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时间:2023-06-20 08:22: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精选7篇)由网友“再让我睡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篇1: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让小学语文回归儿童的世界――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作者/张康桥

一、研究的背景

1.问题的提出。无论是自身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其实一直努力改变“师生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大家围绕教室转”的现状,但就是收效共微。个人以为,只有让儿童回到真实的世界中学习语文,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与生活的中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研究的缘起。,我申报了一项课题,名为“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后来,该课题获得了常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而且颁奖会现场就放在我当时工作的溧阳市和平街小学。自然,我得上一堂汇报课,课文是人教版的《丰碑》,采用的是质疑解疑的模式。因为我对儿童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无法合理地面对每个孩子的真实的问题,课自然不怎么样。这促使我真正转向对儿童本身的研究。

3.儿童为本的理论与经验。

(1)在儿童为本的课程领域,杜威是一位儿童为本的课程集大成者。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他立足于儿童、知识、社会的统一没计课程,主张课程的组织必须围绕儿童的需要与经验,系统知识与活动同构是杜威课程观的核心所在。在国内,陶行知先生除了主张从儿童生活人手、为了儿童生活之外,还一再告诫我们要“懂得儿童”,要以儿童的心灵、大脑、情感等去思考、看待、体验等。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主持的情境课程则以知识、儿童、情境的完美建构为己任,以情境教学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2)在以儿童为本的教学领域,除活动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之外,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源于西方学科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有效教学理念。其重要观点是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求教师确立“对象意识”。就小语界内部有关研究而言,浙江的周一贯先生在《人民教育》撰文指出“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语文”,批判r小学语文课堂中以成人为中心的诸多现象。江苏的成尚荣先生提出了“儿童立场”等思考,倡导小学语文教学应有儿童立场等。

(3)在生本教育研究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的理沦与实践的研究”,其重要观点有: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即精简地教,大量地活动;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先会后教,以学定教;评价观,因儿童学习需要评价,变评价为研究、服务等。

这些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元的:一是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要以儿童的需求、体验与经验为基础;二是语文教师要有科学的对象意识,要能准确理解儿童的语言与行为;三是在文本、儿童、教师与资源等诸多要素中,儿童最重要,因为好的教育必须通过儿童内在的力量发挥作用;四是情境、活动、体验、服务构成了儿童为本的语文教学基本策略。尽管有如此丰富的经验,但理论上研究的多,实践样例少;分别立足情境、体验等“特色”研究的多,整体研究与实践的少;西方研究的多,中国研究的少等等。因此,真正解决问题还任重而道远。

二、概念的解读

“儿童为本”,首先是“儿童”这个概念,这里是相对于“成人”和“集体”而言,以“儿童为本”强调“儿童立场”和“每一个儿童”;其次是这个“本”字,不是“本原”而是“根本”的意思,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与知识、成人等相比,儿童最重要;第三儿童为本是指以每个儿童的内在需要与精神丰满为本,基本内容是依靠每一个儿童,通过每一个儿童,发展每一个儿童。

主张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本、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教师等,因为有效、规范本身是教育价值追求之一,也是“人性得到肯定”的应有之义,但这不能成为教学压迫儿童的理由,我们不能唯知识、唯文本是重,而是强调基于儿童、通过儿童,从而提高每个儿童的语文素养。

如果说一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教”而建构的,那么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也就是说把教育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呼应儿童的召唤,满足儿童的需要,与儿童天性合作,唤醒儿童的内在动力,为儿童提供帮助。

三、儿童的理解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建筑于对儿童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有怎样的理解,就有怎样的语文教育。因此怎样理解儿童,这显得十分重要!

理解儿童,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谈:一是哲学层面的追问,也就是探讨“儿童是什么”的问题;二是现象层面的理解,也就是对具体的儿童学习内在力量的解读;三是语文层面的理解,也就是对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背后的具体需求、体验与精神活动特征的分析。

1.哲学的追问。儿童是什么?每一种教学流派,都基于对儿童的理解与发现,基于某种儿童观。除了把儿童理解为自然人、生活人、探究者、社会人之外,人们还把儿童理解为艺术之子、天然的诗人、历史的孩子等等。

