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济新闻动起来

时间:2023-09-01 09:00: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让经济新闻动起来(共7篇)由网友“专业花心选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让经济新闻动起来,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让经济新闻动起来

篇1:让经济新闻动起来

让经济新闻动起来

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股值缩水,立公司裁员,农民工返乡,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谋个职业忙得不亦乐乎……这场风暴对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危机之危已经无需赘言.在全民学理财、共同抗危机的大潮中,晚报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也在这股热潮中迎来了危中之机.

作 者:于欣  作者单位: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 刊 名: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2 关键词: 

篇2:让日记动起来(网友来稿)

四川省广安实验小学 李江

“今天晚上照旧,日记一个。”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叹息:“唉!怎么又是日记?”“好烦呢,今天又写什么?”……日记,的确是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写日记成了我班学生的难言之隐。天天记,让孩子们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将以前的日记抄一遍来交差的情况。怎么办呢?我一筹莫展。突然,我眼前一亮:既然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那日记是否也可运用这种方式呢?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让日记“动”起来。

我把全班56名同学分成8个组,每组7人,每天轮流在一个本子上写日记。并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自己写日记之前要动手批阅一周内其它同学的日记。几个月下来,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那种怕写日记的抵触情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争着写日记的兴奋之情,还美其名曰:日记接力。

一.日记接力让孩子们“动”起来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引爆学生求知欲的导火索。日记接力,就是点燃导火索的火苗。它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谁都想展示自己,这在孩子的心中更为强烈。大家在一个本子上写日记,就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前,自己的日记只有老师一个读者。而今,多了6个人,不写好一点,成吗?于是,守株待兔的写作习惯没有了,孩子们主动出击,寻找、搜集写作材料,日记内容充实了,书写也工整了。我记得一个平常作文都不打草稿的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昨天的日记打了三遍草稿呢!”

二.日记接力让孩子们合作并竞争着

日记接力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出3个优秀组和10篇优秀日记。这就无形中给了孩子们一个压力:要保证自己所在的组能获奖,每一个成员就必须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哪个同学的日记差了,其它同学就会主动认真地去帮助他。记得我班一个后进生写了这样一篇日记:

“放学了于是我顽了回来爸爸问我我作业做美做元我撒谎说做元了爸爸真的问真得做元了于是爸爸就打我于是我就跑到楼上去做作业去了。”

全文只有一个标点,且错别字连篇。小组成员看了后,并没有嫌弃他,而是进行了仔细地修改。并在日记后写到:你的日记没有标点,好难读喔,我一口气下来差点憋死;你的错别字太多了,写不起的可以查字典呀!你很贪玩,我希望你能改正过来,其实你是我们这个组最聪明的;让我们都来帮助你吧!……一句句话既热情又中肯。这个孩子后来把改好的日记重新抄了一遍,并在后面写到:谢谢大家的帮助,我一定会努力的,请相信我!

另外,要想自己获奖,还得认真学习写作知识,认真写好每篇日记。这样,孩子之间的那种纯真的竞争出现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在这种合作与竞争中提高了,分析、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日记接力沟通了孩子们的心

由于一个本子上写下了7个孩子的日记,也就记下了7个孩子朴实的心声。一次,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

“今天,我哼着下午才学会的歌曲回到家中,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妈妈呆坐在地上,双眼不住地流着泪,嘴里也不停地说着:“这下怎么办?怎么办?……”旁边,猪圈里的母猪和一群猪仔正躺在地上,四肢不停地抖动,口里吐着白沫。邻居们说是青饲料中毒导致猪死了。我听了,也扑在妈妈怀里大哭起来。要知道,爸爸治病的钱,我下期的学费,家里的零用钱都靠它们呀!怎么办?怎么办?……”

这篇日记的后面,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话:别急,小强,有我们呢!我们帮你想办法。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老师不是说过,我们是一家吗?……很快,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全班发起了一场爱心捐款活动。当同学们把215.5元捐款送到这位同学家中时,他们全家都哭了。日记接力还让班上的冤家解了仇,让每个孩子成了朋友,让欢乐、温馨荡漾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望着日记接力带来的可喜变化,我还有什么理由叫它停下来呢?就让它带动孩子们走上写作的成功之路吧!

