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锦集12篇))由网友“四字姐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学生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大学生论文
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典型体系结构综述【1】
摘要:随着操作系统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操作系统硬件平台的多样化,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式都在不断更新,目前通用机上常见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有如下几种:模块组合结构、层次结构、虚拟机结构和微内核结构。
关键词: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一、模块组合结构
模块组合结构是在软件工程出现以前的早期操作系统以及目前一些小型操作系统最常用的组织方式。
操作系统刚开始发展时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小系统为目标来实现的,但是为了满足其他需求又陆续加入一些新的功能,其结构渐渐变得复杂而无法掌握。
以前我们使用的MS-DOS就是这种结构最典型的例子。
这种操作系统是一个有多种功能的系统程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可执行体,即整个操作系统是一些过程的集合。
系统中的每一个过程模块根据它们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划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协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如图1所示:
在模块组合结构中,没有一致的系统调用界面,模块之间通过对外提供的接口传递信息,模块内部实现隐藏的程序单元,使其对其它过程模块来说是透明的。
但是,随着功能的增加,模块组合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难以控制,模块间不加控制地相互调用和转移,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随意性,使系统存在一定隐患。
二、层次结构
为了弥补模块组合结构中模块间调用存在的固有不足之处,就必须减少模块间毫无规则的相互调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尤其要清除模块间的循环调用。
从这一点出发,层次结构的设计采用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理念,将操作系统或软件系统中的全部构成模块进行分类:将基础的模块放在基层(或称底层、一层),在此基础上,再将某些模块放在二层,二层的模块在基础模块提供的环境中工作;它只能调用基层的模块为其工作,反之不行。
严格的层次结构,第N+l层只能在N层模块提供的基础上建立,只能在N层提供的环境中工作,也只能向N层的模块发调用请求。
在采用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中,各个模块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层次。
处在同一层次的各模块,其相对位置的概念可以不非常明确。
处于不同层次的各模块,一般而言,不可以互相交换位置,只存在单向调用和单向依赖。
Unix/Linux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体系结构。
如图2:
在层次结构中,强调的是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所处的位置,但是想要让系统正常运作,不得不协调两种关系,即依赖关系和调用关系。
依赖关系是指处于上层(或外层)的软件成分依赖下层软件的存在、依赖下层软件的运行而运行。
例如,浏览器这部分软件就依赖GUI的存在和运行,GUI又依赖操作系统的存在和运行。
在操作系统内部,外围部分依赖内核的存在而存在,依赖内核的运行而运行,内核又依赖HAL而运行。
处在同层之内的软件成分可以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一般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三、虚拟机结构
虚拟机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能提供两个功能:①多道程序处理能力;②提供一个比裸机有更方便扩展界面的计算机。
操作系统是覆盖在硬件裸机上的一层软件,它通过系统调用向位于它之上的用户应用程序服务。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来,操作系统像是一台“计算书”,只不过它的功能比硬件裸机更强,它的指令系统是系统调用集而己。
因此,从概念上来讲,操作系统是“虚拟机”。
这是“虚拟机”概念的来源。
利用CPU调度以及虚拟内存技术,操作系统可以给运行于系统中的进程以假象:好像进程拥有自己的CPU和存储器,如同系统中只有一个进程,系统所有资源都为它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讲,操作系统为每一个进程创建了一个使该进程独立运行于其中的“虚拟机”,在这个“虚拟机”中,进程拥有自己的“CPU”和“存储器”,同时进程还得到了硬件所无法提供的文件系统功能。
虚拟机操作系统就是根据这一想法而产生的。
虚拟机操作系统不提供传统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的功能。
最初的虚拟机仅仅为进程提供一个访问底层的接口,它通过对硬件的复用提供给每一个进程以硬件的一个拷贝,因此能够直接的运行在硬件上的程序都可以直接运行在虚拟机之上。
后来出现了另外三种体系结构的虚拟机:由机器虚拟指令映射构成的虚拟机。
虚拟机操作系统并没有提供一个供应用程序直接运行的现成环境,它仅仅是对硬件进行(分时)复用从而得到硬件的多个拷贝,应用程序不可以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因此它也无法运行在虚拟机操作系统之上。
通常的情况是,普通的操作运行在虚拟机之上。
而应用程序运行在各自的操作系统之上,由于虚拟机操作系统是通过(分时)复用硬件资源同时提供多台虚拟机,因此同时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运行在同一物理硬件机器之上,因此可以有多个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运行在同一台物理硬件机器之上。
虽然虚拟机操作系统有着诱人的特性,但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实现比较困难。
如果要实现的是底层硬件的完全拷贝,也即它要模拟硬件几乎所有的特性,那将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
因此现代许多商业虚拟机采用映射部分指令结合直接调用宿主操作系统功能的方法,但这样必然会导致虚拟机性能的损失,所以虚拟机操作系统在业界是属于非主流的,但是在学术界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是研究操作系统技术的理想平台。
四、微内核结构
操作系统研究领域最近十几年突出的成就应该是微内核技术。
微内核的研究动机是为克服已有的操作系统内核由于功能的增加而逐渐变大的缺点。
图3所示:
微内核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把操作系统中与硬件直接相关的部分抽取出来作为一个公共层,称之为硬件抽象层(HAL)。
这个硬件抽象层其实就是一种虚拟机,它向所有基于该层的其它层通过API接口提供一系列标准服务。
在微内核中只保留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和消息通讯等少数几个组成部分,将传统操作系统内核中的一些组成部分放到内核之外来实现。
如传统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进程管理、设备管理、虚拟内存和网络等内核功能都放在内核外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实现。
因此,操作系统的大部分代码只要在一种统一的硬件体系结构上进行设计就可以了。
微内核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有:①内核非常小。
②许多操作系统服务不属于内核,而是运行在内核之上的,这样,当高层模块更新时内核无须重新编译。
③有一个硬件抽象层,内核能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的硬件体系结构中。
因为当需要移植到新的软件或硬件环境中时,只需对与硬件相关的部分稍加修改即可把微内核嵌入到新的硬件环境中,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移植外部服务器或客户应用。
④灵活性和扩展性.微内核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如果要实现另一个视图,可以增加一个外部服务器。
若要想扩展功能,可以增加和扩展内部服务器。
微内核思想虽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理论上具有明显先进性的操作系统设计思想,但是现代微内核结构操作系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代微内核操作系统结构和性能还不够理想。
在市场和应用领域,微内核的应用在近几年逐渐广泛,很多过程控制计算机不以通用计算机的面貌出现,只是完成特定的专用功能,常常采用微内核结构。
五、分析、评价
以上介绍的模块组合结构、层次结构、虚拟机结构和微内核结构四种典型的操作系统体系结构主要是通用机上采用的体系结构,如模块组合结构是早期MS-DOS系统采用的结构,层次结构是Unix、Linux和Windows9x系统采用的结构,这些系统的功能相对完善,处理能力很强,但是这些系统内核都比较大,对于嵌入式系统里硬件系统多元化以及小存储空间的问题,这些通用的操作系统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嵌入式产品上进行使用。
因此研究更加合理嵌入式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赵曦滨,郭险等.现代操作系统的思考.电子学报,,12(12A)
[2]潘清.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计算机科学.2002;27(4)
[3]徐光裕,史元春,谢伟凯.普适计算.计算机学报.,9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工操做,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大、中、小学校都在开发自己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以便对本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进行管理。
而利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就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来开发各个行业的实用软件,因此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个软件。
关键词: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Access数据库 Visual Basic开发语言 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中国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学校教务人员负担很重,如果仍用手工操作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效率也无法有大的提高,为此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能够适应现今社会并提高生产效率。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当前主流的应用,大多数应用系统都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Visual Basic和Access数据库是使用广泛的组合之一。
本系统充分利用了Visual Basic和Access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所必备的管理及开发技术。
在实际应用重许多单机版或小型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程序都是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从而降低成本,方便管理。
该系统软件是对学生成绩管理的一个工具,非常容易被接受,它具有简单易学性,便于管理等功能。
通过教务处和学生管理人员的沟通,即学校的硬件现状进行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发现并能良好的改善学生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此系统。
1 Windows下的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Microsoft Windows软件的出现,为PC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丰富的工作环境。
图形用户界面使应用程序更易于学习和使用,用户只要简单地用鼠标按钮点按“菜单”中的命令就可以执行指定的操作,而不必键入复杂的命令。
屏幕上的多窗口可以使用户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可以通过对话框输入所需要的信息或让用户选择。
Visual Basic 编程系统用一种十分巧妙地方法将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
它综合运用Basic语言和信得可视化设计工具,既没有牺牲Windows所特有的优良性能和图形工作环境,同时又提供了编程的简易性。
Visual Basic通过图形对象(包括窗体、控件、菜单等)来设计应用程序。
图形对象的建立十分简单,只需要为数不多的几行程序就可以控制这些图形对象。
