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

时间:2023-05-22 08:13: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精选8篇)由网友“com”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

篇1: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

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

中广网淄博6月12日消息(淄博台记者刘江帆)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又到毕业季,大学校园除了笼罩着浓浓的离别的气息外,还有就是找工作的紧张忙碌。找一份专业对口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们的心愿。而记者调查发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记者在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采访时,适逢两校举行校园招聘活动。在招聘会上转了一圈后发现,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确实不太容易,尤其是文科生,能专业对口的凤毛麟角。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的专业找工作很难,因为从事对口专业除了本科毕业之外,还必须拿到法律资格证书。而目前企业很少招刚毕业的学生做法律顾问,所以这个专业的岗位几乎没有。

而中文、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这些专业,看上去很多岗位,但企业又需要有社会经验的人,对文科生来说也是一个尴尬。

相比而言理工科稍好一些,记者采访发现像路桥专业、汽车制造专业等技术类专业找工作容易一点,但是相比起几千名毕业生,这还是很小的一部分。

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部分专业过于强调理论,实践能力太差。而且这些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市场的'需要,就业市场激烈竞争,毕业生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择门槛较低非专业的岗位就业。

学校就业办老师提醒,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期非常重要,要着重去这种找一个与自己心仪专业、心仪岗位相关的专业去实习,在较长的实习期将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博得认同,这样比在毕业前集中投简历、跑招聘会效果更好。

篇2:文科和理科的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2.4%,失业率为17.6%,其中,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

对于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教育部官方尚未公布权威数字,那么,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到底有多难?昨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社会蓝皮书《20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公布了一组基于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好于人们预测”。

文科生就业前景 就业率高于理科

蓝皮书指出,通常人们认为,理工科毕业生比文科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但调查数据显示,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重点本科院校,而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生而言,其文科毕业生82.1%的就业率反而明显高于71.6%的理工科毕业生。

此外,李春玲在分析所谓“拼爹”就业现象时表示,初步结论是,想进入体制内就业,“拼爹”还是有帮助的,但想要拿较高收入,最重要的还是依靠个人能力。父母月收入和个人学业成绩对找工作和工作收入,都没有显著影响。

在调查中,也只有约10%的毕业生认为,“请亲友帮忙找工作”是“找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普通本科生平均初职月薪3237元

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院李春玲负责撰写蓝皮书中的《“最难就业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她说,经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到91.9%,比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还高11.4%。

不过,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2237元的平均初职月薪,远低于重点本科毕业生的4497元(税后),以及普通本科毕业生的3237元。

李春玲表示,如果分析毕业生城乡来源,就会发现,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高达30.5%,成为就业最困难的群体。

教育部称“最难就业季”说法不科学

昨日上午,在回答网友关于教育部采取哪些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最难”就业季说法并不科学,20大学生就业基本稳定。

但社科院蓝皮书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的同时,其就业后的失业问题逐渐突出。

[文科和理科的就业前景]

篇3:毕业生就业难在哪?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拉开大幕。10月23日上午,今年首场大规模的校企见面会在南京举行。200家来自各行业的用人单位和省内外7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人面对面,剖析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寻求突破“求职难、招人难”瓶颈的出路。

千篇 一律的简历让用人单位“大海捞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为3900多人,南京农业大学为3501人,南京工业大学为5700人……而与此对应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南京鼓楼医院招160名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这是现场200家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家,其它大多为接收30名左右。江苏顺悦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虽然从数量上看,供大于求,但是用人单位招人并不轻松。因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个人情况基本一致,学校评语也惊人地相似,用人单位难以筛选、取舍。应届毕业生绝大部分是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但希望他们能有一些培训经历,比如会看普通的图纸、会进行基本操作。“尤其是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民营企业,‘快速进入工作’十分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特长的毕业生特别受用人单位青睐。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钱龙从大三开始就进行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他对未来的工作并不担心。因为同专业的师姐就是凭着在机器人研究方面的特长,被一家著名IT企业录用而成为当年进入该企业唯一一个本科学历的新人。