几乎每一种理解都是一把钥匙,都能打开神秘的儿童世界;但每一种理解也只提供了一种视角,尽管都能放眼儿童世界,但总有看不清楚以及看不到的地方。实践每一种理解意味着一种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实践每一种理解也似乎降低着儿童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因此,很自然的,苏霍姆林斯基呼吁要“培养完整的人”。尤其是儿童教育,我们应该既把儿童理解为自然人,也把儿童理解为社会人;既把儿童理解为天生的探究者,也把儿童理解为天然的诗人。总之要把儿童理解为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

哲学家说只有保持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基于现实性而不囿于现实性才能迈向丰富的可能性。儿童是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这是抽象的观念,它必须根植于具体实践才能明晰现实意义。童心在语文教育中是如何折射的,可能性又意味着什么,必须回到实践与现象中来,我们才能彰显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2.现象的解读。面向现象,转向实践,理论才能真正和实践融会贯通。

因此,在日常的课堂,课前,我询问学生感受与问题,课后经常请学生评评课,还做了“学生眼中的好课”“学生眼中的好教师”“学生希望的语文教育”等多项调查。在座谈、评课与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具体化的.童心,发现了丰富可能性的儿童化表述。他们说“好课要好玩”,“会笑的老师是好老师”,“语文能不能换点新鲜的,不要总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地教”……

在梳理孩子们意见的基础上,再求证于语文教学实践,然后我们提炼成一条条教学建议,进而转化为教学行为。例如“课前或课起时,教师和学生要协商确定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去”,“要让每个学生确信大家都对自己充满期待”,“语文教学要与儿童的好奇、好动、好想象合作”,“课堂要从学习需要走向教学目标”,“每堂课都尽量要让学生提问”等等。这也是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研究。

在具体的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儿童的完整性和丰富可能性取决于儿童内在力量的自由生长,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儿童语文学习的内在力量体系:一是人人都有的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二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探究、想象、好动等;三是儿童与文本、教师、环境相互影响下的丰富的精神性追求,例如疑惑之处、移情之处、价值冲突之处等。但就儿童个人而言,这三个层面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且有的是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有的又处于暂时被唤醒的波动状态。尽管如此,这毕竟为我们理解儿童的内在力量奠定了基础。

3.语文的方式。儿童的内在力量是如何外化为语文素养的?这需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分析。通过观察语文学习活动中儿童的表情与状态,分析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我们发现高质量的儿童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特征是――“愉悦、自由、挑战性与有变化”。

一是愉悦性。教学的目的最好就是享受愉悦的课堂生活本身而不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自由性。教学最好不存在准主导,谁主体,谁服从谁,准控制谁,但“大家”又都在活动中必须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挑战性。教学要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要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四是有变化。教学基于个体生命的平等对话活动的前提下,儿童自己尝试探索并且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表达有变化,有发展。

哲学的追问、现象的解读与语文的方式,三个层面、三种方式的理解相辅相成,构成理解儿童的方法论体系,这为建构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如游戏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实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甚至有效教学,无论何种教学,其关键是看语文学习活动是否以儿童为本。

自由精神的张扬、丰富可能性的诉求,这使我们想到了以游戏精神为内核的游戏活动。任何真正的游戏者均处在自在、自主、自为的自由状态,同时,任何游戏也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统一。因此,基于儿童对教学的愉悦性、自由性、挑战性与有效性的期望,我们可以把儿童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理解为游戏,因为愉悦的目的、自由的精神、挑战性的特点、有质量的生活正是游戏精神的具体内涵。

这在教学中还表现为:任何游戏(教学)既源自于生活,又创造新的生活;任何游戏都有其规则;任何游戏者(学习者)都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要到哪儿去;任何游戏(教学)都需要游戏者(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实践;任何游戏(教学)都对游戏者(学习者)充满期望等。

1.游戏型语文课堂。比如在教学《滥竽充数》“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我这样引导:我们读书要把长书读短、厚书读薄,你们快读这个故事,读出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却只字不提“归纳主要内容”这几个字。分层次也是如此,学生一听说分段,畏难情绪油然而生,我却让同桌合作把只有一个自然段的故事读出两个自然段来,并说出理由。学生很快就从齐宣王和齐⊥踉谖皇蹦瞎先生的不同表现理清厂课文的层次。之后,我再让他们4个人为一组分段读,看你又读出了几个自然段。学生放开了,有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读出了3个自然段的,也有按照人物的变化把课文读出了4个自然段的。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每个老师都知道的“老套套”,但若像“玩魔方”一样学语文,较之一般教学,课程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像玩魔方一样学语文,其实质是把学习的知识变成了游戏。这不仅适用于程序性知识,也适用于陈述性知识,因为总有一条线,会让儿童在“玩”中重新串起人为拆开的知识与生活、创造的链条,让似乎彼此无关的内容获得联系。

