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共7篇)由网友“写好论文了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师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师道》读后感
读着《师道:为师亦有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二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己总觉得对待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有点飘飘然,也就有点倚老卖老的坏习惯了。其实教师肩负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首先应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刻苦学习各类知识,让自己的知识面尽量最大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使知识不老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教学中开展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一直笔耕不辍,才至于误人子弟。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更新。正如书中所说,“发现自己的书架已经尘封多日,说明你的精神已经开始空虚。这时你就应该去亲近那些久违的书籍,在读书中滋养你的心灵,滋润你的生命。如果发现你的精神财富支出得厉害,甚至消耗殆尽,这时,你就应当建立心灵帐本,把所缺的、所丢的、所消磨的东西列一个清单,然后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努力弥补,让精神财富重新回到你的心灵之仓。”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年纪再大,也别倚老卖老,不然,光凭一大把赤裸裸的年纪,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是得不到社会与学生应有的尊重的!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教师,读书仍然是必经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篇2: 《师道》读后感
暑假期间,教委办分发了《师道, 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安排我们拜读,我感到很幸运。读完之后,感触也很深。这 虽然是一本其貌不扬的书,但却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也许你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把它读完,但它传递给你的理念却让你掩卷深思 , 它教会我们独立思考 , 且思且行 , 不断认识自己 , 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智慧有加、人格健全的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的品质的人,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或许有人说,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的不就是老师吗?很伤感,很凄凉啊!是的,辛苦劳累,呕心沥血,正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一堂堂人生课,教师循循诱导,谆谆教诲;一册册作业簿,教师要轻轻展开,细细品评;一个个疑问,教师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师之苦在于劳心。但是,教师职业又可以作另外的诠释。年轻的教育家袁卫星老师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 有一句歌词唱的好:“平平淡淡才最真!”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以关怀学生的幸福为原则。幸福有多远,我们为师者要像对待一个人一样的给予学生幸福,给予学生幸福从被爱、接纳、欣赏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爱,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学生的个性。
有人说,做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而是他的整个家庭、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于是,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平凡与平淡中用自己的良心去付出,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 ―― 这,有谁说不是一种高尚的奉献呢?没有奉献,何来爱的回报?就是这种平静的奉献,这种源自良心的付出让我们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虽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当 每天清晨,迎着那一路的风景,走进熟悉的校园时,孩子们的声声真情问候便会萦绕在我的耳际;课堂上,看那踊跃举起的小手,听那生生交流,感受学生智慧的魅力;下课了,他们会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你的面前,快活地说:“老师,我能去办公室给你倒水。”每逢佳节,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纷纷而至,一声声温馨祝福久久回荡在我的耳际:“老师节日快乐!”……听着孩子们的真情话语,温暖溢满全身, 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做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诗人臧克家说:“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如清泉;一个用心灵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必然感到温暖。”尊重、信任、关爱、宽容、赏识每一位学生,播撒爱的阳光,收获被爱的幸福,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幸福,离我们很远;但幸福,又离我们很近。 我们要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青春,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教师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幸福应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
总之,为师亦有道,根本在于尊重生命,以生为本,让学生都能在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我想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愿望!
