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共8篇)由网友“W今天芝士满满”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
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
【ICXO.com编者按】从商品诞生以来,如何东西都有两种方式获得:自己生产/租用。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租用和自己购买建立两种方式交互领跑的……AIDC发布的ASP市场调研和预测报告中,预测未来的全球ASP市场增长将放缓。但是在IT系统的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两大块市场中,基于业务的ASP市场增长速度超过48%,而IT系统的外包市场涨幅只有18%,而目前IT系统外包市场22亿美元,业务流程的外包市场只有11亿美元,可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整体ASP市场放缓的主要原因。但是基于业务的ASP市场快速增长和未来强大的生命力是勿庸置疑的。
从商品诞生以来,如何东西都有两种方式获得:自己生产/租用。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租用和自己购买建立两种方式交互领跑的。60/70年代,Ibm的大型主机动就数百万美元,很少有企业能够承受如此之高的费用。IBM采用的'策略就是租用方式,而以后的各类IT系统的外包租用市场也日益壮大。作为业务流程外包的最早形式可能是企业会计职能的外包,由此诞生诸多的会计事务所和财务公司。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主要作用范围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涉及的信息又是企业核心的机密,多数企业选择自己建设信息系统。但是今天HP,IBM.EDS,Accenture频频结下数十亿美元的IT外包大单,说明现在的环境变化了,而企业对待信息系统的态度也在悄悄的改变。更有作为跨企业的信息系统,如协同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是选择自建还是ASP方式的外包租用呢?
我们空口无凭,还是用最根本的经济来说话,对比一下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经济学上差异。
一、成本结构
信息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生产集中于 “原始拷贝成本”。一旦第一套软件被生产出来,生产另一套软件的成本就微乎其微。当第一份信息被生产出来,多拷贝一份的成本几乎为零。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很低。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信息产品生产的固定成本高、复制的可变成本低。这种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你生产得越多,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信息生产的固定成本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在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几乎都已经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企业一旦建好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就意味着那套系统已经完完全全地属于企业所有了,不可能再复制一套相同的系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每一个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此高额的投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合算的。
二、规模效益与单位成本
信息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反馈。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引起极端的结果。如果更多的人使用网景浏览器上网的话,制作网页的人就会更多地照顾使用网景浏览器上网的人,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网景浏览器,因为用别的浏览器会有许多站点看不了。
网络遵循一个规则,这就是梅特卡夫法则: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成正比。对于信息系统而言,网络效应也同样起作用。同样一套系统使用者越多,它的效益越大,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而随着系统网络效用加大,系统的单位性价比也就越高,最后信息系统本身的成本在整个业务运营中将几乎可以忽视。然而,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是自己建设,不同的信息系统都采用了不同的硬件设备,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这就使得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非常困难,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系统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体现不出,信息系统的成本在企业的业务运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
[1] [2] [3]
篇2: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
AIDC发布的20ASP市场调研和预测报告中,预测未来的全球ASP市场增长将放缓。但是在IT系统的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两大块市场中,基于业务的ASP市场增长速度超过48%,而IT系统的外包市场涨幅只有18%,而目前IT系统外包市场22亿美元,业务流程的外包市场只有11亿美元,可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整体ASP市场放缓的主要原因。但是基于业务的ASP市场快速增长和未来强大的生命力是勿庸置疑的。
从商品诞生以来,如何东西都有两种方式获得:自己生产/租用。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租用和自己购买建立两种方式交互领跑的。60/70年代,Ibm的大型主机动就数百万美元,很少有企业能够承受如此之高的费用。IBM采用的策略就是租用方式,而以后的各类IT系统的外包租用市场也日益壮大。作为业务流程外包的最早形式可能是企业会计职能的外包,由此诞生诸多的会计事务所和财务公司。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主要作用范围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涉及的信息又是企业核心的机密,多数企业选择自己建设信息系统。但是今天HP,IBM.EDS,Accenture频频结下数十亿美元的IT外包大单,说明现在的环境变化了,而企业对待信息系统的态度也在悄悄的改变。更有作为跨企业的信息系统,如协同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是选择自建还是ASP方式的外包租用呢?
