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精选7篇))由网友“恒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
随着大卖场、MALL的兴起,传统商业流通的老大百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无可否认,作为业态的一种,百货业还涌动着茂盛的生命力,她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百货业完结了吗?企业在选择业态的时候会考虑百货业吗?为此,我们选择了家电流通这个颇具代表的行业来分析广州的百货业态,
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
。――题记
我国零售业市场开放已有一段时日,百货,作为一个早已成熟的业态,许多外资却迟迟不愿涉足或进展相对缓慢。比如以沃尔玛、家乐福、宜家为代表的外资在华投资都主要集中在大卖场、专业专卖以及购物中心之类的零售业态上。
而在广州,经过几番洗礼后的百货业也开始活跃起来。有来自国企的广百百货、友谊商店、天河城百货,有来自民营的摩登百货、盛世中华、新光百货,还有来自北京的华联、王府井等等。在各种业态狂飙圈地之后,百货业也在图谋着再次扩张。
百货业遭遇狠狠狙击
随着超市、大卖场的兴起,广州百货业正遭遇着狠狠的狙击。以家电流通为例,随着国内连锁家电专营门店的兴起,正吸引着更多顾客的目光和供应商更多的特别支持。
近几年,以国美、苏宁为首的家电专业店的兴起并逐渐成为家电流通的主导。是广州家电流通市场的分水岭,那年国美进驻广州,随后苏宁的跟进,以及永乐收购东泽,形成“三足鼎立”的家电专业店版图。
在20前,广州家电流通的主渠道是百货业,外地厂家必须做百货才能完成销售,而且那时广州市场的超市业也刚刚起步,对百货业根本没有威胁,除了好又多外,百佳、万佳等超市的门店都很少,广州百货业一支独秀,
然而,终端开始进一步细分。家电的终端表现形式未来将有三种:第一为综合性大卖场,如家乐福之类的超级大卖场,也有像百安居、东方家园之类的卖家居电器的建材卖场,这些定位为中高端。第二是专业中高端卖场,如国美、苏宁之类的大型专业家电连锁专业卖场,目前的低价定位将会往高端走。第三就是专业的中低端卖场,如好又多之类的超市商场。这些超市将低价家电作为吸引人气的手段,价格方面很可能平出,新一佳、万佳等都会走上这一步的。
百货业却很难有起色,量上不去,只能走时尚化、形象化路线。其它的小型电器专卖店生存空间就不大了,但在三四级市场还有机会。
此外,无论是百货业还是其它业态,与年前相比,目前要在广州进行终端操作的费用将增加一倍以上,主要是进场费、导购员工资、节假日活动经费等。一个100万元/单店的销售额中,进场费、专柜费、导购员工资等花销就可能占据35~40万元,对于厂家来说,基本上是亏损的。所以,很多厂家对广州市场既爱又恨。
关于作者:
肖南方:肖南方,曾长期从业于家电行业,多次成功策划过企业大型营销活动。后游弋于媒体江湖,写过一些引起轰动的文章,著有《珠三角大悬念》一书。历时沉淀悟出些许传播心经,因长期游离在企业与媒体边缘,成为“比企业更熟悉媒体,比媒体更熟悉企业”的两栖人。现致力于品牌传播研究,尤其是企业低成本传播之道,提倡直效传播,认为“小成本、大传播,方显智慧”,手机:13924951879 Email:emailat@163.com查看肖南方详细介绍 浏览肖南方所有文章 进入肖南方的博客
篇2:谁动了奥运赞助商的奶酪
阳春三月,天气渐渐转暖,奥运的气氛也越来越“热”,北京街头的一些户外广告牌上,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北京欢迎您”的字样,设计制作实在算不得精美,乍看上去以为是公益广告,而仔细打量后,才知道是一家名为“欢迎您”的北京酒厂的“杰作”,让人忍俊不禁――这便车搭得也忒是时候了!