篇3: 《师道》读后感
我们作为一个人们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每个学生。我们的做人和平常的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我们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时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学生的表率。
篇4: 《师道》读后感
近几年,市面上越来越多教育的书籍让老师们眼花缭乱,想选择一本语言中肯一些的书也比较难。在假期里,教体局推荐的一些书目中,我选择了这本《师道:为师亦有道》来读,是因为被封面上的一行字给吸引了:“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这句话字字说到了每位老师的心里。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介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了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什么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累”,现在的孩子活的太累。作者张常关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源自自由思考,一切的成功教育都源自内心的需要。让我们多学一学古人,给教育一些‘闲暇’,还孩子一点自由吧!”这句话,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没有了自由和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最宝贵的青春和娱乐玩耍的时间就这几年,而孩子们最美好最富想象力的大脑,被看不到边际的书海冲刷成了光滑的石头。在假期前的一天,我问了班上的孩子都谁报了辅导班,结果90%的孩子的假期被辅导班所占据,有50%的孩子报了两个以上的辅导班,还有几个孩子参加了四个。看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我的心里更多是是无奈,“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让孩子上辅导班的动力。让孩子睡个懒觉,让孩子去公园里玩玩,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他们飞的'远些。
“尊重”。在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打骂学生。而在几年前,尊重学生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不打骂学生这么简单。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侃侃而谈就是不尊重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就是不尊重;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粗暴的打断就是不尊重。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尊重要打从心眼里表现出来。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好课应当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去做,学生自己能说的话教师不要去说,学生自己能想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去活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互动中锤炼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老师上课要讲,而且一定要讲。但讲时忌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牢记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尊重学生,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学生回答问题偏离轨道时,要果断地将其引回主题。
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会学习,善思考,高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学生就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有了这些思考,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学会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理宽广,而且精神坚强的人。那么,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不会享受到快乐吗?
篇5: 《师道》读后感
最近看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由马朝宏主编的这本书,书中收录的全部是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全书共分五章:立场、信念、冷眼、忧思和策略,可以说篇篇针砭时弊,句句一针见血,特别是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读了,有醍醐灌顶之感,不禁佩服如是教师爱教育的胸怀和为教育而谋略的胆识。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读了此书,让我感触较深的有《老师,你累吗?》、《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被高分抛下的孩子》等,这些篇章反映的问题较接近现在学校的情况,并引起了我对孩子学习动机的思考:孩子为了什么而学?
我不禁假象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问起孩子他来学校为了什么而学时,他们会怎么样回答。我想可能很多孩子尚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他们也考虑不清楚到底为了什么而学,因为社会环境、家长、学校及老师的种种引导,可能让孩子弄不清楚学习到底为了自己还是外界。每每看到孩子们在日记上或者在素质报告手册上写出自己某段时间或最想说的话是“下次考试考双百”抑或“在学习上超过某位同学”等等此类的话,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是同情、是自责还是无奈。当今的孩子们怎么了?别说当今的孩子们了,往前追溯,就拿我来说,在学校度过了将近读书生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以前的我不也是为了考取好的成绩,或是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的吗?所以,这不是当今在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待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学习动机的不明确不能怪他们自己,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我很同情现在的孩子们,同情他们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整天忙碌于上学、参加兴趣班和特长培训班等,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在学习上让孩子与周围的同学比,他们经常使用这样的奖励策略 ――这次考到多少分,会奖励你什么。这样无形中引导孩子学东西是为了与别人比较,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高兴等,长期以往,孩子们消失了学习的内部动机。对教师来说,我们何尝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每年的三好学生的,虽然有时候也会参考孩子们的平时表现,学校期末考试后,也同样以各科考试的平均分来给各科教师进行评价,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依然很响,新课标在实践仍然实施得脚踏实地,但我们还是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
孩子为了父母的奖励、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等如此的动机虽然能在短时期内让孩子努力学习,但不是长久之计,一但这样的外部刺激失去了作用,那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及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端正学习态度,遇到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才能让我们孩子真正乐在学习中!
篇6:霸道?师道?
霸道?师道?
