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共13篇)由网友“lovtov888”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的基础学科,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且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一直以来,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趣的,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活动之中,并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概述,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导入环节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所以,课改下,我们要改变灌输式导入或者是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为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在教学《音乐与影视艺术》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在课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自主搜集“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然后,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我引导学生对该作品进行介绍,并顺势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进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动手搜集资料能力的同时、提高导入环节质量的同时,确保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在教学环节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环节是确保课堂目标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精彩历史课堂构建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我们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都是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确保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将历史课堂打造成“以生为本”的课堂,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出来,如:“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等等,组织学生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究,最后,我在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三、在课堂评价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评价环节,要将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转变为生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以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由于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是自主学习模式,所以,在评价时,我们要对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对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改正的方向,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可以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反思环节、习题练习、讲评环节中等等,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历史课堂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2:小学生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
小学教育工作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地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跟不上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推陈出新的教育模式才能进一步的紧跟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小学教育的建设工作,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达到提升小学教育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
篇3:小学生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理念研究论文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总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学生应当服从教师的指挥,而教师应该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感觉。而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如今的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新的模式才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学校及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培训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育环境中去,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作为校园管理者应当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时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理念。最后,在召开的班级会议或是家长会中教师应当时刻注重家长对学校建设以及对学生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2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中,要谨慎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多交流,相互了解,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建立这种平等的交流环境,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2.1班主任要积极融入学生,了解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待小学生时,不应该像对待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严厉,而应该循循善诱。不能树立起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学生容易与教师产生隔阂,对教师的敬畏从而也会演变成对学习的害怕。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弹性的教学,积极与学生融成一片,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成为学生的朋友,该严厉时还应一丝不苟。从而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种好教师、大朋友的形象,这也是为人师表应做的事情。因此,想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平台前提是:教师应该注重自我修养,树立好自身形象,拥有该有的气度和品质。
2.2平等交流需要建立相关机制
建立一个相对融洽的班级光靠教师的一人之力是很难办成的,因此,教师还应该建立相应机制。如:通过选举产生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科代表等,一方面,给全班同学作好表率作用,同时也能约束学生自己;另一方面,这些班干部也能及时向老师反馈班级最近情况,使得教师能够大致了解学生的最近情况。另外,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最近情况,这一措施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2.3教师对学生应该多方面关注
在学校教师给学生传播知识,而在生活中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在课后多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举行班级春游、踏青、开展公益活动,或是教师通过走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同时教师也应该紧跟潮流,和学生交流最近有哪些好看的书籍、电影、玩具、动画等,这些也是教师能进一步走进学生心里的一大途径。
3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
3.1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能实施“以生为本”重要保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遵守校园准则,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作为校园管理者应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科学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人性化地管理整个校园。其次,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环境。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作,而教育工作的维持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好坏。最后应该提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由于学生大都处在年龄较低的阶段,心智和思想都很不成熟,而且刚进入学校总会有一种害怕和恐慌的情绪。因此,人性化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担忧,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人性化的管理学生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有极大地好处。
3.2注重教育理念的差异性
在现如今的教学理念中,学校按照成绩划分学生的好坏已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有些教师会选择优待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视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得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这样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利用小组交流等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而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分组,将学习能力大致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针对不同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务。最后还应该定期调整分组情况,避免学生与其他组同学产生隔阂。这些教学理念的基本核心应该是“以生为本”,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4“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施的意义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工作,在不断改善和提升教育水平中则能体现出教育管理中的价值所在。现代的教育环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能动作用。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人性化教学,切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能动作用,才能产生较为融洽的教育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的提升。
5总结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整个学校的建设及学生和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施地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且责任重大的任务。在实现时应当注重多方面的改进,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从而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作者:吴幼程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欢.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5):226-226.
[2]黄意斌.浅谈小学生教育管理中以生为本的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11):2-2.
