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张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合集11篇)由网友“梦想长寿”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菩萨蛮张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篇1:《菩萨蛮张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张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张先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字词解释:
⑴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⑵楼前芳草年年绿: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⑶镜中春:指镜中女子的容颜如春光般姣好。
翻译:
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楼远望。楼前的芳草,一年一绿,如今又是春天来到。这青翠的绿色仿佛情郎离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分别时,他不忍离去,回首凝望,衣袖随风飘动。
一别数年,他崭新的衣袍恐怕已经变旧了吧。新绿的颜色也已经暗淡无光了吧。其实韶华易逝,就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地逐渐减色,不像芳草那样岁岁依旧。
试题: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贯穿全词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苦(2分)。词尾两句表达了对青春难驻、朱颜易改的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2分)
(2)全词以颜色(或“绿”)贯穿全词,脉络井然。(2分)上阕着眼于袍子和芳草的.颜色相同,使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今日所见与昔日所见相沟通,情景交融。(2分)下阕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象中的今日之袍相对照,使容颜之老一花草之新构成对比。(2分)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创作背景:无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赏析:
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从这句词的出处来说,它取意于淮南小山《招隐士》与王维《山中送别》句意,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意味。
三、四两句“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离别之际的这一细节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是时时都会重现眼前的一幅令人黯然魂销的画面;此时,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这幅画面又分明似在眼前了。此时此事,此情此景,真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此时“忆郎”时的惆怅。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吻以嘱咐行者。两者俱谓见绿草而不忘着绿之人,其运思之同异正未易区别。
换头“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此时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张先特别擅长于攫取具有特色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此词则始终围绕颜色运思,并用以穿针引线,贯穿全篇。词之上片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此日所见与昔日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片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此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上片因“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上下钩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袍”字相应,句中的“回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去时”两字相承,针线绵密,过渡无痕。下片虽另起新意,却与上片藕断丝连。因三、四两句回忆起去时之袍,过片两句就进一步想象此时之袍;过片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颜色非长久”。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镜中春”也不长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绿”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
个人资料: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篇2:菩萨蛮张先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所创作的一首词,以感春怀人为主要内容,描写了年轻女子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张先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字词解释:
⑴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亦作“菩萨N”,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⑵楼前芳草年年绿: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⑶镜中春:指镜中女子的容颜如春光般姣好。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翻译:
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楼远望。楼前的芳草,一年一绿,如今又是春天来到。这青翠的绿色仿佛情郎离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分别时,他不忍离去,回首凝望,衣袖随风飘动。
一别数年,他崭新的衣袍恐怕已经变旧了吧。新绿的颜色也已经暗淡无光了吧。其实韶华易逝,就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地逐渐减色,不像芳草那样岁岁依旧。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贯穿全词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苦(2分)。词尾两句表达了对青春难驻、朱颜易改的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2分)
(2)全词以颜色(或“绿”)贯穿全词,脉络井然。(2分)上阕着眼于袍子和芳草的颜色相同,使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今日所见与昔日所见相沟通,情景交融。(2分)下阕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象中的今日之袍相对照,使容颜之老一花草之新构成对比。(2分)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创作背景:无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赏析:
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从这句词的出处来说,它取意于淮南小山《招隐士》与王维《山中送别》句意,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意味。
三、四两句“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离别之际的这一细节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是时时都会重现眼前的一幅令人黯然魂销的画面;此时,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这幅画面又分明似在眼前了。此时此事,此情此景,真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此时“忆郎”时的惆怅。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吻以嘱咐行者。两者俱谓见绿草而不忘着绿之人,其运思之同异正未易区别。
换头“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此时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张先特别擅长于攫取具有特色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此词则始终围绕颜色运思,并用以穿针引线,贯穿全篇。词之上片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此日所见与昔日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片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此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上片因“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上下钩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袍”字相应,句中的“回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去时”两字相承,针线绵密,过渡无痕。下片虽另起新意,却与上片藕断丝连。因三、四两句回忆起去时之袍,过片两句就进一步想象此时之袍;过片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颜色非长久”。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镜中春”也不长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绿”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
个人资料: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相关推荐:
醉垂鞭赏析 张先
宋词千秋岁张先翻译赏析
篇3:张先:菩萨蛮
《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歌伎的美貌和高超的技艺,并刻画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怨,表现了她丰富而美好的感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在和外貌一样美好的歌女形象。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