大连要求学生登报道歉的老师被解聘
霍仕明张国强
“梁老师,我是××楠,我在这里为我做的事向您道歉,我知道我伤害了您,请您一定要原谅我。”12日一早,这封出现在报纸上的道歉信让不少读者颇感纳闷。
至于登报道歉的原因,据当地媒体报道,一个月前,学校要收费,一个班级收了30元钱,另一个班级收了30.5元。晚上放学,小楠和另一个班级的同学聊天,无意间说起两个班收费的事,发现金额不一样时,小楠随口说了一句: “你们老师是彪子(大连方言,有傻子之意)。”没想到,这句话正好被该班的梁老师听到了。梁老师遂要求小楠向其道歉并让他请家长两周内到校。小楠向梁老师道歉了,但可能怕父母生气,他一直没和父母说,父母在两周后知道此事,去向梁老师道歉,梁老师说晚了,要求登报道歉。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在报纸上向老师公开道歉一事。
这一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迅速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媒体报道相符,于是对棋盘小学、该校校长及此学生的班主任进行全区通报批评,并由相关责任方向当事学生及家长道歉;扣除梁老师全年校内津贴;依据《大连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规定》解除梁老师聘用合同,并履行相关手续。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同时表示,将以此为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师德大讨论,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和警示教育,也欢迎社会各界对学校进行监督。
(摘自12月14日“法制网”)
【反思篇・教师道德】 “登报道歉”,折射师德缺失
于文军
小楠不该骂老师,但骂老师是有原因的――该老师收费时比其他班多收0.5元钱。如果该老师不多收费,小楠也许就不会骂老师了。学校收费是统一的,多收费是不对的,老师应当反思自己。
当然,老师有错,小楠也不该骂老师,须向老师道歉。但老师又一次出错了,觉得让小楠在全校师生面前道歉不过瘾,硬要他花钱登报道歉,就太过分了!在全校师生面前道歉,就已经是令人难堪的事了,在报纸上道歉,会对小楠的幼小心灵造成极大伤害,会在他的心灵埋下仇恨社会的种子,可能会使他由善变恶,毁了他的一生。对此,不知学校和老师想过没有!
小楠毕竟是个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他,正因为学生不成熟,才需要学校与老师的教育。老师对学生应当宽容,应当有爱心与耐心,这是师德的一部分。要求小楠在报纸上道歉,分明是羞辱孩子,折射出的是师德的严重缺失,是教育界的悲哀!
说让小楠道歉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是自然生成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教好书,育好人,为人师表,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而绝不是表面上顺从讨好。显然,逼迫学生登报“道歉”维护自己的“尊严”,实无一点尊严可言,反而暴露其狭隘与“霸道”的本性。让小楠道歉事件,虽属个别现象,但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重视。这件事提醒我们,不能对教师的师德过于乐观与高估,应在“师德”建设方面狠下工夫,净化教师心灵、提高教师修养,使教师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要从这个事件中汲取教训,学会尊重学生,让“教育暴力”在学校中绝迹。
(选自月14日“中华网”)
【反思篇・教育方法】 “登报道歉”,是霸道而非师道
刘昌海
做错了事情就应该道歉,这一点没有疑问。一般来讲,错误发生在什么范围,道歉就限定在什么范围。比如,你的不当言行给他人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影响,就应该通过媒体在全国范围内道歉;如果别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当面说声“对不起”就行。
据当事老师说,学生骂他时,很多学生在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学生必须道歉。但如果在全校公开道歉,又怕学生的班主任脸面上挂不住,而道歉又是必须的,那就只能叠报了。从这位老师理直气壮的辩解里,可以看到关键词:面子。他想到了自己的面子,想到了班主任老师的面子,唯独忽视了学生和家长的面子。
对老师来讲,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最能挣得面子的做法是通过耐心的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进而成为懂礼貌的好学生。“登报道歉”是霸道而非师道,靠自己的老师身份逼迫学生“登报道歉”来挣面子,绝不是合格的老师!
