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乡愁》赏析(精选11篇)由网友“塔塔不行桃桃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席慕蓉《乡愁》赏析,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席慕蓉《乡愁》赏析
席慕蓉《乡愁》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的《乡愁》一诗,虽只教了一回,我想,自己恐怕是再也忘不了了。我很为此而庆幸。是的,没有人会这样用比喻,也没有人用这样的比喻:故乡是一首歌,还是故乡这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后情不自禁地,那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滿大地的月亮,一齐朝自己的心海划来……“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听到过这样的比喻吗?请你还是细细品一品吧,你就会发觉,这“模糊的怅惘”竟是如此传神、又是如此贴切,将许多年以前故乡的样子在自己脑中的印象轻轻唤出:她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无法一一道出,便在心灵深处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正如那秋日早晨山间的浓浓雾气笼罩,亲人,虽在向将要远行的自己挥手,然而,不断为泪水充溢而变得迷蒙的双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亲人也是自己依依难舍的那份衷肠,那声声祝愿?也许,没有人在认真品读之后不为这连环扣般的精妙比喻喝彩。
篇2:席慕蓉乡愁赏析
乡愁,总会触动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席慕容的《乡愁》更是如此.
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后来赴台湾.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
一首《乡愁》犹如一首思乡曲,永久的在心头萦绕: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第一节)
仅此两句,已经让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第二节)
初读,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细读才明白,为什么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第三节)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的深切与久远.
篇3:席慕蓉《乡愁》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的《乡愁》一诗,虽只教了一回,我想,自己恐怕是再也忘不了了。我很为此而庆幸。是的,没有人会这样用比喻,也没有人用这样的比喻:故乡是一首歌,还是故乡这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后情不自禁地,那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滿大地的月亮,一起朝自己的心海划来……“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听到过这样的比喻吗?请你还是细细品一品吧,你就会发觉,这“模糊的怅惘”竟是如此传神、又是如此贴切,将许多年以前故乡的样子在自己脑中的印象轻轻唤出:她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无法一一道出,便在心灵深处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正如那秋日早晨山间的浓浓雾气笼罩,亲人,虽在向将要远行的自己挥手,然而,不断为泪水充溢而变得迷蒙的双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亲人也是自己依依难舍的那份衷肠,那声声祝愿?也许,没有人在认真品读之后不为这连环扣般的精妙比喻喝彩。
不仅如此,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已成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不老的思念,又唤起了多少漂泊他乡的人们浓浓的情思,绵绵的期待!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句,用的是直抒胸臆笔法,其感受在诗人席慕容笔下,竟化作了如此含蓄、如此隽永的诗行!……于是,童年的欢笑,小伙伴的追逐,其间忘情的嬉戏……多年前故乡留给自己的一幕幕画面,竟变得如此亲切,那割舍不断的情丝又一缕一缕重新连接……
我不知道,台湾诗人席慕容作《乡愁》时,内心有没有涌起似那般波澜阵阵。于我,却宁可相信诗人当时的心境已如前面所述。多少次,工作疲累至极,耳边会有一支清远的笛声悄悄地自远而近,伴随着我进入美丽的梦乡;又有多少次,早早醒来,只因这嘹亮的笛声进入我再难入睡的耳鼓,让我童心陡起。我沉浸于诗歌创造的浓烈而又淡淡的思乡氛围之中,心灵变得如此纯净,却又如此激越。我一遍一遍地从心底叩问,为什么,为什么如此短短一首小诗,竟可以让我如此为之神迷,让我如此失神,如此陶醉?
