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课堂实录(精选4篇)由网友“fionahua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项链》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借鉴。
篇1:《项链》课堂实录
(11月4日预习作业,11月5日上午收齐,部分同学的观点与姓名,做入课件中。)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这是一篇关于的小说。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示意)莫泊桑的一篇小说。
师:其实看一下题目,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情节都围绕??什么展开?
生:项链。
师:非常好。整个情节分成四大板块,这里有四幅插图,我想请四位同学,各用一句话,来简要地概括它的内容。
师:(示意)来,第一幅。
生:她向那个……她向她的朋友借项链。
师:谁?
生:(低头看书寻找)
众生:(低声)佛来思节夫人。
师:佛来思节夫人,是吗?她向朋友借项链,为了参加舞会。请坐。
(示意)后面,
生:(沉默)
师:对着镜子一声尖叫。
生:哦,她发现那串项链没了。
师:发现项链丢了,请坐。(示意往后)第三幅。
生:她去寻找项链。
师:她去寻找项链,寻找,然后试图要??啊,这里好像是在拖地板哎。
(众生笑)
师:在寻找项链吗?怎么说?
生:她在挣钱。
师:挣钱干嘛?
生:挣钱还项链。
师:哦,挣钱还债赔项链,是吗?很好,请坐。(示意)后面,最后一幅。
生:后来碰到那位朋友,得知真相。
师:得知真相,真相是什么?
生:那根项链只值五百法郎。
师:哇,只值五百法郎!原来是一根假项链,请坐!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整个情节。围绕“项链”这个词语,我们其实用四个字就够了。
师:我们继续往后,(示意)来,后面那位同学。第一个情节,用哪一个字比较好?
生:借。
师:借项链。非常好,请坐。(示意)继续往后。
生:丢。
师:丢项链。请坐。(示意往后)怎么说?
生:还。
师:还项链,或者说是赔项链,是吗,很好。(示意)往前。最后,用个形容词吧。
生:惊讶。
师:惊讶,惊讶的项链?
生:不是。
师:惊讶,发现这根项链是??
生:假的。
师:很好。这就是整个小说的梗概,好,经过这样一周转之后,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她的外貌是否发生了变化?变了没有?
生:(齐声)变了。
师:真的,大变。
师:我们有一位同学,傅学磊,他在读的时候,他说:这是一部关于“变化”的小说。真的发生变化了。那么,我要问,玛蒂尔德她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起先是怎么样的?轮到谁了,(示意)你来说,起先玛蒂尔德的外貌是怎么样的?
生:一开始,她的外貌很年轻,很漂亮。
师:文中有更加具体的几句话吗?
生:有??美丽动人的姑娘。
师:还有吗?
生:(朗读)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篇2:《项链》课堂实录
师: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莫泊,桑的小说。看一下题目,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情节都围绕什么展开?
生:项链。
师:非常好。整个情节分成四大板块,这里有四幅插图,我想请四位同学,各用一句话,来简要地概括小说内容。
生:第一幅,她为了参加舞会,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
生:第二幅,她发现那串项链没了。
生:第三幅,她去挣钱还项链。
生:最后一幅,碰到朋友,得知真相。
师:得知真相,真相是什么?
生:那根项链只值五百法郎。
师:原来是一根假钻石项链!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整个情节。围绕’项链’这个词语,我们其实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小说的梗概了。
生:(纷纷)借。丢。还(赔)。假。
师:那么,经过这样一番周折之后,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外貌是否发生了变化?
生:(齐声)变了。
师:我们有一位同学说:这是一部关于‘变化’的小说。那么,我要问,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起先的外貌是什么样的?
生:一开始,她很年轻,很漂亮。
师:后来的玛蒂尔德,变成了什么模样?文中是怎么描写她的,朗读一下好吗?
生: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师:非常好。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头发乱,裙子胡乱系,手是通红的――成了这么一个人。外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那我要继续问,她的性格变化了没有?
众生:变了。
师:我们用一分钟时间看书,从文中找出依据,看她性格到底有没有变?先不要讨论。
(学生阅读思考)
师:好,现在同桌两人可以轻轻地交换一下意见。然后介绍你们的看法。
生:我认为她没变。她现在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回想那个舞会呀。
生:我觉得她变了。以前她可是很向往那种富有生活的,而现在她已经安干现实生活,最多也就是回忆一下当年。
师:她现在已经面对贫困,安于这种生活了。
生:我认为她变了,习惯了那种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
生:我觉得她性格没变,还是一样虚荣。
师:还是一样虚荣,难道她的性格中只有虚荣吗?
