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3-05-10 07:28:4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集锦12篇)由网友“奶茶鉴赏大师”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供大家阅读。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

篇1: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教学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教学

高建军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摘 要: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切实根据学生学情及地理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关键词:以学定教;初中地理;创新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学情及地理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学情及地理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指导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运用预习卡进行预习。在预习卡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训练综合能力的问题,采用必做题和自选题两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完成预习卡,让学生找到与水资源遭到破坏的相关案例、图片。教师在上课之前搜集学生的预习卡,了解学生的完成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课上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对学生还不懂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辅助手段日新月异,基于Google,基于交互白板,基于互联网等选择越来越多。教师如果仅凭口述或依赖传统信息方式,不仅形式单调乏味,而且内容也无法全面。各类常用地图的演示,世界、中国、家乡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教师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初中地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多媒体辅助下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图、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图等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释疑,甚至有新的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全体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建合作小组,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在需要合作讨论学习的地理知识中进行小组合作。

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篇2: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学情及地理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学情及地理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指导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运用预习卡进行预习。在预习卡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训练综合能力的问题,采用必做题和自选题两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完成预习卡,让学生找到与水资源遭到破坏的相关案例、图片。教师在上课之前搜集学生的预习卡,了解学生的完成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课上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对学生还不懂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辅助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辅助手段日新月异,基于Google,基于交互白板,基于互联网等选择越来越多。教师如果仅凭口述或依赖传统信息方式,不仅形式单调乏味,而且内容也无法全面。各类常用地图的演示,世界、中国、家乡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教师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初中地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多媒体辅助下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图、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图等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释疑,甚至有新的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全体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组建合作小组,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在需要合作讨论学习的地理知识中进行小组合作。

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篇3:以学定教拼音教学思考的论文

以学定教拼音教学思考的论文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语文课堂首先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这种抽象的符号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他们来说,两个多月的拼音学习显然是枯燥的,也是乏味的。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并不轻松。然而,仔细了解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尤其是城镇学校的新生,多数学生并非“零起点”,面对参差不齐的学情,更给教学增添了一定难度。如何保护并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为师者自然要善于抓住孩子那颗好奇的心,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始终保持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针对一年级孩子对童话世界天生充满好感,我将整个汉语拼音化为一个童话王国,即“拼音王国”。这个偌大的“王国”有三个“大家族”: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家族。每次介绍“家族成员”,我都能尽量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情境图制作成动画,配上儿歌或者故事,还根据声母和韵母的发音特点,赋予这些“拼音宝宝”不同的性格色彩。如“声母宝宝”胆子小,叫他们名字时要又轻又短;“单韵母宝宝”很淘气,不爱听话,喊他们名字时必须又响又长……每天的拼音教学就是发生在“拼音王国”中的小故事,学生们仿佛每天期待着“连续剧”,被趣味盎然的语文课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拼音字母的体系,也掌握了拼音的关键知识。情境创设离不开故事情节,和孩子们一起巧编故事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才最容易深得人心。记得教学复韵母ie转化为整体认读ye时,我就即兴编了个故事:小ie的妈妈在外地打工赚钱,他可想妈妈了,决定出门找妈妈,可冬天快来了,风儿呼呼地刮起来了,于是脱掉了小衣服i,换上了大衣y,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大城市找到了他的妈妈。妈妈终于看到了孩子ye,兴奋又自豪,奖他四顶新帽子,于是引出了整体认读音节ye的四声……在我的鼓励下,有些学过的孩子也开始编“üe转化成整体认读音节yue”的精彩故事,孩子们不会的可以听故事,会了的可以续编故事,个个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景中牢牢记住看似简单,实为不易的知识点。

二、游戏为主,凸显主体

一年级的课堂学习中往往会涌现很多趣味游戏,因为儿童心理学表明,游戏是儿童参与率、合作率较高的一种行为方式。在拼音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更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牢牢地抓住有着不同学情的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平时的拼音教学中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整个语文课堂,如开小火车、根据口型对暗号、带拼音宝宝回家、拷贝不走样……就拿司空见惯的“开火车”来说,形式也能多样有趣,时而横排开,时而竖排开;时而双列开,时而单轨开,一不小心还能倒着开,花样层出,但是这些游戏的主体却能集中精神,乐此不疲。我们也发现,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会全身心地投入,个个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也往往因学习主体愉悦的情绪达到较好的程度。

三、创新表演,突破难点

汉语拼音本身是没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如果语文课堂上老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孩子不仅容易遗忘,而且对语文学习不会有太多的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如果能促使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抽象的符号直观化,就能更好地突破难点,让孩子自然而然爱上语文学习。如在教学中区分“bdpq”这四个声母是个难点,老师们也许有很多方法,或是像教材那样用半圆和竖拼搭,或是利用数字记忆,亦或是利用插图便顺口溜等,但实践下来效果均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爱唱朗朗上口的儿歌等特点,创新了一段便捷直观“手掌操”来记忆:左手掌竖直,同时右手呈半圆状,一边做手势一边伴着儿歌旋律唱“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手掌反之便是“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果然,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记忆方法,效果自然很好。究其原因,大概是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他们能在轻松快乐的表演方式中做到心、口、手合一,强化了对四个易混淆声母的辨析,从而突破了难点,达到乐学、易学的目的。

