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7-23 08:32: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由网友“saibo”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篇1: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关于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xx市xx区首开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先河,这不是原有社会矛盾调解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对调解方式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特点做出的必然选择,必将产生1加1远大于2的效果,有效地提高社会矛盾调解的质量和效率。     一、整合调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以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滞后行业的取缔(如三小车)等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带来的矛盾,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加之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易引发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甚至带来社会动荡。一是构建调解网络。把民间调解、治安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综合起来,组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的新格局,增强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保证调处成功率。二是制定应急预案。预案的对象主要是大规模的群体上访和恶性社会矛盾。针对本地区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和应急防范措施。在总体预案的基础上,各业务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分解还要制定各自的应对细化方案。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综治部门牵头,定期召集联席会议,遇有任务随时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各成员单位汇报社会矛盾情况,对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规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应对方法措施。会后按要求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     二、畅通信息渠道,掌握工作主动权。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为准确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把握工作主动权,超前做好化解工作,防患于未然,应在信息的渠道上把好三个环节。一是下情的收集分析。基层组织设立的民调信息员、党团员,发挥了骨干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民情、社情动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信息收集网络,尽快收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矛盾动态分析和发展预测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上情的发布。当前社会改革力度的加大、城建速度的加快,必然带来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再分配再调整,这是社会矛盾,更是群体性矛盾爆发的重要诱因。作为社会矛盾调解的专职机构,要及时把握政府部门的每一项决策,制定应对方案,做到有备无患。上级每个政策的出台,要积极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分忧,为人民谋利。三是信息的共享。打破过去调解机制行业封闭,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信息共享,力量整合。在坚持必要的联席会议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建立大调解信息网络,借助政务网等专业网、局域网,设立大调解专门网页,资源共享。     三、把握调解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敏感性的特点,应该把工作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应对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一是在对象上突出群体性上访。群体上访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各级调解机构要把这类人员作为关注的重点,深入一线倾听呼声,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困难,超前做好思想工作。对个别挑头的个人根据法律法规,采取一些果断措施,力争把事态解决在可控阶段。对已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要本着公开、透明、关心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兑现优惠政策,尽量化解矛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在时序上抓好敏感时期社会矛盾的处理。社会矛盾是动态的,具有联发性、互动性的.特征,有些易与国内外形势和重大社会活动产生联动反应。大调解部门要增强前瞻性,加大重要节日、全国性世界性重大活动期间调解工作力度,尤其是在某一时期连续发生几种不同类型的群体性社会矛盾的苗头,要高度关注,防止相互串连,带来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三是在内容上高度关注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引发的社会矛盾。随着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有些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如国有企业的改制、事改企的推进、三小车取缔等都造成大批人员失去工作,这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高发期、高危期,大调解各部门要提前进入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政策宣传,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发掘事故苗头,超前防范,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在人员上以老信访、老举报和具有一定社会号召力的知名人士为重点。这些人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个别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不满情绪,有人振臂一呼,往往带来应者云集的爆发效应,要把这些人员作为关注的重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威之以法,把这类人员工作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好宣传教育,营造调解氛围。群众是社会矛盾调解的对象和主体,走上群体上访之路往往是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多次反映无果或不明真相,不满情绪逐渐上升,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聚发而成。上访一旦发生,处在十分被动的境地。应把工作做在前面,搞好宣传教育,平息群众的不满情绪。一是在宣传的内容上,抓好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按级办事的自觉性。尤其是可能给部分群体利益带来损失的事件,更要将推行的依据、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政策的优惠、便民措施等向群众公开,以透明求公平公正,以公开求理解支持。二是在宣传的时效上,把握时机,抓好政策制度的宣传。政府每出台一个重大的决策或开展一项重大的活动,应在活动前和活动执行中重视宣传,借助各种途径和媒介,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个人目的的实现途径,使居民群众心里明白,有数,就不会再有不满情绪,即使有一时想不通,工作也好做一些。三是在宣传的载体上,通过报刊、电视、告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直接向群众宣传。采取走村到户和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的方式,面对面把政府的政策传达给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做好调解工作。

