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赏析

时间:2023-09-23 08:32: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影音乐赏析(推荐10篇)由网友“萼緑华”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电影音乐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电影音乐赏析

篇1:电影《孔雀》的音乐赏析论文

电影《孔雀》的音乐赏析论文

[摘要]《孔雀》分段落分别描述了三个年轻人各自的一段生命历程与生命状态,呈现出来的是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灭、神经抽搐、精神萎靡,以至日子平淡、尘埃落定的过程。而影片中的音乐,更是为主题的表达,情绪的烘托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 画面 旋律

《孔雀》是导演顾长卫的电影处女作,影片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安阳小城里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的生活和命运。青春的微小的挣扎和无助、人在家庭里犹如困兽的喘息和窒息、家人带来的卑微和耻辱、个人在急景流年的人生里被裹挟而去的匆促和慌乱……小城对一切梦想的围困、围猎和追杀,对一切奢侈念想毫不留情的唾弃、消磨和催折……影片收束在一家人在一个冬日去动物园里看孔雀的诡异气氛里,仿佛在向我们揭示片名里所隐藏的秘密――也就是整个影片的主旋律: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自己的生活是精彩的,梦想的实现就仿佛是孔雀的开屏一样,成为平淡生活里亮丽的一笔。但现实生活总是残酷的`,就像他们一样,我们也许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也许只是怀揣着自己理想而没有行动过。但结局也许都是一样的――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生活是永远不会按照你自己对它的设计过下去的……

电影《孔雀》在故事结构上是按照分别对姐姐、哥哥、弟弟的讲述分为了三大部分,音乐也就自然的在整部影片的总体布局上也分为了三大块。其中在导演在划分这三个部分的时候,除了通过画面影像和弟弟的旁白外,音乐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以说,音乐在该片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构成整部影片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影片中有很多情节都有音乐的铺底,虽然音乐的使用率较高,但并没有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反而每次音乐的出现都让人感觉很自然也很舒服。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并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画内乐与画外乐、音画的同步、对位与平行、音乐蒙太奇等)推动着整个影片情节的发展,为影片增色很多。下面我就分类细致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主题音乐的在片中的成功运用是该片在音乐上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上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另一部非常优秀的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辛德勒的名单。《孔雀》的主题音乐简单的音符中透着一种很怀旧很伤感的情绪,每次听到这段旋律时都感觉心里很压抑。虽然它在片中多次的出现,但每次出现时几乎都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在旋律上则通过变形、变奏、延展等手法也都略有不同。例如: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全家人在走廊吃饭的场景。这三次“聚餐”的音乐都是以弦乐铺底,竖琴演奏的主题音乐片段,按常理来说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配上这段音乐让整个气氛变得很忧郁,旋律中透着一股伤感和怀念。另一个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就是全家人正在院子里做蜂窝煤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煤都冲走了,全家人像疯了一样到处找砖头和塑料布保护煤,可最后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雨和煤混成的黑水四处流淌……主题音乐再次出现了,旋律是由圆号演奏的,弦乐和竖琴铺底把整个场景的气氛渲染得更加凄凉和无奈,让人感觉在那一刻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那种无助和无奈的心情随着旋律流淌进每个观众的心里。

场景音乐是对每个具体的场景演绎的故事情节,人物在具体场景中的感情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铺垫、烘托和渲染。起着营造戏剧性高潮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片中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在整部影片中,姐姐、哥哥、弟弟都分别有一段自己的“快乐音乐”。姐姐的“快乐音乐”是在她看到伞兵跳伞后,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开始的,以及在她报名参军中一直穿插着。这段旋律是一段弦乐的拨弦,轻快的三拍子,让人听了心中有一种在舞蹈的感觉,节奏轻盈欢快。准确的表达了当姐姐的理想就要实现以及和遇见了自己喜欢的英俊的年轻军官时的愉快心情,是很有情趣的一段音乐。哥哥“快乐音乐”则分别出现在妹妹和弟弟请他吃包子并送给他一只小鸭子以及他在公园相亲的一段戏。弟弟的则是离家出走多年后带着老婆和孩子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家中电视里放出的《追捕》里的一段音乐,这属于画内音乐。这两处的音乐都十分贴切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对这两场戏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给人耳边一亮的感觉。

