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的生活散文(集锦11篇)由网友“耳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失重的生活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失重的生活散文
当宇宙飞船进入空间轨道后,就会出现与地球上截然不同的怪事。吊着的灯绳,再也不会拉直;松开手中的笔,不会下坠;走路时若稍有不慎,身子会漂浮起来;吃饭必须闭上嘴咬,如果碎屑飘在舱内,它就会往人的眼睛、鼻孔、耳朵里钻。假如你用地球上的习惯姿势写字,整个身体就会被笔尖支撑起来。即使是一个逗点,用力过度,也会使你不由自主地转换角度。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在太空中,一切物体都失去了重量引起的。
失重不仅改变了人在地球上的日常生活习惯,而且还会使人的器官发生变形。长脸变成了圆脸,大眼睛变成了小眼睛。肌肉也会变得松弛,尤其是腿部肌肉,因为得不到走路的锻炼,甚至会慢慢地萎缩。由于失重,脊柱不再承受人体向下的压力,椎骨间隙拉大,所以,身高可增加2~5厘米。失重还会对人体内部器官产生影响,心率、血压、呼吸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为了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生活,宇航员在升空之前必须进行失重训练。电梯快速下降的一瞬间,人处在失重状态;从高台阶往下跳,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也处在失重状态,只是失重的时间太短了。为了延长失重时间,美国建立了几百米级的落差实验装置,宇航员在实验舱内,从几百米高处自由落下,可获得10秒左右的失重状态。
经过失重训练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时还要穿“企鹅服”。它是特制的'太空保健服,用带有弹性的纺织品制成,具有收缩性。这种服装可以箍在身上,像滑冰运动员的紧身衣。因为外观如南极的企鹅,所以称它“企鹅服”。穿上企鹅服,为了对抗它的收缩力,肌肉就需保持紧张状态,人的感觉就如在地面上一样,避免了肌肉功能的退化。
实践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生活,人身体的变化是暂时的,不必担心对身体的危害。实践增强了科学家的信心:只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未来人类完全可以适应失重状态,移居太空城。
篇2:超重和失重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篇3:超重和失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的实质
教学难点 :
在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那么:什么是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产生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
篇4:浅谈“超重”和“失重”
浅谈“超重”和“失重”
“激流探险”是一种颇为刺激的娱乐游戏。其最惊险之处莫过于从一个很高的坡顶滑下。在此过程中,你会感到整个心似乎悬于空中,很不踏实。实际上,并不是心脏的位置提高了,而是自身的重心位置相对乎衡位置提高,产生向下的加速度,这就是“失重现象”。反之,若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可以是竖直向上,也可以是某加速度的竖直向上的分量)就是“超重现象”。而当人造卫星做勾速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等于卫星所处高度的重力加速度,则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值得说明的.是,所谓“超重”:和“失重”并不是重力的增减。在近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可基本认为是不变的。而“超重”和“失重”指的只是“视重”;形象一点说,“超重”即物体对其支持物的压力大于其重力的大小。因为在竖直万问,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据牛二定律;其竖直方向所受合力必向上,用以产生加速度。同,理,“失重”即物体对其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小于重力大小。
对于这种物理现象,我们不必费心去背;只要回想坐电梯情景即可。如从低层至高层,则经历超重――匀速――失重的过程。电梯分别做向上加速――匀速――向上减速运动。通过联系实际来分析和处理一些物理问题,是一种形象有效的方法。“超重”和“失重”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例:某人在以a=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最多可举起m1=80kg的物体,则此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多大质量的物体?若此人在一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可举起m2=40kg的物体,则此升降机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大?(g取10m/s2)