我们空口无凭,还是用最根本的经济来说话,对比一下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经济学上差异。
一、成本结构
信息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生产集中于 “原始拷贝成本”。一旦第一套软件被生产出来,生产另一套软件的成本就微乎其微。当第一份信息被生产出来,多拷贝一份的成本几乎为零。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很低。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信息产品生产的固定成本高、复制的可变成本低。这种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你生产得越多,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信息生产的固定成本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在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几乎都已经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企业一旦建好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就意味着那套系统已经完完全全地属于企业所有了,不可能再复制一套相同的系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每一个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此高额的投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合算的。
二、规模效益与单位成本
信息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反馈。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引起极端的结果。如果更多的'人使用网景浏览器上网的话,制作网页的人就会更多地照顾使用网景浏览器上网的人,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网景浏览器,因为用别的浏览器会有许多站点看不了。
网络遵循一个规则,这就是梅特卡夫法则: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成正比。对于信息系统而言,网络效应也同样起作用。同样一套系统使用者越多,它的效益越大,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而随着系统网络效用加大,系统的单位性价比也就越高,最后信息系统本身的成本在整个业务运营中将几乎可以忽视。然而,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是自己建设,不同的信息系统都采用了不同的硬件设备,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这就使得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非常困难,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系统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体现不出,信息系统的成本在企业的业务运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日益成熟,许多信息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了商品。“当一种通用的功能性需求普遍存在于顾客或客户(尤其是某一特定行业的公司)中,并且可靠的、高质量的服务可以在市场中以竞争性的价格被广泛获取时,就可以将该种产品或服务当成是一种商品。”信息技术及系统的商品化的转变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并明确了它们的非战略性或应用性地位。在价格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相互竞争,使外包商通常能达到成本最小化所必须的规模,而且许多信息系统职能的非战略性地位也允许它们被外包出去。
三、转移成本和用户锁定
转移成本衡量了顾客对某一位供应商的锁定程度。当企业决定投入多少搜寻新顾客和如何对已有顾客进行定价的时候,它必须能够衡量顾客的转移成本。当从一种品牌的技术转移到另一种品牌的成本非常高时,用户就面临锁定。转移成本和锁定在信息系统中是很普遍的,在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出售中,充分地预见到转移成本和锁定非常关键。信息系统是一个高投入的项目,一个信息系统的投入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么高的成本投入意味着企业如果要更换自己的信息系统,那将是一笔很高昂的转移成本,事实上,企业一旦自己建设信息系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锁定。当企业被锁定后才发现原来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耗资如此之巨大。准备退出的时候,将面临着两难的选择,选择退出就意味着高昂的转移成本,而选择继续建设同样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四、追加投入和IT黑洞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信息系统,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后,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必须不断地对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整,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不断地对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在这个生产柔性化的时代,这种改进必将随着客户需求变化的加快而越来越频繁。技术的不断进步,软、硬件产品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甚至一两年内就更新换代,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迅速贬值,并且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要求企业必须对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升级,而信息系统的升级也使得企业必须不断地为这个系统投入更大的成本,这似乎越来越像一个黑洞蚕食着企业的资源,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组织总是持续处于一种拥有充足的不断老化的设备和人员技术,而缺乏关键性的前沿技术和硬件设施的状态。