教学如游戏一般,并不只是像玩魔方一样学语文,而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把学习知识转换成有规则的游戏,还可以把学习共同体转换成游戏共同体。例如读书课“名人排行榜发布会”:主要任务是用400字左右写一写自己读到的名人,然后提出排名建议并陈述理由,最后大家投票评选,发布。可以是十大可敬名人排行榜,当然也可以是可恶、幸福等名人排行榜,还有可敬指数、可恶指数、赞美词、谴责词等内容。完成这个项日可能需要几周,而上课可能只有一两个课时,但每个课时都是学生自己的“节日”,教师只是项目的策划者与首席顾问,主持人等角色都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自己投票决定。

完成这个项目,学生自然是需要读书的。至于读什么,教师可以推荐和引领,但不强求统一;至于具体怎么读,若非学生主动请教,教师也只能建议。真正的课外阅读,兴趣与自由更重要,因为没有兴趣,没有自由,怎么会有美好的读书生活!

教学如游戏,我们最常用的是把学生转换成游戏者。例如教学《如梦令》时,我引领学生根据词句的意思读出表情,读出动作,教室里忽而是摇摇晃晃如沉醉的词人,忽而是片片摇曳的荷叶,忽而是惊起乱飞的水鸟……“把文字读成自己的动作、神情”“读到人物的心里”“读出自己的态度”等,这就是“儿童用自己来读”。引领儿童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经验去阅读,去表达,这也是儿童精神活动的唤醒与丰富。

2.游戏型语文课程单元。教学如游戏,游戏的本质是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整合现实性和可能性,整合现实生活与课堂生活,还可以整合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从而迈向更丰富的可能性。自然,以连续的游戏型活动构成的语文课程,我们称之为儿童语文课程。

在我的语文单元课程中,有的是一个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如中国人应该怎样过圣诞节;有的是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如围绕如何解决上学和放学时校门口交通堵塞的问题,把孩子们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发给家长们;有的是不同角色的扮演,如设立班级国际日,今天你扮演美国人、日本人或法国人等,在文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表演自己的角色,还要向大家介绍为什么这样表演;还有的是源自儿童的好奇心而创建的一个语文课程单元,例如“过一天父母的童年的生活”等等。

我国的语文教学一般主张阅读取向,其基本观点是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语文单元课程建构以阅读为主,这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西方的语文教育因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其单元课程的建构更倾向于写作取向,其主要观点是“实践出真知”,“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运用”。

游戏型语文课程,基于儿童是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在自由与丰富可能性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整合阅读取向与写作取向,整合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构建新的真正属于儿童的语文世界,这个世界是由连续的如游戏一样的活动构成的。

例如我以课文《鸟岛》和《台湾的蝴蝶谷》为基本信息建构的一个二年级的语文单元课程,其主题是生命教育融入语文领域的课程单元,主要由四个活动构成:

活动一,题为“我是小小摄影家或小画家”,主要设计有“小小摄影家取镜鸟岛或蝴蝶谷”“连环画说鸟岛或蝴蝶谷”,基本目标是学会生字新词和初步理解课文;活动二,题为“我是小小鸟或蝴蝶”,尝试换位的动物与人角色互动对话,基本目标是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领会作者及同学的基本想法;活动三,题为“我的好朋友”,以介绍我的好朋友(鸟或蝴蝶等)为基本内容,创作图文并茂的折叠小书,基本目标学会用图文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活动四,题为“就是爱你”,学生分别发布折叠小书,与此同时进行动物主角的“优点大轰炸”,基本目标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赞美不同的生命。

在这个连续的像游戏一样的活动构成的语文世界里,互动对话与活动体验是儿童语文课程单元的两大支柱,其核心是言语人格和言语能力培养一体化的言语实践活动。

游戏型语文课程,实践中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托,融合阅读取向和写作取向,以连续的像游戏一样的活动单元为主体,初步形成了我的语文课程方案。

游戏型语文课堂与游戏型语文课程单元,为整体建构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尽管这样的追求是美好的,但实践是艰难的,在路上,我更期待未来!

