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评课稿

时间:2023-09-19 08:28: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丽家园评课稿(共12篇)由网友“泥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美丽家园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丽家园评课稿

篇1:美丽家园评课稿

第二节课是李楚老师执教的“美丽家园”成果展评课。

本节课是李老师利用本地“花木”为资源带领学生经过两个月实践活动后的'成果汇报。课堂分别由“园林平面设计组”、“几何模型组”、“假山制作组”、“树模组”、“mini模型组”五个小组展开。孩子采用ppt、视频、实物、现场秀等形式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经历、困惑、喜悦、感受都清楚、大胆、自信的表达出来了。

课堂的亮点有很多,主要体现在:

1、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聘请专业老师作现场点评指导。

3、学生示范全场互动做树模。

4、各小组互评有新意。

看得出孩子们在整个实践活动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设计、创新、调查、动手、交际、合作、组织、表达无一不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了。

篇2:《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从没有教过三年级,特别是没有开展过“批注式阅读”,因此,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后,我收获多多。

1、纵观整节课,王老师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老师在让学生预习和写批注时给予了学生充足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进文本,读进去,思考进去,和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王老师重视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都很完整。都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来完整地回答问题。如:当老师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说:“老师,我喜欢……。”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很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今后要向王老师学习,从平时回答每一个问题开始,让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

3、王老师重视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学习。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能充分利用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生词,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4、重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做作,不用自己的思想去套牢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谁能交流一下你喜欢的部分?”“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做得很好。

有几点值得我们探讨:

1、“浸”字引导学生理解得不到位,要引导学生在多读、多悟的过程中去感悟,再通过闭目想象、图片展示等方式理解“浸”是“逐渐深入”的意思。

2、在解决“为什么是千万缕而不是阳光普照呢?”这个问题时,可以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茂密的大树,一幅没有障碍物的空旷地方,让学生通过观察,这样,学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的。

总之,感谢领导和王老师给我们呈现的这次机会,我会把学到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篇3:《人类的家园—地球》评课稿

《人类的家园—地球》评课稿

入教以来,我听过不少好课。有的课如春日暖阳,温暖人心;有的课似清冽山泉,沁人心脾;而于丽校长执教的《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则像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一 、以生为本,注重自主探索

本节课切入口小,但知识含量大。所以根据教材特点,课前于校长充分发动学生进行“世界之最”资料的搜集,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设计了开心选择环节,考察并补充世界地理之最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课前所查知识便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在老师的指引下又有了新收获,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认识地球这一环节,于校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地球仪。通过摸一摸、转一转、找一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卡。这样学生的学习便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小组合作时,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人人有事可做,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文图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在科学等其他学科已有接触,因此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怎样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于校长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

为了证明地球时圆的这一结论,于校长设计了麦哲伦环球航海这一环节。但是教师不是按部就班地呈现一段文字资料,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剪辑的视频资料的形式出现。这一动态资料的呈现使得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理解更加具体形象,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对麦哲伦的探索精神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开心选择环节,于校长不仅为学生世界地理之最补充了大量知识,同时还适时出示了相应的图片和背后的故事。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不禁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教室内留下学生情不自禁的惊讶声与感叹声。

课虽结束,却余音缭绕,让人不禁反复品味。我想本节课之所以让学生沉浸其中,让听课教师流连忘返,是因为于校长的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这也是我学习努力的方向。

篇4: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有幸听了袁老师上的《美丽的小路》一课,大方自然的体态,亲切的语调,生动有趣的课堂调控方法,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给我们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以下几点:

第一,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袁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地’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二,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袁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袁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第三,表演朗读,丰富情感。《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袁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第四,在整个阅读环节中,袁教师都是以合作者、促进者、调控者的身份出现,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主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官和情感,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范读。“皱起了眉头”、“捂住了鼻子”、“一拍脑袋”等贴切、生动自然的表演,把单调枯燥的言语配上动画,让学生配上动作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劲头。