篇4: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一、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会讲到跨越代沟的相关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上,我给他们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中父母和孩子因误会而争吵的片段:父母因孩子售卖游戏卡赚钱责备孩子,与孩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孩子哭诉说是想赚钱买父母好好陪他一天才售卖自己的游戏卡。通过这次交流,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得到了父母的谅解。父母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得以平等沟通,相处得也更加融洽。通过此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是跨越代沟的良方。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只靠讲道理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学生的具体需要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思品课程的教学肩负着培养与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责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慢慢对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很多问题与社会现象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构建,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在认知上还会存在偏差。思品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更正学生观念上的这种偏差,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与启发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在教学《行为与后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些开放性的研讨话题。例如,让学生尝试讨论面对病重的妻子和家里已无钱买药这一事实时,是选择偷药救妻子还是选择坚决遵守和法律不偷药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行为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后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人不能因为要满足自身需要就触犯和法律,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只有人人学法、遵法、用法、守法,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维护国家利益。由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人性丰满的学生。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另一个直观表现便是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很重要。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思维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研讨问题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思考,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接收的难易程度也会不一样。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间的这种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给予每一个学生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样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情绪》这一节内容时,开课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导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喜或悲、或怒或愁的经历,并告诉大家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在支配着自己呢?”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立刻引发起了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纷纷回忆着自己有过的一些难忘的经历,都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随后我对学生说道:“你们对情绪都有什么了解?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情绪态度是不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这个教学过渡不仅非常自然,而且在前面的研讨过程中也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首先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给予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篇5:试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落实论文
试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落实论文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为此,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策略进行讨论与研究。
科技进步和信息传递便捷的时代下,基础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内容,还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勤于实践,获取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扭转原有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索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适宜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学与“共学”相结合的英语学习模式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进行自学预习。在这个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高中英语课文中的段落大意分析和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归纳,要对自学预习过程中的长句和难句进行理解和分析。
例如:在人教版高三英语Unit 3 The land down under中,要求学生在自学预习的过程中,要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式,如:If you...you will...;you’d better not do it;Look out!Be careful!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阅读和预习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重点阅读,理解和把握关键句的重要含义:(1)Sydney is perhaps Australia’s most famous city,but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 is Canberra,a city located between Sydney and Melbourne.(2)Later,when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made it impossible for England to send prisoners to North America,Australia was chosen as a new place where prisoners and criminals were sent.(3)The newcomers changed the way land was managed and introduced new plants and animals that were harmful to the Australian ecosystems.在对关键句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检查学生自学的程度和状况,领悟语言的规律,并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并且还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自学和“共学”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得到拓展,在语言应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二、探索高中英语课文的语言背景,拓展英语素养
在高中英语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中语言背景的了解,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相关的语言背景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英文字典查询、英文图书翻阅等方式,对课文的语言背景进行大概的熟悉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创设英语语言学习氛围。
例如:在人教版高三英语Unit 2 Crossing Limits一课中,由于这篇课文涉及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较为庞杂,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较大的障碍。
在空间跨度较大的语言应用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四位中外航海家的图片,并输入相关的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和地理知识中的背景内容,如: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珠穆朗玛峰等。
学生通过教师提示的图片以及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搜索之后,可以适当地补充对于课文的理解,增强对课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及繁荣状况、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背景知识时,还可进行文章整体结构的任务设计。这样,可以完成课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升华文章的主题。
三、开展“创造式复述”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创造性提升是根本。在英语教学中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开发学生的智能和天性为目标,全面开启学生的思维状态,释放所有的学习能量,需要进行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围绕课文主题,在对原文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进行加工、整理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改写式的复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英语素养的全面教育。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采用与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相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行层次化的英语教学设计。
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对于英语课文情境的背景知识把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理解和把握。
篇6: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探究论文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探究论文
1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管理队伍在意识中要强化这一理念。学生工作管理队伍要以维护和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成才为管理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根本利益服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体贴,并切实为高校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高校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使学生从管理的被动状态转变成为主动状态,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高校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并且提高高校学生道德判断力和创造力,使高校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统一。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设计需要从学生出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赖一整套规章制度来实施,规章制度一旦实施就具有刚性。学生管理工作要以生为本,就必须在规章制度设置上以生为本,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不能压抑学生个性,而是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执行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多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订。
