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校徽(共8篇)由网友“Chhokmah”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西南民族大学校徽,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西南民族大学校徽
西南民族大学校徽
西南民族大学(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囊括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作为中华民族高校最高学府之一,始终坚持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共和国顶尖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共和国少数民族精英“的摇篮”。学校坐落于四川成都,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
西南民族大学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基地”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同时也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的.重点高校。,西南民族大学获批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高校之一[1] 。
截止1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老校区)、航空港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在阿坝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
校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1952年初,学校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仍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4月15日,学校第一期学生518人举行了毕业典礼。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改由四川省领导。1955年,学校由新玉沙街迁至武侯祠附近的新校园,办学条件大为改善。1960年,学校发展成为本科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并举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共设本科专业14个。在校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320多人。
1957年以后的反右等政治运动,使不少著名专家、教授被迫调离学校。1962年,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压缩,在校生由3000余人降至1500余人。
1966年,学校停止招生,教学活动停顿。1968年,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
1973年,学校恢复办学,各系(科)恢复了教研组建制和活动,迎来了恢复办学后的第一批学生,其中,四川学生148人,西藏学生160人。
1974年,全面恢复了系(科)专业设置,同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少数民族“工农兵学员”共200名,分别学习汉语文、藏语文、数学、理化、畜牧兽医五个专业。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改由国家民委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国家民委为主。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古典文学、宗教学、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兽医学首批4个硕士点于次年开始招生,共招研究生9人。
1994年,国家民委批准建立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列为可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学位授予单位。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至此,学校已有民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两个博士点。
,沉着应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活动受到了国家民委、四川省的高度肯定。同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奠基动工。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博士后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
20,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正式揭牌
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浙江大学
2.校徽:同济大学
3.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4.师范大学校徽图片
5.军医大学校徽
6.中央民族大学校徽图
7.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8.交通大学新版校徽
9.工业大学校徽
10.南京农业大学校徽
篇2: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徽
内蒙古民族大学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始建于1958年, 6月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民族大学。 ,学校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大学,20,国家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协议共建,成为内蒙古第二所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系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截止到206月,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和滨河园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236.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8.4万册。设有27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2个,有国家特殊需求人才项目——蒙药学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涵盖了7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具有教授自评权。
历史沿革
哲里木畜牧学院
1958年,哲里木盟农业合作化学校创建。
哲里木盟农业合作化学校更名哲里木盟农牧学校。
哲里木盟农牧学校更名通辽农业机械化学校。
通辽农业机械化学校更名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
1978年,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升格为哲里木畜牧学院。
篇3: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徽
1958年,通辽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5年,通辽师范专科学校升格通辽师范学院。
1980年,通辽师范学院更名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内蒙古蒙医学院
篇4: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徽
啊,拉啦啦啦,啊,拉啦啦啦,
庄严神圣的`殿堂,千里马奔腾的起点。
你把我们紧紧相连陪伴我们走向辉煌,
走向辉煌的明天。
像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像雄鹰翱翔在蓝天上,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啊,拉啦啦啦,啊,拉啦啦啦,
庄严神圣的殿堂,千里马奔腾的起点。
你把我们紧紧相连陪伴我们走向辉煌,
走向辉煌的明天。
走向辉煌的明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成都理工大学
2.校徽:哈尔滨工程大学
3.校徽-兰州大学
4.交通大学新版校徽
5.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6.中央财经大学校徽
7.汕头大学(医学院)校徽
8.郑州大学校徽
9.兰州交通大学校徽
10.安徽师范大学校徽
篇5: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徽
1980年,哲里木医学院并入内蒙古民族医学院。
1958年,哲里木盟卫生学校创建。
1978年,哲里木盟卫生学校升格哲里木医学院。
1987年,内蒙古民族医学院更名内蒙古蒙医学院。
篇6:西南学校校徽
西南学校校徽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
据7月学校网显示,西南大学占地面积9600余亩,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等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馆藏图书462万余册;拥有37个学院(部)、教学单位,[3] 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万余人,专任教师2921人。
此外,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办学历史
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8]
19(民国二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民国四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19(民国五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民国八年),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五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八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民国十九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8] [9]
1932年(民国二十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10] 7月,四川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0]
1940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0]
1946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相关系科)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同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11-13]
,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14]
20,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今之西南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西南大学校徽
2.西南交通大学校徽图片
3.简历封面模板之西南师范大学
4.西南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5.西南交大求职简历表格
6.西南联合大学校徽
7.西南交通大学校徽
8.西南农业大学校徽
9.西南政法大学校徽
10.西南民族大学校徽
篇7:西南农业大学校徽
西南农业大学校徽
西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部直属国家重点农业大学。学校建于1950年9月,原名西南农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学校坐落于重庆市。校舍面积20.85万平方米。
介绍
西南农业大学是直属农业部领导的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经、商、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设于重庆市。 学校院系有农学系、土壤农化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蚕桑系、农业经济系、农业工程系、食品学系、畜牧兽医系和水产系;并办有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的分院。此外还有基础科学部、生物科学部和中心实验室、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数量遗传、棉花、油菜、甘蔗、土壤肥力与免耕、土壤资源、农业化学、昆虫分类与生理、应用昆虫及螨类、蚕的遗传、桑育种、果树、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工程、蔬菜、制茶、植物遗传工程、食品加工贮藏、农业经济、农业教育等20个研究室,其他实验室72个,以及教学实验场和农机实习工厂,还在四川省内建有12个实验基地。图书馆藏书7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
