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共10篇)由网友“大数据的焦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显示,目前就业压力最大的群体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学校毕业生,其就业环境已相时处于劣势,高职生对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的就业形式感到难以适应,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危机日益突显.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的特点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应的对策.
作 者:时丹 周益 王玉洁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刊 名:金卡工程 英文刊名:CARDS WORLD 年,卷(期): 14(5) 分类号: 关键词:离职 就业 心理压力篇2:高职院校就业前景
自以来,山东省专科资格线就处于下降趋。今年,山东省专科资格线为180分。连续4年,山东省专科线维持在这一水平。
今年,山东还首次试点高职院校注册入学,高考落榜考生均可向纳入试点范围的高职学校申请注册入学。
上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其背后,招生却演变成了一场高成本的战争,紧张而激烈。
高校扩招、生源减少,加上各种其他因素,处于高等教育链条末端的专科、高职院校率先感受到了招生难。他们需要面对的,是生死存亡。
一方面,“零投档”的现象,不少高职院校都遭遇过。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重点本科,也是业内并无争议的事实。
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反差非常大,原因是深层次的,各方都需要反思。
招生现状 生源紧张 赶场参加招聘会
◎部分民办学校每年招生成本不下百万元
从20开始,我省专科线就处于下降趋势,年专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理科均为220分,降至210分,降至190分,至每年的专科资格线和专科线都是180分,专科资格线仍为180分。
180分什么概念?在20之前,山东高考科目有5个,分别是语、数、外、综合和基本能力,平均每科得36分,就有机会上大学。今年,基本能力取消,平均每科45分。而且,今年山东首次实行注册入学,落榜生又多了申请入学的机会。
专科分数线一再降低,但即便如此,部分专科院校仍然需要直面生源危机。
即使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宣传招生时也不敢轻易把预估分数线提高。“考生咨询时,我们答复350分以上可以报考。”济南一所高职院校的魏老师表示,学校虽然实力比较强,但因为现在的生源不是鼎盛时期,他们也不敢大意。
而实际录取情况是,这所高职院校,一志愿投档结束后,普通文理科计划全部投满。文科504个计划,一志愿投出530人,最高分549分,最低分467分。理科1913个计划,投出人,最高分525分,最低分427分。
这一所高职院校,考生投出的最低分数,超出了老师的预期,但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有这么好的结果。有四成左右的高职院校,要参与征集志愿的录取。两次征集志愿结束后,还有不少外省院校未能投满。
“,专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录满的只有6所学校。20多了一些。”魏老师解释说,今年专科一志愿投档结束后,还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招不够。一志愿如不能被录取,征集志愿时很多招生计划还在。
今年的招生情况虽然不错,但作为高职院校实力派中的一员,学校对前期的招生宣传不敢有半点“怠慢”。
“各地市招办举办的高招会,学校都会组织人员去参加。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地方,也会派人去。”魏老师说, 在专科志愿填报志愿前,招生工作人员一直都在忙。今年,他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从石家庄到聊城,从聊城到济南,再从济南到淄博,辗转各地参加高招咨询会。
魏老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还有一部分单独招生计划,所以学校的招生工作早就启动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名气都还好,虽然不用想别的办法去拉拢生源,但是,在招生工作上也要消耗半年的时间。
“光印宣传页的费用,一年得六七万。但和民办学校相比,几万元真的不算什么。”魏老师说。
据了解,不少民办学校,每年的招生成本下不来一二百万。
魏老师坦言,在2008年之前,生源多,学校招生不用动脑子。如今,生源减少,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追求学生的就业质量。抓好出口,生源才有保障。
就业形势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重点本科
◎订单培养 入学时就业就有了保证
选择一所学校,家长不再单纯地看学校的名气,越来越看重就业情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其如此。
在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成为一种趋势。山东职业学院一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介绍说,山东职业学院去年入学的学生,订走了1000人。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找到了工作。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设的订单培养班有40多个。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入校即可报名参加订单班,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半年后即可签订正式就业合同,保证全部安排就业。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订单班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小。学校的医学院,药学专业今年招4个订单班。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有订单班。
“订单班的学生,入学时就业就有了保证。”该负责人表示,学生实习期间,每月都有生活补助。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属于典型的蓝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参与招生的陈老师说,职业教育的定位比较准,社会需要的不全都是高大上、高精尖的人才。而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毕业面临二次选择的时候,很难。就业时没有什么优势。但在高职院校,学校和企业对接,学生在半学校、半社会的环境中,会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自身的目标性也比较强。
“职业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敢用,放到岗位上能顶得起来。”陈老师说。
本科学的是知识,专科学的是技能。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工作人员朱老师表示,没技术,学生往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而有技能,无论走到哪都有饭吃。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全国职业院校共培养了近8000万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六成,成为我国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加工制造、城际铁路、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酒店管理等,近几年来,新增从业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特别能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
“从外部评价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率可以集中体现。”王扬南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重点本科院校,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超过90%。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
反思 构建职普相当的教育格局意义重大
◎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反差非常大
近年来,山东不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春季高考、职业教育分段培养“3+2”和“3+4”模式、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培养“2+3”和“2+4”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多样化录取。
2014年春季高考,山东首次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在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凡参加当年山东春季或夏季高考取得成绩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向纳入试点范围的高等职业院校申请注册入学。
山东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环境,促进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
实际上,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当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在电视会议宣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说。
王扬南表示,职普教育格局的基本形成,并不简单地指学校数、学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它体现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结构在教育结构中的体现。
教育需要支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除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之外,从客观上来讲,教育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需求的适用度是最重要的。
“整个社会需要哪一类的人才,这类人才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来培养?人才有技能型的,也有学术型的。”王扬南表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措施。职普大体相当,这个结构的基本形成意义非常大。