背景音乐是加强环境真实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时也可以赋予它们更为丰富的内涵。例如:在片中有场参军送别的戏。背景音乐是喜庆的锣鼓声,在这属于画内音乐。同时里面还有一个音画对位的处理,姐姐想当伞兵的理想破灭了,她的心情是极度伤心和不平衡的,而画面声音却是热热闹闹欢庆的锣鼓声,更衬托了姐姐当时理想破灭极度伤感的崩溃心情。此外,影片中还有画内乐与画外乐的结合,例如:有一场戏姐姐下班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手风琴的声音。于是就随着琴声一直走到了一个小阁楼上,这时画外乐中又加入了男声的哼唱,随后走进了一间是舞蹈教室,但拉琴人的最后的出现还是从大镜子里看到的。虽然这一段前面一直是画外乐,但充分调动了演员的表情要素,给观众制造了悬念,具有比较引人入胜的“现场”艺术效果。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电影《孔雀》的音乐分析,最后我想引用顾长卫本人对《孔雀》片名的解释(并不是关于音乐的)作为本文的结尾:“人和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相互观赏,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人生是个笼子,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们也观赏自己。孔雀这种鸟好像是最具观赏性的动物。人一点也不次于它们,好比影片中的三个孩子,身上长满故事,人生的经历,如同色彩斑斓的羽毛长满人生……”。

篇2:关于电影音乐心得体会

这部短短2小时的电影将一个人从童年到成人这个漫长的成长经历生动地展现给观众,没有丝毫倡促感,看完电影感觉就像看完了主人公的一生,你对他十分透彻的了解,正像那名警官说的:“你太过真实了”。本片最大的亮点是搭配了让人激动、活力四射的主题旋律,主人公的遭遇虽然让人心碎,贫民窟的人民生活状况同样让人感到难过,但配上音乐后让人感到贫民窟人民虽然贫苦却依然热爱生活,每天都非常快乐,电影的原声音乐甚至可以用喧宾夺主来形容,我很肯定如果去掉或者换上压抑沉重的旋律这部电影将失色不少。电影中一系列元素:贫苦、暴力、黑帮、性、青春、谎言、背叛、兄弟之情,还有更重要的童话一般美好的爱情,都为电影营造了一种史诗般的氛围,剧情的起起落落更是深深吸引着观众。

这些音乐透露着浓郁的印度色彩,使我一度以为是印度人拍的,而事实是一名英国导演在印度本土所拍的电影,故事场景地就设在印度孟买Dharavi贫民窟,亚洲最大的贫民窟。片中融入了大量印度元素,其中的印度音乐占了较大比重,这是我很喜欢的风格,印度片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观众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欣赏音乐。印度的音乐和舞蹈文化都是很独特的,而这些都是最能传递感情和感染观众的表现手法,对比国内电影很少注重电影音乐的提升,甚至采用低廉的商业音效作为背景,有甚者更是直接使用当前的流行音乐作为主题曲。

但这些音乐又和传统的印度音乐不同,我们知道印度音乐十分注重打击乐器——鼓,如魔力单根鼓、陶壶鼓、塔不拉鼓、帕卡瓦甲鼓等,鼓声随着节奏快慢、力度的不同能表现出喜悦、热情、悲伤、虔敬、温柔、神秘等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印度音乐还注重的一方面就是弦乐器,在这部电影中弦乐器主要用于表现爱情的柔美,转达一种温馨与美好。这部电影的原声融入了许多现代气息,有电子乐的味道,有美国的浪漫主义、欧洲的人文主义,电影的音乐更偏重于打击乐器,而古典印度音乐偏重于弦乐器,我觉得现代印度音乐和DJ有很多的类似,这也许是很多广场舞使用印度音乐的原因吧。