(4)以生为本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是一种理念。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设计必须要把握教育管理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体现系统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突出人才培养的引导性目标。比如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住宿有四人住新公寓也有八人住老式宿舍,可是学生入校却没有选择新公寓或老宿舍的权利,他们要根据校方从住宿管理方便出发,被动安排住到哪里,如果被安排的都是一样的条件也行,可是现在有的条件好的学生想住新公寓却被安排到老宿舍,而家里条件差的学生想节约住宿费住老宿舍却被安排到新公寓。如果在宿舍管理上不单是从管理方便出发,还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使学生入住自己意愿的宿舍,那么更能体现学校管理的.以生为本理念。
2以生为本管理理念在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是一种先进理念,这种理念需要有这种意识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践行,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领导重视这一理念,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想解放思想,用更好的工作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也想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也就是辅导员纷纷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如想象中的理想。
(1)新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引进新理念,可是效果不明显。“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口号已经喊出十多年,很多学校也纷纷践行这一理念,尤其是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辅导员,他们在年龄上跟大学生差不了几岁,在行为上还没来得及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角色转换,在思想上很活跃很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这个群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很容易做到以生为本,他们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主体。他们将“以生为本”理念放在学生工作中,跟学生处于平等关系,相处和谐融洽,可是在老同事看来,这个老师缺乏权威,没有老师的威严,在学生眼里,这个辅导员是个好老师,他可以让学生没有丝毫压力,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可以让学生很“放肆”地“为所欲为”,学生在面对这等“好”辅导员的时候可以全身心放松,可是在面对其他用传统理念对待学生的老师的时候,他们又备受压抑,一天的心境在放松与压抑中反复。而用先进理念管理学生的辅导员在学生面对自己和其他老师完全不同的态度的时候,感觉失落,认为学生对其他老师的尊敬之情胜于自己,而且自己“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生管理中还给自己带来了不便,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不怕”导致学生对自己下达的指示不重视,而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下达的任务。因为他们不怕这个老师,他们就算不执行辅导员的指示也不会有什么惩罚,或被批评,或被处罚。老师的平等对待和人本关怀达到了让学生放松的目的,却不能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
(2)新老辅导员之间管理理念存在矛盾。新辅导员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老辅导员看来就是经验不足,他们在心里面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老师跟学生不能平等,老师跟学生打成一片就不叫老师,学生在老师面前俨然没有学生的样子,他们认为这样不能把学生管理好。老辅导员的老的管理理念在高校依然占据主流,他们的管理成效更容易得到校方认可。而新辅导员的新的管理理念虽然得到提倡,但是管理效果不明显,因为这种管理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他们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校虽然提倡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更看重管理效果,而新辅导员运用以生为本理念的管理效果不明显,所以新辅导员不能得到校方的认可。新的理念在运用过程中如果不能产生作用,甚至有时候让辅导员更加头疼,那么新辅导员在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后定会有所改变,甚至会在工作中启用老的工作思路,这将会影响以生为本理念在工作中的执行进度。
3结语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是这一理念的先进性毋庸置疑,要切实运用这一理念到工作中去,将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场颠覆性革命,产生的效果不可估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篇7: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论文
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论文
摘要: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民办高校工作稳定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在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的管见。
关键词:学生工作理 理念 新局面
0 引言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肩负教育、管理、服务的直接使命。“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1]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的,相应的,对学校纪律要求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一般总会找他们的辅导员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辅导员是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教书育人的大环境里,在完成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有用人才的总目标下,尤其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切实加强服务意识,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工作不断创新,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必要保证。
1 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1.1 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育人是其基本职能。其教育方式及内容不仅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方面,还应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和文化活动育人等。如果说“服务育人”是学生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那么,这里的“服务”应该是广义上的,既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与保证,又包含文化、物质生活的服务与保障,还包括就业指导与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与“教书”、“管理”之间有互动作用,服务跟不上,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也将得不到保障。目前,由于高校招生并轨,传统的分配方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升学难、上学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困难局面。这种情势下,高校“服务育人”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我们秉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就是为了适应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出能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新时代的人才。因此,具体实践中,各辅导员要善于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从单一的“管理”向“服务”转化,坚持为学生服务也就贯彻了“以人为本”精神,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1.2 要把为学生服务和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结合,达成师生共赢。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学生工作者,他们了解大学生,与大学声接触交流多、对学生的影响广泛,但又相对缺乏管理经验,这就对高校青年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育、引导学生不仅需要热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只有掌握了教育的规律、方法,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虑、所求,并且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心理上接受、行动上见效,才能引导学生朝健康的轨道上前进。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学、天文、地理、历史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所以,辅导员在引导、教育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1.3 为学生服务目标是更高效。作为民办高校,实行学分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原则性的工作还是坚持。如遵守校纪校规、国家法律、安全问题等方面,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狠抓几个环节。例如:大一学生的早读出勤率、学生到课率、晚自习出勤率、寝室卫生合格率等。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经常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实行师生共同参与的考勤模式,每周在班级公示考勤结果。严格的考勤制度会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对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并作相应处理;加强晚上学生宿舍就寝情况检查,坚持辅导员经常下宿舍,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严抓考风考纪,杜绝学生作弊行为;辅导员积极配合学校和系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方面刚开始可能会让学生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但良好的习惯养成对良好班风形成大有好处。辅导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通过良性教育构想,从对成文规则的敬畏开始,使学生产生“敬畏”心理,到对不成文习惯的敬畏,再至对校园、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的基础性秩序的敬畏,最终在其内心生成一种对事物、他人、社会的应然敬畏,并将其作为个体行为中常态生活信念。
2 科学思考,踏实工作,实现学生工作的“两个目标”
辅导员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科学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有自主力、有知识、有能力、能独立、能创业,迅速适应社会发展。
这里涉及到培养学生的两个目标: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因此,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应该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标准。这里说的“新型人才”应具备有效整合自主学习、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和信息的急速变革。要适应知识的更新换代,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方式主要是上网玩游戏、谈恋爱、唱卡拉OK等。说明部分学生还游离于“被动”和“主动”学习之间。如何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走到主动学习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民办高校的生态性发展,“学风”建设是关键,要促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应构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育人”、学生工作教师“服务育人”、行政工作人员“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动态作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实现学生工作目标。
3 坚持第二课堂的创新性,抓好“三个建设”
创新人才应该是高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其应具备的素质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必须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具体地说,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素质特质表现为:良好的创新意识、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创新思维方法,以及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创新能力。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大作用,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围绕“三个建设”来开展工作。