四、微型活动,温故知新

学习拼音离不开语言环境,一旦脱离,拼音将变成没有意义的符号。教师要是能通过举办一些“班本微活动”,利用语言这个大环境,不仅能让整个拼音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还能关照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其温故知新,学以致用。拼音卡片制作比拼、我给教室贴标签、“认认新同学”姓名拼写大赛、认读考级活动……这一个个“班本微活动”让孩子不管在教室还是自己房间目力所及之处都可以找到拼音;在课余之时能随时玩上拼音;每天回家后能和父母交流拼音;在睡前还能读上一段故事中的拼音……拼音学习无处不在。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语文学习伊始的汉语拼音教学更应该尽可能借助多样的现代化手段,运用巧妙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将乏味的教学变得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篇4: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

1、目前我国高中地理创新教育的重点

1.1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而且对学生的高考也有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进行考察,因此,建立创新思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在高中时期地理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充足牢固的基础文化课知识的基础上,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文化知识,才能为创新能力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使学生的思考与社会产业结构相符合,从而符合社会的需要。

1.2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学习的重点,首先应当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积极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消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中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记住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思考学习中地理知识的本质,了解地理知识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地理人才。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2.1打好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具备牢固的地理知识,才能促进地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最先要做的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明晰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这是地理创新思维的保证,也是地理创新思维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地理知识作为后盾,创新性思维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地理知识,才能使学生具有新颖的思维。

2.2在教学进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措施。学生只有具备求知的欲望,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不能发现问题,就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知欲作为一种潜能,只要很好地开发,就能变为促进学习进步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必然会有一系列的思考。只要正确引导,则必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更持久、更深人,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3在教学进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求异性是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填鸭式的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定性思维,这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启发诱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4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训练。通过综合训练,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加强各种地理知识的联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广度;训练求异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思维,增强思维的求异性。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5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课本上,那么便会使学生的思考停滞,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使学生发散思维,就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这时,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教师也要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以至于学生更好的扩展思维。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尽可能地多提问题。

2.6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它的是多样的,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环保小论文、黑板报等。这些课外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一般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思维能力的增长。如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这些课外活动包括了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真实的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总结

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显得极为的重要。因为,只有创新,才符合社会对当代青少年的要求。教师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5:以学定教(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以学定教(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摘要】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教因学而产生,教的目的是助学,教的重点应该是学的难点。只要我们能以学生为本,总是可以找到学生最感兴趣而又能涵盖“双基”的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

【关键词】以学定教

【正文】奥修有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的确,当土壤湿润时,花草树木就会忘我地生长;当夜空晴朗时,星星就会忘情地闪烁;当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迫切需求时,他们也会全身心沉浸于学习之中,走向纯洁与透辟,走向卓越。因为教不仅由知识本身决定,更多时候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这是新课标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一、教的重点是学的难点。

学习本是人的天性,更是青少年、儿童的本性。人的天赋规定了人一降生就能学习,越学越能;人的生存需要决定了人必须学习,学无止境,教也就应运而生了。教因学而产生,教的目的是助学,教的重点应该是学的难点。教的效率当然是单位时间里指导学生扫除的学习障碍量,是单位时间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度了。

教学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1《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我以学定教的程序是:

1、学生先阅读课文及“点击链接”中《讲述自己的故事》,再提出四人小组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抄录5个问题于此:①为何“我”的北大梦美丽又羞涩?②“我”已考上北大,为什么还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怎么成功的家伙”?③“一旦认定自己是颗海桐,是不是就会解开自降生时就套上的枷锁?”“枷锁”是指什么?④文章讲了几个故事,为何以“北大的梦美丽又羞涩”为文题?⑤“奶奶拂袖而去”、“习惯是一种力量”两节“我”要告诉读者(高中生及其师长)什么?

2、调整问题顺序为①③⑤④②,再逐个交回给同学们阅读讨论。

3、围绕一个主题,讲述自己的故事。

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既问到许多学生心坎上,又充满挑战性,所以讨论主动、激烈。教师自己也参与其中:引导、补充或阐述。问题①、③可说是对文章关键词语的理解,属“揣摩语言”范畴;问题⑤是部分内容的把握,属“提取精要”范围;问题④可说回到文章整体把玩上,属“理清思路”方面;问题②则涉及文章的一个亮点,也是编者要学生筛选、探究的一个问题。而步骤3则根据学生深入学习后产生共鸣,为引导、满足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设计的。把这些问题或其中一个问题作为阅读鉴赏、游览读本艺术殿堂的“一朵野花”、一个引子,可以达到读、说、听、写等多方面的教学要求,实现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的多向交流。如此将学的难点作为教的重点,也许知识传授并不那么系统,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却得以展现,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其利之大不言而喻。反之,以教定学,强调“三个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为师的设计周全、科学,但为生的却知非所疑、恹恹欲睡,语文又要挨骂了!

教学必修1“传记”单元时,学生通过传记领略着大千世界的七彩人生,被一位位传主的精神所感动,写作之前我突发奇想:让学生填写一张关于我最崇拜的人的表格,看看他们崇拜谁!