我看过的另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部都是印度歌舞的完美表现,但《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国产宝莱坞电影,更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印度文化,片中不仅注重音乐还注重舞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只在片尾部分插入一段舞蹈,而这段舞蹈的配乐是这13首里面我最喜欢的——《JaiHo》。片尾曲的JaiHo是印度语胜利的意思,歌曲使用了印地语、乌尔都语、西班牙语,一开始我们会听到有个男声会一直重复JaiHo这几句,声音洪亮有力,转达了胜利的喜悦之情,这种风格使我联想起另一部印度电影《雄狮》。这首歌曲的大意是:来吧来吧,在大蓬下拉起手。来拉起手,在星空下跳个够。夜以继夜死必来,夜夜踏火舞开怀,吹走眼中的睡意,点燃手指把星摘,嘿,来吧来吧,在大蓬下拉起手。来拉起手,在星空下跳个够。戚夜里,心之戚,心之迹,至人无己,快乐!快乐!今朝此刻为爱追求的贾马尔把舞跳,其他统统都忘掉,无论尝到啥滋味,干杯!快乐!快乐!尝尝吧,噢,尝尝吧,今夜是甜蜜,尝尝吧,挺住,我这颗心唔,这颗心已到极致,挺住,你黝黑而深邃的眼影啊,莫不是在变着魔法,你黝黑而深邃的眼影啊,莫不是在变着魔法,来吧来吧,在大蓬下拉起手,来拉起手,在星空下跳个够……

另一首值得推荐的插曲是《OSaya》,《OSaya》是开场贫民窟的孩子们肆意奔跑躲避追捕时的背景音乐,同时入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提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原声音乐也因此赢得了金球奖。《OSaya》有着浓厚的印度风土民情,轻快的现代音乐和婉转的印度歌曲穿插着,感觉整个故事古今辉映东西合璧,使得电影的开头非常出彩。其中的歌词也非常有意思:我们是流浪汉,抓我吧,我轻松把你来耍,我一路顺手牵羊,狗儿跟着我跑,我有我的运道,偶尔把他们整倒,为了全家老小,找来生活钞票,希望我也成为明星,也去酒吧逛逛,也去赌城闯闯,只为忘却我那一身伤。别想把我们抓住,我们兵分两路,飞快的速度,别想把我抓住。我们是流浪汉,抓我吧,我轻松把你来耍??还有插曲《PaperPlanes》入围第51届格莱美音乐奖年度制作提名。《PaperPlanes》是贾马尔和哥哥萨利姆在火车上做些小本买卖时播放的一段插曲。兄弟两虽然身无分文,但他们相互依靠,依然顽强的生活了下来。听《PaperPlanes》的过程中你会立刻被响亮的枪声所“惊吓”,然后脑海浮现的就是战争场景,整首歌所营造的氛围乃“痛并快乐着”。

插曲《DreamsonFire》获金球奖最佳电影原声奖,这首低吟的女声曲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一开始是哼唱部分,很煽情很感人,似乎在诉说着贾马尔对女主人公拉媞卡的相思之情,伴随着音乐观众也受到了感染。当电影开始这段曲子时,我脑海中快速闪现的是贾马尔永不言弃的一生,他第一次遇到拉媞卡,他在火车顶上奔跑,他在站台深情望着拉媞卡,他被警官带走拷问,他一次又一次与拉媞卡重逢,等待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分离,无论是金钱的诱惑,还是生命受到威胁,都没有窒灭他对拉媞卡的爱与追求。可以说这首曲子是整部电影最能打动人的一首。

与《DreamsonFire》交相辉映的是插曲《Latika'sTheme》,这段背景音乐是在男主人公贾马尔·马利克在寻找女主人公拉媞卡的时候出现的,采用了低吟浅唱配合电影唯美的叙事手法,让人看了之后难以忘怀,感慨万千。整首曲子在优美的男声的哼吟中结束,与上一首不同的是,这是一首听了让人全身放松的插曲。

篇3:长恨歌音乐赏析

长恨歌音乐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是长恨歌音乐赏析!

长恨歌音乐赏析

清唱剧的音乐创作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主要是以声乐作品接连演唱的方式去陈述整部剧目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几乎纯粹的声乐演唱,因此清唱剧对于歌者的音乐表现、表演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黄自先生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由韦翰章填词,其歌词内容参考了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以及白居易的同名诗《长恨歌》。《长恨歌》每个部分的标题都来自于白居易原作的诗句:第一章(仙乐风飘处处闻)、第二章(七月七日长生殿)、第三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五章(六军不发无奈何)、第六章(宛转蛾眉马前死)、第八章(山在虚无缥缈间)、第十章(此恨绵绵无绝期)。其中第八章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

