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理解

时间:2023-07-12 07:40: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IP协议理解(整理14篇)由网友“Eccco”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RIP协议理解,希望大家喜欢!

RIP协议理解

篇1:RIP协议理解

一、概述

RIP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二、该协议的局限性

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过15,这就使得该协议不能应用于很大型的网络,应该说正是由于设计者考虑到该协议只适合于小型网络所以才进行了这一限制。对于metric为16的目标网络来说,即认为其不可到达。

2、该路由协议应用到实际中时,很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这使得路由收敛很慢,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以后需要很长时间路由信息才能稳定下来。

3、该协议以跳数,即报文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为没有考虑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三、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和特性

3.1、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

0 7 15 31

命令字(1字节) 版本(1字节) 必须为0(2字节)

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 必须为0(2字节)

IP地址

必须为0

必须为0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

“命令字”字段为1时表示RIP请求,为2时表示RIP应答。地址类型标志符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为2,即地址类型为IP地址。“IP地址”字段表明目的网络地址,“Metric”字段表明了到达目的网络所需要的“跳数”。

3.2. RIP的特性

(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

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1,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IP地址”字段为0.0.0.0)。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路由器每30秒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应答的方式广播出去)。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如果180秒以后都没有接收到新的关于它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值标记为16。在另外的120秒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更新信息,该条失效信息被删除。

2)RIP版本1对RIP报文中“版本”字段的处理:

0:忽略该报文。

1:版本1报文,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若不符合规定,忽略该报文。

>1:不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仅处理RFC 1058中规定的有意义的字段,

因此,运行RIP版本1的机器能够接收处理RIP版本2的报文,但会丢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规定的那些信息。

(3)RIP版本1对地址的处理

RIP版本1不能识别子网网络地址,因为在其传送的路由更新报文中不包含子网掩码,因此RIP路由信息要么是主机地址,用于点对点链路的路由;要么是A、B、C类网络地址,用于以太网等的路由;另外,还可以是0.0.0.0,即缺省路由信息。

(4)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

前面在RIP的局限性一部分提到了可能出现的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与过程。考察下面的简单网络:

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目标网络,A路由器的metric值为1,B路由器的metric值为2。当目标网络与A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而断掉以后:

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

A路由器会将针对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置为16,即标记为目标网络不可达,并准备在每30秒进行一次的路由表更新中发送出去,如果在这条信息还未发出的时候,A路由器收到了来自B的路由更新报文,而B中包含着关于C的metric为2的路由信息,根据前面提到的路由更新方法,路由器A会错误的认为有一条通过B路由器的路径可以到达目标网络C,从而更新其路由表,将对于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由16改为3,而对于的端口变为与B路由器相连接的端口。很明显,A会将该条信息发给B,B将无条件更新其路由表,将metric改为4;该条信息又从B发向A,A将metric改为5……最后双发的路由表关于目标网络C的metric值都变为16,此时,才真正得到了正确的路由信息。这种现象称为“计数到无穷大”现象,虽然最终完成了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很慢,而且浪费了网络资源来发送这些循环的分组。

另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metric值的最大值的选择实际上存在着矛盾,如果选得太小,那么适用的网络规模太小;如果选得过大,那么在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现象的时候收敛时间会变得很长。

3.3. 为了提高RIP性能的两项措施

3.3.1. 水平分割

在上面的“计数到无穷大”现象中,产生的原因是A、B之间互相传送了“欺骗信息”,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将这些“欺骗信息”去掉,那么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计数到无穷大”了吗。水平分割正是这样一种解决手段。

“普通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条路由信息是从X端口学习到的,那么从该端口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将不再包含该条路由信息。

“带毒化逆转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条路由信息是从X端口学习到的,那么从该端口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将继续包含该条路由信息,而且将这条信息的metric置为16。

“普通的水平分割”能避免欺骗信息的发送,而且减小了路由更新报文的大小,节约了网络带宽;“带毒化逆转的水平分割”能够更快的消除路由信息的环路,但是增加了路由更新的负担。这两种措施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3.2. 触发更新

上面的“水平分割”能够消除两台路由器间的欺骗信息的相互循环,但是当牵涉到三台或者以上的路由器时,效果就有限了。考察下面的网络:

+---+ +----+ +-----+ /-----\

| | | C +-------| D | ----

篇2:RIP协议疑难解答

RIP协议疑难解答

01.      RIP基于何种协议进行信息的传输以及采用一种怎样的机制来计算最佳路由?

RIP基于UDP的520端口进行路由信息的更新,采用BELLMEN-FORD算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最小跳数原则,所以在路由表的路径也并不一定最优路径,