(生沉默)
生:我觉得她性格已经变了。最开始的时候,她不敢去见佛来思节夫人,因为她觉得自己很贫穷,没有漂亮的衣服,可是后来当她把债还清了,在公园里又看到了佛来思节夫人依旧那样年轻,那样美丽动人;而她那样苍老,却有勇气上去见面。我觉得她是变了。
师:敢于直面现实了。我们思考一下,面对这样的变化,作者本人是更欣赏变化之前的玛蒂尔德,还是变化之后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后面一个――后面一个比较朴素实在。
师:朴素实在?看来,我们同学把莫泊桑想成一个革命作家了,可惜情况恰恰相反。(教师出示如下投影。众生阅读后惊讶,低声议论)
莫泊桑之女性观
不知您是否看过龚古尔兄弟写的《18世纪的妇女》这本书?它是我所知道的最令人赞赏的一部作品,其中论述了作为一个女性的艺术。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姿态、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举止的优雅,矫揉造作、漫不经心,矫饰,她的美貌、她的身段,妇女从世间应该获得这一切和接受了这一切。’伟大的小说家的这些话有多么真实!妇女依据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形象塑造并改变自己。在哪个时代法国妇女达到了尽善尽美?正是在18世纪期间,在作家如此细腻地和我们谈论的这个杰出的女性世纪。《论女性》,《莫泊桑随笔选》P60)
年老的妇女已不再是一个单纯个别的女人,她似乎是妇女的全部历史……我们不应该对她的魅力抱有太多的期望,因为她已经经受过了一个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最折磨人的酷刑:她苍老了!(《老妪),《莫泊桑随笔选》P112-114)
师:莫泊桑最欣赏的女性是怎样的?――姿态、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举止的优雅,甚至是矫揉造作,甚至是漫不经心,他认为这构成了完美的女性。而他认为,一个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最折磨人的酷刑就是:她苍老了!所以,根据莫泊桑本人的女性观,他更应该欣赏哪一个?显然,是变化前的玛蒂尔德,但是他在文中却没有丝毫的流露,为什么?请看他的创作原则:(投影)
小说家不应辩解,也不应饶舌和说教。只有情节和人物才是应当着墨之处。另外,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小说》,《莫泊桑随笔选》p88)
师:莫泊桑的创作观,很具有现代性,就是――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所以,他在文中没有流露出来,对吧,隐藏得非常好。莫泊桑要我们自己来做结论,我们同学预习以后得出如下结论,我把它们都放在上面了。(示意看幻灯)
[4]
[5]
这是一部关于――的小说
虚荣(王奇雯高姗姗胡佳斌……)
诚信(陈璐王\蔡艳秋……)
贫穷、差距(许乐乐张超……)
梦想、欲望(陶洁婷……)
命运(王富强凌琪俞建岚……)
师:五大类,我们看看同学的名字,每一类都请一位同学简要地说说,你的观点你的理由。王奇雯,你先来谈谈。
王奇昱:我认为她是一个很爱慕虚荣的人,因为她出身不是很好,很向往贵妇人的生活,崇拜有钱的同学,那有钱的同学是她的好朋友,但是她除了在借项链这件事情上去跟她见过以外,别的事情上,却没有去和她进行过交流。
师:为什么不敢去?
生:因为她感觉自己和她有身份的差距。这一切,都可见她的虚荣,所以这个小说的主题是虚荣。
师:后面同学接上。
陈璐:我觉得还是诚信吧,因为她一开始是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她的朋友,再去慢慢还这个债务,本来应该可以和朋友说一下的,慢慢再还她钱的,但是她现在这样就表示――你把朋友的'东西弄丢了以后,朋友总是不太舒服的――她觉得不应该让朋友担心,于是把这东西还给了她。
师:她如果不是一个诚信的人,也许有别的方式来解决,是吗?
生:就是。
师:有什么样的方式?
生:她们是好朋友嘛,她说,那就算了。
师:(笑)哦,索性就算了。或者就索性逃跑,可能方式也很多。挺诚信的。
许乐乐:我写的是差异,就是真实和外表之间的差异。宝石是很漂亮的,但是它也可能把真实掩盖掉了。
师:哦,是很现实的一种差异,项链的真和假的差异。张超是怎么看的?
张超:我觉得,玛蒂尔德丢了这个项链,她要去努力地还这个项链;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
师:你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佛来思节夫人身上的话,也就没有问题了,是吧?但是发生在玛蒂尔德身上――
张超:那就比较困难了,她要付出十年的代价。
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发生在两个人的身上就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为什么呢?
张超:因为贫富的差距。
师:贫穷的问题,是吗?从这里我们倒也可以看出,一个小人物,她对抗风险、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的力量怎么样?
生:很弱。
陶洁婷:我觉得她本身就是一个物质欲望比较强烈的人,从一开始她想参加晚会就是虚荣心,她就去借了那根项链,但结果项链丢了,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小说的主题和欲望有关。
师:哦,这是一篇关于欲望的小说,但是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稍微带点褒义色彩的词来说,这是一篇关于梦想的小说,是吗?
王富强:本文写了玛蒂尔德悲惨的命运。
师:她为什么会这么悲惨?
王富强:就是因为掉了一根项链,她为了还债,最后干各种杂活,从原来一个比较美丽的妇女,变成了后来一个苍老的人。
凌琪:这篇文章,表露出玛蒂尔德的宿命。
师:宿命!为什么用这个词?