一、《山在虚无缥缈间》音乐作品分析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一首三声部的女生合唱曲目,也是《长恨歌》中唯一一首纯民族的调式,从头到尾采用了五声调式。歌词取意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一乐章是以《魏氏乐谱》中的《清平调》旋律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的。“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这首《清平调》一共三首。第一首是大家对杨贵妃美貌的赞扬,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个典故;第二首是描写杨贵妃因其美貌而得到皇帝的宠爱;第三首是描写唐玄宗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这个乐章充满了民族风味,充满了民族特色。

(一)《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词意描写

描写了蓬莱岛上仙气缭绕,如梦如幻的仙境,住在蓬莱仙岛清虚洞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们对尘世间像唐明皇杨贵妃这样“参不透镜花水月”的痴情人指点迷津。歌词取意于白居易《长恨歌》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此曲运用淳朴自然,清静恬淡的作曲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的仙境。音乐具有古朴典雅的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

(二)旋律的自由性

古诗词与音乐技法更好的融合,为了使音乐与古诗词吟诵的感觉更加接近,黄自在作曲技法上使旋律的走向更加具有“自由性”,在这首《山在虚无缥缈间》中有很好体现,这是一首二部曲式,A段是两大句加上6个小节补充的不完整乐段组成,B段是“一气呵成”的乐段,声部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个字,才变成“的织体写法。

(三)词曲结合,伴奏与歌唱一体化

黄自从小就熟读古诗词,而且擅于背诵古诗,这种天赋在他非常年幼的时候已经展现出来,才两岁多就已经能够背诵出较为繁琐的《大学》中的某些段落。这些幼时的学习都离不开其母亲陆开群的悉心教导,也正是由于家庭的早期开蒙与熏陶,为黄自创作音乐打下了坚固的民族基础,以及創作时对歌词诗意的非凡理解。作品《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第一乐章伴奏部分并没有使用常规的伴奏织体,而是强调每一个声部的横向运动,营造一种仙雾缭绕的'氛围,而且每一个声部剥离开来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旋律,十分优美,动听,三个声部之间使用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的形式,更多表现出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仙境。

(四)调式调性的运用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整部清唱剧中唯一一首“纯民族化”的一首作品,并且把中西元素融合的相当完美,十分具有民族风味和特色,全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羽调式),其中在出现两个偏音的地方转了两次调,一次是第22小节的bA,从C羽调转至f羽调时,采用“清角为宫”的五声旋律转调手法,第二次是第28小节的G采用“变宫为角”的五声旋律转调手法,从f羽又回到了c羽,使整首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像有如梦如幻的仙境。

(五)复式织体写作

作者采用西洋的作曲技法“复调”的手法来描绘蓬莱岛的仙境,在女生三个声部之间,乐队各声部之间,以及合唱团与乐队之间的自由模仿,从谱例上不难就看出这是一种“片段式模仿,只是开头一部分一样,后面呈自由发展的趋势,这种写作手法避免了和声的单调性,使其充满神秘色彩,第一段先是女生齐唱“香雾迷蒙,祥云掩拥”,接下来的“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则采用复调模进的手法,高中低三个声部的依次按顺序出现,仿佛置身于层层起伏的迷蒙香雾和云彩中。接下来歌词重复一遍,只是声部出现次序变成了先是低声部然后是中声部最后是高声部,并结束在下属和旋上。

谱例一

二、《山在虚无缥缈间》美学意义的研究

由于黄自在美国欧柏林学院,学习的是心理学,因此黄自的美学观念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他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康德的“知——情——意”这些传统的心理学上。黄自回国后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在音乐美学的认知上,他将音乐欣赏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觉。二是情感,三是理智。在他看来想象是沟通音乐与现实的桥梁。汉斯利克的“绝对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自的音乐思想,绝对音乐注重音乐的纯粹性和音乐本身的独立性。这些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体现。

(一)声调、音韵的美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最难学的语言,中国语音里有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音调,而在中国诗歌中,十分讲究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押韵,“阴平”“阳平”称为平韵,“上”“下”称为仄韵,平仄是中国古诗词的基本要求。黄自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自然在音乐创作方面也十分注意考究平仄与音乐旋律的关系,女生三部合唱《山在虚无缥缈间》,“香雾迷蒙,祥云掩拥”的声韵是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故黄自在谱曲时将“雾”字与“掩”字都用高音加变度音,

