好发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重要的门户作用。

一、滨海新区航运金融与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航运金融是基于“航运资源资本化、航运资产资本化、航运未来价值资本化”的机制,以航运业为平台,金融业为媒介,推进融资、投资、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解决航运资金融通、航运资源整合上的不足,在航运业与金融业的产业互动中创造新的价值。天津滨海新区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航运金融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津冀沿海产业带资源整合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

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是基于产业集聚原理。航运类相关服务企业通过区域集聚整合航运资源,延展航运金融产业链条。其中包括为航运中的船舶制造、水土运输和港口建设搭建金融平台,形成一体化、专业化、全流程的航运金融产业服务链。这一产业链涉及:开展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租赁、担保、期货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开展辅助业务的船舶登记、信用服务和政府部门等。

二、国内外航运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目前,天津航运金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借鉴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验对推动天津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条件下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滨海新区加快建设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分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天津应承担起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等功能,把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各类航运要素聚集、服务辐射效应显著、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综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天津港自身优势,促成航运板块与金融板块的对接,实现京津冀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首先,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的内生动力。现代化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为国际航运金融相关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投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的形成无论从硬件、软件的角度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如上海、伦敦等世界著名航运中心表明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的强劲助推力。 其次,加快建设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促进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天津港能够服务辐射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而积的52%,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京津冀协同推进航运金融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以及在滨海新区试行金融创新的有利政策下,加快推进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使得天津港腹地经济更具发展潜力。 最后,现代化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加速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金融业控制经济命脉,金融业作为高端服务业是实体产业发展的血脉,实体产业借助金融资本加快产业升级。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关键是做好区域协调,分工、合作,在区域协调中利用天津港比较优势,融合航运业与金融业,使天津航运金融业务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京津冀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滨海新区加快建设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在外部环境建设上。首先,建立由相关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有关航运企业组成联合工作机制,定期交流信息,研究航运和金融业两大板块的对接任务,融合航运业与金融业,协调推进航运金融业务发展。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航运机构更多税收优惠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和航运金融业务。完善对航运企业外汇收付汇的管理,提升航运企业金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再次,培养航运人才,加强航运人才储备。天津应制定和落实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航运人才培养机制,营造有利于航运金融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办学方而,加大对相关海事院校培养航运人才的力度,注重培养结合金融、保险、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鼓励航运金融人员特别是留学回国人员到天津,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党员心得体会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党员个人红墙意识思想汇报

新年贺词心得精选

习主席新年贺词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繁荣的新局面

医学会议发言稿

2022北京冬奥会口号

妇联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思路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的解说词

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
《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精选9篇)】相关文章:

关于“我为桃花转型发展献计献策”征文活动启事2022-11-26

2022冬奥会作文2023-11-13

北京再相逢北京冬奥会作文20222023-01-22

市招商引资调度会议优秀讲话稿2023-02-08

学深悟透新思想,知行合一新青年党员心得体会2022-08-30

北京市将实施最高级应急措施的通知2022-05-14

非连续性《地图》阅读答案2023-05-29

北京特色中小学排行榜 新增“家门口的好学校”评选2023-02-27

2022冬奥会作文400字2022-08-21

领导在公司周年庆典的致辞2022-07-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