我最崇拜的人

姓名 崇拜原因 主要事迹

收上来的调查表让我大开眼界。一方面,部分学生崇拜自己并不了解的伟人,这种同学写出的作文多半是套版;另一方面,崇拜自己、超人、玫瑰、科比、刘翔、席娟、拉登,还有许多明星、富翁,这样的同学不少!当然也有意料中的父母兄长、同学朋友。我原本想让他们在亲戚朋友、学友师长中选一个最崇拜的人来立传,一来因为他们熟悉,二来我想给同学们编辑“平常人的传记”一册。我差点以教定学当了谋杀学生表达热情的刽子手!充分了解学生后,我除了对盲目崇拜的同学进行引导之外,更多的是趁热打铁激励“放言述说”,激活拓展他们的思维,指导他们搜集、整理材料。最后将大家交来的传记上墙评优,其中较好的作为补充教材。我统计了一下,两个六十多人的教学班分别有28人、32人写出了字以上内容充实的传记。题目有:我们村里的“长舌爷”、“相声大师侯宝林”、“拾荒女”高旭、崇拜自己……

看来,以学定教同样可以突出学习重点,完成新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知道,滚雪球需要一个核心。教学活动也需要一个核心作为生成课程的基础。一般来说,学生会选择他最感兴趣的那个点作为核心,教师也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活动的内核。比如,必修1散文单元有4篇基本阅读:《荷塘月色》、《霞》、《我的家在哪里》、《拣麦穗》。阅读教学之前,我已发现了部分同学将《荷塘月色》中的优美文段抄进了自己的“积累本”。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谈读单元文章的感悟,他们对《荷塘月色》特别感兴趣,联想翩翩,或许是熟悉,因为学校里也有一口“8”字形的大荷塘,同学们入学时荷花还开得热闹,现今又满塘枯荷。对《拣麦穗》也充满好奇,对冰心《散文两篇》,多数同学则感悟不到80老人的生活感慨。据此,我以《荷塘月色》、《拣麦穗》为教学活动的内核,并通过内核带动的'活动生成新的课程。我让学生去搜集并鉴赏与“荷”有关的诗文词曲,描摹自己心中的荷塘,抒写自己在荷塘边的点滴感悟。我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朱自清、张洁的散文,并加以欣赏、推荐。然后由学习小组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打上推荐者或作者名字,作为补充教材。

再比如,有些学生很喜欢打球,不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读有关打球的书,抒写打球的苦与乐,这也是以学(打球为核心)定教。

又比如,教师带学生出去写生,遇到了乞丐,大家都在关注乞丐,那也可以乞丐为核心,进行观察、了解、调查、思考。

“一颗沙子里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威廉布莱克

说实在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能以学生为本,既备教材也备学生,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学生最感兴趣而又能涵盖“双基”的核心,使“雪球”可以忘情地滚动,滚得异常结实,异常快。

三、以学定教,应能始终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时效率是最高的。以学定教使学生在惬意的教学活动中情绪高涨、心灵手巧,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积极调配着内部资源,又使学生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主动性。

教学必修1“认识自我”单元前,我布置了作文“我这个人”,两天时间,只写了三五百字的不在少数,所写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这个题目是我自己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设计的,其实学生早已在思维上定势了,早已在文章格式上套路化了。单元阅读活动之后,学生表达热情高涨,于是我建议学生“出版”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内容的8开报纸一份,三天时间,真情涌动在三四千个文字之间的比比皆是!原来,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单元活动中,拓宽了思路,激活了思维,以展现自我、规划自我为特点的时代青年的激情重新荡漾在语文教学中;以个人“出版”手写报这一新鲜的形式亦为同学们喜闻乐做,

完全不见提笔皱眉、下笔套路的现象。

朱熹诗言: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新课标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尤其重视学生的需求、发展。

参考文献:《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

篇6: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实际 严格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创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师肩负的重任。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学、思、创”的精神。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着重教给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要研究学生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大胆质疑,开展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现代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进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二、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实施创新教育,社会、学校必须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让教师能够放下包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的教育中。同时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学生也要转变死记硬背的旧观念,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能力上来。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2.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中学地理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创新教育需要外,还要在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可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唯一”上,而是努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多”。对地理中许多问题、现实问题,启发学生不仅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还会跨学科用历史、政治等相关知识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质疑、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后练习时,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留给学生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这样,通过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施创新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困难。作为创新教育的推行者之一,中学地理教师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按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其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另外,还应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创新的人格。

总之,实行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虽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和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一定会把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篇7:创新理念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创新理念对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地理教师应当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的办法,针对性地突破地理教学中的困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面临课堂效率偏低的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一线地理教师,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突破。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理解难度大、知识点记忆量多、信息涉及面广等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有效推动因素,教师应始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抓手。如果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必然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兴趣不高,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不能形成浓厚的学习探究欲望。

(二)地理学习效率低下

有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虽然时间花的不少,态度也非常认真,但实际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和他们没有能够抓住学习要点、学习的方法较为单一、不够实用高效等因素有关。有些学生始终抱着死记硬背的态度开展地理学习,虽然记住了一些内容,但是在理解的深度、运用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导致地理学习实际效率低下。

(三)课堂学习氛围单调

地理教师如果走进课堂,完全采用讲解的方式,从头到尾“一言堂”,学生只需要带着一双耳朵听、用一双手记,思维的有效性就很低,甚至有些内容根本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教师就已经将全部答案揭示出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参与探究的欲望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导致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单调。