类似的还有“,为中国喝彩”、“2008,谁让您心动?”等等,一个个比赛似的把旌旗插遍北京的大街小巷。虽然广告牌上压根找不到“奥运”二字,但明眼人一瞅便知是哪门子事。这些广告有一个共同之处,落款的企业都是非奥运赞助商。
奥运赞助商拳风呼呼
得了奥运赞助资格的主,当然也一直没闲着。本土的联想、伊利、金龙鱼、青岛啤酒,以及可口可乐、三星、强生、麦当劳等国际大佬们,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常规的户外广告外,还推出了一连串堪称大手笔的公关、广告活动,一拳接一拳出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拿去年开始的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来说,可口可乐、三星、联想三家就打起了擂台。
奥运军团资格最老的可口可乐,以“谁点燃我心中圣火”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1188个火炬手/护跑手。除公众提名、投票外,可口可乐还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面向公众产生火炬手,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快乐课间”活动、推广绿色奥运的“留住一桶水,花儿也微笑”环保活动等,目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有机会参与到火炬手选拔中来。
而三星则和中国移动联手推出“奥运火炬分享计划”,联想与央视合作举办了“你就是火炬手”大型公开选拔节目,两个活动报名的、投票的,人数均以百万计,在全国掀起了一次全民参与奥运的高潮,
谁动了奥运赞助商的奶酪
奥运赞助商大张旗鼓,非奥运赞助商也不甘示弱,你来我往,明枪暗箭,好不热闹。奥运这块奶酪实在太诱人,也怪不得大家争先恐后、一掷千金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夺战中,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某些奥运赞助商表面上风风光光,暗地里却倍感失落,尽管他们获得奥运营销的所谓行业独占权,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而与他们针锋相对的非奥运赞助阵营中的出类拔萃者,则使尽浑身解数,以奇招、新招、狠招大大抢了同行的风头。
2008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时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公众对企业奥运营销的认知度并没向奥运赞助商一边倒。在此次调查的11个品类中,共涉及了42个非奥运赞助商,结果被访者误认为这些品牌是奥运赞助商的平均比例为32.4%,其中误认率最高的是蒙牛,达到了57%,体育品牌中的李宁误认率也相差无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非奥运赞助商动了奥运赞助商的奶酪,怪谁呢?
想想某些奥运赞助商,拿到奥组委的证书时意气风发,可后续营销举措却乏善可陈。在广告、公关与活动的整合联动上,在奥运题材的发挥与挖掘上,在奥运产品的炒作上,问题层出不穷。它们花大钱买吆喝,真正切准品牌与产品实际需要的奥运动作并不是很多,创意也不够鲜亮。
有位奥运赞助商的老总说,体育营销不是赌博。事实上,某些奥运赞助商正在像赌徒一样投机,大运能否有一天撞上他们呢,难说。
倒是“不幸”与奥运赞助资格失之交臂的那些企业,往往有惊人之举,营销手段可圈可点。上面提到奥运营销误认率最高的蒙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的力量” 始终是其一脉相承的路线,通过独家赞助央视趣味十足、参与互动性强的体育比赛节目《城市之间》,最后得以从对手的奥运封锁中脱围而出;而李宁与CCTV-5结成合作伙伴,为所有奥运会的主持人和解说员提供服装,此举意味着北京奥运期间,其央视曝光率将与获得奥运推广独占权的对手难分上下。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希望在奥运赞助争夺中功败垂成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自信!
奥运赞助商需要反思,非奥运赞助商更要自强。我们应该相信,有没有获得奥运赞助资格,并不那么重要;的这场商业奥运,谁让消费者心动,谁就能笑到最后!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65100,MSN:china2008@mail.com,电子邮件:china54@126.com
篇3:鲁酒的奶酪谁动了?