我知道,我对故乡的思念,跟许许多多的人们并无二致,对这首诗歌的喜爱,却远远超越了“乡愁”二字。是的,如果单从家国之思的角度,同是台湾诗人,而且是著名大诗人的余光中的同名诗作,无疑更具有精神上的穿透力。把乡愁演绎成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既而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最后扩大成为一湾浅浅的海峡,跃然纸上的游子之思,那通俗的比喻,浅显的道理,浓浓的感情,即使平时号称铁石心肠的坚强汉子,多次高唱“男人有泪不轻弹”之歌的英雄,在人们看来多半已成了政治动物的“伟人”,只要他能安静坐下来,只用几分钟的时间,一字一句去品一品,无疑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感染,精神和灵魂也会受到一点触动,从而产生哪怕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思乡之情,唤起埋藏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
然而,我却无法不更喜欢自然而飘逸的席慕容的《乡愁》。在我看来,席慕容是真诚的,纯净的,她对故乡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也是至真至纯的,象一片洁白的羽毛,亦如一眼可以望到底的泉水。那毫无矫揉造作的情愫,无疑是徐徐吹来的缕缕清风,亦是长途跋涉后的浅香飘飞的一杯龙井,直让人无法拒绝,不顾一切去尽情消受。
真的,在这又一个早起的黎明,我知道,即使说再多的话,都挡不住我再次拿起这《乡愁》,去细细吟诵。
篇4:席慕蓉《乡愁》赏析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都曾抒写乡愁之苦,并形成一个世代传承的精神信仰,去国怀乡,留恋故土,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睹景思乡,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流浪异乡,望见夕阳日暮,有感而发,创作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佳话……无数的游子对故乡凝结成一种情结,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学传统。到了近现代,受我国历史的影响,很多人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热爱的故土,乡愁相关的文学艺术创作成为一种潮流和重要的现象,在众多的作家当中,余光中和席慕蓉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余光中和席慕蓉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并且都曾以《乡愁》为题创作过诗歌,抒发个人对故乡的怀念和思恋,但是两篇诗作在意象塑造、意境营造、语言应用以及结构布局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展现出作者对故乡不同的理解和情感状态。
一、从内容寓意方面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出生于南京。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举国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不得安宁。中学时代的余光中先生一直生活在南京,随后的'多年先生到处颠沛流离奔波劳苦。1947年先生考入金陵大学,后因内战爆发,1949年初随母亲逃亡上海,又辗转至厦门大学读书,7月份随父母迁至香港,1950年5月份又来到台湾。在台湾这短暂的安稳阶段,先生开始诗歌创作和发表。随后的多年间,先生几次赴美进修、赴菲律宾讲学。由此可见,余光中先生一直是奔波和迁徙的状态,与家人聚少离多,很少在故乡生活,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感情不言而喻,这也为先生后来创作《乡愁》奠定了情感基础。先生的作品中,由时间主线展开,从小我到大我的逐渐放大,也将乡愁从对故土的留念和对亲人的思念转向对于祖国、大陆的敬畏,进而引发出希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期望。
席慕蓉先生则是祖籍内蒙古,1943年出生于重庆,而后随同家人先到香港,再迁至台湾。虽然席慕蓉先生的青少年时期没有过多的受到战争的伤害,但是也是由于战乱和时代的影响,一直到XX年才得以回大陆探亲。时隔40年的时间,这些年里先生一直听家人描述内蒙古大草原的幅员辽阔,景色壮美。但是在席慕蓉的印象中便是“故乡的面貌确是一种模糊的怅惘”,这一句便道破席慕蓉积郁许久而不得寄托的乡愁。[1]与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不同,席慕蓉先生没有见过故乡的草原,思乡之情仅仅只能依靠想象和别人的描述,这样的感觉太过于折磨。虽说是完全不同的乡愁,但都是远离故土辗转流离的孩子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只是从宏观的立意上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更加宏大,具有时代的背景意义。席慕蓉先生的作品中只是寄托了对于故乡和父母亲人的无比想念,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有涉及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二、从表现手法方面