篇4:菩萨蛮晏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菩萨蛮晏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原文: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字词解释:
①弄:演奏乐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②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③慢:形容眼神凝注。
④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⑤春山:喻美人的眉峰。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翻译: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2)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创作背景: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此词借写一个歌妓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实则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愁绪。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赏析: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个人资料:
晏几道(1038年—11),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篇5: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
⑶乍著:刚刚穿上。宋方潜力《蕙兰芳》:“乍著单衣,才拈圆扇,气候暄燠。”
⑷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O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
⑸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南州异物志》云:“沉水香出日南。欲取,当失斩坏树着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全词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
参考答案
(1)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深沉真挚。
(2)词的上阕写初春的景色及词人的感受,是为下阕抒发思乡的悲情作反衬。“忘了除非醉”则直抒胸臆,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只有在醉时才能忘却。
译文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词人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为倾吐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写下了这篇《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赏析
根据这首词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篇6: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作者简介: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登进士第。宋仁宗朝,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历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秦凤路经略使、知秦州。后为吕惠卿所劾,贬和州团练副使,稍迁至右司郎中。著有《珠溪诗集》,词存一首。
注释:
⑴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⑵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⑶岭南:在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翻译:
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像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出语自然,含意无穷。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
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篇7: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
作者:张先 朝代:北宋 体裁:词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
①一弄;一曲。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②十三弦;筝有十三根弦。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③秋水;形容眼波。
④春山:春日山色青黑,故用于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译文】
弹筝女子一声声弹奏,用哀愁的古筝演奏《湘江白》,似乎持到了湘江春水。纤细的手指在13根弦上随意掉洒,将幽怨的怅恨尽情诉说。 面对酒宴,眼如秋水般明眸慢转,琵琶上的一柱似一行斜飞的秋雁。当弹到伤感的时候,不禁断肠,她微蹙黛眉,楚楚动人,更令人怜惜。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弹筝女子以便一曲《湘江曲》,声情并茂,哀艳动人。以水喻声,把《湘江曲》化为可见的.湘江绿波,同时又借典传情,把乐曲中蕴含的哀怨通过“湘水之神”这一浪漫的悲剧故事传出。开头两句,点明曲名,弹得声音清越,哀乐声声感染湘波绿。“纤指”二句,写其指法细腻,传幽恨。“当筵”二句,写弹者之姿态,听众之感受。“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写弹者之多情。“背景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因演奏而更动真情,双眉微蹙,含情脉脉,以外在之神态传内在之深情,意态凄婉,精致蕴藉。写弹者之多情,以听琴而联想到湘江传说的悲剧,让人听来伤感不已。
篇8: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簟纹衫色娇黄浅。钗头秋叶玲珑翦。轻怯瘦腰身。纱窗病起人。相思魂欲绝。莫话新秋别。何处断离肠。西风昨夜凉。
篇9: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赏析】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它运思、谋篇方面自出机杼,别具一格,推陈出新。全词以颜色贯穿全篇,并用以巧妙运思、穿针引线。词之上片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今日所见与夕日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片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这句词肉于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意味。
上片末两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这一细节深深印她的记忆之中,时时都会重现眼前,如今,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今日“忆郎”时的惆怅。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吻以嘱咐行者。
过片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今日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此词谋篇方面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上片因“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上下钩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袍”字相应,句中的“回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去时”两字相承,针线绵密,过渡无痕。下片虽另起新意,却与上片藕断丝连。因三、四两句回忆起去时之袍,过片两句就进一步想象今日之袍;过片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颜色非长久”。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镜中春”也不长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绿”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
篇10: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残日倚楼时。断魂郎未知。阑干移倚遍。薄教人怨。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篇11: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菩萨蛮张先,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藕丝衫翦猩红窄。衫轻不碍琼肤白。缦鬓小横波。花楼东是家。上湖闲荡桨。粉艳芙蓉样。湖水亦多情。照妆天底清。
★ 有关于春天的古诗
【《菩萨蛮张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合集11篇)】相关文章: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2022-08-29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及赏析2024-01-03
表达失落惆怅的诗句2023-01-11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翻译赏析2023-10-27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2023-07-03
描写春天的诗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2023-05-23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全词翻译赏析2023-12-24
带有诗词的评语2023-09-14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阅读理解附答案2022-12-26
李清照《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赏析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