篇2: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日内瓦湖有一条很深的隧道,隧道很黑,管理者经常会提醒大家要开灯,但很少有人会记得关灯,管理者运用了一句话却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你的车灯还亮着吗?”故事中管理者的智慧让我钦佩,而此次广州之行生本教育的精彩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四月初,我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尽管学习时间不算长,但感觉自己对“生本”的理解又进了一步。短短的几天里,我们观摩了罗阳二小的生本课堂活动,还聆听了郭教授的教育报告,实验学校校长关于生本实践的.体会,以及从操作层面的经验介绍,并且与专家就如何开展生本实践进行了互动交流。几天的学习充实有效,让我受益匪浅!

生本教育认为“人的起点非零”,“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我们观摩的生本课堂上,学生都充满自信、充满智慧,上课的是学生,讨论的是学生,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每一位学生内在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诱发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质疑,鼓励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使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生本教育不再让学生厌学、苦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牵牛上树转变为驱牛向草;从拉动学生的“纤夫”真正转变为生命的牧者,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也真正享受了许多实验教师因为生本而体味的快乐!

郭沫若先生曾在诗歌《凤凰涅磐》的序曲中这样写道:“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从教的日子里,我是真的不敢让自己“闲”着,不敢放手,而今,我愿意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解放,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不再担心因为小组合作的乱而扰乱有序的教学气氛,不再担心学生的错和慢,因为孩子就象玫瑰的花蕾,最初和最晚开的花一样美丽。

生本有其产生的源头,有其生存的活力,更有其存在的阳光空间,我充满期待,因为我渴望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篇3: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心得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不能把前面的阶段仅仅当做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小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应该是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促成孩子幸福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创建于19xx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xx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东、福建等考察学习。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20xx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20xx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20xx年4月我校再次派出12位骨干教师赴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参加“第46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与大师零距离的交流,与同仁感同身受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观摩专家名师的作课,亲身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此外,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省州县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等活动中,我们号召参学教师随时留心生本理念的贯彻,生本思想的渗透。

2、开展生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挖掘生本教育的内涵,寻找课堂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对学生潜能的认可,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认真审视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初步蕴含生本教育的一些理念,如我校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其效果使不少班级和教师倍感欣喜。班级自主管理,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担管理职责和班级事务,并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发展。当然,实践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寻找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并在教学授导、组织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改变学生的角色参与,使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最重要资源和推进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揣摩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各年级教研组通过资料研习、观看视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继而形成了有一定实践借鉴价值的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经历凤凰涅的阵痛,方能浴火而新生。如今,头脑风暴,让一小的教师对生本教育耳熟能详,对生本教育的内涵、核心、第一要义基本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生本教育不仅占据了大家的工作空间,还洋溢在生活中的饭后茶余。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自身查找失败的原因已成为一小教师自觉的行动。

二、殚精竭虑 摧“生本”焕发新芽

1、加大对实验班级家长的培训,为生本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人最容易被最表面、最明显的的东西吸引和迷惑。如今的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子女未来的意识普遍较强,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让分数一度成为衡量小学“名”与“不名”的唯一标准。生本教育,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学习活动,包括预习、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必须有展示的空间,相反,教师的讲授空间被压缩。这一违反“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无疑会遭到家长的质疑。

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担心,以及生本教育还缺乏眼见为实的有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对教师知识能力的半信半疑等等,都是阻碍生本教育实践的诸多实际问题。

学校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挑选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在相应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采用小步子逐渐迈进的办法,使学生熟悉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和参与要求,并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由学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阐述生本课堂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介绍生本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学生参与生本教育的训练要求和技能要点,动员家长支持并帮助孩子参与学习;其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反馈意见,耐心给予释疑,家校齐心,为生本教学的实践、管理探寻更好的措施。

从我校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实践来看,家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而有效,在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课堂上尽情绽放自我,实验班级的优异表现,更博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生本课堂,快乐无穷。 生本课堂必须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总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正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选择优质教育的心理,我校的很多班级超过了60人,个别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这无疑是实践生本教育的又一重大障碍。为使40分钟容量效益最大化,学校多次专门召开会议,集体攻关,最后终于形成“前置性作业延展”和“小组汇报提纯”指导性意见,确保每一堂课成为更多孩子的舞台。在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能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即使有时候由于个人观点不同,会引起争议,但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便会将正确答案铭记于心。有趣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学习着,快乐着”这是我校生本实验班学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3、建立高效的生本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千人千面,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评价是“泵”而不是“筛子”。 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我校的生本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工具也要多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让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整个过程,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让评价真正为发现学生优缺点、确定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在我校,各班班级依据《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主制订《班级公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大块,均是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作出具体的规定。之后,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及时反馈公布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营造严谨、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又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级听证会”,对《班级公约》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尽可能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为班级出谋划策:看谁有“火眼金睛”,“处处细留心”,能努力查找班级的不足之处;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管理进行整改。