篇2: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关于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xx市xx区首开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先河,这不是原有社会矛盾调解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对调解方式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特点做出的必然选择,必将产生1加1远大于2的效果,有效地提高社会矛盾调解的质量和效率。

一、整合调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以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滞后行业的取缔(如三小车)等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带来的矛盾,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加之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易引发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甚至带来社会动荡。一是构建调解网络。把民间调解、治安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综合起来,组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的新格局,增强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保证调处成功率。二是制定应急预案。预案的对象主要是大规模的群体上访和恶性社会矛盾。针对本地区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和应急防范措施。在总体预案的基础上,各业务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分解还要制定各自的应对细化方案。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综治部门牵头,定期召集联席会议,遇有任务随时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各成员单位汇报社会矛盾情况,对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规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应对方法措施。会后按要求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

二、畅通信息渠道,掌握工作主动权。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为准确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把握工作主动权,超前做好化解工作,防患于未然,应在信息的渠道上把好三个环节。一是下情的收集分析。基层组织设立的民调信息员、党团员,发挥了骨干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民情、社情动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信息收集网络,尽快收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矛盾动态分析和发展预测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上情的发布。当前社会改革力度的加大、城建速度的加快,必然带来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再分配再调整,这是社会矛盾,更是群体性矛盾爆发的重要诱因。作为社会矛盾调解的专职机构,要及时把握政府部门的每一项决策,制定应对方案,做到有备无患。上级每个政策的出台,要积极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分忧,为人民谋利。三是信息的共享。打破过去调解机制行业封闭,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信息共享,力量整合。在坚持必要的联席会议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建立大调解信息网络,借助政务网等专业网、局域网,设立大调解专门网页,资源共享。

三、把握调解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敏感性的特点,应该把工作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应对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一是在对象上突出群体性上访。群体上访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各级调解机构要把这类人员作为关注的重点,深入一线倾听呼声,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困难,超前做好思想工作。对个别挑头的个人根据法律法规,采取一些果断措施,力争把事态解决在可控阶段。对已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要本着公开、透明、关心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兑现优惠政策,尽量化解矛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在时序上抓好敏感时期社会矛盾的处理。社会矛盾是动态的,具有联发性、互动性的特征,有些易与国内外形势和重大社会活动产生联动反应。大调解部门要增强前瞻性,加大重要节日、全国性世界性重大活动期间调解工作力度,尤其是在某一时期连续发生几种不同类型的群体性社会矛盾的苗头,要高度关注,防止相互串连,带来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三是在内容上高度关注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引发的社会矛盾。随着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有些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如国有企业的改制、事改企的推进、三小车取缔等都造成大批人员失去工作,这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高发期、高危期,大调解各部门要提前进入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政策宣传,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发掘事故苗头,超前防范,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在人员上以老信访、老举报和具有一定社会号召力的知名人士为重点。这些人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个别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不满情绪,

篇3: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序办事、按级办事的自觉性。尤其是可能给部分群体利益带来损失的事件,更要将推行的依据、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政策的优惠、便民措施等向群众公开,以透明求公平公正,以公开求理解支持。二是在宣传的时效上,把握时机,抓好政策制度的宣传。政府每出台一个重大的决策或开展一项重大的活动,应在活动前和活动执行中重视宣传,借助各种途径和媒介,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个人目的的实现途径,使居民群众心里明白,有数,就不会再有不满情绪,即使有一时想不通,工作也好做一些。三是在宣传的载体上,通过报刊、电视、告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直接向群众宣传。采取走村到户和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的方式,面对面把政府的政策传达给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做好调解工作。

