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

时间:2022-07-09 05:29:24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共17篇)由网友“seesaw”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

篇1: 《谁推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谁推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你读过《谁推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吗?它那轻松快活的文字,能让读者在这本书中不仅找到乐趣,还会悟出道理。

这本书主要写了四个小家伙:哼哼、唧唧、嗅嗅、匆匆在复杂的`迷宫里寻找新鲜、香甜奶酪的故事。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这四个小家伙的行为,因为它们,我学会了人生的第一步:嗅嗅,让我学会了凡事都要提前做准备,不然,做事就会乱的;匆匆,让我学会了,遇事要反应敏捷;哼哼,让我懂得了做什么要勇于迈出第一步。

我以前上课经常害怕举手发言,怕回答错误同学笑话,老师批评。所以课堂经常沉默。而唧唧的精神鼓励我要勇于尝试,学会改变自己,人生不是不能改变的,不是吗?后来,我鼓足勇气大胆发言,虽然没有完全对,但是我不仅得到了同学的肯定,还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我真是太高兴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命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座迷宫,既然是旅行就要遇到沟沟坎坎,不会一直平坦。我们必须看清楚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路,然后确定后就为自己选择的路去争取,找准入口,去努力走出迷宫,达到目的的。

篇2:谁动了奥运赞助商的奶酪

阳春三月,天气渐渐转暖,奥运的气氛也越来越“热”,北京街头的一些户外广告牌上,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北京欢迎您”的字样,设计制作实在算不得精美,乍看上去以为是公益广告,而仔细打量后,才知道是一家名为“欢迎您”的北京酒厂的“杰作”,让人忍俊不禁――这便车搭得也忒是时候了!

类似的还有“,为中国喝彩”、“2008,谁让您心动?”等等,一个个比赛似的把旌旗插遍北京的大街小巷。虽然广告牌上压根找不到“奥运”二字,但明眼人一瞅便知是哪门子事。这些广告有一个共同之处,落款的企业都是非奥运赞助商。

奥运赞助商拳风呼呼

得了奥运赞助资格的主,当然也一直没闲着。本土的联想、伊利、金龙鱼、青岛啤酒,以及可口可乐、三星、强生、麦当劳等国际大佬们,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常规的户外广告外,还推出了一连串堪称大手笔的公关、广告活动,一拳接一拳出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拿去年开始的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来说,可口可乐、三星、联想三家就打起了擂台。

奥运军团资格最老的可口可乐,以“谁点燃我心中圣火”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1188个火炬手/护跑手。除公众提名、投票外,可口可乐还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面向公众产生火炬手,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快乐课间”活动、推广绿色奥运的“留住一桶水,花儿也微笑”环保活动等,目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有机会参与到火炬手选拔中来。

而三星则和中国移动联手推出“奥运火炬分享计划”,联想与央视合作举办了“你就是火炬手”大型公开选拔节目,两个活动报名的、投票的,人数均以百万计,在全国掀起了一次全民参与奥运的高潮,

谁动了奥运赞助商的奶酪

奥运赞助商大张旗鼓,非奥运赞助商也不甘示弱,你来我往,明枪暗箭,好不热闹。奥运这块奶酪实在太诱人,也怪不得大家争先恐后、一掷千金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夺战中,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某些奥运赞助商表面上风风光光,暗地里却倍感失落,尽管他们获得奥运营销的所谓行业独占权,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而与他们针锋相对的非奥运赞助阵营中的出类拔萃者,则使尽浑身解数,以奇招、新招、狠招大大抢了同行的风头。

2008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时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公众对企业奥运营销的认知度并没向奥运赞助商一边倒。在此次调查的11个品类中,共涉及了42个非奥运赞助商,结果被访者误认为这些品牌是奥运赞助商的平均比例为32.4%,其中误认率最高的是蒙牛,达到了57%,体育品牌中的李宁误认率也相差无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非奥运赞助商动了奥运赞助商的奶酪,怪谁呢?

想想某些奥运赞助商,拿到奥组委的证书时意气风发,可后续营销举措却乏善可陈。在广告、公关与活动的整合联动上,在奥运题材的发挥与挖掘上,在奥运产品的炒作上,问题层出不穷。它们花大钱买吆喝,真正切准品牌与产品实际需要的奥运动作并不是很多,创意也不够鲜亮。

有位奥运赞助商的老总说,体育营销不是赌博。事实上,某些奥运赞助商正在像赌徒一样投机,大运能否有一天撞上他们呢,难说。

倒是“不幸”与奥运赞助资格失之交臂的那些企业,往往有惊人之举,营销手段可圈可点。上面提到奥运营销误认率最高的蒙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的力量” 始终是其一脉相承的路线,通过独家赞助央视趣味十足、参与互动性强的体育比赛节目《城市之间》,最后得以从对手的奥运封锁中脱围而出;而李宁与CCTV-5结成合作伙伴,为所有奥运会的主持人和解说员提供服装,此举意味着北京奥运期间,其央视曝光率将与获得奥运推广独占权的对手难分上下。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希望在奥运赞助争夺中功败垂成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自信!

奥运赞助商需要反思,非奥运赞助商更要自强。我们应该相信,有没有获得奥运赞助资格,并不那么重要;的这场商业奥运,谁让消费者心动,谁就能笑到最后!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65100,MSN:china2008@mail.com,电子邮件:china54@126.com

篇3:鲁酒的奶酪谁动了?

1985年孔府家在全国推出了第一个低度白酒品种,引领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当其它企业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沉睡中,鲁酒第一个推出了广告营销的模式,并大获成功;上世纪90年代鲁酒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鲁酒企业可以说是中国白酒市场创新的引领者,开启了白酒市场营销的新时代,孔府家、孔府宴、秦池和兰陵遍布大江南北,年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令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心里直打怵。

时过境迁,

“秦池”没落,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孔府宴”被人零价收购;

“孔府家”每年亏损1324.5万元;

“兰陵”亏损3650万元;

……

想当年这些不可一世的鲁酒企业正在全面走向低谷。

龙头企业效益持续下滑;

中小型企业没有明显起色,形不成行业的发展主流;

省外市场逐步萎缩;

产品价位不能支撑市场需求;

……

一篇发表于《齐鲁晚报》的“山东白酒调查”系列文章,引起了山东白酒界上下各级人士的普遍关注。并于6月19日,由山东白酒协会主持,召集山东各大酒企领导及各级新闻媒体在济南召开了“齐鲁白酒论坛”会议。兰陵、泰山生力源、趵突泉、三蕉叶、古贝春等省内大型企业领导、业内学者及大型经销商代表先后发言、高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探讨鲁酒的发展之路,意图找到鲁酒企业新生奶酪。论坛阵势轰轰烈烈,可谓齐鲁大地最为集中、最为权威的行业论坛。但是,会后笔者在对几位与会鲁酒企业家沟通的过程中,却得到了一个不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例行形式、空谈远景、浮躁心理、……”与会议主题成相反口调的评价占了评价主流。

鲁酒企业怎么了?

是谁动了鲁酒企业的奶酪?

鲁酒的路在何方?

这些问题在许多鲁酒企业领导头脑中依然是个问号,

也许永远是个问号,

鲁酒企业的奶酪被谁拿走了?

自后整个鲁酒行业就进入了一个下坡发展“熊市”阶段,的全面滑坡,步入整个行业的发展低谷,应该说只是一个下降过程的结果,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原因在于鲁酒企业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上,同川酒、黔酒、皖酒相比还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原有的“四大名酒”,还是现在经营业绩较好的“趵突泉”、“古贝春”、“中轩”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企业内部运转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劣势的弊端。

具体分析鲁酒全面滑坡的原因,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 错将策略看成战略

企业要有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和与之相应的修正系统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平台。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具有企业的整体目标性和长期性,是企业的发展纲要。而策略则是企业实现战略的手段,具有实效性和战术技巧性。企业的一切行为,一切市场手段在短期内可以为利润服务,但是更应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服务过程,因为只有通过战略的实施,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白酒行业的广告战、终端战、渠道战、促销战等等一系列分散性市场行为都是企业的策略行为,不具备战略性和持续性的竞争力,都是战略的实施手段。“鲁酒标王”事件所引发的鲁酒企业全面衰落,从表面上分析是“标王”本身的错。其实,本质的原因在于鲁酒企业之间在单纯的广告策略上,所进行的过分竞争产生的市场滞后反映。当时很多鲁酒企业将产品直接广告,当作市场制胜的唯一法宝,众人拾材,火才旺;众人抢材,火灭亡。

部分鲁酒企业在将企业的发展 在广告策略 上,将广告当作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时,造成了企业在整体战略实施的其它支持部分上出现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不能够有效满足整合市场竞争的资源需求。在中国白酒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之时,在消费者消费标准要求由知名度向美意度和信誉度价值消费标准转化之时,这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策略性战略的风险性和运作弊端,就会立即在市场上显现出来。过分的极端策略实施造成――――鲁酒企业外在的短期虚强和内在的实质虚弱,在企业整体发展的竞争质量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川酒、黔酒等同类行业企业。

鲁酒企业无论是在产品上的调整,还是在广告上的大手笔投入,或者是在渠道终端上的市场运作技术创新,都不是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优势动力,很容易被其它企业所模仿、化解。鲁酒企业将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战略优势,错将策略看成战略的经营理念,是导致整个鲁酒衰落的最为直接原因。

篇4:谁动了研究生的就业奶酪?

