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原文及翻译(精选11篇)由网友“夜封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春晓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春晓原文及翻译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翻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春晓】原文及翻译]
篇2:《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晓》原文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注释
1、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3、夜来:昨夜。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春晓》赏析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淡秀丽的诗句,着意描绘自己熟悉的田园和山水,自然明快,给唐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李白、杜甫等人对他毫不吝惜美誉之辞,李白称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赞其“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孟浩然的山水诗往往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如“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彭蠡湖中望庐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等等。但他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不过是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各种感觉写得细腻入微,诗意盎然。
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以五言擅长的孟浩然的这首《春晓》,正是这样的.一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任何奇绝的手法,只是淡淡地说来、静静地描述,从全诗的字句无须注释就可见诗句是何等的平易与质朴,却最能体现孟浩然诗“其淡如水,其味弥长”的艺术特色,也最为历代人们津津乐道而至今盛传天下。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喜爱它、赞美它,从初读似乎的平淡无奇,越读越觉得诗中别有天地,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诗人描写的是春天。春天万物萌生,百花齐放,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描写春天的诗不计其数,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二首》),“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等等。但孟浩然在这里既没有描写春天那姹紫嫣红的色彩,也没有去描写那迷人、醉人的芬芳,撷取的是自己早晨刚刚苏醒时那一刻的感受,而且仅仅是从听觉去感受。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晨,平和而安详,悦耳动听的鸟啼声声入耳,而且是“处处”,即远处近处,此起彼伏,此唱彼和,让人应接不暇。不禁又回忆起依然萦绕脑际的昨夜那潇潇沙沙、淅淅沥沥的春风春雨,那滋润万物也打落了繁花的“风雨声”。诗人只写这一点,点到即止。这似乎是不经意的寥寥数字,已让人感觉到那盎然的春意,仿佛是在如梦似幻、春雨纷纷的夜晚,又仿佛是在春风拂面、阳光初照的清晨,春色无边,万物萌生,百花绽放,寓意着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世界。诗人只是拈出春天里典型特征的鸟啼和雨声,没费哪怕是多一点的笔墨,旨在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去想象。结尾句“花落知多少?”则清晰地透露出诗人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情怀,少了后来的李商隐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也没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那“绿肥红瘦”式的伤春和怀春,却多了几分的从容与淡定。
从首句的春睡的香甜到唤醒诗人那悦耳的鸟啼,从依然回响耳际那昨夜的风雨到清晨诗人对春花的惜爱与惦记,诗人信守拈来,自然流露,没有半点雕琢。但春晓句说春夜,啼鸟句说春晨,风雨句又说春夜,花落句又说春晨;首联表现的是诗人的恬静与安宁,下联又写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时间的起伏跳跃,阴晴的自然交替,情感的微妙变化,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之中。
诗人爱春惜春、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情愫从心灵深处涓涓流出,从而让读诗的人也与诗人一道陶醉在无边的春色之中,领悟大自然的真趣与神奇。宋代大诗人陆游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人们称赞《春晓》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之声。
《春晓》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当时就极负盛名,李白、杜甫等均对其十分推崇。诗风平淡自然,意境清新,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篇3:《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篇4:《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③啼鸟:鸟的啼叫声。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篇5:《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春晓
唐代: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译文: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注释: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yīng)。
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花气:花的香气。
猧(wō)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猧:黄色小犬。
赏析: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写两情如胶似漆,不料却又天将拂晓,幽期密约恨短;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
第三句“
篇6:《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翻译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注释