1985年孔府家在全国推出了第一个低度白酒品种,引领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当其它企业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沉睡中,鲁酒第一个推出了广告营销的模式,并大获成功;上世纪90年代鲁酒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鲁酒企业可以说是中国白酒市场创新的引领者,开启了白酒市场营销的新时代,孔府家、孔府宴、秦池和兰陵遍布大江南北,年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令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心里直打怵。
时过境迁,
“秦池”没落,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孔府宴”被人零价收购;
“孔府家”每年亏损1324.5万元;
“兰陵”亏损3650万元;
……
想当年这些不可一世的鲁酒企业正在全面走向低谷。
龙头企业效益持续下滑;
中小型企业没有明显起色,形不成行业的发展主流;
省外市场逐步萎缩;
产品价位不能支撑市场需求;
……
一篇发表于《齐鲁晚报》的“山东白酒调查”系列文章,引起了山东白酒界上下各级人士的普遍关注。并于6月19日,由山东白酒协会主持,召集山东各大酒企领导及各级新闻媒体在济南召开了“齐鲁白酒论坛”会议。兰陵、泰山生力源、趵突泉、三蕉叶、古贝春等省内大型企业领导、业内学者及大型经销商代表先后发言、高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探讨鲁酒的发展之路,意图找到鲁酒企业新生奶酪。论坛阵势轰轰烈烈,可谓齐鲁大地最为集中、最为权威的行业论坛。但是,会后笔者在对几位与会鲁酒企业家沟通的过程中,却得到了一个不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例行形式、空谈远景、浮躁心理、……”与会议主题成相反口调的评价占了评价主流。
鲁酒企业怎么了?
是谁动了鲁酒企业的奶酪?
鲁酒的路在何方?
这些问题在许多鲁酒企业领导头脑中依然是个问号,
也许永远是个问号,
鲁酒企业的奶酪被谁拿走了?
自后整个鲁酒行业就进入了一个下坡发展“熊市”阶段,的全面滑坡,步入整个行业的发展低谷,应该说只是一个下降过程的结果,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原因在于鲁酒企业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上,同川酒、黔酒、皖酒相比还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原有的“四大名酒”,还是现在经营业绩较好的“趵突泉”、“古贝春”、“中轩”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企业内部运转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劣势的弊端。
具体分析鲁酒全面滑坡的原因,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 错将策略看成战略
企业要有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和与之相应的修正系统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平台。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具有企业的整体目标性和长期性,是企业的发展纲要。而策略则是企业实现战略的手段,具有实效性和战术技巧性。企业的一切行为,一切市场手段在短期内可以为利润服务,但是更应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服务过程,因为只有通过战略的实施,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白酒行业的广告战、终端战、渠道战、促销战等等一系列分散性市场行为都是企业的策略行为,不具备战略性和持续性的竞争力,都是战略的实施手段。“鲁酒标王”事件所引发的鲁酒企业全面衰落,从表面上分析是“标王”本身的错。其实,本质的原因在于鲁酒企业之间在单纯的广告策略上,所进行的过分竞争产生的市场滞后反映。当时很多鲁酒企业将产品直接广告,当作市场制胜的唯一法宝,众人拾材,火才旺;众人抢材,火灭亡。
部分鲁酒企业在将企业的发展 在广告策略 上,将广告当作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时,造成了企业在整体战略实施的其它支持部分上出现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不能够有效满足整合市场竞争的资源需求。在中国白酒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之时,在消费者消费标准要求由知名度向美意度和信誉度价值消费标准转化之时,这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策略性战略的风险性和运作弊端,就会立即在市场上显现出来。过分的极端策略实施造成――――鲁酒企业外在的短期虚强和内在的实质虚弱,在企业整体发展的竞争质量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川酒、黔酒等同类行业企业。
鲁酒企业无论是在产品上的调整,还是在广告上的大手笔投入,或者是在渠道终端上的市场运作技术创新,都不是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优势动力,很容易被其它企业所模仿、化解。鲁酒企业将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战略优势,错将策略看成战略的经营理念,是导致整个鲁酒衰落的最为直接原因。
篇4:谁动了研究生的就业奶酪?