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反差非常大,也是社会热议的问题。“就业好,为什么招生还存在难的问题,原因是深层次的。”王扬南表示,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高职院校就业前景
篇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以便最终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心理 解决途径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当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
通过对我院国际合作、财经物流、软件艺术等系的多名毕业生、即将毕业学生进行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对结果的详细统计,对毕业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当前毕业生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情绪问题
1.1.1 焦虑情绪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是大学生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和现实的矛盾,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在应聘中真实水平的展现。
1.1.2 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平日学习成绩不好、努力不够、受过处分乃至经历过数次应聘失利或是应聘无门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这种悲观情绪还来自于伴随着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而出现的用人标准的大幅度提高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重创更加严重。
1.1.3 不满情绪心理
伴随着悲观情绪的产生,他们逆反和不满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不满,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对老师不满等等。视具体的个人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1.2 自我认知问题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心理系统。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便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2.1 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期望值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这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1.2.2 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据调查结果,大约有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1.2.3 消极等待心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在名牌学府毕业生中存在的自负心理,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坐、等、靠”的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就业看作是父母、老师、学校的事情。
2 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2.1 客观原因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学扩招等等,就业竞争压力大。二从家庭环境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三从个人社会关系方面看,大学生与周边朋友同事相比,只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显示其能力。这些客观因素相互叠加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无所适从,压力重重。
2.2 主观原因
2.2.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待问题有些茫从,不善于调整和平衡心理,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
2.2.2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处于求职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心理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不同步性。加上个体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在求职中就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差异性。
2.2.3 求职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的艰难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专业与爱好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使大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境地。
3 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途径
3.1 从社会与企业角度: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项目,协同学校,把对学生在校培养当成社会责任予以重视,形成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局面。目前社会上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歧视现象也较严重,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攀比员工的学历,用高文凭高学历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感觉越来越难找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用人低成本现象,用人单位喜欢用无文凭、未经培训无资格证的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导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就业率不高。所以,希望社会上的企业能够给这些受过职业技术训练的大学生一个机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从职位需求方面给予缓解。
3.2 从高职院校角度: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加强就业指导。
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社会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贯彻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行业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2.2 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顽强的创业精神,毕业一上岗就能站得住、打得开,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着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3.2.3 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当今新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可以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4 加强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
毕业生缺乏面试、参加招聘现场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及感受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3.3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3.3.1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取向的心理测试,以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意识的指导训练,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职业的概念、职业的种类、职业道德、职业知识等,并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和现场实习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储备,还要注意辅之以谈话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
3.3.2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引导毕业生将自身的特质与就业的现实和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做全面、冷静、客观的自我分析,使之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以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3.3.3 辅之以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及时纠正毕业生在就业中因受挫所引发的心理失衡现象,同时教授其一些减压的有效方法。
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影响,有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毕业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或通过与投资商合作,自立门户,办起公司,进行艰苦创业。这种理念也应得到高职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自主创业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 王兆明. 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 Frederick T.L.Leong,James T.Austin.心理学研究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适[J].产业与科技论坛,(08).
[5] 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2).