外包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即组织可以减少与战略导向不相适宜的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同时可以用最新的资源满足组织的最新需求。外包租用方式由于平台维护由专业的厂商进行,平台的维护和设备追加只在服务器端进行。成本可以在众多的用户所摊薄。
五、信息不对称与博弈
企业建设信息系统时候,企业和信息厂商处于博弈,而且是信息不完整情况下的单一博弈过程。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理解相对很少,这必将导致博弈结果的不平衡,企业永远是输家。而解决方案有两种,引入第三方形成多方博弈态势或者重复博弈。第一种方案就是引入监理、信息系统咨询商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市场和监管机构还很不规范,监理更多是表象上的,而且目前多集中在电子政务等政府招标工程。监理公司的中立还存在很大疑问。而第二种方案就是允许企业选择合适的建设伙伴,可以低成本或无成本的退出。但是目前
企业信息化市场,企业不可能通过重复博弈来使自己建设信息系统的风险减小,因为企业购买信息系统只可能是一个一次博弈的过程,绝不可能是重复博弈。由此可见,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建立信息系统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ASP外包租用方式,使得企业可以以很低成本进行重复博弈,而达到最终的双赢均衡。
从以上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轻易得出结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信息系统选择ASP方式实现比自建要更优”。
而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的结论。
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系统必须基于Internet技术,应用方式主要是浏览器方式。服务器集中式管理,实现了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的分离。在用户的应用端采用相对统一的浏览器(Web风格的界面),便于实现跨平台的应用和多媒体信息服务,操作简单,减少了培训的要求。所有的软件、应用功能程序和数据库等集中在一些服务器端加以管理,便于软件的开发、安装、分发和版本控制,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篇3: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论文
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论文
【ICXO.com编者案】从商品出生以来,如何东西都有两种方式取得:自己出产/租用。信息系统在发展进程中也是租用以及自己购买树立两种方式交互领跑的……
AIDC发布的二00三年ASP市场调研以及预测讲演中,预测未来的全世界ASP市场增长将放缓。然而在IT系统的外包以及业务流程外包两大块市场中,基于业务的ASP市场增长速度超过四八%,而IT系统的外包市场涨幅只有一八%,而目前IT系统外包市场二二亿美元,业务流程的外包市场只有一一亿美元,可见结构的变化是致使总体ASP市场放缓的主要缘由。然而基于业务的ASP市场快速增长以及未来强大的生命力是勿庸置疑的。
从商品出生以来,如何东西都有两种方式取得:自己出产/租用。信息系统在发展进程中也是租用以及自己购买树立两种方式交互领跑的。六0/七0年代,Ibm的大型主机动就数百万美元,很少有企业能够经受如斯之高的费用。IBM采取的策略就是租用方式,而之后的各类IT系统的外包租用市场也日趋壮大。作为业务流程外包的最先情势多是企业会计职能的外包,由此出生诸多的会计事务所以及财务公司。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因为主要作用规模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触及的信息又是企业核心的秘要,多数企业选择自己建设信息系统。然而今天HP,IBM.EDS,Accenture频频结下数10亿美元的IT外包大单,说明现在的环境变化了,而企业对于待信息系统的态度也在悄悄的扭转。更有作为跨企业的信息系统,如协同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是选择自建仍是ASP方式的外包租用呢?
咱们空口无凭,仍是用最根本的经济来讲话,对照1下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经济学上差异。
1、本钱结构
信息产品的1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出产集中于 “原始拷贝本钱”。1旦第1套软件被出产出来,出产另外一套软件的本钱就微不足道。当第1份信息被出产出来,多拷贝1份的本钱几近为零。信息的出产本钱很高,然而复制本钱很低。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写,就是信息产品出产的固定本钱高、复制的可变为本低。这类本钱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范围经济:你出产患上越多,出产的平均本钱越低。信息出产的固定本钱的绝大部份是沉没本钱。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患上现在有必定范围的企业几近都已经经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企业1旦建好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就象征着那套系统已经经完完整全地属于企业所有了,不可能再复制1套相同的系统。跟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重,每一1个企业都在努力晋升本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斯高额的投入对于任何1个企业来讲都是不合算的。
2、范围效益与单位本钱
信息拥有显明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1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正反馈。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引发极真个结果。如果更多的人使用网景阅读器上网的话,制作网页的人就会更多地照应使用网景阅读器上网的人,这样1来,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网景阅读器,由于用别的阅读器会有许多站点看不了。