忽视实习,让毕业生难过面试关

南京鼓楼医院人事处负责人说,与一般单位不同,医院既是教学也是用人单位,最近几年,他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最后一年的驻院实习期间,要么频繁地出去找工作,要么复习考研,导致临床实践能力明显较低。医院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简历”介绍差异很大。建议学校要引导毕业生重视实习,并进行必要的跟踪考核。南京熊猫集团人事处许处长说,让学生在大四沉下心学习、实习,比较好的是企业和学校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在学校就尽早进入课题研究。这种方向应是企业、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就业指导,应从进入大学开始

这几年,用人单位普遍的感受是,应届毕业生岗位期许太高,上手慢,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病急乱投医”,看着专业和岗位相似,就投简历,很多人上岗后才发现不合适,只能重新找工作。很多毕业生很优秀,但是求职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就业技巧,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比如本来专长是营销,但是“简历”重点说明的是自己的自动化专业背景。只要适当调整求职技巧,这些学生会迅速脱颖而出。南京农业大学就业指导老师说,毕业生就业指导从大三开始做,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作为学生必修课。

[毕业生就业难在哪?]

篇4:山东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模版

山东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模版

山东省高等(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编号:毕

方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学历: 培养方式: 专业: 学制: 健康状况: 生源所在地: 联系电话: 毕业院校: 院校联系电话: 用

方单位名称: 单位所在地: 上级主管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档案转寄详细地址:

按照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已如实向乙方介绍自己情况,通过对乙方了解愿意到乙方就业,服从乙方安排,

山东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模版

二、乙方已如实向甲方介绍本单位情况以及工作岗位和待遇,通过对甲方了解、考核,同意接收甲方,并负责按有关规定为甲方办理落户等接收手续。

三、学校在甲方毕业前负责安排体检,不合格者不派遣。若乙方对甲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乙方应在签订本协议前对甲方进行单独体检,否则以学校体检为准。

四、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若一方提出变更或终止协议,须征得另一方和学校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履行解约手续,由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未经协商,单方面不得变更或终止协议。

五、甲方因国家有特殊需要抽调,经与乙方协商,由学校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本协议自动终止。

六、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需各执一份,学校留存一份备案。

七、补充条款:

甲 方乙方

签 字

年 月 日

签章

年 月 日

篇5:“专业对口”让六成毕业生就业尽折腰

“专业对口”让六成毕业生就业尽折腰

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吗?

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8.68%的应届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 新华社发

本报讯 (记者李琼)又到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又一批考生和家长要在各类专业之间思来想去,小心翼翼地揣测四年后的就业情形。向阳生涯曾对200例职业再定位的案例进行了专项研究,发现“专业对口”让六成毕业生就业尽折腰,最终不得不重头来过,重新定位。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吗?此问题困扰不少大学生。

从高考填志愿选专业开始,多少人糊里糊涂地报了志愿,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四年时间一晃而过,毕业后到底要做什么,还没来得及整理思路、做好准备,就慌慌张张步入职场,除了“专业对口”,似乎别无选择。在此要提醒大家,发现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应及早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千万别自欺欺人,浪费了拼搏的好时光。

毕业生: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咋这么难?

小敏大学学的专业是法律。毕业后,她想当一名律师,但跑遍了所在城市的所有律师事务所,虽然在校各科成绩非常优异,但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一个单位录用她。最后在父母的劝说下,小敏才极不情愿地到一家广告公司做了文案。她向记者抱怨:“为啥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么难?”