谁动了研究生的就业奶酪?
据日前江苏省教育厅通报的“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显示: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就业率为90.30%,专科生就业率为94.10%。这让“知识无用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研究生就业率“倒挂”的尴尬境遇受到关注。研究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这是真相还是误解?记者日前走访了南京几场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和相关高校,一探究竟。
研究生就业为何“山路十八弯”
小王是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最近转了几场届毕业生招聘会,也没有发现自己中意的岗位。小王告诉记者,其实手上已经有好几份工作意向,但还是持观望态度,想看看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小王说:“毕竟研究生多读几年,在专业理论和生活阅历上都比本科生要扎实和丰富,另外处事行为上研究生也比本科生要成熟。研究生找个工作应不成问题,但要找个理想的工作也不容易。
像小王这样“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研究生的个人期望值过高而导致就业尴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不少人选择读研的初衷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在就业岗位的选择和收入待遇方面,都比本科生有更高的期望值,但这种期望在面对现实严峻的竞争环境时,却会有一定的落差,也就是所谓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学历优势已不再是开启就业大门的钥匙,用人单位的招聘原则更加理性和务实,能力成为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不少招聘单位指出,研究生虽然学历高,但有不少人在实践方面并不比本科生占优势,实践能力差的研究生得不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已经找到一份不错工作的韩同学则认为,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更在于部分研究生自身没有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据我了解,在研究生人群中普遍存在三种人,目标明确型、计划变化型和迷茫型。目标明确型的研究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并且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目标迈进。而计划变化型的学生,会结合社会变化和自身的情况,适当地调整规划,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一般而言,前两种人都比较好就业,而迷茫型的,在就业上就容易翻跟头。”
个人能力和经验是王道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在今年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那些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研究生求职者们依然能找到好工作。各招聘单位均表示,个人的能力和实践经验是应聘者在求职中取胜的重要武器。
在中盛光电集团的招聘简章上,记者看到除了技术性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之外,其他岗位要求本科生学历即可。该单位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实下,用人单位会优中选优,面试中,他们更看中的是个人的能力经验。学习能力好、素质全面的学生是他们首要的选择对象。
在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南京招聘点,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他们此次的招聘要求是本科学历,但在招聘现场,也有不少研究生前来报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应聘一个岗位的情况下,能力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生竞争优势就很明显。”
高校专家解读研究生就业问题
高校专家如何看待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形势?针对研究生就业率倒挂的现象,南师大研究生院党工委书记聂守平教授指出:“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不能单用就业率说话,还得看就业质量。在我看来,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并没那么突出。”他表示,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要高,隐性就业、灵活就业或创业也要考虑在研究生就业里面。
关于研究生读研阶段该做好哪些准备以便更好就业?聂教授给了几点建议:研究生首先得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应结合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步伐,引导自己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研究生要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要多深入基层,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到社会上发现问题、拓宽思路。聂教授还鼓励研究生可适当尝试创业,“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支持的今天,研究生要拓宽就业领域,放宽就业类型,放开就业视角,把创业作为重要选择。”
篇5:谁动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奶酪?
现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保有量太少
站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本土的自主汽车品牌难觅踪影,
笔者曾尝试站在上海街头,细数从面前经过的100台轿车(含SUV),发现挂着自主品牌的汽车竟不足20辆!而且这20辆大都是10万元以下的、所谓洋品牌不屑于生产的低档车。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保有量由此可见一斑。
行为:消费者的举动太伤本土厂商的心
前面说到笔者所见的100台车中近80台是洋品牌。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不能光看表象。实际的情况可能稍好一点――就笔者从事数年汽车营销咨询所锻炼出的眼力观察,那80余台挂洋品牌车标的汽车中,至少有10-15台是“假洋鬼子”!它们其实是地道的本土品牌汽车,奈何被消费者买回去,又自行换了个洋品牌的车标挂上!