谁动了研究生的就业奶酪?

据日前江苏省教育厅通报的“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显示: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就业率为90.30%,专科生就业率为94.10%。这让“知识无用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研究生就业率“倒挂”的尴尬境遇受到关注。研究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这是真相还是误解?记者日前走访了南京几场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和相关高校,一探究竟。

研究生就业为何“山路十八弯”

小王是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最近转了几场届毕业生招聘会,也没有发现自己中意的岗位。小王告诉记者,其实手上已经有好几份工作意向,但还是持观望态度,想看看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小王说:“毕竟研究生多读几年,在专业理论和生活阅历上都比本科生要扎实和丰富,另外处事行为上研究生也比本科生要成熟。研究生找个工作应不成问题,但要找个理想的工作也不容易。

像小王这样“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研究生的个人期望值过高而导致就业尴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不少人选择读研的初衷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在就业岗位的选择和收入待遇方面,都比本科生有更高的期望值,但这种期望在面对现实严峻的竞争环境时,却会有一定的落差,也就是所谓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学历优势已不再是开启就业大门的钥匙,用人单位的招聘原则更加理性和务实,能力成为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不少招聘单位指出,研究生虽然学历高,但有不少人在实践方面并不比本科生占优势,实践能力差的研究生得不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已经找到一份不错工作的韩同学则认为,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更在于部分研究生自身没有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据我了解,在研究生人群中普遍存在三种人,目标明确型、计划变化型和迷茫型。目标明确型的研究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并且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目标迈进。而计划变化型的学生,会结合社会变化和自身的情况,适当地调整规划,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一般而言,前两种人都比较好就业,而迷茫型的,在就业上就容易翻跟头。”

个人能力和经验是王道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在今年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那些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研究生求职者们依然能找到好工作。各招聘单位均表示,个人的能力和实践经验是应聘者在求职中取胜的重要武器。

在中盛光电集团的招聘简章上,记者看到除了技术性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之外,其他岗位要求本科生学历即可。该单位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实下,用人单位会优中选优,面试中,他们更看中的是个人的能力经验。学习能力好、素质全面的学生是他们首要的选择对象。

在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南京招聘点,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他们此次的招聘要求是本科学历,但在招聘现场,也有不少研究生前来报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应聘一个岗位的情况下,能力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生竞争优势就很明显。”

高校专家解读研究生就业问题

高校专家如何看待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形势?针对研究生就业率倒挂的现象,南师大研究生院党工委书记聂守平教授指出:“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不能单用就业率说话,还得看就业质量。在我看来,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并没那么突出。”他表示,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要高,隐性就业、灵活就业或创业也要考虑在研究生就业里面。

关于研究生读研阶段该做好哪些准备以便更好就业?聂教授给了几点建议:研究生首先得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应结合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步伐,引导自己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研究生要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要多深入基层,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到社会上发现问题、拓宽思路。聂教授还鼓励研究生可适当尝试创业,“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支持的今天,研究生要拓宽就业领域,放宽就业类型,放开就业视角,把创业作为重要选择。”

篇5:谁动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奶酪?

现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保有量太少

站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本土的自主汽车品牌难觅踪影,

笔者曾尝试站在上海街头,细数从面前经过的100台轿车(含SUV),发现挂着自主品牌的汽车竟不足20辆!而且这20辆大都是10万元以下的、所谓洋品牌不屑于生产的低档车。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保有量由此可见一斑。

行为:消费者的举动太伤本土厂商的心

前面说到笔者所见的100台车中近80台是洋品牌。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不能光看表象。实际的情况可能稍好一点――就笔者从事数年汽车营销咨询所锻炼出的眼力观察,那80余台挂洋品牌车标的汽车中,至少有10-15台是“假洋鬼子”!它们其实是地道的本土品牌汽车,奈何被消费者买回去,又自行换了个洋品牌的车标挂上!

只要到各式汽车修理和美容的门店去看一下,就知道热衷于为自己的汽车私换车标的人有多少! 而另一种现象就更耐人寻味了。

在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商中,长丰猎豹坚持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道路,即使在与三菱合资并引进三菱技术后,猎豹也没有像其他几家本土汽车巨头那样,马上更旗易辙,改用人家的品牌。长丰猎豹执意继续使用自主的猎豹车标,也正因如此,猎豹几年间成长为国内SUV市场领导品牌,成为高品质越野车的象征。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一些消费者来到猎豹经销商处选购好车后,却指定要求将自己选定的车挂上三菱的车标,甚至宁愿为此多花一些钱。

同样的厂家采用同样的技术生产的同一台车,为什么一些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也不用自己的品牌?你可以想象本土汽车厂商会有多伤心。

探因:消费心理、产品、品牌

笔者以为,消费者不认可自主汽车品牌的原因尽管纷繁复杂,既有历史的、社会的问题,又有现实的和厂家自身的问题。但我想,其最直接的原因应当集中在消费心理、产品、品牌三者上。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尽管1953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台汽车,但一直到20世纪末,汽车基本上都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者公务用车的,

汽车真正受到老百姓关注、进入市民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

从1953年开始,历经近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才达到100万辆;但从1992年到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销售增长;而仅仅4年过后,中国汽车市场更通过爆炸性的增长,在销量突破500万辆!由此,汽车迅速进入中国民众的家庭。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发展历程,尽管1953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台汽车,但一直到20世纪末,汽车基本上都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或者公务用车的。汽车真正受到老百姓关注、进入市民家庭,还是近几年的事。

从1953年开始,历经近4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才达到100万辆;但从1992年到20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销售增长;而仅仅4年过后,中国汽车市场更通过爆炸性的增长,在20销量突破500万辆!由此,汽车迅速进入中国民众的家庭。

在快速成长的市场里,就有不成熟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就是认为国外的品牌好,不需要理由。

想想前些年家用电器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时候,人们对于国外的品牌也同样有一种不成熟的膜拜情节,但几年之后,随着中国家电业的崛起,中国家电品牌不仅雄踞国内市场,甚至已经畅销欧美市场。在今天,相信没有人再对中国的自主家电品牌抱有偏见了。

尽管消费者正在日趋理性,但要想彻底扭转他们的这种心理,确需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持续努力。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也确实亟需在产品质量改进方面狠下苦功。常见到一些消费者在四处投诉,说他买的某某品牌汽车三天两头的出问题,这个地方才修好,过几天另一个地方又出问题了。其实,本土品牌的汽车在安全性、操控性能等主要的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的通过技术研发甚至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但就是经常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过于粗糙和马虎。在大的方面已经花了很大的力气、投入很多的资源了,可就因为你的一些像车门密封条、车窗控制开关等细节方面显得比人家档次低太多,消费者就会说你的车根本不入流了。

诚然,一些本土厂家为了保持价格方面的优势,而不得已采用一些质量低劣的内饰及元件,殊不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下下之策!自主品牌汽车还得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苦练内功。

篇6:离退休人员受聘动了谁的“奶酪”

离退休人员受聘动了谁的“奶酪”