我校有的班级采用“个人积分制”、“小组积分制”,按“班级公约”中的评定办法,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填写各种“积分统计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反馈,让人对每个学生一周中、一学期中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一目了然,成为学期末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许多老师担心的“自主变自流”,班级管理就能既轻松又高效。

三、天道酬勤,看“生本”精彩绽放

1、学生开心,家长满意。 如何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高效,这是所以教育人梦寐以求的教改愿景。在学校推广、实践生本教育之初,我们通过多次家长座谈会,潜移默化的向家长宣讲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让家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心甘情愿的配合学校实践这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老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为了课堂的精彩,台前幕后的工作量空前增大。“你准备好了吗?”“你回头看的感觉如何?”常常成为老师自问和相互关切的话语。经过实践的考验,实施生本教育的班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许多实验班级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实施了生本教育改革。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年龄的变化,这些学生给家长的惊喜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爱看书了,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是喜欢写作了,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开心的、伤心的、喜欢的、讨厌的事情,看书的感受及时的写出来;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成语、名言、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是知识面比较广,经常查阅资料,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本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开放去学。

我们的生本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其所能让孩子们自主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并有许多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调查报告“德克士为什么受欢迎?”;“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长大吗?”;“年夜饭中的合作”;“生活中如何感恩”……等主题作业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更能敦促家长主动反思,且在不知不觉的践行中修正自身行为。数学方面有意让孩子自己出题、编试卷,使孩子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平台,特别是为此体验搜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而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形式的英语听读、讲演等,则能有效强化孩子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愿意开放并积极的参与,同时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如有效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同时也有收获,会更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的控制等等。

2、社会认同、各方支持生本实践。生本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情商的熏陶,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人才。学校还充分利用儿童节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孩子和家长们匠心独运的创意展演,使家校、师生关系更贴近、更融洽。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并鼓励学校自主设计、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红河烟厂,体验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深入美丽的湖泉生态园,观察、了解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让环保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心中。我校实践的生本教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生本教育校长专题年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社会越来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重视学生的置疑,尊重学生建议。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他们就更乐意参与社会实践,愿意更早地体验社会,融入社会,产生社会责任感,以社会小主人的意识去关心家人、关注学校、感恩社会。

郭教授在博客中写道:“生本教育”孩子们如鱼得水,如鸟翔空,大海啊,澎湃成雪浪排空,让生命纵放,使生命提升,教育的春天巳经到来!教育之本,首在生本,门人知己即恩人。让我们传承郭教授的梦想,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心仪和魂梦。

篇4: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二、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第一,课堂教学中尽管安排了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学分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第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或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够,内容单一,教师给学生的具体、适时的指导不够。

(二)重形式,轻内容,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只有《语文教法》和《基础写作》等基本学科,对于实践学科的比例非常少,所占比例不超过20%。第二,实践教学实效较差。部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过于集中,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知识教学需求,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时间上还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2]。

(三)实践教学标准尚未形成。

第一,学校缺少配套的实施方法、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导致实践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应付了事的弊端;第二,评价标准和结果过于宽泛、宽松,没有把师生的实践教学表现与其学业、绩效建立等联系挂钩等等。

三、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随着时间推移,教学理念同样也在进步,未来一定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传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必将被时代淘汰。当前课文课堂上应适当添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增强语文实践运用能力。比如说:分析案例、研讨辩论会、设计小组让学生相互间交流等,作为语文学科,除了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标准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必须锻炼的。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把重心放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借助专门的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

2.要不断创新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材,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材限制,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新教材,同时在帮学生制定提升实践能力时也要注意高职语文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编撰的新教材要能真正起到学做合一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分别训练,在编撰时也可以将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3.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关于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应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训课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所以根据教学模式适当提升课程量,可以让学生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到同步提升。

4.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由于传统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在刚开始革新理念时,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训练,比如抢答方式。角色扮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尤其是表演,这种模式在儿童文学以及外国文化课堂上都经常能够看到,说明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以及可行性。参与竞赛是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竞争,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正好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4]。