与小敏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张同学。张同学学的是园艺专业,“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认为现在各个城市都很重视绿化,园艺专业一定是个热门专业,但毕业了,就业情况和我想象的大不一样。”今年6月,张同学踌躇满志地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好单位。但到了人才市场才发现,需要园艺专业的单位很少,甚至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的单位中,要园艺专业的也是少之又少。“尽管有些不限专业的企业也招人,但那些单位根本用不到我的专业,把我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丢掉,实在是太可惜。”张同学说。

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8.68%的应届毕业生找到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37.26%的学生所学专业和职业有所联系;而44.06%的学生则是完全不对口。这几项数据充分表明,想要找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企业:招聘时对专业到底有多看重?

在人才市场工作多年的李先生介绍,实际上,人才市场提供的岗位中,以销售类和管理类的最多,大约占到一半左右,

而如果要从专业对口角度讲,这些岗位都只招营销专业或者管理专业,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那么大比例的科班出身的人选。在实际操作中,招聘销售类岗位,用人单位也不会只要科班出身者,这些岗位都是基础性岗位,是为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提供最初的工作机会,只要喜欢,什么专业的都可以上岗。他表示,现实中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可能让所有的专业都对口,这就要求大家变换就业思路,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找工作。

而且企业不同的岗位对求职者专业性的要求并不相同。语言、计算机、医药、电气、土木工程、模具等专业,必须要求专业对口。而对于文秘、市场营销、广告文案等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便不是那么严格。当然,专业只是企业的一个参考方面,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成熟和理性化,现在已逐渐形成了对专业技能、项目经验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综合考虑的用人标准。

专家:专业对口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专业是否对口,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毕业生就业指导分会原秘书长曹殊研究员认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专业的不同,其接受专业教育的专门性有非常大的区别,比如学新闻的学生,也可以做文字、文秘方面的工作,因为他们平时专业训练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涉及文字处理。对类似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专业是否对口,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对专业性非常强的毕业生而言,比如临床医学,这类毕业生的就业可能更需要专业对口。

记者观察

要放弃“终身就业”观念

“非某个行业不可,非某个专业不可”,具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在这些求职者心目中,“终身就业”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大学毕业生就业本来就属于初次就业,初次就业是不可能定终身的。人才流动和再就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使初次就业的不合大学毕业生的理想,也不要失望,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择业机会。

虽然说“学以致用”是求职者择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这是由于:第一,学校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有限,所学专业真正对口的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仅凭所学专业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

任何知识都要更新、发展,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能要“过时”。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有过时的职业消失,又有新的职业涌现。求职者要在上千万种的职业中进行选择,就要拓宽眼界,扩宽择业面,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在入职初期,也许会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冲突,但是,千万不要灰心,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篇6:法科毕业生就业难反思

法科毕业生就业难反思

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难”就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法科毕业生的处境显得尤为尴尬。自开始,其就业率一直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在近期的一项统计中,法科就业率已滑至末位。毕业的夏季,本应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全新起点,但却再次笼罩着一层阴影。但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相反,我们有责任对我们的法科教育进行深度反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改革的良好契机,因为我们的重新审视已经开始。

―――编者按

上海交大“三三制”改革设想

所谓“三三制”的具体概念内容,是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三年结束之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适才适性者(除本校优秀本科生外,还接受一流法学院的个别推免以及通过统考的生源)连续接受三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季卫东

在20世纪末,中国综合性大学法律院系共有240余所,十年之后就激增至630余所。如果把5所政法大学也计算在内,法律本科毕业生总数已经由 的大约4余万人增加到20的将近20万人。如此迅速的规模扩张已经引起三大问题。第一、名不副实,存在大面积的教学质量问题。第二、供过于求,具体表现为法科毕业生就业率自起就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滑至末位。第三、用非所学,已经就职的大多数人都在从事与法律无关的工作。如果这样尴尬的局面不能尽快扭转,法学教育就将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