(四)教学拓展延伸欠缺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时间有限、进度紧张,但是地理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自然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和生活联系的内容很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教师如果在教学拓展方面流于形式,没有将生活中一些丰富的内容整合起来、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延伸割裂开来,就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以创新的理念全力突破地理教学困境

面对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诸多困境,我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结合我日常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较为有效的突破方法。

(一)以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面广量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消极负面情感。对此,我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到趣味性,增强学习的快乐指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会以丰富的地理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所以在备课时,要做好更全面的准备,例如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一课中,我从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海洋资源的类型、目前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的资料,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演示。当图文并茂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海洋资源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对海洋中蕴含的如此丰富之宝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信息量的补充可以为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且丰富了学习内容,使他们理解掌握得更加牢固。另外,我还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要求学生在某些新课教学之前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信息,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也丰富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以方法技巧的指导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在学习中不得要领,完全按照死记硬背的陈旧模式开展学习,要么前记后忘,要么呆板记忆不知运用。所以,我尝试在教学工作中以方法技巧的指导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认真分析了目前地理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薄弱环节,搜集有关这些重难点突破的良好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技巧程度。例如对比理解记忆法,指导学生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对比理解的方式辨析其异同点,达到巩固理解的效果;图解记忆法指导学生学会将图与文字结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直观形象的概念框架,避免机械生硬背诵概念和相关知识词条的乏味性,让学生在脑海中形象的记忆;再比如在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感知印象结合起来,以及鼓励学生将地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行论证或服务生活,这也是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良好手段。另外,我还重视总结推广先进的学习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巧交流,讲出自己在地理学习中总结的技巧,其中有价值的稍加改造就可以推广,有效提高了记忆的效果,降低了记忆难度。

(三)以师生互动的模式营造浓厚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不应当是被动讲授的关系,而应当是互动探究共同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灌输式教学模式单调、氛围单调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学生而言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参与程度,也能够更好地训练综合能力。例如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季风水田队和商品谷物队,请两队的同学利用书本资料和我提供的信息,分别讨论探究其中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基础知识,再向另一队的同学进行介绍讲解,并相互提问进行考查。学生依靠合作小组的力量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这些内容,而教师主要在过程中侧重于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有效增强了学习探究的欲望,相互研究的过程也集聚了智慧、拓展了思维。通过这样的独立思考,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有效完善了思维成果,在师生互动中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率,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四)以课内外结合方式拓展地理教学空间

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得到提升,在课外论证中加深理解,达到巩固效果。例如GPS全球定位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一内容,我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重点针对GPS运用于汽车行业进行调查。学生分成几人一组,独立搜集有关GPS运用的现状,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上网搜集等多种形式,了解GPS在当前汽车制造业中的普及程度,了解广大群众对这一技术成果的熟悉程度。学生撰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切入点不同,选择的角度不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状态。有学生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要增强运用,提高社会治安管控成效的建议。也有的学生针对GPS设备良莠不齐,应当制定规范化标准等内容提出了建议,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拓展的促进功能,也让学生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增强了理解,巩固了课堂学习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只要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愿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定可以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邸晓辉.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8).

[2]王强.走出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时代人物,,(04).

篇8:创新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尝试论文

创新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尝试论文

21世纪是1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1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1,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的创新 ,以实现创新教育。而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我认为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1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尝试: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1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1成不变地听取、记忆 。这样1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地理课堂教学形式要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给学生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气氛和更多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形成创新观点,必然给其提供1个自由的环境,实行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避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两个班进行了传统教学和创新教学的对比,采用创新教学的班级课堂活跃、听课率高,效果良好。

2、改变原有的课堂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1问1答或1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 “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对某1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变成了主体,所有的被动会变成主动: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这样会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3、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大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营造1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次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1个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教学要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情感,领悟创新的策略,健全创新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4、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目前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创新。如果还是单靠老师使用1张嘴巴、1支粉笔、1块黑板在课堂上包打天下、满堂灌,就会使学生象现代化饲养场里的牲畜,失去寻觅食物的能力1样,失去了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逐渐地进入课堂,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地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自行设计了许多课件,在地理课中使用。我还先上网浏览有关地理网页的内容,后指导学生上网学习。这样,运用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新鲜的地理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学习成绩有了不断提高。

总之,如何搞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新性人格,这需要我们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及时转变观念,顺应科技的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有用人才。

篇9: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和思研究分析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和思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将地理当作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是学生的打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地理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而,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学科的教学,在过程中,教学与反思交叉同步开展,从而使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在几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固步自封,满足于自身的教学现状,躺在教学的成绩单上睡大觉,就不可能达到教学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就不能满足学生更高的素质发展需求,因而,教师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回头看”,总结自身教学的优点以继续发扬,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以调整优化。