5.提高语文课后实践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每个学期都可以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比如诗词鉴赏大会、唐诗宋词记忆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一切有助于教学的方式都是有效方式。学生在假期通常都是在空闲时间度过,学校可以很好利用这一段时间,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支教等课后实践教学活动。

(二)课外实践教学。

1.提升师资团队意识。学习的途径没有局限性,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专业教师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可以满足学生内心潜藏的那份对新鲜事物追求的心。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应多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沟通,集合众人实力一起探讨提升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2.积极引进新鲜血液。借助外校资源,聘请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示范指导课,通过大型活动也可以激发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高职语文教学。

3.加速建立第二课堂的计划。传统教学中,学生每天的早晚自习并没有好好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往往是学生意志力最强的阶段,加强学生时间能力锻炼,通过早晚自习会更加有效,在早晚自习上,学生可以多练普通话,也可以让学生间进行书写能力锻炼,提升学生书写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扩展实践教学新渠道,设计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迈向新标准。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促进,校内练习与实训后可以进行校外实习与之互补,提升学生间的互动频率,也可以通过教学模式与学生技能竞赛相结合,比如校内的试讲、校外见习以及实习,举办技能竞赛等等。

(三)遵循实践教学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一,在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认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践活动双方是教师与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学生需要引导,老师也需要不定时提出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现能力。

第二,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在积极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达到最好,所以想要提升学生语文实践教学,就要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都比较看中老师评价,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兴趣[5]。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要想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不仅要做好基础语文知识教学,还需要加强语文实践教学,以提高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强的语文教育人才,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教育人才,最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J].好家长,,(3):231.

[2]田猛.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微课实践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31):21.

[3]张煦.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6(4):205.

[4]孙亚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30):157-158.

[5]雷瑶.高职高专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考试周刊,,(9):164-165.

作者:杜苁蓉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5:革新教育与语文实践活动论文

革新教育与语文实践活动论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呢?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思辩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感性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

一、课堂教学,注重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不会的。所以,课堂教学只是提供、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条件和环境,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人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学习成果内化的目的。首先根据特定的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情境创设可以利用语言、图像、影视、表演等手段。例如:学习《看戏》时,利用影视手段,播放一段戏曲表演,使学生体验一下看戏的情景,很容易使学生进人角色;学习《口技》,让学生上台试着表演一项口技;学习《回声》,让学生听一段有关回声的录音……。这些手段,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行为,又能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培养创新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任务或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在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培养情感。例如学习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生活时,在让学生品味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捕鸟,让学生现场表演捕鸟的过程,这种实践引导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是内化创新,通过总结,澄清是非观念,内化情感.迁移训练,达到创新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口头作文,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这是学生在实践中的再创造,也是自己情感的再体验。其他如课本剧的表演,改写文章结尾等,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活动课程,落实实践,锻炼创新能力

语文的阅读,学生没有实践体验,就无法理解;写作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就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文章。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舞台。例如课本剧的表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我在上完《皇帝的新装》后,组织学生分组改编课文,进行表演。学生都投人极高的'热情,不时出现创造性的“火花”,学生在这里将知识与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如让学生编《班级日报》,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有一些读报、编报的有关知识,学习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组稿、版面设计、题图插图、刊头设计、文学美术的搭配,亲身感受一下办报的辛苦和乐趣。经过几天的努力,大家的手抄报终于办成功了。通过展评,发现手抄报精彩纷呈.特色各异,同学们看到那一张张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小报,都异常兴奋,格外珍惜,他们创造性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它的如朗诵会、演讲比赛、赛诗会、讲故事比赛等,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非常乐意投入这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社会实践,展示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是生活”。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但是,课堂教学的空间毕竟是狭小的,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毕竟也是有限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这条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基本素质。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而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

1.写调查报告。一般做法是,教师给出调查研究题目,并且告诉学生报告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格式,由学生自己去实地调查,去查找资料,按要求完成。还可让学生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单独完成或分小组合作完成都可以。例如,我曾让学生以本地区环境卫生情况为例,写一份《关于本地区环保调查报告》,然后在全班展开交流,对可行性方案进行讨论答辩形成共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学习了写作技能,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锻炼和运用。

2.实地观摩。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由于学生实际经验不多,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有一定难度,如果适当地给学生创造实践体验的机会,学生就能对作品产生共鸣,甚至能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例如《秋魂》这一课,学生对这课所表达的情感难以体会,于是我带领学生看秋实,品秋色,体秋味,触秋风,摸秋叶,查秋土,观秋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深深体会到,秋不仅是成熟的季节,同时秋本身也是成熟的,它有一个成熟的大脑,知道所有的收获并非自己独自创造,而是自然界共同的结晶。

