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故事(精选12篇)由网友“clic”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地理故事
从古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关于地理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这些地理故事吧!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
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 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
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篇2:地理故事
地理课上,老师问:“巴西在哪里?谁发现了新大陆 ?”
阿呆:“在地理课本五十一页。”
大军同学在睡觉,老师叫他到讲台上,要他指出挂图上哥伦布所发现的新大陆,
大军指出了正确的位置。
老师满意地笑道:“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是谁发现新大陆了吧?”
同学们齐声说:“大军!”
接着老师问大军:“新大陆下面的那行数字是什么意思?”
大军答:“是哥伦布的电话号码。”
篇3:地理故事
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
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著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屋, 赶紧关上澳门。
妈妈:你的地理是怎么考的,你说说看。
儿子:一试题里问美洲在哪里,你想想,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哥伦布呀。
篇4:地理故事
某教委主任下乡考察。
走进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仪,心里直犯嘀咕:这地球仪怎么斜着放?
他转身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那学生如实回答:不是我弄的。
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师,地理老师答:的确不是学生弄坏的,我从仪器站买来时就这样。
主任还不相信又去问校长,校长难为情地说:没办法,学校资金短缺,只好买台残次品凑合着用。
教委主任听了大发感慨:全社会重教育,可学校连台正品的地球仪都买不起,
这该贻误多少人啊;教具厂也不象话,象这种残品怎么能出厂呢?这不是坑人吗?
“朱校长,你给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产品,回去我非撤他们厂长的职不可!”
[地理故事]
篇5:地理故事
北京某大学一位毕业生张某被分配到海拉尔工作。
他从末学过地理,不知海拉尔在什么地方,又因虚荣心太强,不愿请教别人。
于是便以名会意,心想:上海在海边,海口在海边,那海拉尔也一定在海边,一定是海边某一大城市。想到在那里工作,一定十分舒服,甚至还想到了去海里游泳。
想到此,他乐滋滋地打点行装,登上了去海拉尔的列车去报到了。
经过一天一夜折腾,终于到达了海拉尔,车末停稳,便抓起行李准备下车。
张某兴奋地走出车站,往四周一看,他“洋鬼子看戏---傻眼”了,
海拉尔哪里是什么海边大城市呀,往东看是茫茫的林海雪原,往西看是苍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张某腿一软,眼前发黑,就瘫倒在地。
后来,张某在给他的同学写信时说到,学校千不该万不该轻视地理课。
我也千不该万不该连海拉尔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可恨的是人们为什么要把与海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叫海拉尔!
篇6:地理故事
地理老师带着地球仪走进教室,校长来听课。
为了让同学们进入课题,地理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样什么东西?”
“校长!”同学们异口同声。
地理老师只能再引导纠正:“同学们想一想,校长是不是东西啊?”
“不是东西!”同学们答到。
篇7:经典故事中的地理原理
在很早以前,有一个青年叫牛郎,其父母死后和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嫌他憨厚老实,就想方设法刻薄他,后来又提出与他分家,田产房屋一律归哥嫂,一头没有用的老牛分给了牛郎。牛郎白天喂牛开荒,夜晚和老牛同睡在牛棚里,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虽不甚好,但却和老牛产生了感情。
一天夜里,牛郎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牛郎、牛郎!”他惊奇地望了望四周,不见一人,觉得很奇怪,这时他发现老牛的嘴一张一合地正在叫他,于是他和老牛攀谈起来。老牛告诉他:“明天午后,天上有九个仙女要到清水河来洗澡,其中一个穿绿袍的仙女叫织女,她就是你的妻子。”老牛叫牛郎第二天躲在河边,等到仙女脱去衣服到河里洗澡时,将那件绿袍藏起来,时辰一到仙女就会穿衣回宫,等其他仙女走了,再把衣服拿出来和织女相见。
到了第二天,牛郎便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有九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洗澡了。牛郎喜出望外,敏捷地藏好绿袍,不一会儿,天空出现一道霞光,仙女们一个个急忙穿衣回天宫去了。只有织女焦急地还在河边找衣服,这时牛郎托着绿袍跑出来喊道:“姑娘!你的衣服在这儿。”织女见牛郎言语稳重,一表人才,便起了爱慕之心,又见姐妹们早已走了,天门也关上了,她就只好和牛郎一起回家。
从此他们男耕女织,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日子过得很幸福。一天,老牛两眼泪汪汪地又说话了,牛郎赶快靠近老牛。老牛吩咐道:“我老了,快不行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晒干,以后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就披上它,它会给你解难排忧。”说完,老牛倒下死了。牛郎夫妇俩一边痛哭一边剥下牛皮,然后把老牛郑重地埋掉了。过了不久,织女生下一男一女,小日子过得更加甜蜜。
一天,牛郎正在地里干活,忽然间狂风四起,雷电交加,他担心妻子儿女会害怕,就赶快往回跑。脚一跨进门,只见两个孩子哭喊着:“妈妈被抓走了。”牛郎猜想定是天兵天将干的,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他想起老牛临死的嘱咐,于是他用筐子担着两个孩子,披上牛皮赶紧去追,眼看牛郎很快就要追上了,天上的王母娘娘抽下头上的银簪就地一画,立刻,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把牛郎织女分隔在河的两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河。从此他们相望不能相见,鹊鸟也为之感动,便相约每年的七月初七,都飞到这里来搭浮桥,使牛郎织女能够一年一度地相会。据说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你若安静地躺在葡萄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呢!
