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

时间:2023-06-02 08:29:0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共9篇)由网友“灵犀”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

篇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3分)

树林阴翳: 然则何时而乐耶: 颓然乎其间者

或异二者之为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春和景明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26、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夸张) B、锦鳞游泳(拟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D、静影沉壁(比喻)

27.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答:

篇2:《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对比分析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对比分析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篇文章在写景状物上各具风格,两篇文章充分的展示了北宋诗文改革的辉煌,语言清新,骈散相间,堪称宋代写景散文双壁。

但在思想艺术上很多人认为《岳阳楼记》似乎更胜《醉翁亭记》一筹。

《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种忘我的境界,引发出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欧阳修以“己悲”而排遣于山水之中,以“物喜”流连山水之中得到乐趣。两个作者相比较,欧阳修与范仲淹二人的思想境界孰高孰低已见分晓,让人们足以感受到了他们思想的差异。可是,二人同样幼年丧父;同样出身贫寒;同一时代;同朝为官;同学儒家之术;同样遭贬而作此篇。那二人的思想境界真的是有如此的差异吗?

请看这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试想,欧阳修如果不是醉态,他能“在乎山水” 吗?由此可见,作者之乐恰恰是在醉态中表现出来的。

欧阳修曾在《伶官传序》中最后阐述:“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玩物丧志深恶痛绝。文中引用了《尚书》名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在这痛切的`总结中,一个从小就深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的人,饮酒行令,投壶对弈,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他能心甘吗?欧阳修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的胸襟显而易见。

综合上述,其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情操,已经暗含在《醉翁亭记》的字里行间,因为欧阳修“醉”了!醉态的他能与民同乐,否则清醒之时便是“先天下忧”!

因此笔者认为两篇文章无论是在写景状物的表现艺术上,还是在思想艺术的表现上都是难分伯仲。

篇3: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答案: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案:

11.D

12.(1)隐没(2)迫近(3)持、执(4)曾经

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篇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

7.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云归而岩穴暝 潭西南而望

B. 酿泉为酒 山峦为晴雪所洗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醒能述以文者

D. 日出而林霏开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翻译句子。(5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3分)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9.请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 与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

(一)(16分)5.(2分,每处1分)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6. (3分)① 规模 ②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 ③ 情趣

7.(3分)D

8.(5分)(1)(3分)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则”、“备”各0.5分 )

(2)(2分)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阴。(“发”、“秀”各0.5分)

9.(3分)“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1分)而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是与民同乐。(1分)前者立足于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后者则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1分)(意思对即可)

篇5:《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7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18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每空1分,共3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篇6:《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训练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 谓: 尝: 然则: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什么 ?“为”的意思是 什么?文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下联 。

6、《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 ②环堵萧然 堵:

③翼然临于泉上翼然: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 :

②醉翁:

[参考答案]

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为,是 曾经 既然这样……那么

2、①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享受他自己的乐趣。②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4、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5、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等。

6、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 造:到、往 ②环堵萧然 堵: 墙壁

③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 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

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篇7:《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

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而《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

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总结一下,两篇文章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得两篇文章都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谓:为,是。尝:曾经。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答: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3、“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答: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4、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示例一: 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示例二: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地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章已经写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铺陈的,却非要旨,但也并非闲笔;郑重感慨议论的,貌似正确,却又予以否定,最后才引出正论,精辟入理,一鸣惊人。《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2.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由此可见,《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堪称两首异彩纷呈的名曲,是散文艺苑中明艳绚丽的奇葩。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B.杂然而前陈者( )

C去国还乡( ) D长烟一空(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②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 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1.A负(背着) B.陈(摆放)C国(国都) D 一 (全)

2.(1) 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 D

(二)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晖: (2) 秀:

(3)胜: (4)芳: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3)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

8.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4分)

答:

6.(2分)(1) 晖:日光 (2) 秀:滋长 (3)好的,美的 (4)香花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8.(4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②﹝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③﹝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2分)

篇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二.(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答:

三.(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四.(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

树林阴翳 游人去而禽鸟乐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五.(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醋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①醒能述以文

②其节见于艰危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①泉香而酒洌

②食之末必不佳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21.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六.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2.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2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七.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太守谓谁(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

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

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答案:

一.17.(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21.(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二.6.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7.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8.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9.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10.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三.19.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就 20.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21.(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四.11.边境 告诉(对……说) 遮蔽(遮盖) 离开(离去)

12. D

13.翻译略

14.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案,言之成理既可。

②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若只回答出对“醉”、“乐”的理解,而无评价,给1分)

五.18、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19、A

20、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21、《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六.20.①滋长 ②命名 21.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22.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23.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24.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七.7.①是 ②因(因为) ③在朝廷上做官

④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每个1分,共4分)

8.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②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9.与民同乐(或 “民本”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0.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2分,共4分)

11.要求:语言流畅、精练、有文采,内容符合人物事迹。(4分)(酌情给分,人物1分,颁奖词3分,只写人物,没写颁奖词不给分)

篇9:《醉翁亭记》与《兰亭集序》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l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l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文言汉语网整理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15.【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分)(大意正确可得分)

[知识拓展]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wenxue/)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整体分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5]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对比分析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与答案解析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与答案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及常考默写填空练习

《陋室铭》中考语文必考内容

《醉翁亭记》教学方案设计

古诗文阅读习题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题(共9篇)】相关文章:

上半年中考语文工作总结2022-05-03

游褒禅山记教案2023-12-21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学案2022-09-07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2022-06-25

文言文 诗词 评语2022-10-05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作者:孙甜宇2023-12-24

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题目2022-07-25

《醉翁亭记》与《兰亭集序》对比阅读答案2022-07-06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022-11-15

童年故事八年级下语文作文2022-05-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