两首《乡愁》显而易见的都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全诗分为四个章节,这四个章节由时间这条主线串联,并且在每一小节选择出一个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物品来指代乡愁。第一小节是作者从小时候在外求学,靠写信寄托思乡之情,这时信件上的邮票就是乡愁的指代物。第二小节是作者与自己的妻子分隔两地,饱受浓浓的思念之苦,此时连接两岸的轮船船票就是乡愁的指代物。第三小节作者的母亲去世,阴阳相隔、生死离别的无奈更加痛心,这时母亲的坟墓就是乡愁的指代物。第四小节也既全诗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横跨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遥遥相望,充满了深深的去国怀乡的情感和对祖国故土的怀恋,这时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就是乡愁的指代物。全诗四个小节是作者四个不同人生阶段对于乡愁的理解和诠释,每一小节都用寥寥数字描摹了一幅画面,每一个画面都饱含深情,打动人心。
席慕蓉先生的这首《乡愁》是一首只有七句的短诗,虽然篇幅较短,但情感充沛。诗中,作者将“故乡的歌”比作“清远的笛”,将故乡的面貌比作“雾里挥手离别”的“模糊惆怅”,将“离别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树。全诗用词巧妙自然,并且运用了古典诗歌中经典的描绘乡愁的意象,诸如“笛”“月亮”“树”等意向在古诗词中都是描绘乡愁的经典意象。[2]这些巧妙自然的用词和经典乡愁意象的使用使得这些诗句所表现画面凄美悲伤、色彩丰富、感情充沛。这两首作品虽然表现乡愁的范畴和风格各不相同,但两者都恰到好处的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贴近自然又心存美好。
三、从诗歌意象的画面感方面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创作者主观的意与物体客观的象的结合。[3]这些意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而诗歌的画面感的营造离不开诗歌意象的参与。在诗歌意象的画面感方面,余光中的《乡愁》中的四个主要意象(四个乡愁的指代物)都是具有动态属性的物品,所以余光中的这首诗所营造的画面感是动态的。诗中画面中多展现人物,以及与人物分别之场景,画面中有幼时离家求学,有与新婚妻子离别,有与母亲生死相隔,有站在海边遥遥挥手,这些画面随着我们读完诗句便自然形成,贴近生活,更是引发读者感同身受,其中思乡之愁蕴含在作者诗中所描写的每一个动作之中。
席慕蓉先生的《乡愁》中的意象静态的属性居多,并且运用了古典诗歌中经典的描绘乡愁的意象,诸如“笛”“月亮”“树”等。在席慕蓉的乡愁所展现的画面中,作者的乡愁之苦是寄托在自己的想象中的,想象中有辽阔的草原,有皎洁的月光,有大树,有亲人,有笛声,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幅清丽悲伤、恬淡哀怨的乡愁画作。
两首诗诗歌意象的画面的动、静之别不言而喻。这两首作者都将诗歌的意象美和画面感以及作者充沛的情感力透纸背地传递给了每一位读者。两位诗人均用比喻的手法,通过用具体的画面和物体使得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故此多年以后我们后辈人在读到这两首诗歌作品时,虽未经历当时国家动荡、人民四处飘零的悲惨际遇,但仍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对于故乡的拳拳之情。
四、从诗歌结构方面
在诗歌结构方面,余光中的《乡愁》與席慕蓉的《乡愁》有着截然的不同。余光中的《乡愁》具有严格的格律美和形式美,再加上作者用比喻、指代性的内容表达使得这首诗达到了形式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第一,余光中的《乡愁》中全诗共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是由四行诗句组成,并且每行诗句的字数相同或者相近。但这首现代诗歌又不同于古典律诗的格式上的完全一致,在每一小节的四句诗中,长句短句参差结合。这就使得全诗既有律诗的格式和形式美,又具有现代诗歌的流动性与活泼性。第二,全诗四个小节的内容在逻辑关系上遵循于时间轴线,并且在情感层次上层层递进,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进而升华到对祖**亲的思念和期盼统一的宏大心愿。第三,全诗的结构以及遣词用句展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整首诗歌中相同的句式多次重复的使用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韵律。比如每一小节的尾句都是“在这头……在那头”,比如“小小的”“浅浅的”“窄窄的”等叠词的使用。席慕蓉的《乡愁》则是一首只有七行的三节小诗,全诗突破了格律诗甚至是现代诗格式的框架,长短诗句的相间使用形成了一种活泼灵动、清丽别致的格式风格。全诗前两节的句式一致,而在第三节突然分成了三句,突出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的代指。这种具有变化的参差结构一方面突出了乡愁的重点,一方面使得全诗活泼跳跃、读来押韵上口,异常迷人。
中国文人的乡愁情结是深深地烙印在骨子里和血液中的,从古至今这种乡愁情感凝结为一种优秀的传统,不断丰富相关主题的文学创作。余光中和席慕蓉作为乡愁抒写的大家,对于该主题的把握和营造各有特点,他们将各自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在内容寓意、表现手法、意象营造和结构等方面展现出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情感内蕴。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对比学习来体会不同的情感蕴藉,助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深度发展。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三、分析、解读课文。
1.诗中运用厂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明确: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和没有年轮的树这三种形象采表现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饱含着诗人何种情愫?