篇4: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xx市xx区首开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先河,这不是原有社会矛盾调解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对调解方式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特点做出的必然选择,必将产生1加1远大于2的效果,有效地提高社会矛盾调解的质量和效率。一、整合调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以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滞后行业的取缔(如三小车)等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带来的矛盾,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加之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易引发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甚至带来社会动荡。一是构建调解网络。把民间调解、治安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综合起来,组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的新格局,增强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保证调处成功率。二是制定应急预案。预案的对象主要是大规模的群体上访和恶性社会矛盾。针对本地区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和应急防范措施。在总体预案的基础上,各业务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分解还要制定各自的应对细化方案。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综治部门牵头,定期召集联席会议,遇有任务随时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各成员单位汇报社会矛盾情况,对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规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应对方法措施。会后按要求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二、畅通信息渠道,掌握工作主动权。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为准确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把握工作主动权,超前做好化解工作,防患于未然,应在信息的渠道上把好三个环节。一是下情的收集分析。基层组织设立的民调信息员、党团员,发挥了骨干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民情、社情动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信息收集网络,尽快收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矛盾动态分析和发展预测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上情的发布。当前社会改革力度的加大、城建速度的加快,必然带来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再分配再调整,这是社会矛盾,更是群体性矛盾爆发的重要诱因。作为社会矛盾调解的专职机构,要及时把握政府部门的每一项决策,制定应对方案,做到有备无患。上级每个政策的出台,要积极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分忧,为人民谋利。三是信息的共享。打破过去调解机制行业封闭,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信息共享,力量整合。在坚持必要的联席会议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建立大调解信息网络,借助政务网等专业网、局域网,设立大调解专门网页,资源共享。三、把握调解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敏感性的特点,应该把工作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应对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一是在对象上突出群体性上访。群体上访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各级调解机构要把这类人员作为关注的重点,深入一线倾听呼声,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困难,超前做好思想工作。对个别挑头的个人根据法律法规,采取一些果断措施,力争把事态解决在可控阶段。对已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要本着公开、透明、关心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兑现优惠政策,尽量化解矛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在时序上抓好敏感时期社会矛盾的处理。社会矛盾是动态的,具有联发性、互动性的特征,有些易与国内外形势和重大社会活动产生联动反应。大调解部门要增强前瞻性,加大重要节日、全国性世界性重大活动期间调解工作力度,尤其是在某一时期连续发生几种不同类型的群体性社会矛盾的苗头,要高度关注,防止相互串连,带来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三是在内容上高度关注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引发的社会矛盾。随着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有些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如国有企业的改制、事改企的推进、三小车取缔等都造成大批人员失去工作,这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高发期、高危期,大调解各部门要提前进入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政策宣传,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发掘事故苗头,超前防范,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在人员上以老信访、老举报和具有一定社会号召力的知名人士为重点。这些人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个别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不满情绪,有人振臂一呼,往往带来应者云集的爆发效应,要把这些人员作为关注的重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法,把这类人员工作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抓好宣传教育,营造调解氛围。群众是社会矛盾调解的对象和主体,走上群体上访之路往往是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多次反映无果或不明真相,不满情绪逐渐上升,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聚发而成。上访一旦发生,处在十分被动的境地。应把工作做在前面,搞好宣传教育,平息群众的不满情绪。一是在宣传的内容上,抓好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按程

篇5:对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的思考

对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的思考

构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和谐班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方案.

作 者:唐凤霞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和谐班级   基本特征   构建   基本策略  

篇6:构建和谐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一、充分认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应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与十六大的思想一脉相承,又根据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和谐社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证他们享有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保证他们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在和谐社会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在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保证,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构

篇7:对构建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思考

对构建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思考

为满足社会各类人才对教育培训的'需要,促进人才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努力构建与现代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现代继续教育创新机制,促进继续教育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创新机制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活动四大方面.

作 者:张松德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41400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72 关键词:继续教育   创新   成人教育  

篇8:对构建高校和谐课堂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高校和谐课堂的几点思考

和谐课堂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构建协调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谐师生关系、创建良好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 者:张宏韬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 “”(3)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和谐   和谐课堂   高校  

篇9: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论文

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就成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对每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文章分析了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和特点,并指出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存在的阻碍,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成。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自主性;人力资源;整合

学习型社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就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广为传播,许多国家也应景这一趋势,纷纷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本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

一、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及特点

学习型社会,就是在全社会中提倡一种积极学习的风气,并由政府或相关组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拥有学习的机会,以此来促进自我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具有如下特点:

(一)学习没有阶段性,是持续一生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因此,我们想要有所发展,单单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重新学习,积极接受新事物,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在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们的学习指的都是在学校中的学习,离开了学校,学习似乎就停止了。但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恰恰相反,它提倡的是离开了学校,我们也应该继续学习,而且把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的任何地方。

(三)学习是大众的,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以前所指的学习,因为是学校阶段的学习,所以学习的对象就局限于适龄的儿童或青少年,但是学习型社会却不同,它倡导的是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学习这一活动中来,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行进学习,只有这样,学习的大众性才能落到实处。

(四)学习型社会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发展活动,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当今的世界,不断的飞速变化,这样就致使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都需要不断的发展。所以,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学习型社会也将是一个没有止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以上这些学习型社会的特征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候不会偏离方向,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我国发展进步要实现的一个具体目标。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固有的一些条件的制约,这项工作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学习型社会就不会如我们理想般的实现,也就会变成一个空洞的概念。

(一)旧的文化学习观的阻碍。

任何一个新型社会的建设都需要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观念作为支撑,学习型社会也是一样。然而在我国的现实中,一些传统的学习观念却阻碍着学习型社会的顺利发展,其中就属功利性学习最为代表。现在社会,功利性学习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应试教育。很多学校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学目标,以考试和分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由功利性学习观导致的被动学习和个人学习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的传统学习观。所以,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我们要抛弃旧时的想法,树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

(二)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

在当今的世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这样的速度,以至于没有办法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对学习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习者不能一直满足于自己本身所拥有的知识,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经常学习新的东西,还要学习如何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式,才能跟上不断进步的社会,符合这个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

(三)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偏低。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当然,要顺利建设学习型社会,也需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不高,高端的人才供不应求,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城乡、地区间素质差距较大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成。

(四)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阻碍。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素质,而不仅仅只是某些地区。但我国现在的教育发展情况却是很不平衡,某些地区似乎已经达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标准,而某些地区却处于大大落后的状态。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首先,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大大落后于东部。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无论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农村地区的水平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再次,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就比较少。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策略和方法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结合我国在发展学习型社会中遇到的这些阻碍,我们可以尝试性的提出一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方法。

(一)改变原有的思想,建立新型学习观。

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需要树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学习理念。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是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把这样的学习运用到一生的发展中去。其次,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不应该在教育上实行“一刀切”,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再次,不应单单只以学习成绩和升学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好坏,应看教育是否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等等。

(二)改革和创新学习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拓展,其价值和功能也大大增强,所以,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都要注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带着问题学。我们要积极的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再次,要坚持在思考中学。把“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只有用学习来丰富思维空间,用思考来巩固学习效果,才能相互促进。最后,要坚持联系实际的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把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科学高效的开发人力资源。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以积极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运用科学的劳动就业机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看工作能力和业绩,还要看在本领域中的学习能力,以减少人才的浪费和流失。其次,要积极实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我们不仅要对未成年人实行义务教育,也要对成年人实行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尽可能的为人们多提供学习的资源。最后,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要了解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禀赋,以便安排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四)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还远远不够,现有的教育资源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量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并且还要多增加一些投资主体,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组织对教育的共同投入。只有这样,构建学习型社会才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这些教育资源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农村和城市地区也分布得很不平衡。所以政府在增加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做好教育资源的分布和调配工作,以增加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给那些地方的人们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学习机会。

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才能满足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DD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正环,陈昭君.对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6)

[3]王英伟.学习型社会的六大特征[J].社会科学论坛,2003,(06)

[4]刘好光.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N].中国教育报,2004-3-6(04).

司法所工作总结

社区上半年司法工作总结

党建工作座谈会发言稿

区司法局先进事迹材料

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讲话

社会矛盾纠纷的调研报告

维稳讲话稿

司法所年度工作计划

司法所工作计划

司法所个人实习总结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相关文章:

区司法局信访工作总结2022-08-30

人民调解工作总结2022-06-25

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简报2023-04-04

司法所的个人总结2023-05-20

司法局信访终工作总结2022-11-25

乡镇团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方案2023-10-12

平安建设工作总结2022-09-18

司法所矫正工作计划2022-12-15

司法所个人考核总结2023-11-18

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情况工作总结2022-05-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