第五,扩展文本,训练说话。“美丽的小路如何不见了?”课文用一句话交待:“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袁老师让学生借助文本大胆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此刻的小路怎么样。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此时的课文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侧重了课文的几句对话的教学,结合图画观察,个性化、多样化朗读,一步一步下来,非常扎实,让学生从文本的情感升华到自身的情感。

篇5: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大家要保持环境卫生,才有美好的生活。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适宜分角色朗读,在演读课文中加深体验。文中多次出现问句和和感叹句,是学生朗读体验问句和感叹句不同表达需要和情感的好机会。今天听了毕老师的两节课,感受很深。

扎实的生字教学,毕老师的生字教学很有自己的思考,符合孩子认字识字的规律,比如,在课文读完以后,先出示,让学生读一读,看都认识了吗?接着,毕老师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拼音识字,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可以仔细拼读拼音,在此基础上,毕老师又出示词语,这样的认字过程感觉水到渠成,毕老师对形声字的学习尤其扎实,因为本单元形声字的学习也是一个重点,毕老师通过“赶”字,让学生了解赶是外形内声,并且知道形旁表意,声旁表音,顺势引导学生背诵形声字儿歌“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表义,声表音,形不同,义不同。”最后,老师让学生认识到“看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能够让我们认识很多的汉字。”,最后,老师又总结了本课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变一变,组词,造句子等方法。”对于会意字,毕老师出示了“鹿、鼻”两个生字的演变过程。总之,毕老师的识字教学扎扎实实,形式多样,注重了方法的指导。

在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时,毕老师对美丽的小路变化前的朗读指导已经非常细致,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已经读得非常到位,那么,美丽的小路变化后的段落朗读的指导,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读,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消化的时间,更是朗读方法的学以致用,然后再让学生展示读,总之,通过听课受益匪浅。

篇6: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一、教材处理平实而有新意

《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很长,如何指导学生读准、读通就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欧老师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轻声词较多这一语言现象,分类认读,既为正确、流利地读文扫清障碍,又使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初步感悟轻声词的规律。

在检查朗读的环节上,欧老师一改逐段读的常例,而是出现文中较长的三个语段,巧妙地将朗读检查与重点语段的'凸现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快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另外,借助语气词表情达意是本文语言的最大特色,在随后的深读阶段,欧老师就紧紧围绕语气词,在读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言语,潜心涵咏,反复品读,促使学生在读中生发情感,并内化这一语言图式。

二、朗读指导自然到位,不着痕迹

1、引导学生读中想像。

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读中引发想像,激活语言文字和学生的生活积累是培养语像感的重要手段。在小路变脏那的教学上,欧老师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什么”,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想像创造,将文字还原成一副鲜活的画面:垃圾成堆、苍蝇飞鸣、臭气熏天……学生由此生发了可惜、着急、伤心等情感态度。有了丰富的语感和切身的情感体验,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2、在对话中引入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语情感。

“兔姑娘,你为什么要轻轻地走?”“鹿先生,你为什么要慢慢地走?”“鸭先生,你为什么‘天哪’地大叫起来?”……欧老师通过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的角色也不断地转换,让学生觉得自己已不是学习者,仿佛就是文中的那些可爱的小动物,驱动并催发了学生的心语。

这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应该就是朗读指导的最高境界吧?

篇7: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评课稿

一、教师个人素质优越,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二、主动、开放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构建了开放、主动的课堂,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品读课文时,教师并不是自定教学内容,而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假如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一句平淡又亲切的话语,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每个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去选择最想了解的内容。温州的孩子生活在洋溢着春色的环境之中,几乎没有看见过雪,因此他们对“雪”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冬天,老师就顺着学生所选择的内容采取机动的教学,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是顺着孩子的心理来教学,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感受冬天的美时,教师问:“冬天什么最吸引你?”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想,教师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进入学习状态。

