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

时间:2023-10-19 07:31:3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共11篇)由网友“增秀懿”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

篇1: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

归园田居五首注释及翻译

《归园田居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中,诗人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让人们领略到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淡。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淳朴的田园生活情趣和亲身劳动的真实感受是这首诗最明显、最突出的特色。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不但没有减少诗人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诗人耕种归来的活动。其虽看似清淡,但其内蕴醇厚,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欣然自得之情。

其一

少无适俗韵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2,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4,池鱼思故渊5。

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7。

方宅十余亩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9,桃李罗堂前10。

暧暧远人村11,依依墟里烟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16。

其二

野外罕人事17,穷巷寡轮鞅18。

白日掩荆扉19,虚室绝尘想20。

时复墟曲中21,披草共来往22。

相见无杂言23,但道桑麻长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25,零落同草莽26。

其三

种豆南山下27,草盛豆苗稀28。

晨兴理荒秽29,带月荷锄归30。

道狭草木长31,夕露沾我衣32。

衣沾不足惜33, 但使愿无违34。

其四

久去山泽游35,浪莽林野娱36。

试携子侄辈37,披榛步荒墟38。

徘徊丘垄间39,依依昔人居40。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41。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42?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43。

一世异朝市44,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45,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46,崎岖历榛曲47。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48。

漉我新熟酒49,只鸡招近局50。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51。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5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羁(ji)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音páng。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

披:拨开。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霰(xiàn):小雪粒。

莽(mǎng):草。

南山: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狭: 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湿。

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lǒng):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mò):死。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策:策仗,扶杖。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濯(zhuó):洗。

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近局:近邻。

荆薪:荆柴。明亮:明亮的烛。

天旭:天明。

白话译文

其一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其二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拔草丛不时地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但愿得桑麻能天天生长,开垦的新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象那零落草莽。

但愿得桑麻能天天生长,开垦的新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象那零落草莽。

其三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沽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其四

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

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

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其五

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棒。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篇2: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作品原文

出处或作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作品译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归园田居》作品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 稀少。

③兴: 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⑤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⑥狭: 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 违背。

《归园田居》作品赏析: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4]?

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归园田居》作品练习题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诗中加点的宇。

荫:_______________罗: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荷:______________荒秽: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篇3:《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归园田居·其二》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第二首。全诗主要叙述农村日常生活的片段,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及诗人心境的恬静,创造出一种宁静谐美的境界。

作品原文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⑤。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⑥。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⑦。

作品注释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⑤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⑥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⑦霰(xiàn现):小雪粒。莽: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作品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作品鉴赏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篇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归园田居·其三》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是《归园田居五首》的第三首。作者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

作品原文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品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稀:稀少。

3、兴:起床。

4、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5、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6、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7、狭:狭窄。

8、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9、足:值得。 但:只.

10、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1、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作品译文

我在南山的山坡上种了些豆子,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作品赏鉴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或名渊明。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陶征士诔)。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晋代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篇5:归园田居注释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羁(ji)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音páng。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

披:拨开。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霰(xiàn):小雪粒。

莽(mǎng):草。

南山: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狭: 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湿。

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lǒng):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mò):死。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策:策仗,扶杖。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濯(zhuó):洗。

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近局:近邻。

荆薪:荆柴。明亮:明亮的烛。

天旭:天明。

篇6:《归园田居》全文和翻译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篇7:归园田居的注释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2]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其二

1、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其三

1、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其四

1、注释

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

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

殁(mo末):死。

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灭绝。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其五

1、注释

⑴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⑵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⑶濯(zhuo浊):洗。

⑷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

⑸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⑹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篇8:归园田居的注释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译文

其一

1、注释

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2]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篇9:归园田居其一的翻译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4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篇10:归园田居的翻译

其一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其二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拔草丛不时地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但愿得桑麻能天天生长,开垦的新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象那零落草莽。

但愿得桑麻能天天生长,开垦的新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象那零落草莽。

其三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沽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其四

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

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

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其五

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棒。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篇11:归园田居其一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人尽皆知的名作,是陶渊明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诗界田园派的巅峰作品。

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归园田居:此诗共五首,自成一组。本首为其一。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网:尘世的网罗,这里指仕途。意思是说仕途像网罗一样束缚人。

三十年:有人说当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正好是十三个年头。在这里的“三十”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总是想着原来生长的潭水。羁鸟,束缚于笼子中的鸟。池鱼,被人养在池子中的鱼。渊,潭。本句以“羁鸟”、“池鱼”比喻不自一由的仕途生活,以“旧林”、“故渊”比喻渴望的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力做官。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子,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烟:村落里的炊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空的屋子。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一由。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翻译】