作者邮箱: lijiang7845@163.com

[让日记动起来(网友来稿)]

篇3: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也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状况,代之而来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吕淑湘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由此可见,“活”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课堂气氛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也不是形式上的简 单化,不能激活学生思想的“活”,不是真正的“活”,我们所说的 “活”,实质上是指学生思维的“活”,激活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相机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要求,教师不仅对整体教学有效掌控,更要对细节上的变化 要“因势力导”。教学的进展,本就是一个进程,它的结果就是由这 时时改变的进程组成。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必须要对每时的改变做出 积极的应对,正确的引导。唯有如此,教学才是新鲜而充满活力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 是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相机诱导”中,所谓 “机” 既指教材关键点, 又指学生思维兴奋点。 二者重合, 这一条件, 便是教师大显身手的`相机,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诱导,必然会调 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来激活课堂教学, 这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所决定。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领会 这些教材内容,就应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叶圣陶先生曾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来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展开想象的必要性。 他说:“要领会《海燕》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 要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 地飞掠’……”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精心设 计开讲语,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和他们一起在海浪间穿行;可 以有效利用多媒,让孩子们感受,海燕在闪电中飞行无所畏惧;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使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小海燕,体会那飞行的畅快与意气风发……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达 到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真正融入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 对学生有吸引 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 “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 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 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 提“对不对” “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 “为什么” 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有错,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 把一个个 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 于是课堂上只能听 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如此课堂怎能活呢?

其实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与财富。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不 应该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而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 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同学代答,也不包办代替,自己直接说出正确的答 案,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抓住时机,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 与学习,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及遣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品尝 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成为学生品尝成 功的喜宴。

下面是我教学《秦兵马俑》一课的片断。

师:“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 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生思考,举手)

师:苏小铭,你来说一说。

生:有的微闭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生:哈……?

师:大家笑什么?

生: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师:嗯,大家说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周洁,你想好了没有? 苏小铭: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思考对敌之计。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上文作者由“颔首低垂”已经联想到对敌之计了。

师:你想得真周到,那如何改?

生: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师:你真棒!

你看,这一环节是不是成为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 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 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 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 学习积极性, 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 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 失去翱翔的自由。 童趣无价,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时应放弃原 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

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为 孩子们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我们为孩子们点燃思维的 火花;让我们相机地引导孩子的错误;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 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活”起来才是精彩的,才能提 高教学质量

篇4: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例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    曹会跃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目的是要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中学政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肩负着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担。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的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传道授业。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科本位。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强调突破学科本位,重视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堂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中的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成为知识的载体,教师将对教材进行重组,进行有个性的创造。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一味认真听讲、机械回答问题、认真记好课堂笔记等,“教育者预定以目的,而强受教育者以就之”①(蔡元培语),属于典型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将改变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知识霸权,教师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课堂上往往只有一个声音――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将使教学活动的框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伴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交往也将发生变化。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课堂上表演的是“群口相声”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课程不仅要求创建新课堂,而且要求创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把教材教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而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界定一堂好课的标准:

首先,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尚自然,展个性”②(蔡元培语),即教师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充分发展、长期发展,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这是评价思想政治课成败与优劣的一个总要求。

其次,看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训练、回答和笔记,学习活动整齐划一,呈现集体化的特点,教师则习惯于统一的指导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③(陶行知语)教师的使命不再是单纯地为让学生占有知识而传播知识,而是为了生成知识,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

第三,看课堂教学是否构建了多边互动机制。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大多呈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或者单向提问。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必须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网络,并且这种互动不是肤浅地停留在口头上的.互动,而是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从表面看可能比较“混乱”,但这种“混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之后的混乱,远比没有经过主动思考而呈现的所谓流畅有序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看课堂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材上能找到答案的,也可以是高于教材,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价值,能否调动学生探求结果、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态势,实现教学目标。但必须谨防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满堂问“的倾向。

根据上述参照标准,下面笔者以高一经济常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框为例,构建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第一步:激趣导入  调动兴致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框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假如你是某公司的老板,公司员工较多,你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按劳分配,或至少说出这方面的意思。教师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

第二步: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太直露。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名人名言、热点问题、名片名段等等),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根据本框的重难点,可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一:张三(工人)在集体企业上班的工资收入、李四在外企打工的收入、王五开小吃部的收入都是劳动收入吗?都是按劳分配吗?这一问题是针对容易混淆的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三种分配方式设计的。

问题二:赵六一家六口人,其本人及妻子承包了责任田,靠种田挣钱;他的大儿子是某国有企业职工,平时有工资,逢年过节还会有一些奖金福利;二儿子被一家民营公司聘为总经理,工资较高。而且持有一定股份,可以按股分红;女儿是工程师,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挣点外快;他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收入。问:赵六一家六口人的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这一问题是为帮助学生区分其他分配方式而设计的。