02.      RIP 在非广播环境下,用什么命令,可以基于单播的发送接收路由信息?

RIPV1采用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在接口上来发送信息,在非广播环境下,主要是在接口上设置了PASS-INTERFACE或者是采用访问列表拒绝了广播地址。一般只能手动指定邻居,在路由模式下: neighbor ip-address 。

03.      RIP为什么会基于15跳为最大跳数,16跳不可达?

在RIP的报文格式中,度量的大小是32位,也就是RIP最大可以支持2的32次方个跳数,RIP的更新周期是30s,假如说有这么大的网络,那它的收敛得有多慢,也就是RIP只适合小型网络的原因了,

04.      RIP为什么不支持不连续的子网?解释原理?并举例说明

首先RIP是有类协议,不支持不连续的子网,默认情况下,会在主网边界进行自动汇总。下面根据一下例子,说一下RIP的接收和发送的规则。

192 .168.1.1/24---R1-------10.10.10.1/30---------------R2---192.168.1.3/24

在R1与R2之间配置RIP协议

发送规则:如果发送的路由IP与发送接口是同一主网络,并是相同的子网掩码,则进行转发,如果子网掩码不是一样的,则抛弃。如果发送的路由IP与发送接口不是同一主网络,则在边界进行自动汇总然后转发。

接收规则:如果接收到的路由IP信息,不能从其他接口得到,就加入路由表中,如果接收到的路由IP信息,可以从其他的接口得到,则拒绝这条路由信息。

根据收发规则就可以得到:在R1处会对 192.168.1.1/24进行汇总成 192.168.1.0/24,而在R2中,有一个接口是192.168.1.3/24,所以就会对R1发送过来的汇总信息进行丢弃。所以RIP不支持不连续的子网。

篇3:剖析RIP协议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一下RIP协议,这个协议是我们在学习路由协议的时候第一个接触的协议,那么这个协议主要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协议吧。RIP协议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能够告诉你它从其他路由器那里了解到的的有关目标网络的情况。你可能听说过这类被称为“传闻路由(routing by rumor)”的路由协议。它的工作方式是,在一台路由器广播RIP数据包之前把尺度域(metric field)的值加一。例如路由器A告诉你你能够经过它通过两跳达路由器B,那么,你就知道路由器A和路由器B能够直接对话,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个跳点。所以,路由器A同路由器B一样在同一个广播域中有一个链路。但是,你却没有。

当这个尺度,或者跳数,达到16的时候,说明你就遇问题。16这个数字在RIP协议中意味着无穷大。无穷数等于16是一种用来停止度量值无限增大的机制。之所以这样设计由于“传闻路由”的工作原理。这个问题讲起来有点复杂。但是,请你耐心看一下下面这个三个路由器的例子:

路由器A知道它通过路由器B能够在2跳之内可以达到路由器C。你头脑中的画面可以是一条直线,路由器B在中间,路由器A和C在两端。现在,由于路由器B与路由器C有直接的连接,因此,当路由器C出故障的时候它将会知道。

但是,当路由器B有机会告诉路由器A有关路由器C出故障的事情之前,路由器A发出了一个RIP更新信息。这个信息包括“我能够在2跳之内可以达到路由器C”。路由器B当然会相信路由器A,这就意味着路由器B相信路由器A能够达到路由器C。当然,路由器A是不能到达路由器C的,因为它的路径要经过路由器B。

但是,路由器B并不知道这种情况,因为RIP协议中的惟一信息是下一跳地址,也就是路由器A。最后,当路由器B发送它的下一次更新的时候,它将包括通向路由器C的路由,这个路由现在是3跳,

路由器A相信路由器B,因为路由器B毕竟是通向路由器C的惟一通道。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我们的跳数达到了16。这个路由将被放弃,而不会永远继续下去。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使用距离向量协议可没有办法。当我们告诉我们的邻居有关这个世界的情况时,我们没有提供有关每一个网络的详细信息,这样刚才那种计算无穷数的事情就可能发生。链路状态协议向全部路由器提供整个网络的状况因此可以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发生。“水平分割”是帮助避开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也存在瑕疵。