所谓的“天河”也叫银河,它是宇宙间无数恒星密集而成。由于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看上去就象一条云雾状的带子。牛郎织女也不过是银河系中两颗普通的恒星,他们的距离也很遥远,牛郎星距地球16光年,织女星距地球27光年,二者相差11光年,由物象的近大远小可推测其大小相差悬殊。这则传说只不过是人们根据观察的天相——天球上恒星投影的位置,编造的奇特故事,它反映了人们对神秘宇宙的无限遐想。
篇8:经典故事中的地理原理
在晴朗的夜晚,当你抬头仰望天空,就会看见一条南北方向的乳白色星河。它横跨天际,气魄雄伟、浩浩荡荡,犹如天上之“河”,将天空分为两部分。美丽的银河,唤起了人们无限遐想,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脍灸人口的神话传说。
银河在英语中的意思是“牛奶铺成的道路”,是由古希腊神话演变而来的。传说中的赫剌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他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和阿尔克墨涅的私生子。由于宙斯害怕他的妻子赫拉嫉妒而准备将孩子匿藏起来,于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宙斯之女)献了一计,让他把孩子假装成偶尔从路边发现的弃儿,并将他带回家让赫拉照料,赫拉见孩子可怜而为他哺乳,这时飞溅到口外的奶滴逐渐汇集变成星星成为银河。
根据《博物志》记载:“溅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年年月月有桴槎,去来不失期。”相传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天河与海相通,住在海岛上的一个人忽然产生乘木船到大海尽头探个究竟的念头。于是他备足干粮,踏上木筏,乘风破浪航行在海洋里,前一两天太阳从他的头顶过去,星星在遥远处向他招手。三四天后,太阳只在他的身边升落,再也看不到月光了,而在他的四面八方可见到星斗的光影,这情景使海岛人迷惑不解。十多天后,木筏漂到一处地方,周围豁然光亮起来,看到城廓建筑颇具州府规模,还远远传来机梭的声音,抬头望去,原来阁楼上有淑女织布,转身又见一英俊男子牵牛在河边饮水,牵牛人见了他便吃惊地问:“由何来此?”海岛人便把他的经历说了一遍,说完就问牵牛人这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回答:“这是天堂,这条河是天河”。真是“乘槎游天河,邂逅遇牛女”。
传说固然动人,想象也十分丰富,但银河既不是牛奶铺成的路,也不是仙女洗澡的地方,更与大海没有牵连。银河是宇宙空间的一个星系,由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我们所在的地球和太阳系就在其中。银河系约有24亿颗恒星,我们晚上看到的天体几乎全部是银河系成员,银河系的质量有1400亿个太阳质量,其中恒星占90%。银河系的重要部分呈扁平状,象一个铁饼,边缘薄、中间厚,直径约7万光年,它的主体称为银盘,太阳距盘心约2.3万光年。由于太阳系靠近银道面,所以,晚上从地球上沿着银道面看天体最密集,我们置身于灿烂的恒星群中,肉眼分辨不清位置,只能看到一条银白色的连续光带,这就是通常说的银河。庞大的银河系是一个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它在茫无际涯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岛而已。
篇9:地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们学习了地理,便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各地区的环境差异。
目录解释内容专家解释(1)学科名,见“地理学”。同“地理学”定义: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并在各层次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 (2)古代“风水学”的别称,是古代学者研究“天人合一”之道作用于地球表面或地球内在系统的理论。目前有大量古书传世,皆名为“地理”,《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录》、《地理五诀》、《地理四弹子》、《地理囊金》等等古书皆是风水名著,此处的”地理"皆是风水的别称。
东方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中国古代词义概念上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概念完全不同,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包含了大量的风水学内容,风水学内容的书籍常常使用“地理”的名字。而以现代观念中的“地理”概念来看,古代较早描述相关内容的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且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有关地球数据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且这样的书籍中并不会使用“地理”这一词汇。
西方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内容分类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于其空间关系。 地球表面(包括生物圈,可以和生物挂钩,从而更好地认识地理):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层-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地图(包括中国地图和地理,还有气候地图,地形图,经济社会地图,自然地图,地势图等) 作用:地理知识探究。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 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方面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属性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部门性 地质学、地貌学、岩层学、矿物学、气象学、气候学 、水文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化学地理学 、医学地理学 、冰川学 、冻土学、物候学 、火山学 、地震学。 人文方面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文化方面 1 人种地理学 2 人口地理学 3 聚落地理学 4 社会地理学 5 文化地理学 6 宗教地理学 7 语言地理学 8 旅游地理学 经济方面 1 农业地理学 2 工业地理学 3 商业地理学 4 交通运输地理学 5 旅游地理学 6 公司地理学(企业地理学) 7 区域经济学 政治方面 1 军事地理学 2 城市地理学 分支学科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生物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专家中国