3.1 要把建设“文化校园”作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题。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具有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实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与第一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有着鲜明的优势。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相对差,而第二课堂则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因此,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各社团和学生组织可以以系为依托,得到专业教师的专业和业务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可以以社团和学生组织为平台,与实习基地或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多方接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3.2 要把“创意校园”作为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出发点。第二课堂活动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自主性强,学生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相比,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身亲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与社会、领悟人生哲理。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增加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要使他们增强自尊感;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由“参与者”变为“设计者”,由被动参与转变为活动的主人。因此,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要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出新意,吸引最广泛的学生参与。
3.3 要把“友爱校园”作为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目标。学院各社团和学生组织要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在获得锻炼和体验的同时,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形式和就业的需求,完成“学校人”到“社会人”[2]的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设一个友爱和谐的培正校园。
4 科学有效地利用“四条途径”,提高学生工作的效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必须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学生工作的“四条途径”,实现学生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4.1 抓好学生工作的主体力量。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系部学生工作要取得系主任对学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学院人事处、学生处应该密切配合,科学地选拔、任用、考核、培训和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原因,目前我院学生工作教师队伍还未形成完善的队伍选拔、任用、考核、培训和管理制度,因此出现了现有学生工作队伍大部分年龄较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以培正学院会计系为例,个别年级的辅导员一学期一换,有时甚至一学期几换,导致学生工作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同时,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增多,使辅导员超负荷工作,辅导员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外,许多非本职工作都压到了他们肩上。学院也没有明确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按其工作任务履行职责,使辅导员处在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底层。学校的各职能部门都可以直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同时辅导员又归系(部、中心)管理,系(部、中心)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的事务,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不知所从,整天忙于事务。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资料数据的上报。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事实上辅导员成了戴着学生工作教师的帽子,充当着学生的“保姆”、“警察”、学校各部门的“勤务兵”、系(部、中心)“服务员”①的多重角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
因此,学院人事部门、学生处和系领导需密切联系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辅导员队伍的配备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提高素质;科学管理辅导员工作队伍,严格考核;加强辅导员工作作风建设,增强责任心;热心关怀,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3]
4.2 在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单靠辅导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队伍发挥作用。为此,首先指派好德才兼备的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带好系团委和学生会,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得力助手作用。其次,要加强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让他们传递管理工作信息,反馈同学意见和要求,协调各方面关系,以保证管理制度的顺利贯彻和落实。最后,要抓好学生干部以外的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机会,以此形成梯形的骨干队伍,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重点突出,层层渗透。
4.3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校园网络作用,全面建设好系部学生工作网站,实现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进网络,全面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当今社会已逐渐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信息量大,速度快,影响力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学生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实效性。一是建设开发学生管理网络系统,更快更大范围内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减少琐碎事务对辅导员工作的困扰,使其专心开展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使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进网络,这意味着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即同新的知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教育将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最后,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学生工作是育人的第一线”,学生是学院办学的主体,学生工作对于整个学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学院各个工作都应围绕着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来开展。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利用学院“双评”的机会,不失时机地抓好机遇,消除疑虑,把学生工作的调研、建设和发展工作认真抓起来,用实际行动落实学院领导关于学生工作“一、二、三、四”的工作理念,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学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①:“勤务兵”:旧军队中为军官办杂务的士兵。“服务员”: 机关的勤杂人员;旅馆、饭店等服务行业中招待客人的工作人员。本文引用“勤务兵”和“服务员”借以说明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北京:新华社..10.14.
[2]魏志渊.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高等理科教育..(4).
[3]胡敏.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6).
篇8: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生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生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1提供体育活动器械
为了能够使幼儿在晨间体育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应当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活动器械,促使幼儿自主地运用器械进行身体锻炼。
1.1根据幼儿锻炼需求,为幼儿提供趣味的活动器械
活动器械是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可以帮助幼儿锻炼身体。但是在为幼儿提供体育活动器械时一定要从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明确幼儿锻炼需求,以此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体育活动器械,这样可以使幼儿从兴趣出发,主动地选择器械来进行体育锻炼。而为幼儿提供趣味的活动器械,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成体育活动器械,将其应用到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强壮幼儿的身体,还能够培养幼儿环保、废物利用的意识,例如将废弃的矿泉水瓶消毒干净,制作成保龄球瓶;利用废弃的饮料瓶改装成拉力器等,都可以应用于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
1.2以幼儿的发展差异为准,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性能的活动器械
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不同,这使得幼儿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应当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性能的活动器械,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器械来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宽窄不同;有木板制作的,有塑料制作的。幼儿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取适宜高度或宽窄的平衡木来练习。
1.3以幼儿活动兴趣为准,提供周期性、科学性的活动器械
在为幼儿提供趣味性、生活性、功能性的`活动器械以外,还应当为幼儿提供周期性的活动器械,则可以使幼儿在对晨间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周期性地投入到某项活动器械锻炼中,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为幼儿提供周期性活动器械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提供的活动器械具有科学性,促使器械锻炼在幼儿心理负荷之内,促进幼儿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2选择适合的活动方法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展开的幼儿园自主晨间体育活动,所选用的活动方法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幼儿展开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促使幼儿自主发展。基于此,所选择的活动方法有:
2.1自选活动方法
为了使晨间自主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我们让幼儿自选喜爱的活动区域、活动器械、活动伙伴进行锻炼。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意义上从兴趣出发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水平,并促进自己自主发展。具体的做法是:给每一个幼儿的都提供一次选择活动区域、活动项目、活动器材的机会,促使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项目、器材,使得幼儿在自己感觉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幼儿全身心放松地、专注地投入到体育项目锻炼中,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2.2情境创设法