Split-horizon意味着我们要跟踪更新信息发进来的端口,关注可能与之发生冲突的其它路由器发来的更新信息。换句话说,路由器纪录一条路由信息发送出去时使用的接口,当从这个接口收到到到同一目标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了解这是自己刚发出去的信息被其它路由器回传了回来,从面一定程序上避免问题,但是,当涉及到更多的路由器的时候,上面介绍的情况仍会存在。这种例子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如果你对RIP协议感兴趣,你可以试着设计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具有Split-horizon功能的路由器仍会出现计算无穷数的现象。

RIP协议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聚合的速度慢。这是真的,主要是因为每次更新间隔的30秒等待时间。但是,在小机构中,这没什么大关系。RIPv2几乎能够在所有的硬件上运行,甚至在你买来支持宽带网连接的廉价的“家庭路由器”上也可以运行。即使你没有专门把RIP协议用作一个IGP协议,了解这个协议仍然是有用的,因为主机也可以使用这个协议作为手工设置一个默认的网关的替代方法。最后,即使你的机构很小,全部使用静态路由就够用,RIPv2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方便。

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和下一跳路由器来具体说明路由。

RIPv1用来进行广播,但是并不支持CIDR地址解析。RIPv2是无类域间路由并且使用多播技术。

虽然这个协议的汇聚速度很慢并且存在一些瑕疵,但是,RIP非常适合于中小企业环境。

篇4:RIP协议格式基础

RIP协议在路由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网络和硬件的不断发展,RIP协议的使用已经渐渐减少,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还是来简单了解一下。毕竟这个协议是路由器的基础知识。

RIP协议的分组格式

下面描述IP RIP和IP RIP2的分组格式。

1、RIP协议分组格式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

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号--指明使用的RIP版本,此域可以通知不同版本的不兼容。

零--未使用。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

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

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

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

注:在一个IP RIP协议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2、RIP2分组格式

RIP2规范(RFC1723)允许RIP分组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

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指明使用的RIP版本,在实现RIP2或进行认证的RIP协议分组中,此值为2。

未使用--值为0。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

如果第一项的AFI为0xFFFF,该项剩下的部分就是认证信息。目前,唯一的认证类型就是简单的口令。

路由标记--提供区分内部路由(由RIP学得)和外部路由(由其它协议学得)的方法。

IP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

子网掩码--包含该项的子网掩码。如果此域为0,则该项不指定子网掩码。

下一跳--指明下一跳的IP地址。

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

注:在一个IP RIP协议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如果AFI指明为认证信息,则只能有24个路由表项。

篇5:RIP协议疑难解答2

05.RIP为什么不支持VLSM?解释原理?举例说明

这个和不支持的不连续的子网的原理是一样的,图示还是上面那个,将左边的IP地址换成10.10.9.1/24,这只是一边的,还设置一个环回接口为10.10.10.5 /30,根据发送原则,如果发送的路由IP与发送的接口IP地址处于同一主网,并子网掩码相同,才可以进行正常的转发,如果掩码不一样,则不进行转发,可以到R2上面去show ip route 就会发没,没有 10.10.9.1/24这条路由信息,但是有10.10.10.5/30的。

06.RIP采用一种怎样的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当路由环路发生的时候,哪两种特性能够将环路影响减小?

RIP采用水平分割和毒性的水平分割来防止路由环路,水平分割的原理就是:从这个接口的接收到路由信息,不会再从这个接口发出去。而毒性的水平分割就是:从这个接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会把跳数设置为最大(不可达)又从这个接口发出去,当其它路由器由到这一条路由信息时,则丢弃。(个人觉得这没有必要,所以最好的就是设置水平分割)。当路由环路发生时,在RIP中有两种机制,一种是计数到最大,一种是保持计时器,

一般把计数设置到16,当路由环路发生时,不停地在两台路由或者是多台路器之间转发,跳数不断地增加,当增加到16跳时,则认为目标不可达,终止发送。保持计时器的原理就是当发送的路由,没有收到再次确认,计时溢出,则把路由条目从路由表中删除。

07.RIPV2比RIPV1增加了哪些功能特性?

在RIPV2的IP数据包中,增加了如下特性:子网掩码,多播,认证,下一跳地址,路由标记。

08.RIPV2中的路由标记有什么作用,并举例说明?

路由标记防止路由环路的作用。

如十条静态路由重分发到RIP域中,并被标记为20,将这十条静态路由又发到OSPF域,当OSPF域又从新将这十条静态路由发送给RIP时,RIP发送标记是自己打上的,所以拒绝这样的路由信息。拓扑图:是三台路由器相连接。

09.RIPV2是否支持认证,支持怎样的认证?

RIPV2支持简单的明文认证

10.RIPV2默认情况下能解决非连续网络的问题吗?

