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2语文课件教案(精选15篇)由网友“神谷浩史的胖次”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罗盛教2语文课件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罗盛教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第2--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从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感受到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3、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3分钟)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齐读第1自然段。
导入新课:在朝鲜儿童掉入冰窟窿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路过这里,他是怎样奋不顾身救人的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第二段(30分钟)
1、 指名分节朗读。
师述:这三个自然段具体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 的经过。
2、出示课件,思考:从这三幅图上看,罗盛教救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名回答。
3、小组讨论,解决重点。
(1)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思考:这几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罗盛教在水里摸了好一阵子,也没摸到。
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
罗盛教是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
(2)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交流:
A:为什么说“摸”字用得好?
a、 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
B、为什么说“托”字用得好?
a 、理解“焦急”、“一会儿”
b、 用“拖”“拉”好不好?(用“拖”和“拉”的话,谁在上面?)
C、为什么说“顶”字用得好?
a、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
b、 理解为什么要“深深地”吸了口气?
c、 过了好一会儿,孩子才慢慢地露出水面……
d、理解“使尽”的意思。
师述: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罗盛教叔叔三次钻入水中救崔 ,他全身被冻僵了,可他还是用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点力气,把崔 顶出了水面。
这三幅图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一定要把崔 救上来)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指导朗读。
(罗盛教奋不顾身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还可以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出示课件:
他听到叫声……急忙向河边跑去。
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
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
……………………………………
(重点读好第4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感情朗读课文2--4自然段。
三、作业:(7分钟)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罗盛教三次救人的经过复述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 的经过,再次感受人物品质。
3、能分别用“使劲”、“用尽”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即2--4自然段)(3分钟)
二、复述课文。(15分钟)
1、提出复述要求。
2、自己准备--小组交流。
3、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三、学习第5段(7分钟)
1、引读课文。
师述: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光荣牺牲,朝鲜人民是怎样纪念他的呢?
1、生齐读第5自然段。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1)为什么要把罗盛教埋葬在朝鲜石田里?
(2)为什么金日成领袖要亲笔题词?这说明了什么?
(3)“国际主义精神”是什么意思?
…………………………
课件出示碑文: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从字面上理解“共存”的意思)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4、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5分钟)
1、 齐读全文。
2、 说话训练:(再次出示英雄的照片,提示:如果你是崔 、是朝鲜老乡、是罗盛教的战友,你想对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说些什么……)
五、分段(4分钟)
1、独立分段。
3、 填表(作业本上第6题)
六、作业 :(6分钟)
用“使劲”、“使尽”造句。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劲”的意思是“用力”;“使尽”的意思是“用完”,它往往跟“力气”、“全身力气”连用。
[罗盛教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罗盛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9.罗盛教(第二教时)
材料分析
《罗盛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而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那年,罗盛教仅仅二十岁。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罗盛己救人的经过。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体会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了解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对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部分,了解罗盛教是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人的。
教学难点:
在救人的过程中,体会罗盛教一次比一次艰难,感受他顽强的毅力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查找相关资料
背景资料:(出示地图文字)
53年前,当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当朝鲜人民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当中国的安全受到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自愿组织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在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在这短的三年中,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像擎着爆破筒跃入敌群的杨根思,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像烈火烧身而坚忍不动的邱少云等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师:是啊,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在众多英雄中,我们不会忘记一个名字,他为救一个落水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就是--罗盛教。(板书课题)
2、师:今天让我们一起乘着“时空列车”,回到那冰天雪地的石田里,去感受一下罗盛教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二、 创设情境、感知全文
1、师:请你闭上眼睛。师范读全文。
2、师: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师;我们要感谢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老先生,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课文《罗盛教》,翻到54页,自己读读,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读课文)
4、师:罗盛教三次进入水中救人,每次救人的情景相同啊?(不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研读)
三、 交流、朗读、感悟第二段
1、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生交流。随机出示。
预设学路1
(1) 师提示:罗盛教是如何下水的?