[分析]第一种情况下,人处于“失重状态”,m1也同样具有系统加速度,由于失重,m1对支持物―人的压力小于其本身的重力,因为对于一个人而言,其最大举力恒定;固设举力为F,以运动方向为正,据“牛二”定律可得m1g-F=m1a易得F=600N;
第二种情况,系统处于超重状态,即m2对人的压力大于其重力,据“牛二”定律F-m2g=ma'易得a'=5m/s2
[总结]在解题中应用“超、失重”知识,有利于受力分析,同时可增加解题的正确性。
篇5:失重的地球
失重的地球_小学想象作文
"唉,我都这把年纪了,都快升天了,真想再回到童年生活呀!"我自言自语、吞吞吐吐地说到。
突然,一个天使走进了我的视线。"啊!我升天了吗?","不,你没有,我只是来实现你的愿望"。"哇!好酷呀!",我的话和刚才吞吞吐吐大不一样了,变得爽快起来。
一瞬间,我来到了四年级四班,还是一些老同学,都你望我,我望你,最后大家都把目光移到了后面,一看,日历已经是3271年了。"哇!怎么到了3271年?"同学们不由自主,不约而同地说。坐在后面的刘佳鑫同学扶着桌子站起来看,后面的同学由于看不见,所以都站了起来,傅琰一下子飞了起来,头撞到了天花板,又缓缓地弹了回来坐下了。同学们的目光瞬间转移,不在日历上,而在傅琰身上。李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奇怪,问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大家都无可奈何。
因为身体一旦不碰到地上就要在天上,下不来,所以,城市的角落里都有许多消防车,一旦有人在天上下不来,消防车都会自动伸出楼梯让人下来。当然,也有许多直升机在繁华地区。汽车飞上了天,也用直升机"拉"下来,准确的说是用飞机上的'机械臂拉下来。
生活方便了,可是学习的时候飞了起来,岂不是时间被浪费了吗?所以大家都是用绳子挂在地上,在室外上课。
星期三,第一节课是飞行课,意思是,如果发生了一些小事,就要飞出去。在一条横线上,往目标门飞,飞进了目标门就可以得证书,所以大家都很喜欢。
第二节是自救,在空中可以使用翻跟头往前行,这个翻跟头六个月里,在小学没有人学会,大家都没办法。第三节是武术,和现在的武术没有两样,只是在天上打比较困难。第四节是最后一节课,在空中爬铁竿。铁竿足有55.555米,一节课后每人有5次机会爬,每一次都会爬上去,除非不小心松了手,这节课是最有趣的,大家都很喜欢。
我希望未来的世界也能成为这样。
篇6:失重的爱
我的爷爷死了快有十年了吧。他是我对于逝者唯一无法垂泪并且没有跪哀的人。
还记得新坟上盖棺的土堆好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祭祀的统一要求下跪哀,然后是哭声一片。可是我硬挺挺地站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时的我就像是沙漠中被风干了亿万年的石头,再也做不出任何表情。我——一根唯一插在笔筒里的笔似的,孤单地杵立着,眼睛呆呆地望着面前的一切。我看到有的人真心,有的人却是逢场作戏,站起身来立马说笑起来。我相信我脸上的神情应该是残酷的冷漠。
现在,我已年逾四十,现在的我对于当年自己的麻木与不仁仍然没有后悔的意思。我崇尚真诚。我和爷爷没有过多的交往,更没有培养出任何的感情。
童年的记忆中,只有老爷一个人是那么的喜欢我,宠爱我。虽然,那时我小得可怜,可是,在隐隐约约的岁月的回首中,我和老爷相依相处的细节却是历历在目。一次,我和妹妹在大队办公楼前玩耍,那座办公大楼有四层,虽楼层不高,但因为很长,东西长有一百多米吧,看起来相当的雄伟。那时,老爷大约已有九十岁了吧。我记得很清晰的是:他的胡须碎而且长,不是全白,是灰白相间的那种,看起来非常和蔼。他走路多有不便,所以,拄着一根相当长的棍子,不过,也可能是正规的拐杖,我已经记不清了。他的脚步总是伴随着嘟嘟嘟的质地很硬的棍子的敲击地面的声音,那声音重重的,由远而近,我能感觉到地面的颤动。每当这种熟悉的颤动传来,我就知道一个很爱我、腻我,任我怎样的耍赖撒泼也不会训斥我的老者来了,心中就一阵甜蜜和温暖。
那天,天已经很晚了,夕阳的余辉即将被天公一缕缕收尽,只微微露着一丝丝的光亮。我和小我两岁的妹妹蹲在大楼东边的一个角落里玩不知什么东西,估计是土块石块之类的吧。突然,我听到从大楼西边传来很浑厚洪亮的长音“小冰——,小冰——……”我知道是老爷来找我和妹妹来了。那时,我们天天和老爷黏在一起,他坐在一边看着我们玩,有时是一边和别的老人聊天一边看护着我们。那时,我大约有五六岁的样子吧,很调皮很不懂事。我记得妹妹也听见这呼喊声了,她数次拉拽我的衣袖提醒我要离开了,或者至少是应答一声。但是,我却要故意耍赖,说:“别吭声,让他着急。”于是,我们继续低着头自顾自地玩呀玩的。直到一回头看见老爷就站在我们身后,他大声说:“天黑了,要回家吃饭了。”我们才极不情愿地在老爷的催促下站起身来。而且,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老爷非但没有骂我们,反倒先从衣兜里掏出几块糖果来,我们一人一块。那糖果放进嘴里,甜蜜蜜的。
老爷,您为什么对我那么容忍呢?我知道您爱我,可是,我做得是多么不好呀。您为什么从不怨责我呢?您知道吗?在您离开后,再没有第二个人对我这么好了。
那天,我和妹妹拉着老爷的衣角相依相随地回家,相信一定得到了月亮公公的见证,那该是一幅多么温馨浪漫的画面呀:天空中是一轮明亮的圆月,没有星星,清风微拂,一个耄耋老人拄着一根长长的拐杖,左右跟随着两个小小的人儿,他们随便地说着什么,走得非常慢、非常慢,但是很稳,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四周静静的,只有一老者两幼童的交谈嬉笑的声音在村子里久久地回荡。