网络遵循1个规则,这就是梅特卡夫法则:如果1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末网络对于每一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别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于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一)成正比。对于于信息系统而言,网络效应也一样起作用。一样1套系统使用者越多,它的效益越大,构成范围以及集群效应。而跟着系统网络功效加大,系统的单位性价比也就越高,最后信息系统自身的本钱在整个业务运营中将几近可以忽视。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是自己建设,不同的信息系统都采取了不同的硬件装备,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这就使患上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变患上无比难题,成了1个个信息孤岛。信息系统的范围效应以及网络效应体现不出,信息系统的本钱在企业的业务运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跟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利用的日趋成熟,许多信息产品以及服务已经经成了商品。“当1种通用的功能性需求普遍存在于顾客或者客户(特别是某1特定行业的公司)中,并且可靠的、高质量的服务可以在市场中以竞争性的价格被广泛获取时,就能够将该种产品或者服务当做是1种商品。”信息技术及系统的商品化的转变增进了范围经济的发展,并明确了它们的非战略性或者利用性地位。在价格以及服务质量方面的互相竞争,使外包商通常能到达本钱最小化所必需的范围,而且许多信息系统职能的非战略性地位也允许它们被外包出去。
3、转移本钱以及用户锁定
转移本钱衡量了顾客对于某1位供应商的锁定程度。当企业抉择投入多少搜索新顾客以及如何对于已经有顾客进行定价的时候,它必需能够衡量顾客的转移本钱。当从1种品牌的技术转移到另外一种品牌的本钱无比高时,用户就面临锁定。转移本钱以及锁定在信息系统中是很普遍的,在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出售中,充沛地预感到转移本钱以及锁定无比症结。信息系统是1个高投入的项目,1个信息系统的投入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乃至上亿元,这么高的本钱投入象征着企业如果要改换自己的信息系统,那将是1笔很昂扬的转移本钱,事实上,企业1旦自己建设信息系统就不可防止地要遭到锁定。当企业被锁定后才发现原来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耗资如斯之巨大。筹备退出的时候,将面临着两难的选择,选择退出就象征着昂扬的转移本钱,而选择继续建设一样也会损耗大量的资源。
4、追加投入以及IT黑洞
世界上没有1劳永逸的信息系统,企业在树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后,因为客户需求的变化,必需不断地对于本身的信息系统进行调剂,还必需依据自己的出产情况不断地对于信息系统进行改良。在这个出产柔性化的时期,这类改良势必跟着客户需求变化的加快而愈来愈频繁。技术的不断进步,软、硬件产品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乃至1两年内就更新换代,使患上企业的信息系统迅速贬值,并且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请求企业必需对于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进级,而信息系统的进级也使患上企业必需不断地为这个系统投入更大的本钱,这似乎愈来愈像1个黑洞蚕食着企业的资源,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组织老是延续处于1种具有足量的不断老化的装备以及人员技术,而缺少症结性的前沿技术以及硬件设施的状况。
外包提供了这样1种途径:即组织可以减少与战略导向不相适宜的人力资源及装备资源,同时可以用最新的资源知足组织的最新需求。外包租用方式因为平台保护由专业的厂商进行,平台的保护以及装备追加只在服务器端进行。本钱可以在众多的用户所摊薄。
5、信息不对于称与博弈
企业建设信息系统时候,企业以及信息厂商处于博弈,而且是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单1博弈进程。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理解相对于很少
,这势必致使博弈结果的不平衡,企业永久是输家。而解决方案有两种,引入第3方构成多方博弈态势或者者重复博弈。第1种方案就是引入监理、信息系统咨询商介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然而因为目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市场以及监管机构还很不规范,监理更可能是表象上的,而且目前多集中在电子政务等政府招标工程。监理公司的中立还存在很大疑难。而第2种方案就是允许企业选择适合的建设火伴,可以低本钱或者无本钱的退出。然而目前企业信息化市场,企业不可能通太重复博弈来使自己建设信息系统的风险减小,由于企业购买信息系统只多是1个1次博弈的进程,毫不多是重复博弈。因而可知,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树立信息系统的风险是无比大的。而ASP外包租用方式,使患上企业可以以很低本钱进行重复博弈,而到达终究的共赢均衡。
从以上经济学分析。咱们可以等闲患上出结论“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信息系统选择ASP方式实现比自建要更优”。
而信息系统自身的发展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咱们的结论。
信息系统的利用模式已经产生了根本变化,信息系统必需基于Internet技术,利用方式主要是阅读器方式。服务器集中式管理,实现了开发环境与利用环境的分离。在用户的利用端采取相对于统1的阅读器(Web作风的界面),便于实现跨平台的利用以及多媒体信息服务,操作简单,减少了培训的请求。所有的软件、利用功能程序以及数据库等集中在1些服务器端加以管理,便于软件的开发、安装、分发以及版本节制,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篇4:从制度经济学看产权神话
从制度经济学看产权神话
文章认为,经济学中没有一个神话像产权神话那样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这一神话认为人们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正确的分配产权,如此一来,经济效率就有了保证.产权如何界定是无关紧要的,除了对福利分配有所影响以外.如果有人对产权界定不满意,它可以通过一次性的转让轻易的对其做出调整.这一神话的危害在于,它误导了很多转型中的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产权问题上,而不是去关注更大范围内的一系列问题.