出示 ①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②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③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
(2) 师:从这些句子里你读懂了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你为什么这样读(指名读)
①“猛地”写出了他一下子跳入水中,说明他救人心切,什么也顾不得了。
板书:猛地
②你想抓住哪的词语读?“立刻”也说明他的焦急。板书:立刻
③为什么要深深地吸气呢? 板书:深深地
(3) 师:罗盛教三次入水救人,他的心一次比一次紧张、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害怕,他怕救不上那个孩子,所以,他在水下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生齐读)
预设学路2
(1) 还发现了什么不同?师提示:罗盛教每一次钻进水里是怎么做的?
出示:①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②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
③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
(2) 师:从这些句子里你读懂了什么?
①提示: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冰下水很急,不知孩子冲到哪里去了,水下光线很暗, 眼睛看不见,寻找困难。板书 好一阵 摸;谁愿意用朗读来表现吗?为什么这样读?
② 孩子托上来了吗?他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洞口的冰太薄了,孩子又掉进了水中。板书:托 生齐读。
③第三次他又遇到了什么困难?经过两次救人,罗盛教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水下又这么冷,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这时候罗盛教心里很清楚,再次下水就有生命危险,可他全然不顾,为了救落水儿童,他第三次地钻入水中。这时,他早已双手无力,无法把孩子“托”出水面,所以只能“顶。板书:顶 谁想读这一句?
预设学路3
(1)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
出示:①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
②过了好一会儿,孩子才慢慢地露出水面。
(2) 师:从这些句子里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板书:一会儿
好一会儿
(3)朗读指导。谁想用朗读来表达你的理解?(指名读,齐读)
小结:
1、师:罗盛教三次救人,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救人一次比一次困难,处境一次比一次危险。可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置之度外,孩子得救了。板书:孩子得救 而罗盛教使尽了全身的力气,被河水冲到了冰下的远方,他牺牲了。板书:牺牲
2、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惊心动魄的救人过程吧!(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二段。)
四、拓展(出示头像)
1、:师:罗盛教,这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正是这种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了朝鲜的伟大领袖金日成,感动了朝鲜人民。他们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 把烈士牺牲的江命名为“罗盛教江”,将安葬烈士的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出示)生齐读。
2、罗盛教走了,可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够遇到千千万万个罗盛教。
(出示资料,师旁白)
(1)7日7日13时45分许,福建省消防士官郑忠华从洪水中救出6名群众后,不幸被滔滔洪水卷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207月23日下午5时许,广空军战士黄勇为救掉入水库的大学生王瑛,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
(3)年8月8日下午6时许,在青海省打工的青年刘汉洪,突然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跑上路边的铁轨,此时列车飞驰而来。万分紧急中,刘汉洪一把将小女孩推出铁路,他自己则再也无法躲开无情的火车,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
(4)2004年8月31日,年仅21岁的藏族青年索南东珠为救一名汉族落水儿童,献出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5)12月14日,呼和浩特铁路第一小学三年级的王超,勇救落水儿童苏小林,
,年仅12岁的王超不幸遇难
3、看了这么多“罗盛教”,你有什么想说的?写下来,读一读。
五、总结
师:其实,无论我们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讴歌、去赞美,也无法体现罗盛教及千千万万像罗盛教一样的人的高尚情操。只能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让我们亲切地呼唤你的名字,“罗盛教”;只能说,我们永远深怀念你,让我们深情的呼唤你的名字,“罗盛教”;只能说,我们永远爱着像你一样可爱的人,让我们高声地呼唤你的名字,罗盛教”。
师:最后我想起诗人藏克家震撼人心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中国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示)
六、作业
任选择一题
1、 你对罗盛教的其他资料感兴趣吗?搜集有关他的其他资料。
提供方法;上网查阅,在google里搜索“罗盛教”;
观看电影《新沸流江的传说》;
观看电视《罗盛教》;
2、如果你是被救的崔滢,看到罗盛教牺牲后,会怎么说,怎么做?以《罗盛教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猛地 跳、摸 好一阵
罗盛教 第二次:立刻 钻、托 一会儿 孩子
(牺牲) (得救)
第三次:全紫 钻、顶 好一会儿
篇3:罗盛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分别用“使劲”“用尽”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c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王莹的经过。
5.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王莹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人。
(1) 在朝鲜石田里,有一块很高的石碑,碑上刻着朝鲜领袖金日成的亲笔题词。就在这里,埋葬着一位英雄,一位伟大的英雄。他就是罗盛教。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 1952年1月2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对于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来说,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时他只有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一个英雄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但他却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英雄的事迹,感受英雄的伟大。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9课,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交流反馈。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河面上,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里,罗盛教奋力救落水儿童,壮烈牺牲的事。
学习多音字“鲜”。(出示地图)简介朝鲜。
3.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 课文哪几小节写了罗盛教舍己救人?请找到相关段落并轻声朗读。
(2) 交流反馈(2-4自然段)
(3) 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罗盛教一共几次救人?每一次救人又都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4) 交流反馈
你能找到第一次救人的语句吗?