(选自年12月14日《济南日报》)
【反思篇・队伍建设】
谁该向登报道歉的孩子道歉
蔡拥军
骂老师的孩子是该进行教育,但是采取如此恶劣方式公然伤害未成年人心灵的老师,又该受到什么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更有把老师比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传统,身为教师,应该比普通人更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和家长。
这位老师,已经被教育主管部门处理,但如果仅仅把板子打在这位老师身上,也有避重就轻之嫌。目前教师队伍的准入标准在逐步提高,对教师的各种培养、训练也在逐步规范,但教师素质的提高并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水平上,道德水平比教学水平更为重要。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对此事的处理非常迅速,态度也很诚恳。但是,在这一事件中应该深刻反思的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地一校,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各级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此为鉴,狠抓师德建设,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远比做出一个处分、向孩子道一句歉更重要。
(选自2011年12月13日“新华网”)
【反思篇・教育理念】 “登报道歉”:一种教育软暴力
李万友
老师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学生不懂得感恩,反而破口大骂,确实尴尬,想必大多老师难以忍受。学生骂老师固然不对,有损师道尊严,我们理解被骂老师当时的心情,也明白其要求道歉的用意。重要的是,作为老师,要有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学生纵然有千错万错,即使非批评教育不可,也要适可而止。
就这位老师而言,一来没必要小题大做,只顾挽回尊严,却忽视了方式;二来也要有怜悯之心,避免给当事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和造成伤害。也就是说,在全校师生面前道歉不妥,登报道歉更不妥。毕竟,道歉的是学生,颜面丢尽的却是老师――一方面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使自己沦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可悲可叹。
归根到底,育人远比教书更重要。但愿为人师表的每一位老师,能够吸取教训,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尊重学生享有的尊严、人格、名誉等基本权利,从而让这样的“教育软暴力”早一天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选自2011年12月14日《生活新报》)
【反思篇・人格尊严】
登报的道歉信里含多少尊严成分
陈勇钊
一个老师,不去想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为孩子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为了个人的面子斤斤计较,甚至不顾孩子的感受,配做教书育人的园丁吗?哪个家长敢将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所以,梁老师的坚持,根本不是在维护教师的尊严,反倒是亵渎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庄严。
不光是老师,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那个骂人的孩子有尊严,那位梁老师也有尊严。但作为教师,尊严来自于其教书育人的本领,来自于其职业道德。为什么一些山区的老师会感动全国,就是因为他们用朴实的职业道德,换取了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肺腑的,是自愿的感情表达,是值得敬重的。反观这位梁老师,他的.尊严竟然要靠孩子登报道歉来维系。纵然他获得了所谓的尊严,也只是自以为是的满足,实际上,这种尊严背后更多的是不尊重和鄙视。
(选自2011年12月14日“光明网”)
【质疑篇・有失公允】
岂能为了面子随意开除老师
章中林
梁老师最终选择让家长登报道歉,是偏激了,应当接受处分。可是教育局如此处分明显有失公允。
第一,作为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有权要求过错方对其行为作出真诚的道歉。这是每一个人人格遭到侵犯时都必然有的反应。而作为过错方对不合理的要求也有拒绝的权利。梁老师要求家长两周内道歉家长不就没有来吗?所以过错方选择了接受就不应该将过错打在梁老师一个人的身上,家长是不是也应该为此事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第二,这件事延续了20多天,作为学校也不应该掩耳盗铃、置身事外。这么长的时间,学校就没有察觉,那学校的管理系统怎么了?而报道中却对于学校的过错只字不提,为什么呢?
第三,教育局在处理这件事上更是草率,完全被舆论所左右。梁老师对这件事处理失当,让教育局在颜面上有些过不去,恼怒是人之常情。作为梁老师,偏执的个性可以说是其弱点,但是谁又没有性格上的弱点呢?他也只是站在教育的角度,为自己讨回尊严。这样做是有些偏激,但是对于学生难道就不是一个教训吗?我们有必要站在舆论的漩涡中,完全否定梁老师吗?
(选自2011年12月16日“中国新闻网”)
【质疑篇・简单粗暴】
让学生登报道歉,教师该解聘吗
舒圣祥
被小学生骂了一句“彪子”,就要求其登报道歉,这老师的胸襟的确过于狭隘。身为教师,对一个小学生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非但维护不了自己的尊严,反而让内心的狭隘暴露无遗,简直是自毁名誉。
但是,这样的错误是否严重到老师要被解聘?让学生登报道歉固然不对,但毕竟是学生骂人在先,也算是“事出有因”,这位老师只是错在反应过度而已。如果说老师让学生登报道歉是过度惩罚,那么,因为这个就把老师解聘了,是否同样是过度惩罚呢?