还有两段相当深刻的记忆,可是,老爷,我不敢再回忆了。因为,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泪水了,而那两段记忆会让我流下更多的泪水的。我曾经无数次在睡前、在梦中、在感觉冷的时候静静的一遍遍回想。而现在,我只能强忍不舍就此打住,让这些最触动我内心的情景暂时蛰伏。我要把我们的小秘密永远地小心地保存。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心胜过世界上最最坚固稳妥的箱匣,放在里面的东西永远都无法丢失。有一天,我将带着它们去到地下与你相逢,我无数次地想象我们见面时的美好情景。可是,老爷,我已经长大了,变老了,您一定认不出我来了。不过,老爷,没有关系,我认识您,您的模样永远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我会找到您,我知道您仍然会呼唤我的小名:“小冰——小冰——”,那声音声音洪亮而悠长。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就是最爱自己的人的离世,我亲爱的老爷永永远远地离开我了。从此,这个世界上对于我只留下怠慢、冷落、打骂和放任了。家里的第二个老者就是爷爷。印象里,他是一个相当雅致的老人,他是公家公职人员,听说是什么学校毕业出来的。什么学校?我无从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他脸上的胡须总是刮得很干净,面庞很白皙,个子没有老爷高,身体也淡薄,走路从没有拄过什么东西。他走路总是很慢,很稳。从来都不多说话,若是开口交代什么,则用很低沉的音量、很俭省的词汇慢慢地说。他七十岁时去世了。他去世的前几天我正在郑州上大学,是我的大姨家的二姐专程到我的学校里通知我一块回家的。那时没有手机,彼此联系还不方便。二姐也是从外地赶回来,顺路到我的学校里叫了我。那天的车很挤,我和二姐都没有座位,我们在一路推挤和颠簸中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赶回家里。
一进门,就有人催促我快去爷爷的床前看看爷爷。我坐到爷爷的床这头,看到床那头爷爷的脸很红,他大张着嘴很用力的吸气,精疲力竭的样子。他的身体已经躺不稳,我的一位叔叔用两只手扶着爷爷的双腿,因为他的双腿曲弯着,估计是医生这样嘱咐的。有人催促我快喊“爷爷”。于是,我就喊了爷爷。我的声音很小,不很急切。我觉得我喊得很机械。我看到爷爷愣愣地看着我,大约有一分钟左右吧。他的眼神刚开始亮了一瞬间,但是,很快便没有神了。但他依然看着我,然后把头歪向了一边,他依然喘着粗气。现在想来,他是想让我说些什么吧,或者是想让我多喊他几声“爷爷”,他很久没有听到我喊他“爷爷”了。可是,我没有多喊。然后,仅仅两分钟功夫,爷爷就停止了呼吸。那时床边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扶着他弯曲的双腿,刚才的扶着爷爷双腿的某一叔叔离开办什么事去了。我看到爷爷的脸庞一下子变得煞白,没有了一丝血色。我感觉到不好,便大声叫大家快来,然后我松开了爷爷的腿跑到院子里叫院子里忙碌的人们,几乎是同时,我看到熙熙攘攘的院子一下子空了,一阵悲痛的哭声波涛拍岸般的从房间里传了出来。此时,我呆呆地站立在院子里,感觉很孤独。
我没有哭。
细细回忆,我没有和爷爷有很多的交往,我们相聚的机会是很少的,说话相处的机会更少。他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在什么供销社工作。我和老爷一起生活的时候,他还在外地上班,所以,我见不到他也是正常的。他有一个女儿和五个儿子,所以,生活自然是忙碌窘迫,也没有闲暇功夫和我多多相处。那时,我们家已经搬出来单独住了。我们住在离爷爷家大约有五六百米距离的一座单独的院落里,东、南、西面都是田野,只有北边是大队办公楼。其实,在老爷没有去世前我们就已经搬到了这个临时盖起的房舍里。具体什么时候盖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那时,我上了学前班和小学,去看望老爷的机会也很少。况且,妈妈特意嘱咐我们不能经常去老爷那里,因为奶奶会经常因为老爷给我们好吃的而被奶奶责难。老人家很生气,曾经跑到我们家哭诉,非常可怜。我不能去给老爷添麻烦,虽然,我很想念我的老爷。
我和爷爷的相处,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只有三次。我很确定是三次。
第一次是某一天下午课放学后,我和妹妹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都去地里忙农活了,院门紧锁,我们连院子都进不去。性情卑弱的我们也不好意思到邻居家找个落脚的地方,于是,我和妹妹在极度的饥饿中孤单单地守在院门外。饥肠辘辘的我们等啊等啊。
天已经黑了。贪玩的哥哥回来了,他问明了情况说:“我去奶奶家吃饭。”因为,奶奶很不喜欢我和妹妹,但,她是很喜欢哥哥的。奶奶和当时农村的大多数老人一样,严重的重男轻女,而且她丝毫不避讳这个,若是哪次发放好吃的,都是哥哥很多,我和妹妹很少,或者是根本没有我们的份儿。我们就没有跟着去。我们是很想跟着去的,我们真的很饿。我们依然等在院门外。过了约摸二十分钟,哥哥回来了,并说他已经吃了一碗面条,饱了。哥哥大我两岁,我们性情不合,他老爱拿奶奶的偏爱气我。此时,他就是说这些话来气我。然后,贪玩的他又去哪里玩去了。