A:课文第2自然段。(第一次救崔王莹)
正好:说明罗盛教是刚好碰到--如果在平时,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急忙:说明罗盛教一心想着救人,别的什么也没有考虑。(读)他是怎么样跑过去的?
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飞奔”说明罗盛教救人心切,而“脱棉衣”正说明罗盛教的机智。(齐读)
冰窟窿:说明天气的寒冷,(零下20多度)请学生想像说话并理解罗盛教的勇敢和舍生忘死的品质。
猛地: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朗读体会“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多么令人着急。
再读
B:罗盛教在水里没找到孩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第二次救崔王莹)
立刻、又、钻:第二次
托 、“!” :(幻灯出示)罗盛教是怎么托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读中体会(齐读)
*(角色表演罗盛教)你为什么不先自己上去,再把孩子拉上来,却要把孩子托上来呢?
“塌”--学习生字:倒,下陷
希望就在眼前,可是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下去了:
(角色表演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再次掉进水里,你怎么想?
(角色表演罗盛教)看到快要获救的朝鲜孩子再次掉进水里,你怎么想?
C:冰冷的河水使罗盛教的体力渐渐不支,当他再次钻出水面时,你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你要对罗盛教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第三次、钻:(角色表演罗盛教)你为什么还要钻下去救人?(2名学生)
天气是如此的寒冷,河水是如此的刺骨,然而罗盛教心中却有一团火,一团不灭的火,一团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火,这火能燃烧所有的困难。于是,罗盛教第三次钻入了冰冷的河水中。
这一次,孩子有没有被救上来呢?请你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头和肩膀、顶:(幻灯出示)再也没有力气,用尽了力气,想尽了办法--为什么不再用“托”?“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顶?
因为救孩子用尽了罗盛教全身的力气,他再也没能从那个冰窟窿里爬上来。
读中体会
孩子得救了,而罗盛教却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朗读体会)
22岁,正是人生起跑线,22岁,正是青春好年华,然而,罗盛教的22岁却永远留在了1952年的1月2日,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永远值得中国和朝鲜人民世世代代怀念。他用他年轻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重新理解了一个成语--舍己救人。
这时候,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沉痛、崇敬)
③朗读体会。读出救人过程的艰难和对人物无比崇敬的心情。
(5) 读到这里,你想对罗盛教叔叔说些什么?以《罗盛教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说几句话并写下来。(小黑板出示)
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回答
附板书:
罗盛教 舍己救人
篇4:罗盛教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鲜”;能正确读写“飞奔”等5个词语;理解“使劲”和“用尽”的意思,并分别用它们造句。
2、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罗盛教3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4、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的含义,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救人的经过及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的含义。
难点: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尤其是后者)。
三、教时安排:二教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二、教学过程:
1、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自愿组织了军队,这支军队名叫--------志愿军。他们于1950年10月在彭德怀任总司令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国。经过3年的抗战,终于打退了美军。在这期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文中的罗盛教就是在1952年1月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今天,我们就再一次来缅怀先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有问题相互请教:
2、初读课文后检测:
音:鲜的两个读音
掌握:朝鲜、喀嚓、窟窿、扒住、胳膊、塌了、得救、崔滢、安葬、墓碑、领袖、题词
哪些字容易写错?你用什么办法将它们记住?