一、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地理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人的大多行为,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的,初中的学生虽然年龄不算大,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学习的效率就会呈现相应的结果。学生在快乐、和谐、自信、活跃、积极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高;而学生在消极、沉闷、无趣、自卑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低下。这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依据了人的大脑和身体机能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要时时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情感,通过有效的引导,通过教学方法和改变,通过自身积极情感的感染,将学生的情感牵引到积极的学习方向上。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过程刻板而无趣,没有新意、缺少创意,使学生逐渐产生无趣的情感。再如,教学内容单调没有新意,教学拘泥于教材,不敢寻求教学突破,对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的,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耗费精力精讲课本上的基础内容,没有拓展、没有生活、没有时代感,学生的学习情感自然不会高起来。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内容,采用更丰富、更有趣的教学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为学生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注重对自身行为的设计,用心设计自己的着装打扮、心态表情,不应在课堂上散漫低沉、动作粗犷,应注意肢体动作与语言的使用,既不能粗俗搞笑,也不能恶语相加。只有教师给学生带来和谐、友好、尊重、平等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情境下、氛围中高效地开展学习。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他们综合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特性,引导他们自觉地研究地理,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社会化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有高大上的宇宙宏观知识,也涉及到工农业、国防、资源、环境等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微观上的内容。知识体系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所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如在讲授“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知识时,学生们地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经纬这两个在地球上本来就不存在的知识就不太容易掌握了,教师比划半天,学生也就是似懂非懂。所以,我干脆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地球仪。给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再说。学生拿到地球仪后,就漫天的琢磨起来,有研究自己家乡在哪里的,有研究北极、南极的,有寻找世界最小国家的……等学生“玩”了一会儿后,学生对地球仪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时我就问,“谁知道北京在哪?”学生们很轻松就能找到。我再问,“利比里亚在哪里?”学生找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我就说“在西经10度北纬8度左右找”,大部分学生仍然找不到。这时,我就又回到了经纬的教学中,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明白了不学好这个知识,看来是不行的,学习的自主性就调动起来了

3.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动力,如果学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学习意愿,没有兴趣,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学好。而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是相关联的,也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引起注意,不能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不然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如“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直接平铺直叙地讲,因为所以的讲起来,学生们本来是带着兴趣来的,学着、学着兴趣倒没了。无论是学生或者是教师,都很少有机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实地体验,所以,学生对气候的认知是相当有限的,他们的气候体验基本也就停留在对家乡气候的认知上。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全球各地的风光图片和视频以及各种典型气候的典型风景图片等等,一边播放教师一边绘声绘色的向学生讲各种气候的不同特点,讲课的过程变成了带着学生旅游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大开眼界,对世界的奇妙充满好奇。这样,学生完全沉浸在“兴趣”之中,教学效率自然就得到了保证。此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情境设计巧妙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中。如,在讲“世界的人口”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分为两组,一组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场景,一组是人烟稀少的生活场景情,如中国过节时旅游区的场景,通过长焦镜头极度的压缩感,给学生强烈地视觉触动,再对比着草原上稀稀落落的居民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对人口问题这个内容中。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以培养其知识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给学生留下教学空白,将一部分知识不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学习,放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我国“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这一知识,我就没有向学生展开了来讲,只是点播了一些要要点和重点,然后就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来自己完成对我国各地文化特色文化差异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们调查的知识,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从拓展性上,都远远突破了教材。再如,“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在向学生传输环保的理念时,学生对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这个理念没有理解,只是从理论上记忆了这个知识,但为什么植树能保护水土、保护环境,道理是不明白的。我就带学生走到户外去,在一个小土坡上做实验,引导他们探究学习。让他们分组建一个小土山,然后往上面浇水,小土山很快就崩塌了,而另一个小土山上“种”上一些小草和植物,再浇水时,土山由于被植物的根抓住,就没那么容易塌了。

二、认真做好地理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墨守成规,迷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水平原地踏步,是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一边实践,一边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发现问题、发扬优点,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1.地理教学反思什么

反思的是通过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总结来分析教学优劣。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形式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教学内容的反思,等等。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之后应想一想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是否指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有没有真正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要思考一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是否活跃、教学的情感是否积极、教学的设计是否适应了学生的情况和特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反思的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高效,是否调动起了学生的自觉性,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问一问自己,教学的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吗?拓展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对学生有用的?

2.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不是教师的闭门思过,而是教师主动优化自身教学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地理教学的反思可采取课下向学生征求意见、通过测验检验教学效果、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向其他教师取经等方法来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课堂下放下身段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反思方法。从学生处得到的反馈是第一手的,也是最能准确体现教学问题的。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就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让教师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总之,在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都要高度重视起来,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没有教学实践,教学的反思就没有可靠的资源,也就没有意义,没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就只能停步不前,最终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初中的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并实践高效的教学,并同时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回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引入一个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之中,为培养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宏虎.初中地理教学新法[J].读与写,,(12).

[2]于清江.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31):123.

篇10: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论文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开阔学生的视野

个性品质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用强健的体质、敏捷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压力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并保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的性格。学习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能够在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地理教材中感受爱国情怀,还应具有放眼观世界的`心胸。例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实例来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与学习中产生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图、地球知识,指导学生查找民族、文字、宗教图文信息的资料,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独特的地理素养、个性。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可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能够真正地启发到学生,致使学生发挥出内在的地理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地理活动,并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走出课堂,大胆实践、探索,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其一,善用地图,强化学生的图像思维。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得知,地理现象和地理状况的分布是有差别的,都拥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地图所表示出的地理想象、状况与地理环境是有联系的,它简单明了地表现了人文、水文、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分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读图、填图,要求学生灵活记忆、运用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适当地加入科学探索。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不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地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毓斌.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探究[J].时代教育,2013(24).