不能,默认情况下,RIPV2关闭了自动汇总,需要在路由模式下用命令:no auto-summary 开启。

篇6:RIP协议的由来

RIP协议,是网络路由器协议,这个大家应该是知道的。那么对于这个协议的由来你是否清楚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RIP协议的前身是一个运行在Unix BSDI版本上称为“routed” 的程序,在1988年被IETF标准化,定义为RFC 1058.紧接着的RIP2标准在RFC 1388中定义,它加入了对变长子网掩码(VLSM)的支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RIP路由协议的一些主要缺点,例如在一个网络中如果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目的地,那么RIP协议在转移到另外一条可选路径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RIP协议经受了长期的实际运行考验,在网络界已被广为运用.RIP在那些并没有冗余路由器的网络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路由协议.

一般路由协议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交换路由;另一个是维护一份路由表以提供给其他通信协议调用,RIP也不例外.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了最终目的地址、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next hop) 等信息.next hop指的是网上的报文欲通过本网络节点到达目的节点,如不能直接送达,则本节点应把此报文送到某个中转站点,此中转站点称为next hop,这一中转过程叫hop.一个报文从本节点到目的节点中途经历的中转次数称为hop count.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它通过比较到达目的站点的各个路由的hop count,即距离的大小,从中选择具有最小数值的路由作为最佳路由,而把数值稍大的路由作为备份.一旦最佳路由失效,则采用备份路由.RIP只保留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由,当一条交换过来的新的路由信息提供了一条更佳的路由时,RIP就用它来替换旧的信息.当网络拓扑改变时,RIP实体会向外发布路由更新报文,以便与其他网络设备共享.每一个路由器收到一条更新报文后除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之外,还接着传播这条报文,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互通有无、彼此信任.

RIP使用一些时钟以保证它所维持的路由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但是对于RIP协议来说,一个不理想之处在于它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确认一个路由是否失效.RIP 至少需要经过3分钟的延迟才能启动备份路由.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来说 都会出现超时错误,用户能明显地感觉出来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故障.

RIP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在选择路由时不考虑链路的连接速度,而仅仅用hop count来衡量路径的长短.这就造成了在一个实际的网络中,采用快速以太网(100Mbps)连接的链路可能仅仅因为比10Mbps以太网链路多出1 个hop,致使RIP认为10Mbps链路为一条更优化的路由,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老版本的RIP不支持VLSM,使得用户不能通过划分更小网络地址的方法来更高效地使用有限的IP地址空间.在RIP2版本中对此做了改进,在每一条路由信息中加入了子网掩码.由于老版本的RIP 路由信息中不采用子网掩码,所以RIP1没有办法来传达不同网络中变长子网掩码的详细信息.

路由协议应该能够阻止数据包在网络中循环传递,或进行循环路由.RIP认为如果一条路由具有15个以上的hop count值,那么这条路径上一定有环路存在.这就是说,一条路由的hop count值到达16后,就被RIP认为无效.显然,这样的定义有 效地预防了环路的存在,而且对于小网络高效易行.但是对于超过15个hop的大网络来说,RIP就有局限性.

RIP协议是一个国际标准,所有的路由器厂商都支持它,而且RIP在各种操作系统中都能很容易地进行配置和故障排除.在那些没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RIP能很好地进行工作,但RIP的最大毛病在于它无法在具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有效地运用.所以对于大网络或需要具备冗余链路的网络,就必须考虑采用其他路由协议了.

篇7:RIP协议的格式说明

在前面我们介绍了不少关于RIP协议的内容,我们知道这个协议是比较早的路由协议,正如前几章所说,RIP协议是来允许路由器(或相关产品)通过基于IP网络交换有关计算路由信息的一种距离向量协议.RIP传送路由信息给信宿,信宿可以是路由器和主机,当信宿是主机时,主机必须有多个接口.

◆RIP作为一个系统常驻进程(daemon)存在,它负责从网络信筒中其它路由器接收路由更改信息,从而对本地IP层的路由进行动态地维护,保证IP层发送报文时选择正确的路由.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修改信息都封装在UDP的数据报中,RIP在520号端口上接收来自远程路由器的路由修改信息,并对本地的路由表做相应的修改,同时通知其它的路由器,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局路由的的有效.

RIP协议的报文格式

本协议在实现过程中支持RIP Version1和RIP Version2两种格式的报文.RIP数据报一共有五类,由Command 域确定数据报的类型,如图1所示.

