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文叔知彭州(共14篇)由网友“NmJ2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送范文叔知彭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苏轼,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苏轼,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的意思,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赏析 -诗词大全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作者:苏轼 朝代: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红照坐香生肤。
AA31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篇2:《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
原文: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与?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熏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方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巩散文选集》)
篇3:《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 尓:如今
B.其风气吾所谙之 谙:熟悉
C.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 宁:难道
D.可胜道也夫 胜:尽、完
3.下列句子阐明了“越之人幸也夫”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人少斗讼,喜嬉乐
②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③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
⑤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⑥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越与中原相通已有一千多年,其落后与当地官员不能用心治理教化有很大关系。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百姓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大或小,都应当如此。
D.李材书与其兄李公翊同时被任命为南越官员,他俩才能相近,作者对他们寄予厚望。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3分)
(2)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3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曾巩《醒心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曾巩《墨池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3.曾巩《张久中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4.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阅读答案
5.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6.曾巩《刑赏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7.曾巩《刑赏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8.曾巩《徐孺子祠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9.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0.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阅读答案
篇4:《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
人们都说南越地处偏僻而且路途遥远,风气同中州两样。所以去做官的都不愿意久留,往往赴任的车船还未启行,就已经掰着指头计算归期了。又都轻视自己的官职,认为不值得到那里去用力气治理。他们预先就这样为自己考虑,所以到了那里,大都心神不定,松松垮垮,没有忧民勤政之心。官场习气自古就如此呀!不然的话,为什么南越和中原相通已一千多年,而有名的能抚慰那里人民的人才不过几位呢?所以,越地和闽、蜀早先都是蛮夷之地,闽蜀都已经变化了,唯独越地还很粗野鄙陋。难道是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实在是因为当官的没有能尽到他治理教化的心意。唉!这也是那里百姓的不幸啊。
他们不知道,从京城到越地,水陆都是平安易行的,不像福建的山溪、三峡的江流、四川的栈道那样险不可测。所以就同样是到远方去做官来衡量,越地不是独为优越吗?那里的`风物气候我是熟
悉的,同中州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只要饮食起居不违反常度,没有人会生病的;如果违反常度,即便在中州,难道就不生病了吗?那里的物产丰美,果品有荔子、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卉有素馨、山丹、含笑之类,食品有海味百珍、陈年酒醋,都是冠绝天下的。百姓很少争斗诉讼,爱好游戏玩乐。只因为当官的没有久留之心,所以认为那里不好;如果他们有久留之心,有什么不好的呢?古时候的人做一乡一县之长,他们的道德仁义和爱民之心尚且足以熏陶感染百姓,何况今天官大的做到一州之主,怎么能够轻视自己的官职而不去尽心治理呢?如果他们听到我的这番话并加以深思,人人都有在那里久留之心,又不轻视自己的官职,为越人革洗陋俗,促使那里达到治平,居于闽蜀之上,而不再有不幸之叹,这样的事业发生在一千多年之后,那么它的好处的大小也就可想而知。但不是才能秀出,聪敏过人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到南边去做官的人很多,我知道才能秀出,聪敏过人,能实行我的主张的,不过李材叔一个罢了。
材叔又和他的兄长公翊同科入仕,同样因人推荐为县官,到秘书省人著作佐郎。现在,材叔出知柳州,公翊出知象州,都在一个时候,两人的才干又不相上下。这样,两州可以相互交流,促进他们的政事,那办事的迅速,形势的便利,哪里说得尽呢!越地的人民该幸运了呀!该可贺了呀!