Visual Basic是首批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计算机语言之一。
事件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编程方式。
传统的编程时面向过程、按规定顺序进行的,程序设计人员总是要关心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
对于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来说,必须能让用户操纵程序的执行,而这实际上就是事件驱动程序所要解决的问题。
用户事件驱动方式设计程序时,程序员不必给出按精确次序执行的每个步骤,知识编写相应用户动作的程序,例如选择命令,移动鼠标,用鼠标单击某个图标等。
与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语言不同,在用 visual basic设计应用程序时,要编写的不是大量的程序代码,而是由若干个微小程序组成的应用程序,这些微小程序都由用户启动的事件来激发,从而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
篇2:大学生论文参考
摘要:目前中职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很大,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要转化数学学业不良现象必须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困生;改革模式;辩证施教;学法指导
初中后期被遗忘的一群孩子基本上都进入了中职学习,他们基础差,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基础更差。
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
这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请教,怕被人认为“笨”。
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和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
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依据。
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发展。
(一)耐心疏导增强主动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中职生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受到鼓励的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二)成功教育树立自信心:
数学学业不良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学生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
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如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学业不良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每个学业不良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冲淡而已。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三)情感唤起学习热情:
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个方面。
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
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
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
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实施“低、多、勤、快”的教学模式 :
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了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不够的。
因此在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感到是自己学好了数学。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低起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
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1、直接使用教材中易于接轨的知识作为起点。
如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三角函数”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2、以所授内容中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
如在“不等式的解法”教学中,将“区间分析法”作为掌握的重点,并以“区间分析法”为主线进行教学。
首先从验证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始,进而到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这就是抓住本质降低起点。
3、以已学内容的运算法则,基本方法为教学起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逐步复杂及深化,原先的数学概念其含意会变化发展,但运算法则不变。
例如因式分解的概念随着数域的变化而变化;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随着数的概念的扩充而发生变化;幂的运算法则,其定义开始在正整数范围内,随着负整数、分数指数和根式的引入,幂指数便扩大到任意实数,其运算法则照常适用。
4、以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
数学概念一般不同于其他概念,对于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总结出来的概念,应尽可能通过直观教学。
例如棱柱概念的掌握,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在具体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观察其主要特征,抽象概括出:“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这就是在具体性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感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5、以已学过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雷同点进行类比教学。
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可以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二)多归纳——总结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多归纳、多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达到易记好用。
如求斜率的四种方法:
(1)已知两点求斜率;
(2)已知方向向量求斜率;
(3)已知倾斜角求斜率;
(4)已知直线的一般式求斜率。
又如直线的点向式、点法式、点斜式,有一个共同特点,方程中都含有。
再通过练习:已知直线经过点A(—3,1),B(1,4),分别用点向式、点法式,点斜式求直线方程。
(三)勤练习——及时巩固 :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需要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四)快反馈——及早纠错 :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知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
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
教师对于练习、作业、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面批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辩证施教,掌握学习方法:
不是努力就能学好数学,但不努力肯定学不好数学。
因此如何教以及如何学都得讲究方法。
(一)弃重就轻、引发兴趣 :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职,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曾经的挫折为他们的数学学习留下了恐惧的阴影,很多同学有畏惧心理,提到数学就害怕,见到数学就头痛,甚至厌学数学。
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以取得他们的信任。
而后了解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其紧张心理。
最后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
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还可以结合历届学生成功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开门造车、暴露思维:中职生,尤其是高一新生作业问题很多,书写格式五花八门、条理混乱、交作业拖拖拖拉拉、有难题不合作、否则就是抄作业。
他们互不交流、互不讨论、互不合作怎么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开门造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与作业,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题要将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基础问题,先做若干个基础题,然后做综合题。
课堂练习经常开展说题活动,以暴露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
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比如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
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因此,要求学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固本培元、落实双基 :
中职生数学知识“先天不足”,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固本培元,优化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
因此,教师要加强总结,使新旧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树。
基本技能训练要多周期反复进行,练习题难度易中低水平,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
通过训练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改进方法、促使理解:
“上课能听懂,作业有困难”是中职学生共同的“心声”。
他们不会自主学习,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在解题方法上只停留于模仿,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在数学思考方法上,限于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
实际上模仿例题做习题是数学学习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设计出学生预习例题的步骤:
(1)阅读例题;
(2)边看边做例题;
(3)默做例题,直至能够把例题规范做出来。
当教师讲解例题时就能正确理解解题方法。
因此,教学必须使学生向探究理解型的认识水平发展,否则不利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张思明、勤学、乐学才能善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
篇3:大学生论文参考
摘要: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他以其才智、幽默与追求真理的敏锐目光探索着美利坚的灵魂,他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而后者尤为其伟大的代表作。
关键词: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 引言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历险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美国通常被直接称为“boy novels”(“男孩小说”)。
在《汤姆·索耶历险记》小引子中马克·吐温这样说道:“我写这本小说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可是我希望成年人并不因此而不看它,此外,我还试图想让那些成年人从书中想起当年的他们,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他们有时候干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冒险事情。