问题三:1 我国现在为什么不实行平均分配了?为什么不能提前实行按需分配呢?2 同学们是否发现本框与上一框的课题在结构上是一致的?这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3 “不劳而获”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吗?结合实际想想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何积极意义?这三个小问题是针对课本上关于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的三点表述而设计的。

第三步:思考讨论  解决问题

对上述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师问生答,然后由老师很快给出答案了事。建议按照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指导读书  独立思考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独立搜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能力。

环节二:分组讨论  相互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讨论前可以分组,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特别是要记录下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环节三:多边互动  集体探究  这个环节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快乐,展示自我风采。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

环节四:共同总结  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注意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

第四步:关注社会  拓展提高

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如本框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宋祖英有首歌曲叫《好日子》,唱出了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喜悦心情。但当人们左右看时,就会发现大家的日子“好”得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差距相当大。于是产生了困惑,产生了不平衡。你能体会到当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差距?

第五步:自主感悟  走进生活

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出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如何带着收获走进新的生活。学完本框内容应该有这样的启示:按照我国现在的分配制度,我们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既可以为社会作贡献,也可以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本框题的教学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在此构建的教学模式并非绝对的,只是为各位同仁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①②③引自《中国传统教育》第263、279页。

篇5:让自然课动起来

让自然课动起来

让自然课“动起来”

蟠龙中心小学                李菁菁

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是往往在教学中被当作杂课而被忽视,许多老师在上自然课时都感到头疼,有的甚至照本喧科,学生听之乏味,特别是小城市的学校,领导和家长都觉得自然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小学自然课中有一块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并且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分析去自我发现、自我论证、自我总结自然规律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自然课的教学做了大量的调整,更加注重自然课中学生的独立观察、测量、猜想、查资料、制作、实验、方法、归纳、综合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自然课的标准为我们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与途径提供了依据,也为自然课的实施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下面是我对自然课教学实施,提出的一些方法。

一  、开放自然课的`课题。要上好自然课首先要打开自然课课堂的大门,开放自然课的课题。课题是开启学生学习的窗户,只有开放的课题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开阔的视野。教师做好导师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把自然课本中的知识放到生活、自然中去,让学生在开放的课题中去说、去讨论、去发现自然界的现象,真正让学生走进自然课的课堂中,自然地“动”起来、“学”起来。

二、观察比较,主动发现自然规律。要相信学生的眼睛是最好的放大镜,放手观察比较,学生通过观察的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上《水力和风力》这篇自然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

风车、水轮机转动的样子,给学生一个观察的“动”感空间。接着让学生自己比较它们转动的的不同与相同,使学生在观察之后有一个充分的比较过程。我从学生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中逐步的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索。由于在探索前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后面学习和理解风力和水力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三、实验论证,自觉揭示自然规律。“手巧才能心灵。”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课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应把常识课中关于“利用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告诉学生,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四、想象分析,积极琢磨自然规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的也是神秘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自然,让想象在自然课中“动”起来,学生在想象中学自然。

在探究《空气的存在》这堂课中,我先举起一个空烧杯,杯口向下竖直按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想:“水会进入杯内吗?”然后让一名学生用手摸杯子的内部,学生检测后说:“是干的。质疑,为什么把杯子放在水里杯子内会没有水呢?接着指示学生观察:有汽泡冒出。水进不了杯子内部,那说明什么呢?这一问,学生们就来劲了,纷纷猜测起来,都说那杯子里肯定有东西。可是那是什么呢?学生的想象这时候通通调动起来,我就把握时机,揭示课题让学生主动地去琢磨空气存在的自然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五、实践操作,勇于探究自然规律。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要多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栽培、饲养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还要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勇于探究,使自然课在实践操作中“动”起来。

像刚才在前面提到的<<水力和风力>>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自己制作风车,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到操场上去放风车,探索风力是如何使风车转动的,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了风力的力量,也感知到了自然课的乐趣,乐在自然中。

5、推理综合,及时总结规律。在自然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

[1] [2]

篇6:《让色彩动起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作品运用了大量对比色,表现了画家对城市清晨强烈的感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幅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中还选择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即对比色并置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是学生运用色彩的对比色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即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与画面动感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 安徽教师招考网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二、教法

本课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了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色彩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着视觉信息,比如说交通灯的颜色,为我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样,鲜艳的色彩会给我们的视觉产生一种旋律感与运动感。那么,我们在画画时,运用怎样的颜色才能使画面产生一种动感和韵律感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让色彩动起来》。

出示课题

(二)新授 安徽教师招考网

1、回顾所学色彩知识:在12色相环中找出三原色、三间色。

2、请找出色相环中的对比色

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

红――绿;黄――紫; 蓝――橙;

3、连线:色彩的强烈对比。

4、同样的内容,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5、哪一幅给你的动感更强?