篇5: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文言文阅读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 尓:如今
B.其风气吾所谙之 谙:熟悉
C.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 宁:难道
D.可胜道也夫 胜:尽、完
3.下列句子阐明了越之人幸也夫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人少斗讼,喜嬉乐
②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③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
⑤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⑥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越与中原相通已有一千多年,其落后与当地官员不能用心治理教化有很大关系。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百姓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大或小,都应当如此。
D.李材书与其兄李公翊同时被任命为南越官员,他俩才能相近,作者对他们寄予厚望。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3分)
(2)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3分)
篇6:《送李材叔知柳州序》阅读及赏析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 尓:如今。
B.其风气吾所谙之 谙:熟悉。
C.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 宁:难道。
D.可胜道也夫 胜:尽、完。
5.下列句子阐明了“越之人幸也夫”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人少斗讼,喜嬉乐
②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③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
⑤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⑥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越与中原相通已有一千多年,其落后与当地官员不能用心治理教化有很大关系。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百姓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大或小,都应当如此。
D.李材书与其兄李公翊同时被任命为南越官员,他俩才能相近,作者对他们寄予厚望。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3分)
(2)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3分)
4.A
解析:尔:这样,如此
5.D
解析:①介绍南越百姓性情,②推测教化南越成功后功绩高,④介绍李材叔及其兄出仕概况。
6.B
解析:B项,不是“交通便利”,只是相对于闽、蜀较安全;不是“百姓”不愿久居,而是官员。
7.(1)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太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
评分标准:“咸”解释为“都”1分;“小”解释为“嫌……小”“轻视”“把……看得低一等”1分;“事”解释“做”“(用心)治理”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他们不知道从京师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走。
评分标准:“彼”解释为“他们”“官员”1分;“之”解释为“前往”“到”“抵达”1分;“皆”解释为“都”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篇7:《送胡叔才序》阅读答案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己然,虽胡氏亦然。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襃然①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以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②于中,而襮③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释:①襃然:出众之貌。 ②弸:充满。 ③襮:显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 谚:借口
B、若将浼己然 浼:沾染,影响
C、资而遣之,无所靳 靳:吝惜
D、不以予愚而从之游 游:出游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胡叔才的父母“教之笃”的一组是( )
①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 ②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
③资而遣之,无所靳 ④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
⑤不悔,复资而遣之 ⑥不予愚而从之游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看似是交代友人胡叔才的家世,重点却是叙述当时重钱利轻学识的世风。
B、胡叔才的父母不为世风所染,不惜重金资助他读书,乡人指斥讥笑也不后悔,这的确难能可贵。
C、胡叔才尽管好学,“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但由于资质的原因,两次都名落孙三。
D、最后,作者借劝说胡叔才回去的.机会,阐述了求学以“道”“艺”为本不以“禄”“位”为荣的道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显其身以及其亲。(3分)
译文:
(2)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4分)
译文:
(3)因释然寤,治装而归。(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D(游,交往)
9、C(①是“邑之豪子弟”的行为。④是胡叔才求学的行为。⑥胡叔才与作者交游。)
10、C(“由于资质的原因”与文意不符。“遂能襃然为材进士”说明他学有所成,证明资质不错;“不合而归”“诎于不己知”,说明有才却得不到考官的赏识,这才是落第的根本原因。)
11、(1)(胡叔才)一心想让自己显达,让父母也跟着显耀。
(2)俸禄和官位,是一般人追求并把它作为炫耀的资本。
(3)(胡叔才)于是坦然醒悟,准备行装回去了。