让人担忧的正是,在这起原本非常小的争端里,没有人讲道理,也没有人讲宽容,相反,无论是当事教师还是教育局,都显得武断。在那些教育工作者眼里,似乎没有了人人平等的概念,化解争端的方式不是沟通和对话,而是在比谁更强势。显然,相比老师,学生是弱者,老师可以因为一句“彪子”而强制学生登报道歉;但是,相比学校,老师又是弱者,相比教育局,学校更是弱者,于是在舆论压力下,教育局可以因为一封道歉信而解聘一位老师。
在这起看似很小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偏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总是难免的,如何纠错本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不论是当事的老师,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交出合格的答卷,而是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选自2011年12月15日《新京报》)
【建议篇】
面对犯错学生首先
考虑尊严
马广志
按梁老师的说法,此举是为了“维护老师尊严”,但如此对孩子一点宽容心也没有的教育方法还谈何“尊严”呢?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要通过引导和教育予以纠正,耐心引导,如果“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则比孩子的过失更大。由此想到陶行知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
陶行知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 “这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又说: “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采取这种方式。”陶又掏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面对“肇事”者,陶先生“反其道而行”,对学生的一个个“闪光点”予以引导,进行教育,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写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却产生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和那些“疾风暴雨”式的教育方式相比,哪个更有效?答案不言而喻。 (选自2011年12月16日《北京晨报》)
篇7: 师道作文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传统美德,其中尊师重道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传统。老师是一种十分伟大的职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老师这种职业都是十分受到人尊敬的。
在古代的时候更是有天地君亲师,这个排名无疑说明了在自己的亲人之后,和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就是自己的师长。我们在一生之中会遇到许多的老师,今天老师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成长。他们就是竹林,我们前进的道路犹如一盏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方道路的黑暗。
而且老师在一场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更是会让我们受益一生。所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我们都会经常说要尊重老师。其实尊重老师不仅是对老师的一种报答,还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相信很多人提到老师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最亲近的那些老师。但是如果说起谁是最早的老师的话,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孔子,毫不夸张的说,孔子几乎是所有人类的启蒙老师,在世界的历史上面拥有很大的名气。而且孔子对于古代的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发展。是老师,他们用语言播种,才让我们逐渐成长起来。
也正是因为老师用辛苦的汗水不断的浇灌着我们,我们和老师共同度过了几年的时光,在这几年的时光里面,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我们的老师不仅教导了我们,还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当我们离开校园的时候,他们又会教导下一代的学生。老师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所有的青春,老师在讲台上面从满头黑发到白发苍苍。
讲台无疑是陪伴老师最长久的地方,也是他们内心中最能够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对于老师来说,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解知识的这种权利。
甚至有些老师在一些比较紧急的时间,还会拖着自己的病情为同学们讲解知识。老师,他们在讲台上面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抛弃了除了课堂以外所有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站在讲台上面,就必须要全心全意的对学生负责,就必须要为学生们讲解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成长。浩浩是嗯仔仔相伴,每一年都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分离的场景,但是浓浓师生情却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推移,反而随着时间流逝而越发的沉重和醇香。
★ 陈师道:示三子
★ 师道心得体会
★ 师说教案
★ 师说 教案
★ 《师说》的教案
【师道(共7篇)】相关文章: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2022-11-16
师说原文及翻译2022-06-14
《师说》教学设计2022-09-18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是什么2023-07-09
师说教学设计2024-03-08
韩愈《师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04-22
师说韩愈原文和古今义2024-04-20
《师说》高中一年级教学设计2022-07-19
课文《师说》分析2023-09-28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精选800字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