凌琪:因为从整篇文章来看,作者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感情,他感觉,像玛蒂尔德这样,先借到项链,然后又把它丢掉,然后又赚钱来偿还这根项链,是一种必须经过的过程。
师:好像冥冥中都已经注定好了,是吗?命运的观点,有点像古希腊的悲剧。好,那我们回到王奇口这里来。关于虚荣,我想追问一下,玛蒂尔德她要怎样做,我们才说她不虚荣?高姗姗你来说。
高姗姗:就是在做完那条裙子之后,她完全可以戴两朵鲜花去参加那个舞会。
师:哦,插朵鲜花,她就不虚荣了。(众笑)鲜花代表不虚荣。可有的女孩子很爱花,我们也说她很虚荣啁,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难道不虚荣?这有点难讲啁。大家看要怎样才不虚荣?
生:她不做梦。
师:没有梦想,不做梦。拍拍她,醒来吧,不要做白日梦了!(众笑)大家是否发现:我们有个价值判断在里面,她既然这么贫穷,应当怎么样?好像应当安于贫穷,我们才说她不虚荣――有个‘安贫乐道’的观念在里面。安贫乐道是否就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我们可以‘安富乐道’吗?‘安富’就不能’乐道’吗?也很难说,这个问题我觉得挺值得思考的。你不要一味地侧重“虚荣”。
我们再来看,你在读小说时,是否注意到莫泊桑在文章中流没流露出小说主题?有没有表达他自己的观点?(示意看投影)在这五点里面是不是包含着小说主题呢?好,有同学在说是“命运”,(示意发言者)你说,为什么?
生:小说开头说因为命运的差错,她只得嫁给了一个小书记,这说明玛蒂尔德最初是想嫁给一个有钱人的。但是因为她的命运――出身不太好嘛,那只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嫁给了一个没有地位的小职员。
[4]
[5]
第二个是因为她的虚荣,去参加舞会,问同学借了项链之后,最后却意外丢失了。这时候她的虚荣心就驱使她,觉得自己很高贵,但是在别人面前却又不能跟她说,“我把你的项链弄丢了”,这是很耻辱的事情,她只能花十年的时间,去还这条项链。
最后,快结尾的时候,作者也写到了,一件极细小的事情,可以让人生改变很多,可以败坏她,或者是成全她。我觉得作者就是在感慨:一个人,因为不同的形势,居然会促成完全两样的人生。
师:完全是由于命运的捉弄?我倒是有个疑问:莫泊桑不是遵循那个要把一切都藏起来的原则吗?他怎么会一不小心就说了这么一段’命运’话呢?我觉得,可能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你联系上文雹一看,你能回答吗?(生摇头)
师:联系上文,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莫泊桑本人也为玛蒂尔德感到――
生:(轻声)惋惜。
师:感到惋惜了,是吗?你有没有找到那一段,56页。看一看,就是刚才所读的‘命运’那一节,找到了吗?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以及上面那一节,“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他就是感叹她的苍老之后,突然来了这么一段议论,你看看是不是这样?所以说命运有时候会捉弄人啁,我们把这两节读一读好不好,女同学读上面那一书,男同学读下面那一节。要读出一种命运的沧桑感。(学生朗读)
师:你看,多么可悲。一串改变命运的项链,一场改变生活的舞会。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大家是否发现了小说的几个重要细节――舞会、马车,丢了东西,然后逃跑――是不是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生:(七嘴八舌)灰姑娘!太像了!
师:思考一下,两个人物之间有哪些相似点?(生思考)
生:她们都美丽动人。
生:都很贫穷。
师:非常好。贫穷而美丽。那么,在家庭生活方面呢?
生:都不美满。
师:不美满,感到自己很不幸。还有吗?
生:都遇到了一次舞会。
生:都得到了外力帮助。
生:舞会上,她们都显示出了自己从来没有过的美丽。
师:哇,说得真好!灰姑娘引起了谁的注意?
生:王子。
师:玛蒂尔德呢?
生:玛蒂尔德引起了部长的注意。
师:引起了部长的注意。请注意――都引起了大人物的注意。太相似了。那么,舞会结束以后呢?
生:她们都匆匆忙忙逃跑。
师:跑。灰姑娘为什么要跑?
生:因为魔法。因为她们都不是很真实。
师:哦,都要现出原形?(众笑)一个是魔法要失灵了,一个是通过什么现出原形?
生:外套。
师:她的一件丑舾不堪的外套。都要现出原形。继续。
生:马车,灰姑娘使用的是由南瓜和老鼠变成的马车;在(项链)中,那是很破的一辆马车。
师:晚上才会出来的马车。也很像。
生:灰姑娘的失物是她的鞋子,而玛蒂尔德丢的是项链。
师:都丢了非常珍贵的东西:透明的水晶鞋,项链。大家看看,这两个故事怎么会这么像?莫泊桑,他知不知道这个故事?请看有关资料(投影):
欧洲有一个著名的(灰姑娘)童话故事;17世纪法国人培鲁(Perrault)的故事集里和19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Grimm)的童话集都收进了这个民间传说。据过去考证,在欧洲和近东共有345种大同小异的这个传说。(杨宪益(译余偶拾)P78,三联书店,1983.6)
(母亲)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深,不但熟读古今名著,而且有精审的鉴赏力。她经常给小莫泊桑讲述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娓娓动听;朗读莎士比亚话剧中的精彩片段,洋溢着炽烈的感情。(张英伦(莫泊桑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8)
生:他必然知道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在欧洲大陆非常流行。而且是一个法国人,你看嗅,17世纪的法国人就把它收集起来了,一共有345种大同小异的版本。而且,从小他母亲就对他进行良好的文学教育,所以他必定知道。
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么相似,那不是盗版吗?还是经典吗?