我国现有约1000万离退休人员,而现行法律规定,到他们离退休那一天,便开始享受养老保险。“这些人一方面拿着国家的养老保险,一方面受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对其他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此言一出即引起多方争议。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越来越庞大的离退休人员队伍,有人不禁问道:离退休人员受聘是否合情合法?离退休人员受聘日渐升温家住福州金山、今年63岁的退休高工老郑已退休三年了,不论寒冬酷暑,依然每天早早起床,赶到城里去上班。 老郑是省直一家国有大公司退休的机电高工,尽管一双子女事业有成,但忙惯了的他,不愿过清闲日子,很想奉献自己的“余热”。于是在单位领导的推荐下,三年前他来到公司下属的一家企业当起了技术顾问,尽管工资只有千余元,但他还是乐此不疲。 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像老郑这样的离退休人员受聘的现象越来越多,许多城市已经有了针对老年人的专场人才招聘会,更有许多人在退休前就开始筹划退休后的再就业工作了。 据记者调查,由于老年人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优势,离退休人员受聘的工作更多集中在法律、建筑设计、医务、教师、企业管理以及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咨询服务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劳动强度不高,急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 至于用人单位缘何热衷招聘离退休人员,一位私企老板告诉记者,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由于岁月的积淀,老年专业人员大多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如果专业“对口”,无须培训即可上岗,而且社会上奇缺的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也只有他们才能胜任;老年人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对他们的管理远比年轻人轻松;而且,老年人社会关系广泛、专业信息通畅,常常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很高的价值。 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也告诉记者,老年人不占编制,只要签订聘任合同,时间可长可短,用人机制相当灵活。而且,与年轻人相比,老人们对待遇要求也不高,已拥有各种社会保障的他们,更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有住房、社保、医保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单位运营的成本。离退休人员受聘动了谁的“奶酪”?一位正在为儿子找工作的陈姓家长告诉记者:“离退休人员拥有那么多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真不应该再来抢孙子辈的饭碗了!” 一位沈姓大四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是个竞争和激情的年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证明自己本事不够。无论任何人,只要有能力,社会又需要,就可以就业。阻止一部分人就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旧体制下的陈腐思想在作怪。 某铁路工程公司退休的詹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单位退休金偏低,重新工作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退休状态,同时还可以增加收入,以备养老之需。 一位教授则表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很多,未必与离退休人员受聘有直接的关系。 这位教授还说,我国的《劳动法》除了第十五条有“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外,再也找不到“禁止招用离退休人员”这样的'条文。他个人认为,离退休人员受聘,既是一种法律允许的基本人权,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节约、保护和再开发。另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正在征求社会意见的《就业促进法》(草案)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而且,劳动者就业不受歧视。在《劳动法》规定的“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该草案又特别增加了“年龄”一项。这就意味着,今后任何一位公民,不受年龄限制,都有通过工作改善生活的权利。受聘人员合法权益呼唤法律保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许多老年人在受聘过程中,自身权益常受到侵害。 一位刚刚辞去工作的郭老先生对记者说:“去年我去一家公司应聘的时候,老板口头说好月工资1200元,后来借口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工资,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我也没领到一分钱。”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老年人大多没有求职、应聘的经验,对用人单位的情况没有了解,也很少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了合同,也不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更有的老年人连工资待遇也没提及……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用人单位随意辞退解聘老年人,拖欠或不支付老年人工资,同工不同酬,随意增加老年人劳动时间,对老年人福利待遇实行低标准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有关人士呼吁,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规范,规范招聘行为,用制度保障招聘人员的权益。 福建省老年人学会副会长林子利指出,对身体健康、有技术、生活条件差的高级技术退休工人,也应该实行照顾性就业的政策;而对于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再就业的其他老年人,只要社会需要,应该鼓励他们再就业。而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和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7: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10月1日,汽车三包来了。经历了8年“抗战”,汽车三包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从汽车三包政策第一次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至今,8年过去了,汽车市场也从低迷开始走向繁荣,车企态度也从冷漠过渡到积极,甚至“献媚”,还有那假寐的1.5万多个零部件,仿佛也按耐不住开始迎接起新汽车三包政策的到来。随着三包政策实施大环境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博弈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我们不怀疑汽车三包的实施决心与力度,毕竟汽车三包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只是看不清谁动了三包的奶酪。表面上三包规定亮点多多(倾斜消费者),但维权大门是否真能顺利打开还是未知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三包“狼来了”的可能性很大。 争议明显,自卖自夸 有一种美好叫“圈套”,泛指那些看上去很美实则缺乏实际意义的存在。就像在汽车三包草案中,仍然有不少条款存在很大争议,倘若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汽车三包恐怕只是一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一纸空文。 监管缺失,“鉴定”老大难。包括几乎所有商品在内,鉴定问题都是阻碍维权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针对汽车行业。一方面国内专业的鉴定机构少之又少,且一般不受理私人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申请;另一方面就是高昂的鉴定费用,有时候甚至比车辆的售价还高。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助长了推诿扯皮的嚣张气焰,显然无处鉴定或没钱举证都无法让消费者顺利维权, “三包”规定再好看,消费者也只能干着急了。 游戏规则谁来定,质检标准不统一。很多汽车质量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根源就在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导致很多责任难以明确。而只有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才是有效的,但目前还没有这种检测机构。这就说明你监测说了问题,但到厂家方面却监测出没有问题。这就让质量检测成了一纸空谈,消费者维权难以保障。就像油耗问题一样,消费者实际行驶的油耗与厂家提供的油耗有不少出入,这就是标准不同的结果。 恐怕踢皮球,责任谁来负。原则上家用汽车产品是谁销售谁负责三包,这本无可厚非,但汽车却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其中的真正强势是汽车厂商,而销售方无非就是特许经营罢了。一旦要求经销商负责三包,可能会觉得缺乏公正,到时候少不了各种扯皮,即经销店与厂商之间相互推诿。 华丽丽扯,鸡肋30天。与普通大宗商品不同,汽车不但算的上是名副其实的超高科技产品,而且交收流程繁复,若要在30天内出现车身开裂、制动、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但除去交收验车所耗费的1周时间,在短暂的3周内基本不可能发现如此严重问题,这样的30天规定,多少让消费者感觉很是扯淡。 抢跑三包,作秀大于实际 在我国汽车市场即将迈上万辆台阶之际,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来自上海观舆信息科技的行业数据库显示,20上半年汽车投诉率主要被南北大众所占据,分别为19.5%和19.1%,北京现代,长城汽车和东风雪铁龙分列3~5位,占比为14.6%,14.3%和11%。在这样一组数据面前,车企纷纷抢跑三包就显得有点意思了。 在中国,这样做无疑是无本赚吆喝,提升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从而提升车企的品牌形象,在中国,这样的买卖是超值的,至于执行情况,还有待考察。 在美国,只要四次修不好是可以直接退钱的。在纽约州,新车购买两年或行驶里程达到1.8万英里(约2.9万公里)之前,存在不足以致命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向经销商反映问题之后的最多27天内,厂家必须启动车辆的维修工作,否则消费者可以直接要求退款或者更换新车。此外,如果车辆因为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累计因维修而无法使用的时间超过30天,消费者也将有权要求退款或者更换。在厂家或授权经销商处经过四次以上维修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汽车企业退款或更换新车。 在英国,销售法帮忙无需“三包”。英国1979年颁布的《商品销售法》。这部法律涵盖了英国绝大部分消费品,汽车也包含在内。根据该法规定,产品销售者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符合销售合同的商品,若产品与销售商的承诺不相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厂商如有疑问必须举证产品达标。 在日本,协会可以帮消费者三包。日本尽管没有类似汽车“三包”的政策,但对汽车销售之后的维修和更换,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商组成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设立了纠纷处理机构“汽车产品责任咨询中心”。而官方也并非撒手不管。1994年,日本颁布了《产品责任法》,其中规定了由于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安全损失要追究责任,并明确规定用户无需举证缺陷的原因,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最后,想起一句话,千万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并非我们心存阴暗,只是我们经历了太多虎头蛇尾;我们真切希望这看上去很美的三包政策能真正的落实下去。尤其是希望可以对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一种反向驱动力,通过先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再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以一时“阵痛”换来强大发展动力,以期真正做大做强。

篇8: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

随着大卖场、MALL的兴起,传统商业流通的老大百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无可否认,作为业态的一种,百货业还涌动着茂盛的生命力,她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百货业完结了吗?企业在选择业态的时候会考虑百货业吗?为此,我们选择了家电流通这个颇具代表的行业来分析广州的百货业态,

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

。――题记

我国零售业市场开放已有一段时日,百货,作为一个早已成熟的业态,许多外资却迟迟不愿涉足或进展相对缓慢。比如以沃尔玛、家乐福、宜家为代表的外资在华投资都主要集中在大卖场、专业专卖以及购物中心之类的零售业态上。

而在广州,经过几番洗礼后的百货业也开始活跃起来。有来自国企的广百百货、友谊商店、天河城百货,有来自民营的摩登百货、盛世中华、新光百货,还有来自北京的华联、王府井等等。在各种业态狂飙圈地之后,百货业也在图谋着再次扩张。

百货业遭遇狠狠狙击

随着超市、大卖场的兴起,广州百货业正遭遇着狠狠的狙击。以家电流通为例,随着国内连锁家电专营门店的兴起,正吸引着更多顾客的目光和供应商更多的特别支持。

近几年,以国美、苏宁为首的家电专业店的兴起并逐渐成为家电流通的主导。是广州家电流通市场的分水岭,那年国美进驻广州,随后苏宁的跟进,以及永乐收购东泽,形成“三足鼎立”的家电专业店版图。

在20前,广州家电流通的主渠道是百货业,外地厂家必须做百货才能完成销售,而且那时广州市场的超市业也刚刚起步,对百货业根本没有威胁,除了好又多外,百佳、万佳等超市的门店都很少,广州百货业一支独秀,