作 者:牛文俊 王述升 王玉兴 作者单位:牛文俊(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王述升,王玉兴(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天津,300000)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TECH AND ECONOMY 年,卷(期): “”(21) 分类号:F014.36 关键词:产权 神话 效率篇5:从经济学视角看佛教丛林制度
从经济学视角看佛教丛林制度
该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佛教丛林制度进行解读.从百丈淮海禅师对禅宗的改制看到制度创新之光;从佛教对精神层面的注重看到文化建设的力量;从丛林制度的福利保障体系看到其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借鉴意义;从寺院科学实用、与时俱进的`财政收支管理手段看到先哲的智慧;从寺院的规模看到其与现代人事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异曲同工之处.
作 者:杨春蕾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 刊 名:管理科学文摘 英文刊名:DIGEST OF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 “”(11) 分类号:B94 关键词:丛林制度 制度创新 文化建设 福利保障制度 经济公开篇6:从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的贫富差距
从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的贫富差距
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日渐扩大,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也很多.文章立足于其经济原因及经济效应的分析,阐述相关经济理论,综述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表现,并就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期达到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目的.
作 者:赵锋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刊 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年,卷(期): 16(3) 分类号:F047 关键词:贫困经济学 经济效应 贫富差距篇7:从产权经济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
从产权经济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
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周峰、高存)产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产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关系,探讨不同的产权结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资源配置的影响,这一理论不但为研究我国经济体制及企业制度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且与会计学研究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会计学的发展是与产权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就是对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和计量的过程。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会计界的严重问题,其症结在于缺少有效的监督,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又可归结为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和激励一监督机制。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产权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法律上对产权有一个简短的定义:“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这里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而经济学中的产权定义外延要宽得多,著名产权经济学家登姆塞茨认为产权“就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因而企业的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产权缺少明确归属。产权归属明确是确定会计监督权的前提条件,产权归属明确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产权必须归属于一定的产权主体,二是共有产权必须有有效的代理。
从第一方面看,只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因而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所以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拥有监督权。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制度转型期的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从历史上来看,在计划经济时期,产权归属是明确的(尽管缺少效率),国家是企业唯一的产权主体,企业原材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销售,利润上交国家,企业本身没有任何剩余索取权,因而国家对企业拥有完全监督权,国家通过银行、财政、计划、企业的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产权行使监督权,这一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相对不突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放权让利到承包。租赁经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才凸现出来,究其原因在于产权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过程中,产权归属不明确,突出表现在企业经营权的归属问题。由于这种权利归属的模糊现象,导致一方面在强调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原有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受到削弱,而代表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监督机构也未能建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从第二方面来看,共有产权由于属多人所有,在产权主体内无法避免个人成果被集体分享,加之交易费用过高,各产权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就每一问题达成共同协议,因而必须选出代表以代理他人产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共有产权的代理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所说的国有企业产权虚置也正是指产权缺少有效代理。近年来,我们强调将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职能分开,国家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大大削弱,而新的国有产权的代表机构又尚未完全建立,产权虚置问题自然显得比较突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怪了。
产权归属不明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权的缺位,厂长(经理)把持企业,形成所谓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内部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往往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背道而驰,而扭曲会计信息正是内部人追求自身效用的手段。
