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评课稿(推荐12篇)由网友“外星人和发电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评课稿
小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评课稿
吴老师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们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也是学生对前面所学的食物营养成分和营养要均衡以及食物变质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吴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材料设计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在这一整节课中,吴老师通过有层次、有先后地出示材料,利用材料引导教学,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再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生活。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这节课是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编排的教学课题,主要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获取食品的相关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思路层次清晰、环节紧凑
本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信息”这个词展开的。1.先是找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2.接着利用信息来剖析症结问题(即影响食品保质期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3.最后利用信息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全部教学活动在编排组合、各活动间的连接过渡等都非常流利顺畅,连接奇妙,全部课堂教学保持了良好的整体性。
3.课堂中,师生共生互长
在课堂上吴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注重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成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在互相激活,互相悦纳中 共同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如老师给学生介绍自己准备去旅游2周,请学生帮忙选择带哪种牛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增强了师生的情感,起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感悟到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不管老师的预设有多充分,准备得多好,课堂却永远像雾里看花,无法捉摸。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学结构安排还可以更紧凑,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优化。例如对于第一个活动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后续的拓展可以简单讲解,这样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在完成最后一个活动。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时或当课堂回答特别精彩时,可以适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更好的坚定学生的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暇不掩玉,吴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流程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能够发挥良好的素质与主导作用,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言,所有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篇2: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小学科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和处理
1、教材简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们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教材分为三部分:(一)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二)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三)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这三部分对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的研究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有序进行的。
2、教学目标:
科学学概念:
食品具有保质期,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有时也可能有害。
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过程中,产生问题,展开进一步深的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教学难点:
探究怎样的食品信息才是可靠的、健康的。
5、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在课前每人收集3-5种食品包装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表、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二、说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小食品都出现在了学生面前。食品包装袋是学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径,然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不会关注包装袋上信息。让我高兴的是本校四年级的学生有较好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的热情程度还是相当高的。所以,我觉得这堂课组织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说教法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我除了采用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作适当的点拨,还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渗透到科学教学中去。以此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
2、说学法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了四个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主题,学生们依据这个主题,从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入手,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等形式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我觉得这节课材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把课前的材料准备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板块。
在上课的前一个星期,我就布置学生收集家里近一周内吃过的食品包装袋。课前,我对小组间所拥有的包装袋进行了合理的调配和补充,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不同类型的包装袋,如,有装流质食物的包装袋,有盒装的包装袋,有罐装的包装袋等等。由于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结构性,而且是自己或家人吃过的,这些研究起来,应该是更真实,更迫切,更得心应手。
第二个板块:我是最合格的设计师
孩子们在选择食品时更多的是受到广告宣传和精致包装外表的影响,而不去注意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怎么办?在让学生收集食品袋时,我就要求学生思考“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呢?”。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仔细观察,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一查等。待到上课时,首先开一个“汇报成果庆功会”。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全面。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信息的观察、收集、整理、汇报,初步了解到了食品包装上有: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内容。注意:净含量、方便撕开口、条形码、环保标志、质量合格标志等这些信息容易被忽略,教师可做有意识的引导和提示。之后,我拿出一包未包装的米粉,话锋一转,要求学生为这包米粉设计出一份合格的.并且有创意的包装说明。在设计过程中,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设计,更加有效地了解有关食品包装方面的问题了,提高了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板块:我是最聪明的研究生
(1)研究什么因素影响了食品的保质期。
要求小组内选择五种不同的食品包装进行调查,重点比较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且完成老师给的统计表。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填表、讨论、比较,水到渠成,探究出食品的加工方式,包装方式,保存方式,食品配料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食品保质期的长短。
(2)研究食品的配料及其作用。
我先请孩子们品尝美味可口的达能饼干,然后,再请同学们依然是分小组来共同探讨,并把探讨内容记录表中。
你熟悉的配料:作用:
你不熟悉的配料:作用:
孩子们在向纵深方向的观察讨论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不熟悉的配料对人体有没有害处呢?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作深入的研究。
第四板块:我是最精明的消费者
首先,通过电脑脑播放一段摆满了各种各样食品超市动画。让学生有一种亲临超市的感觉,从而激起学生购买欲。然后,让学生运用了解有关食品包装方面的知识来清除这个超市中的不合格产品,当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无产品名称、厂址及已经过了期的食品放在购物架上,以此提高学生签别伪劣食品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最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下列情况来模拟购物:
1、一天,爸爸让小敏随自己出去旅游,到北京都游玩两天。
2、星期日,小佳要到顺平去看望奶奶,给奶奶买些食物。
3、王先生到国外探亲,想带一些国外不易买到的食物带给亲戚。
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提高学生选择食物的水平,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结合各板块的学习,通过对内容与方法的归纳,教师的点拨,最后形成了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儿歌式的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
篇3: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小学科学说课稿
包装上,信息多,同项归类整理好。
生产期,保质期,列表收集要记牢。
细观察,善比较,食用有效身体棒。
大胆猜测勤研讨,关注科学真奇妙!