其中第1、2类报文是最重要的一对,后者是从发送该报文的路由器的寻径表中取出的V-D报文.各种RIP报文的格式相同,包括一个固定的报头和一个可选的V-D表.其格式如图2和3所示,图2是RIP Version 1的报文格式,图3是RIP Version 2的报文格式.

RIP Version1 的报文格式:

RIP Version2的格式:

其中:

◆Metric:到下一路由器的权值.

◆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指示路由项中的地址种类,这里应为2.

◆Ip Address:地址域,包括网络类和IP 地址在内,RIP报文中对每一网络共有14个字节的地址空间.

◆RIP Version 2 报文的特有的一些属性:

◆Route Tag:外部路由标记,是表示路由是保留还是重播的属性.它提供一种从外部路由中分离内部路由的方法,用于传播从外部路由器协议(EGP)获得的路由信息.

◆ Subnet mask:子网掩码,应用于IP地址产生非主机部分地址,为0时表示不包括子网掩码部分,使得RIP能够适应更多的环境.

◆ Next Hop:下一驿站,可以对使用多路由协议的网络环境下的路由进行优化.

◆ 认证,确认合法的信息包,目前支持纯文本的口令形式.

认证是每一报文的功能,因为在报文头中只提供两字节的空间,而任一合理的认证表均要求多余两字节的空间,故RIP Version 2认证表使用一个完整的RIP协议路由项.如果在报文中最初路由项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域的值是0xFFFF,路由项的剩余部分就是认证.包含认证RIP报文路由项采用如下格式:

◆组播,为了降低那些没有监听RIP Version 2 报文的主机的不必要的开销,IP多目传送地址被用于定时广播.IP 多目地址是224.0.0.9.为了支持向后兼容,多目地址的使用是可配置的.如果能够多目传送,则它将被支持它所有接口使用.

◆管理信息库,允许在路由软件内部对RIP操作进行监听和控制.

如果RIP-2路由器接收RIP-1的请求,它将以RIP-1的响应方式响应.如果路由器被配置成只发送RIP-2报文,它将不响应RIP-1的请求.

编辑推荐TCP/IP协议专题

TCP/IP(传输入控制地议/网际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

RIP协议格式基础剖析RIP协议研究RIP协议在Linux等多系统平台中..RIP协议注定被淘汰?IPv6来了,RIP协议应何去何从

篇8:浅述RIP路由协议

RIP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路由器生产商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开放标准,是最广泛的路由协议,在所有IP路由平台上都可以得到。当使用RIP时,一台Cisco路由器可以与其他厂商的路由器连接。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v1是族类路由(Classful Routing)协议,因路由上不包括掩码信息,所以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

RIPv2可发送子网掩码信息,是非族类路由(Classless Routing)协议,支持VLSM。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

◆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

◆配置简单;

◆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

◆RIPv1不支持VLSM;

◆需消耗广域网带宽;

◆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RIP路由协议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

篇9:浅析:RIP路由协议的原理

这次我们主要讲解一下RIP路由协议的两个版本的区别,针对他们的报文方式等有关内容进行一下比较。如果还有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参阅《RIP路由协议的启动和运行》,在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启动和运行,之后将对它的一些特点和版本进行分析和对比。RIP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

某路由器刚启动RIP时,以广播或组播的形式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相邻路由器的RIP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

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广播路由修改信息?相邻路由器收到触发修改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在一连串的触发修改广播后,各路由器都能得到并保持最新的路由信息?

同时,RIP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本地路由表,相邻路由器在收到报文后,对本地路由进行维护,选择一条最佳路由,再向其各自相邻网络广播修改信息,使更新的路由最终能达到全局有效?同时,RIP路由协议采用超时机制对过时的路由进行超时处理,以保证路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RIP-1和RIP-2

RIP有RIP-1和RIP-2两个版本,可以指定接口所处理的RIP 报文版本?

RIP-1的报文传送方式为广播方式?RIP-2有两种报文传送方式,即广播方式和组播方式,默认将采用组播方式发送报文?RIP-2中组播地址为224.0.0.9?

组播发送报文的好处是在同一网络中那些没有运行RIP的主机可以避免接收RIP的广播报文?另外,以组播方式发送报文还可以使运行RIP-1的主机避免错误地接收和处理RIP-2中带有子网掩码的路由?当接口运行RIP-2 广播方式时,也可接收RIP-1的报文?

