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精选6篇)由网友“ShirleyH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
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
【题目解说】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亭的名称,就是由欧阳修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
【走进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诗歌《踏莎行》、《醉翁亭记》。
【背景链接】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霏(fēi)携(xié)洌(liè)蔌(sù)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è)晦明(huì)朝暮(zhāo mù)酣(hān)、颓然(tuí)
⒉一词多义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名:①名之者谁:命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得: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②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③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②每有会意:意旨③此中有真意:心思;
高:①而年又最高:大②风霜高洁:高爽;
宴:①太守宴也:宴请②宴酣之乐:宴会;
出:①水落而石出者:显露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在: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②已而夕阳在山:挂在;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靠近③把酒临风:面对
⒊虚词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②而年又最高:表递进;③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④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⒋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⑥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⑦鸣声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⒌古今异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④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⑤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⑥射者中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⒍成语
①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②峰回路转:本意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④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⑤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句段解读】
体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妙处。
此句确是传神笔致。作者在这里仍然细心地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色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重点探究】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剖析】“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
【主旨归纳】
本文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写作借鉴】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l)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结构图解】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以醉写乐醉情:与民同乐
醉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句式灵活,骈散相间
我们醉
文美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资料集锦】
欧阳修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àng)繁阴(fán)
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味)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答: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填空。(5分)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3)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4)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分)
答: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㈠阅读“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一段,完成6~13题。(21分)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②树林阴翳(遮盖)
③鸣声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④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⑥醒能述以文者(记述)
7、翻译句子。(4分)
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在叫,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8、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3分)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3分)
答: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乐在与民同乐。
10、课文以(乐)字贯穿全文。(2分)
11、描写山间夕照全景的起句是:已而夕阳在山,结句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分)
12、文段中共写了太守乐、众宾乐、禽鸟乐三种乐,其中最高境界的乐是太守乐,原因是醉能同其乐。(3分)
㈡阅读《丰乐亭记(节选)》,完成12~15题。(17分)
丰乐亭记(节选)
修(即欧阳修自称)既治滁(即滁州)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批滁州),乐其地僻而事简,又晨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三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辜生无事之时也。
13、概括短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3分)
答:写丰乐亭周围美景及丰乐亭建造情况。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下则幽谷(是,为)(2)顾而乐之(喜欢)
(3)掇幽芳而荫乔木(乘凉,歇阴)(4)于是疏泉凿石(疏通)
13、本文写景也有它的顺序。第一段和第二段写景各主要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
答: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下→下→中;第二段是以时间顺序为主或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
答: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
答: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15、欧阳修在几篇文章都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与民同乐”思想的句子来。(3分)
答:“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乃日与滁人……府而听泉”“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1分)
1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3分)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20xx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撮了新词500条。继20xx年“被XX”、“楼XX”、“XX门”、“XX族”广为流传之后,20xx年“XX姐”、“XX哥”、“XX帝”、“XX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XX”特别活跃。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喜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字、热词、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20xx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条标题中使用,引民舆论震撼。
(1)请给到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新词语时代来临(或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意思相近即可,必须抓住关键词“新词语”(4分)
(2)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所涉现象的认识。(4分)
答:赞成、否定或辩证看待皆可,并要言之成理。示例1: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是积极的。它们生动活泼地反映生活,也展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示例2: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有诸多消极因素。因为新词创造的随意性和使用的泛滥化干扰正常的社会文化生活秩序。
篇2:《醉翁亭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自主学习
1、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琅琊山饮酒抒怀,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 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自读课文。
3.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偻( ) 朝( )而往
4、疏通全文大意。
二)交流探究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三)合作展示
第一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⑦划分层次?
第1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俯—仰 空间:远—近;大—小;
第2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第二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第三段: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①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②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③划分层次
a、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b、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c、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第四段: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四)精讲点拨
五)完成作业
六)达标练习(一)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琅琊( ) 环滁( ) 晦明( ) 伛偻( ) 觥筹( )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
表示解释语气的:( )
表示肯定语气的:( )
表示感叹语气的:( )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1.概括本段大意。
12.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4.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自主学习
1、前置2、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词语小结。
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二)交流探究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三)合作展示
1、文章主旨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到全文结尾处,更用 “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写法探究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四)精讲点拨
五)达标练习(二)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填空:
①《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风光的句子是——————————————————
②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
⑤《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⑥《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⑦“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⑧、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将下列语句排列通顺连贯。
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朝暮也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风霜高洁 ⑦山间之四时也 ⑧野芳发而幽香 ⑨晦明变化者
正确顺序是: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 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朝暮也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风霜高洁 ⑦山间之四时也 ⑧晦明变化者 ⑨野芳发而幽香
A、⑤②⑦⑨③⑥①⑧④
B、⑨③⑥①⑦⑤②⑧④
C、⑨③⑥①⑧④⑤②⑦
D、⑤②⑧④⑨③⑥①⑦
篇3:中学生醉翁亭记导学案
中学生醉翁亭记导学案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简析】:
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人滁州太守时所作。文中记叙醉翁亭的话只有三句:“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作者的主要笔墨,用于描绘醉翁亭所在地琅琊山的景色以及游人的游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注释〗环:环绕。 皆:副词,都。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其:代词,指滁州城。 之:舒缓语气,无义。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注释〗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潺潺:流水声。 于:从。酿泉:泉水名。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注释〗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靠近。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于:在。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注释〗名:命名。太守:官名。这里是作者用古自指。自谓:自称,这里是用自称(即醉翁)来命名的意思。
○只说“太守”而不称其名,为文末“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设伏。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注释〗号:取别号。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注释〗意: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乎:于。介词。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注释〗 得:领会。 寓:寄托。后一句的两个“之”,都代“乐趣”。“得之心”“寓之酒”,即“得之(于)心”“寓之(于)酒”,介词“于”均省略。
□以上是第一段。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这样,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的所作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接着写亭的得名,引出太守寄情山水之乐。醉翁亭是怎样得名的呢?“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暂且不提,埋下伏笔,直到全篇结句点出。这样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直到效果。在说明醉翁亭命名原委以后,文章接着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注释〗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可译为“像那”。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霏:雾气。 开:散。 归:回,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暝:昏暗。 晦:阴暗。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霜露洁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注释〗芳:香花。发:开放。 佳木:好看的树木。 秀:开花,草木繁盛,这里指滋长的意思。繁阴:浓阴。.