生:不是。因为它们有区别。
师:有什么区别呢?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示意)你给大家念一下好吗?朗读小说的第一句话。
生: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师:唔,读得真难听,请坐。(众善意地笑)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注意’也’字。这个’也’如果从小说自身对比来看,针对的人是谁?
生:佛来思节夫人。
师:她朋友。但是就小说外部来看,根据刚才我们的对比,好像莫泊桑有意地在针对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在发言?针对谁呢?
生:灰姑娘。
师:是呀。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在告诉我们――我要写一个跟灰姑娘相似但是又不一样的故事?(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4]
[5]
我们一起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区别在哪里?第二:(项链)是如何创造性地改写、颠覆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生思考)
师:我们先想想,这个模式里面,有哪些要素?它包含了哪些东西?
生:灰姑娘这个童话,主要是说她的青春……主要涉及的应该是爱情吧。
生:灰姑娘,最后她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师: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非常好。还有吗?
生:灰姑娘本来很贫穷,后来和王子恋爱结婚了,她的等级发生了变化。
师:其实,灰姑娘的模式,有这么几点要素:首先,青春的绽放。舞会上,一下就发现这么美!然后,以爱情来超越等级。最后,有一个极其幸福和完美的结局。仔细考虑一下,我们会发现,玛蒂尔德在这几个要点上――青春、爱情、等级、结局――每一点上,都不一样。她曾经美丽过;在舞会上,也曾经青春怒放过;但是最后呢,十年之后呢?
生:已经老了。
师:已经苍老了,请注意――用“衰老”的主题,来替换掉“青春”这个主题。在爱情方面呢?
生:灰姑娘的爱情是美满的,她得到了王子。
生:玛蒂尔德好像不太追求爱情,她追求物质。
师:她追求物质生活,这导致我们批判的虚荣,是吗?这一点很重要。再说说“等级”。
师:灰姑娘起先不也是这样吗?后来……
生:但灰姑娘后来变成了上层,而玛蒂尔德还是保持原状。
师:(惊问)还是原状?
生:更下层了。
师:她降格了,灰姑娘是往上升的,是吗?那么,’结局’呢?
生:结局……虽然她把钱全部还清了,但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变得更加衰老、贫穷。
师:衰老,贫穷。如果我们把整篇小说看做一场足球赛的话,莫泊桑他真正射门的时候是在哪里?
生:是在结局的时候。
师:结局怎么样,哪句话?
生:最后一句话。
师:念一下好吗?
生:“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师:啊,读得真好,请坐。这句话为什么这么有杀伤力?
生:因为为了这串项链,她付出了她所有的东西――金钱,劳动,青春……还有很多。后来,当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她所有的付出都不值了。
师:取消了她十年艰辛劳动的所有的意义,对吗?所以说她最后是目瞪口呆。有许多人读莫泊桑的作品以后都有类似的感觉。请看投影:
莫泊桑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痛苦多,欢乐少,笼罩着一片悲观主义的凉雾的世界,“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久居则有‘凄神伤骨’之虞。(郭宏安(莫泊桑的眼睛),(同剖诗心)P117,中央编译出版社,.3)
(莫泊桑)的许多短篇小说我连续看下去,只觉得越来越冷,如同到了寒带……短篇中的(项链)一再被人选读……冷酷无情的面貌下面藏着一颗热心。这和我们的习惯只怕有点相反。在法国也不合时宜,他只能最后神经错乱了。(金克木《关于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的对话》,《读书》1988.6,P48)
这是一部悲伤的小说(张含彬)
师:只有一个字――“冷”!莫泊桑太冷酷了,太冷静了,太冷了。我们班张含彬同学读得跟翻译家郭宏安、北大教授金克木一样,说这是一部冷得让人‘悲伤’的小说,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
好了,我们暂时走出悲伤,继续进行我们的探讨。大家看看,对于这个’灰姑娘’模式,后来的借鉴者都走不出以下两类情形:
一、顺承,于是通俗。例如:(窈窕淑女)之奥黛丽・赫本、(流星花园)<曼哈顿女佣)。
二、颠覆,然后经典。例如:《傲慢与偏见》之伊丽莎白:拒绝没有爱情的求婚,《简・爱》:女性不愿妻以夫贵,《包法利夫人》之爱玛:追寻浪漫,服毒身亡。我们不妨举几例说明。《窈窕淑女》看过吗?
生:没有。
师:《流星花园》看过吧?
众生:《笑答》看过。
师:《曼哈顿女佣》看过吧?
生部分):看过。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曼哈顿女佣》,这里面是不是一个……怎么一种模式?灰姑娘的模式有吗?