三、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

小兴安岭的四季虽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林老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请学生找出描写树木的句子,每个自然段都是以写树木开始,树木的变化美的景色,让学生对整体有个把握。但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深入篇章,而不仅仅停留在朗读上。文章到底怎么写?为什么写的这么美?,描写春夏秋冬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写,为什么要抓这一点?如果这里再对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进行比较,将文章的分支和整体有一个更好的融合,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文章抓变化来写,通过抓变化赞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是否会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有一次审美层次上的提高。

篇8:《美丽的丹顶鹤》评课稿

《美丽的丹顶鹤》评课稿

《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语言简约凝练,文字优美,形象传神。让读者在读过之后自然的对丹顶鹤产生了喜爱之情,是一篇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而陈梅老师也正是抓住了教材的这个特点,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力求简洁、有效而富有童趣。在这节课上,陈老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她娓娓动听的优美语言,收放自如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是一堂精彩的美文美学课。

一、围绕重点,凸现简约、有效。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题眼“美丽”一词,从“颜色、体形、姿态”三方面写出了丹顶鹤的美。陈老师力求体现文本的这种简洁思路,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在教学中,陈老师的教学主线清晰明朗,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在课始,陈老师就提出: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我们可以看到,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只提了一个大问题,即“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美?说说你的理由。”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老师在教学时很巧妙的引导学生找到表示丹顶鹤颜色美的词语和描写丹顶鹤形体美、姿态美的句子,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让学生美美地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的丹顶鹤的和谐美,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进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学习了作者的用词准确,体会了语言文字的优美。陈梅老师这种看似简单的教学问题以及教学方法,正是她在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返璞归真。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在这节课里,陈老师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有效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感知文本,如看图复述课文,比较句子的不同等,其根本目的都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远比那些一味的、无用讲解要有效得多。

二、恰当地运用媒体,发展学生的语言。

在陈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媒体的有效,恰如其分的使用,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

例如课始,陈老师在屏幕上展现了一幅幅洁白无瑕的丹顶鹤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个个走近了丹顶鹤,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无与伦比,赞叹、惊喜,不言而喻。然后让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教学首先要立足文本,但有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或理,又需要进行适度拓展,并让拓展的内容与文本“交相辉映”,使学生对丹顶鹤形成立体化或多角度的认识与感受。

在教学丹顶鹤姿态美的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丹顶鹤除了在地上引吭高歌,在天上展翅飞翔,还会干什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并让学生用“丹顶鹤不论-------还是--------,都显得那么高雅。”练习说话。学习第四小节时,教师出示了一组丹顶鹤各种姿态的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这样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说得欲望,学生有感而发,课文的`语言在此时得到深刻内化。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学文过程中,陈老师不露痕迹地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在第四节的教学中,教师随机介绍:“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我国的黄海之滨。丹顶鹤这种美丽的动物,世界上仅存一千二百多只了,我国两个自然保护区约有八百多只,是世界上的一种珍稀禽类,也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听了老师的介绍,学生对野生动物的珍惜之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陈老师的教师素养高。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教师素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效果,陈老师的教师素养高是实施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1.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生动、具有感染力,能够照顾全体学生。教师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应变能力强。如当学生在课堂上问作者是谁时,教师能自然地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2.板书工整、简洁、艺术,概括性、条理性比较强;课件制作精美,板书、多媒体的运用和实验演示熟练准确。

3.体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生个性张扬的情况。

4. 有效评价。陈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够给予适时、适度的评价,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评价艺术;能够对所有学生表现给予尊重、悦纳、理解、支持,能够激励没有求知欲的“后进生”喜欢老师,喜欢这一学科的学习。

建议:

在这课教学中,陈老师安排了两个说话练习,而在实施教学时,本要学习的五个生字因时间关系只学完了一个。我想,如果把两个说话练习整合一下,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说话,这样可以节省出一部分时间来学习生字,完成教学。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谢谢!