○“风霜高洁”是一种并提式结构,要理解为“风高霜洁“的意思。因为风可以说高,但不能说洁;霜可以说洁,但不能说高。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前两个“而”是连接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连词,表示偏正关系;后一个“而”是表示顺承关系,连接两个分句。
□以上是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文意加深一层。“若夫”表示承接上文,另提一事。先写朝暮变化之美。生动表现了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写四季变化之美,一季一幅画面,都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无不情状俱到,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朝而往”以下四句,写出了流连山中四时美景的无穷乐趣。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旅游。
〖注释〗至于: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 伛偻:腰背弯曲,“伛偻”用指老人。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甘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注释〗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捕鱼。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 洌(冽):貌清澈。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指山猎获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鱼肉。 蔌:菜蔬。 杂然:交错的样子。
○鱼、酒、肴、蔌,皆取之当地,深得游宴之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注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注释〗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照应上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文意又深一层。
□以上是第三段,是全篇的主要部分,描写最细腻,感情也最强烈。“至于”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前面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到写众人游宴之乐。先写滁人之游,表现了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再写太守之宴,表现了太守与民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这里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显示了太守政事的清简。
第四部分(第四段):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注释〗已而:不久,后来,表示在某事之后的意思,是古文中一个比较固定的词组。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
〖注释〗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去:离开。
篇4:《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
博罗县三乡中学 陈雪霞
学习目标:
1、文学常识、主题。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复习范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课
通过两幅图片和两副对联导入复习课
二、 文学常识
1、 范仲淹,字希文,,我们曾学过他
的《渔家傲》。
2、 著有《 》。
三、写作背景
1、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改革失败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2、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改革失败受牵连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 , 的旷达情怀。
四、重点字词解释。
1、成语: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 百废具兴
3、同义词:朝晖夕阴——春和景明——不见曦月
薄暮冥冥——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4、 其他字词
胜状—大观 旧制 薄暮 沙鸥翔集
去国怀乡 前人之述备矣 颓然乎其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5、一词多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或长烟一空
予观夫巴陵胜状 或异二者之为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云归而岩穴暝
感极而悲者矣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此乐何极 吾谁与归
佳木秀而繁阴 日出而林霏开
蔚然而深秀者 若夫霪雨霏霏
而乐意无穷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临溪而鱼
阴风怒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6、特殊句式
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7、其他重点句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写作思路对比
《岳阳楼记》写作思路
“ ”(记叙)(作记缘由)——“巴陵胜状”(描写)(总写) —— “览物之情”(描写、抒情)(霪雨霏霏—悲: , ) (春和景明—喜: , ) —— “古仁人之心”(议论)(旷达胸襟: , )(政治抱负: , )
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而生发议论,融记叙、描 写、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
(通过图片展示“巴陵胜状”的诗句加深对描写理解)
《醉翁亭记》写作思路
醉翁亭的 、命名由来( —琅琊山—酿泉— , )(“ , ”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太守宴———太守醉)——宴罢醉归(“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通过图片展示“一日之景、四时之景”的诗句加深对描写理解)
六、比较对联
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七、拓展迁移:默写
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慨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范仲淹身在河南,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故乡太湖的风光,就写出了与之气势相近的文句: ,由此也可见诗人的旷达胸襟。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东流,从而为国为民,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 , ”;
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 , ”之心; 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 , ”。
八、拓展迁移
1、文中“迁客”指。这两文的作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因为同一政治事件,一贬邓州,一贬滁州,可说都是“迁客骚人”,但他们有没有“以物喜,以己悲”呢?从他们的身上,你能吸取一些怎样的精神力量?
2、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 ?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
3、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九、相关链接
《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十、作业
1、完成南方新中考相关的练习题。
2、完成印发的复习试卷。
十一、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云归而岩穴暝。
2.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__________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
3.选出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请用这个成语造句:
成语: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乙描写了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怀乡,忧讒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篇5:《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林壑( )尤美 伛( )偻( )提携 ...树林阴翳( ) .