只要到各式汽车修理和美容的门店去看一下,就知道热衷于为自己的汽车私换车标的人有多少! 而另一种现象就更耐人寻味了。
在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商中,长丰猎豹坚持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即使在与三菱合资并引进三菱技术后,猎豹也没有像其他几家本土汽车巨头那样,马上更旗易辙,改用人家的品牌。长丰猎豹执意继续使用自主的猎豹车标,也正因如此,猎豹几年间成长为国内SUV市场领导品牌,成为高品质越野车的象征。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消费者来到猎豹经销商处选购好车后,却指定要求将自己选定的车挂上三菱的车标,甚至宁愿为此多花一些钱。
同样的厂家采用同样的技术生产的同一台车,为什么一些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也不用自己的品牌?你可以想象本土汽车厂商会有多伤心。
探因:消费心理、产品、品牌
笔者以为,消费者不认可自主汽车品牌的原因尽管纷繁复杂,既有历史的、社会的问题,又有现实的和厂家自身的问题。但我想,其最直接的原因应当集中在消费心理、产品、品牌三者上。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尽管1953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台汽车,但一直到20世纪末,汽车基本上都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者公务用车的,
汽车真正受到老百姓关注、进入市民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
从1953年开始,历经近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才达到100万辆;但从1992年到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销售增长;而仅仅4年过后,中国汽车市场更通过爆炸性的增长,在销量突破500万辆!由此,汽车迅速进入中国民众的家庭。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尽管1953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台汽车,但一直到20世纪末,汽车基本上都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者公务用车的。汽车真正受到老百姓关注、进入市民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
从1953年开始,历经近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才达到100万辆;但从1992年到20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销售增长;而仅仅4年过后,中国汽车市场更通过爆炸性的增长,在20销量突破500万辆!由此,汽车迅速进入中国民众的家庭。
在快速成长的市场里,就有不成熟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就是认为国外的品牌好,不需要理由。
想想前些年家用电器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时候,人们对于国外的品牌也同样有一种不成熟的膜拜情节,但几年之后,随着中国家电业的崛起,中国家电品牌不仅雄踞国内市场,甚至已经畅销欧美市场。在今天,相信没有人再对中国的自主家电品牌抱有偏见了。
尽管消费者正在日趋理性,但要想彻底扭转他们的这种心理,确需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持续努力。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也确实亟需在产品质量改进方面狠下苦功。常见到一些消费者在四处投诉,说他买的某某品牌汽车三天两头的出问题,这个地方才修好,过几天另一个地方又出问题了。其实,本土品牌的汽车在安全性、操控性能等主要的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的通过技术研发甚至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但就是经常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过于粗糙和马虎。在大的方面已经花了很大的力气、投入很多的资源了,可就因为你的一些像车门密封条、车窗控制开关等细节方面显得比人家档次低太多,消费者就会说你的车根本不入流了。
诚然,一些本土厂家为了保持价格方面的优势,而不得已采用一些质量低劣的内饰及元件,殊不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下下之策!自主品牌汽车还得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苦练内功。
篇6:离退休人员受聘动了谁的“奶酪”
离退休人员受聘动了谁的“奶酪”
我国现有约1000万离退休人员,而现行法律规定,到他们离退休那一天,便开始享受养老保险。“这些人一方面拿着国家的养老保险,一方面受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对其他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此言一出即引起多方争议。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越来越庞大的离退休人员队伍,有人不禁问道:离退休人员受聘是否合情合法?离退休人员受聘日渐升温家住福州金山、今年63岁的退休高工老郑已退休三年了,不论寒冬酷暑,依然每天早早起床,赶到城里去上班。 老郑是省直一家国有大公司退休的机电高工,尽管一双子女事业有成,但忙惯了的他,不愿过清闲日子,很想奉献自己的“余热”。于是在单位领导的推荐下,三年前他来到公司下属的一家企业当起了技术顾问,尽管工资只有千余元,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像老郑这样的离退休人员受聘的现象越来越多,许多城市已经有了针对老年人的专场人才招聘会,更有许多人在退休前就开始筹划退休后的再就业工作了。 据记者调查,由于老年人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优势,离退休人员受聘的工作更多集中在法律、建筑设计、医务、教师、企业管理以及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咨询服务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劳动强度不高,急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 至于用人单位缘何热衷招聘离退休人员,一位私企老板告诉记者,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由于岁月的积淀,老年专业人员大多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如果专业“对口”,无须培训即可上岗,而且社会上奇缺的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也只有他们才能胜任;老年人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对他们的管理远比年轻人轻松;而且,老年人社会关系广泛、专业信息通畅,常常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很高的价值。 