两部小说自诞生以来,在美国既受到孩子们又受到成年人的喜爱,并且一直被看作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家自己对《汤姆·沙耶历险记》比较偏爱,认为它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伟大。
但一般的评论和看法却和作家不一样,例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只是说《汤姆》一书“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誉”,而《哈克》一书乃是“他名垂青史之作”。
要想知道评论界与作者之间的矛盾就应该先从两部著作本身着手。
2 《汤姆》与《哈克》
《汤姆·索耶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马克·吐温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汤姆和哈克怎样冲破家庭、宗教和陈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缚,从游戏和冒险中寻找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
主人公汤姆在很多方面带有作者童年的影子。
马克·吐温以丰富深厚的激情,把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一举一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此外,作者还运用幽默手法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陋俗、社会机构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鞭挞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
作者讽刺与幽默的语言特色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通过黑人奴隶吉姆为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从奴隶主那里逃跑出来流浪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于处在奴隶地位的黑人们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同时,也谴责了白人奴隶主的灭绝人性的凶残和罪恶的种族歧视。
主人公哈克贝利是个天真浪漫的白种男孩,他纯朴,善良,勇敢而富有心计。
由于讨厌资产阶级的虚伪客套和假仁假义,经常遭到酒鬼父亲的暴力毒打。
为此,他逃了出来,想去过一种浪漫自由的冒险生活。
在路上,他遇到从奴隶主那里逃跑出来的黑人奴隶吉姆,按照当时美国宪法规定,白人发现逃跑的黑人奴隶,应该告发,哈克没有告发吉姆。
但是他内心还是十分矛盾,经常像其他白人那样歧视、戏弄对方。
后来在与吉姆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吉姆诚挚忠厚、勇敢地追求自由生活,于是他同吉姆成了知心朋友,还主动帮助吉姆逃跑。
在哈克与吉姆身上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友谊,哈克经过思想斗争,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健康心灵”的不论种族、肤色,主张人人平等的有民主思想的人。
另一个重要人物吉姆也是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忠厚的黑人奴隶。
他不安于被奴役的命运,逃出了奴隶主的桎梏;他不畏艰险,勇敢而坚强,他向往自由,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思想。
当然由于作者看不到种族压迫的阶级本质,所以在小说中对黑人奴隶的解放采取了道德感化的阶级调和的态度。
3 小说内容的共同点——作者儿时生活的复活
从内容看,这两部儿童小说具有许多共同点。
它们都是以作者熟悉的环境为背景,许多情节都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
作者在《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都实有其事,其中的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延伸,延续了《汤姆·索耶历险记》的故事及其写实风格。
作者在本书一开始就谈到了这一点:“如果你没有读过《汤姆·索耶历险记》,就不会知道我是谁,不过那也无关紧要,这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写的,他说的基本都是实事,也有些事情是他杜撰的,但大部分还是真事”。
实际上,这两部小说复活了作者儿时的生活。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在两部作品里交叉出现:汤姆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开头和结尾处出现过,而哈克也在《汤姆·索耶历险记》中露过面。
4 不同的主题——“最受欢迎”与“不朽”之别
然而从小说创作的主题来看,两部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汤姆·索耶历险记》是一部完全为孩子们写的小说,它充分表现了儿童时期所特有的欢乐、恐惧、追求刺激的特点,对儿童天真、活泼、自由的性格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语言生动,惟妙惟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儿童小说,没有多少单调的道德说教,寓意过于简单,所以创作主题不够鲜明,缺乏深度,它的娱乐性要强于思想性。
另外,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几乎完全是叙事,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故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在结构上显得不够连贯,没有什么贯穿整部小说的情节。
从艺术上看这是它的缺点,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它的优点,因为这种结构十分适合孩子们阅读,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汤姆·索耶历险记》自出版后一直是儿童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创作主题上有着质的不同。
虽说前者是后者的姐妹篇,但它有着自己鲜明的主题——反对蓄奴制,赞美为自由而斗争。
小说通过哈克与吉姆深厚友谊的描写,旨在阐明为自由而斗争,并不单是黑奴的事,也是一切被压迫人民共同的目标。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既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出色的儿童小说。
它主题深刻,不回避社会的阴暗面,如它描写了罗宾逊医生被谋杀、强盗船船沉人亡等血腥场面。
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也是十分成功的。
哈克与汤姆完全不同:汤姆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天真、活泼、顽皮但可爱的孩子,可是哈克则是一个全新的形象,他很少有传统的浪漫色彩,身上总是脏兮兮的,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不受文明社会的束缚,说话直来直去,满口脏话,但做事精明,注重实际。
如果说汤姆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者,那么哈克却是一个精明的现实主义者。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与浪漫主义的抒情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细微的儿童心理分析、诙谐的讽刺和犀利的政论有机地结合并统一起来,使艺术与说理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在叙事手法上,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通过“我(哈克)”来讲述故事,给人亲切感;同时,他在讲述故事时巧妙地运用大量方言口语和成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美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美国小说的语言带来意义深远的变化,奠定了美国文学口语化风格的基础。
它文笔清新,不事雕琢,词汇和句法简单朴素,语言直接、准确、简明,颇有浑然天成的意味;长句极其少见,句子多为简单句或并列复合句,有时甚至不合语法规则。
而且字句和结构重复出现,使文字生动活泼,获得回旋复沓、蕴涵幽深的效果。
“他是美国第一位以创意运用方言,故意破坏英语幽雅的文学风格的作家。
此书中同时使用了几种美国南方方言,黑人吉姆的话则是使用黑人口语。
马克·吐温的风格开创了美国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先河,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名小说家如舍伍德·安德森、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和杰·大·塞林杰等,都是马克·吐温的后继人。
T.S. 埃略特与埃兹拉·庞德等人的诗歌语言也表现出明显的口语化特点,不能说同马克·吐温的文风无关。
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学传统以温柔敦厚见长,现代则以热情抒发见长,因而中国读者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活泼泼的幽默,由于审美习惯反差的原因,感受反倒会特别敏锐,也能得到特别强烈的审美享受。
书一打开,就读到哈克、汤姆等这些孩子结成“强盗帮”,写了血书,效法罗宾汉这类英雄好汉,敢于“拦路抢劫”,敢于“杀人”。
可是最终“既没有抢人,也没有杀人,只是当作那样罢了。
可这“当作那样”的幽默,既是孩子们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又闪耀着当年开拓者的孩子们粗犷、豪迈的心灵世界,多么使人神往。
马克·吐温对历史真实的描绘通过一幅精彩的画面而表现了出来,其对于时代生活的细节的极端重视使人惊叹,跟我们心目中的杰克逊时代的美国非常吻合。
哈克是放在现实主义的天地中加以描绘的,这个天地充满历史感,是历史真实的现实主义描写,写的是十九世纪第二个二十五年的美国。
那个时代的美国人的理想,他们的希望及其潜在的梦想,可以从我们传统的英雄哈克的性格中窥见一般。
因此,《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所以“不朽”,正因为它通过对14岁孩子的描写,在幽默逗笑声中酣畅淋漓地写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与灵魂。
马克·吐温说得好:“一个外国人可以复制一个民族的外貌……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不能理解它的内在内容——它的灵魂、生活、语言、思想……只有一个专门家,他具有足以理解人民的灵魂与生活,并把它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的资格——这就是民族小说家。
从内容上看,两本书是姊妹篇。
看得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耶历险记》的续。
从情节上看《汤姆·索耶历险记》一书更为轻松活泼,结局两个小男孩大发横财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收笔。
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书中的哈克显然对“死”这一话题极为敏感。
哈克在寡妇家时睡觉前感到“只觉得寂寞孤单,真是恨不得死去的好”。
全书中多次描写到肃杀荒凉的景象(如密西西比河两岸的荒原),以及惨无人道的场面(如两家绅士射杀私奔子女)。
都让人觉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超越了孩子的故事,也不光是给孩子看的书了。
它是密西西比河上的《奥德修记》,还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逃亡“黑奴”形象。
作家视他为一个真正的人。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将《汤姆·索耶历险记》一书中的反种族歧视观念进一步加强深化了。
因此《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比《汤姆·索耶历险记》更加伟大。
5 结语
马克·吐温在《汤姆·索耶历险记》中明显倾注了他对童年的深情怀念。
就像哈克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开头就说:“你要是没有看过一本叫做《汤姆·索耶历险记》的书,你就不会知道我这个人。
不过这没有什么。
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写的,他大体上讲的是实话。
有些事是他生发开来的,不过大体上,他讲的是实话。
不过,实话不实话算不了什么。
我没有见过从来没有撒过一回谎的人……”如果马克·吐温先生的初衷是写一部童年回忆录的话,他一定不希望自己童年纪事中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残酷情节。
这也许就是马克·吐温先生偏爱《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浪漫主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浪漫与现实,交相生辉。
参考文献:
[1]马克·吐温,张友松译、汤姆·索耶历险记[M]、福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
[2]刘尊棋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736.
[3]杨政、200部世界名著展评[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241.
[4]马克·吐温、马克·吐温自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330-331.