发展规划
“九、五”期间,学校根据“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以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契机,积极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把学校建设为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在国内同类大学处于一流水平,某些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农业大学,成为国家、西南地区和长江三峡库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南农业大学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为西南大学。
历史
西南农业大学始建于1950年,原名西南农学院,由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农艺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系,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艺系,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农艺系合并而成。校址确定在北碚。
1952年,全国的院系调整过程中,先后又有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大学、川北大学、乐山技艺专科学校、西昌技艺专科学校的农业系科和农业经济管理系科合并到我校。这样,我校集中了当时西南地区大部分农业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最强的师资和设备,成为西南地区第一所独立的.多科性的高等农业院校,并且使我校成为当时四川省内师资力量最强的高等学府之一。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领导。
1985年10月经教育部和农业部批准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
208月经重庆市批准,由原西南农业大学、荣昌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成了新的西南农业大学。
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校训
厚德、博爱、求实、创新
学科
学校现有15个学院:
农学及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基础科技学院、水产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5个博士后流动站:
园艺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
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
1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农技推广、工程、兽医。
4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为主,包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干部教育等多层次的、结构合理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现有1个全国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1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农业经济管理、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果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蚕学、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蚕桑学、南方蔬菜学、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牧草与草食家畜、农业资源与环境),11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35个研究室。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58人,其中专任教师958人,其中正高职称104人、副高职称410人,博士198人、硕士411人,年龄50岁以上62人、41-50岁243人、31-40岁442人,30岁以下211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术队伍中有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级专家5人,省级专家32人,出国回国人员9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9人,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32人,后备人选3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骨干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96人。
科研成果
“九五”以来学校共有80余项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奖6项,部省级奖70项,主持完成的“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的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外果树引种研究与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育7号甜橙育成与应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家蚕优质高产新品种‘夏芳。秋白’的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等奖,“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川碚2号”、“四川省家蚕对病原性微胞子虫类的研究与防治”、“四川省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等”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小鹅瘟综合防治技术”、“乳炎康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非抗生素防治研究”、“猪、牛不孕白针治疗的研究”、“兽用速效感冒针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分别获农业部、四川省、重庆市二、三等奖,“苹果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及种的多型性和种质特性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草)的途径和政策研究(专著)”、“中国乡镇企业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研究”、“攀枝花市区土地定级估价研究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我校参加的”含氯化肥科学施肥和机理研究“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茶儿茶素等有效成份分离应用及新型茶加工技术“、”四川省棉花亩产125公斤规范技术研究“,”桑树诱变多倍体育种技术与应用研究“分获农业部、四川省、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全面参加的贵州省石阡县科技扶资工作,已连续进行六年完成六个项目四个项目获得贵州省丰收计划一等奖、两项获二等奖。在研项目555项,到位经费3550万元,加上“四技”服务项目35项(合同经费350万元)到位经费310万元,科研经费到位总计3860万元。另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600万元,市级相关部门配套资金150万元,重庆市农业生物工程中心建设资金70万元。
我校近五年发表的重要科研论文有1456篇,其中收入SCI 29篇,国外刊物发表99篇,全国性刊物发表1328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农业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农业大学园艺设计本科生个人简历模板
3.农业大学毕业生英文简历范文
4.农业大学毕业生简历模板下载
5.校徽:中国农业大学
6.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7.南京农业大学校徽
8.华南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9.江西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10.南京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篇8:西南大学校徽
西南大学校徽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1-2]
据2016年7月学校网站显示,西南大学占地面积9600余亩,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等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馆藏图书462万余册;拥有37个学院(部)、教学单位,[3] 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万余人,专任教师2921人。[1]
此外,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办学历史
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8]
1914年(民国二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民国四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民国五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民国八年),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五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八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民国十九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8] [9]
1932年(民国二十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10] 7月,四川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0]
1940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0]
1946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相关系科)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同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2]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11-13]
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14]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今之西南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校徽
★ 陕西科技大学校徽
★ 国立阳明大学校徽
★ 贵州师范大学校徽
★ 新疆财经学院校徽
★ 四川美术学院校徽

【西南民族大学校徽(共8篇)】相关文章:
学校介绍800字范文2022-05-07
西安翻译学院怎么样2023-06-25
教授在华东交大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23-02-13
上海交通大学新生开学典礼2023-05-20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2022-05-24
商丘旅游口号2023-01-16
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导游词2022-10-10
上海交通大学自荐信范文2023-07-13
交通大学工作总结2023-03-11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校徽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