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也告诉记者,老年人不占编制,只要签订聘任合同,时间可长可短,用人机制相当灵活。而且,与年轻人相比,老人们对待遇要求也不高,已拥有各种社会保障的他们,更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有住房、社保、医保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单位运营的成本。离退休人员受聘动了谁的“奶酪”?一位正在为儿子找工作的陈姓家长告诉记者:“离退休人员拥有那么多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真不应该再来抢孙子辈的饭碗了!” 一位沈姓大四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是个竞争和激情的年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证明自己本事不够。无论任何人,只要有能力,社会又需要,就可以就业。阻止一部分人就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旧体制下的陈腐思想在作怪。 某铁路工程公司退休的詹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单位退休金偏低,重新工作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退休状态,同时还可以增加收入,以备养老之需。 一位教授则表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很多,未必与离退休人员受聘有直接的关系。 这位教授还说,我国的《劳动法》除了第十五条有“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外,再也找不到“禁止招用离退休人员”这样的'条文。他个人认为,离退休人员受聘,既是一种法律允许的基本人权,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节约、保护和再开发。另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正在征求社会意见的《就业促进法》(草案)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而且,劳动者就业不受歧视。在《劳动法》规定的“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该草案又特别增加了“年龄”一项。这就意味着,今后任何一位公民,不受年龄限制,都有通过工作改善生活的权利。受聘人员合法权益呼唤法律保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许多老年人在受聘过程中,自身权益常受到侵害。 一位刚刚辞去工作的郭老先生对记者说:“去年我去一家公司应聘的时候,老板口头说好月工资1200元,后来借口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工资,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我也没领到一分钱。”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老年人大多没有求职、应聘的经验,对用人单位的情况没有了解,也很少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了合同,也不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更有的老年人连工资待遇也没提及……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用人单位随意辞退解聘老年人,拖欠或不支付老年人工资,同工不同酬,随意增加老年人劳动时间,对老年人福利待遇实行低标准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有关人士呼吁,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规范,规范招聘行为,用制度保障招聘人员的权益。 福建省老年人学会副会长林子利指出,对身体健康、有技术、生活条件差的高级技术退休工人,也应该实行照顾性就业的政策;而对于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再就业的其他老年人,只要社会需要,应该鼓励他们再就业。而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和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7: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2013年10月1日,汽车三包来了。经历了8年“抗战”,汽车三包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从2004年汽车三包政策第一次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至今,8年过去了,汽车市场也从低迷开始走向繁荣,车企态度也从冷漠过渡到积极,甚至“献媚”,还有那假寐的1.5万多个零部件,仿佛也按耐不住开始迎接起新汽车三包政策的到来。随着三包政策实施大环境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博弈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我们不怀疑汽车三包的实施决心与力度,毕竟汽车三包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只是看不清谁动了三包的奶酪。表面上三包规定亮点多多(倾斜消费者),但维权大门是否真能顺利打开还是未知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三包“狼来了”的可能性很大。 争议明显,自卖自夸 有一种美好叫“圈套”,泛指那些看上去很美实则缺乏实际意义的存在。就像在汽车三包草案中,仍然有不少条款存在很大争议,倘若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汽车三包恐怕只是一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一纸空文。 