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3-10-28 08:15: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6篇)由网友“李卫没”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1: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梳理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 鄂(â) 豫(yù)

阻遏(â)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二、文学常识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三、课文知识点归纳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

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

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

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②地点:南阳

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

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二)、芦花荡 孙犁

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

小说《荷花淀》。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

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 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

双全。

(三)蜡烛 西蒙诺夫

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的线索:炮火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

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3、伏尔泰:法国思想家,著有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

4、雨果的态度、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反语)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于虚无》等。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3、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4、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5、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6、荒缪: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7、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8、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9、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基础训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鏖(áo)战 跛(bǒ)脚 鞭笞(chī) 三年五载(zǎi)

B.濒(bīn)临 骷(gū)髅 呜咽(yâ) 觥(gōng)筹交错

C.不啻(dì) 皈(guī)依 枕藉(jí) 怙恶不悛(quān)

D.桎梏(kù) 船舷(xián) 星宿(xiù)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磨炼 门可罗鹊 怡然 毅然决然

B.寒喧 立竿见影 报怨 以德报怨

C.切磋 食不果腹 慌乱 兵荒马乱

D.针灸 心悦臣服 相亲 文人相轻

3、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 _____ 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 ______ 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 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 富余 有关 B.核定 富余 关于

C.核实 富裕 关于 D.核定 富裕 有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河北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河北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篇2:八年级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梳理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 鄂(â) 豫(yù)

阻遏(â)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二、文学常识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三、课文知识点归纳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

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

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

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②地点:南阳

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

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二)、芦花荡 孙犁

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

小说《荷花淀》。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 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

(三)蜡烛 西蒙诺夫

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的线索:炮火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

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3、伏尔泰:法国思想家,著有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

4、雨果的态度、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反语)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于虚无》等。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3、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4、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5、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6、荒缪: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7、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8、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9、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八年级第一单元语文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八年级第一单元语文的学习技巧

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心理学研究,没有八次重复,记住是不可能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不能及时复习的人,比喻成一个醉车夫,只一个劲地往前赶,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去的仅是一辆空车。中国的“熊瞎子辦爸米”的故事妇孺皆知。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养成温故知新定期复习的习惯。复习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确定好一个中心内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和难点上。其次要及时巩固、防止遗忘。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复习最好在遗忘之前,倘在遗忘之后,效率就低了。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尤其如此。

2.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复习中一旦发现知识的缺漏及薄弱环节,要及时弥补,不可欠“债”。

3.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4,看参考书,适当拓宽知识面。

语文课后还可看一看参考书,看一下原著,拓展一下知识面,加深理解。

如学习《范进中举》后,可在课外读《儒林外史》;学习《背影》,不妨读一下《朱自清全集》。当然,原著参考书要精选,不宜多。参考书中的精彩部分,可取其精华,随手摘记。

篇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3. 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4.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6.品位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1.字词:

烂漫.绯红驿站不逊匿名瞥见畸形杳无消息

2.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体裁:

回忆性散文。

3.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时候的生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书法了作者对他的怀念。

4.文章结构:

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45,写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离。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第二课时.

1.文章线索:

①明线:以我和藤野先生交往为线索,围绕藤野先生崇高品质组织材料。

②暗线: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写自己弃医从文,很多事情是围绕内在线索组织材料。

因此文章虽然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征: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②塑造人物方法:

选择典型事例。为了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文章具体写了四件事: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

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外貌、语调、衣饰等写出了他治学严谨、生活朴素的学者形象。载入对请过留学生辫子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3.语言特点:

朴素含蓄,精炼深刻。

如:①东京也无非时这样

②中国时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时低能儿

③在那时那地,我的思想却变了

2.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1.字词:

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

2.文学常识: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3.文章内容:

首先继续了儿时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往事,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的几个事件:1.母亲对我的管教2.母亲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3.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最后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4.作品情感:

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第二课时:

1.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特征:为人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严格。

②塑造人物的方法:选择典型事例;

2.情感抒发方法:

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与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的情感相辅相成;

②用童年视角回忆往事。

3.语言特点:

朴质、真切,不加修饰。

3.我的第一本书 第一课时:

1.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2.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现代诗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主要作品有《华南虎》等

语文八年级学习方法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语文八年级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篇4: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七月诗派)

