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共8篇)由网友“szjxtx”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第一册第一节概述地理教案
第一册第一节概述地理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中亚的地理位置和中亚五国的名称。
2、使学生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重要影响。
3、使学生明确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分析本区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咸海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初步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分析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感受“人地协调”的和谐美。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地图,通过阅读、讨论、思考,不断进行综合归纳,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地学习。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中亚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2、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二)难点
1、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2、咸海环境的变迁,指导学生了解咸海的变化,了解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讨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三)解决办法
通过识图、填图,运用因果分析法解决问题。四。课时安排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教材、地图册、投影片(①“中亚地形”图 ②“亚欧大陆桥”图、填充图册。
2、地图:“亚洲地区”图、“亚洲地形”图、“中亚政区、地形”图。
3、图片:①“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
②“伊斯兰教穆斯林、清真寺”图。
③“塔什干城市景观”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印放大“中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事先剪好,制成拼图,让学生进行拼图训练。
2、量算中亚四至到海洋的距离,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看“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说出中亚的煤、铁、石油、铜、棉花、小麦、畜牧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亚是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记住中亚五国的名称及分布,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
篇2:高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高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篇3: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
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知道中亚的地理位置和中亚五国的名称。
2、使学生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重要影响。
3、使学生明确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分析本区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咸海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初步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分析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感受“人地协调”的和谐美。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地图,通过阅读、讨论、思考,不断进行综合归纳,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地学习。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中亚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2、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二)难点
1、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2、咸海环境的变迁,指导学生了解咸海的变化,了解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讨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三)解决办法
通过识图、填图,运用因果分析法解决问题。四。课时安排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教材、地图册、投影片(①“中亚地形”图 ②“亚欧大陆桥”图、填充图册。
2、地图:“亚洲地区”图、“亚洲地形”图、“中亚政区、地形”图。
3、图片:①“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
②“伊斯兰教穆斯林、清真寺”图。
③“塔什干城市景观”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印放大“中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事先剪好,制成拼图,让学生进行拼图训练。
2、量算中亚四至到海洋的距离,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看“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说出中亚的煤、铁、石油、铜、棉花、小麦、畜牧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亚是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记住中亚五国的名称及分布,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
2、理解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记住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图兰平原、里海、咸海、阿姆河、锡尔河、卡拉库姆运河。
3、使学生理解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1)自然条件与农业分布:灌溉水决定农业分布――农牧业重点分布于河流沿岸;(2)资源分布与工业生产:①农牧业原料:棉花、羊毛一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工业;②矿产原料(煤、石油、有色金属)一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工业接近原料产地)。
(二)整体感知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这种深居大陆的地理位置对形成中亚地区自然方面、经济方面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并不利,可是人们古代就把这里开辟为“丝绸之路”,今天又兴建了亚欧大陆桥,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成就。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一段课文,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1)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2)“内陆干旱环境”是中亚地区的区域特征。
“居民和经济”一段课文中的'居民以两个“多”(多民族、多信奉伊斯兰教)作了简要介绍,重点放在了灌溉农业和牧业部分。其中,尤以棉花生产最为突出,细毛羊、紫羔羊也驰名于世,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棉毛纺织工业;教材也讲到中亚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了采矿、冶金、军事等工业。
本章最后简要介绍了中亚的三个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
(三)教学过程
[板书] 1、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1)引导学生阅读“亚洲政区”图,明确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的方位。在图上指出中亚的范围和国家。请一个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
请学生进行拼图练习,要求学生记住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及其空间位置。
(2)在“亚洲地形”图上指导学生量度并计算中亚东距太平洋(约3750千米)、南距印度洋阿拉伯海(约1100千米)、北达北冰洋(约1600千米)、西到黑海最近约1100千米,由学生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特点:距海较远,深居内陆。
(3)在“亚洲政区”图上绘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区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古代交通要道。
出示“亚欧大陆桥”投影片或看第2页图11、3,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沿途铁路线、经过国家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陆桥的必经之地和现代交通要道。
总结以上两点,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二个特点:交通要道。
[板书] 2、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指导学生阅读“中亚地形”图,依据海拔高度,启发或帮助学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得出中亚地形特征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丘陵、平原为主;地表沙漠广布。
要求学生记住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图兰平原、卡拉库姆沙漠的名称和空间位置,并进行填图训练。
(2)干旱的气候与植被
引导学生看“中亚地形”图中的卡拉库姆沙漠,由干旱现象反推干旱成因。(干旱一降
水稀少一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
指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11、5“卡萨林克各月气温降水量”图,由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变化。
从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人手,启发学生认识到:中亚地区的植被应以分布在草原和荒
漠的为主。
归纳上述分析,总结: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以分布在草原和荒漠的为主。
(3)多内流河和内流湖
要求学生在“中亚地形”图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里海和咸海。教师简要讲解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内流湖,指明它们是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要求学生在“中亚地形”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从外流河概念人手,启发学生说出额尔齐斯河是中亚地区的外流河。
向学生介绍里海。
从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关系人手,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应多
内流河和内流湖并进而得出: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板书] 3、经济活力
(1)咸海环境的变迁,指导学生阅读“读一读”“咸海的变化”,了解环境变化及咸海成因,讨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变迁