3.读报用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要方式是让学生们以编辑的身份为报刊上登载的社会新闻写评论.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读报、用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心社会生活,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发生的问题,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语文、生活中充满语文”,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此外,指导学生写“随感”,也是加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时时、处处观察大自然,留意社会现象内容要求不高,先写学生看到什么,再写自己感悟到什么。长期积累,学生对一些平常的现象、事物就有了极深的认识。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目标上要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社会实现,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内容上追求广博,关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和自然科技问题;在态度上主动地求知,能动地发现、探索和创新;在时空上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手段上逐渐构建立体的相互交流相长的网络学习系统,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

篇6:生本教育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论文

一、前言

语文教学的一大核心就是阅读教学,只有使学生阅读更多书籍并实施阅读锻炼,才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当前,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引入新兴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观念。所谓生本教育,即在实施教学期间全方位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主导地位、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凸显出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生本教育对比原本的师本教育尽管有相应的区别,但是没有本质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师本教育相应的进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这一观念的引领之下,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1]。

二、借助生本教育理念中的小学阅读教学对策

(一)凸显出小学生的主导地位

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即一类基本型科目,其相应的阅读教学对于增强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层次而言无可或缺。所以,小学阶段对语文开展阅读教学就变成了小学阶段语文有关教学内的一大根本科目及关键科目。伴随了生本教育这一观念以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应意识到在实施教学期间学生自身的主导地位,并把学生当作开展教学的核心及主导,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也应全方位凸显出这一观念[2]。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就应引领学生对部分关键的字词、句式、语段实施深层次剖析。比如,在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诗词开展教授期间,由于即古代诗词这一模式,在诗词内的部分意象内就会涵盖了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小学阶段的学生较难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及把握。为此,教师就应细心地引领学生开展思索,指引其对诗词内的句子实施深层次的探究,并可以在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含义具备相应的把握过后实施示范性的诵读,把这一诗词内所涵盖的对好兄弟的思念、想念一类感情加以体现,以辅助学生可以获得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在生本教育这一观念之下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实施阅读教学,教师应全方位凸显出自身的辅助功能,大力实施引领,让学生可以体现出其在教学内的主导地位[3]。

(二)构建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时期即学生被教育的初始时期,在学生自幼儿园内迈进小学过后,部分依旧不能很好地紧跟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步调,就体现在学习期间注意力过于分散与开小差等。若班级中出现少数学生过于活泼,则整个教学相应的成效及次序等都会有所降低。因此,在还未开展教学以前,教师就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状况,构建一个紧贴平时生活的教学情境,让整体的教学气氛更为欢快及放松,这也即增强学生自身的加入欲望与对学习本身兴趣的重中之重。比如,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文章期间,可以寻找一些与西沙群岛有关的旅游简介及小文章以让学生开展阅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西沙群岛本身的魅力。在阅读结束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依据阅读的成果说出自己心中的观念,以锻炼其本身的表述能力。此外,虽然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期间借助了引进式这一教学方式,但是其所构建的情境不够合理,不单不会吸引到学生自身的关注,还会使情境相应的教学丧失其根本的功用。为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情境相应教学的成效与质量,教师就应自如下几个方面着眼实施改良:其一,对语文有关教学情境实施构建,要将学生自身的兴趣当作根本,能够让学生想要加入,并与学生自身的认识特点相一致。其二,在开展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并锻炼学生单独进行思索这一能力,教师应借助疑问型情境与矛盾型情境,进而开启学生自身的革新型思维,同时提升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实施阅读教学相应的成效。