生:有的。她原来是在一个酒店里打工,做女佣,然后因为巧合,认识了一个议员,结果她就和那个议员相爱了。而且她是借钱买礼服,还有最好看的项链,是她儿子帮他借的。
师:哦,也有一串项链!有舞会冯?
生:有。
师:天哪,也有舞会。
生:参加舞会,最后是舞会结束后的那天,揭穿她了……
师:等会儿。她舞会上大放光彩吗?
生:有。
师:也大放光彩!
[4]
[5]
生:舞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被揭穿了。最后是因为她的智慧和她儿子的勇气,他们得到了爱情。
师:从此过上了――
生:(笑)幸福的生活。
师:(示意)请坐。大家看,通俗的大片里面,灰姑娘的模式,百试不爽,对吧?
但是,在第二类里面,从(傲慢与偏见》到(简爱),到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一直到(项链》,你可以看出一个什么样的传统?
生:她们都有很美丽的外表,但是一开始都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来支持她们。但后来她们的美好终于还是得到表现。
师:你是否发现,这些女子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对吗?那么,玛蒂尔德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文章里面有没有?
生:有有有!项链丢失以后,她就辞退了女佣,搬迁了住所,自己开始干家务。
师:文章里面有很好的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师:太好了,请坐。‘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所以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有主见的女人啊!其实,在19世纪的欧洲小说里面,蕴含的一个主题就是‘女性的自我发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佩服我们班的三位同学:程璐,莫剑俊,俞晨浩。他们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众笑)中国很著名的一个文学家,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他在《书房一角》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看一个社会是否宽容,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所以,读了《项链》以后,如果你对玛蒂尔德的评价过于严厉的话,也许可以看出你还不够宽容。(众笑)
好了,课后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我建议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个著名的模式,什么模式,大家有印象吗?才子――
生:(齐声)佳人。
师:才子佳人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灰姑娘故事的模式,到底有什么异同?
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篇3: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项链》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保留的名篇,但是,以往的解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附着上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评判,难免失之偏颇,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和老师已经对这一文章的传统解读提出了异议,我也在拙作《灰姑娘之梦》里谈到这一点,在此不必赘述。
今天在我们高二(三)班,我上了一堂课,感觉还不错,在此贴上实录。
课题:《项链》
时间:3月5日星期六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盐外高二(三)班
教师:夏琨
教学过程 :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药》,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通过对革命者夏瑜为民众革命被杀,而他的鲜血却被愚民当作治病的“药”吃掉这个悲剧,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大多都很清楚)。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是很熟悉的,那么我们就跳过情节,直接思考一下: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教师板书“根源”)
学生:由于虚荣,不切实际
教师:(板书“虚荣不切实际”)看来大家的观点很一致啊,但是我又要问一下:什么叫虚荣呢?
学生:就是跟现实相差太远的目标
学生:虚就是假的,荣就是光荣,所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
教师:哦,原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啊。那么,大家有梦想吗?
学生:有
教师:虚荣跟梦想有区别吗?
学生:梦想是切合实际的,可以实现的
教师:还没有实现之前,你就知道它能实现吗?
学生笑,没有回答。
教师:那么让我们暂时忘掉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位充满了梦想的女孩子:灰姑娘
(学生若有所悟,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简单讲一下《灰姑娘》的故事梗概?
(一位学生起来为大家讲述了《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灰姑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一个著名童话,灰姑娘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字了,已经成了一个成语,每一个女孩子的心中,可能都藏有一个灰姑娘的梦吧?是吗?(有些女生笑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灰姑娘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她的家庭——
学生:母亲去世,继母虐待
(教师板书)
教师:此时她面前出现了一个机会——
学生:王子的舞会
(教师板书)
教师:但是,她能参加吗?
学生:不能,没有衣服,马车
(教师板书)
教师:这时候,帮助她的是——
学生:仙女
(教师板书)
教师:在舞会上——
学生:大获成功,王子爱上她了
(教师板书)
教师:对,王子爱上她是很重要的,也是故事的本质所在
学生笑
教师:舞会结束之后,灰姑娘——
学生:丢了水晶鞋
(教师板书)
教师:水晶鞋丢失之后,王子——
学生:寻找灰姑娘
教师:当然,最后找到了,于是,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生笑。
教师:那么,我们如果来看看《项链》的话,就会发觉,两个故事的梗概几乎一模一样: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又嫁给一个小职员。灰姑娘受到继母和姐姐的虐待,生活艰难,而玛蒂尔德的家庭生活幸福吗?
学生:不幸福。
教师:对,至少她自己不觉得幸福。和灰姑娘一样,玛蒂尔德也有一个机会,只是这个舞会主办者是教育部。在舞会上,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爱,而玛蒂尔德得到的是部长的注意(学生笑)灰姑娘在舞会结束的时候丢失了水晶鞋,而玛蒂尔德丢失的则是项链。灰姑娘丢的鞋成为王子寻找她的线索,最后促成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
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
教师:那么咱们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
学生:灰姑娘。
教师:是啊!我们刚才说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不切实际,是虚荣,玛蒂尔德最多只是想得到更好一些的生活,吃点鲈鱼和松鸡翅膀,得到部长的注意,但是灰姑娘却是想要找到白马王子,当王妃,这个志向可以说是比较远大的了,但是,灰姑娘似乎更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成功了,而玛蒂尔德相对来说比较渺小的愿望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苦的代价,为什么呢?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笑):那么让咱们先忘掉灰姑娘和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韦小宝。
学生大笑。
教师:一个扬州妓院里面的妓女的儿子,出身不可谓不低,但是由于因缘际会却平步青云,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让男士感到郁闷的是他居然娶了七个老婆,而且个个美若天仙,真是没有天理啊!