变迁 现在――水面缩小,鱼类绝迹,盐度增加 气候恶化,死气沉沉
成因:人口增长,盲目开垦,用水剧增。
改良:控制人口,科学种田,节约用水。
初步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2)看图11、6“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说出:中亚的煤、铁、石油、铜、棉花、小麦、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采用一边在地图上找一边连线的方法进行。(课前在小黑板上写好或制好投影片,课堂
上由学生画线。)
A、煤 a、哈萨克斯坦北部
B、铁 b、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
C、铜 c、里海沿岸,乌兹别克斯坦南部
D、石油 d、哈萨克斯坦中部
E、棉花 e、整个中亚地区的中部和南部
F、小麦 f、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G、畜牧业 g、哈萨克斯坦南部
(答案:A―b,B―a,C―d,D―c,E―f,F―g,G--e)
(3)重点说明:中亚人民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成就: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小麦、棉花和畜产品可供出口。
(4)中亚的原料与工业发展
①农业原料――棉花、羊毛、肉类、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3232业。
②矿产原料一- 、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采矿、冶金、军事工业。
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棉毛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军事工业等轻重工业都较发达。木材缺乏,机械制品及一些轻工产品需要进口。
[板书] 4、居民和主要城市
要求学生在地图上辨析并能填图。
(1)出示“中亚地区主要民族人物”图,让学生认识各民族服饰,了解中亚地区的民族构成。
(2)出示“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伊斯兰教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性。
(3)出示“塔什干城市景观”图片,说明:中亚是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站。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
(四)总结、扩展
八、板书设计
第1节 概述
一、地理位置:距离海洋远,深居内陆;交通要道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2、气候:干旱、半干旱为主
3、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三、经济活力
1、农牧业:棉花、羊毛肉类
2、工业:棉毛纺织、畜产品加工、采矿业、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四、居民和城市
篇4:第一册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 空气 氧
篇5:第一册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投影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
(A)78升 (B)78% (C)21升 (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
(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
(A)一类 (B)两类 (C)三类 (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
(A)氮气、氧气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 的健康,影响 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 的重要性,注意消除 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 2.A 3.B 4.B 5.C 6.C 7.人体 作物 8.保护环境 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入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
(A)煤燃烧产生的烟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篇6:第一册第六章 铁第一节 铁的性质
第一册第六章 铁第一节 铁的性质
第六章 铁
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动画、录像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篇7:第一册第六章 铁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动画、录像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4]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篇8:第一册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重点难点 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品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壮举、直玻璃管,带导管单孔塞。
药品:木炭、活性炭、红墨水(或红糖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或投影幻灯片等。展示具有金属光泽、深灰色、鳞片状的石墨样品。
观察金刚石、石墨。
通过实物使学生有亲切感
[演示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铅笔写字
用电池做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色态、硬度、导电性。
边观察,边记录:
1.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 色呈 形透明状的晶体,硬度。
2.石墨是一种 色有 不透明的细磷片状 体。它的'硬度 ,有 感,能够 。
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及它们的用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并初步理解
突出金刚石和石墨的共性
[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
(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根据学过的CO2检验方法得出结论。
(1)燃烧后都生成 。
(2)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设问]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形成几种不同单质?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或示意图)(最好用计算机演示),并加以说明。
设想、思考。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由于 不同,形成了不同种单质,它们的 性质有较大的 。
引起思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总结:
讨论并回答
归纳、总结并记录。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溶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制造能熔融金属的坩埚等。
结合实验教学
联系实验学习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一
及时记忆
[过渡]讲述;常见的炭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石墨。展示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的样品。
观察、比较、记录
联系实验学习
[演示实验]1。木炭的吸附性(课本P80~P81实验5-2、5-3)
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课本P.80~P.81实验5-2、5-3)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余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讲述]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讲座讲述汲附原理。
思考并讨论
思考、理解并记录:
因为木炭具有 结构,可以 。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常见的炭
阅读识记
联系实验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完成
完成练习二
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及几种常见的碳,虽然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在物理性质上却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没而引起的。
根据它们的性质掌握它们的主要用途。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结。
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附1: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 和 .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 ,它可以做 等。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 等。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 ,说明它们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 ,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 而造成的。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金刚石和石墨(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附2:课堂练习二
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可燃烧(B)稳定性(C)还原性(D)吸附性
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是因为
木炭比木材轻(B)木炭不溶于水(C)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性化学反应
将下面碳的单质与它的用途用短线联接起来:
碳单质 用途
木 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黑火药
金刚石 治金
炭 黑 制油墨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金刚石 石墨 金钢石 钻石、钻头等 石墨 铅笔芯和电极等
2.二氧化碳 碳 单质 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5.D 6.C
7.木炭 切割玻璃
活性炭 防毒面具
石 墨 制作电极
焦 炭 制墨火药
金刚石 冶 金
炭 墨 制 油 墨
附4: 随堂验测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 ,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它们的晶体结构中 而引起的。
2.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驼们可以 。
3.试举出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每种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教学反思
【第一册第一节 概 述(共8篇)】相关文章:
高一第一册第四单元作文:啊Q歪传2022-07-22
小学信息技术ppt教学计划2023-10-08
小学信息技术下学期教学计划2023-02-2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学期2023-05-16
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2023-11-23
《印度》地理说课稿2022-12-17
试卷讲评课教案2023-10-20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2022-11-04
鲁教版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2023-09-02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