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时间:2023-10-29 08:35:4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通用13篇)由网友“vankevank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篇1: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具有树冠密集、树幅宽大、四季常青的特点,茂密郁闭、小气候变幅较小且较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过去,在茶园病虫防治上只注重病虫本身而忽视了茶园环境作用,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而忽略了综合防治,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病菌害虫种群容易迅速发展并暴发成灾.由于多次、过量使用化学农药,茶叶农药残留往往超标.因此,要从茶园这一特殊环境出发,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作 者:王建仁 谭林  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农业局,3323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GUN KEJI 年,卷(期): “”(2) 分类号:S4 关键词: 

篇2:病虫害防治措施

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并无危害的潜在害虫造成危害,同时由于这些农药直接危害人畜,或农药的残留及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而造成危害等,对这些问题已意识到,要进行综合防治或病虫害的控制,即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不互相冲突的形式协调地使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手段,一般应在经济的容许范围内,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有效地利用病原和害虫种群的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再辅以各种防治手段,这要以降低病原和害虫密度,并使其变动幅度维持在小范围内为目标,只有在病虫害密度超过容许水平时,才可使用喷洒药剂等临时性措施。

同时,除非是新侵染的病虫害或者是人类传染病的媒介,最好勿使其绝灭。根据这一主张,重要问题是确定合适的病原与害虫的密度,使它和作物可容许的受害临界值相适应。V.M.Stern等(1959称此为经济的为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FIL)但这个词常会和作物的被危害程度本身相混淆,所谓“经济的为害水平”一词也易被误解,俊一和桐谷圭治(1973)建议把着眼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规定的作物被危害程度称作“为害限制量(tol- erable injury level)”、把与此相对应的病原或害虫密度称为“危害限制密度”(tolerable pestdensity)。此外,病虫害防治一词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有害鸟兽或杂草在内的有害生物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篇3: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杨树食叶害虫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身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3、用白僵菌高孢粉,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喷雾或喷粉。

4、在郁闭度0.7以上,林内用1.2%苦、烟乳油每亩35-40克,药剂配比为1份药剂配9份柴油,早上或傍晚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4、20%三唑酮乳油-25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2000倍液,发病期可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即可。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潜伏其中为害。影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梨树萌芽期,用10%吡虫啉3000倍,50%抗蚜威2000倍防治。五、胡柚防冻处理及树势恢复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肥,追肥宜薄肥多施,特别要注意控制施肥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篇4:病虫害防治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3)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篇5:梨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梨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梨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能生长,梨成熟于夏秋暑热季节,常言道“一日一梨,医生远离”.梨具有止咳、润肺、润喉的`功效,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梨的品种、品质日益优质化,但是,梨在整个生长期中,有许多病虫害发生,造成减产,品质低劣,经济性状差,制约着梨的产业发展.

作 者:薛琴芬 孔维兴  作者单位:薛琴芬(贵州省盘县农业局,553537)

孔维兴(贵州省盘县西冲镇农检站,553537)

刊 名:植物医生 英文刊名:PLANT DOCTOR 年,卷(期): 22(2) 分类号:S4 关键词: 

篇6: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调查分析了花溪区黔陶乡谷洒村水稻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的发生与为害以及预测预报,并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拟定出一套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以期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指导.

作 者:柏龙彪 蒋明华 尹华 陈亮  作者单位:柏龙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蒋明华,尹华,陈亮(赛阳市花溪区农业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435.1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   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  

篇7: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

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

指出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分6点逐条介绍可持续植物保护是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提出3点综合治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

作 者:张艳兵 Zhang yanbing  作者单位:山西省柳林县农业局,033306 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年,卷(期): “”(14) 分类号:S4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   病虫害防治   有机农业  

篇8:有机茶园茶毛虫防治药效初报

有机茶园茶毛虫防治药效初报

茶毛虫主要危害茶树上中部的叶片组织,暴食性,短时间内易对茶树造成重大损失,是危害茶树的三大主要害虫之一,有机茶园只能使用生物农药.本文通过有机茶园茶毛虫药效对比试验与分析,初步掌握了生物农药一清源保防治茶毛虫的'适宜浓度,为有机茶园茶毛虫防治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作 者:郑国宝  作者单位: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农业中心,安徽贵池,247113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 15(14) 分类号:S435.79 关键词:有机茶园   清源保   荼毛虫   防效  

篇9:设施李树防治病虫害综合措施

设施李树防治病虫害综合措施

1 改善光照 在棚室内可采用吊果枝、合理修剪、铺反光膜等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1)合理修剪.每个骨干枝延长头只保留一枝适当方向的'1次或2次旺长新梢,其余疏除.回缩生长过旺的结果枝,果台梢前只留一枝平斜新梢.