我们又等了很长很长时间,天已黑透了,四周一片寂静。我和妹妹便倒在门外边的麦秸杆堆上睡着了。可能是因为太饿了,我们并没有睡着多长时间。醒来后,我们就商量着也去奶奶家碰碰运气,说不到也能要来点吃的填填肚子。我记得妹妹坚决不同意,但是我没有听她的建议。我拉着妹妹到了奶奶家,我们就喊着“奶奶”,说“饿”。就在我们将要迈进房间的时候,我记得房间的门大开着,温暖的灯光从里面洒出来,房间外面就有一米长左右的亮光,我们就是站在这亮光里,爷爷突然从房间里急匆匆地走了出来,我们面对面站着。爷爷怒气冲冲地说:“都说饿,把这里当饭店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他后面还有什么话我就不知道了,也许是就说了这么多。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伤痛,像是猛地被一柄标枪洞穿了胸膛,即将要倒下去了。但我很快醒悟过来,便拉着妹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身后,好像我的一个叔叔喊着:“回来吧,你奶奶把锅都放到火炉上了,正要做呢。”但是,我们没有回去。路上,妹妹小声说:“我说不让去,你偏要去。”真的,有时候,我很佩服妹妹的见识。那次也是。
从此,我很少去奶奶家。
第二次见到爷爷是某一天中午放学,那时,我看见爷爷站在学校门口正等着。他身边站着已经放学的妹妹。我突然记起妈妈早晨曾说过今天是爷爷的生日,要我们中午放学一定要到奶奶家吃饭。爷爷知道我不理他,所以,今天特意来到学校门口接我们来了。可是,我看见他后径直绷着脸朝着相反的方向离开了。妹妹追上来劝我和爷爷一起回去,他怕妈妈吵我们,更怕爸爸打我们。因为,妈妈吵得很凶,爸爸打得特疼,一向如此。妹妹胆子小,她跟着爷爷回去了。可是,我无法做到,我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躲了起来,然后,没有吃午饭,我坚持上完了下午的课。
后来怎样了呢?我不知道。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怎样度过那个险关的。我想象着爷爷带着妹妹一个人回家的情景,我想他心里肯定很伤心,想到爷爷伤心,我就特别的开心。我觉得我终于报复他了。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不会原谅他的。
第三次,是我上初一的时候。那时,我的哮喘病非常严重。妈妈每隔三天都带我到相邻乡镇的镇卫生院给我看病。那家医院里有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对于我的病有独特的治疗,非常有效果(说实话,妈妈的粗暴脾气对我造成了很多伤害,她曾经给过我很多的打骂,她曾经两次撕烂了我的耳朵,都是因为很小的事情。那血淋淋的画面至今还在我脸前晃动。但她的这一为我看病行为却让我对她感激万分,她其实是在我濒危的时候救了我的命。很多人都说,那时的我基本上都活不下去了。于是,那年,妈妈买了整块地里收获来的黄豆,把得到的钱全用在了为我看病上。我怎能不感激呢?所以,对于她之前、之后的种种不好我都可以不计较了。但我还是希望天下的父母都有能力有意识并愿意付出一定的心力来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真的恨需要爱。),于是,半年来,我就以五天一次的固定频率到那里去看病。但是,有一次,母亲临时有事,就请爷爷带我去。其时我已经大约有两年没有接近爷爷了,但是,这时我已经略略懂了一些事,对于偶尔打照面的爷爷还是会礼貌地问候一声,除此便再无其他。
爷爷和我一起去了。
但是爷爷并不替我做任何事,他只站在一边看我自己办事。我是听话乖巧的孩子,严格遵从老师和书本上的教导,排队做事。不过,现实和理想是不同的。我排队,其他人则全部加塞,我只能忍着排队等候,所以,在划价、付款、取药等环节便吃了很大的亏。爷爷站在一边催促我(他很着急回家),并且责怨我的无能。我心里很难受,但故意装作不在乎的样子。更让我难受的是:回到家后,他向妈妈和其他家人反复强调我的软弱无能。几天后妈妈专门问起此事,我照实说了。我很愤然,我想他要么替我办理,因为对于一个老者别人是不好意思加塞的;或者他会在事后劝我说:“没关系,你做得对!你很懂规矩,别人的无礼都是错误的,你只坚持做好人就是了。”因为爷爷是国家公职人员,我想他应该是很有素养的,肯定和其他人的看法不一样。但是,对于这两者,他都没有做。他只强调我不会办事。对此,我很有成见。可是,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我仍然会坚持我当年的做法。我就是一个天生不会插队的人,怎么了?我喜欢吃亏!
后来,爷爷得了病了,多病复发,在一周内便辞世而去。他是在八月十五那天去世的。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流不出眼泪,虽然我也想表现得悲痛,但是我没有能做到。还有在新坟前我的矗立,我都无法解释,尽管我也知道我做得很残忍。但是,我无法不残忍。我是一个不会欺骗自己的人。
我只有一个爷爷,就像我只有一个老爷一样。他们都离开我了,
我更孤单了。
篇7:第一册超重和失重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篇8:第一册超重和失重
教学难点 :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篇9:第一册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
篇10: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并指出了它们的产生条件.