六、说教学评价与教学保障措施
本节课一开始,我确定“三星”标准,通过“星星伴我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通过摘星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为了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如争当小设计师、吃饼干、看动画等。以此使学生快乐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快乐探究科学的奥秘,快乐地攀登科学的高峰。
篇4:《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下来有一些胜利之处,也存在许多缺乏的地方。做得较好的地方如对教材掌握较好,课堂上能体现同学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同学为本,以食品的保质期为切入口,步步深入,有重点、有层次。缺乏的地方如对同学观察的指导不够,对保质期以外的一些信息渗透缺乏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同学观察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
“一切科学发现都从观察开始”(我们科学教师标语)。的确,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全面深入地观察就没有高质量的科学发现。本课开门见山引入学习的内容以后,放手让同学观察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从同学的反馈来看,显然还没有深入观察,有的同学甚至是看到一样说一样,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同学较多地关注保质期、生产日期、配料、营养成分、生产厂家等文字信息,而对一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视而不见,对质量平安标识、条形码、撕口等很少关注。这时候,教师应该和时介入,对同学进行适当的指导,如问同学我们从食品包装上除了能获取保质期、商品名称等文字信息以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这样同学的关注点就会像条形码、锯齿形等非文字的转移,从而更加全面地从食物包装上获取信息。
2、科学探究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在教学课的第二局部“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的时候,我采用一袋从抽屉中翻出来的麦片引入,这样很自然地引起同学对保质期的注意。但教学后总感觉还缺少什么?保质期固然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内容,但生活中同学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是不是只关注保质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食品的名称、商标等因素也非常关注。所以我觉得这个情景可以再生活化一点,比方老师准备到超市买鲜牛奶,请同学们介绍介绍自身平时如何选择的经验。在同学介绍的中,对食品商标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等都会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经过交流、讨论同学自然会选择一些质量把关较好知名度较好的品牌的牛奶,然后从中挑选没有超越保质期的,在都没有超越保质期的情况下,选择生产日期近的更新鲜等,同时注意一些“早产奶”等等。最后再自然地过度到比较几种食品包装袋上保质期的长短,猜想影响保质期的长短的因素、寻找证据等环节。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有他们的生活经验支撑。
3、资料出现需要有一定的结构
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觉得这就需要借助有结构的资料。在准备资料的时候,有几个组我特地准备了达能酸奶、鲜牛奶、罐装牛奶;保质期相差较大的蛋糕、饼干、咖啡等。这些有结构的资料能够让同学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保管方法、不同的包装方法、不同的配料以和食品自身的特点等都可能对保质期的长短发生影响。利用这样有结构的资料为同学影响保质期长短的猜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防止同学只凭自身主观猜想,把猜测当结论的做法,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课后延伸需要依托一定的资料和激励措施
在平常的上课、听课过程,很多老师们把一些课内完不成的探究任务延伸到课外,这本无可厚非。但课后能够真正去开展研究的恐怕寥寥无几,延伸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课结束后也很少有人问津。这样,课后延伸便成为了“美丽的谎言”。本节课除了下发对食物配料的调查表以外还用一些食品包装袋的小制作作为认真完成作业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从课后同学的反馈来看效果也非常好,同学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食品厂、医院里工作的亲戚把这些配料在食物里的作用,对人体发生的影响等都进行了调查。当然,实际的操作中不一定都要奖励同学物品,可以以精神鼓励为主,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对认真完成调查的小组大加褒扬,奖励红五星,加分等激励措施。相信有一定的激励,同学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一定会更好!