为了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来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热情,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有效地、合理地、科学地进行体育项目锻炼。对于情境创设法的运用主要是根据一些幼儿了解的、感兴趣的故事展开,要求幼儿共同参与到情境演绎当中,促使学生在进行角色的演绎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兴趣,按照情境发展情况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共同完成体育活动。幼儿在参与演绎情境的过程中自身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所以,在“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展开的幼儿园自主晨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利用情境创设方法,可以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为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幼儿创造条件。
3结束语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展开的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活动的自主、开放、轻松、愉悦,促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从兴趣出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以说,“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篇9:试析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教育论文
试析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收费改革后,我国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但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不够完善、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的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一些构想,力争更深层次地落实好此项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学费标准由过去的每年几百元增长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有效落实资助政策,深层次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一、目前我国贫困生资助制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政策正式出台。经过一年的试点,国家助学贷款扩大到全国所有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据统计, 6月至4月,全国新增审批贷款学生144.1万人,新增审批合同金额121.1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230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90.9亿元。
自开始,国家每年出资2亿元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国家奖学金。,中央财政增加国家奖学金经费,从每年2亿元增加到10亿元,将原来的“国家奖学金”改为“国家助学奖学金”,分设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两部分,其中国家奖学金用于资助5万名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4000元;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53.3万名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每人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又决定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实行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
二、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助学贷款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由于助学贷款政策中的还款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导致贷款偿还过程中的违约率较高,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虽然银行有权在各类媒体上对违约学生予以曝光,将他们的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之间共享,甚至可以起诉进行追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的信用环境还不太理想,个人信用体系还远未完善,因此这些制约条款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近几年来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违约率的问题。
第二,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地方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学生户籍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负责审核发放,同时将学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列为共同借款人,确保了贷款的顺利回收。但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规定:金融机构有权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贷款风险状况自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就导致了各地执行政策的力度差异较大。另外,有些地方金融机构因贷款金额有限,产生了贷“人情”款的现象,使得贫困生申请贷款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二)现有奖、助学金等无偿资助机制尚需优化调整
1.无偿资助比例过大。近年来,国家、地方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规模不断加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表明,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这还不包括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但由于无偿资助比例过大,影响了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有偿助困机制的均衡发展,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评选机制是资助机制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资助对象评选问题也最为突出。虽然各高校明确规定了困难学生评定工作的相关要求和程序,但学校在审查过程中,仍能发现很多弄虚作假的现象。有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居委会在出具困难证明时未能做到实事求是,夸大困难程度;还有的地方推脱责任,拒绝为困难学生开具证明。这就造成高校难以凭借困难证明确定学生困难的真实性和困难程度。作为资助工作的基础,资助对象评选工作还远不够扎实,在评定受资助学生资格时难免会出现偏差,难以保证资助政策的公正性。
(三)对受资助学生的心理教育还有待加强
各高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重视了对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与关怀。部分贫困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第一,一些学生没有把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主体资助形式。他们认为只有无偿的补助才是真正的资助,而贷款将由其本人偿还,不算是一种资助。第二,国家、地方和高校投入的大量无偿资助资金,使一些贫困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甚至产生了依赖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思想。第三,大部分贫困学生存在较强的自卑与自尊心理。他们既渴望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帮助,又会因为自卑而羞于启齿,甚至因过分的自尊而拒绝资助。目前,很多高校资助工作只停留在了经济资助的层面,而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则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短板。
三、深层次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工作的政策
1.进一步完善贷后管理工作。为了确保贷款学生按时还贷,仅靠诚信教育和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还应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制约条款。例如,学生毕业时将毕业证作为抵押,由银行代为保管,国家为贷款学生提供制式毕业证明书,注明该学生的贷款情况以及该证书的效力以及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并在学历注册过程中注明情况。学生还清贷款后更换正式毕业证,同时更改教育部学历认证中的相关信息。这些措施既能使贷款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的就业、进修、评职不受影响,又能强化贷款学生的还款意识,促使其按期还贷。 2.进一步创新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针对目前还款方式较为单一的现状,银行应推出更为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还款需求。例如,学生分期还款时,每期还款金额有一个弹性范围,学生可根据该时间段的经济状况,按照还款范围自主选择还款额度;或者采取每期还款金额逐步递增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学生毕业后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的情况相吻合。助学贷款还款机制的创新既能保证银行的效益,又能体现出对贷款学生的关心,实现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 (二)改革贫困资助机制,体现有偿获取资助的原则
1.在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继续改革评选与监督机制。在对学生困难的真实性及等级进行认定时,既要参考各级贫困证明,又要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要用事实来说话,力争将有限的奖助资金发放到最应得到资助的学生手中。同时还要监督获资助学生对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铺张浪费、奢侈消费的现象。一旦发现贫困学生在认定评审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对资助资金不当使用的现象,要根据相关规定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甚至收回资助资金并根据校规校纪给予严肃处理。
2.在保证适当无偿资助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体现有偿获取资助的原则。建立以激励为主、助困为辅相结合的新机制,将贫困生接受帮助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无偿资助资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政府无息贷款,制定宽松的还款方式,让资助资金循环使用起来。这样一方面可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放弃“等、靠、要”的思想,以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3.在各项资助政策中,勤工助学的教育功能最为明显。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应积极向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并着重开发“智力型”“管理型”岗位,提升勤工助学层次。贫困学生参加适当的勤工助学劳动,除了取得一定劳动报酬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资助,放弃“等、靠、要”的思想,以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既发挥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关怀与教育
1.资助的本质是“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我们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大多数贫困生身上具有自强自立、勤奋上进等优点,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自卑心理,因此要特别注意带着关爱和理解去开展助贫工作,在给予资助的同时使贫困学生感受到足够的平等与尊重。另外,还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必要的帮助,并在精神层次上要保持独立与自助的意识,最终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贫困学生往往因为家境贫寒,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这会造成他们的烦恼、苦闷无处倾诉,时间久了甚至会造成心理压抑或扭曲。因此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更应注意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们经常参加班级、社团活动,通过活动加深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并鼓励他们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贫困学生在这种帮与被帮的过程中体会到温暖与平等,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渐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育他们学会感恩。我们不赞成任何单位或组织开展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活动,这种感恩活动有悖于国家、社会资助的初衷。但是,作为受到国家和社会关爱的贫困大学生,应该具备感恩的心理欲求。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是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倡的美德。通过贫困大学生自发的感恩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道德的进步,体现出资助工作的精神内涵。