[5]霍夫曼、吐温的主人公与吐温的天地[M]、滨州:滨州大学出版社,1988.55,77-78.
[6]马克·吐温,吴继梅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浙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
篇4:大学生论文参考
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具有必须的借鉴好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实践证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业等单方面的发奋来解决这一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务必建立高校、政府、企业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内涵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职责,加强优势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其内涵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的重构。在此构架下,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目标一致、职责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整合,充分加强和发挥政府的桥梁、激励与导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与职责的有效联接。三是透过联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平衡。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用心吸纳大学生。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
(一)加强三大主体整合
1、构成校企联盟
企业透过设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基金,以及开展与高校合作办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介入力度,增强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透过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激活企业学习创新的氛围,为选拔所需的人才带给机会。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用心推进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高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需求与要求,用心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划,对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使用带给科学化的推荐与制度化的扶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条件
1、拓宽办学主体来源
普通高校应立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扎根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要拓宽办学途径,以地方为主,社会与企业参与,争取海内外各界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个人或民间团体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2、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应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和研究中心,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用心吸纳大学生参与就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领导、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带给创新创业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应建立社会化的高效就业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机构,完善就业预警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推进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要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政府、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财力状况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联动实施状况的执法力度。要完善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执法依据,明确执法目标,强化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各自职责与功能的依法发挥。建立由高校、政府、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联动争议仲裁机构,主动协调三方责、权、利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用心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三是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职责、利益协调机制,有关方面应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就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增强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法制意识。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用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
篇5:大学生论文参考
大学学习生活论文范文一
摘要: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他以其才智、幽默与追求真理的敏锐目光探索着美利坚的灵魂,他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而后者尤为其伟大的代表作。
关键词: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 引言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历险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美国通常被直接称为“boy novels”(“男孩小说”)。
在《汤姆·索耶历险记》小引子中马克·吐温这样说道:“我写这本小说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可是我希望成年人并不因此而不看它,此外,我还试图想让那些成年人从书中想起当年的他们,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他们有时候干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冒险事情。”[1] 两部小说自诞生以来,在美国既受到孩子们又受到成年人的喜爱,并且一直被看作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家自己对《汤姆·沙耶历险记》比较偏爱,认为它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伟大。
但一般的评论和看法却和作家不一样,例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只是说《汤姆》一书“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誉”,而《哈克》一书乃是“他名垂青史之作”。
要想知道评论界与作者之间的矛盾就应该先从两部著作本身着手。[2]
2 《汤姆》与《哈克》
《汤姆·索耶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马克·吐温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汤姆和哈克怎样冲破家庭、宗教和陈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缚,从游戏和冒险中寻找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
主人公汤姆在很多方面带有作者童年的影子。
马克·吐温以丰富深厚的激情,把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一举一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此外,作者还运用幽默手法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陋俗、社会机构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鞭挞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
作者讽刺与幽默的语言特色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通过黑人奴隶吉姆为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从奴隶主那里逃跑出来流浪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于处在奴隶地位的黑人们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同时,也谴责了白人奴隶主的灭绝人性的凶残和罪恶的种族歧视。
主人公哈克贝利是个天真浪漫的白种男孩,他纯朴,善良,勇敢而富有心计。
由于讨厌资产阶级的虚伪客套和假仁假义,经常遭到酒鬼父亲的暴力毒打。
为此,他逃了出来,想去过一种浪漫自由的冒险生活。
在路上,他遇到从奴隶主那里逃跑出来的黑人奴隶吉姆,按照当时美国宪法规定,白人发现逃跑的黑人奴隶,应该告发,哈克没有告发吉姆。
但是他内心还是十分矛盾,经常像其他白人那样歧视、戏弄对方。
后来在与吉姆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吉姆诚挚忠厚、勇敢地追求自由生活,于是他同吉姆成了知心朋友,还主动帮助吉姆逃跑。
在哈克与吉姆身上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友谊,哈克经过思想斗争,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健康心灵”的不论种族、肤色,主张人人平等的有民主思想的人。
另一个重要人物吉姆也是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忠厚的黑人奴隶。
他不安于被奴役的命运,逃出了奴隶主的桎梏;他不畏艰险,勇敢而坚强,他向往自由,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思想。
当然由于作者看不到种族压迫的阶级本质,所以在小说中对黑人奴隶的解放采取了道德感化的阶级调和的态度。
3 小说内容的共同点——作者儿时生活的复活
从内容看,这两部儿童小说具有许多共同点。
它们都是以作者熟悉的环境为背景,许多情节都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
作者在《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都实有其事,其中的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延伸,延续了《汤姆·索耶历险记》的故事及其写实风格。
作者在本书一开始就谈到了这一点:“如果你没有读过《汤姆·索耶历险记》,就不会知道我是谁,不过那也无关紧要,这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写的,他说的基本都是实事,也有些事情是他杜撰的,但大部分还是真事”。
篇6:大学生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大学生毕业这一特殊时期,关于毕业生论文的写作技巧的问题,希望通过本论文的探讨,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季时,不再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无处找资料烦恼。本文通过对毕业论文写作技巧的系统介绍,针对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的解决办法,并提出了大学生提高写作技巧的新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论文写作 技巧
一、绪论
题目。准确来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所在,确定了文章的题目,也就是确定了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这里指议论文),那么接下来文章所有的内容都是要为题目服务的,如果中间有偏差,就会出现文不符题的情况,那么整篇论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就是所谓的跑题,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选题之前,一定要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确认自己的中心论点,以免事实论据不充分,导致文章没有说服力。
摘要。摘要是标题下面,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文字,文章的摘要里面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我们要达到的写作目的,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
二、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技巧问题
(一)论文选题不深入
一篇论文是否要其研究的价值,主要看论文的中心观点以及论文中用于佐证观点的材料,这就需要作者确定好自身论文研究的问题,一般论文的研究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二)文章论据不充分
文章论据不充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有两种,一种是搜集查阅的资料相对太少,另一种就是搜集的资料不能够充分的证明文章的观点。第一种很好解决,只要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手段,例如:网络、图书馆、调查问卷等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即可。第二种相对来说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性,在我们确定了中心论点之后,那么所运用到文章当中的事实论据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查阅的资料,也都是与之相关,在筛选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中心突出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证明其中心论点。
(三)文章结构混乱
确定题目和中心论点后,在很多资料的面前,许多作者都不清楚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安排,第一步应该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在撰写文章时列出一个文章的大框,传统定义上来说也就是文章的提纲,但是现在学校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都会在撰写文章时,要求我们先撰写一份开题报告,这里面就是需要我们理清楚文章的大致思路了。
三、针对上诉的解决办法
(一)以小见大的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一般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全面到全面的一个过程,一般我们都是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这样写起来也相对会流畅一点,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加上自身所学的知识,大量的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这样确定起来的论文题目,就会比较好书写了。
(二)搜集、筛选资料
通过收集得到的材料一开始没有必要都通读,可以先翻翻目录或索引,找出与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或紧密相连的章节。通过泛读,大致了解本论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和前景,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有几样事情需要做概括出与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研究现状,整理出毕业论文提纲或大致思路,熟悉基本的毕业论文格式与写作规范。
(三)写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有目的性。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导师能够判断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存在学术价值,在逻辑上是否存在不完美,以便我们后续的论文,如果长篇符的直接撰写论文,其中就有可能产生许多的问题,修改的部分也相对会比开题报告麻烦,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省下导师的时间,也可以保证我们在撰写过程中不做无用功,所以撰写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现下各大高校为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都在论文撰写要求里面,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可见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保证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结构相对来说都是固定的,首先是“选题的'意义及目的”,这样导师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我们的研究的价值所在已经研究后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其次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再有就是“文章的创新之处和参考文献”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这些东西也是要分清主次的,不要一味的罗列观点,那样对于开题报告来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论文的基础观点和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其中我们撰写开题报告的重点。只有分清主次,这样,文章结构与层次才能够清晰。一般的开题报告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可能的创新之处;已有的研究基础;主要参考文献。
四、提高大学生写作技巧创新方法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式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写出了荷叶个方面的美丽。
(二)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参考文献:
[1]戎文慧,王颖,朱蓓,李娜.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03).