监管缺失,“鉴定”老大难。包括几乎所有商品在内,鉴定问题都是阻碍维权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针对汽车行业。一方面国内专业的鉴定机构少之又少,且一般不受理私人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申请;另一方面就是高昂的鉴定费用,有时候甚至比车辆的售价还高。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助长了推诿扯皮的嚣张气焰,显然无处鉴定或没钱举证都无法让消费者顺利维权, “三包”规定再好看,消费者也只能干着急了。 游戏规则谁来定,质检标准不统一。很多汽车质量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根源就在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导致很多责任难以明确。而只有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才是有效的,但目前还没有这种检测机构。这就说明你监测说了问题,但到厂家方面却监测出没有问题。这就让质量检测成了一纸空谈,消费者维权难以保障。就像油耗问题一样,消费者实际行驶的油耗与厂家提供的油耗有不少出入,这就是标准不同的结果。 恐怕踢皮球,责任谁来负。原则上家用汽车产品是谁销售谁负责三包,这本无可厚非,但汽车却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其中的真正强势是汽车厂商,而销售方无非就是特许经营罢了。一旦要求经销商负责三包,可能会觉得缺乏公正,到时候少不了各种扯皮,即经销店与厂商之间相互推诿。 华丽丽扯,鸡肋30天。与普通大宗商品不同,汽车不但算的上是名副其实的超高科技产品,而且交收流程繁复,若要在30天内出现车身开裂、制动、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但除去交收验车所耗费的1周时间,在短暂的3周内基本不可能发现如此严重问题,这样的30天规定,多少让消费者感觉很是扯淡。 抢跑三包,作秀大于实际 在我国汽车市场即将迈上2000万辆台阶之际,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来自上海观舆信息科技的行业数据库显示,2013年上半年汽车投诉率主要被南北大众所占据,分别为19.5%和19.1%,北京现代,长城汽车和东风雪铁龙分列3~5位,占比为14.6%,14.3%和11%。在这样一组数据面前,车企纷纷抢跑三包就显得有点意思了。 在中国,这样做无疑是无本赚吆喝,提升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从而提升车企的品牌形象,在中国,这样的买卖是超值的,至于执行情况,还有待考察。 在美国,只要四次修不好是可以直接退钱的。在纽约州,新车购买两年或行驶里程达到1.8万英里(约2.9万公里)之前,存在不足以致命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向经销商反映问题之后的最多27天内,厂家必须启动车辆的维修工作,否则消费者可以直接要求退款或者更换新车。此外,如果车辆因为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累计因维修而无法使用的时间超过30天,消费者也将有权要求退款或者更换。在厂家或授权经销商处经过四次以上维修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汽车企业退款或更换新车。 在英国,销售法帮忙无需“三包”。英国1979年颁布的《商品销售法》。这部法律涵盖了英国绝大部分消费品,汽车也包含在内。根据该法规定,产品销售者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符合销售合同的商品,若产品与销售商的承诺不相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厂商如有疑问必须举证产品达标。 在日本,协会可以帮消费者三包。日本尽管没有类似汽车“三包”的政策,但对汽车销售之后的维修和更换,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商组成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设立了纠纷处理机构“汽车产品责任咨询中心”。而官方也并非撒手不管。1994年,日本颁布了《产品责任法》,其中规定了由于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安全损失要追究责任,并明确规定用户无需举证缺陷的原因,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最后,想起一句话,千万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并非我们心存阴暗,只是我们经历了太多虎头蛇尾;我们真切希望这看上去很美的三包政策能真正的落实下去。尤其是希望可以对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一种反向驱动力,通过先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再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以一时“阵痛”换来强大发展动力,以期真正做大做强。
★ 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精选7篇)】相关文章:
书籍《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领悟2022-08-03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500字作文两篇2022-04-30
小学生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2022-04-29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2022-08-08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个人读后感2023-12-12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优秀2023-12-19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字作文2022-05-17
奶酪?人生――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2024-05-16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700字2023-12-27
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读书心得500字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