高校贫困生资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且影响广泛的工作。它一头牵着党中央、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困难学生的关爱,另一头牵着寒门学子的前途和命运。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表面工作,更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细致深入地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篇10: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生本理念研究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生本理念研究论文
一、生本理念的简述
1.生本理念的涵义:在小学阶段生本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主要是指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的依赖学生,对学生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生本理念的意义: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美,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导者,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单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呆板,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知识强加于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学习兴趣。信息及时基本知识讲授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其主要来源是计算机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基本上未涵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知识,更达不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简单,教师缺乏引导,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也在逐渐减弱。
2.关注知识讲授,缺乏教学内容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基本操作技巧讲解后,自主实践探究学习的过程。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缺乏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指导,造成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操作的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还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欠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这完全违背了生本教学理念的内容。
3.注重作品展示,忽视学生创造过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只讲解知识点,根据进度安排授课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没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整个信息技术课堂都处在教师未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被动接受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了和想象力,结合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从而深入探索新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极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特殊,接触较早。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心,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主要以技术和操作为主,这对学生来说,比起理论知识,更喜欢实践。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操作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往往造成学习效果较差。根据以上描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较呆板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的事物,有意义的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学习中,将计算机类比为机器人,进而讲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和构造,引导学生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机器人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加强的好奇心,喜欢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合其动手实践的课程内容,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技术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年级课程的实践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画图、键盘指法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可以进行模仿较强的实践课,自主模仿教师。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喜悦,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引导小学生形成动手操作信息技术的习惯。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结合学生思维灵活,思想敏捷的特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去主动探索,勇敢实践,鼓励他们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去创新。
3.扩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练习。在信息技术操作练习时,学生往往思维灵活、跳跃,会发生各种教师在教学预想范围内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态度,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生成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生本理念的完美展现。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关于画图软件的操作时,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创造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对word讲解插入图片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师传授的方法和操作,自觉组合图案和新奇图片等。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四、结语
生本教学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不断的采取适当的政策,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韩小勇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二小学
篇11:论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论文
广播电视大学于开始举办远程开放教育,电大在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之初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并以此指导远程开放教育的全部教学环节。在这8年的时间里,电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探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电大学生自主化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服务。一批又一批的电大学生通过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能力,提高了学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更好的作用。显然,开放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许多方面不够成熟和完善,单就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方面,就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涵义、理论渊源和改进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与“以学生为中心” 相对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两种教育理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以教师为中心”理念指导下,唯师为尊,教师是唯一的教学主体,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学生仅仅是教学对象,必须服从于教师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非常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上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人认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则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广播电视大学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最初是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和协助的作用。
我们认为,仅仅由学生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和协助的作用显然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体系和完全由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的狭隘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主张建立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控制教学活动,校方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对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控制教学活动。
二、广播电视大学现行教学体系中忽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况
(一)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教学计划
电大办学近30年,一直是以大学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开放教育试点以来,虽然开办了本科专业,但都是与国内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办学,在专业开设和专业设置方面都要受到合作院校的制约,不能自主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电大作为成人高校,其学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或者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或者是因工作需要更新、拓展知识。实施远程开放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员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增进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的各方面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和条件。然而,由于专业开设和设置方面的原因,他们到电大来学习,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教学计划,只能勉强将就,只要是文凭就行,至于学到了什么知识和能力都放到非常次要的地位上了。
(二)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所学课程
电大开设的专业(本科、专科)及主要课程都是由中央电大统一规定的,省级电大根据本省特点,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省开课程。开放教育学员入学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但是,这个选择是非常有限的。一是必修课程不能选择;二是选修课程不是很多,所选的余地不大,并且实际上也不让学生选择。各地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为了征订教材和授课、考试、注册等方面的方便,也为了便于管理,一般都是统一选课、统一订教材、统一注册,管理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自主性被湮灭,学生的个性被同化,学生只能服从校方。换句话说,学生在名义上有自主选课权,而实际上并没有自主选课权。
(三)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的考试是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大部分课程的考试都是实行笔试,而且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安排考试时间,也不能自主选择考试方法,考试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这与非开放性高等教育没有区别,无法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和优势。