6、哪一幅给你的动感更强?

7、究竟是什么样的色彩和内容才能让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呢?

A、强烈对比色的运用。

B、画面动感的表现( 曲线、弧线、波浪线等动感线条的运用)。

8、小组研究:

A、你曾经在哪见过充满强烈对比色彩的景物?

B、运用对比色创作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9、生活中的强烈对比色。

10、艺术作品中的强烈对比。

11、学生作品欣赏。

12、作业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作品。要求:运用强烈的对比色,画面动感的表现。

13、展评。

篇7: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_____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的探索

摘要:相对于过去沉闷死板或参与率较低的课堂状态,语文实践活动给出了有力的一击。但 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习语文是目标。语文实践活 动着力点必须放在激发学生体验文本的过程上,必须要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不能脱离 语言文字活动。本文就游戏活动、实践操作活动、创造性改编活动、问题解决活动等语文实践 活动中如何增强语言感悟,结合课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语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个性特点,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融于学 生自行参与、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之中。相对于过去沉闷死板或参与率较低的课堂状态,它给 出了有力的一击。正如崔峦同志所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 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要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 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但在越来越多的课 堂上,动辄演演画画,唱唱跳跳……表面上气氛活跃,而活动流于形式,大把大把的好时间就 这样空耗过去。热热闹闹曲终人散,带给人一种脚底被抽空的感觉。我们改来改去,几尽周折 ,重新陷入了费时多而收效少的境地。     教学中如何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发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 实践活动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 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 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语文活动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是适应学生特点的,富有吸引力的。但游戏活动中不能脱离语言文 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z c s》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儿歌《过桥》,内容有六行38个字,对刚入 学的孩子来说,阅读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算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设 计了一个过桥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拿着计算题上“小桥”,向大家报出得数,正确才可以过桥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在笑声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但是,作为一堂语文课,这一游戏活 动中还有充分的语言感悟的因素可以挖掘和利用。桥头可以设置两个举牌的守桥卫士,一块牌 上写着“算对了,走过桥”,另一块写着“做错了,过不了”,每个过桥的小朋友报出得数时 ,都得正确举起其中一块牌,让大家一起喊牌子上的口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儿歌中的语言 来引导和评价,“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这一来,游戏中把思维、语言、词 汇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效度。    再如教学同册教材中《比尾巴》一文,可以在课的中途播放MTV歌曲《谁的尾巴最好看》,利 用歌词与儿歌内容相仿的优势,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欣赏趣味动画,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学习课文。总之,语文学科要通过活动再现文本提供的内容、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的准 确、鲜明、生动。 二)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语言感悟。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现象。 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与要理解的语 言相联系。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自选商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购物,在实践操作中要将生活 物品和语词对应起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义教版课文第五册《葡萄沟》关于 “新疆吐鲁番 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的语言转换训练在反复操练中有失机械之嫌。可以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在中 国地图上寻找葡萄沟。这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小组探索了数分钟后,有部分学生指着新疆的吐鲁番,表示找到了,理由就是课文的第一句 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紧接着展开语言训练,说清“葡萄沟在哪儿”。由于 前一环节让学生在探索中有了这三个地名范围大小的表象,所以转换起语言来正确又灵活。将 “找地图”实践活动和体悟语言紧密结合,显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活泼的个性。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    人的语言不是对信息编码简单的提取,而是再加工、再创作的过程。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其 《人论》中提出,人与其说是理性动物,不如说是符号动物,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的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文化去创造文化。教师应以语文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长知识、长才干。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四季 》,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学习之后,引导小组进行创作,选取一个季节中一项代表性的景物创 编一小节。孩子们产生一种渴望创作 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 言、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共同创作出属于本班的一首《四季》:     迎春花朵朵,它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棒冰凉凉,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     棉花团团,它笑着说:我是秋天;     北风呼呼,它神气地说:我就是冬天。