5、科学作业需要一些灵活处置
就目前为止,笔者看到的、听到的各级各类的科学公开课中,基本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要求同学做科学课堂作业的。科学作业都无人问津,俨然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么,科学课真的不需要做作业么?笔者不敢苟同!有关部门组织很多的专家编写了作业本,我们的学校花了钱购买了这样的作业本,难道就这么置之不理!再说,科学探究也并不意味着不要做作业了,对所学科学知识、方法的`巩固还是很有必要的。课堂上对科学作业漠不关心,什么时候让同学来完成?科学作业究竟该如何处置比较合适,笔者认为应该视作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取舍,也可以在课的过程中适当交叉等。本节课根据作业本的内容,(1、观察一种食物包装袋,你能从包装袋上获得哪些信息?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和保管方法。)让同学在收集食品包装时完成。虽然这里没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观察、比较可能不是很仔细,但这是初步让同学去有意识地从食物包装袋上获取一些信息,而不是仅仅完成收集几个包装袋的任务。这样也可以节约课堂上的一局部时间,对让教学的重点观察研究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和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有充分的时间,而不是匆匆地走过场。
也许应该感谢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教材,了解自身的机会,了解到要真正成为一名科学老师还是很多的路要走。教,然后知困!然也!
篇5:《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反思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反思350字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激励,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是达到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很好手段。比如这堂课中,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想法与做法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你们组真会发现!”“你的见识真广!”“你说的很有道理!”“你们组想的真周到,给奶奶选了这么好的食物,在家里也一定是个好孙子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所以,将激励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6:《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优秀教案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从食物包装上可以获取很多的信息;知道食物的保质期有长有短,了解影响保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食物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物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根据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结合需要,科学地选择食品,提高选择食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会用关键词记录信息、会用表格整理信息;能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进一步分析思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处理信息,探究食物的保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1、分组研究食品若干
2、记录表格
3、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信息
创设超市情境。
教师谈话:如果明天春游,你能选择一种食品吗?
你选择了什么?为什么选择了它?
小结:选择食品时,我们可以从食物包装上获得一些信息。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开课以“如果明天春游,你会选择什么食品”入手,旨在使学生了解选择食品是可以从包装上获取一些信息,从而导入新课。
之所以选择这一情境,是因为为春游选择食品是孩子兴致盎然的一件事,而学习的主题就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处处是科学。
二、掌握方法,收集信息
1、小组为单位收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把收集到的信息用关键词记录在表格中。
2、交流汇报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食物包装上找到食物的名称、
净含量、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方法、生产厂家名称地址、产品标准号等信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内容为指导学生收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用关键词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
用关键词记录信息是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以组为单位进行此项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自行探究,研究信息
1、将收集到的信息分类: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你关心食物包装上的哪些信息?