明确:营造出-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看月亮,思故乡”,表明自己的故乡情结。
3.第二节写故乡的面貌,诗人连用了两个虚实结会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故乡的面貌-一模糊的怅恫--雾里的挥手别离
(虚) (虚) (实)
诗人首先以虚写虚,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悯,并参进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故乡后怅惘的心情。然后诗人又以实注虚,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非常具有画面感、形象性的场景,突出自己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比喻独特新颖,意蕴丰富。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现实中并没有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来作比,只是为了说明:乡愁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与己同在。这是诗歌艺术中“无理有情”的手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篇5:席慕蓉《乡愁》诗歌赏析
《乡愁》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篇6:乡愁席慕蓉诗歌赏析
乡愁席慕蓉诗歌赏析
诗歌原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1.《乡愁》诗歌赏析
2.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
3.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
4.席慕蓉的励志诗歌
5.如何赏析诗歌
6.关雎诗歌赏析
7.乡愁余光中作品赏析
8.思乡愁诗歌集锦
9.一组经典同名诗歌《乡愁》
10.乡愁诗歌阅读理解答案
篇7:席慕蓉《乡愁》
席慕蓉《乡愁》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内容
学生活动
内容
媒体
使用
时间
设计
意图
一、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
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更不能回故乡去看看(直到1989年在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
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
◆1. 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2. 诗人把乡愁比作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讨论问题。
小结要点:
这首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第二节写离别时,表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惆;第三节写离别后,表现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诗人的思乡之情耐人寻味;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现实中并没有那种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来打比方,为的是形象地说明:乡愁永远存在心中,挥之不去。强调了乡愁的绵远和永远不可排遣的浓重。
朗读课文。
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都运用了贴切、生动、新颖的比喻,仔细品味,然后以母校为描写对象,写一段40到50字的话,中间要使用3到4个比喻。
学生自己准备.
请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然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讲评、小结。
下课以后每位同学进行修改,写在作业本上。
听老师范读并思考问题。
讨论问题,学生发言。
打草稿。
发言交流。
投影展示板书。
3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奠定基础。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手法。
深入理解诗歌的形象和诗人的感情,感受优美的意境。
学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
席慕蓉《乡愁》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席慕蓉《乡愁》欣赏
席慕蓉《乡愁》欣赏
一首《乡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心头绕: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第一节)
仅此两句,已经使我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第二节)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第三节)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篇9:席慕蓉《乡愁》教案
席慕蓉《乡愁》教案
席慕蓉《乡愁》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联想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
1、《乡愁》朗诵带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3、席慕蓉《乡愁》的录象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
二、导入语。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以肯定)
解说:老师想到了深秋季节,想起了一段写深秋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后几句师生齐声朗诵)。是啊,深秋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总让人心中涌起一种离愁别绪。无怪乎有些人,在他们人生的秋天,依然远离故园的时候,会产生浓浓的乡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
三、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1、自读全诗
2、好的诗歌配以合适的音乐朗诵,会更有感染力。下面请同学们听两首曲子,你来选择一下,余光中的〈乡愁〉配什么音乐比较好?(画面配乐,屏幕显示为背景音乐一、背景音乐二)
3、评价选择适合的音乐。(学生迅速选择出背景音乐二,并说出感受。教师加以肯定。介绍两首曲子,指出第一首是第二首是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4、请一同学配乐朗读
5、放多媒体(画面及配乐朗诵)。请刚才朗诵的同学比较差异。
6、学生边听录音边跟读。
7、齐读。教师作出评价。
8、模仿着读出了感觉,对诗歌的理解是属于感性的,为什么要这样读还要由诗的内容决定。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情绪的?