[2]张静.从1984-论文统计看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02).
[3]郦金花.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J]. 图书馆论坛,2011,(01).
篇7: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龙田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注重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不忘健全村级文化组织,活跃并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共同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8月2日这天,该乡胜利村颜年祥、贺福仔等8位老人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心里特别高兴。当天该村村落社区集体为这八位老人祝寿,这八位老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有90岁高龄,最小的也有82岁,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祝寿过生日。在祝寿会上,村里的晚辈们为老人们献花并表演了文艺节目,扭起喜庆的秧歌,敲起欢快的锣鼓,共同祝愿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老人集体祝寿,这就是龙田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村级文化组织,丰富并繁荣乡村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处来,该乡为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了“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等工程实施,同时建立并健全了村级文化组织,在全乡11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建立了村落社区,在每个社区都建有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场地,每当在农闲或茶余饭后,村民们随时可到社区读书看报、看电视、拉二胡、扭秧歌等活动。有了村落社区,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会风气也更纯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到西部、到社区、到基层锻炼”已经成为社会对广大党团员青年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地点是我的家乡,放假后,我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实践活动。根据准备的材料,以“倡导节约能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我首先参观了变电站,通过新旧变电站的对比,就节约能源、技术革新进行调研,而且还了解了变电站的工作流程;而后我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活,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为活动出发点,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唤起每个公民的节能意识。参加农活、感受生活,使我更直接地接进入到劳动生产中来,同时也使我得到锻炼;我还到中学进行节约能源互动性讲谈,与中学生一起讨论与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了解了当地的青少年一代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态度。在我的努力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这短短的30天的实践活动虽然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特别是我的变电站、农村之行,虽然只是短短的实践,但是我感到收获很大,而且受益匪浅, 一方面我学到了我们课堂之外的知识,了解了先进的现代变电站的作用与发展,也更明确了心中的方向。还有,我们将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农村,同时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学到了艰苦朴素、诚心待人、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真正做到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和观察到了以往不曾涉及到的领域,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志向,增强了我在学校学习的原动力,丰富了我灵魂深处的基本素材,开阔了我为社会服务的视角。我会时时感受人们给我们的那份厚重。在感受这份厚重的同时,我也在尝试着把这份厚重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篇8:大学生地理论文
摘要:
在唐前的历史地理中,“江南”通常是以楚国为背景,指的是长江中游的南方地区。直到东汉末年,“江南”才开始较多地指称长江下游的南方地区。这时候北方人对江南的认知是瘴厉横行、刀耕火种的落后区域,而在生活中,江南也是罪臣逐客的迁谪流放之地。但在诗歌地理中,“江南”很早就指称今江浙一带,轻松愉悦的江南民歌改变了文人对江南的想象。东晋南渡以后,以浙东山区、浔阳乡村和江汉水乡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进入诗歌并成为审美对象。美丽多情的水乡女子、轻快活泼的采莲场面、奇峭疏朗的山水景观和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构成了诗歌江南的一些经典意象。
“江南”之名,有广义与狭义两说。广义的“江南”指称的就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而狭义的“江南”,所指区域大致在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地区。但这一指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唐朝以前,江南所指的区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微妙的变化。
一、唐前历史地理中的江南
在先秦两汉,“江南”一词通常是以楚国为背景,指称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部分,具体地域为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尤其是今湖南地区。《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此年春,楚君攻陷郑都,郑伯肉袒牵羊以迎。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这里郑伯所说的“江南”,大致是指今湖北的江南之地和湖南一带。楚灭江汉流域诸姬姓之国后,经常将其迁至长江以南一带的鄣湿之地。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卷八说:
(楚)初都丹阳,在枝江,居江南;后徙郢都,在荆州府,居江北;别都鄂,即武昌府,亦在江之南。自荆州以南,皆楚所谓江南也……楚迁权于那处,迁六小国于荆山,在江北;迁罗于枝江,迁许于华容,在江南。郑请俘于江南,欲自比于此属耳。春秋时未知有南海,屈完对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不过漫为侈大之辞,实非楚境。郑请实海滨,亦因其虚张,自贬损以悦之也。①
《左传》昭公三年载:此年十月,郑伯到楚国访问,楚子享之,“王以田江南之梦。”第二年,许国国君到楚国访问,楚国国君“复田江南”。杜预注曰:“楚之云梦跨江南北。”②也就是说,这个江南指的是云梦泽的长江以南部分。
在《史记》一书中,用“江南”一词可以确指其地的很多是指湖南,兹举数例如下:例证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九嶷山在今湖南。例证二,《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曰:“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而据《项羽本纪》,项王迁义帝的具体地域是在长沙郴县,所以,所谓“江南”无疑是在今湖南。例证三,《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曰: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史记集解》引徐广说:“江南者,丹阳也,秦置为鄣郡,武帝改名丹阳。”张守节《正义》驳之曰:“徐说非。秦置鄣郡在湖州长城县西南八十里,鄣郡故城是也。汉改为丹阳郡,徙郡宛陵,今宣州地也。上言吴有章山之铜,明是东楚之地。此言大江之南豫章长沙二郡,南楚之地耳。徐、裴以为江南丹阳郡属南楚,误之甚矣。”张守节说为是,此江南与衡山、九江、豫章、长沙并称,当在今江西、湖南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亦即湖南一带是当时的流放之地。楚灭罗与许之后,将两国迁往江南。郑国国都被攻破后,郑伯自愿要求流放江南。屈原触怒顷襄王后,顷襄王怒而迁之,据《离骚序》曰:“迁于江南。”而项羽迁义帝于江南,其具体地域为湖南之郴州。
当然,《史记》中的江南也并不仅指今湖南、江西。《史记》卷五《秦本纪》载: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此一江南,指的是黔中郡。《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T。”这里的江南所指区域更加广大,包括了原楚国地区所有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同样包括属于越国的会稽郡。《史记》中有以江南指代今江苏地区之例,《绛侯世家》载:“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亦有以江南指代会稽之例,如《史记》卷二《夏本纪》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此一“江南”,指的是会稽,即今绍兴。
总的来说,《史记》中的“江南”应该是广义的“江南”概念,但由于当时南方的中心地区为楚国,所以,往往以楚国国都为背景而言“江南”,所以,“江南”指称湖北、湖南的例子更多一些。
《汉书》中的情况与《史记》相类似,直到西汉末年,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域还是处于湖北省的长江以南地区。《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载:南郡下属十八县,其中包括夷道县,治所在今湖北宜都市陆城县,此夷道县在王莽时被称作“江南”。所以,《史记》、《汉书》中对江南风俗的记载,主要并不是指江浙地区,而是指湖南及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