[2]李大雁.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06).

篇11:改善实践教学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论文

改善实践教学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 课程作业 实习实验

论文摘要:论述了高校实践教学必要性;在指出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症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1、高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必须依赖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为此,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曾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环节。”“实践教学”是相对于“基础理论和知识教学(以下简称理论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概念范畴。从文科院校来说,其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二是集中性实践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以及毕业作业(论文或设计)等。两者都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环节或活动性课程,是内化学生个体知识经验,增强课堂理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

通过实践教学能给学生提供很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探索、实验、制作等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科技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大学生的好奇与注意,促使他们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创新的欲望和意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并便于因材施教的开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需要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树立严谨求实的作风、协同攻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还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科研能力。因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十分必要。

2、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症结分析

2.1主要问题

从课程实践活动来看,课程作业本来是课堂教学之后的一项实践活动,可是无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还是在研究实践教学的文章中,很少把“课程作业”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笔者认为,课程作业应当是高校实践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形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它对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才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因一心忙碌于完成科研任务或者倾注于其他“产业”,普遍对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持冷淡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破坏了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实验本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头戏,近年来各高校不能说对此不重视,基本上都实行了单独设课,即与理论教学分开教学。

从表面看,是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其实,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教学体系、显示出实验教学的优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却出现了与理论教学相脱节、甚至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对集中式实践活动来说,目前文科类院校根本就没有企业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造成学校无法按计划统一安排学生,只能实行个别联系的方式进行实习。在这种情况下,有个别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可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到企业去实习,只是在一些单位开一个证明,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资料,修改后作为实习报告,但往往还是其辅导教师也明知这里的秘密,却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默认。

其实,学校对此也不是不知情,本应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模拟实习的方法取代现行的实习,但往往还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听之任之,得过且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在教唆学生弄虚作假、培养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一个十分危险和严重的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对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实践教学整体来看,我国文科类高校普遍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理论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实践教学是目前文科类高校的一个最薄弱环节,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症结分析

上述问题实际上与我们长期不重视实践教学有直接的关系。本来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其难度更大。从文科院校整体来看,其理论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讲清楚其学科、专业方面的理论及相关的知识。事实上,它比实验(实训)教学容易得多,实验(实训)教学的任务是要实现这些理论与知识的应用,使其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难度更大。可奇怪的是:目前从事难度大的工作的待遇低、从事难度小的工作的待遇高;那些“高水平”高职称的人从事的是难度小的工作,那些“低水平”职称低的人员从事的是难度大的工作;在工作量的计算上,1小时的实验课时只能折合为0.5或0.7的理论课时,显然,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实际上,同样课时的实验比理论课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精力,我们却在计算工作量时,采取打折的方式,不认可实验所付出的劳动,认为实验所付出的劳动是低水平的劳动,理论教学所付出的劳动才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劳动。

实际上,这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也没有树立实验教学人员与理论教学人员平等的思想,没有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的主要战场,没有把实验教学人员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来对待。在人员的使用上,存在不平等对待的现象。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多年,谁都知道其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才有可能把实验教学搞好,可是,直到现在这支队伍仍然不安心本职工作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实验教学人员仍然属于教学辅助编制,其职称只有与教师系列等同的副高级别的职称,即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而没有正教授级别的职称。这本身就是实验人员与理论教学人员从个人发展角度上存在的不平等。

事实上,只有消除这种不平等,才能真正改善改善实验教学人员的生存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从学校领导来说,他们是维护每个教职员工平等权利的保护者,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推动者,可是现实中,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在维护职工平等方面的作用,也没有看到他们是自觉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推动者,他们只是按照上级指示办事的代理人。

基于这一层面,怎么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在学生难以落实实习单位的现实面前,本来完全可以通过模拟实习的方法弥补因缺乏实习场所而造成的损失,可是,高校学校的领导普遍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显然是一种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表现。这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这能让人民满意吗?可是,对于这种行为,目前我们还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和机制,这是一种严重的制度缺失,是导致培养创新人才只是停留在嘴上,难以落实到工作中的一个根本原因。

3、改善实践教学的措施

3.1必须通过立法,明确高校领导的职责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事实上,只有通过立法,明确高校领导的职责,才能从根本上引起高校领导才实践教学的重视。目前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接收学生到其生产、经营现场进行实习,确实给高校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高校的领导对此应采取积极的补救办法,而不应当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给学生造成弄虚作假的机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可以说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进行育人的战场,应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目前,各高校都有能力对学生开展模拟实习,可是在企业不愿意接收其学生进行实习的情况下,应采取模拟实习的办法加以补救,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实习,事实上,这是提高学生未来工作适应能力的很好的办法。但是,目前许多大学都没有采取这样的行动,故在此,笔者强烈呼吁,要通过立法,明确企业与学校的责任。还要明确在学校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也没有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情况下,其毕业生在3年内找不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有权告其母校,承担一定的经济补偿(因在学期间缴纳过学费)。并且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控告其校长,罢免其职务。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领导开展扎实的教学工作,而不是搞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才能尽心竭力地去考虑如何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3.2高校应实行“问责制”,从根本上促进其领导作风的转变