然而,终端开始进一步细分。家电的终端表现形式未来将有三种:第一为综合性大卖场,如家乐福之类的超级大卖场,也有像百安居、东方家园之类的卖家居电器的建材卖场,这些定位为中高端。第二是专业中高端卖场,如国美、苏宁之类的大型专业家电连锁专业卖场,目前的低价定位将会往高端走。第三就是专业的中低端卖场,如好又多之类的超市商场。这些超市将低价家电作为吸引人气的手段,价格方面很可能平出,新一佳、万佳等都会走上这一步的。

百货业却很难有起色,量上不去,只能走时尚化、形象化路线。其它的小型电器专卖店生存空间就不大了,但在三四级市场还有机会。

此外,无论是百货业还是其它业态,与年前相比,目前要在广州进行终端操作的费用将增加一倍以上,主要是进场费、导购员工资、节假日活动经费等。一个100万元/单店的销售额中,进场费、专柜费、导购员工资等花销就可能占据35~40万元,对于厂家来说,基本上是亏损的。所以,很多厂家对广州市场既爱又恨。


关于作者:

肖南方:肖南方,曾长期从业于家电行业,多次成功策划过企业大型营销活动。后游弋于媒体江湖,写过一些引起轰动的文章,著有《珠三角大悬念》一书。历时沉淀悟出些许传播心经,因长期游离在企业与媒体边缘,成为“比企业更熟悉媒体,比媒体更熟悉企业”的两栖人。现致力于品牌传播研究,尤其是企业低成本传播之道,提倡直效传播,认为“小成本、大传播,方显智慧”,手机:13924951879 Email:emailat@163.com查看肖南方详细介绍 浏览肖南方所有文章 进入肖南方的博客

篇9:宏观调控动了谁的奶酪-政治试题

4月,以江苏“铁本”公司违法占地、未批先建、违规贷款等严重违法事件曝光为端,国务院痛下决心狠抓宏观调控。如今,“铁本”事件已过去整整一周年。一年来,我们看到的是各地纷纷表态,要坚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决搞好宏观调控。但是,我们仍可随处感到反对宏观调控的暗流。

谁在反对宏观调控?

自去年宏观调控开始,我们身边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宏观调控要持续多久?发出这一疑问的,既有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也有诸多企业家和专家。之所以有这一问题出现,原因是宏观调控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不得不询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政策。

那么,宏观调控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多年来,地方政府对于投资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修路建厂要项目,实在没有项目了不是建广场就是扩新区,隐藏在后面的驱动因素是所谓“经营城市”的理念让官员们尝到了甜头。

财政收入增加、政绩上去了等等官面的激励是一方面,而“要想富,上项目”的操作手法也让试图寻租者找到了腐败的机会。对这些政府官员来说,宏观调控一来,起码卖地生财的路子被堵了大半截,能不急么?

有一部分商人多年来干的就是编个项目,套来银行贷款,弄块地就折腾。干好了,正当发家致富;干不好,又能奈我何?所以,项目越大越好,至少可以好好过把富豪的瘾。而宏观调控一来,到哪里去空手套白狼呢?

至于一部分专家,倒不好说宏观调控是否伤及他们。只不过,屁股指挥脑袋的道理大家都懂。

于是,明里暗里,和宏观调控唱反调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老百姓也被弄得晕晕乎乎,尤其当一些专家把宏观调控和房价上涨等问题联系起来之后,老百姓也得琢磨一下,是不是宏观调控也动了自己的奶酪?

宏观调控到底好不好?

铁本事件一出来,马上就有不同的声音。最多的评价就是,毕竟铁本是在搞一个正当的项目。要是媒体不捅、中央不管,顺利开工后,说不定大家都挺好的。

也有声音说,不就是占点地么,手续不行补上不就行了么,全国哪儿不是这样干的,有多大关系。所以说,“铁本”真的很冤。还有声音说,国外就不搞什么宏观调控,就我们的政府多事。

地方政府自然是哭声一片。宏观调控来了,地方经济怎么发展?项目停了,影响到其他行业怎么办?于是,一边唱着科学发展观,一边继续要项目。这不,发改委的数据说申报的电站装机容量都已经超过了当前的总装机容量了。

专家的各种专业理论更头头是道。诸如“宏观政策能否熨平经济周期”的.文章处处可见,而且言必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确实让人感到宏观调控似乎没多大必要。至于研究人员说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国房价上涨的论点,更是直接挑起了民众对宏观调控的反感。

不过,只要有点常识、讲点逻辑,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为什么中国规定了最严格的土地制度?大家都知道是我们的人均可用耕地太少,而且我们的资源利用率极低,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中国将迅速变成无地可耕了。所以刑法才规定了非法占有耕地罪。

但是,由于利益驱动,某些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共同想办法勇闯土地红线,事后又千方百计找理由补手续。即使查处了,也会因各种认识偏差甚至是干扰而使得刑法规定形同虚设。

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高手们早就跳出了贷点款挥霍一阵的老土作法了。项目越大、银行贷款越多越好。自己虽然投点钱进去,只要项目一运行,搞点关联交易等等就可以轻松地把项目里的钱榨出来。至于项目是否盈利,那就是天晓得了。

所以“铁本”事件暴露了一个真相:银行一直是中国的投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不搞宏观调控就可能会让老百姓节衣缩食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在这方面,我们已有很多前车之鉴:海南、广西的房地产泡沫之后,蒸发的有多少是银行的钱?银行资金违规入股市又蒸发了多少?银行大区的建立不也是为了不让地方政府用银行的钱堵无底洞么?

在投资体制改革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始终也是投资主体,所以宏观调控在一定意义上是政府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进行调控。那么对于政府的这种调控行为,专家们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虽然经济学有诸多理论,但是每个经济模型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拟合,其中的关键变量一旦不符合预期,整个模型都将失灵。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存在着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局面,同时又走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其特殊性进行研究,真不知道那些现成的模型有什么用。

专家们把宏观调控作为房价高涨的一个病因,纯粹是混淆概念。别的不讨论,只说如果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的“8・31大限”(商业用地协议转让终止的最后期限),仅北京就有多少闲置囤积的土地要被收回。所以说,土地政策把关严其实对房价并无坏处。而且,“8・31大限”的出台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部分。

至于国外没有宏观调控的说法,则纯粹是为反对宏观调控找借口。国外是没有政府宏观调控一说,但是,人家的银行没有我们这么大方;人家的环保等部门比我们牛;人家的地方议会有权决定是否在本地上项目……一句话,人家那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各种利益群体有了一个充分的博弈机制,通过这种微观的博弈达到了经济的宏观平衡。更何况,政府还有诸多金融、税收等政策调控着大局。

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

不管各路高人如何论证,笔者思来想去,只有一个结论: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是必须而且要长期进行的。当前的宏观调控,至少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银行必须严管,风险控制必须在首位。姑且不论银行最近暴露的资产流失问题,仅在投资问题上,人民银行必须研究各商业银行间的消息交换和风险控制政策。虽然利率杠杆是调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但银行业的信贷控制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二是项目审批必须严格。仅拿电力行业来说,可能大家还记得前几年曾经说电力过剩,电力部门鼓励居民多用电,鼓励多用空调、鼓励电采暖。结果没两年,又说电不够用了,又要上电站。

这让人不由想起民间故事里的傻媳妇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只是要记住一点,我们是资源短缺国家,资源的利用率又低下。真要把面团和到太大,到时候就不是上项目能解决的问题了。

三是土地执法必须严。虽说我国执行的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执法的宽松使这一政策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再如此发展下去,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更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所以对耕地占用问题,不仅行政执法要严,刑事执法更要严。在影响到城市社会和谐的房价问题上,对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生财的行为,政府更是应该严格执行政策,决不能姑息甚至纵容这些人从土地上牟取暴利。

当然,宏观调控也要防止政策走偏,尤其是要杜绝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方面,关键是要对投资行为进行规范。要融资,自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的话,惜贷现象是可以消除的。

总而言之,宏观调控保护的是老百姓的奶酪,我们需要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

篇10:谁动了教育经费的“奶酪”-政治试题

“贫困”学校蹒跚前行

巨鹿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开发的贫困县,开始试行“一费制”。初中每生每学期155元,小学每生85元至90元。当地教育部门的一位中层干部说,这些钱,除去书费所剩无几,目前教育系统仅凭这点可怜的杂费活着,全县许多学校都负有外债。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一所学校会如此破落、颓废。直到走在官厅中学的校园内,记者仍认为这是一所已经废弃的学校:丛生的杂草有一米多高,实验楼只有门窗没有玻璃,教学楼道里全是垃圾。其实,这所学校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从老师的嘴里得知,学校的建筑应该还是“崭新的”,教学楼和实验楼是才盖起来的。但是,由于缺少资金,直到现在两栋楼还没有验收。教学楼内部没有装修,勉强搬了进去;而实验楼明显是个半拉子工程,矗立了四年,本来是用作阅览室、仪器室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学生放自行车的所在。