特别是“掩”字由于处在强拍,所以黄自用了一小节的长度来表现这个字。例如在《点绛唇》中“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其中的“来”字的声调是第二声也就是阳平,与之对应的曲调应向上扬起,在旋律的处理上黄自运用了上行大三度进行去表现乐句的走向。“春”字的声调是第一声也就是阴平,曲调对应的该使用高音,这时的旋律已推进到了全曲的高潮,并且重音在“住”字上,起到了强调作用,“住”字声调是第四声也就是去声,此时旋律走向应向下,黄自对此句的旋律正是这样处理的。

(二)黄自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与黄自同时期的作曲家,赵元任、江文也也属于同等类型的作曲家,当时也有不少作曲家也以古诗词为题材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如:《我住长江头》、《声声慢》、《春晓》、《枫桥夜泊》等,就选词来看,黄自以古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中所选用的歌词或出于中国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或选用韦瀚章、龙七等人的现代诗。他偏爱唐宋时期的古典诗词,他以此题材创作了五首艺术歌曲,分别是《春思曲》、《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和《卜算子》。这些艺术歌曲无不体现了黄自先生深厚的作曲技法和文学底蕴。

三、结语

黄自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山在虚无缥缈间》这首作品是我本人极其喜爱的,通过分析了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让我更加了解这部作品,对于音韵、声韵的运用,和声作曲技法的运用等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黄自先生充满了敬意。

篇4:《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把江南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春江花月夜》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尾声。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既有琵琶、洞箫、二胡、筝、大胡、大鼓、碰铃等组成的小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又有增加了扬琴、笙、中胡、拉阮、云锣、大锣的中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还有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演奏形式各有特色。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这首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有利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把音乐知识传授、音乐能力培养及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展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的内容,为每一乐段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于一体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例如:第一乐段“江楼钟鼓”:落日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远处江楼屹立,微风习习,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第六乐段“渔歌唱晚”:洞箫在琵琶和木鱼的伴奏下演绎出一段悠扬如歌的旋律,曲调欢快,如同从远处晚归的渔舟中飘来的愉快歌声。然后乐队齐奏,速度加快,让人联想到春江月夜下白帆点点、渔歌四起的情境。而最后一个乐段“尾声”的音乐又是那样缥缈、悠长,如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更显优美、宁静。

二、运用视频,拓宽学生知识面

欣赏《春江花月夜》之后,学生还需要学习许多知识点,其中就有认识琵琶这一乐器的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仔细辨别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由此引出琵琶这一知识点。但对于这个知识点,如果只凭教师抽象讲解,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枯燥,为此笔者播放了一段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视频,这其中就有琵琶演奏技巧的特写镜头。在观看这种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后,再加上笔者的适度讲解,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演奏技法等就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学生在了解有关琵琶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和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各自的艺术特点,从而拓宽了知识面。

三、运用同步练唱,提高学生音乐能力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只有熟悉了音乐主题,才能在欣赏时更好地把握主题的发展变化,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视唱音乐主题旋律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以往的教学就是将音乐主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唱,但这种形式比较枯燥,又与欣赏曲目的内容相脱离。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步练唱,在学生视唱的同时配上乐曲的伴奏,使音乐画面的内容立体丰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学科横向联系,相互渗透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又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美术、文学、历史、地理等。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笔者注重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如在讲解琵琶的历史渊源时,笔者选取了敦煌莫高窟里飞天横抱琵琶和反弹琵琶的几幅壁画,使学生对琵琶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乐曲欣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把印象最深的音乐画面用自己的画笔在画板上描绘出来,使他们从有形的画面中体会无形的音乐魅力。一首优美的乐曲也是一首美丽的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结合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来赏析乐曲;而在介绍琵琶有关知识的时候,笔者采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来讲解琵琶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效果。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在教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画面、情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篇5:天鹅湖音乐赏析

摘要:《天鹅湖》的音乐像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篇章,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其出色的完成了对于场景的书写,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刻画,如:序曲的一开始,双簧管就吹出了柔和的去曲调,引出了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他概括的勾画了没魔法变成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关键字:《天鹅湖》,经典,舞剧音乐,美

正文:

我本人不会唱歌,但是我一直想唱歌,但是有苦于对于音乐这方面属于白痴型的,所以这学期我们进行公选课的第二学期选课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音乐鉴赏。老师在一上课的时候就给我们说今年有了音乐鉴赏公选课教材,我当时很是高兴,因为这样我就能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音乐方面的各种知识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解介绍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名作,其中有宋祖英的演唱会,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的经典剧《白毛女》,还有马克西姆的钢琴演奏会等等……《音乐鉴赏》课结束了,回想一下这几星期的课程,感觉收获真的不少。不仅在硬性知识上对音乐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多位对音乐作出巨大贡献的世界级大师有了初步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老师一个学期的讲解和自己在课堂上对音乐作品的体会、品味,我能够粗略地欣赏一些以前听起来甚是聒噪的交响乐。虽然还没有达到鉴赏的水平,但能够静下心来听一部完整的西方古典音乐著作,我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就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进行一点简单的赏析:

《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曲大师柴科夫斯基一生写过无数部传世作品,显然,他的芭蕾舞曲《天鹅湖》是最容易听懂的。该曲每场音乐对场景的描写都极为完美,对戏剧矛盾以及每个角色内心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被评价为“首次令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

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我眼中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首先说一下芭蕾舞的特点: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庭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是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每次看碟片中的《天鹅湖》都觉得,没有很多资料介绍的那

么美妙,很多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有些生硬。上次去北京在剧场里看过一次,才真正觉得芭蕾舞演员舒展的线条,的确是一种高贵的艺术。而天鹅湖最漂亮的地方当然是那种抒情的舞蹈段落了,这种抒情的,优雅的感觉,我觉得要比黑天鹅双人舞的技巧更有魅力和震撼力。在沁人肺腑的音乐旋律旋律的衬托下,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真爱,自由,美好的向往。

《天鹅湖》的音乐像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篇章,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其出色的完成了对于场景的书写,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刻画,如:序曲的一开始,双簧管就吹出了柔和的去曲调,引出了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他概括的勾画了没魔法变成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这部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具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当然我们对于柴可夫斯基的鉴赏,对天鹅湖的鉴赏并不会因此而终止,我们对于音乐的鉴赏也不会因此而终止,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虽然结束了,这堂课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已经激发起了我们对于音乐鉴赏的积极性,我们将会对音乐进行长期不懈的追求。

篇6: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同时能够生产出让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脍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声,“两全齐美”。《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令人陶醉。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音乐之声》,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的内容,相信它是少数几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之一。美丽的见习修女,英俊富有的贵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可以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而且,据说,这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的。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可是,那个美好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植蝗缫猓侔咽惫馀ㄋ酰磺卸嫉ゴ俊⒚髁痢⒍员确置鳎踩萌澜绲娜思亲×四歉鋈贡の绾蟮纳焦龋艄獠永茫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篇7: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昨天我观看了《The sound of music》,影片引起的人的思绪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入睡,一遍遍回忆着那些美丽的风景、歌声、笑脸和画面……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被德国吞并了的奥地利,讲述的是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玛利亚用智慧和爱心逐渐温暖了上校的七个孩子,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一份久违的情愫在不苟言笑的上校和身份悬殊的家庭教师中萌生,上校被玛利亚美妙、动人的歌声和她带给整个家庭的快乐所融化,

它讲述的故事是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重要方法是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还有借助音乐来创造快乐的重要方法。它讲述了爱情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它描绘了善良、爱心、智慧、自由、积极、热情、尊严、尊重、气度、原则、团结、忠诚、爱国和坦诚相见等等。我不知道电影叙述的故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但这个故事的确给人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和思考,让人精神愉悦,从内心里也向往着故事中的欢乐,还有那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翠绿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夕阳中的背影……

故事的最后讲述的是上校和玛利亚勇敢、智慧地带领七个孩子在修女们的帮助下突出重围,不屈服德国纳势力逃离家园,跋山涉水找寻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紧张的逃离让人凿实为他们捏了把汗,也为上校作为一名故国将士、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所表现出的沉着担当、不屈不挠之精神喝彩,而此时他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勇敢站在他身边,尽心保护着孩子,默契地配合着最终获得胜利。

电影中很多地方由歌声代替叙述,每首歌都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剧情中,每句歌词都弥足珍贵地向人们讲述着人生路上要不断坚信的道理。比如对初恋的珍藏,不要执迷于年轻时一时的感觉,要耐心等待“the star belong to you”;比如修女院院长告诉玛利亚,修女院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地方,对于人生路上遇到的迷茫、困惑和问题只有勇敢的面对并想办法去解决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静、平和和精神上的舒畅;又比如本来不愿孩子们参加民歌大赛的上校为解救全家不得不参加比赛,最后拿着吉他在台上独唱《雪绒花》,唱道“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时,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一个大丈夫平时埋藏在心的情感通过吉他声和噙着的眼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一切被玛利亚敏感地捕捉到,她迅速用歌声接上,随后孩子们加入,最后全场奥地利观众加入,影片达到一个高潮。