2、从学生回答中选择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保存方法、包装方式五个信息,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请学生分小组按主题研究。
3、交流汇报
4、小结:食物的保质期有长有短,与保质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食物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物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
设计意图: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课在教材结构上并不属于探究性很强的内容。在本环节设计中,为突破难点:保质期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准备了大量有结构的食物包装,试图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
生产日期、配料、包装方式、保存方法等信息与保质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期望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保质期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就研究的信息提出能够引发调查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驱使学生不断思考找出答案。同时,教师充分发挥作用,既是学生探究的参与者,也是探究的指导者,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四、科学选择,运用信息
1、出示不同类型的食物包装信息,创设不同情境,请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食品。
2、如果还为春游选择食品,除了食品的口味外,你还会考虑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
结尾设计与导课问题相互呼应。本着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意图让学生体会科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附表格:
表一:
我们小组在食物包装上找到的信息有
表二:
调查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篇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一、合理取舍,完善教材
这节课由三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二是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三是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初次设计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后记录下来,再小组汇报,接着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全班分小组探究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而把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这个环节一带而过,只是要求学生课后去探究。因此,整节课给人感觉教学内容比较多,时间分配不太合理,重难点不够突出。学生在第一个活动中观察食品包装袋后记录信息、对信息分类环节用时过长,没有时间对后面两个活动进行充分、深入的探究。针对上述问题,我做了以下调整:
1、将活动一中“观察食品包装袋后记录信息”改成“观察食品包装袋,将你发现的信息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将“信息分类”渗透在学生汇报信息这一环节中。因为,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都已经清楚的反映在包装上了,让学生将发现的信息一条条记录下来,很费时。学生说比写快,其效果更好。而信息分类不是本课的重点,其标准也很难确定。因此,学生汇报信息时,教师就把课前准备好的信息卡片直接分类板书出来。这样处理可以有效的节约教学时间,空出时间让学生对后面两个活动做比较深入的探究。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和了解食品的配料。我让学生把这两个问题同时进行探究,让他们经历了提出问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汇报交流的过程。这种全班先分工再合作的方法,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既赢得了教学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为了让学生对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和食品的配料进行更深入、透彻的探究,我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了几种典型的、有针对性的食品包装,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原因。我没有选用教材中提到的婴儿奶粉的包装,是因为这个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没有购买婴儿奶粉的体验,而在运用知识的环节,创设给患有糖尿病的奶奶选购饼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尊敬老人的、教育。
二、科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在设计本课时,我竭力体现“从生活中寻求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理念。所以,课中设计的活动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融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课前布置学生每人购买一个有包装的食品;用学生自己平时常吃的食物包装袋引入新课;再以学生带来的食物包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通过小组观察交流获取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这些材料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不仅为学生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探究活动后,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科学购物”,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查自己带来的食品是否健康安全。整节课首尾呼应,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且使学生懂得了“用科学服务生活”,对今后的健康饮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8:《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五月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早已落下帷幕,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几分欣喜、几分失落、几分收获。说实在的,科学课的教龄和同办公室的姚老师一样——再过两个月才满“周岁”(因为本人刚开始两年都是常识兼体育,一直与科学无缘)。好在抽得一个“上上签”——最后一节上课,有较多的时间准备。虽然以前也看多教学的内容,也听过这一内容的公开课,但真正要轮到自己上台了,还是很心虚,也许不是用“一点点”可以形容的。于是决定静下心来好好把教材理一遍,还担心对材料把握得不对,又参考了教参,总算踏实一点了,心中也有了教学的基本思路了。还暗自庆幸上周已经布置学生准备好了食物包装袋了,不然可要“无米之炊”、“纸上谈兵”喽!