作 者:徐青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科院山亭实验站,277200 刊 名:河北果树 英文刊名:HEBEI FRUITS 年,卷(期): “”(2) 分类号:S4 关键词: 

篇10: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

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其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作 者:王金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滨县福兴乡政府,黑龙江,绥滨,156200 刊 名: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 年,卷(期):2010 “”(14) 分类号:S4 关键词:农作物   病虫害   科学防治  

篇11:农作物病虫害成灾特点与防治措施

摘 要:本文针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等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灾害减灾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从加强投资力度,开展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指出了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灾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是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益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反常,以及耕作制度变更等原因,我国进入新一轮自然灾害频发期,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高峰期。

农作物病虫害的成灾频率明显加快,致灾强度逐年加剧,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生物灾害威胁。

一、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

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

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所面临的新挑战

1、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

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

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

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2、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

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

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

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

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

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

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以棉花抗病虫害育种为例,我国虽已通过抗病育种基本解决了称为棉花癌症的枯萎病,但对另一癌症黄萎病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所谓抗病品种只达到高耐还称不上抗病水平。

国外近年利用生物技术选育高抗虫性的Bt棉、Bt+CPTI双毒抗虫棉,以及抗黄萎病和除草剂的转基因工程棉,抗性水平较高,农艺性状优良,已开始进入田间试种阶段。

我国已获得Bt棉株系,高耐黄萎病育种也有一些进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

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

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

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3、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4 基础研究薄弱

随着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害生物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于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提高了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保护学科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中最活跃和热门部分,并展示了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可能导致一场新的产业技术革命。

目前,基础研究的薄弱已经限制了关键技术开发的后劲。

三、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

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

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

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篇12:离子交换树脂有机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离子交换树脂有机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本文针对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中出现的'离子交换树脂有机物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试验研究.

作 者:沈杭军  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X5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   有机污染   防治措施   臭氧氧化  

篇13: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论文

2.1 合理轮作,适时换茬

大多数油菜病虫害都是以相应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因而轮作换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皖南山区冬油菜产区应提倡稻、油水旱轮作,山区实行油菜、玉米、六月黄豆间作套种,这些轮作换茬对菌核病防治效果最好。

对病毒病、霜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油菜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否则病害将显着增加[4]。

2.2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品种单一化,包括大面积连片种植和连年种植,易引起品种抗性的丧失和退化,也有利于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应因地制宜,及时更换优良品种,做到多品种合理布局。

2.3 精选种子,适时播种和移栽

播种前精选并处理种子,可清除混在种子里或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瘿。油菜播种过早会加剧蚜虫、病毒病和软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2.4 加强田间管理

深耕培土可将菌核和越冬跳甲等深埋土中,冬耕除草可将虫害冻死,减轻开春病虫害危害;同时蕾薹期中耕培土可在菌核萌发前进行埋杀,合理密植与施肥,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清理枯枝烂叶、可增加通风;抓住晴好天气增施薹花肥,可减少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但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和年份应适时灌溉[5]。

梨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茶树常见虫害防治的论文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农技员个人工作总结

果茶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乡镇农技员工作总结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通用13篇)】相关文章:

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2022-05-19

项目技术总结范文2022-06-03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与施肥技术2024-01-06

扶贫实施方案2022-05-06

农机人员年度工作总结2024-04-22

互联网 产业扶贫范文2022-08-19

扶贫安居工程实施方案2023-12-22

农业项目建议书2023-07-30

养鸡场饲养员规章制度参考2023-03-31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2023-05-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