明确: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物化 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反衬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9、一般来说,诗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点拨,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10、请同学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每节诗的大意。(屏幕出示板书)
11、根据板书找出诗的顺序。(学生着重于时间顺序)
12、交流其他乡愁诗。(学生回忆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有个学生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教师提醒这不是乡愁,而有一种回乡后的喜悦和感慨。)比较与本诗的不同。经过点拨,学生明白了本诗超越了个人情感,注入了爱国情感。
1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四、1、听席慕蓉的〈乡愁〉朗诵带。
2、齐读(教师点拨朗读不到位的地方)
3、看录象(中秋之夜,海峡两岸共度佳节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即席朗诵席慕蓉的〈乡愁〉,提醒同学注意离别大陆多年的观众的表情)
4、根据这两首诗的提示,结合你的课外历史知识、生活体验从老人的神情想象他的内心。
五、我们同学人生走到十五、六,总也体验了一些酸甜苦辣,请大家用一两句诗意的话写自己的乡愁或其他情绪。尽量用上意象。(出示下水诗句)
六、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七、学生交流。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给席慕蓉的〈乡愁〉写教案或赏析文章。
2、谈谈你对诗歌这种体裁的理解。
3、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
篇10:席慕蓉的《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自己对故乡的不舍。“一种模糊的惆怅”体现出了作者应是较早地就离开了故乡,也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故乡,才会以至于作者都记不清故乡的模样了。
拓展阅读:席慕容《乡愁》问答
问题:
1、诗歌第一节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首诗的比喻有几种?有什么特色?
3、你如何理解“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句话?
答案1:
1、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营造了一个月光清冷充满着离愁别绪的意境。(因为笛声通常悠扬清远,给人以怀远的感觉)
2、有明喻、暗喻两种。通篇都借比喻来表达思乡之情。
3、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乡愁没有年轮,时时刻刻都有着乡愁;第二层是说,乡愁永不老去,一直将持续下去。
答案2:
1、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2、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3、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
篇11:席慕蓉的乡愁教案
席慕蓉的乡愁教案
【乡愁 原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联想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1、《乡愁》朗诵带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3、席慕蓉《乡愁》的录象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
二、导入语。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以肯定)
解说:老师想到了深秋季节,想起了一段写深秋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后几句师生齐声朗诵)。是啊,深秋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总让人心中涌起一种离愁别绪。无怪乎有些人,在他们人生的秋天,依然远离故园的时候,会产生浓浓的乡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
三、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1、自读全诗
2、好的诗歌配以合适的音乐朗诵,会更有感染力。下面请同学们听两首曲子,你来选择一下,余光中的〈乡愁〉配什么音乐比较好?(画面配乐,屏幕显示为背景音乐一、背景音乐二)
3、评价选择适合的音乐。(学生迅速选择出背景音乐二,并说出感受。教师加以肯定。介绍两首曲子,指出第一首是第二首是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4、请一同学配乐朗读
5、放多媒体(画面及配乐朗诵)。请刚才朗诵的同学比较差异。
6、学生边听录音边跟读。
7、齐读。教师作出评价。
8、模仿着读出了感觉,对诗歌的理解是属于感性的,为什么要这样读还要由诗的内容决定。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情绪的?
明确: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物化 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反衬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9、一般来说,诗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点拨,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10、请同学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每节诗的大意。(屏幕出示板书)
11、根据板书找出诗的顺序。(学生着重于时间顺序)
12、交流其他乡愁诗。(学生回忆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有个学生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教师提醒这不是乡愁,而有一种回乡后的喜悦和感慨。)比较与本诗的不同。经过点拨,学生明白了本诗超越了个人情感,注入了爱国情感。
1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四、1、听席慕蓉的〈乡愁〉朗诵带。
2、齐读(教师点拨朗读不到位的地方)
3、看录象(中秋之夜,海峡两岸共度佳节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即席朗诵席慕蓉的〈乡愁〉,提醒同学注意离别大陆多年的观众的表情)
4、根据这两首诗的提示,结合你的课外历史知识、生活体验从老人的神情想象他的`内心。
五、我们同学人生走到十五、六,总也体验了一些酸甜苦辣,请大家用一两句诗意的话写自己的乡愁或其他情绪。尽量用上意象。(出示下水诗句)
六、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七、学生交流。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给席慕蓉的〈乡愁〉写教案或赏析文章。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 “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2、谈谈你对诗歌这种体裁的理解。
3、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
★ 诗歌乡愁的赏析
【席慕蓉《乡愁》赏析(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席慕容的乡愁原文2023-02-22
乡愁席慕容经典诵读2022-11-04
席慕蓉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赏析2023-01-23
席慕容《无题》阅读答案2023-06-25
长城谣作文2022-11-03
席慕容诗歌赏析2022-05-06
乡愁的教学实录2022-09-17
席慕容长城谣教案教学设计2022-08-18
席慕容的乡愁阅读感受2022-10-21
乡愁公开课教案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