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哪个朝代(推荐6篇)由网友“Pilotgreat”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李商隐是哪个朝代,希望大家喜欢!
篇1:李商隐是哪个朝代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
李商隐(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方法
1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 李商隐名句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语录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 —— 李商隐语录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名言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怅卧新春白夹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 李商隐名言
·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李商隐名句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 李商隐名言
2
· 贾化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 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李商隐名句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李商隐名句
·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李商隐名句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 李商隐名言
3
·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 李商隐语录
·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 李商隐名句
·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李商隐名句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 李商隐语录
·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 李商隐名句
·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 李商隐名句
·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 李商隐名言
方法2
1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 李商隐名句
·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 李商隐语录
·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
·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 李商隐语录
·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 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李商隐名句
2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 李商隐名言
·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 李商隐语录
·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 李商隐语录
3
若是晓珠明又定, 一生长树水精盘.
·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 李商隐名言
·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
·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 李商隐语录
·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
·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 李商隐语录
篇2: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啊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啊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啊?各位同学们,李商隐晚唐诗人,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资料,大家了解一下吧!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啊
唐朝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早年生活
唐元和十一年(8),李商隐三岁左右,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唐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此后,李商隐曾在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应举之路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 。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
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
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
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仕宦生涯
开成三年(838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
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
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因而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
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
李商隐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
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刘稹叛乱时病故武宗朝。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会昌四年(844年)暮春,自关中移家永乐。五年冬(845年),服阕入京,仍为秘省正字。
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
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
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并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会昌六年(846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
三十五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此时李商隐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李商隐仍为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欢。
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李商隐往赴桂林任职时,五月,李商隐同郑亚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
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
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
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正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
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李商隐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
大中五年(851年)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李商隐于十一月入川赴职。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的四年间,大部分时间李商隐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李商隐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抑郁寡欢,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篇3: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
推荐答案: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诗集鉴赏: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句是此诗的精华,艳绝千古,传诵不衰。情人间心有灵犀相通之说,由来已久,而李商隐一语道破之。人生中能有一意相通的红颜知已,该是何等慰藉和欣喜!无怪乎有人宁爱佳人不爱江山,虽有胸无大志之嫌,却有情中圣哲之誉。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是一首情诗。春雨潇潇,情丝缭绕。春雨中望着对方居住过的经红楼,对伊人思念之情宛若雨丝,飘飘袅袅。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晚唐诗人李商隐诗歌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篇4: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商隐(约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 (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的诗风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评价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官宦窃柄,扰乱朝纲,牛李党争。勾心斗角,人事纷纭,互相倾轧。
李商隐终生关心民生疾苦,在弘农县尉任上,为活狱而不怕得罪上司孙简,不怕丢官,足以显示出他的热血心肠和骨鲠气节,此亦是政治品质之大节。
在生活品质方面,李商隐在就婚王氏之前确实有过恋爱经历。他与柳枝、宋华阳都相恋过,而且恋得那么痴情。但当他与王氏结婚之后,对爱情却颇为专一执着,未有窃玉偷香之事。他与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笃的。王氏死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当时商隐正值中年,丧妻逾岁,续弦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隐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谢绝,独居至死。妻亡之后尚能如此钟情自守,妻在之时又焉能轻佻放浪?商隐非轻薄之徒亦明矣。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动读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热爱生活,关心现实与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创作出反映社会主流与本质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格调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从李商隐的诗文中,我们便可以读出他的人品来。
篇5: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1]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篇6: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推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梦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早年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弟妹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很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有很大的成影响。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当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重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其晚年的丧偶和官场失意时他笃信起佛教。
社交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与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 杜甫是什么朝代的
★ 杜甫是什么朝代
★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推荐6篇)】相关文章: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2023-05-11
少儿百科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2024-01-23
王维是哪个朝代2023-09-21
各朝代七夕的古诗及其鉴赏2022-05-06
闻歌,闻歌许浑,闻歌的意思,闻歌赏析2023-06-15
《隋宫》原文及译文2022-09-23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2023-06-18
文学常识的重要性2023-02-10
优美散文:临安初雨2024-03-27
文学常识:楚国的语言文字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