本课教学下来有一些成功之处,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做得较好的地方如对教材把握较好,课堂上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学生为本,以食品的保质期为切入口,步步深入,有重点、有层次。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观察的指导不够,对保质期以外的一些信息渗透不足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学生观察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
“一切科学发现都从观察开始”(我们科学教师标语)。的确,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全面深入地观察就没有高质量的科学发现。本课开门见山引入学习的内容以后,放手让学生观察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显然还没有深入观察,有的学生甚至是看到一样说一样,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学生较多地关注保质期、生产日期、配料、营养成分、生产厂家等文字信息,而对一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视而不见,对质量安全标识、条形码、撕口等很少关注。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如问学生我们从食品包装上除了能获取保质期、商品名称等文字信息以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就会像条形码、锯齿形等非文字的转移,从而更加全面地从食物包装上获取信息。
2、科学探究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在教学课的第二部分“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的时候,我采用一袋从抽屉中翻出来的麦片引入,这样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保质期的注意。但教学后总感觉还缺少什么?保质期固然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内容,但生活中学生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是不是只关注保质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食品的名称、商标等因素也非常关注。所以我觉得这个情景可以再生活化一点,比如老师准备到超市买鲜牛奶,请同学们介绍介绍自己平时如何选择的经验。在学生介绍的中,对食品商标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等都会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经过交流、讨论学生自然会选择一些质量把关较好知名度较好的品牌的牛奶,然后从中挑选没有超过保质期的,在都没有超过保质期的情况下,选择生产日期近的更新鲜等,同时注意一些“早产奶”等等。最后再自然地过度到比较几种食品包装袋上保质期的长短,猜测影响保质期的长短的因素、寻找证据等环节。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他们的生活经验支撑。
3、材料呈现需要有一定的结构
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觉得这就需要借助有结构的材料。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有几个组我特地准备了达能酸奶、鲜牛奶、罐装牛奶;保质期相差较大的蛋糕、饼干、咖啡等。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能够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包装方法、不同的配料以及食品本身的特点等都可能对保质期的长短产生影响。利用这样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影响保质期长短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避免学生只凭自己主观猜测,把猜想当结论的做法,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课后延伸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和激励措施
在平常的上课、听课过程,很多老师们把一些课内完不成的探究任务延伸到课外,这本无可厚非。但课后能够真正去开展研究的恐怕寥寥无几,延伸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课结束后也很少有人问津。这样,课后延伸便成为了“美丽的谎言”。本节课除了下发对食物配料的调查表以外还用一些食品包装袋的小制作作为认真完成作业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也非常好,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食品厂、医院里工作的亲戚把这些配料在食物里的作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等都进行了调查。当然,实际的操作中不一定都要奖励学生物品,可以以精神鼓励为主,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对认真完成调查的小组大加表扬,奖励红五星,加分等激励措施。相信有一定的激励,学生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一定会更好!
5、科学作业需要一些灵活处理
就目前为止,笔者看到的、听到的各级各类的科学公开课中,基本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做科学课堂作业的。科学作业都无人问津,俨然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么,科学课真的不需要做作业么?笔者不敢苟同!有关部门组织很多的专家编写了作业本,我们的学校花了钱购买了这样的作业本,难道就这么置之不理!再说,科学探究也并不意味着不要做作业了,对所学科学知识、方法的巩固还是很有必要的。课堂上对科学作业不闻不问,什么时候让学生来完成?科学作业究竟该如何处理比较合适,笔者认为应该视作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取舍,也可以在课的过程中适当穿插等。本节课根据作业本的内容,让学生在收集食品包装时完成。虽然这里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观察、比较可能不是很仔细,但这是初步让学生去有意识地从食物包装袋上获取一些信息,而不是仅仅完成收集几个包装袋的任务。这样也可以节约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对让教学的重点观察研究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及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有充足的时间,而不是匆匆地走过场。
也许应该感谢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机会,了解到要真正成为一名科学老师还是很多的路要走。教,然后知困!然也!