山肴( )野蔌( ) ..觥( )筹( )交错 宴酣( )之乐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醉翁亭记》作者,自号,又号代文学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3)
二、课堂导学
1.背诵全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翼然 .
(3)林霏开(5)野芳发而幽香 、 ..
(2)名.之者 (4)云归而岩穴暝 .(6)佳木秀而繁阴 .(8)提携 (10)阴翳 (12)临溪而渔 .(14)杂然而前陈者 .(7)伛偻(9)颓然 (11)交错 (13)四时
(15)太守之乐其乐也 (16)野蔌 .3.译句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⑸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⑺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⑻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⑼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⑽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问题研讨
(1)本文以字贯穿全篇,文中描绘了、、
4个场面,表达了作者
文中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示 。
(2)你如何理解本文中作者的“醉”与“乐”?
(3)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当堂反馈
丰乐亭记(节选)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①,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④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⑤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⑥此丰年之乐者,幸⑦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丰山:在滁州西南。②滃( wěng)然:向上涌起的样子。③掇:采摘。④刻露:刻削裸露。⑤本:描绘。⑥安:安享。⑦幸:有幸。
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滃然而仰出 ..
B.修之来此 .
C.醒能述以文者 .四时之景不同 .遂书以名其亭焉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 D.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3.此文是作者来滁州后的哪一年写的?
4.文段中的哪几句与《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有相通之处?
5.民“喜与予游”的原因是什么?
6.作者认为“刺史之事”指的是什么?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6:《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 学会自主整理文中重点文言词句的基本方法并正确识记其意义。
2. 学会按照知识点或考点梳理课文内容,并注意回答类题的方法整合。
3. 培养自己善于发现、认真总结的良好习惯及能力。
【复习导学】
一、文学常识填空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号 、 , (朝代)文学家。被后世尊为 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二、自主检测背诵
复习指导:1、自由背诵课文及课下注释
2、齐背课文,抽查默写。
三、重点词句的整理(学会整理文中重点的文言词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伛偻提( ) (2)杂然而前陈( ) ....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4)太守谓谁 ( ) ..
⑤翼然临于泉山者 ( ) ⑹云归而岩穴暝( ) ..
2一词多义:
①而
临溪而渔(到)
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必译出)
②乐
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
③也
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叹)
3语段翻译:
句子翻译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重点词和关键词翻译准确
②理解句式的变化
③翻译流畅、完整
④多关注名句的翻译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⑶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重温文本
1、课文内容理解
(1)主题: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先写醉翁亭四周的环境(第一段),继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游人之乐无穷(第二段);再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第三段);最后写宴饮人归,点明写作主旨。其中写醉翁亭四周的环境,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写山间朝暮的不同景色,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写的;写四时的不同景色,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写宴饮欢乐的场面,是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写的。
(3)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如:写醉翁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着力表现醉翁亭周围的秀美环境,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着力表现醉翁亭周围清幽的环境;用“翼然临于泉上”着力表现醉翁亭外观特点。而写这些都是为后面借解释亭名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奠定全文写景抒情基调服务的。写醉翁亭四周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则是为了衬托“乐亦无穷”,借以表达纵情山水的意趣。写滁州官吏与民同乐的图景,则着力描绘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描绘太守醉酒的形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情景,从而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4)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但读罢却又让人觉得不仅仅是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许多感情。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么怎样理解“醉翁之意”呢?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醉翁之意”。如前所述,“庆历新政”的失败,是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范仲淹向宋仁宗所陈“十事”,包括改革官制、选择贤能、严肃法纪、强兵富民等都无法实现。对此,范仲淹以耿介拔俗之质“进亦忧,退亦忧”,而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二人行为模式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相比之下,欧阳修的表现更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如《尚书》所言:“德惟其政,政在养民”。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乐民之乐”。这样理解才算把握了本文的主旨。
五、复习研讨
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
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六、中考连接
《醉翁亭记》中考习题
一.益阳市(09湖南省)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
(3)行者休于树 于: (4)临溪而渔 渔:
11.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二. 燕山区(09北京市)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
三. 温州市(09浙江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 (2)野芳发而幽香 (3)朝而往,暮而归 (4)弈者胜
2、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1.益阳市(09湖南省)
9.(2分)D10.(4分)(1)命名 (2)暗 (3)在 (4)捕鱼 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
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2. 燕山区(09北京市)
9.B ; 1分 10.①暝:昏暗;②秀:滋长。(共1分,每空0.5分)
11.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2分)
12.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分)
5. 温州市(09浙江省)
17、(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香花(花)(3)傍晚(黄昏、晚上)(4)下棋
18、C 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 科学研究报告
★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文言文导学案:《醉翁亭记》(精选6篇)】相关文章:
瘸禅教学反思2024-03-0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022-10-01
游褒禅山记教案2023-12-21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作者:孙甜宇2023-12-24
差异导学教学设计2023-10-18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八年级上册)2023-07-31
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工作计划2023-01-22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2023-03-01
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个人2023-11-20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总结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