RIP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协议,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但是,由于其收敛速度较慢,所以,只适用于中小型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而且RIP每隔30秒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RIP正被大多数IP路由器厂商广泛使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局域网及结构较简单的连续性强的地区性网络?对于更复杂环境及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

RIP路由协议优缺点

RIP协议的优点是配置简单,非常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RIP协议的缺点包括:

大量广播?RIP向所有邻居每隔30秒广播一次完整的路由表,将占用宝贵的带宽资源,在较慢的广域网链路上尤其有问题?

没有成本概念?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成本的概念?当采用RIP时,路由/转发的决定只是基于跳线,这样,很容易导致无法选择最佳路由?例如,一条链路拥有较高的带宽,但是,跳数较多,从而不能被选择?

支持的网络规模有限?由于RIP路由协议最多只支持16个步跳,当超过该跳数时,网络将认为无法到达?因此,RIP只能适用于规模较少的网络?

篇10:RIP路由协议的模式

RIP是一类路由协议,这个协议也是比较基础的,那么对于Unix下RIP路由协议的相关内容,大家是否有所了解呢?这里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RIP路由协议主要就是基于routed的程序,同时routed运行在Unix系统上,当网络启用了RIP路由协议,网络便具有了能够自动更新路由表的强大功能.但是使用象RIP/RIP2、OSPF或IGRP/EIGRP等一些主要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IGP)都有一定的协定.

内部网关协议首先适合于在那些只有单个管理员负责网络操作和运行的地方;否则,将会出现配置错误导致网络性能降低或是导致网络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对于由许多管理员共同分担责任的网络,如Internet,则考虑使用EGP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如BGP4.

如果网络中只有一个路由器,不需要使用RIP路由协议;只有当网络中具有多个路由器时,才有必要让它们去共享信息.但如果仅有小型网络,完全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手动地更新路由表.

路由信息协议

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协议基于一个被称为“routed”的程序,该程序运行在BSDI版本的Unix系统之上,并在1988年被标准化在RFC1058中.而在RFC1388中所描述的版本2中,增加了对VLSM(VariableLengthSubnetMasks,可变长子网屏蔽)的支持,但没有弥补该RIP路由协议的主要缺陷.例如,在有多重路径到相同目标的网络中,RIP确定使用一条可选择的路径将花费许多时间,在没有多重路径的网络中,RIP路由协议已经被广泛使用.

RIP路由协议被列为距离矢量协议,这意味着它使用距离来决定最佳路径,如通过路由跳数来衡量.路由器每30秒互相发送广播信息.收到广播信息的每个路由器增加一个跳数.如果广播信息经过多个路由器收到,到这个路由器具有最低跳数的路径是被选中的路径.如果首选的路径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具有较高跳数的路径被作为备份.

对于RIP路由协议(和其他路由协议),网络上的路由器在一条路径不能用时必须经历决定替代路径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收敛(Convergence).RIP路由协议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收敛是个主要的问题.在RIP路由协议认识到路径不能达到前,它被设为等待,直到它已错过6次更新总共180秒时间.然后,在使用新路径更新路由表前,它等待另一个可行路径的下一个信息的到来.这意味着在备份路径被使用前至少经过了3分钟,这对于多数应用程序超时是相当长的时间.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模式

CISCO路由器最基本的配置模式有两种:用户(user)和特权(privileged).在用户模式下,只能显示路由器的状态,特权模式还可以更改路由器的配置.

特权模式下可以进入安装(setup)模式、全局配置(global config)模式,局部配置(sub config)模式.

安装模式提供菜单提示,引导用户进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新路由器第一次启动后,自动进入安装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中可以改变路由器的全局参数,如主机名、密码等等.

局部配置改变路由器的局部参数,例如某一个网络接口的配置、某一种路由协议的配置等等.

篇11:RIP协议的结构解析

在RIP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它的概念以及特点和版本的内容,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RIP协议的基础结构。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RIP协议的分组格式能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跟大多数分组格式类似的结构.在这里路由协议的分组格式也不是难于理解的.

RIP协议的分组格式

下面描述IP RIP和IP RIP2的分组格式.

1、RIP协议分组格式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

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号--指明使用的RIP版本,此域可以通知不同版本的不兼容.

零--未使用.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

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

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

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

注:在一个IP RIP协议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2、RIP2分组格式

RIP2规范(RFC1723)允许RIP分组包含更多的信息,并提供了简单的认证机制.

命令--表示该分组是请求还是响应.请求分组要求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

响应分组可以是主动提供的周期性路由更新或对请求的响应.大的路由表可以使用多个RIP分组来传递信息.

版本--指明使用的RIP版本,在实现RIP2或进行认证的RIP协议分组中,此值为2.