官厅中学副校长孙景华坦言,这所学校已经气息奄奄,现在只是勉力维持。学校没有一分钱,买一张纸都得老师垫付,采访时他已经垫了600元,校长垫了4000多元,学校欠老师的垫付款共有1万多元。即使这样,也是寅吃卯粮,得过且过,去年上学期学校大约亏空了四五千元,是向校区透支这学期的经费才勉强度过的。第二个学期少了6000元的经费,生存艰难可想而知。

比官厅中学更贫困的是楼张镇中学。记者采访时,该校已欠交两年的电费。这所中学目前只有90多名学生,8名教师。20开始建设的教学楼因为资金问题已经停工,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半拉子工程。当年这栋楼的启动资金,是在每位老师集资3000元的基础上凑起来的。

副校长田恒民指着自己坐的那把椅子说,这是他1970年上初中时,他的班主任坐过的,一晃30多年过去,现在轮到他来坐了。其他办公用的桌椅板凳,年头也不比这把椅子少,这么多年了,根本就没换过。学生坐的桌椅板凳也不是由学校购置,而是学生自带的,学校连添置一把椅子的钱都没有。

理论上的“富裕”与事实上的“贫困”

巨鹿县农村教育的现状,代表了许多农村学校的现状。但事实上,依照有关规定,农村学校是足以自饱甚至丰衣足食的。据了解,为保证“一费制”的顺利实行,各地都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旨在解决农村学校的资金困难。但是,这些配套措施在一些地区,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并没有被真正贯彻落实。

年河北省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试行“一费制”时,相关政策规定,学校如经费不足,可由县级财政补足,如县级财政确有困难,可向上级申请转移支付解决。

201月,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文说,公用经费是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必需的经费,农村中小学收取的杂费,应全部足额返还学校,严禁挤占、挪用及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来源除学校按规定向学生收取的杂费外,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予以安排。对实行“一费制”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财力确实有困难的县,上级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补助。

3月底,河北省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府必须按照标准,足额落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全省财政新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7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各地要确保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及补充公用经费。

假如,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能真正落实到农村教育中,诸多农村学校怎么可能穷困潦倒?!

教育经费“雁过拔毛”

明文规定的教育投入到底是否落到实处,教育经费是否真正做到了专款专用?每当记者在采访中提及此类问题时,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语焉不详,王顾左右而言他。

故城县教育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故城县财政拨付教育的公用经费是40多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拨付了45万元。公用经费划拨给学校一般是按学生人数定的,全县110多所学校,每所大约是3000多元。而据知情人透露,去年,该县拨付的教育经费预算其实是60万元,在经过各个乡镇雁过拔毛式的分发后,只剩下40万元。

那么,40万元是否真的像教育部门所说,平均分配到了学校手里呢?该县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他任职校长已经10多年,没有见到一分上面的拨款。另一位干了4年的中学校长也告诉记者,最起码在他任职的4年内,没见到过下拨的公用经费。他告诉记者,今年的45万元,其实是县里为应付上边的“普九”复检才给学校的,他的学校分到2万元,而学校花得更多,是这个数的整整5倍。

故城县如此,其他县呢?在张家口市一个贫困乡镇里,主管领导对记者说,因为是贫困地区,当地乡镇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家下拨的转移支付。这部分资金使用的一般次序是先保干部工资,再保办公经费,然后才能轮到教育经费。由于一些乡镇人员负担沉重,今年透支明年的.资金时有发生,因此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就在所难免。在另一个乡镇的采访印证了这一说法,该乡去年的转移支付是100万元,而分配到乡里惟一一所中学的教育经费只有区区几吨煤钱。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运转是靠学生交的杂费维持着,而这点可怜的杂费在一些地方也不能被学校全部使用。在巨鹿县,一些校长反映,目前中学收取的杂费都要统一上交到教育局,教育局扣除一部分,然后返还各校区,校区扣除一部分,剩下的才是学校的。据一些学校的会计计算,杂费经过一个来回,留给学校的大约每名学生只有30元左右。

西郭城中学共有学生450人,教师28人,每年校区可向学校返还1万元到1.2万元,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不到30元。楼张镇中学90名学生,8名教师,以每生平均30元计算,也就区区2700元。据各校的负责人反映,校区返还的这些钱就是学校惟一的经济来源。

故城县同样是这种情况,杂费不仅仅要养活学校,还要养活镇里的教委。教育厅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以各种名义向学校伸手的地方虽不普遍,但也不少。在一些财政困难的县,挪用学校杂费最高已经达到30%。

篇11:谁动了百货商场家电经营的奶酪

谁动了百货商场家电经营的奶酪

一般而言,人们选购大件耐用电器,商场是首选之地.然而市场的开放、竞争的激烈,使家电经营不再是商场的“专利”.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专业家电连锁店的.走俏和外国大型零售商业的登陆,以超低价格快速地蚕食着老百货的家电生意,传统商场内家电经营风光不再.

作 者:张斌 Zhang Bin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学院工商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刊 名: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年,卷(期): 5(2) 分类号:F713.3 关键词:百货商场   家电连锁  

篇12:谁动了保健品低价倾销的“奶酪”?

临近“五一”黄金周,忽闻国内大小景点涨声一片,继而又纷纷“澄清”――黄金周维持原价,联想到去年虎头蛇尾的高价炒作情形,为了争取客源,许多旅行社今年反而将价格报得很低,但低价的背后是有不少圈套。等游客来咨询时,再告诉你这只是交通和食宿费用,还需再交若干景点门票费用,或称只有再参加他们推荐的自费项目,或者缩短行程或者取消一、二景点才可享受此价格等等。

前些日子我经过北京造访“御生堂”朋友,以及上海医保联盟聚会时,顺便谈到目前医药保健品市场风行的“低价现象”,有人称之为融化坚冰的营销战略,也有人斥之为不该乱动同行“奶酪”的“低价圈套”;年初“搜药论坛”改版时,与牛雪峰、华飞等营销策划朋友就“九块九减肥茶挑战肠清茶”做过专题在线研讨,时至今日,国内大中城市医药终端低价销售、降价促销之风此起彼伏,以作为挑战会务营销的杠杆手段。

近几年来的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许多营销手段屡试不爽,惟独在“低价倾销”这一点上国内同行还大多保持着一种默契,甚至面临着圈外朋友的指责和社会舆论的批评也在所不惜。但自从两年前以“开心人”、“老百姓”为代表的平价药房一声春雷震惊九州肇始,去年肠清茶以低价战术横扫减肥品市场推波助澜,今年更爆出“九块九”高举低价大旗,誓将保健品降价风暴进行到底!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广大同行早已不能保持坐怀不乱的营销心态了,不仅大呼小叫“狼来了”,进而预言保健品这个利润高度透支的市场将江河愈下,一蹶不振,甚至告诫后来者别动创业型的镢金梦想了。难道我们心中澎湃的激情真的将被这突如其来的低价风暴荡涤干净吗?

其实,每逢保健品销售旺季,厂(商)家通过各种适当方式来拉拢客源,其中以低价促销健康品本无可厚非。若低价推广的同时兼顾客情服务质量的话,更会得到顾客的长期青睐了。然而,在低价的背后却隐藏着非正当的目的,让本来可以理解的营销推广方式演变成一个误导消费者的圈套,一种将竞争对手置之死地而独活的快慰,一波将推迟本行业由粗放型向服务型革命转轨的营销逆流,除了能够套到一点暂时的利润外,绝不能套到任何对自身发展有利的需要。个人以为,谁动了保健品低价倾销的“奶酪”,更大程度上则折射出其营销推广战略理念的落后,战术方法的贫乏。

首先,保健品厂(商)家挖空心思以低价的战术掠夺客源,折射了自身服务营销工作的断档。在营销旺季搞好营销推广工作并非只有依靠价格取胜,即使在不降价的基础上搞好服务营销工作,也能够赢取顾客的信赖。应该承认中国的保健品企业85%都还处于粗放型业态,表现在科技质量的平庸、终端分销的弱化、传播策略的短视以及服务意识的淡薄。医药和保健品是两类不同标准的商品,前者关乎国计民生,主管部门有责任将虚高的价格回归正常消费;后者是伴随生活质量提高而养生保健的选项,厂(商)家可以选择价格低端路线,但整个行业将低价引为圭臬无疑是快速自杀,同行者更没有貌似公允、自曝隐私、引导价格回归的责任,