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和“视重”.从而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同时认识到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
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3、借助实验和课件建立感性认识,辅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视重和实重的'区别.
示例:
(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视频:台秤称物体视重.
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2、台秤的视数变化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分析时要建立如课本所示的模型):
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力,它不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的.
视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它的物体的拉力,它随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
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二)超重和失重的产生条件
分析典型例题1,总结出物体超重还是失重仅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
超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上的加速度为 ,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
失重产生条件:物体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设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 ,则该物体的视重大小为 .当 时, =0,出现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运动加速度 =0时,视重等于实重,即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或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为了加强感性认识,提供课件:完全失重现象.(也可作该实验)
探究活动
题目:做一个关于失重或超重的实验装置(或设计一个小实验)
(提示:用火柴盒和发光二极管演示完全失重现象)
组织:自愿结组.
方式:展示、比赛,评出优胜奖.
评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篇11:《失重的荣誉》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沈石溪老师的《狼王》系列中的一个关于狼狗的故事,书名叫《失重的荣誉》。可是既然是荣誉,但为什么是失重的呢?
故事是这样的: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警犬学校刚毕业两个月的新兵017号警犬维奇,一个是久经战场的警犬拉拉。在一次谋杀案中,警犬维奇因为找到了凶手的衣服和凶器,最后把凶手找到了。在获奖中,所有人和警犬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维奇和它的主人小金,只有拉拉用鄙夷的目光望着维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拉拉和维奇在那个案件中被分到了同一组,军队觉得凶手有可能在别墅旁的山里,于是一进到山里,大伙开始搜索起来,最后拉拉凭着多年的经验在水里找到了凶手的衣服和凶器,但却被维奇耍阴招,把功劳给抢走了。
后来在另一起抢劫案中,维奇和拉拉又被分到了同一组,但因为维奇一心要立功,破坏了拉拉的计划,在危险中,拉拉奋不顾身地在歹徒枪下救了维奇,维奇被感动了,最后维奇向拉拉道了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心终究会感化别人的,不管是动物与动物,还是人与人之间,做人要互相帮助,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不要被眼前的.名与利所蒙蔽了。
★ 夜晚阅读答案
★ 夜晚 阅读答案
【失重的生活散文(集锦11篇)】相关文章:
人生解读的随笔散文2023-06-01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B2022-04-30
高二作文霸2023-03-01
秋意阑珊随笔2022-04-29
留守女人-生活随笔2024-05-14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2022-07-29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52023-11-10
经典美文摘抄及感悟三百字2023-09-30
千年读后感2023-08-12
空中霸王的克星的教学设计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