篇9:《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a选择《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节课时我就一直在考虑设计一种由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来了解和发现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从材料的准备以及观察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课前也准备了大量的食品包装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彩色笔和卡纸制作了课题,揭示课题马上就能抓住学生,讲到食品没有哪个学生不感兴趣的。
从学生汇报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时,我也一直想是让学生边说边与其交流,还是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记录呢?试教时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感觉更加尊重学生,而且详细记录更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分析整理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根据教师的板书记录,学生一一分析整理,很快就会发现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是我们选择食品时非常关心的问题,再美味的食品由于超过了保质期都要妥善处理,不能食用了。而后自然引出“为什么有的食品保质期长,有的食品保质期短?”的问题,就此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在本课以讨论为主的教学中,我一直参与学生之中,有时甚至就一个问题不停地追问,生动而又有趣,师生在互动中都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讨论是很精彩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有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讲述的有关食品的内容甚至涉及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三无”产品等。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袋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当然,这节课也同样给我一些思考: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讨论活动呢?仅仅是参与其中加入讨论吗?显然不够,因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觉得还应该能更加深入地去引导学生探寻问题,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激励自己一边学习一边探索,相信在新课改的教学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b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如时间分配不合理,第一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重视“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信息印在食物的包装上?各种信息的`意思?”,在教学没有按原有的设计仅是交流“有哪些信息”而是多问了“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收集包装袋上的信息用了较长的时间。这导致学生“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这一活动不够充分。统计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时间过长。学生在记录了保质期后,对保质期引发的思考因为时间紧张就没能充分展开。在教学中当有学生注意到保持期长短后,老师仅是抓住影响保质期的因素开展了讨论。其实学生填写了有关表格后,引发的思考还有很多,如:蛋黄派上没有生产日期、光明鲜牛奶已经过期了等。
没有在关键处点拨。对“影响食物的保质期的因素”进行讨论后,我没有趁势让学生对“同一类食品,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进行研讨,这丧失了对学生进行“用知识改善生活品质,提高饮食质量”的教学契机。还有让学生说你最关心的信息是什么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配料、三无产品等方面有个了解,而不是直奔主题——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篇10:《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a选择《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节课时我就一直在考虑设计一种由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来了解和发现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从材料的准备以及观察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课前也准备了大量的食品包装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彩色笔和卡纸制作了课题,揭示课题马上就能抓住学生,讲到食品没有哪个学生不感兴趣的。
从学生汇报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时,我也一直想是让学生边说边与其交流,还是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记录呢?试教时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感觉更加尊重学生,而且详细记录更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分析整理来自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根据教师的板书记录,学生一一分析整理,很快就会发现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是我们选择食品时非常关心的问题,再美味的食品由于超过了保质期都要妥善处理,不能食用了。而后自然引出“为什么有的食品保质期长,有的食品保质期短?”的问题,就此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在本课以讨论为主的教学中,我一直参与学生之中,有时甚至就一个问题不停地追问,生动而又有趣,师生在互动中都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讨论是很精彩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有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讲述的有关食品的内容甚至涉及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三无”产品等。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袋上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当然,这节课也同样给我一些思考: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讨论活动呢?仅仅是参与其中加入讨论吗?显然不够,因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觉得还应该能更加深入地去引导学生探寻问题,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激励自己一边学习一边探索,相信在新课改的教学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b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如时间分配不合理,第一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重视“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信息印在食物的包装上?各种信息的意思?”,在教学没有按原有的设计仅是交流“有哪些信息”而是多问了“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收集包装袋上的信息用了较长的时间。这导致学生“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这一活动不够充分。统计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时间过长。学生在记录了保质期后,对保质期引发的思考因为时间紧张就没能充分展开。在教学中当有学生注意到保持期长短后,老师仅是抓住影响保质期的因素开展了讨论。其实学生填写了有关表格后,引发的思考还有很多,如:蛋黄派上没有生产日期、光明鲜牛奶已经过期了等。
没有在关键处点拨。对“影响食物的保质期的因素”进行讨论后,我没有趁势让学生对“同一类食品,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进行研讨,这丧失了对学生进行“用知识改善生活品质,提高饮食质量”的教学契机。还有让学生说你最关心的信息是什么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配料、三无产品等方面有个了解,而不是直奔主题——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五月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早已落下帷幕,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几分欣喜、几分失落、几分收获。说实在的,科学课的教龄和同办公室的姚老师一样——再过两个月才满“周岁”(因为本人刚开始两年都是常识兼体育,一直与科学无缘)。好在抽得一个“上上签”——最后一节上课,有较多的时间准备。虽然以前也看多教学的内容,也听过这一内容的公开课,但真正要轮到自己上台了,还是很心虚,也许不是用“一点点”可以形容的。于是决定静下心来好好把教材理一遍,还担心对材料把握得不对,又参考了教参,总算踏实一点了,心中也有了教学的基本思路了。还暗自庆幸上周已经布置学生准备好了食物包装袋了,不然可要“无米之炊”、“纸上谈兵”喽!