变化,在年已经开始。首先表现在容许法学本科生报考法律硕士的政策变化上。接着很可能出现如下多米诺骨牌效应:作为法学本科“二传手”或短训班那样的法律硕士将逐步式微,各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将改进或刷新,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概念将进入公共话语,法学本科和非法学本科的比例关系将重新调整,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将自然地压缩办学数量,在把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同时将必须设法确保学术型人才的来源,等等。这一系列变化势必伴随着各种难以避免的代价和压力,因此相应的法学教育改革应该审慎筹划、稳健推行、协调步伐。

以法律硕士向法学本科毕业生开放为契机,中国的法律职业教育正在迈进新阶段,力图切合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力图应对全球化制度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此,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教育目标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在确保学术空间的前提下,逐步把重点转移到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方面,培养一批富于正义感与责任感和高尚情操、具有深厚的教养和学识、娴于法律技术、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治国安邦的政法精英人才,造就大量的'具有国际眼光和专精学识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企业法律顾问,并根据这样的思路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迄今为止,各个法学院已经陆续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正在尝试一些创新举措。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从9月起开始酝酿“三三制”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模式,在2009年5月初步形成基本共识并得到校方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按照预定计划,将从起开设一个三四十人规模的“精品班”,通过遴选程序确保优质生源、按照国际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追踪式职业规划、提供施展才华的充分机遇等一系列措施,力争把专业化的理念和“培养一代伟大法律家”的目标落到实处,尽量避免一哄而起大跃进的流弊,避免法学教育改革再次流产。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本硕博贯通的长期培养方式防止学术型人才后继乏人。因此,我们打算做的整体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本硕连读,打造新式‘南洋特班’;硕博贯通,陶冶未来法学巨匠”。

所谓“三三制”的具体概念内容,是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三年结束之后,从第四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适才适性者(除本校优秀本科生外,还接受一流法学院的个别推免以及通过统考的生源)连续接受三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也就是说,读完法律本科大三的学生中,倾向于到企业或者政府就业的学生,将继续在现有的体制下接受四年的法律本科训练;而另一部分准备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的学生,经过一定的遴选和甄别的手续,从四年级就开始转入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轨道。之所以不采取“4+2”的便捷方式,目的是(1)避免第四年级粗放式实习等的时间浪费,节约法学教育的社会总成本;(2)使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内容更精深、更充实;(3)为实务训练提供体系化的合理安排。结果是用六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个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精英型法律人才。

如何相应地改变课程设置?基本设想是:法学院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必须提供多层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并在最后阶段开始分流;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三年期间则必须逐步采取统一的标准化教材和教育方式。这意味着在“三三制”之下,前三年采取多元化教学菜单,后三年采取统一化教学菜单,对主要专业课程采取反复涂染、逐步深化的培训方式,并加强对话式教育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务训练。在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的教室授课方面,应该改良或加强的重点如下:扩大选课范围和提供法学前沿科目、促进教研的国际化水准、提高综合性论述能力(包括法学知识的体系化和精深化、基本主张的严密论证、案件的细致分析、限时事务处理的技巧、说服力等方面)。在实务培训方面,拟通过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实务界兼职教授分工合作,形成判例教学法(第1学年)、模拟教学法(第2学年)、诊所教学法(第3年)的“一条龙”体系(参见图1)。

篇7:中医毕业生就业为啥难

前不久,一位自称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请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命运吧!》的帖子,发帖人在帖子中称,目前全国中医专业的学生陷入了“进中医院没机会,进西医院没资格”的尴尬境地,

中医毕业生就业为啥难

眼下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该帖甫一出现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中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

记者:前不久,网上出现一个帖子,称中医学院毕业生处于“进中医院没机会,进西医院没资格”的尴尬境地,中医毕业生就业真的这么难吗?