大致在两汉的末年,由于中原动荡,士大夫纷纷避乱到现在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的文化地位开始得到提高;更因为东吴的立国和江南的开发,此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用“江南”指称长江下游南方地区的例证越来越多。兹举两例说明如下,《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任延传》: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这里的江南所指为会稽郡。《三国志》卷一三《华歆传》注引华峤《谱叙》曰:
孙策略有扬州……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刊、之礼,礼为上宾。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皆出其下,人人望风。
这里的“江南”,同样仅指东汉时属于扬州刺史部的江南地区。狭义的“江南”,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这一涵义的确立,可能始于唐朝对行政行域的命名。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后来就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后世的江南基本上指的就是这一地区。
二、唐前诗歌地理中的江南
上文我们说了,在先秦两汉的历史地理中,“江南”往往指今湖北的长江以南、湖南、江西一带,人们对其地的认识是火耕水耨、龉窳偷生之区,因而常常成为罪臣逐客的迁谪之所和流放之地,从屈原到义帝到贾谊,都被贬流放到江南。但在诗歌地理中,“江南”的所指与形象与历史地理中的“江南”有所不同。诗歌中的江南,似乎从西汉开始就是指狭义江南,即今江浙地区,如《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中的有如下记载:
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奏:“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梁皇鼓员四人,临淮鼓员二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
除所谓“楚严鼓员”之外,另有“江南鼓员”二人,此一“江南”似乎应该是指今江浙地区。汉乐府中的名作有《江南可采莲》,以“采莲”作为江南的代表性生产方式,明显指称的是吴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的采莲女子以轻快活泼的情趣歌咏着采莲的热闹场面,那复沓的节奏和美妙的音声让我们听到并联想到水乡采莲时男女调情的快乐与愉悦。从此之后,“采莲”这一行为成为表现江南的经典意象,它代表了北方人士对江南的美好想象――在江南,有着美丽多情的女子和轻快愉悦的劳动。
事实上,在东晋南渡以前,文人对江南的想象具有矛盾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继承了两汉以前对于江南(实际上主要指湖北江南与湖南地区)的传统想象,认为江南是文化落后的瘴湿之地;另一方面,则受楚辞与乐府诗歌的影响,对南方地区的美人充满了憧憬;这种双重心态可以曹植为代表。《文选》卷二十八《苦热行》注引曹植《七哀诗》云:“南方有鄣气。晨鸟不得飞。”③但同是曹植,在《杂诗》中又歌咏道: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日夕宿湘泣。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a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④
李善注:“《楚辞》曰:‘受命不迁,生南国。’谓江南也。”很显然,这首诗主要是受屈赋中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但乐府诗对江南采莲女子的歌咏也强化了北方士人对江南美女的印象。
晋室南渡以后,视江南为蛮荒危险之区的传统观念是如此的强大,使得一些北方南渡的诗人也依然按照固有的认知模式来描绘他们的出生与成长之地,如鲍照的《苦热行》一诗曰:“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鄣气昼熏体,D露夜沾衣。”⑤
鲍照诗中的种种意象,如含沙射人的短狐、毒蛊、鄣气、D露等,依然继承着北方人士甚至本土人士对江南地区的普遍认知。不过,更基本的现象是随着政治与文化中心都迁移到江南,文人墨客对江南的认识来源从原先遥远的想象开始变为亲身的实践,他们对于江南的美好有了切实的体验,并将其付之于诗歌创作。综观东晋、南朝文人对江南的歌咏,有三个典型意象值得我们重视:第一是南方清秀委婉、妩媚多情的女子,第二就是江南吴地独特的生产方式――“采莲”。以上两点显然是接受了江南本地乐府民歌的强烈影响。第三,就是由文人亲自发现并体认的山水田园美景,这些完全不同于北方风物的南方山水田园展示了全新的美感类型。对此我们将重点论述一下。
在晋室南渡之前,亦即东汉、三国与西晋时期,诗歌的创作中心是洛阳、许昌和邺下,诗歌中描绘的较多的是中原、华北地区的景观特征。南渡以后,诗歌的创作中心转移到了建康(今南京)、会稽(今绍兴)一带,自然景观从北方的荒旷平原一变而为江南的秀丽山川,诗歌的自然意象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风格各异,但有三个地理区域的自然风貌经诗人的生花妙笔而成为文学中的经典景观,它们分别是浙东、浔阳与江汉平原。玄言诗人与谢灵运精细地描绘了浙东山区的自然风貌,陶渊明传神地勾勒出浔阳地区的田园景色,而齐梁山水诗人则鲜明地呈现出长江汉水流域的水乡风光。
在深受玄学思想影响的东晋文人的观念中,自然界是道家至高的价值理念“自然”的最佳体现,所以,山水景物是悟道说理的最合适的工具,所以,以会稽为代表的浙东地区的奇山异水很早就引起了南渡文人的审美兴趣。《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会稽郡记》曰:“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彻,清流泻注。”这样的美景激发了富于艺术气质的六朝贵族的创作热情。
玄言诗人孙绰的名作《游天台山赋》将天台山视为神仙之窟宅,赋云:“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⑥因此,玄言诗人很早就用浙东地区的自然山水来表现玄理。如谢万的《兰亭诗》: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谔吐澜,霏雾成阴。⑦
这以后,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更是以精工富丽的笔调展示出浙东的山水之美:“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儋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侥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初篁苞绿[,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於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创作中心在地理上的迁移,使诗歌的意象选择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着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谢灵运对语言辞藻的精心选择,使得刘宋诗歌的景物描写呈现出不同于前期的富丽精工的风貌。但浙东山区的环境导致视野较窄,空间相对局促,再加上谢灵运“寓目即书”的创作特点,使大谢的山水诗不免繁富拥挤之累。
浔阳地区北临长江,南依庐山,东接鄱阳湖,人烟稠密,村落相间,陇亩纵横,草木葱茏,景色非常秀丽。陶渊明对桃花源的描绘实际上就是此地景物的一个缩影:“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风景同样被陶渊明在诗歌中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表现出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这些富有意境的诗句成为对田园风光的经典描绘。
与浙东山区“令人应接不暇”的长林积石、连岩密竹、小澜大壑、奇峰异岭相比,长江汉水流域的水色天光则显得空旷、疏朗而明净,这一地理环境在齐梁以后频频出现在山水诗中。诗中的“江干”、“微风”、“孤帆”、“远树”、“轻烟”、“沙渚”等等意象,使齐梁山水诗歌的美学风格变得清新流丽。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使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微妙的变化。面对着杳杳天光、冥冥水色、日边孤帆、江干远树,与羁旅行宦、感离伤别的题材相应,齐梁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带着一丝轻愁、几许惆怅。这既不同于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凉,也不同于东晋时期的愉悦舒朗,而是在新的自然条件、新的生活方式下,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所产生的新的情感基调。⑧
东晋、南朝诗人的创作创造了唐前的诗歌江南,从此之后,江南再也不是迁谪流放的瘴厉之地,而是一块生活着美丽多情的女性、有着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和奇峭疏朗的自然山水的富庶之区。唐朝诗人对江南的歌咏充满了赞美,他们的歌唱凝聚在一个曲牌《江南好》之中,而白居易的作品更是代表了曾生活于南方的北方人对江南的回忆,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历史描述中的江南代表了人们对此区域的认知,这种认知有的出于亲历,有的则是出自于传闻,也有从未亲至其地的想象;而诗歌中吟唱的江南,则表达了人们对此一地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产生大部分出自于亲身经历,建立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并以优美的语言展示出来,因此,也就更为真实,更为生动。事实上,江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文学才得以建构,作为文学形象的江南远比实存地理中的江南更令人向往。
注释:
①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据近来的科学考察,春秋时的云梦泽只在江南,并不跨长江南北。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244页。
③④⑤⑥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404,416,403,163.
⑦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906.
⑧王青.齐梁山水诗的新特点[A].先唐宗教神话文学论考[C].北京:中华书局,:207.