(1)古代地理学家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众多,体现在旅游、方志、建筑、测量测绘、天文学等多个方面。例如:郦道元、沈括、徐霞客、张衡、一行、南宫说、郭守敬、裴秀、徐光启、乐史、罗洪先、贾耽、朱思本、晏谟、王士性、何秋涛、严如煜、顾炎武、徐继畲、杨守敬、于钦 等等。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对古代地理学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例如:张骞父子、班超父子、法显(晋代高僧)、玄奘(唐代高僧)、郑和等。 (2)近代地理学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著名地理学家。20世纪的1,是中国地理学从常识型向科学型转变的100年,是中国地理学从表象描述为主向深层认识为主的.100年,也是中国地理学更加融入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100年。 原《地理知识》编辑部从1986年起,开辟了“当代中国地理学家专访” 栏目,采访和记录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的治学之道和所从事的事业。,学苑出版社将部分内容整理出版了《中国现代地理学家的足迹》(刘纪远主编)。该书列举了中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的平生事迹,包括: 20世纪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家――张相文 我国地理学界的表率――竺可桢教授 刍议竺可桢成功之路――以他的代表作为例 征途处处乐无垠――自然地理学家林超教授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黄秉维院士的道路与奉献 第三次冲锋――访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雪后青松更苍劲――访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 情满山海――中科院院士地理学泰斗任美锷的故事 三个第一流――访区域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 献身地理科学坚持理论研究――访经济地理学家曹廷藩教授 无止境的实践与探索――记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周立三院士 业精于勤锲而不舍――访地图制图学家曾世英教授 开创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新篇章――访地理学史专家王成组教授 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访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 从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飞跃――访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足迹――访北京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 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带头人――访古地理学家周廷儒院士 在地理学上默默耕耘――记自然地理学家罗开富教授 一位地理学家的求索――访遥感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 为了中国地理学的腾飞――访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访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院士 为发展我国政治地理学作贡献――访政治地理学家鲍觉民教授 经艰险跋涉考察边疆地理――访边疆地理学家严德一教授 溯源而进――访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专家沈玉昌教授 良师益友――记地貌学家王乃梁教授 编辑甘苦一夕谈――访著名地理编辑学家高泳源教授 从学者到所长――访气候学家左大康教授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记环境学家刘培桐教授 沼泽学领域里探索――访沼泽学家黄锡畴教授 愿作沙漠科学事业的铺路石――记沙漠学家朱震达教授 献身环境科学的战士――访环境学家章申院士
外国
斐迪南・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他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5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说法。 埃拉托斯特尼(276BC - 194BC) - 计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c.90Cc.168) - 编译希腊及罗马知识而成著作《地理学》(Geographia)。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1512-1594) - 创新的地图学家制作了麦卡托投影法。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C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出版了《宇宙》(Kosmos)及创立了地理学的分支。 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 (177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稳占柏林洪堡大学第一把交椅。 阿诺德・亨利・盖奥特(Arnold Henry Guyot) (1807-1884) - 在冰川结构、冰川运动,特别是快速冰流(ice flow)的高度认识享誉盛名。 威廉・莫里斯・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 (1850-1934) - 美国地理学之父及侵蚀循环(cycle of erosion)的发展者。 韦达・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 - 法国地质政治学学校创办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学原则。 麦金德爵士 (1861-1947)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共同创办人,之后帮助创立了英国地理协(GeographicalAssociation),并成为英国地理协会会长。 雷丁・尤里文斯迪(Reading University) 《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及《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作者。 阿尔弗雷格・魏格纳(1880-1930) 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创始人。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 (1893-1969) 人文地理学家及中心地理论发明者。 段义孚(Yi-Fu Tuan) (1930-)美籍华人学者,开展人性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作为一个学科。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1935-)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Marxist geography)家,空间及城市地理学理论作者。 迈克尔・弗兰克斯・古特柴尔德(Michael Frank Goodchild) (1944-) - 著名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及在获颁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创会奖项。 奈杰尔・思瑞夫特(Nigel Thrift) (1949-) 非表象理论(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发起人。
篇10: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二、情况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本期我任教八年级107和108两个班的地理。平均每班近40人,学生成绩相差较大,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八乡都在末尾,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这为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2、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3、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下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四、教学措施