(学生大笑)
教师:我想,在座的女同学心里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过灰姑娘的梦,那么在座的各位男士是否做过韦小宝的梦呢?
(学生笑)
或者是否可以这样说:《灰姑娘》是童话,《鹿鼎记》是武侠小说童话,《鹿鼎记》是武侠小说没人会当真,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夜成功的梦人人都有,有梦,不是错,更不能算虚伪?
学生:不能
教师:但是我们的理论家们却一直认为她的梦想是虚荣心在作怪。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我以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男权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误读。
学生有些诧异。
教师朗读了自己的文章《灰姑娘之梦》的片断:
女人和男人一样,其实都有梦想,女人渴望美丽、高雅和爱情,男人渴望成功、征服和占有,但是,在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里,女人的梦想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管他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材料,即使失败,还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可以说是“壮志未酬”,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是不能失败的,失败了之后,就会有很多理论家跳出来,说你的悲剧从开始就已经注定,说你的不切实际应该叫虚伪梦想叫虚荣,玛蒂尔德就是一个榜样。其实女人的那点小梦想跟男人的相比实在太可怜太庸俗了,但是,这个奇怪的社会,能对男人的众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大加赞赏,却对女人可怜的一点点梦想嗤之以鼻。
女人的一步登天,是以灰姑娘为范本的,男人的一步登天,则是以韦小宝为榜样。其实,一夜暴富的梦谁都有,何必以成亡败寇的眼光来对一个女人偶然的失败幸灾乐祸,为了证明自己意识形态的正确是否就要以我们的不厚道来换取呢?
(有女生脱口而出:就是!很多孩子笑了)
教师:因此,我以为,因为玛蒂尔德希望拥有美貌、高雅和爱情等幸福就认为她是“虚荣”是不恰当的。
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玛蒂尔德的梦是不切实际的,那么作为文科班的学生,我们来想一下,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地位迅速上升的年代,有没有这种一下成功的人呢?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一时想不起来
教师:一个地位低贱的箍桶匠,靠着趁革命时期倒买倒卖行贿受贿搞投机生意而迅速起家,赚取了大量金钱,有了钱以后,也拥有了社会地位,这个人就是葛朗台。
学生若有所思。
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率先在法国开始,只能依靠血统和族徽来占有高等的社会地位的时代逐渐过去。最先下水的资产阶级靠着投机和出卖一切迅速致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对这巨大的变化做了详尽的描写。韦小宝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么,男人可以想成为韦小宝,女人想成为灰姑娘那还算不切实际吗?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教师板书:于连,《红与黑》)
学生若有所悟。
教师:当你的邻居葛朗台上星期五突然成了富翁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再能坐得住的,于连就是这样。但是他失败了,并走向毁灭。从本质上来说,于连的失败跟玛蒂尔德的失败虽然表现形式和结果并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现在咱们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学生:时代的悲剧。
教师:很好!玛蒂尔德的悲剧实质上是等级社会的悲剧。每个人都想得到更高的地位,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仿佛每个人都拥有一夜暴富的机会和可能,那么,机会就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了。
刚才我们其实基本否定了传统评论家对玛蒂尔德的两个断语:认为她追求虚伪和梦想不切实际,那么,大家能否找到文章中作者认为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呢?
(学生翻书查找)
学生:18页上面的话:“人生是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
教师:对,这其实才是作者真正的看法。也许我们受传统理论的影响,觉得这个解释好像太不“高深“了,但是,我倒是觉得,莫泊桑在这篇文章里其实就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经常提的一句话。
学生插嘴:细节决定成败。
(其他学生笑)
教师:是啊,其实这个观点现在是很时髦的。呵呵。
当然,关于作品的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多元的思想其实才产生了多元的解读,我说的其实也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但是我们其实还应该注意到的是,作品通过叙述一个近乎传奇的曲折故事,来传达了作者自己对人生的见解。而既然是小说,就必须符合生活真实,叙述情节离奇的故事的小说更是如此。因此,莫泊桑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比如,小说的结尾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但是又太让人意外,那么,在小说中,作者对这个结尾在事先是否有交代和伏笔呢?
学生:有
教师:请大家看书找出来。
学生:买项链来赔的时候,老板说只卖盒子没卖项链。
教师:很好!大家试想一下,一件价格需要十年的辛劳才能偿还的物品,就相当于现在十年按揭的房子吧,可能只卖盒子不卖项链吗?假如你去买XO,老板会不会对你说:我只卖瓶子,至于酒请到对面的铺子里面打散装的,用水壶装来灌上?
(学生大笑)
教师:还有呢?