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一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一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在那方圆十多亩的良田中,有一个八、九间草房的庭院,屋后掩映着榆树、柳树,房前栽满了桃树、李树。远处隐隐约约的村落里,轻柔的炊烟随着微风升腾飘荡;在深深的巷子里,在高高的桑树枝头,不时传来狗的叫一声,鸡的啼鸣。

庭院里,居室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扰,有的是空旷和闲暇。长久以来一直被困在世俗的笼子里,如今总算又回到了大自然。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晋浔陽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后因厌恶官一场的污浊风气,遂退隐田园,直至终老。陶渊明的诗以描写归耕退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风格质朴自然,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心情以及厌恶黑暗社会世俗的情操方面有重大成就和影响,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还有辞赋和散文作品。作品收于《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大概写于作者辞官后的第二年,即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园406年)。诗人因厌弃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官一场生活,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因此只作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就弃官归园田居了。诗人归园田后生活适情适性*,心情很高兴,于是以写诗来赞美这种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品一开始就交代了归园田居的原因是热爱自然的本性*。“丘山”,是指山水田园自然环境,因为“本性*爱丘山”,所以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韵致兴趣,而去做官则完全是错误地落入了尘世的罗网。把世俗社会的荣华富贵、权位势力视为扼制人性*的罗网,这就突出了诗人爱自一由、厌尘世的性*格和人格。“一去三十年”,是说厌弃尘世的懊悔心情,这种懊悔心情反衬着已经超脱尘世回归园田的欢快心里。“三十年”有人说是“十三年”,因为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至四十一岁弃彭泽令正好是十三年。其实究竟是“三十年”还是“十三年”这并不重要,诗人所写的“三十年”未必是一个确数,因为这三十年是从“无适俗韵”的少年时代开始的,也就是说人生知事就已经落入了尘网。“尘网”和“本性*”都是佛教概念,而陶渊明在这里则是借指黑暗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流社会和自己不肯受其约束的思想性*格,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个性*自一由理想的向往,不是宗教的厌弃人生和向往来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里是在继续说归园田居的行动和心情。“羁鸟”就是笼子中受羁绊束缚的鸟,“池鱼”就是养在池子里供人观赏的鱼,二者都是误落尘网之人的象征。“恋旧林”“ 思故渊”正是鱼、鸟的本性*。这两句是用来形容诗人已经归园田居的愉快心情。鸟归山林,鱼得潭水,故旧相逢,怡然自得,分外亲切。“开荒南野”“守拙归田” 则是回归园田之后生活的实写。归园田后,要“开荒”,要“守拙”,而这正是居官一场吃俸禄,巧取豪夺的鲜明比照。这样的比照正突出了诗人躬耕自食安贫乐道的高贵品格。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此为重点部分,描写的是园田的环境和安居的心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充分显示着乡村宽敞、朴实、繁茂的自然氛围,与前面抛弃了的“尘网”相对比,一种自一由安详、情性*兼适的心情也就荡漾其间了。远村暧暧,墟烟依依,狗吠深巷,鸡鸣树颠,这是多么温馨静穆的意境呀!虚实并举,动静相生,益发洋溢着一种田园诗画的韵一律之美。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却出自于诗人自我欣赏的目光,可见无处不浸含一着诗人本性*的恢复,理想得以满足的欣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尘杂”,是说户庭的安静,无车马的喧闹,没人来打扰,其实也是说心情的安静。“有余闲”,即心情舒畅,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的了,任由自己支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全篇的概括总结,是诗人高贵“本性*”和愉快心情的充分表露。

这首诗在写作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出刻意追求技巧的痕迹,又有着绝高的技巧。这种绝高的技巧,主要的就是优美意境的构造。在作品中,主要的不是抒情言志,也不是写景抒情,而是情景交一融。例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等,都是用及自然的语言描绘这极质朴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则蕴含一着一种醇厚的感情,形成着一种优美的风格。这种特点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拓展阅读: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简介。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归鸟》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翻译与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原文及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

陶渊明课件

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
《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归园田居注释及翻译(共11篇)】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教学稿2023-01-07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经典教案2022-04-29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2023-03-30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原文注释及翻译2023-03-30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设计2023-01-07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带拼音版赏析和翻译2022-06-02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学反思2023-10-11

归园田居其一解析2022-06-30

《田园乐》(山下孤烟远村)2023-06-27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案2022-05-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