作者介绍:
王青,男,浙江海盐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唐文学研究。
信息来源:
《阅江学刊》,第3期,第123-127页。
篇9:大学生地理论文
摘要:
地理学主要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不同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文在思考以往地理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
1 引言
科学研究范式是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是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它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简而言之,研究范式就是科学群体在开展特定的领域研究时所共同遵守的准则。
学科是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单元。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应具备明确的研究对象、基本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地理研究范式则是地理学科与不同哲学思维所结合的产物。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主要关注陆地表层环境要素多时空尺度分异规律;既关注自然要素也关注人文要素;既关注空间过程也关注时间过程;既关注局地尺度也关注全球尺度;既关注格局也关注过程和机制。由此不难看出,地理学是一门内容涉猎广泛、问题类型多样的学科。当今地理学处于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状态,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地理学的研究目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特点,可将地理学研究范式划为经验科学范式、实证科学范式、系统科学范式和大数据研究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各自的数据需求、分析原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可综合归纳出如下主要特点。
2 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
“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开端。因此,基于经验的认识是由表观而直接的大量事实的积累而产生。因此,基于经验认识总结的规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解释。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可以追溯到郦道元《水经注》出品的年代。当时的地理学还不具备自然科学的实验特征,以自然和人文现象记述、地方志等特有的文学、历史形态而存在。作为对自然事物、人文现象的描述,通过大量事实的直观感受、累积,总结形成对地理区域的认识。古往今来,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存在着,而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的重要学科任务之一是刻画地理空间的差异性,因此,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研究范式具备独特的研究特点。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假设是地理空间绝对的差异性,这是地理分异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地理空间存在相对的近似性,这是地理分区的基础,也为地理学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多年来,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以刻画区域要素和区域差异为目标,根据大量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特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义了地理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在实现上述目标时,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采用野外调查、实地测量、多比例尺制图等方法,所使用的数据种类相对简单,数量相对稀少。从中、宏观尺度上分析了地理区域的时空差异,建立了地理地带性规律和地理区划的规则。考虑到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求,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在针对小尺度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解释方面存在相对的局限性。
3 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
“实证”是指通过实际亲历的证明,证据确凿的验证。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观测的数据和实际研究的手段来总结一般性结论,并要求这种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具有可重复性。这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地理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地理区域存在着绝对差异。一个区域的特征、状态、过程和形成机制无法在另外一个区域得到完全的重复验证,这给实证研究理论假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证明其存在,同时证明其存在的本质,实证科学的地理学目的是力求科学准确刻画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特征,并探求其动力学解释。但由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多种多样,其格局、过程及变化机制的解释具有多解性,因此实现其目的的难度非常之大,一般采用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基于实证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假设为自然地理要素时空变化过程基本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物理学的方法刻画地理要素的演变。在刻画人文要素时,其假设人文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之间存在固有的本质联系,并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加以解决。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特征为:通过实验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利用其刻画地理事实过程从而减少偏差;通过动力学、统计学的方法,构建逻辑科学、参数适合的模型,实现模拟结果的真实逼近;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观、宏观尺度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的本质解释,进而理解地理要素时空演化的动力学驱动过程。
4 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不仅是具有层次的有机整体,还是从属于更大系统的组分。地理学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研究,这些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可视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它们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属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理尺度的有机整体构成了陆地表层系统的层次结构。从系统的理念出发,研究陆地表层复杂系统的行为特征、演化规律、功能结构是基于系统科学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重要特点(李双成,)。
从这个意义出发,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标是刻画地理类型区和地域综合体多要素协同演化规律。这一地理科学研究范式的科学假设为:共存于同一系统中的地理要素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协同演化的特征。宏观地理区域时空行为演化特征影响微观区域变化进程;微观区域的特征改变也会传递到宏观区域。当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改变陆地表层系统的整体行为,并导致其原有功能退化。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认识自然和社会地理现象的路径,应用的实验数据种类丰富,采用统计分析、动力分析、模型模拟、要素集成、层次集成等方法才能实现对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着重分析多尺度地理类型和地域综合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整体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理解系统多重临界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陆地表层的组成、层次相互反馈的过程。只有对上述事实充分理解才能真正对陆地表层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采取真正有效的调控措施。如今,中国在不同区域面临各种环境问题,要想真正、有效地加以治理,基于系统科学的地理学研究范式认识地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诚然,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很重要,但是方法、技术、理论尚不成熟,需要进行长期探索。
5 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
“大数据”源于信息科学提出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从信息领域、商业领域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此介绍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捷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公共决策等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应用大数据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则是一个全新问题。简单利用“小数据”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大数据研究中是对利用大数据的一种误读。从地理学的研究出发,传统“小数据”的获取是针对不同的地理事实设计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对地理事实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从数据本身的变化可以直接地理解地理事实的变化特征。大数据则不然,数据产生带有“自发性”,并非针对理解地理事实而设计,数据本身与地理事实相去甚远。大数据是公共财富,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谬以千里。
当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和从地理学的视角解决社会需求问题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应用大数据研究中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核心要义是通过数据分析产生知识,这与大数据的意义完全相同。只是从大数据中挖掘知识的难度更大,需要创建新方法、新技术以期从大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益的地理知识(杨振山等,);其次是加强多尺度聚类分析。传统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的亲疏关系聚类,以期获取同一地理现象的空间认识。由于大数据与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较“疏”,因此,在寻求地理相似性的同时,更应强调多源数据、空间关系的特征,力求分析结果更加贴近事实。
从以上论述可知,大数据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的是刻画地理事件与地理要素的时空联系,进而揭示其发生的本质。其理论假设是地理事件与其相关的地理要素是有内在联系的。在研究中应注意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地理科学方法的结合。对地理大数据科学范式的研究有望为短时间尺度地理事件发生的监测和预测提供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诚然,尽管大数据在地理学界“炒”的如火如荼,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范式,其本体特征尚未达成广泛共识。
从地理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奠定了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形成了地理学的本源特征。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是当今地理学研究的潮流,使地理格局、过程研究不断深化,是地理学成就的标志。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是前沿,是全面认识陆地表层系统行为,促使地理学从“好看”到“好用”的关键环节。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则是探索,有可能为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定量研究提供全新的路径。
由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未能触及,针对不同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加以解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科学研究范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共存并用的。由于地球科学的复杂性,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双成.2013.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M].科学出版社.
信息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第1期,第1-3页。
篇10:大学生地理论文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据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的预测,全球城市人口将从的28亿上升到2050年的62.5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市化将会是主要的原因。本文利用卫星等空间遥感数据,包括土地质量、水域河流、港口和地形地势等一系列指标,研究了中国上世纪90年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市场准入和农业土地适宜性的作用。1990-20期间,中国有超过1.5亿人进入城市生活,预计在-2030年,将会有另外4.5亿人进城,而中国2000年时的城区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74%(美国1992年为1.92%),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对城市增长的空间结构产生很大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一般认为运输成本下降可以通过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来刺激工业部门的生产,同时工业部门生产的增加以及运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会导致工业企业产生空间重组,因此城市区域的扩大与全球和区域市场的准入有关,贸易将会提高城市生产者和潜在移民的收入。第二个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地理特征是农业生产的潜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会促使劳动力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率会影响这种结构变化的时机,然而同时Alonso模型表明高生产率的农业地区城市化的机会成本也较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地方实证结果显示农业地租和城市化之间呈反向关系。
本文主要关注土地对农业的适宜性、到港口城市的距离以及地形坡度等地理条件对城区面积的影响。作者使用卫星数据来识别出城区面积,使用中国大陆地区土地覆盖数据集来测度土地对农业的适宜性,使用NASA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据来识别坡度,到港口的距离则是每个地理单元到港口城市的距离。在回归中,作者还检验了区域异质性的情况下三个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图1、图2分别为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对农业的适宜程度和地形坡度的空间分布。
图1 中国大陆土地对农业的适宜程度
图2 中国大陆地形坡度数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可以解释大约一半的中国城市化水平差异,土壤肥沃的地方城区面积更大,而到港口的距离以及地理坡度则与城区面积负相关。从较长时期来看地理因素对城区面积增长速度的影响,农业土地适宜性、到港口的距离与城市扩张速度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同时在不同区域上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its a unique set of satellite and other spatially explicit data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hree exogenous geographic factors in shaping and constraining urbanization: biophysical land suitability for agriculture, distance to major ports and terrain slope. The setting is China in the 1990’s, the most expansive process of urban growth in history. Our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geographical factors explain nearly half of the variation in urbanization levels. However, controlling for long-run levels, we find a weakly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and urban expansion from 1990C2000,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that rising opportunity cost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fertile lands. We examine heterogeneity in the effects of geography using interactions with province fixed effects and, even more flexibly, with a localized regression technique(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has opposing effects in different regions, for example leading to increased urban expans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restricting urban expansion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These results should caution scholars against assuming homogeneous effect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cross regions when doi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urban dynamics.