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
花气:花的香气。
猧:黄色小犬。
创作背景
此诗或元和十四年(819)作于虢州。当时距元稹初识双文(即莺莺)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于天欲明未明、人半梦半醒之际的“钟声”,契合了当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动那“二十年前晓寺情”,使得怀念和怅惘交织,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静,因作此诗。
赏析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写两情如胶似漆,不料却又天将拂晓,幽期密约恨短;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
第三句“儿撼起钟声动”,写的是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结句“二十年前晓寺情的“寺”,正是《莺莺传》中所谓:“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为张生寓居所在。“晓寺情”正是诗的前三句所叙的情与事。同时也合于《莺莺传》叙张生、崔莺莺合欢之词,即“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及明,睹妆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约幽期那销魂的春日拂晓,令人难忘。此结尾含蕴深长。
陈寅恪先生说,明乎此,则知《春晓》所写一段难忘的恋情,实即诗人元稹与双文(即莺莺)缱绻之情。说这首诗是《莺莺传》之张本,实不过分。结句“晓寺情”又照应题目,渲染题旨,含蓄深蕴,耐人寻味。无论是内容与形式、体裁与风格,都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篇7:春晓古诗原文及翻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篇8:《春晓》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③啼鸟:鸟的啼叫声。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篇9: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译文
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注释
横溪堂春晓:横溪堂春天的早晨。横溪堂,作者居住之处,旧址在今浙江省天台山附近。春晓,春天的早晨。
青秧:绿色的秧苗。
趁手:顺手、就手。趁,随即。
轻烟:淡淡的烟雾。
漠漠:烟雾迷漫的广大无边的样子。
冥冥(mǐng):形容天气昏暗。
雨冥冥: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
染尽:这里形容春风把田里的稻苗全部吹绿,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
三千顷:形容稻田面积广阔。顷,地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
白鹭:水鸟名,羽毛洁白,腿长,能入水捕食鱼虾。方。
趁手青:插秧下田,随手就青。
漠漠:漫无边际。
冥冥:昏暗的样子。
染:这里指东风把秧苗吹成青色。
东风:春风。整首诗没有一个字用到“绿”,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绿,一幅人和自然和睦交融的春之画卷,生机勃勃。
赏析
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这就是诗人描绘的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而这幅图画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诗歌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
作者
虞似良,南宋诗人。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好宝莲山人。虞似良,横溪(今大吕乡横溪村)人,祖籍余杭。宋建炎初父官于台,遂居属黄岩横溪淳熙年间为兵部侍郎,后任成都府路运判官。工诗,擅篆隶书。(今属温岭城南其诗词清婉,得唐人旨趣。善篆隶,尤工隶书,家藏汉碑刻数千本,心摹手追,尽得旨趣,晚自成一家。有《篆隶韵书》行于世,所书碑碣极多。宋释居简曾评:“虞兵部仲房书《杜工部李潮八分小篆》、《王宰山水图》两篇,隶法。”
篇10: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晓原文: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拼音解读: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
相关翻译
春夜里酣睡了一夜,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醒来听见到处都有鸟儿的啼叫声。
想起了昨夜里的风雨声,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相关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舂天清晨睡醒时的所闻所想,表现了大自然的春意盎然与勃勃生机。第一句点明季节,第二句写醒来之后鸟鸣枝头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三四句由风雨声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发出惜花、怜花的叹息之声。这首诗构思巧妙,不是从所见去抒发而是从所听去联想,给人无穷无尽的美感。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求仕,无成,失意而归。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游襄阳,二人相得甚欢,因饮食不当引发旧疾而卒。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同时也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尤工五律。其诗清淡简朴,不事雕琢,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
篇11: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译文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注释
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
花气:花的香气。
猧(wō):黄色小犬。
赏析: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写两情如胶似漆,不料却又天将拂晓,幽期密约恨短;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

【春晓原文及翻译(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春晓》古诗赏析2022-04-30
《穿井得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2022-05-08
春日秦观-春日秦观翻译2022-12-31
王维《田园乐》(其六)赏析2023-07-04
古诗神弦曲·西山日没东山昏的翻译赏析2022-11-26
白居易《春题湖上》译文及赏析2024-04-30
王维《田园乐(其六)》的内容2023-10-26
春题湖上 白居易2023-05-17
古诗原文意思赏析2022-09-07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