第二,产权界定不明确。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明确,当其产权受到侵害时,产权主体之间便可通过交易行为达成协议,以确定损害方应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权界定不明确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理由有二:一是产权界定不明确,将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形成所谓“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利益的企业往往扭曲会计信息。例如承包经营,产权界定是基于短期利润指标,承包人就倾向于通过少提或不提折;已将费用资本化等手段追逐短期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产权界定是确定会计信息监督权限的前提,产权与监督权如不对等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
2.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
[1] [2]
篇8:从按需分配的实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从超公平分配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前文论述了超公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一些关系,下面再谈谈超公平分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首先是一种参与者具有相同权利的平等观,而这恰恰是佛教所宣传的,即无论一个人的认知或偏好是如何的幼稚、偏执,他的需求与其他人都将被平等的对待;然后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交往原则,这正体现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髓,其方案的执行过程也再现了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则;再后,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者不需要作出任何自己的权威判断或者智慧处理,只需要把每个参与者的意见综合实施即可(即由计算机进行客观的演算),这恰恰是道家所追求的“无为”之治;最后,从分配结果上看,其完美地暗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分配观。
超公平分配并没有试图寻找一个多数的,权威的“社会选择函数”,相反,它努力保证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意见都被采纳——这其中包含的平等、中庸,无为的和谐思想或许恰恰是西方多数原则的民主程序所缺少的,而这种中庸、无为的理念也正是价值中立地处理价值评价问题所必备的条件。一方面,以上的讨论表明,前文给出的按需分配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吻合的,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可能并不仅仅是一种定性描述,利用现代的自然科学手段,有些是可以实现定量化研究的,而这也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共同努力。
事实上,不仅按需分配理念可以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实际上许多已经制定的法规也是与传统文化相吻合的,但其难点在于我们执行过程中是否真正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下面以公共权力腐败为例讨论一下相关问题。
我们知道,公共权力腐败的直接原因在于有关公共部门掌握并行使的公共权威力量,可是,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具有权威力量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6]。既然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那么有关部门就不可能具有权威力量,因而,也就不可能出现公共权力的腐败。关键是,如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如何能够一致地行使自己的权力,管理者又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道德经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六十五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第十七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7],当然,道德经并没有给出“无为”的可操作的准则,限于古人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强求,但是,前文关于超公平分配的论述已经表明,道德经中的结论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中华文明必然有其自身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包含了这种文明的基因,而且,如果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那么中华文明自身也必然可以演变出马克思主义的原型,无疑,从中华文明自身演绎出的马克思主义更容易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也更容易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
正如俞吾金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中所讨论的那样,这里所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并不关注于“如何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而在于思考如何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上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因子的理论思潮之一”。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马克思主义描绘的、关于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是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方向上给出了一个“做什么”的目标问题,如何让这一目标在人类社会完美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让社会和平接纳的理想方案。反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探索的就是如何和谐解决社会冲突,只是中华传统文化较少去关注冲突本身的社会意义而已,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为无为,则无不治”,都没有讨论“平天下”或“无不治”之后的社会状态评价问题,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具有一种“如何做”的主观智慧,但是缺乏一种“做什么”的客观把握。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客观的、主动的、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的阳性文化,那么中华文明就是一种主观的、被动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阴性文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两者的有益结合——即用中国的传统文明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正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如果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看作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实现社会目标,那么就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目标的实现问题,事实上,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关条件都已经具备,这里首先给出相关条件,然手再做有关的讨论:第一,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第二,互不干涉的独立精神;第三,无为的行政管理理念;第四,稀缺资源的公有制。