[6] 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G. Morris),阿尔伯特·梅斯托(Albert A. Maisto)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5: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摘 要: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也已经到来,就业形势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个性的特点,在这种压力下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诸多心理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
篇6: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力军,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就业趋势也呈现了多元化、全面化。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毕业生,其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会比普通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复杂。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艺术类学生产生了自卑、焦虑、偏执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严峻的问题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工作的一个新方向。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的特点容易使得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凸显出比普通大学生更明显的心理问题。
1.对择业定向性的偏执心理。
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在考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之大学时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专业职位。
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储备人员接受小需求的市场挑选时,必然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
初次踏入社会应聘,频频的碰壁很容易对细腻化、感性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面对着就业面的狭窄,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认清形势,调整就业目标,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
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会引起不良的情绪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
2.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抑郁心理。
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们希望毕业后同样有一个高回报。
但受整个社会用人成本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当他们因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频频碰壁,无法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离预期目标相差过大时,支撑他们的精神理念就会轰然倒塌。
这种因为主客观原因而造成的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大部分艺术学生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或是由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自我放弃。
3.急于求成的焦虑心理。
在现实与期望激烈碰撞后,开始的满心期望变成了忧心忡忡、烦躁不安,难以排解,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失去信心。
还有部分举债求学,渴望毕业后赚钱还债的学生面对再三的面试失败,由感觉就业无望,自愧而产生焦虑。
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容易进一步转化为压力而导致他们不能正常地展示自己,影响用人单位对其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加重他们就业的心理负担。
4.缺乏主见的依赖心理。
由于艺术类专业是个需要高投入的专业,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而言优于普通类学生,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父母在为他们提供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
在面对就业的重重困难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被牵着鼻子走。
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或者即使通过家长、学校的帮助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
5.对自身认识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艺术类专业中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的处境要相对优越得多。
两相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相形见绌的自卑心理就渐渐地在一些学生的心里占据上风。
家庭条件一般,本身平时也表现不活跃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竞争时会产生自卑犹豫的心理,觉得自己成绩平平,没什么突出表现,能力不如别人,不敢大胆地应聘,积极地择业。
二、导致艺术类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1.外界因素。
(1)社会环境
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
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在逐年成倍地增加,一些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加之每年各个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社会人员,每年希望从事艺术类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规模相当可观。
而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的动画、游戏产业在大力地发展,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岗位,但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还是整体较小,即使一些大城市,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这些艺术类岗位也主要集中在广告、室内装潢设计上,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了,这些就业机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
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2)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而言要优于普通文理类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溺爱往往会使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心理。
2.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由于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上大学,而在高中时期突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艺术,对专业所对的'相关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考上学校后,专业基础较差,专业课程学习吃力,面临毕业更不知道何去何从。
(2)自身定位
人们常说:搞艺术的人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很多艺术类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
面对初次就业,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而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使得他们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容易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化,因而存在偏执心理。
三、加强艺术类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
由于受到自身教育及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种种限制或制约,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1.协助艺术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眼高手低、浮躁虚夸”是艺术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也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
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艺术类学生必须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
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2.指导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就业中,艺术类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将就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不屑一顾。
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已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
我们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自我创业。
3.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培养独立性,勇于面对各种择业竞争。
大学生在择业时,社会并不把他们当作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来看待,因此,艺术类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十分重要。
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自己有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和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参与竞争;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并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而艺术类学生本身也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树立好良好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篇7:论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对策
论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对策
高职院校近年发展很快,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凸显,作为学生的培养单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难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和健全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确保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到位;(2)坚持“五个前移”的教育改革,把学生就业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3)严格审查毕业生推荐资格,确保优秀毕业生优先录用;(4)建立与毕业生密切联系机制,确保掌握毕业生的动态信息.