因此我们可以为35元的红桃K进军农村市场喝彩,也可以包容1590元的天价中华灵芝宝(双灵固本散),当然后者提供的服务平台是前者所望尘莫及的。或许做好服务营销方面的工作不会立杆见影,然而一旦服务营销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就能获得消费者的“忠诚”,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看过绿谷的千人抗癌大会,那壮观豪华的医学专家阵容、品牌宣传的无形价值即便是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其次,保健品厂(商)家以低价诱饵误导消费者,说明其关系营销意识的淡漠。在一些保健品厂(商)家看来,依旧抱着保健品是一种短命试水商品的冷战理念,看到市场上旺销什么就跟风什么,既然是消费者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与其建立长期的联系没有必要,因此“一锤子买卖”的营销思路根深蒂固。没有树立长效的客情服务,只对短期的夸大宣传的广告有兴趣,玩弄低价倾销致竞争对手于死地的游戏,反而让消费者觉得这个行业冲斥着高价宰人的猫腻,容易失去同消费者的长期合作,一旦你失去一批批原本信赖自己产品效果的客户,就要一直处于拉拢新客源的困难局面,无形中就加大营销推广工作的成本。

第三,保健品厂(商)家幻想靠低价策略来立足行业,还暴露了他们品牌营销理念的丧失。保健品行业不是衣食必需品,长期运营是靠服务、品牌的溢价利润维持发展的。个人非常推崇珍奥的服务营销模式,认为这种以消费者需求(保健/情感/爱心)为导向,广泛建立根据地(旗舰店/专卖店/工作站)扎实服务,团队意识高涨,以品牌服务为己任的服务营销模式代表着中国本土保健品行业发展的趋势。即便是初看生猛的北京御生堂,在经营低端肠清茶占领市场的同时,仍细心呵护高端减肥品市场颇有美誉度的“旗人”;相反那些掀起低价风暴,盲目跟风杀价,引得整个行业价格背离的保健品厂(商)家的倾销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必将重蹈长虹等家用电器的覆辙。据说“9块9”飘柔的低价策略,隐含于P&G在制定的“射雕计划”(打击雕牌等民族日化品)之中,但雕牌恒强,“9块9”飘柔又在哪里?可见,宝洁也有在市场中迷失自我的时候。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你欺骗了消费者一次,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只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而已,而对厂(商)的影响则是失去了顾客的外部认可,搞好自身的品牌形象是中国保健品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若品牌根本就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个好的印象,就必将被消费者所抛弃。

中国保健品市场正经历着一场营销革命,从粗放型经营向服务型经营的洗礼,相信目前出现的低价风暴只是一场分娩前的阵痛,决不是市场规律的作用,这固然还与市场秩序不健全、行业内忽视自律监管有关,在强调监管加强监管的同时,经营单位若不能意识到自身营销理念上的缺位问题,抱着侥幸心理不放,导致今后的工作难以为继,形象与利益一并破产,最终吃亏的其实还是自己,并可能祸及整个行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上海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联系电话:021-54255351,电子邮件:shouyunfei@sohu.com

篇13:新教育教师随笔――谁动了我的“奶酪”

新教育教师随笔――谁动了我的“奶酪”

城关镇水磨头学校   宋红妮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呀!小红花的威力可谓是无以伦比,有了它,教室安静了;有了它,孩子们学习积极了;有了它,生字也变得工整了。正因为有了小红花省了我的很多心,所以我整天处于沙哑边缘的嗓子也渐渐奇迹般地痊愈了。当我正在感受着小红花给我带来的种种快乐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今天上的是《文具的家》一课,孩子们都在争先恐后地描述着自己的文具有没有找到“家”,有多少次没找到“家”。因为这件事和他们息息相关,刚入一年级时好多孩子都是因为丢失铅笔、橡皮等文具而被家长批评,也都在为自己一时的粗心大意而后悔。所有的孩子都不例外,好像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话题,每个同学都想把自己的遭遇向大家诉说,慢慢地讨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些同学趁机开始聊一些和课堂无关的内容了,看到这种状况,于是我就拿出了我的“尚方宝剑”――小红花,准备把他们从个这激动的场面里拉回来,好多同学一看到它就立马坐端正,等待着小红花的到来,但是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了一句:我才不要呢,家里爸爸给我买了一整包,要多少有多少。顿时,我有些蒙圈了,便急中生智反问道:“自己买的和老师奖励的能一样吗?奖励的小红花代表着荣誉,自带光芒。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能得到老师的奖励是拿钱也买不来的。”他说:“有什么不一样的,不都是小红花吗?”听了他的反驳,我有些不知怎么应对了,心想:此刻还是以上课为主,先不要争论小红花的来历吧。也就这样下课了。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买了小红花贴纸,对于发小红花这项奖励都感觉没有什么新鲜了,积极性也没以前高了,于是这个奖励制度就暂时中断执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为了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我又发现了书店里的卡通印章特别神奇,就赶紧把它买来作为奖励发给孩子们。毕竟一年级的 “小豆豆 ”们,都爱这些小荣誉。哈哈,心想这次肯定没问题了。于是我又开始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在他们的书上盖印章,盖的越多奖品就越丰厚。当我的这个新的奖励制度正在如火如荼地施行的时候,仿制品又来了,我纳闷了,为什么总有家长在抢占我的“奶酪”?其实这些东西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来说,可能只是一时兴起的玩乐品,殊不知却把我的良苦用心毁于一旦。我还要重新去寻找属于我们的 “奶酪”。

事后我在反思,为什么这些家长要破坏本该属于教师和孩子们的那一份纯真呢?虽然它不值钱,但他的威力是我们都想象不到的,但个别家长为了满足自己孩子的一己私利,却忽视老师的良苦用心。 也可能这些家长都是用心的,在家里也给孩子设计了这样的奖励制度,导致我们的奖励制度互相冲突,所以在家校沟通上我是不是也需要再下一番功夫。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奶酪”的确诱人,但也要经常创新才有意思。这或许就是在给老师和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

不过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待孩子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娇惯,但我想,我们是不是在呵护孩子的同时判断一下哪些东西应该买,哪些东西不能要,而不是一味地去娇惯。一味地娇惯并不是爱,真正的爱是培养他们各种各样的好习惯,赋予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所有的东西如果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会让他们失去为之奋斗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新教育指出,要让孩子们过上一种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我觉得,不管什么东西,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靠自己去努力争取,将来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作者简介

宋红妮,城关镇水磨头学校教师,宜阳咖啡豆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喜欢旅游、看书。

篇14:谁偷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

关于谁偷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1

暑假里,我在老家仔细阅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阅读后,我不禁深深的叹了口气,感慨万千。

故事讲述了老鼠嗅嗅、匆匆以及小矮人哼哼、唧唧寻找奶酪的故事。一行四人找到奶酪后,一天奶酪突然全部消失了,还有四个人不同的举动,最后唧唧在自嘲中找到新奶酪的有趣故事。

我发现,故事中的几个人物代表着人性不同的几面。比方说,嗅嗅。他能够嗅出一丝一毫的变化的气息,并且做出相应的变化。或者是,匆匆。他只要稍作引导,就会一刻不停地努力去行动,然后离成功越来越近。却有时我们像哼哼和刚开始的唧唧,平时不注意变化,当“奶酪”丢失时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并且不停的抱怨现实。他们终将被现实所淘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恰好有这样的四种人。“嗅嗅”们总是在自己的路上明察秋毫地发现微小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跟上变化的步伐,获得更多奶酪。“匆匆”们发现变化后,就会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理性的反应,用快速的、不懈的努力获得越来越多的“奶酪”。那么哼哼呢?非常不幸,他们找到“奶酪”后就变得越来越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发现变化后也不去改变现状,而是抱怨个不停,回避使他们最终寸步难行。有些“哼哼”改变成了“唧唧”,像故事里的“唧唧”一样嘲笑自己的怯懦,鼓起勇气寻找自己的新奶酪。

所以,我奉劝所有的“哼哼”们:这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

关于谁偷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2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变革的年代里,要应对不断的变化。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两只小老鼠一只叫嗅嗅,一只叫匆匆;两个小矮人一个叫哼哼一个叫叽叽,他们都爱吃奶酪,开始,他们都勇敢的进入了迷宫,在C站找到了许多奶酪,可是忽然有一天,所有的.奶酪都不见了,两只老鼠急匆匆的去找新的奶酪了,两个小矮人还在原地大声埋怨。当他们还在埋怨时,两只小老鼠已经克服了种种困难,又在N站找到了奶酪。这时,叽叽也认为该行动起来,便也加入寻找奶酪的行业,经过重重困难,也在N站找到了奶酪,还与两只小老鼠见面。而哼哼还是不愿意面对现实拒绝变化,始终停留在C站……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才能值得品味“奶酪”做到最好中的更好。

通过读这本书我懂得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适应新的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奶酪”是人生发软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奶酪将无法生存,如果自己舍不得放弃旧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人生也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要适应变化,面对事实,把事情改变方向,从而做得更好。

我们应该随着“奶酪”的移动而改变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并能从中得到新的快乐。

关于谁偷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3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故事讲述了四个人物,嗅嗅,匆匆,唧唧,哼哼。他们在面对从有吃不尽的奶酪,到毫无奶酪,从安逸到逆境时,作出的.决定和判断。人性是多面的。我们也许会像嗅嗅,及早嗅出变化的气息;也许会像匆匆,迅速开始行动;也许会像哼哼,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又也许会像唧唧,当他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我在想,我会像书中的哪个人物呢?我不像嗅嗅,也不像匆匆,因为我做事,有时还不够当机立断。也许我会更像唧唧,当意识到只有改变才能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时,我会去试着改变,因为我不愿意让我活在逆境中。很多人,包括我,在某些时候,都很像哼哼,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因为害怕,而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前进。每个人都希望有安全感,他们怕改变会带来麻烦,对自己不利。可是,如果像哼哼一样不去改变,只会使事情更糟。人生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故事一样,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块奶酪。作者写出了我们多面的人性,写出了我们人生旅途最真实的写照。

想完这一切,我抬起头,仰望窗外蔚蓝的天空,对自己提了一个问题:那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事情变得更好呢?