篇8:《送崔叔清游越》原文
作者:唐·韦应物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
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注释
①崔叔清:崔翰,字叔清。长期居于江南,贞元八年四十七岁方出为官。见韩愈《崔评事墓志铭》。
②野情:指喜爱山野之情。好谒:好晋见长官。
③“诗兴”句:意谓诗兴发故留对方共吟咏。
④带:映带。
⑤闾门:苏州城西门。时韦为苏州刺史。
⑥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州郡长官为方伯。怜:爱惜。
⑦无为:不要。滞游:久游。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韦应物的诗全集栏目。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1送崔叔清遊越韋應物
忘茲適越意,愛我郡齋幽。
野情豈好謁,詩興壹相留。
遠水帶寒樹,閶門望去舟。
方伯憐文士,無為成滯遊。
篇9: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羊士谔,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羊士谔,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的意思,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赏析 -诗词大全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作者:羊士谔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篇10: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
《送胡叔才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已然,虽胡氏亦然。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逐能裒然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于中,襮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①裒(bāo)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
译文:
胡叔才,是铜陵的大族(子弟),(胡氏家族)世代以资财闻名。(胡氏家族)中地纨绔子弟把放纵、游荡当作自己主要的事情,规矩谨慎的人则努力多置田产以扩充资产。这以前,乡中富有人家中有让子弟求学的,耗费千金的资财,最终没有成就。乡中那些富有人家以此为借口再不肯出资让子弟求师学习,遇到读书人都指手画脚,远远避开,好像怕他们沾染了自己似的。即使是胡氏家族也是这样。唯独胡叔才的父母不这样,在胡叔才小的时候,拿出重金,聘请好的老师教他,等到胡叔才长大可以游学后,他的父母又出资让他外出求学,一点也不吝惜。过了几年,和友人一同去参加考试,没有考中回来了。乡中有一部分人公开非议,有一部分人暗中嘲笑。他父母更加坚定,不后悔,又拿出钱财让他出去求学。
胡叔才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为父母教导自己的诚心而感动,到处寻找有才能的人,向他们学习写文章,一心想让自己显达,让父母也跟着显耀。没几年,就优秀出众,有考中进士的'才能,又与友人一同去参加考试,不幸又因考官不了解自己而落第。他不因为我愚蠢而同我交游,曾经对我说起他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并说在乡亲面前感到不好意思,所以现在不能够回去。我对他说:“回去吧。俸禄和官位,是一般人追求并把它作为炫耀的资本的。那些有才德的人内心充满了‘道’,并且显露在才艺上,虽然没有俸禄和官职,那荣耀依然存在啊。你的父母不同于那些平庸的人,而让你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能说他们不贤明吗?有人非议有人嘲笑却始终不后悔,不是贤明的人能做到这样吗?现在如果舍弃对道德的追求而以富贵和官位为荣,大概就不会是这样的;这样看来,你用来让父母荣耀、解除心中惭愧的(理由),就很多啊。从前非议嘲笑你的人,本来就是平庸之人,那里值得你惭愧呢?你姑且带着我的话回去,告慰父母,他们也会非常高兴,对你将会怎么样?”胡叔才于是坦然醒悟,准备行装回去了。我就写这些用以告慰他父母的送给他。
篇11:送秦系,送秦系戴叔伦,送秦系的意思,送秦系赏析
送秦系,送秦系戴叔伦,送秦系的意思,送秦系赏析 -诗词大全
送秦系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五都来往无旧业,一代公卿尽故人。
不肯低头受羁束,远师溪上拂缨尘。
篇12:《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生平简介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属福建)人。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
戴复古《祝二严》云:“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
所著《沧浪诗话》,以妙远言诗,扫除美刺,独任性灵。词存二首,见《沧浪先生吟卷》卷上。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严羽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珮軝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严羽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颇浓了。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富贵等浮云”,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名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手后,若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本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上片描绘临安宫殿雄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肃穆,显得形象雄伟,境界开阔。“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慷慨,语言峭劲有力。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壮怀激烈,是这首词豪迈雄健格调的最激越处。末尾仍回到送别的本题上来,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但仍然气豪笔健。“不洒”两句,是对偶句,化用成语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篇13:《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赏析