(三)纾解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施阅读期间无法避免地会碰到部分问题,此时,教师就应增强与学生进行交谈,把握其实施阅读的状况及进展,探究学生自身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产生了错误与否。而对部分内涵充实但是对学生而言过于繁杂的内容,教师就应引领学生一同开展阅读,借助多媒体一类辅助方法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师在对《荷花》这一文章实施教授期间,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及内涵,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一类方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去网络内下载部分与荷花有关的图片及小视频、小文章等给学生进行展现,以让学生更易把握文章本身的情感,并凸显出其中的重难点。而对于某部分语段,还能够裁取各式影视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文章内关键的观点、具备教育价值的理念,或是部分写作方式及技能,教师均能够借助多媒体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其内的关键点,使学生在对文章实施探究期间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述出自身的想法。如此,不单使学生把握了文章内部的关键点,还增强了其相应的表述技能及阅读技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本教育这一观念应用到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实施阅读教学应着眼在将学生当作主导以实施教学,教师不单应给学生予以阅读条件及阅读空间,还应激励学生学会独立思索,勇于表述出自己的观念,对自身所喜爱的作品应尽力达成情感方面的共鸣,以提升阅读成效。同时,对学生自身获得的成就,教师应多予以激励,使学生不单可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更具自信心,并凭借最优的状态加入至阅读内,逐步增强自身的表述技能,以促使小学阶段的语文有关阅读教学获得更为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3-24.

[2]胡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7):123.

[3]柴军应.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10):6-8.

篇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素养教育分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素养教育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学习、娱乐、交往和表达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新媒体又在影响和塑造着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此时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提升的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的延伸,可以为训练学生的媒介素养提供很好的契机。

一、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活动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展开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活动变单一、封闭的课堂为多元、开放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能动的、分享的教育,要求做到能动地利用新知识和新认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能动性、开放性和广阔性为此提供了可能。2.实践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开展社会参与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搜集、筛选、整理、探究、创作、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点与媒介素养教育教会学生选择、整理、理解信息,提高鉴别媒介信息水平的宗旨可谓不谋而合。所以说,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训练是切实可行的。

二、整合的方式方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实践、感受、体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若在活动中巧妙地穿插媒介素养教育,无疑会使活动锦上添花,二者“互惠互利”,互促互进。1.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组织或引导下进行,教师要做好“舵手”工作。一是明确活动目标。如《走进家乡》一课可定教学目标为:①认知目标: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全方位、多视角了解家乡。②能力目标:培养收集、筛选、归纳、整理信息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与交际创新的能力。③情感目标:感受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明确活动要求:首先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活动小组并设立组长;然后小组相互交流、讨论课题组名称,如“家乡自然风光写真组”“家乡名人事迹探寻组”“家乡物产风情收集组”“家乡发展变化调查组”等,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活动计划,明确人员分工,并确定成果呈现形式。2.加强监控,适时点拨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在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后,教师就应该把学生置于“前台”,自己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但这时教师的“顾问”角色还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可在小组自主制订的基础上,从活动形式、方法手段以及汇报方案等方面予以适当的点拨,以便使计划更具操作性。其次,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举行阶段性交流,要求学生及时报告活动进度并汇报存在的问题。这样在共享已搜集信息的同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在调查方面的不足,从而进行补救。3.注重评价,做好激励学生活动的结束,伴随着评价环节的展开。通过评价,学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加深对自己当前活动状况的了解,从而在下次的学习、活动中做出调整。鉴于“能力目标“检测,我们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如下:①你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哪些途径搜索你所需要的资料?②文字、图片、歌曲、视频等资料,你都搜集到了哪些?③你们组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呈现你们的活动结果?你对它满意吗?为什么?这是书面监测,当然我们更应该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应对媒介环境和情势的.能力,要及时予以肯定。形成的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评选最佳摄影师、最佳操作员、最佳编辑、最佳导演等,以此来鼓励学生,激励他们更好地投身以后的活动实践。

三、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收”与“放”的关系实施过程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但教师的适时指导与点拨绝对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比如改变兴趣方向、不得要领,展示形式单一、技术不得法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做好及时的启发引导工作,使活动紧凑有效。2.把握好“设”与“迁”的关系设,即教师要做好设计统筹工作,活动要通过怎样的手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媒介素养,教师心里要清楚。迁,即迁移运用,教师要确定活动的价值取向与方式方位,找准课外活动与课程资源的联系,使活动成为撬动学生学习的杠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媒介素养作为信息时代语文素养内涵的延伸,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育基础上建构融合时代因素的教学模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多样化实践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单一从书本学习知识的局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为信息时代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提供了最佳的教育平台。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媒介教育落到实处.

生本教育征文

生本教育理念口号

生本教育之心得体会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孔子仁的思想的论文

生本理论学习心得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精选7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陆灵艳2023-08-12

构建教育新模式读后感2023-04-11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2-07-29

生本课程实习调查报告2023-08-03

叶圣陶语文精读思想及对新课改的启示2022-06-26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2023-10-17

网络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2022-11-07

学校管理新理念2022-11-28

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2023-01-10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体会2022-10-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