上校率领全家能最终顺利逃离纳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老朋友音乐经纪人和玛利亚之前所在修道院院长和修女们的帮助,而在这关键的时候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有至少两个原因,一是上校平日的为人正直、坦荡、大方赢得朋友的尊重,另一个原因是玛利亚的为人得到修女院的认可和喜欢。这也说明人要常怀善心、常做善事,平日所积累的善德最终会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你带来希望,总会有一只手伸出来给你帮助。正如电影中,玛利亚在离开修道院前往上校家走马上任时,在她获得上校的爱,既欣喜兴奋有不敢相信现实时所说的那句话一样:God close a door in front of you,there will be another door opened for you!

电影情节丰富,高潮迭起,有高扬、轻快的节奏,也有紧张、压抑的插曲,有美丽、浪漫的憧憬,也有扭曲、报复的人性。最让人不能忘怀的当然是女主角玛利亚了,她单纯、快乐,热情、活泼,勇于接受挑战,同时聪明、大度,富有智慧、多才多艺。她让一个本来了无生机的家庭逐渐散发出生气和活力,她的爱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回归天性,逐渐喜欢她、依赖她、不能离开她;她的`坚持她的倔强她的才艺和对孩子们的爱将一个冷酷的男人的激情也重新点燃…..一个好女人是一粒火种,是一本好书,是一首温馨的音乐,是淡淡而持久的芳香,是得体温柔的笑厣,是耐人寻味、引人追随的一股力量。而玛利亚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让我敬佩、欣赏!

值得一提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差点成为上校妻子的男爵夫人,她美丽、高贵、优雅、富有,也有聪明、善解人意的一面。电影先把男爵夫人以上校妻子最佳人选的方式带进情节,他们地位相当,品味相同,在一起也能谈得来,在一般人眼里这是最完美的结合。男爵夫人也就此认为她即将要成为七个孩子的继母,和上校开启强强联手的幸福婚姻。可玛利亚与上校在舞会上的一段默契完美的奥地利民族舞蹈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让男爵夫人有了危机感,企图说服玛利亚离开让这根还未发芽的感情之苗就此夭折未果,两颗心灵深处火花的产生、激情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灵魂的契合最终谱出真爱的篇章。男爵夫人的退出姿态是让我欣赏的,她始终是高贵且优雅的,在即将亲耳听到上校对她说出所爱非伊人之前,她选择了保存自己的尊严,不让自己面子尽失的方式,说出上校其实也不合适自己的理由,噙着眼泪、带着微笑轻轻吻别爱人,优雅地转身离去。没有争吵、没有中伤、没有愤怒、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嫉妒、没有流言蜚语……这样的退出其实很体面,即使最终没有得到所爱,也没有失去本身的尊严,有勇气!

总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是很久以来再次深深感动我的一部外语片,它带给人的思考和回味是永恒的,我将把它给我的所有美好感觉深深烙印在心里。也希望自己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到玛利亚那些美丽的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宽容、豁达、智慧,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用她告诉的精神指引自己找到生命中的真爱!

篇8: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

《音乐之声》是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年轻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和七个单亲孩子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这部经典老电影,我依旧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热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玛利亚是怎么样赢得孩子们的心的呢?

她热爱生活,如她热爱歌唱废寝忘食一般。她对生活充满激情,感染了孩子们,甚至是严肃的,让他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老师最难得的地方。

她宽容,幽默。初到家,人生地不熟。孩子们就给她下马威,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说她衣服难看,长得丑,没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坚果,她并没有生气,全当是孩子们和她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她没有向告状,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尴尬和矛盾,让孩子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和亲切感,感受到了温暖。

她没有老师的架子,有亲和力,和孩子们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

她真心地为孩子们着想,敢于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在反对的时候,她坚持为孩子们做衣服,不是让他们穿着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里,孩子们的生气都被扼杀在那些规矩里。

她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无论是寂静的山坡草地,还是喧闹的城市小镇,都可以变成她的课堂,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释放的同时也很快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她们的交际能力,锻炼了胆识。