作 者:孟金红 陈国清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7 关键词:高职 学生 就生 对策篇8: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论文
就业问题是学生、家长、学校最重视的问题,甚至是国家的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学生对就业的问题也越来越迷茫,很多学生出现了就业心理困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学的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知识储备都是很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将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以及调适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来探讨、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高职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造成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经济条件等。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大多数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光短浅,看不到发展。一些大学生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
2.功利化思想较严重。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忽视发展空间,力求安稳。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别谈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就业人格缺陷
1.对自己的认识不够 。具体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
2.对就业挫折承受力差 。这种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有关,也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积累有关,另外也需要在毕业前进行实践锻炼,例如寒暑假兼职、周末、节假日打零工,尤其是学院及系部组织的“顶岗实习”等。不少学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
3.自卑与自大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
4.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连面试也不敢去,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
5.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有些大学生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另外有些大学生自恃条件很好,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快毕业时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从进校起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期,就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自我之后,就要有目的提升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到毕业时就初步完成就业能力的储备。在学生遇到就业心理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节。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很多同学在上了大学之后只会应付考试,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去关注,变得信息闭塞,比较麻木。如果这样下去,到毕业的时候必然会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就业不理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们应该从入学之初就有所准备,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在校期间做好正确的职业规划,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脚踏实地,不做飞人。在选择就业,面对用人单位时,一定要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要认识到,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必须经过基层的锻炼才能历练成一块玉。
(三)学会独立,看清自己。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毕业生,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依赖思想完全占上风,认为单凭关系就可以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从而忽略个人努力,完全寄希望于家人。
(四)谦虚是做人之本。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地在意眼前的得失,过分重视用人单位所给的薪酬,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用一个谦逊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只有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总的来说,充分的准备是就业、从业的先决条件;出色能力是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谦逊的态度是就业、从业的制胜法宝。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要他们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必要的时候要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篇9: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3/5,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政府公信力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人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对策一: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①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②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③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对策二: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②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③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对策三: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③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对策四: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①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②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相比,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③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9)。
[2]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69。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
[4]晓方。毕业生求职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J]。成才与就业。2006。(281—282)。贴。
篇10:试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试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势,讨论了图书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关键词:图书馆;就业指导;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高职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关系着高校的招生,关系着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个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宣传流通优势、技术力量,承担起职业开发和就业指导的任务,就业指导工作不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新环境下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图书馆情报教育服务的扩展和深入。
一、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显著,就业政策和方式的不断变化,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愈加的严峻。毕业生初次步入社会,对各行业、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形势缺乏认识,对自身就业能力信心不足,在就业问题上普遍存在盲目跟从、随意选择、思想负担重的现象,在择业过程中无目标、无计划,在职业决策上缺乏技巧与策略。因此,做好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及学院的利益,同时也减少用人单位的损失,促进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可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教育职能、信息流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学生的择业需求,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职业的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就业策略、计划,配合学院就业部门辅导学生进行就业选择。
二、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1.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
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
(1)加强馆藏就业信息资源的建设,特别是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献的采购与收集。这些文献资源有利于毕业生人文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教育毕业生正视最后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醒他们现在放弃一个学习的机会,等于放弃了将来一个就业的机会;鼓励毕业生继续利用本馆资源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3)投入精兵强将,运用现代情报加工技术,以本馆资源为主,外来资源为辅,为毕业生开发二次文献信息,设计毕业生阅读书目,提供有利于就业的最新书目,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2.将文化素质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目前高职教育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过多地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普遍表现出人文学科教育不足。导致了毕业生情感偏激、人格片面、人际关系紧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些人文素质方面的缺陷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了就业难度,而且成为求职路E的绊脚石。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扩大就业范围,增强个人竞争能力,拥有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可以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的信息加工技术,强大的信息流通渠道,舒适的服务环境,加强读者服务功能,促进人文教育。
(1)图书馆利用环境资源、信息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工作。
通过服务环境的人文设计,立足于读者的需求,利用本馆的场地资源、设施资源举办高雅艺术讲座、影视音乐欣赏、文化沙龙、专题演讲比赛等。通过文、史、哲、艺术等文化活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与熏陶,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人文素养。
(2)人文环境能促进人文教育。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内部装修装饰、环境绿化、设施的摆放与布局都要有利于形成高雅文化品位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通过环境、色彩、空间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来减轻渎者生理和心理的负担,以其视觉、听觉、触觉的渗透力营造出和谐、舒适、休闲、文化的阅读、学习氛围。
(3)与校内社团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图书馆可以与校内社团合作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摄影展、民间工艺展、歌舞剧表演等,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图书馆的校园影响力,还能为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就业指导工作、活动积累良好的群众基础与号召力,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欣赏、交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历史、地理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体会。
3.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健康与否是影响学生就业、择业的主观因素。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和困扰,表现出自卑、盲从、攀比的心理特征。在高职学生身上表现的就业心理障碍,固然与个人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有关,但是院校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忽视和相关教育措施的不健全也是主要的因素。图书馆作为教学的隐性课堂应该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设施、宣传工具来承担起就业心理指导的工作。
4.组建职业资料数据库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利用图书馆的宣传阵地,网络环境,技术手段为毕业生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学生的求职信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职业介绍,劳动部门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地区人事制度等信息是职业资料数据库的主要内容,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就业咨询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还能为学生制定自主就业策略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1)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各系、各班级负责人联系,通过宣传栏、图书馆网站、海报的方式向全校毕业生征集求职信息,利用本馆的技术力量和硬件设备、网络平台建立毕业生求职信息数据库。
(2)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图书馆应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中心的合作,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5.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共10篇)】相关文章:
浅析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发展问题的思考的论文2024-02-17
浅析国际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会计毕业论文2023-06-24
浅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旅游管理论文2022-09-23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2023-06-06
浅析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论文2022-05-06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总结2022-06-20
浅析对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思考论文2023-11-17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1-24
浅论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思政教育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