转变高校领导的作风,必须从管理制度上入手。笔者认为,只有高校实行了“问责制”,才能从根本上彻底地转变其领导作风,才能使他们的心力全部用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真抓实干,把学校的事办好。目前,各高校在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教材建设也有很多问题,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实行“问责制”,就是要把解决这些问题与高校领导的职责联系起来,要从实验队伍的建设上,从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上,从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对学校领导进行具体的考核与问责。只有对高校领导进行“问责”,才能把高校的事办好,才能谈得上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3.3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

搞好实践教学活动,大致来说,就是要搞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对目前来讲,就是要稳定实验教学队伍,并进一步扩大其人员的规模,从数量上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二是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体系。三是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管理监督体系。实际上,开展对高校领导的“问责”,也就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事实上,高校领导对这些工作本来就是轻车熟路,只要他们把精力和心事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践教学活动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占定.新时期实验教学扩展性内容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9

[2]黄昊,徐一沣,扬丽梅.浅谈高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J].学术理论与探索,,11

[3]董志峰.高校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监控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5

篇12: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应用策略的思考论文

【内容摘要】“以学定教”的提出,真正将课堂从“教”中心转到了“学”中心,从而使“以生为本”成为了可能。它将学生从被动式的接收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一些以“以学定教”冠名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效性不足。由此笔者试图根据自身的实践从坚持知行并重优化目标制定、聚焦年龄特征优化情景导入、关注生活经验优化实验设计、重视思维提升优化质疑问难、注重主体发展优化课外延伸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以学定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策略这一议题。

【关键词】以学定教 科学素养 知行并重 个性发展 思维提升

一、坚持知行并重 优化目标制定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七)指出: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钻透教材,认准目标,制定合乎本课教材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如:教科版四上溶解单元中《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2、过程与方法:应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观察比较溶解前后盐粒的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酒精灯,在课堂上学生认识了酒精灯各部分结构名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做了点燃酒精灯的演示。考虑到在教室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实验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危险,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对操作方面进行细化要求,教师把这个活动安排在课后一对一的指导。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学生、特别是女孩子非常害怕,不会划火柴(从生活经验上来说,现在几乎不使用火柴了,学生不会划也是正常的),用燃烧的火柴去点燃酒精灯时操作不规范,灭酒精灯的时候也很害怕,迟迟不敢“下手”。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担心害怕,导致操作上有些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安抚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就在边上,老师会保护你。等学生心理平静了再去操作,他们自己发现其实很简单,也很开心。在学习了这个部分内容之后,刚好有机会去试教五年级的一堂课,用到了用酒精灯蒸发勺子中的液体,发现学生表现很棒,甚至都超过了五年级学生的表现。

知识固然重要,技能不能忽视,要做到知行并重。学生的技能也是科学素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在目标设定上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亲身经历的机会,亲身体验过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

二、聚焦年龄特征 优化情景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同时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提取已有的探究经验,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五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教师将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马铃薯的表现是一沉一浮,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有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这对后面的活动展开开了一个好头,保证教学活动能水到渠成地引流下去。再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做玩“鼓”的游戏,通过做“玩鼓”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讨论得出,鼓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在振动的原因。那么通过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这一例子,是不是就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提出了很多猜想。

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激情、激动”这一环节。一般可通过从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三、关注生活经验 优化实验设计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这说明教育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必须尊重童趣,必须给儿童保持童趣的权利。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的真谛。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优化实验设计入手。

(一)以童趣事物作为实验设计的生长点,并贯穿实验活动的全过程,发挥童趣机制作用,激励持续探索的动力。如教学《沉与浮》一课,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来了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进行实验,如:木头、海棉、回形针、木片、塑料积木等等。观察其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孩子们不仅越玩兴趣越高,而且在个别孩子的带动下,大家还玩出了新花样:想办法将沉入水中的物品让它浮起来;浮在水面上的物品让它沉下去。而在“橡皮泥浮起来”的实验中,孩子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发现了:原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小小“沉浮实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突破传统实验束缚,实验方法儿童化,使探索性实验孕含学生的认识价值和情感价值。如研究水的内部压力,习惯上是用漏斗、U形管等器材做实验,方法成人化,也不便于学生独立支配。为此,我们用开口蒙着橡皮膜、底部连接橡胶管的塑料盒替换了传统器材,并从学生吹泡泡的生活内容中衍生出“借水帮忙吹泡泡”的实验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在童趣的增力作用下,推动学生主动认识:水对水中的物体有压力,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水越深水的压力越大等。

(三)改组学生熟悉的实验内容,创设新奇情景,引起求知欲,激发探索动机。比如,不少学生在学前生活中曾见过甚至做过《镜子》的第一个实验,再照图索骥,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镜子反光游戏,并记录出光的'路线,从而激起了学生非要弄个明白的探求愿望。又如我在教学“摩擦起电”的时候,先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游戏:“老师手里这只可爱的吹塑纸小兔,想到黑板上那片美丽的草地上去,你能只用手贴上去吗?”几个学生纷纷上台,想尽办法,用力地压,结果全部失败,然后我轻轻地用干燥的手背在上面摩擦几下,往黑板一贴,一下就贴上了,这时学生惊奇极了,有的猜教师手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胶,有的说教师在上面放了磁铁……学生的求知欲被大大激发,都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实验中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高。