王新陆: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是事实,但不能一概而论就说大学生“就业难”。山东中医药大学至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超过了80%,当然我们把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统计在内了,即使不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就业率也没有人们说的这么低。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小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也有很多单位在我校招不到毕业生,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矛盾:一是大医院人才过剩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医疗单位人才过剩与制药企业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每年有不少药企来我校招人,但收获却很小,有的甚至是空手而归。主要是因为学生嫌其地方偏远、待遇不好等等。比如,山东凤凰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孔府制药公司等单位多年来我校选才,但每年都收获甚微。另外,从专业角度讲也不是所有的中医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药人才比较吃香,这些年来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只有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的毕业生不太好找工作。针灸、推拿蕴含了中医的精髓,在医院没有政策保障,收费很低,有的医院因为针灸、推拿医生不能为医院带来利润,干脆就把科室给关掉了,这就阻断了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途径。

从这些角度来看,所谓的“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只是中医药人才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王新陆:原因确实很多,首先是立法问题。我国出台的《执业医师法》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四大类别。而中医院校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类别工作,中医院校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这就大大缩小了中医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其次是用人单位存在偏见。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还在奉行“重点大学毕业生强于一般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强于本科生、本科生优于专科生”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挑学生的专业和学历层次,还要挑学校,甚至挑性别。还有一些单位无节制地提高用人规格,原来用专科生的岗位,现在上升到用本科生,原来用本科生的岗位现在却上升到用研究生,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相对过剩。根据我校学生处的一项调查,有26.6%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就业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23.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社会关系是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次就是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盲目性较大。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生,不肯舍弃所学专业,将就业范围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也成了学生就业的羁绊。不少毕业生认为,舍弃专业就等于大学几年的苦读付诸东流,学医的不愿意做药,学制药的不愿做营销等等。还有的学生对工作待遇期望值过高,过于关注“收入如何”、“住房条件如何”等等。另外,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生只想进大医院,而不愿自己创业或到基层工作,这种择业观其实是错误的。我有一个学中医的学生,毕业一年多没找到工作,后来我建议他回地方开个小诊所,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现在他已经成了当地比较出名的中医大夫,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收入也很可观。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专业设置不合理。近些年来一些院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上所谓的“热门”专业和“短、平、快”的专科层次专业,再加上一些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结果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社会需求。

记者:人们都在喊“就业难”,可乡镇卫生院却面临着人才“进不来、留不下”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王新陆:这个问题亟待解决。我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的不足10%,究其原因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工资待遇太低,每个月才五六百元,有的地方还不能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学生当然不能接受。前苏联曾经出台措施,国家对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毕业生给于补贴,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毕业生工资是到城市医院工作的毕业生的1.5倍。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个模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待遇,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此外,中医疗法的收费太低,国家应该埋单,保证中医科大夫的待遇,让他们安心为患者看病,同时避免中医大夫为患者多开药、乱开药现象。

记者:很多人把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为高校扩招,您怎么看?

王新陆:现在各个高校都在扩招,中医药大学也在扩招,但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人数增加并不多。山东中医药大学采取的是以中医药为主、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扩招的主要是其他专业,而非中医药专业。

我认为医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专业的学费最高、录取分数最高、周期也最长,凡是考取医学院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而我们国家却与此相反,什么学校都可以开设医学专业,什么素质的学生都可以进医学院,这是我们在医学教育上的误区。医生是个很辛苦的群体,尤其是中医,成才周期长,成名晚,专业学习十分枯燥,一个中医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积累才能被人们认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医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提高医学教育的门槛。

记者:不少人认为现在中医教育培养的学生失去了传统中医特色,应该进行改革,您认为中医教育该走向何方?

王新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急功近利,违背了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我们学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培养“原汁原味”的中医,把中医的“根”留住,山东中医药大学组建了“传统中医班”。传统中医人才培养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基因工程”,它是在总结中医教育50年经验的基础上,融“师承教育”精髓于院校教育,创办的7年制中医学传统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厚文理、经医理、通经点、重实践、早师承。中医传统班更加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减少了对西医课程的学习,中西医课程学时的比例由原来的5.5∶4.5调整到现在的4∶1。中医传统班的学生可以不考英语四六级,而选择考古代汉语。