关于谁偷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4

许多见识、道理和自身的修养。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精心绘制出来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同样如此,作者斯宾塞?约翰逊用他的文字大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滑稽可爱却处处充满人生哲理的童话世界,让我们认识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这四位有趣的小伙伴。“嗅嗅”和“匆匆”是一对小老鼠,而“哼哼”和“唧唧”是两个小矮人,他们都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在那里寻找一种叫做“奶酪”的黄橙橙、香喷喷的食物。刻苦的寻找总是有收获的,不管怎样,他们在奶酪C站找到了他们想要的奶酪。那里的奶酪堆积如山,他们从没有发现过这么多的奶酪,而这么多的奶酪也让他们以为这里的奶酪吃不完,可以长久地生活在这里,于是,“哼哼”变了,变得散懒,接着,“唧唧”也变了,不再劳动,去寻找新的奶酪,唯独“嗅嗅”和“匆匆”没变,依然每天早早地跑到奶酪C站,去观察奶酪有没有变化,吃奶酪之前还把跑鞋整齐地挂在脖子上,以便需要的时候很快穿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嗅嗅”和“匆匆”好像预感到一个厄运:奶酪正在一点点地减少,奶酪的气味正在一点点地消失。他们准备再度出去寻找奶酪,迎接这个不小的变化。“哼哼”和“唧唧”则没有感受到,他们继续在那里不停地吃奶酪。我们都知道,奶酪,终究是要吃完的。然而,奶酪吃完后,“哼哼”和“唧唧”面对空空如也的奶酪C站,接受不了奶酪已经没有的事实,面对变化,却要逃避变化。“哼哼”“唧唧”每天都去看奶酪C站,每天饿着肚子回家,“哼哼”每天都在抱怨,对着天空发怒:“谁动了我的奶酪!?”“唧唧”终于决定出去寻找奶酪,实际上,他也有些害怕,但是,当他知道还有新的奶酪时,他一点也不犹豫了。于是,他和“嗅嗅”“匆匆”一起找到了新的奶酪N站。“哼哼”还在奶酪C站那里问天空:“谁动了我的奶酪?”

对于变化,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些害怕,但是,你是愿意像“嗅嗅”“匆匆”那样面对变化,快速行动,还是跟“哼哼”一样,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只管问:“谁动了我的奶酪?”或者你像“唧唧”,当你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书名或许很有趣,我第一眼看到这书名的时候也笑了。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奶酪其实是一个比喻,它的真正含义只是一种追求和精神上的宁静。

关于谁偷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5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多么有趣的名字,一瞬间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宫里找奶酪的故事。后来由于C站的奶酪不断减少,让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源泉。它们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奶酪;唧唧刚开始很不适应变化,后来唧唧经过一番激励的思想斗争,也去寻找新奶酪;但是哼哼他觉得奶酪是被藏起来的,到时就会有的,它一直在等待……

故事的结局呢?除了哼哼其他三人都通过自己努力,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奶酪,而哼哼却永远留在了奶酪C站,最终一无所获……

读着故事,我想到了自己:很显然:我不是’嗅嗅”,因为我不能及时嗅出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也不是”匆匆”,因为我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我更像是“哼哼”,希望一直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真的,我不想应对周围的变化。三年级时,由于换了老师,学习方法也产生了变化,独立复习、预习的要求提高了,可我还是按一二年级的老路走,我的成绩一度下降。我非常着急,可我却还是不愿改变自己,在原来的地方焦急地打转。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我知道我要努力改变自己,既然做不了“嗅嗅”和“匆匆”,那就做“唧唧”吧!我主动和妈妈一起分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制定了新的学习方法,放下包袱,继续前进。

《谁动了我的奶酪》,它给了我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让我不再抵制事物的变化,而是学会随着变化去调整自己,享受周围带来的变化,不断地去寻找属于我的“新的奶酪”。

篇15:谁动了考研推免生的“奶酪”?

谁动了考研推免生的“奶酪”?

获取推免生资格,系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正当权益,是学生依靠学习能力、科研水平的一贯表现而赢得的待遇,应当充分尊重。优秀学生流动进入外校的“异质环境”,更有利于他们打破思维定式,激荡创新火花。

当下,正值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的火热季,而最近频频爆出一些学校违规限制学生自由报考的新闻,如“某高校被指占用百个推免名额,变现要学生留校读研”“某高校推免加分需先承诺报本校”,更有甚者,将“学生是否有意留本校”与“学生能否获得推免资格”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硬性绑定进行“黑箱操作”,企图“雪藏”拔尖人才,“封堵”尖子外推。

回溯历史,为激励广大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早在1985年,我国已开始试行普通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制度,经过多年实践,推免生制度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提高了部分高校的推荐比例,还设定了专门的留校限额。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招生实践运行,许多高校往往把最优秀的学生通过各种“制度设计”留在本校,“自产自销”现象比比皆是。就连允许跨校流动的小部分学生,高校也多“荐良不荐优”,没有达到人才的合理、自然流动。于是,召开的全国推免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培训会上,教育部首次提出“取消高校留校限额”,对此,一些地处中西部省份的高校反应尤为强烈。

这背后,是一些高校对优秀学子将“孔雀东南飞”的不舍,还有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竞争力不足的不甘。于是,一些高校开始想尽办法留住优秀人才。大学当然希望有好生源,挽留本校优秀生源的初衷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高校试图通过人为设定的各种“土政策”拖延、强制甚至胁迫推免生自由流动,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既在院校间横亘出一道生源难以流动的坚实壁垒,又剥夺了考生本应享有的自由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权利,也使得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减弱。往深处探究,这与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分不开,与尊崇学术自主自由的意识淡薄亦高度相关。

事实上,“取消高校留校限额”一事,笔者希望部分高校能反求诸己来考虑。其实,中西部高校也有一些独到优势有待深挖,譬如说,祛除浮躁气息的良好学习环境,便于在当地就业的优势,师生关系较为单纯质朴等,而如何将这些“软实力”内化为学生甘愿留下来的“硬道理”,恐怕才是应对优秀生源外流之良策。

应当说,“取消高校留校限额”的本意,是进一步加强校际学生流动,避免学术近亲繁殖,优化生源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对此,高校应切实转变观念,强化育人主体责任和教育质量意识,以积极进取心态,勇于在竞争环境中彰显自身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可度和归依感。同时,高校还应站在一种更宏大、更高端的格局来看待此事。试想,在当前全球教育市场日益开放、空前繁荣的情势下,所谓的`“限额政策”还能真正发挥效用吗?还能在全球教育规则体系下生存吗?一所不懂得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利的大学,还会是学生心中的学术圣殿吗?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推荐出去,让他们在新的天地放飞梦想,这何尝不是一份教育的美好呢?

此外,从学生视角分析,必须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获取推免生资格,系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正当权益,是学生依靠学习能力、科研水平的一贯表现而赢得的待遇,应当充分尊重。另外,优秀学生流动进入外校的“异质环境”,更有利于他们打破思维定式,激荡创新火花。

由此来看,违规限制学生自由报考之行径,既破坏了“人的选择为最要”的基本规则,又造成了生源结构单一之窘境,科学选拔、择优录取更成了一句空话。故而,推行以学生权益为中心的“公平至上”,以招生单位和导师需求为标准的“质量优先”,兼从政策角度考虑适度“倾斜照顾”,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方才是推免生制度的未来走向与旨归。

篇16:“欧乐B”,谁动了你的奶酪?