【作品介绍】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是南宋词人严羽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原文】
篇14:《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赏析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赏析】
鉴赏一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颇浓了。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富贵等浮云”,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名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手后,若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上片描绘临安宫殿雄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肃穆,显得形象雄伟,境界开阔。“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慷慨,语言峭劲有力。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壮怀激烈,是这首词豪迈雄健格调的最激越处。末尾仍回到送别的本题上来,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但仍然气豪笔健。“不洒”两句,是对偶句,化用成语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鉴赏二
严羽为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亦有诗词创作,仅存的二首词中,以此词为佳。词题表明这是首送别之词。阙,宫阙,这里指代宫廷,南宋京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上片以叙事为主。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三字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觚棱,宫阙转角上瓦脊砌筑的方角棱瓣之形;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双阙,宫殿前面高耸对峙的'门观。前三句是说秋色渐浓,临安城中那富丽辉煌的宫殿,觚棱高高地仿佛抵近秋日。此处同时又有寓意友人从此将得近天颜之妙笔。次写此时正是八月钱塘江潮之际,具体点明时间与地点,“潮如雪”又是在向友人暗示朝中党争复杂、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即有被“潮头”吞噬之患,由此可知其对友人的一片真诚之心与二人关系之密切。“把酒”两句意谓今日美酒相别,明日你就将与那些身佩琼玉的朝廷大臣们一起排列整齐地朝觐天子,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京城供职的羡慕之心。丈夫心。丈夫儿,即男子汉大丈夫,此处因声调关系作了如此改用。“富贵等浮云”,等,等同,此句化用《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奉劝友人切勿贪慕富贵,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名誉和节操。其情殷殷,可谓用心良苦。
过片连续四个短句,形成顿挫急促的气势,表达了作者激切而又矛盾的思绪。说,主张或学说之意;凝绝,凝结、断绝。这几句的意思是:自己虽隐居于湖山之间,却随时关注着国家天下大事,并有自己的见识和主张,但如今将老、仕途无望,一身抱负已是成空,满腔热血无从施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怀。接下两句愈深一层,说自己面对凄厉的秋风,亦如东晋王敦酒后吟诵曹操的著名诗句,虽垂暮之年仍是壮心不已,希望能有机会一展宏图,以尽拳拳报国赤子之心。“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二句为倒装,这里点明了作者正当中年,人到中年逢与好友相别,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堪,但又不能像儿女们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不洒”,是说不能洒,这是多么地使人感到痛苦啊!结尾几句是对友人说:咱们这次分别以后,要想知道彼此的思念之情何如,今后只需看看镜中的满头萧萧白发,就一望而知了。
本词上片虽重在叙事,叙事中又不乏议论;下片则纯然抒情。南宋后期在外族侵略面前军事上节节失利,严羽对此十分忧愤,这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亦有反映,本词亦较鲜明地表明他的政治态度。全词写得风格悲壮、气势豪放,描写临安宫殿以钱塘江潮作衬,形象宏伟、境界开阔,同时又蕴含深意,可谓立意高远。“丈夫儿”两句用典贴切,情深义重。“对西风”两句再次借用典故抒发情怀,慷慨悲歌,为词人感情喷发的最高潮,末尾虽表现送别友人的伤感,却依然笔力豪迈,显示出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不凡的艺术功底。
严羽的诗论《沧浪诗话》,强调诗歌的本质在于“吟咏情性”,而作为以抒情为主的词来说在他看来也许更应是如此,他的这首送别词情真意切,将对朋友的忠告、自己的一腔情愫及所思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蕴含丰富,余味无穷,从而在词创作中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
【作者介绍】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早年就学于邻县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包恢之父包扬曾受学于朱熹。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还著有诗集《沧浪吟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 管鲍之交阅读答案
★ 管鲍之交文言文
★ 家乡的牡丹花作文
★ 少先队活动方案
【送范文叔知彭州(共14篇)】相关文章:
牡丹花鉴赏科学教案2022-04-29
牡丹花小学作文2022-09-17
牡丹花的作文2023-05-13
牡丹花的作文500字2022-11-11
我爱家乡的春天作文700字2023-04-15
市环境保护局工业处工作总结2023-02-24
前有别,前有别白居易,前有别的意思,前有别赏析2023-06-22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2023-10-18
成都清明节去那玩2022-04-30
向生命致敬――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写的演讲稿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