全国开设中医传统班的学校并不多,我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希望这种模式能够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篇8:IT就业难:留美毕业生面临窘境

在美国,恐怕没有多少湾区人真的看重中国旧历年关,但是对很多特地从外州跑到硅谷来找与电脑相关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今年年关时分真的是一道关口,因为若找不到工作,他们就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甚至要被迫当“海归”。

据当地《星岛日报》报道,美国低迷的就业市场到底能不能让即将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在今年6月--为期一年的学生实习快要结束之前找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他们是否可以在今年急剧减缩的H1配额告罄前申请到工作许可证?这些压在心尖的大石头不是挥挥衣袖就可以驱走的。

从密西根州立大学电脑系毕业的硕士黄波(化名)表示,“选择在去年6月毕业,就意味如果不在今年6月前找到工作,必须离开美国。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取决于你对自己的信心和回国的态度。”黄波指出,大部份同学在疲软的就业市场前选择推迟半年毕业,以继续享受校方资助,同时申请就读博士或者改投其他热门专业。

今年36岁的黄波倒也不怕自己从海归荣升成“海待”(海外来的待业人员)。“我顾忌的是出国前我就已有十几万年薪和众多关系,一点游历也没有就回家,在成就感上有点愧对一直留在国内的同事。”他说。

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的王兰(化名)也是一毕业就来到加州租房找工作,25岁的她更能代表年轻一代留学生的想法:“工作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美国是首选,中国也可以。”她表示绝对不会为留美而攻读博士。至今为止只得到一次面试机会的她看上去很潇洒:“大不了回国,上海形势不错。”

这些在近两年来美的中国留学生普遍荷包充实,他们带着入时的笔记本电脑,租住在带有高速上网联结的同学或房东家中,吃饭购物都不吝啬。黄波甚至临毕业前一学期为专注找工,推掉了学校的助教职位。“我有中国带来的存款。”他口气很豪迈。没有工作过的王兰靠的是学校奖学金的结余,她的态度是钱花完就回去,她笑言家里目前还不等她“创收”。

“市场需要资深技术人员。”这是两人找工的共同心得。成绩优异的王兰在湾区仅有一个同学,找工作完全靠网络和她所租住的工程师家庭偶尔给她的一些引见,但大部份对她作用不大。“我在学校很少有实习机会。可是大部份工作需要起码有5年以上经验的人。”在这点上,黄波在中国国内长达7年的软件编程和管理经验就显得很有优势。上周末,他在甲骨文公司历时长达3个月的面试终于有了结果,一步拿到首席工程师位置和11万美元年薪,令他终于敢跟朋友说出:“我的破釜沉舟也不完全只靠意气。”不过他坦承:“每天做梦都在想录取通知,不到最后一步不踏实。”

不过定在下周出工的黄波心中还有一块石头没落地:“都在传今年H1配额减少三分之二,而且快要用完,我能在6月学生身份过期前得到工作许可证吗?”而王兰心目中的底线在3月,“这之后,找到工作的人恐怕都留不下来。”她言辞中颇有惋惜:“这个月工作刚开始多起来。”

山东文科考生286上什么专科学校好?市属.

山东文史专科一批分数线是?

广东高考报考志愿时间

大学生考研选专业 “嫌弃”院士 紧盯市场

考研金融专业硕士:择业与择校

考研之前 择校择专业技巧与盲区

考研择校与专业问题的心得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录取分数线

“爱心送水,公益调研”系列活动顺利结束

范文名单

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
《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山东淄博理科毕业生就业稍好 文科专业对口就业难(精选8篇)】相关文章: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2023-09-20

山东省公布本科二批分数线2023-07-03

理科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2023-08-29

高考文科分数线预测2024-03-10

湖北美术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2022-06-16

黄冈师范学院是几本2023-09-21

名单的美文2023-05-31

如何鉴别防范“野鸡大学”2022-10-05

理科哪些专业好就业前景好2024-01-19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能力本位教育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