前两天去超市购物,突然想起前不久前要买的欧乐B牙刷没找到,满货架都是蓝得晃眼的佳洁士,以为是欧乐B断货也就很自然的心想着下次再来有货了再买吧,这次来了又想了起来,于是径直货架而去,奇怪了竟然还是没有。顺势看了一眼佳洁士醒目的蓝色包装,上面大大的字体写着欧乐B更名佳洁士。我心里第一念头是大概是被收购了吧。就在同时竟然会觉得有些失落。在买这个已被强行改名为“佳洁士”的牙刷之前犹豫半天,挣扎着是否买这个佳洁士还是换其他品牌。在我的脑海中,欧乐B是一家专业做牙刷的公司,实在不理解怎么说没就没了。买完后始终总还是觉得心里不爽,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牙刷,却让我不禁想问:“欧乐B,谁动了你的奶酪?”

在这件事例中,我觉得品牌所扮演的角色很关键,品牌才是使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产生出不满甚至有些排斥购买的想法根源。从一名普通消费者心理上,我不接受这样对我而言稍微显得比较突然的改变,虽然也许原本就是一个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而站在marketing的角度,我觉得很有必要借此好好审视和思考下这个实际的案例和现象。通过剖析我自己的心理感受,来试着探究一下如下2个问题是否可以得到一定的解答:更换品牌对像我这样的消费者影响到什么;而像我这样的消费者对两个品牌的认识将如何影响这次的更名行动。

从我的购买行为上,基于我过去购买以及消费欧乐B牙刷产品的经验。在我对这个品牌的联想上,“专业”是第一个跳到我脑海中的词汇,我的内心中认为欧乐B是做牙刷的厂商中最专业最专一的。在这种认可和信赖之上,使我在日常购买牙刷时,首先都没有去考虑欧乐B之外的品牌。当然,过往的购买经验也告诉我,我对其的定价是可以承受或者说是不是很care的,而且这也是一个我很熟悉的品牌,长期的使用已让我习惯,

这是一种很理性的品牌认知,还没有延伸到情感层面,因为我认可他的专业,所以认可这个品牌。像牙刷这样人人都需要但又不是很高关心度的日常工具,似我这样普通消费者的选购基本点应该就是对其产品质量的认可。而欧乐B一直强调的是“最多牙医选用的品牌”,我想这样一个享誉世界80余年的品牌,一直在强调他能带给消费者健康以及专业的刷牙感受,当然较之其余的品牌我更愿意购买。

其次,品牌的高知名度和口口相传耳闻的美誉度也减少了我购买前的思考时间。换个说法,减少了我的时间成本,我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该买什么品牌,也不用担心是否会遇到不好用的产品等等。另外,我的购买经验累积也告诉我,我在超市应该一定能买到这个产品,购买上也非常便利。对我这样的消费者而言,这些都是好的客户服务的延展。

前两者我思考着,也许换了佳洁士应该同样可以做到,毕竟这个品牌也是一个相当有知名度的品牌,所以我推断我之所以产生要不要买的内心触动更多的应该是在品牌定位上。总觉得对佳洁士这个品牌链接在牙刷上的不认同,其实在心里我已经给这个品牌定好了位置,你就是做牙膏的。所以想到理论中论述品牌是建构在消费者心理的一种符号或者形象,的确就是这么一回事。再回想当年可口可乐整出一个换配方的campaign以失败告终,面对的压力最大的就是来自于一个个的消费者了。我当然认为这次欧乐B的改变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响,但是肯定多少会有很多人,产生如我一样的感受,为欧乐B的消失而悼念,甚至会有些人为此去搜集一些欧乐B作为纪念。而我就写这篇文章留作纪念吧。

篇17:追踪UUCall关停:网络电话动了谁的奶酪?

“我们接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我们暂停所有网络电话服务,接受检查,”40余天来,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客服电话几乎用同样的语句回答着“UUCall”(一种网络电话服务的名称)用户的投诉和抱怨。

这家经营网络电话业务5年的公司,40多天前突然被有关部门要求停止对外服务。

在网上,已经有了UUCall用户们的贴吧,仅在百度的UUCall贴吧中,就有3万余篇帖子,大多是抱怨的内容。用户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预先支付的费用怎么办?

尽管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服务肯定会恢复,但什么时间能恢复,依然是未知数。

预付的话费损失如何赔偿

国庆刚过,北京的严女士登录UUCall网站时就发现,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更不要说打网络电话了。UUCall是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款网络语音通信软件,消费者只需要注册、预存话费,就可以登录网站,通过网络的方式拨打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

相比普通电话,没有月租费、也没有漫游费,价格低廉是UUCall最大的优势。严女士说,用UUCall打电话,国内长途每分钟最低只要6分钱,国际长途很便宜,打到美国也只需要每分钟0.22元。

据严女士介绍,UUCall大概是在2004年开始上线提供服务。她的评价是,“通话质量不错,公司客服也很好,关键是便宜。”只要注册成为用户,公司就赠送30元的话费,而且平时的优惠也很吸引人,充值100元就送50元,充300元送300元。严女士还推荐给了亲戚朋友们。UUCall网站突然被屏蔽时,严女士账户上还有300多元的余额。

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UUCall已经有用户3000万,用户的数据和资金都被保存着,等公司服务恢复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他认为,在公司停止服务的这段时间,用户们并没有什么损失。

在UUCall贴吧中,用户们的话费余额少的几十元,多的甚至达上千元。

UUCall一直非法经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UUCall的业务被叫停?

在停止服务的最初几天,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公司与其他单位在经营性网站域名方面存在争端,导致无法正常运营。之后,又有了配合国家相关部门检查的说法。

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10月7日,公司接到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通知,认为公司非法违规经营,要求停止所有的服务。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说我们非法、违规,但并没有拿出具体的法律条文证明我们违反的是哪条法律、规定,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有文件,不能做网络电话业务。”该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认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法律和相关文件规定了不可以经营网络电话业务。

记者致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听说过UUCall被停的事情,“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这个公司有经营许可证吗?是哪里叫停了它的业务?应该去问叫停它业务的部门。”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叶孟飞向记者发来一份对UUCall处理情况的书面答复,

这份答复称,按照现行的电信业务分类标准,网络电话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未获得国家电信业务主管部门批准许可,擅自经营网络电话业务,是违规经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于10月7日向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出责令停业整顿通知书。

根据这份答复,在这一个月的整顿期间,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关闭了网络电话业务,也承诺严格守法经营。11月11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已经正式发文,同意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重新开放经过许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对该公司承诺的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我局将会继续予以关注,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份答复提到。

在这份答复中,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表示,近年来,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接入服务商严禁为无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提供电信接入服务,对于已接入企业要加强日常监督,切实承担起相关责任。

谁有资格经营网络电话

有业界人士认为,UUCall被停事件其实折射了近年来行业内的一个热点话题,网络电话究竟属于基础电信业务还是增值电信业务?

在我国,网络电话有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虚拟VOIP,也就是语音聊天室和即时通信的语音聊天功能;另外一种则是以电信网为基础的传统VOIP,主要业务形式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P电话业务。在两种运作方式中,后一种是通常所认为的网络电话。

2003年,原信息产业部出台《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其中对IP电话(网络电话)业务定义为: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从这个分类看,IP电话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作为IP电话一部分的VOIP应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七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经营VOIP业务需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在《截至2009年3月23日取得浙江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名单》中,记者发现了杭州优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证件编号为“浙B2-20080089”,发证日期为“2008-6-4”,有效期至“2013-6-3”,业务类型为“互联网信息服务”。这就是说,杭州优恒技术有限公司取得的是增值电信业务的经营许可。

在2004年,曾有一家运营商向企业用户推出网络电话服务,最便宜的市话费每分钟不足3分钱。但不幸的是,这项业务仅仅几天就寿终正寝,被监管部门扣以“扰乱电信资费市场”的帽子。

2005年,原信息产业部出台文件,规定除了固话运营商外,任何机构都不得从事 VOIP业务。当年9月,原信产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在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进行基于VOIP的试点。

就在这两家运营商试点之前,铁通、卫通、移动和联通等运营商都曾开通电脑对电话的话音业务,这些都被原信息产业部叫停。

此后,关于网络电话业务,信息产业部再未出台过相关文件。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并没有放开网络电话业务。”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说。

然而,自从2003年网络电话的概念提出来之后,尽管冒着非法的风险,这项业务还是迅速在国内发展起来。曾有一项统计显示,网络电话业务从2003-2006年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地下”网络电话通话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网络电话“地下”国际话务量达到5.5亿分钟,收入约4.9亿元。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个人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大学生10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读书心得500字

奶酪?人生――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600字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书600字心得

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600字精选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8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心得(共17篇)】相关文章: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初中2023-03-29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优秀2023-12-19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2022-08-08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700字2023-12-27

精选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500字2024-01-24

边城读后心得600字2023-10-16

世说新语读后心得600字2023-11-21

谁偷了我的奶酪读后感2022-05-08

读《谁偷了我的奶酪》有感2023-05-14

谁偷了我的铅笔作文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