1、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4、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五、课时安排
本期共18周,实际教学周16周,共32课时,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第一周、第二周,中国的地域差异,4课时;第三周至第五周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6课时;第六周至第八周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6课时;第九周期中质量检测2课时第十周至第十二周,环境与发展,6课时第十三周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2课时
第二阶段:中考复习:第14—18周10课时中考复习和考试
篇11:地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地理说课稿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八课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
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锋面系统
1、锋面结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2、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内容)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篇12:地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⑴ 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 、难点
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
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
(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
二、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一、壮美黄河(板书)
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
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
学生活动:
① 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
③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④ 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⑤ 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小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师问: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生答,教师点评,然后过渡到第二个问题)
2、近看黄河(板书)
(播放课件,阅读课文,感受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并做小结)
上游:河源段:水清、浅、稳定
河谷段: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富水力
河滩平原段:河床平,水流缓,水量少
中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河面宽阔,“地上河”
投影:黄河感怀之一《黄河观汛》 (齐读)
一片浩瀚呈烟雾,惊涛舔坝神鬼怵。
晴日无风三尺浪,黄河自古不夜渡。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母亲”河的壮观气势和美丽风光。
(过渡:由课件中看到的“地上河”过渡到第二个大问题)
二、“问题”黄河
1、“地上悬河”的成因及危害(板书,学生分析、并播放课件)
2、黄河凌汛(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黄河断流(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投影:黄河感怀之二《黄河遗恨》(齐读)
冲出邙山骜不驯,千里沃野人狂奔。
皇帝河官束无策,龙王铁犀枉受尊。
城堙河於阡陌废,市井萧疏民断魂。
汴梁几遭灭顶灾,州桥明月何处寻。
(过渡:由“问题”黄河引出黄河的治理)
三、根治黄河(板书)
1、治理措施(板书,由“问题”黄河对症下药)
① 保持水土(板书)
② 修建水库(板书)
③ 修筑堤坝(板书)
播放课件: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资料
过渡:这些措施治理黄河的成效如何呢?
2、治理成效(板书)
播放课件:
新闻一:《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今年初显成果》(略)
新闻二:《今年黄河不喊渴》(略)
学生由此得出治理效果明显的结论。
投影:黄河感怀之三《黄河巨变》(齐读)
半世安澜无溃堤,旷代工程小浪底。
千秋伟业民福祉,黄河今朝害变利。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自我小结,纳入体系:
师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使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清理思路,纳入体系)
四、学以致用,引发思考:
师:由20xx年兰考抗洪的事实告诉我们,治理黄河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包治百病,黄河的治理还任重而道远。
师问:如果你是治理黄河的专家,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引发思考)
五、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壮美黄河
1、远观黄河
2、近看黄河
二、“问题”黄河
1、地上悬河
2、黄河凌汛
3、黄河断流
三、根治黄河
1、治理措施:
①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库
③修堤筑坝
2、治理成效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本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 地理小博士论文
★ 地理生活论文
★ 地理论文
【地理故事(精选12篇)】相关文章:
310_10_地理教学论文2023-04-08
第二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3-11-21
新课程下中学地理作业的创新设计2022-09-15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2023-05-03
高一地理第一教学总结2023-06-24
地理教学论论文2023-08-14
“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综合及其教学策略2022-05-06
第二学期高二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2024-04-05
地理教学论文2022-07-21
大学生论文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