一、字音

酷(kù)似 掺(chān) 脊(jǐ)背 枉(wǎng)读

二、词义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三、课文解析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父亲摸摸我头上的“马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听到儿子取得好成绩的欣慰

父亲深深叹着气:一方面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同,也为乔元贞家的贫困表示同情

人不能忘本:双关,字面意思指书本,更是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最基础最初的东西。

人物:“我”、父亲、祖母、乔元贞、冯百成、“狗”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

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注解:1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

篇5: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我的母亲 胡适

一、字音

文绉绉(zhōu ) 绰号(chuò ) 庶祖母(shù ) 吹笙(shēng ) 摹画(mó ) 眼翳(yì ) 舔去(tiǎn ) 侮辱(wǔ)

二、词义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课文解析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本文分层:

一、(1-4) 我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二、(5-12)母亲对我的管教

三、(13) 母亲对我的影响

第二部分:1对我学习上的督促2严厉的管教的方法3犯错的严厉惩罚4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除夕打发债主6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7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

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教子:严格

“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如果……如果……如果……: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

注释:

1选自《胡适自传》。胡适(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

2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翳(yì) 4凡:总共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

动词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谓语

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做谓语

名词谓语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

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做谓语

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

动词非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

名词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

篇6: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藤野先生】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藤 野(téng) 发 髻(jì) 芦 荟(huì) 畸 形(jī) 杳无消息(yǎo)

不 逊(xùn) 诘 责(jié) 烂 熳(màn) 匿 名(nì) 深恶痛疾(wù)

瞥 见(piē) 解 剖(pōu) 绯 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2.词语解释

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绯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宛如:好象。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杳: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喝采:大声叫好。 决意: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二)重点句子

1.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1)实在标致较了。(“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这是讽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的体裁是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第2课 我的母亲】

(一)重点字词

1.生字:佃户(diàn)

宽 恕(shù) 蛮 横(mán) 绰 号(chuò) 侮 辱(wǔ) 抽 屉(tì) 文绉绉(zhōu)

舔(tiǎn) 牢 骚(sāo) 赔 罪(péi) 眼 翳(yì) 吹 笙(shēnɡ) 庶祖母(shù)

2. 解释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着名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较之一。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

【第3课 我的分本书】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掺 和(chān) 马 鬃(zōnɡ) 磨 蹭(cènɡ) 盈 眶(yínɡ) 塾 师(shú)

红 薯(shǔ) 枉读(wǎnɡ) 挎着篮子(lán)

2.解释词语

温厚: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较像。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分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着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

(一)重点字词

1.生字:粗制滥造 (làn ) 鹤立鸡群(hè )

胡 髭(zī) 长 髯(rán) 黝 黑(yǒu) 一 绺(liǔ) 藏污纳垢(ɡòu )

粗 糙(cāo) 轩 昂(xuān) 颔 首(hàn) 甲 胄(zhòu) 锃 亮(zènɡ)

粲 然(càn) 剑 鞘(qiào) 广 袤(mào) 禁 锢(ɡù) 戳(chuō)

犀 利 (xī) 炽 热 (chì) 尴 尬(ɡān ɡà) 鬈 发(quán) 黯然失色(àn)

2.解释下列词语。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分)的着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着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

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着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无聊》、《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2、“(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与一身。”这句话中的“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中的“美髯公”是指 关羽 ,而《水浒传》中的“美髯公”则是指 朱仝 。

【第5课 再塑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绽 开(zhàn) 譬如(pì) 繁 衍(yǎn) 觅 食(mì) 搓 捻(cuō niǎn)

栖 息(qī) 小 憩(qì) 困 惑(huò) 穿 梭(suō) 期期艾艾(ài)

迁 徙(xǐ) 枝 桠(yā) 冥思遐想(mínɡ) (xiá) 恍然大悟(huǎnɡ)

2.解释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分不同。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选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学计划

芦花荡youxiu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学期

初二上册《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芦花荡》的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河北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6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2023-04-07

《中国石拱桥》优秀说课稿2022-06-06

工作研究报告2023-01-17

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上2022-12-12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他怎么了2023-07-04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07-17

4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2022-10-26

初三语文第一单元作文2022-08-31

芦花诗歌2022-04-29

人生寓言的说课稿2023-03-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