(四)学生不能完全自主选择毕业
中央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籍8年有效。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计划(本科、专科)学制都是在2~3年之间。根据学分制的原则,学生在8年内的任何时间,只要修完专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可以取得毕业证。现实中,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到电大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了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满足自己对文凭的急需。然而,在实际的办学中,我们看到,虽然学生通过努力在少于规定的2年或者3年时间里修完了所有的课程,达到了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却不能如期拿到毕业证书。其原因一是中央电大在审核学生毕业资格时,认为学生虽然修满了学分,但没有达到2年或者3年的最低毕业年限,因而不能办理毕业手续;二是因为与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办学,毕业证的发放还要合作高校签字盖章,要受合作高校的牵制,办理毕业证书的手续十分繁琐,毕业证书迟迟不能按期发放。如果学生要想拿学士学位,那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多等上一年半载是很“正常”的现象。换句话说,学生只有按期毕业和延期毕业的选择,并没有提前毕业的权力。从这点上看,还不如自学考试灵活,更不能体现完全学分制的优势。显然,电大开放性教育并没有真正实行自己所宣传的完全学分制,而是在实行学年学分制。
(五)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实践课程和实验
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有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其目的就是要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作业、实验、实习都是学生必修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没能充分考虑在职学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做实验、参加社会实践都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集中进行,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给地处边远地区学生带了很大的不便,更重要的是不能结合学生的本职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致使许多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意义。这是与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相违背的。总而言之,远程开放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完善。
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措施和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一场教育教学革命,要通过各个方面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来保证和落实。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不光是一句话、一个理念,而应该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急学生所急,虑学生所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从中央电大、省电大、地市电大、县电大到教学班,必须环环相扣,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认真考虑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各个细节,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首先,管理者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学生需要和发展出发,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意识,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从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与选择、注册和交费、教材的订购、选课与听课、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考试方式的选择,直到毕业证书的发放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的根本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题来进行。其次,教师要转变思想观,要变“管”和“教”为服务,要善于引导、帮助和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我会学习”,彻底改变其行为导向,变依赖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与此相应,学生也要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上总是由教师主导的传统学习方式,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习自觉性,真正实现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
(二)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完善管理与服务措施
电大要深化“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思想理念,就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出独具特色、真正实用的措施,使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远程开放教育带来的实惠。从当前看,以下几个方面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并继续解决:
1.独立办学、自成一体。广播电视大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它集天、地、人三网为一体,是个庞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电大近三十年办学时间,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开办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条件,中央电大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办学水平上新的台阶,通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水平的评估,自己独立开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灵活多样地、多层次地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我们把这些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喻之为“商品”),建立一个容量大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员需要的“仓储库”,保障丰富的“物资供应”。这样,凡是到电大来参加学习的学生,他们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尽展个性,真正做到各取所需。
2.完善网络支持服务。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网络支持服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资源浏览、网上讨论、网上教学。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像报名、注册、交费、考试确认、成绩查询、平时作业上交、形成性成绩的考核等都需要经过管理教师,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的自主性无从体现。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是报名、注册。学生如果想参加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学习,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网上报名注册,学生自己填写信息,在网上递交,然后到自己所在省市的教学点去确认自己的信息,交验相关证书和证件,符合条件即可参加学习;二是直接到所在省市的教学点报名注册。注册后,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学号和登陆密码,即可进入网站学习。其次是选课、交费。清华大学学生界面有这几个组成部分:教务公告、个人空间、我的课程、个人办公、选课退课、资料订购、考试确认、成绩查询、毕业成绩查询、个人账户、个人信息、证书申请、统考申请、退出系统。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已将一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全部挂在网上,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选择1~2门,也可以选择5~6门课程。课程确定后就可以订购教材。学校将每门课程的主教材、辅导教材、VCD光盘及价格全部列出,学生自主选购教材。选课和订教材完成以后,实行网上交费。另外是考试,清华大学的考试确认和电大的考试注册是一样性质的,学生在完成平时作业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考试确认时间里学生自己上网进行考试确认,可以选择考试,也可以选择缓考,不确认就视为缺考。学生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平时作业,其该门课程的期末考(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79页)试资格被取消。清华大学的考试形式比较灵活,有写论文的,有到教学点参加集中考试的,有开卷也有闭卷的。比较清华大学的网络支持服务,电大的网络功能有待加强和完善。应该像清华大学那样将报名、注册、选专业、选课、订购教材、交费、考试确认、作业上交、成绩查询等都在网上进行,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事情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这样,一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二则减轻了学生、教学点的负担,减少了经过中间环节造成的一些失误;三则提高了教学点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组织技术力量,开发实用软件。全国电大是一个教育系统,中央电大是这个教育系统的领头羊。中央电大应该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和开发统设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实验、实践软件,逐步实现无纸化教学。中央电大曾经进行过一些尝试,像会计模拟实验、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尚未开始使用)、电算会计课程考核,但这些只是一小部分,且实习、实践课程也未能与学生的期末考试挂钩,离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化学习相差甚远。要创建虚拟的但仿真性极强的实习、实验、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网上通过这些虚拟的场景进行模拟实践,这不仅仅解决了学生的工学矛盾,也解决了教学点无实验室、无实践基地、无实习场所的困难,更使得学生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省级电大也应该组织技术力量,对省开课程、统服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并实施监控,教学点负责组织和管理。这样一来,电大的网络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化学习才会取得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应该把学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链接起来,培养出富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极强动手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还须进一步深化,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达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开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www.etc.edu.cn/articledigest5/stu-center.doc
[2]于云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12: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的作用论文
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的作用论文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敏感、叛逆,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制度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只会使学生出现与教师对抗的情况,教师管不住学生,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创新管理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生为本能够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出有效地管理办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此外,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就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彼此尊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对于和谐校园的建立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1.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成长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家长等都把学生成绩放在主要的位置上,班级中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十分常见,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沉重的心理包袱,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重新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认可,明确自身价值,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此外,教师也应做好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优秀的学生不偏袒,中间层次以及后进生多鼓励,对后进生进行课后辅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