本课教学下来有一些成功之处,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做得较好的地方如对教材把握较好,课堂上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学生为本,以食品的保质期为切入口,步步深入,有重点、有层次。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观察的指导不够,对保质期以外的一些信息渗透不足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学生观察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
“一切科学发现都从观察开始”(我们科学教师标语)。的确,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全面深入地观察就没有高质量的科学发现。本课开门见山引入学习的内容以后,放手让学生观察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显然还没有深入观察,有的学生甚至是看到一样说一样,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学生较多地关注保质期、生产日期、配料、营养成分、生产厂家等文字信息,而对一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视而不见,对质量安全标识、条形码、撕口等很少关注。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如问学生我们从食品包装上除了能获取保质期、商品名称等文字信息以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就会像条形码、锯齿形等非文字的转移,从而更加全面地从食物包装上获取信息。
2、科学探究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在教学课的第二部分“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的时候,我采用一袋从抽屉中翻出来的麦片引入,这样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保质期的注意。但教学后总感觉还缺少什么?保质期固然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内容,但生活中学生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是不是只关注保质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食品的名称、商标等因素也非常关注。所以我觉得这个情景可以再生活化一点,比如老师准备到超市买鲜牛奶,请同学们介绍介绍自己平时如何选择的经验。在学生介绍的中,对食品商标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等都会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经过交流、讨论学生自然会选择一些质量把关较好知名度较好的品牌的牛奶,然后从中挑选没有超过保质期的,在都没有超过保质期的情况下,选择生产日期近的更新鲜等,同时注意一些“早产奶”等等。最后再自然地过度到比较几种食品包装袋上保质期的长短,猜测影响保质期的长短的因素、寻找证据等环节。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他们的生活经验支撑。
3、材料呈现需要有一定的结构
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觉得这就需要借助有结构的材料。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有几个组我特地准备了达能酸奶、鲜牛奶、罐装牛奶;保质期相差较大的蛋糕、饼干、咖啡等。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能够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包装方法、不同的配料以及食品本身的特点等都可能对保质期的长短产生影响。利用这样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影响保质期长短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避免学生只凭自己主观猜测,把猜想当结论的做法,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课后延伸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和激励措施
在平常的上课、听课过程,很多老师们把一些课内完不成的探究任务延伸到课外,这本无可厚非。但课后能够真正去开展研究的恐怕寥寥无几,延伸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课结束后也很少有人问津。这样,课后延伸便成为了“美丽的谎言”。本节课除了下发对食物配料的调查表以外还用一些食品包装袋的小制作作为认真完成作业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也非常好,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食品厂、医院里工作的亲戚把这些配料在食物里的作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等都进行了调查。当然,实际的操作中不一定都要奖励学生物品,可以以精神鼓励为主,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对认真完成调查的小组大加表扬,奖励红五星,加分等激励措施。相信有一定的激励,学生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一定会更好!
5、科学作业需要一些灵活处理
就目前为止,笔者看到的、听到的各级各类的科学公开课中,基本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做科学课堂作业的。科学作业都无人问津,俨然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么,科学课真的不需要做作业么?笔者不敢苟同!有关部门组织很多的专家编写了作业本,我们的学校花了钱购买了这样的作业本,难道就这么置之不理!再说,科学探究也并不意味着不要做作业了,对所学科学知识、方法的巩固还是很有必要的。课堂上对科学作业不闻不问,什么时候让学生来完成?科学作业究竟该如何处理比较合适,笔者认为应该视作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取舍,也可以在课的过程中适当穿插等。本节课根据作业本的内容,(1、观察一种食物包装袋,你能从包装袋上获得哪些信息?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让学生在收集食品包装时完成。虽然这里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观察、比较可能不是很仔细,但这是初步让学生去有意识地从食物包装袋上获取一些信息,而不是仅仅完成收集几个包装袋的任务。这样也可以节约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对让教学的重点观察研究几种食品的保质期及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有充足的时间,而不是匆匆地走过场。
也许应该感谢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机会,了解到要真正成为一名科学老师还是很多的路要走。教,然后知困!然也!