首先是人人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同时,人人平等也是互不干涉的有效保障,而关于独立自主,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的一个说法是比较深刻的:“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因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有了平等与独立,事实上就已经实现了各尽所能的目标;然后是无为的管理理念,如前文所述,“管理无为”恰恰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前文的讨论及超公平分配理论本身都已表明,平等,独立,无为,已经可以保证按需分配的实现。
尽管按需分配过程并不需要公有制,但是,这里还是要讨论公有制的重要性,事实上,本文要讨论的是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即非公有制存在的缺陷问题:1.非公有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剥夺了后代的公平参与权,这个问题很容易验证的,比如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富二代与官二代的权钱交易等社会腐败问题就是明显的例证;2.私有制导致的资源永久占用是垄断者获得超额利润的来源,并容易进入恶性循环,这必将严重影响人人平等的理念执行。当然,即使实现了稀缺资源公有制,贫富差距依然可能会存在,但是,本文认为,稀缺资源公有制并非是对个人私有财产的消灭,而仅仅是那些“土地”、“水源”等生活稀缺品所有权的公有制,而使用权则是可以有限私有分配的,重要的是,公有制下的贫富差距不应该超过参与者的承受力,也即不能造成参与者的不公平感觉。以土地资源为例,任何对土地资源所有权的私有化分配都将剥夺后代对土地的公平享用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文人志士的安居理想在国内至今都不能实现,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话题,在内地,虽然实行了土地公有制,然而,由于实行了一系列“有为”的使用权分配制度:商品房,经济适应房,廉租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这种人为的干预使得“六连号[9]”,“宝马车住经济适应房[10]”,“最给力年终奖[11]”等事件接二连三的得以发生[12],本文认为,有效的土地分配制度大体可以这样实施:首先是耕种用地的平等,任何人都有耕种自己的土地的权利(当然,放弃是个人自由);然后是社会保障房用地,任何人都有住保障房的权利(这里,也不应该存在有认为的准入性限制);最后是空闲土地的开发,工业用地或者商品房(这部分土地的使用依赖于市场调节而不需要任何限购政策,这也是各尽所能的动力源泉之一)。
五、结 论
数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每一次内涵扩充,都是一种被动的包容而非主动的征服,尽管这种文化本身并不是专制的文化,但是,正是这样一种和平的文化,维持了中国封建专制体制的稳定:一方面,这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力量;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理论体制,无论是民主还是无为,其自身的执行对于其他理论体制而言都是专制的,进一步的,任何非专制文化自身的维持与推广,都可借助于专制的力量,而这和文化本身是否专制无关。
通过对共产主义中“按需分配”这个关键特征的剖析,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按需分配观,结合自然科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讨论,文章论述了该分配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及理论实现上的可行性。文章的研究表明,一方面,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如果马克思主义确实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必然包含了某种马克思主义的基因,从这些基因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可使马克思主义更容易被人民大众所理解与接受,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义务宣传这样一种具有普世性价值意义的文明,以让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不仅是中华文明自身生存的需求,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多元化冲突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再次实现内涵扩张的契机。
参考文献:
[1]何民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06-09-25.
[2]俞吾金.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世纪之交的哲学文化反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20-333.
[3]贾可卿.“按需分配”新论[J].求实,2011(11):39-42.
[4][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Liu Chao,WANG WenJie.Super Fair Distribution Based on Individual Preferenc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telligent Control(ICMSIC 2011),2011:368-37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EB/OL]、
[7]道德经[EB/OL]..
[8]俞吾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J].现代哲学,2009(1):1-6.
[9] 2009年6月12日,武汉市5141名困难家庭市民参与余家头经适房小区公开摇号,在摇中的124名市民中,有6人的购房资格证明编号是连号,后经查,这6人申请材料系造假,购房资格随后被取消。2010年3月31日,汉阳区法院对涉案11人进行的宣判。
[10]深圳晚报2010年3月8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桃源村三期里(经适房小区),20万元以上的车辆占了近两成,其中不乏奔驰宝马。从而引起网民关于“该住经适房的住不起,住经适房的大部分没有资格”的讨论。
[11] 2011年1月24日有网友发帖,称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将607套廉租房分配给鹤庆县教育、卫生、计生三个系统的工作人员,并戏称是三个系统的最给力年终奖。后经鹤庆县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证实,607确实为三个系统的住房困难户。这引起公众对于廉租房的申请对象的争议。
[12]根据机制设计理论,在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在“有为”的社会治理中,我们不能设计出一种以“讲真话作为个人占优策略”的机制来,因此,这里说,“有为”使得这些弄虚作假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
★ 校园网站设计方案
【从信息经济学看ASP-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的比较(共8篇)】相关文章:
工程硕士选题报告范文2023-10-22
软件开题报告2023-07-04
计算机毕业实习报告2023-08-28
软件开发年终工作总结2023-05-26
asp.net成品计算机毕业设计和论文题目2023-08-07
软件开发项目工作总结2023-08-04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开题报告2023-10-23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与知识产权法2024-02-04
旅游网站策划书2022-11-23
旅游网站系统的设计开题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