四、重视思维提升 优化质疑问难

从学生的发展目标来看,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提高科学探究实效的灵魂。而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他们主动地学习、发展,变“学会”为“会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一)、营造问题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蕴发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经由提出、检验、接受或抛弃假设而作出结论,新的结论又引出新的问题,由此循环往复,步步深入,以致无穷。在这无穷的循环中,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营造问题氛围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发勇气和习惯。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评价意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开口提问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问”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迫不及待的感到有问个“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需求的时候,才能调动学生思维,以促进问题意识的产生,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不断的提出疑问。教师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讲解,也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开阔学生求知的视野,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科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境中的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设计情境中的境(境即是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境景交融,浑然一体,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质疑问题、深化提问程度,使学生“善问”

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少年儿童的天性。问题是科学思维的核心。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捕捉“问”的契机,不但爱问、敢问,而且善问。在与学生一起走进科学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自己动手开展观察、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老师少讲一点、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自己思考、分析;更喜欢老师多给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爱提问,也敢提问,学生问题多,但科学型问题不多,科学学科所要的学会提问,必须是学会提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型”问题。一个真的科学型问题的提出就是一次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更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在当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促进了学生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优化学法指导的一个着力点

五、注重主体发展 优化课外延伸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探究观、科学的思维能力、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然科学正确的了解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科学课的学习一般在校内,绝大多数在实验室、教室上,教学、探究时间受到限制,教学场地受到限制,探究条件、材料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观,不易于了解规律,看清现象,使科学课中的主体性、开放性难以得到发挥。针对这些情况,我上科学课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把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科学探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把上下课的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架起学习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桥梁。

(一)问题——延伸的方向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渴望的源泉。问题同样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方向、桥梁。有问题,有疑惑,不管是自已的,还是班上其他同学的,学生就有自已探究或通过探究帮助别人解惑的愿望。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压缩教师的活动时间。每节课预留5分钟,这最后的5分钟,我总是这样开头:“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尽情的说出自已的疑惑和想弄懂的而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时,学生通过分组探究,知道了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但学生想知道的远远不止这些,这堂课学生一共提出了7个问题:1、蚯吲吃什么呢?2、蚯蚓是怎样繁殖后代的?3、我在前几天找蚯蚓时,发现蚯蚓都呆在黑土里,沙土和黄土里没有,为什么?4、蚯蚓呆在那么脏的环境里,容易生病吗?5、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极地,那么低的温度,他们怎么受得了?6、大雁每年迁徙,怎样正确找到来回的路?7、鸭子喜欢生活在水里,不给鸭子游水,它能健康成长吗?学生想弄懂的问题真多,我因势利导,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选择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外探究、观察,查找资料,自已解决问题。

(二)提炼——延伸的效率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挥其主体性,让其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获得知识,形成习惯。课内向课外延伸怎样使它不至于走过场,使学生徒劳无功,有一定效率呢?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每节课最后提出的问题加以提炼。学生提的问题很多,千奇百怪,有的是以前学的知识和本节课学的知识,他不知道而已,有的是大部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不了解而已,对这类问题,可当堂解决;二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现在难以弄明白,难以观察了解的,可以告诉他们以后再研究,也可以求助于互联网解决;三是因人,因兴趣爱好不同,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问题,只要求探究一堂课中的一个问题,或独个探究,或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由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一课学完后,学生先后提出了这些问题:1、镜面和粗糙的面反光能力怎样?2、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怎样?3、月球、地球都在转动,课本上说:“1969年和1971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时,安装了激光反射器”。它怎么照到地球上的?4、瞳孔能放大、缩小,人是怎么来控制的?显然,问题提出来,是提问学生的疑惑。第1个问题,有很多学生当堂就可以解答。第3、4个问题,比较深奥,学生难以探究。那么,只有第2个问题适宜学生探究,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其实,教师除了和学生一起提炼提出的问题之外,有时,也可以抛给学生一两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来拓宽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能为生活服务。比如:在教五年级下册的《沉和浮》一课后,要求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沉和浮的应用及想办法改变沉、浮现状。在教三年级上册的《衣料的吸水性》一课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吸水性的利用的事例。

(三)展示——延伸的动力

把科学课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中探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但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科学探究难以保持长期的热情,怎么办呢?通过展示(课余展示、课前展示、办板报展示、在学校网站上展示),让学生的探究结果得到发布,还可以指导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科学小报告或小论文,在报刊杂志上予以发表,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成绩、能力得到肯定,调动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探究的动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参考文献】

王思锦.有效侦测学生前概念.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1.12.

李勇乔.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开展有效教学.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1.01.

黄维.了解学生前概念的策略.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1.08.

戴辉文.还孩子一个享受的科学课堂.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1.05.

罗秀丹.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1.12.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教学

初中政史教研组活动计划

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关于初一地理备课组教学的工作计划

阳日中心学校秋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初中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学年第一学期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有哪些城市的教学反思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两所中学教研活动总结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集锦12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分析2022-11-22

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2024-02-22

高中地理教研计划2023-06-27

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2022-06-06

创建高效课堂的工作总结报告2023-10-19

“讲堂”模式教学――高效课堂实践记2023-09-08

七年级语文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3-03-24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主体性的论文2022-05-03

教学课堂工作总结2023-01-06

教师教学比武的实施方案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