学生:借项链时候对方的随意,还项链的时候没有打开盒子,装项链的方式很随便。
教师:对,很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他高妙的文笔,为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离奇,但是又切合生活实际的故事,并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
同时,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也是比较生动的。大家想想,假如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的时候直接去告诉朋友,朋友一定会告诉她项链是假的,那么她赔个五百法郎,就不会有那十年的辛劳了,可是她为什么没有告诉朋友呢?
学生:因为她爱面子
教师:只是爱面子?
学生:因为她守信
教师:不管在法国还是中国,有借有还,完璧归赵都是做人应该信守的承诺,而此时她丢失了借朋友的项链,为了守信,她必须完好无损地归还,这实际上也是她保持自己尊严的一个体现。而更能表现她的尊严的是另外一个情节:
学生:付出十年的辛劳
教师:对。对十年前的玛蒂尔德来说,美丽动人和青春是她最大的追求。但是,为了还债,她毅然显出了英雄气概,不惜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连她的朋友都认不出她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的莫泊桑介绍,莫泊桑总是喜欢刻划下层人民的特点,并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发掘出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项链》里面的玛蒂尔德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在承受生活艰难的时候,她能坚强地面对,战胜困难,我想,这也是我们能从小说中获得的另外一个启示吧。
(下课铃响起,下课)
白银溪流评:
我认为学生听了这节课后定会有所悟,特别是“虚荣”这个字眼已经牢牢地固化在学生的脑海中的时候,摩西的课对学生一定会有所启发。
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都成了所谓课改奴隶(原谅我不当的措辞),一上课就是学生为主体,大家展开热裂讨论,学生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个性。腻啊,同志们。我们不可想象鲁迅等大师们站在讲坛上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说的对,恩,你说的也对,XX同学的看法很有创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个性十足观点鲜明掷地有声!
东方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用自己的方式教学,就象用自己的方式爱一个人。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当对学生千依百顺的小男人好男人充斥耳目的时候,我更欣赏摩西这样的“大男子主义者”,我个性十足,我风度翩翩,我刚猛无俦,学生因我而爱思索,因我而爱语文,因我而爱文化!
东方雪评:
摩西的课已经形成既定的风格,这个说法比较好听,但是我还想说定型后的悲哀,希望摩西不要生气。
一如以前,摩西的菜篮子里总是有几样新鲜的蔬菜,看起来色彩夺目,其实也就是青菜、番茄之类。灰姑娘、哈姆雷特、葛朗台、也许还会有小王子、简·爱、苔丝、冉阿让等等。我想说的是,用作对比教学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典性,自然而然的带上批评家的东西,平民化和现实性多多少少的被忽略了。当然,这也足够唬弄学生一阵子了,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且从教学内容需要的程度已经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这样的比较还略显粗糙。同时,学生因比较而生成的基本上不是富有个性印记的东西,基本与教师预设雷同。
那么,我们必须要问摩西和我们自己:我们要追求到底是什么?
月无影评:
精彩!
近似天马行空的课堂设计:<<灰姑娘>>和<<项链>>,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男人和女人,灰姑娘和韦小宝,太棒了!这样的大胆而且基本合情合理的联想,基本否定了传统评论家对玛蒂尔德的评价:认为她追求虚伪和梦想不切实际,也基本否定了造成玛蒂尔德的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性格悲剧,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张了本。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摩西脑袋确实是菜篮,不过是菜篮子工程,无所不有呀,所以才能如此纵横驰骋,信手拈来。
精彩!!
老师是灌篮高手,是煽情能人,是杰出导演。有着深邃的思想+雄辩的口才+横溢的才华,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充满羡慕和景仰,面对这样的课堂充满激动和期待也就不足为奇了。
遗憾:
我看到了老师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呢?
既然主要要讨论小说的主题,为什么不把社会悲剧论进行到底?后面加上了为什么要加上“细节决定成败”论呢?准备把课堂继续拓展延伸?但你下面又是话锋一转(追求跳跃性思维?)讨论起小说的结构艺术。
春姑娘评:
我想,如果,摩西把自己的观点抛给学生之后,给学生时间思考,给学生跟老师交流的空间,情况是不是会不一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还应当听听学生的观点,而后者,应该更重要吧?
[1]
篇4:《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甘白银实验中学 邢瑞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成功解读文本。2、引导学生提高自为探究的能力。3、引导学生提升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发现问题阶段。
老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项链》进行了预习阅读,这节课,首先请大家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总体影响。
学生:我想:如果玛蒂尔德在项链刚丢的时候就把真相告诉她的朋友,十年的艰辛就不用经历啦。所以,人和人之间要多沟通交流。
学生:我认为文章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就是拜金主义。
学生:这篇课文的结尾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人吃惊。
学生: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很细腻。
学生:文章中人们的生活标准似乎是:享受奢华的生活。
学生:结尾给人留下了悬念: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后,她会怎么办哩?