未使用--值为0.

地址族标志(AFI)--指明使用的地址族.RIP设计用于携带多种不同协议的路由信息.每个项都有地址族标志来表明使用的地址类型,IP的AFI是2.

如果第一项的AFI为0xFFFF,该项剩下的部分就是认证信息.目前,唯一的认证类型就是简单的口令.

路由标记--提供区分内部路由(由RIP学得)和外部路由(由其它协议学得)的方法.

IP地址--指明该项的IP地址.

子网掩码--包含该项的子网掩码.如果此域为0,则该项不指定子网掩码.

下一跳--指明下一跳的IP地址.

metric--表示到目的的过程中经过了多少跳数(路由器数).有效路径的值在1和15之间,16表示不可达路径.

注:在一个IP RIP协议分组中最多可有25个AFI、地址和metric域,即一个RIP分组中最多可含有25个地址项. 如果AFI指明为认证信息,则只能有24个路由表项.

篇12:RIP V2协议的兼容

对于RIP协议来说,目前有版本1和版本2两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进行这两个版本的兼容作用。那么这两个版本是否能很好的兼容呢?这两个版本中的差异都存在什么地方呢?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下RIP V2协议与V1的兼容性。

RIP-V1使用了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路由更新?如果更新报文的版本字段指出是RIP的版本1,但所有未使用的字段(UNUSED FIELD)的所有位都被设置为1,那么这个更新报文将被丢弃;如果版本字段设置大于1,在版本1中定义为未使用的字段将被忽略,并且处理这个消息?结果,像RIP V2协议这样新版本的协议就可以向后兼容RIP-V1.

"兼容性开关",用来允许版本1和版本2之间的互操作:

◆RIP-1――只有RIPV1的消息传送;

◆RIP-1兼容性――使RIPV2使用广播方式代替组播方式来通告消息,以便RIPV1可以接收它们;

◆RIP-2――RIP V2协议使用组播方式通告消息到目的地址224.0.0.9

◆NONE――不发送消息(可以使用passive-interface命令来完成)

"接收控制开关"用来控制更新的接收?

◆RIP-1ONLY

◆RIP-2ONLY

◆BOTH

◆NONE――不接受更新

NONE功能可以通过使用访问列表过滤UDP源端口号520,或者配置NETWORK语句不包含该接口,或者配置一个路由过滤列表完成?

RIP V2协议无类路由的查找

有类路由的查找方法――首先将目的地址与路由选择表中的主网络地址匹配,然后匹配主网络的子网?如果经过这些匹配项,这个数据包就会被丢弃?

这样的有类别路由选择协议,这种缺省的方式也能够通过全局命令IP CLASSLESS更改?

当路由器执行无类别路由查找时,它不会注意目的地址的类别,替代的方式是,它在目的地址和所有已知的路由之间执行逐位(bit-by-bit)的最佳匹配?

当和缺省路由一起工作时,这个性能变得非常有用?当再加上无类别路由选择协议的其他一些特性时,无类别路由查找的功能将显得更加强大?

篇13:RIP路由协议的局限性和特点

在网络协议中,路由协议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路由协议中,又以RIP路由协议为基础。那么针对RIP协议,我们就需要重点掌握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看看RIP的具体内容吧。

一、概述

RIP路由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二、该协议的局限性

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过15,这就使得该协议不能应用于很大型的网络,应该说正是由于设计者考虑到该协议只适合于小型网络所以才进行了这一限制.对于metric为16的目标网络来说,即认为其不可到达.

2、该路由协议应用到实际中时,很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这使得路由收敛很慢,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以后需要很长时间路由信息才能稳定下来.

3、该协议以跳数,即报文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为没有考虑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三、RIP路由协议(版本1)报文的格式和特性

1、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

0 7 15 31

命令字(1字节) 版本(1字节) 必须为0(2字节)

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 必须为0(2字节)

IP地址

必须为0

必须为0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

“命令字”字段为1时表示RIP请求,为2时表示RIP应答.地址类型标志符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为2,即地址类型为IP地址.“IP地址”字段表明目的网络地址,“Metric”字段表明了到达目的网络所需要的“跳数”.

2. RIP路由协议的特性

(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

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1,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IP地址”字段为0.0.0.0).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路由器每30秒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应答的方式广播出去).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如果180秒以后都没有接收到新的关于它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值标记为16.在另外的120秒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更新信息,该条失效信息被删除.

2)RIP版本1对RIP报文中“版本”字段的处理:

0:忽略该报文.