参考文献:
Christensen, Peter,McCord, Gordon C., Geographic determinant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J]. , (59): 90-102.
篇11:大学生论文提纲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次贷危机的警示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首先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其概念、原理、参与者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深入探讨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阐述了次贷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发展历程和内在原因。然后讨论我国在次贷危机背景下继续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潜在风险,并利用credit poirtfolio view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借鉴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今后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规避危机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基本框架与思路
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2.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三. 美国次贷危机的历程与成因
1.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
2.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
3.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
四.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及风险
1.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
2.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3.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研究
五.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3.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4.建立完善的证券定价机制
5.扩大投资者范围
6.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7.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条件适度推行
篇二:论文提纲论文题目: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意义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 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引起的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还要依 靠环境执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意义,着重分析目前我国环境执法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执法所依据的环保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的规 定,并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主要从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实体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制度、鼓励非政府环保组织发展壮大、建立 环境执法众参与的责任追究机制与激励机制、强化舆论监督与提高法律意识等五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建议。
内容提要4-7
引言7-10
1 环境保护众参与的一般问题10-14
1.1 环境保护众参与的起源10-12
1.2 环境保护众参与的含义12
1.3 我国环境执法的工作内容12-13
1.4 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含义13-14
2 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意义14-18
2.1 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环境执法打下良好的根基14-15
2.2 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促进环境执法的公平性、公正性、全面性和及时性15-16
2.3 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完善环境执法程序,监督违法执法,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16
2.4 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减少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树立环境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16-18
3 环境执法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8-27
3.1 我国环境执法众参与的现状18-22
3.2 我国环境执法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2-27
4 完善我国环境执法众参与的对策27-44
4.1 构建公众参与的法律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27-31
4.2 建立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公众参与的参与体系31-35
4.3 鼓励非政府环保组织发展壮大,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公众管理35-37
4.4 建立环境执法众参与的责任追究机制和激励机制37-40
4.5 强化舆论监督,提高法律意识,营造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良好外部环境40-44
结论44-46
参考文献46-50
论文摘要50-54
篇12: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身为一名普通大学里的普通学生,我好像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尤其有时候听人说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钱时,我的心里真的很紧张。我想可能我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一个月也就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可能除去房租、生活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那我用什么报答供我上这么多年学的父母?
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身边的人目标明确,而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前方一片荒凉,而我在路上。
上了大学感觉自己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动力,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自身,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天也就是上课,吃饭,打游戏,生活没有更多的色彩,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感到很慌张,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一种无助与焦虑。
导致我现在天天困的不行,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现在连游戏都不能使我兴奋。
我尝试去进行体育锻炼,去散发郁气,去激发自己的活力,确实有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在向阳光奔跑,但是每次跑完,就会困一会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我就水一水。
一个人如果要说有轻松生活的时间段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在学龄前(毕竟现在小学生也压力很大),也可能是在退休后(这就看你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成果了)。其他时间来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压力容器内”的。从我们背起书包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只不过这种压力是相对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
学生时代我们为读书而烦恼。一开始可能简单的是因为父母施压、后来因为升学、再后来懂事点,我们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是要被书本压弯了腰哦。后来到了社会呢,其实压力更大而且也不像读书时候那么纯粹了。职场上的、生活上的、情感上的、经济上的各种压力这时候一个个悄然而来。最后到了有家庭的年龄或者人生过了3分1甚至是过了3份2的时候,这时候你会发现貌似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因为这时候的压力不再是仅仅是压力了,更多的是责任了。偶尔回顾下,我都觉得长辈们从一开始就在给我们画大饼了,而且这个大饼一画,就这么一辈子了
突然想起这么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很应景。
这个社会一直都处于不停奔跑的过程中,你如果不奔跑,早晚就被碾压掉了。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与其等着被碾压,为何不奔跑起来呢?喜欢健身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期间的付出很是痛苦,可是健身前后的身材对比会带来的差距呢。其实,“奔跑”中的你或者“等待”中的你,都面临着压力,只不过我们选择了努力来减轻自身的压力。
静是去躁的良方,静是智慧的土壤。
我们面临不少琐碎繁杂的事情,面临很多压力。实际上,古人也同样面临很多事情,也要面对并处理好压力。对此,曾国藩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以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句话要求自己,在书信中经常提到。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在古老的中国,已经成为一则古训,已经渗透到了中华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不论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大学生,都可以好好体会这句话。遇事先静下来,不慌不忙,抽丝剥茧,把事情一步步做好,把压力一件件化解掉。
现在的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多,有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获得之后又会有新的要求产生,无尽的欲望,占有,贪婪充斥着这个社会,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现在整个社会竞争的异常激烈,整体的环境造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在拼搏,为工作,为生活,为生计,为未来,为各种各样的目标而拼命,处在高节奏的生活当中,已经没有了自己自由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完全是按照整个社会的节奏快速的前进,被动的被快速的往前推进。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那一份沉重的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等,如果不努力不拼搏,就会脱离这个社会,就会被人看不起,就会被远远的甩在身后,无形当中又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压力。人们不断的通过对各种物质上的追求,实现,来显现自己的成就,地位,对各种享受,利益,名利,权势,财富,健康,教育等等追求,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无休止的竞争让现在的人们都生活在极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当中,已经遗忘了要停下来休息去安抚自己那已经沉重不堪的心灵。
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强加上种种要求和期望。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生存,每一个人都不得不给自己设定目标,给自己制定各种计划,而能够保证自己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其实人们努力拼搏是好事,是追求进步,是在提升社会。但是有很多一部分人拼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各种攀比,虚荣的内心。这种心态便会让自己不断的陷入到更大的压力之中。人们自身的欲望无止境的增加,而不断的去索取,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物质享受就会带来太多的压力。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他们本该拼搏的年龄却不去踏踏实实的做事情,而是总想走捷径,来获取自己所需,这是不可取的,这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增加压力
。当人们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是在自己身上套上了枷锁,一层一层的叠加,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深渊之中。人们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心理状态当中,便会对自身的心理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看淡这个物质世界的种种享受追求,转向自己内心身心自由。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物质上的满足感是非常短暂的,当我们获得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种物质上的满足之后,会再一次的陷入到那种落寞的情绪当中,而唯有身心的自由,心灵的满足才是永久的,才是能够让一个人保持在恒定的快乐之中的。
★ 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大学生论文(锦集12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的答辩技巧优秀2022-09-22
09届毕业论文工作计划2022-05-06
关于毕业论文答辩提问的问题有哪些2023-02-16
论文写作方法: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2024-02-27
毕业论文写作基础2022-08-09
论文答辩问题2023-01-05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规范2022-07-29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2023-04-06
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2023-02-13
英语论文答辩技巧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