篇9: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张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扎实生字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因为有了学案的铺垫,因此张老师没有把所有的字词都呈现出来,而是抓住几个容易容易读错的生字呈现。为课文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朗读感悟

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张老师本堂课主要是上春夏两个季节。

1、学习春天:张师先范读本段,然后让学生划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你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反馈,张老师主要抓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这两个句子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张老师让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学习小鹿这句时配上了动态的小鹿再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理解了“欣赏”,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习夏天:这一段张老师主要抓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两重点句展开教学。这一段要学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张老师教会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形象。

三、读写结合

在学习“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有的……”是学生说话训练一个点。张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契机,除了小鹿,其他动物也出来了,它们有谁啊?“小松鼠在枝头散步,它们有的有的。野兔也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它们有的有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创造,不但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篇10:《美丽的误解》评课稿

《美丽的误解》评课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振作,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扎实基础。针对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张老师用游戏“比手画脚”导入,通过这个游戏,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并顺势引出“误解”这个主题。

在课程中,张老师让学生看了一段视频,主要描述刘星考出了班级第一,却被同学们与家人误解是考试作弊所得的`成绩,这段视频一定是精心挑选的,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才能与学生生活贴近,并与部分学生能产生共鸣

张老师在课上通过快乐转转台、倾诉心声、生活小插曲、妙招大看台四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引导教学,整堂课的框架搭得很好,整堂课教师积极投入,很有亲和力,注重学生内心的体验,学生能够在如此和谐快乐的课堂中体验应该会感到十分幸福。

不得不提其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在最后自主活动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写出曾经对其他人的误解,并让学生走到当事人旁边表达心中所想。更是让学生在这堂课是切实有所收获。

若说还有美中不足之处,那么就是

1。上课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不熟悉,导致了沟通过程中短暂的冷场,建议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让课堂顺利进行。

2。应该让学生再多一点表达的空间,再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感受,教师可更深一步提出自己的感想,及时解除学生心中疑惑。

篇11:《美丽的西湖》评课稿

《美丽的西湖》评课稿

这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没有繁杂的导入,而是开门见山的向大家介绍了她的“独门秘籍”,让学生很想一窥究竟,直接达到营造气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效果,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杨老师进行精心设计,层层深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2、杨老师的课前准备得相当充分,工具准备齐全,上课能示范的'示范,不能示范的提前准备;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幽默,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

3、示范的好还要有一个难度适中,又能活学活用的实践练习,也就是课堂作业。这也是考验老师们最后展示成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杨老师布置的作业难易程度适中,让学生充分练习了老师课堂教过的方法,又能自己加入一些创意和想法,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美术技法的传授和练习为主线,美术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身体验美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美术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积极实践的有利条件。在陈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愉悦、互动的环境中,勤于参与,敢于表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篇12:《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主要讲述了有关环境卫生的问题。它以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不要乱丢东西,保护环境。因为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文章不仅写得比较优美,而且利于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实践和语感的培养。

朱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再次,朱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在整个阅读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调控者的身份出现,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 “美丽的小路如何不见了?”课文用一句话交待:“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朱老师让学生借助文本大胆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此刻的小路怎么样。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

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此时的课文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针对本课,我提一些自己的改进意见。教学每一环节应该合理安排好时间,本节课前部分时间太仓促,显得有点急,而后部分却剩下大部分时间。在课文朗读的时候,学生分角色表演的时间太少,“咦、呀、天哪”这些词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语文学习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

《沙漠中的绿洲》评课稿

松鼠和松果说课稿和评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评课稿

美丽的小路评课稿

荷叶圆圆评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评课稿:《湖心亭看雪》

别把花草弄疼了评课稿

《彩色的翅膀》评课稿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美丽家园评课稿
《美丽家园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丽家园评课稿(共12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学会合作》评课稿2023-12-1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2022-11-09

让美丽定格-《美丽的颜色》评课2022-08-21

《海燕》的优秀评课稿2023-10-21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2022-12-18

小学语文《女娲补天》教学评课稿2023-10-22

《保护有益的小动物》说课设计2023-05-31

初中物理评课稿范文2022-05-19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师评课稿2023-03-22

五年级语文组教研计划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