1:版本1报文,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若不符合规定,忽略该报文.

1:不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仅处理RFC 1058中规定的有意义的字段.因此,运行RIP版本1的机器能够接收处理RIP版本2的报文,但会丢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规定的那些信息.

(3)RIP路由协议版本1对地址的处理

RIP版本1不能识别子网网络地址,因为在其传送的路由更新报文中不包含子网掩码,因此RIP路由信息要么是主机地址,用于点对点链路的路由;要么是A、B、C类网络地址,用于以太网等的路由;另外,还可以是0.0.0.0,即缺省路由信息.

(4)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

前面在RIP的局限性一部分提到了可能出现的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与过程.考察下面的简单网络:

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目标网络,A路由器的metric值为1,B路由器的metric值为2.当目标网络与A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而断掉以后:

c(目的网络)--||--router A------router B

A路由器会将针对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置为16,即标记为目标网络不可达,并准备在每30秒进行一次的路由表更新中发送出去,如果在这条信息还未发出的时候,A路由器收到了来自B的路由更新报文,而B中包含着关于C的metric为2的路由信息,根据前面提到的路由更新方法,路由器A会错误的认为有一条通过B路由器的路径可以到达目标网络C,从而更新其路由表,将对于目标网络C的路由表项的metric值由16改为3,而对于的端口变为与B路由器相连接的端口.很明显,A会将该条信息发给B,B将无条件更新其路由表,将metric改为4;该条信息又从B发向A,A将metric改为5……最后双发的路由表关于目标网络C的metric值都变为16,此时,才真正得到了正确的路由信息.这种现象称为“计数到无穷大”现象,虽然最终完成了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很慢,而且浪费了网络资源来发送这些循环的分组.

另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metric值的最大值的选择实际上存在着矛盾,如果选得太小,那么适用的网络规模太小;如果选得过大,那么在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现象的时候收敛时间会变得很长.

篇14:RIP路由协议的基础内容

RIP路由协议是我们最初接触的一类路由协议,在组网当中,我们也会常接触这个协议的使用,所以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有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RIP路由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IP路由协议是一个应用于网关(路由器)和主机之间交换路由器信息的距离矢量协议,目前最新版本是RIP v2?RIP采用距离矢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他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他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1. RIP工作机制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使用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RIP路由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信宿机的距离,称为路由权(Routing Metric)?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取值在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每隔30 秒钟发送一次路由刷新报文,如果在180秒内收不到从某一网络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络邻居的所有路由标记为不可达?如果在300秒之内收不到从某一网上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上邻居的路由从相应协议路由表中清除?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RIP路由协议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RIP还可引入其他路由协议所得到的路由?

每个运行RIP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网络所有可达信宿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

目的地址:指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指为到达目的地,本路由器要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

接口:指转发报文的接口?

metric值:指本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开销,是一个0~16之间的整数?

定时器:从路由项最后一次被修改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路由项每次被修改时,定时器重置为0?

路由标记:区分路由为内部路由协议的路由还是外部路由协议的路由的标记?

2. RIP路由协议的启动和运行

RIP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

某路由器刚启动RIP时,以广播或组播的形式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相邻路由器的RIP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

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广播路由修改信息?相邻路由器收到触发修改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在一连串的触发修改广播后,各路由器都能得到并保持最新的路由信息?

同时,RIP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本地路由表,相邻路由器在收到报文后,对本地路由进行维护,选择一条最佳路由,再向其各自相邻网络广播修改信息,使更新的路由最终能达到全局有效?同时,RIP路由协议采用超时机制对过时的路由进行超时处理,以保证路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RIP路由协议的起源和发展

PPP 配置协议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学习笔记

如何选择路由协议

解析RIPv1和RIPv2路由协议特点

RFC1058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网络知识

Cisco GRE(隧道协议)

华为路由器1760的nat配置

何正确配置Nginx+PHP

网络沟通的桥梁网络协议协议X档案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RIP协议理解(整理14篇)】相关文章:

网络沟通的桥梁协议X档案(二)网络知识2023-07-09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层2022-08-25

三层交换及DHCP技术配置详解2023-05-04

网络边缘层设备简介2023-03-21

Cisco路由器配置帧中继子接口和流量整形2022-04-30

剖析Ethereal网络协议2023-05-23

Cisco路由配置语句Windows系统2023-05-20

linux一些基本命令以及初级网络配置方法2022-07-27

经常使用的十四个专业术语2023-01-06

计算机网络专业面试自我介绍2023-03-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