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有一篇歌颂江南水乡的课文《水乡歌》,是一首优美、浅显、琅琅上口 的儿歌,“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 水乡什么多?船多,千条船,万条船……”课文后面还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乡歌多? 我国什么地方水乡多?”对西北地区的孩子来说,“水乡”、“河塘”、“水渠”是那么遥远 、陌生,老师只好通过图片给孩子们增加感性认识。而兰州的一位语文教师创造性地改编了教 材,让孩子们编出了“兰州歌”,“兰州什么多?风多、沙多、百合多……”孩子们的情感 被激发起来,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改编是一种创造,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中每个个体的创 造性发挥达到巅峰 ,很少出现程序化的被动应付或处于低迷状态。 四)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增强语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 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笔者曾多次执教《葡萄沟》,整堂课充满了活力,教师只是一个“策划者, 只牵拉了一根线,让学生把这只“风筝放飞在天空中。在学生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初读 课文形成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旅游计划。    旅游地点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旅游时间 提示: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哪个时间去收获最大?讨论后选择:(打勾)                    五月(  )七八月(  )九十月(  )                    夏季(  )秋季(    )   预期收获:      提示:你们组认为这个时候去葡萄沟,会有哪些收获?在课文中找理由,找到一句打个勾,   读流利。有时间还可以想象来补充理由。     可以看出,该学习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目的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一遍遍 读课文,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    交流时自然形成夏季方、秋季方展开组际辩论。    夏季方:我们组赞成夏季去,可以吃到许多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    秋季方:我们组赞成秋季去。因为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葡萄是人们 最喜爱的。    夏季方:我们夏季去,风景很美。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    秋季方:我们秋季去,更美。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    秋季方:这个地方名字就叫葡萄沟,证明葡萄是最大特色,如果去了一趟葡萄沟,没吃上葡 萄,不是太遗憾了吗?    秋季方:我想夏季就去吃杏子……,然后在那儿避暑,到秋季吃了葡萄再回来。    ……    本环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展开组际辩论。激活的不仅是课堂,还是整篇课文。辩论过 程中,双方挖掘课文的语言为我所用,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头脑中建立多种多 样的意象,加之充满个性的表达,使得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五)在主题学习中感悟语言。    “主题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自主研究探索的一种形式。任何一个简 单的主题,只要是孩子熟悉的,或正在认识的,都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人教版一上年级 教材《ai  ei  ui》汉语拼音教学中有一首儿歌《小白兔》,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主题 活动,让孩子回家画白、黑、灰三只兔子,并查找与兔子相关的材料,如兔子的外形特征、生 活特性等。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图画上的三只兔子“bái  hei hui  ”引出了韵母  “ai ei  ui”的学习。交流兔子有关信息时,教师板书下孩子们提出的每一特点,签上孩子 的姓名,组成一首新儿歌,包含了课文里儿歌的大部分语句,还极大地丰富了儿歌的内容。这 只兔子立体地在孩子心中出现了!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自己教育自己,互相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对认知对象的探讨和了解,大胆把教材和作业融 为一体,放手让学生进入教材的世界,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课本里有不少描写雪景的课文,《雪娃娃》《雪被子》《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室窗 外飘起雪花的时候,我们应该可以投入天地创设的情境,进行主题教学。带孩子在雪花飞舞中 朗诵儿歌,包括课外阅读的儿歌《雪花》《冬公公》《云上的花树》《雪地给我拍照啦》《如 果我是一片雪花》……还可以让孩子把儿歌编成歌曲唱唱跳跳。如果你能让你自己和你的学生 都经历着教材的生动和色彩,而不是辗转在令人疲惫的、可以预知一切的课桌前,那将是多么 令人享受的一节课!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整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性。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学习语文是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 言的理解与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不论以 读写为主,或以表演为主,或以运用为主,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 的感悟理解,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中指出了这个问题: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死”变 “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但牢记语文是语文,不忘自己的使命,防止由于热闹繁华再蹈“费 时多而收效微”的覆辙。     我想,教师尽最大可能让课堂的学习经历令学生们激动难忘,同时又要让学生在其中充分感 受祖国语言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假若如此,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不会 是一句空话。

电台记者工作总结1000字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报告

村队文化宣传工作计划

暑期报社个人实习总结

乡镇长扶贫工作现实表现材料

电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以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工作发展

记者采访稿件范文

县建设文明城市大会上发言

人民日报积极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理念

让经济新闻动起来
《让经济新闻动起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经济新闻动起来(共7篇)】相关文章:

宣传思想工作总结2022-04-30

行动的力量600字作文2022-06-03

行动的力量作文2022-11-21

大学实践报告2023-11-05

市委常委扩大会讲话2024-01-30

动态新闻 范文2023-01-10

新闻班级云南大理社会实践报告的2022-07-31

第17个世界癌症日活动总结2022-10-11

报社的实习心得体会2024-03-11

关于环保的新闻稿范文2023-10-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