她富有想象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开始教音乐得知他们一窍不通时,她运用她丰富的想象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与实际相联系,方便了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里,她无时无刻不把音乐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运用启发式,并不是生搬硬套,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她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她的教学,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演出木偶戏,让他们体验成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了解认识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还有很多优点,她平易近人,有爱心,善解人意,体贴孩子,让孩子们具有安全感,爱好广泛,能歌善舞。这些都是让她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优点,我觉得好老师是天生的,什么技能都可以培养,而一颗有爱的心却是不能的。玛利亚之所以是好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爱别人。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爱,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优秀教师的标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体现,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篇9:音乐之声电影经典台词

音乐之声电影经典台词

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

【经典台词】

电影《音乐之声》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 玛利亚(朱莉·安德鲁斯 饰)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院长与众嬷嬷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鲁默 饰)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经典台词】

1.Max: I hope you appreciate the sacrifice I'm making. Captain von Trapp: You have no choice.

Max: I know... That's why I'm making it.

2.Captain von Trapp: It's the dress. You'll have to put on another one before you meet the children. Maria: But I don't have another one. When we entered the abbey our worldly clothes were given to the poor.

3.Max: How many have I had? Maid: Two. Max: Make it an uneven three.

4.Captain von Trapp: Fraulein, is it to be at every meal, or merely at dinnertime, that you intend on leading us all through this rare and wonderful new world of... indigestion?

5.Mother Abbess: Maria, these walls were not meant to shut out problems. You have to face them. You have to live the life you were born to live.音乐之声

6.The Baroness: Somewhere out there is a lady who I think will never be a nun. Auf Wiedersehen, darling.

7.Kurt: I wonder what grass tastes like.

8.Max: He's got to at least *pretend* to work with these people. You must convince him. Maria: I can't ask him to be less than he is.

9.Captain von Trapp: What about this one? Maria: The poor didn't want this one.

篇10:电影音乐(Movie Music)

accustomed though we are to speaking of the films made before 1927 as “silent”, the film has never been, in the full sense of the word, silen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music was regarded as an indispensable accompaniment; when the lumiere films were shown at the first public film exhib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february 1896, they were accompanied by piano improvisations on popular tunes. at first, the music played bore no special relationship to the films; an accompaniment of any kind was sufficient. within a very short time, however, the incongruity of playing lively music to a solemn film became apparent, and film pianists began to take some care in matching their pieces to the mood of the film.

as movie theaters grew in number and importance, a violinist, and perhaps a cellist, would be added to the pianist in certain cases, and in the larger movie theaters small orchestras were formed. for a number of years the selection of music for each film program rested entirely in the hands of the conductor or leader of the orchestra, and very often the principal qualification for holding such a position was not skill or taste so much as the ownership of a large personal library of musical pieces. since the conductor seldom saw the films until the night before they were to be shown(if indeed, the conductor was lucky enough to see them then), the musical arrangement was normally improvised in the greatest hurry.

to help meet this difficulty, film distributing companies started the practice of publishing suggestions for musical accompaniments. in 1909, for example, the edison company began issuing with their films such indications of mood as “ pleasant”, “sad”, “lively”. the suggestions became more explicit, and so emerged the musical cue sheet containing indications of mood, the titles of suitable pieces of music, and precise directions to show where one piece led into the next.

certain films had music especially composed for them. the most famous of these early special scores was that composed and arranged for d.w griffith's film birth of a nation, which was released in 1915.

赏析 《再别康桥》

美国电影最佳台词

美国经典爱情电影台词

名人传摘抄加赏析

五言绝句《听弹琴》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小诗〈江雪〉》教案

电影功夫瑜伽经典台词赏析

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

江雪柳宗元课件

赏析王维《鹿柴》

电影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影音乐赏析(推荐10篇)】相关文章:

艺术赏析2023-10-02

满江红红满江的作文2023-01-21

王维《鹿柴》原文赏析2022-11-07

《再别康桥》教案优秀2022-06-05

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5-06

杜牧 清明 赏析2022-07-11

听筝,听筝柳中庸,听筝的意思,听筝赏析2022-05-02

《功夫瑜伽》励志搞笑经典台词2022-04-29

《寓意》全诗赏析2022-11-11

吊灵均全诗赏析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