篇11:《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组内教研课,自认也是我从教这一学科以来最失败的一节教研课。本节内容多,本人又受制于教材的束缚,再加上没有灵活的教学机智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其实每节课下来,不用别人去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只要自己感觉很舒服,很轻松,即便称不上是优秀的课例,起码也是合格的。如果自己都感觉别别扭扭,那就该彻底反思了。通过自我剖析这堂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教材的使用要“活”
以前在教语文学科时,经常是长文短教,抓住一两个知识点深入挖掘,只要孩子们能学有所获,不管是方法上的,内容上,思想上的,当然如果能兼得更好。从教科学这一学科后,因为自己是个门外汉,没有胆量去“冒险”,只想“本本分分”的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只要教学成绩别太差就万事大吉了。也从没遇到过内容这么多的一节课,更是从没想过内容多的课该如何教学,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得学到东西。回顾这节课,我完全是按照教材编者的思路,一步步顺下来的。结果是忙忙乱乱,在研究牛奶饼干的配料以及食物的包装与保质期的关系时,过于匆忙,不要说孩子了,就连我这个老师,都感觉自己不知所云。课后自己反思,我想,以前常说,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我恰恰是受到了教材的束缚,如果我能抓住本课重点,结合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来个“长文短教”,我想效果应该比这好。
方法的运用要“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自认教学理念上没有问题,尽量将课堂还给孩子,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由于课前没有安排预习,关于食品配料的作用,孩子们一无所知,既没有生活经验,课堂上又没有办法查阅资料,所以让孩子们凭空猜想实属浪费时间。虽然我本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但偶尔布置一次预习的作业(查阅资料)也不算过分。现在想想,我所谓的好心,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能力,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看来,还是我的方法有问题了。教学方法灵活些,对生对己都是利大于弊的。
知识的应用要“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对常见的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辨别食品优劣,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课堂上虽然我也有意识的关注了这一点,但由于时间过于匆忙,有些不可删减的东西也被剔除。比如,现实中,孩子们在选择零食时,只图口味好,根本不去关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卫生许可等。课堂上应该再次重申“三无产品”不可食用。另外在设计教学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找出家里的所以带包装的食物,算出到期时间,并告诉家长过期食物不能吃。这些设计正好体现了知识的应用。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生活的技能,如果学的知识不会用,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如果重新设计教学,我会压缩其他环节,但此处却必须保留。
当然,课堂上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我会逐步改正。
篇12:《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激励,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是达到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很好手段。比如这堂课中,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想法与做法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你们组真会发现!”“你的见识真广!”“你说的很有道理!”“你们组想的真周到,给奶奶选了这么好的食物,在家里也一定是个好孙子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通过及时的、巧妙的激励性评价,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所以,将激励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买洗衣机的评课稿
★ 听评说课稿范文
★ “变化课”作文
★ 《尊严》的评课稿
【小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评课稿(推荐12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听评课总结2023-04-09
童年与蜗牛的评课稿2024-03-06
网络旅行评课稿2024-05-15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2022-12-26
公开课评课开场白台词2024-05-07
外研版小学英语第三册 Looking Around评课稿2023-04-28
美术《动物面具》说课稿2022-09-04
七年级政治《文化多样性与中华文化》评课稿2022-10-24
分数乘整数的练习课教学计划2022-10-28
《人体的结构》评课稿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