学生:造化弄人!人不能太虚荣,否则会得到报应的。
学生:人生不能刻意追求某些东西,还是活得随意些好。
学生:玛蒂尔德除了虚荣,还有善良、诚信的一面。
学生:现实很残酷,努力就会走出困境。
学生: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老师:还有看法吗?(学生摇头)非常好!下面请各小组把以上看法分类,确定几个本文的解读目标。
(短暂交流后,各小组组长发言。)
第一组:首先我们应当好好研究一下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组:本文的主人公很值得研究,我们以为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女人。
第三组: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能得到很多思想启示。
第四组:我们组想给文章来个续集。
第五组:我们想关注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
第六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第七组:我们组关心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八组:我们组同意第一和第四组的问题。
老师:你们的这些问题我们归结为四个问题:1、故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项链是假的。2、“我”眼中的玛蒂尔德--一个惹人争议的女人。3、故事的主题---“我”从项链得来的启示。4、《项链》的续集--玛蒂尔德接下来会怎么办?下面请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阶段。
1、故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项链是假的'。
老师:本文的结尾却是出人意料,但仔细想一想,一切又在情理之中,你们同意吗?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我们组认为前文有两处已经暗示了这一结尾。第一次是在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当然可以”她的朋友一点都没有迟疑,如果是价值连城的珍品,肯定不会这么干脆。第二次是在还项链时,她的朋友虽然因为时间太长不太高兴,但没有打开盒子看,一点都不担心项链会被损毁或者被掉包,可见这挂项链没多值钱。
学生:还有一个地方。玛蒂尔德买项链时,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说:“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去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可见是她的朋友把一个假项链装在了一个真盒子里。
老师:还有吗?(学生摇头同学们的思想真敏锐!对极了。确实,小说的结尾太出人意料,唯其如此,才显出作家构思得巧妙。与此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还有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警察和赞美诗》。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印发的原文,仔细体会并且学习这种构思方法。下面解决第二个问题。,
2、“我”眼中的玛蒂尔德--一个惹人争议的女子。
老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她爱幻想,被虚荣出卖,但勇于承担责任。
学生:她太天真,以为漂亮了就会跻身上流社会,有人请跳舞了就风光无比。
学生:她很善良,信任别人,毫不怀疑项链的真假。
学生: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但言而有信,是一个勇敢的女人。
学生:我不认为她虚荣。那时她超越现实的畅想,是她不满于现状的憧憬。
学生:我觉得玛蒂尔德有三个性格层面:首先对命运的不公愤愤不平,靠幻想打发日子。其次她勤俭、诚信、善良。最后她精神充实,重新认识了自己和生活。
学生:她身上有闪光的地方。刚毅、坚强、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学生:你,别人眼中的牡丹;我眼中的秋菊。将终身作为赌注,用艰辛换来成熟。
学生:美丽真实而有尊严。
学生:虚荣不是错,过了头就会闯祸/闯了祸不打紧,只要可以改过/丝毫不退缩,日子还得过/再经磨难,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把我打动。
学生:平平淡淡也是福,她终于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老师: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玛蒂尔德身上既有闪光的地方,又有阴暗的一面。其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血肉份丰满的人。曾几何时,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凡好人,无一点瑕疵;只要是坏人,没一点好处。这种审美标准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同学们应当从此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以后我们播放冯小宁的电影《红河谷》和《黄河绝恋》,影片中头人的女儿和二毛子土匪就是这种血肉丰满的人。下面讨论第三个问题。
3、故事的主题--“我”从项链得来的启示。
学生:是虚荣心导致了玛蒂尔德的十年艰辛,人活着不能太虚荣。
学生:虽然虚荣心你有我有全都有,但让我们清醒地面对现实吧。
学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丢项链,玛蒂尔德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了?
学生:别追求迷离的彩虹,脚踏实地过日子,平淡也幸福。
学生:不要憧憬天涯海角的玫瑰花,请关注你窗台上盛开的那一朵吧!
学生:盲目的欲望是灾难的开始。
学生:平淡的爱才是最真的。
学生:让生活无怨无悔。
学生:朴实地生活。
学生:全面了解一个人更重要。
学生:追求怎样的幸福?--一切立足于现实。
学生:再小的事也不能轻视它,凡事三思而后行。,
学生:自己的是最好的。
学生:患难中互相扶持就是最美的爱情。
学生:贫穷不是你的错,幸福你却能追求。
学生:向路瓦栽先生致敬!
老师:俗话说得好:各花入各眼。一篇《项链》引发了同学们这么多的思考,真是开卷有益啊!
2、提升能力阶段。
老师:当佛来思节夫人告诉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怎样去做呢?我提议每个小组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变成剧本表演,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好!
老师:下去做准备,认真排练,下周晚自习演出如何?
学生:好!
课后小结: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教学过程,现将过程整理出来与同仁们交流。
学学生的)
作者邮箱: 网易xingruixia@126.com
★ 数学大班领域教案
★ 反思语文
【《项链》课堂实录(精选4篇)】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023-09-21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2023-11-18
《蛋白质》说课稿2023-07-17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2022-04-30
排队啦大班教案2024-01-26
大班月教学工作计划表内容2022-07-21
《过新年》大班教案2022-11-21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堂实录及评说2022-09-18
一年级上册《项链》教学设计2024-04-19
项链教学设计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