2.实现自主式班级管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增强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是自己的事情,班主任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生自行管理班级时,应将班级管理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实行责任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民主投票选择班级干部,并加强对班干部工作的监督,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顺利。在班级管理中,要多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表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班干部考核,定期进行换届选举,选出学生心中的班干部,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风气,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班级管理目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目标,并将总目标划分为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工作的进行。指定的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明确班级管理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1]
3.多渠道管理,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
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在教育和管理中经常与教师对着干,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和认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善于学生的自身价值,拓宽学生发展的渠道,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从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出发点,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例如班级中有学生喜欢音乐,就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音乐协会,举办自己的小型音乐会,喜欢文学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文学社,进行文学创作,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使自己的兴趣和欲望得到满足,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自信心。[2]此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自我管理、发展等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一定比例算出总成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班主任应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的展现自己,获得成功的满足。以生为本理念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进行班级管理,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体现学生自身价值,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篇13:高职院校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深入管理者的心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境界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文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系统管理思想,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境界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一、以德为本在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
人才者,德才兼备之谓也;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缺乏职业道德修养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以德为本”的着力点在于培育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的导向性。
校园文化能够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以德为先的导向性驱使。大学校园文化是将全校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大目标上来。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将所有成员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全校成员的注意力就必然转向什么。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校园文化指向哪里,学校全员的目标朝向哪里,最终将思想和行为完全统一到学校全员个人发展目标上来,进而更快实现学校的大目标,这也是传播和弘扬“以德为先”思想的动力所在。
2、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像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这种凝聚功能来源于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而道德的力量就是精神的源泉,是价值观念最高境界,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对大学师生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能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心理需求,从而增强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3、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其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高尚的道德风范,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从而使学校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它有利于在全校成员中培育和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大地激发出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对学校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此以外,校园文化是调适精神气候和学术氛围的软手段,以消除人们心理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减少内耗,协调人际关系,使个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掘和发挥,从而增强道德自我约束力。
创建一个开放、平等、宽松、积极向上的软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凝聚人、造就人、培养人为宗旨,以此来引导、约束、统一大学校园师生的价值观、意识、心理及行为取向,最终实现“以德治学”的目的。而以德为本的成功实施需要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没有一个可以包容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学校也将会陷入人际关系紧张的窘境。
二、以情为本在于沟通机制的健全。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被别人尊重和认同属于第四层次的需求。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被别人尊重和认可是他们工作快乐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以情为本”的着力点在于为师生员工创建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让师生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个性发展,切实关心他们的心理动向。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靠的是沟通,靠的是默契,情感的交流是达到协调一致的目标,所以要实现如下的有效沟通,是必然的选择。
1、要有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沟通的力度,扩大信息覆盖面,不断创新机制,并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立场。还要通过校园论坛,让师生员工能平等对话,让师生能从自娱自乐的狭小空间走出来,铺设校园沟通渠道强大的情感动力支持。
2、要有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必须加强校长信箱的功用。高职院校的校长信箱,应该起到务实的功用,是非判断力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样在及时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让师生员工具有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表达的诉求,让聆听的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也使网络民主暴力的现象自行淡化,这是高度民主的必然。
3、沟通机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重视师生员工互动效果,对相关的座谈会制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加强。会议应该“精心挑选”参加会议的人员,不要流于形式,要解决真正发生的问题,建立长期有效的情感交流机制。
4、建立危机处理制度,适当时机对校园内、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考察一个组织的成熟度,要从它处理危机问题加以重视。高职院校不如企业那样的开放,也不如政府、军队那样的相对闭塞,因此要建立与加强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避免无谓的争论与纠缠。
当校园沟通机制逐渐完善起来,“以情为本”便能成功地填平了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的职位鸿沟,注重“以情促管”,有效地克服了制度管人“手脚”不管人“心”的缺陷。当然,过分强调“以情为本”也容易使学校陷入被优秀人才牵着鼻子走的怪圈。
三、以能为本。
高等教育管理实施“能本管理”的战略,是引导师生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到释放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上。“以能为本”强调“人岗匹配”,以人的能力为管理的核心,在人才的使用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薪酬制度与“能”相对应,激发教职员工的干劲。
“人岗匹配”就是为了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需求岗位更好地融合,做到什么样的人才做什么样的工作,定量的人做定额的事,即教职员工要适合相应的岗位,岗位也要适合有专业技能的教职员工,以岗位为核心,因岗设人实现人尽其才。
1、因岗设人: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职位的要求安排人员。首先分析学校特点确定其需要哪些岗位,然后制订职务说明书。在制定职务说明书时要说明该岗人员应满足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和能力要求等,要随时根据新情况,增加新内容。当正式为此岗位选人时,应严格地按照要求挑选,始终牢记是为岗位挑选最适合的人。切忌“为人设岗”现象,是本末倒置,严重不足取。
2、人尽其才。
不可大才小用,更不可小才大用,应人尽其才。
作为高职院校,人员结构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不可过于频繁、快速地更换人员。要保持稳定,首先是要让每个教职工感到自己恰好适合当前的工作,并且能相关岗位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大材小用时往往让人产生被轻视的感觉,轻者即会怠工,重者就要跳槽。所以人才安排到位,既利于稳定人员结构,也利于人才组织结构的相对稳定。
★ 兰亭集序的说课稿
【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共13篇)】相关文章:
国培数学培训总结2024-04-05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2022-05-05
初中地理老师的年终工作总结2023-02-22
科研教学计划2024-05-19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教学2024-03-01
中职英语教学总结2023-05-13
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2024-04-23
国培培训总结2023-04-03
如何写好优秀语文教学论文2022-11-24
有关语文教学论文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