3、读通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你认为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5、读懂第一段:
先自由读一次,谈谈你读懂了什么?(主要让学生分清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概括段意。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第一段。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想象其他孩子被吓成啥样子?(口头描述)
6、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及作业本对应题
将其他孩子受吓的情景写下来
读熟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罗盛教救人的经过及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的含义,同时感受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尤其是后者)。
二、教学过程:
过渡:孩子落水了,其他人吓哭了,罗盛教闻讯后怎么做呢?
1、请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文章写了罗盛教几次钻进水里?每一次钻进水里是怎么做的?(板书:摸、托、顶)
2、请同学们做做动作,谈谈你的感受。联系课文或实际,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采用由扶到放的原则,逐段指导朗读,然后再指导连起来朗读。)
3、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罗盛教说?概括第二段段意。
4、是呀!年轻的罗盛教就这样为救落水儿童而光荣地牺牲了,那年他才22岁。为了纪念他,领袖金日成在碑上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对于这题词,你能明白意思吗?概括第三段段意。
5、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是为了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让我们怀着对先烈的敬仰,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6、为了报答罗盛教的救命之恩,崔滢在安葬了罗盛教的第二天就离开了石田里,走了十里路找到朝鲜人民军某部要求参军,可是因为他年龄小,又被送回村里。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参加了人民军,并迅速成长为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军官。
7、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剩余作业。(对于用尽和使劲的区分要到位)
[罗盛教 教案教学设计]
篇5:罗盛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7 罗 盛 教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
2 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3部分。
3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的。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了解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争迹,对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罗盛教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儿童的。在救人过程中,体会他一次比一次艰难,感受他顽强的毅力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引入
罗盛教是湖南新化县人。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1952年1月2日为抢救朝鲜儿童光荣牺牲。他是怎么牺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葬 墓 碑的笔划 臂的读音
区分“ 使劲 ”和 “使尽 ”的词义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 自由小声 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开头画上记号
1 一个朝鲜孩子滑冰时掉进冰窟窿里。
2 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出了朝鲜孩子,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3 朝鲜人民把罗盛教安葬在石田里,金日成同志为他题词。
三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
四 指名朗读课文
五 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一读、议、讲课文第一段
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 窟窿”是什么意思
同伴为什么吓得哭起来?
“山野里铺着厚厚的雪,” 说明天气十分寒冷。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
二 读、议、讲课文第二段
默读课文小组讨论
罗盛教是怎样跳入冰窟窿的? 找出有关词语画下来
罗盛教在水里怎么样?为什么?
急忙 一边--一边 猛 摸
这些词语说明罗盛教什么?
不顾一切,急他人所急
小结:这一节主要写罗盛教不顾一-切跳入水中,抢救孩子,摸了好一阵没摸到。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
自学课文三、四节
方法:1仔细读课文。2找出有关词语,想想说明了什么?
重点讨论:
托 是什么意思?罗盛教为什么要这样做?
顶 是什么意思?第三次罗盛教为什么不用托而要用顶?
托 用手掌把孩子向上推。
顶 用头和肩膀支承。 罗盛教使尽全身力气用头和肩来顶孩子。
小结:这三节都是写罗盛教救孩子的,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谁来读一读 赛读
谁来讲一讲 分步复述课文
三 读、议、讲课文第三段
自由、小声读课文讨论
1 为什么把罗盛教安葬在朝鲜的石田里?
2 国际主义精神?你是如何理解?为什么罗盛教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3 共存 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金日成的题词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朝鲜人民世世代代怀念罗盛教同志。学习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 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五 作业
板 书
1 孩子掉入冰窟窿
跳入水中 摸
2抢救的经过 又钻入水中 托 舍己救人
第三次 钻入水中 顶
3题词纪念 国际主义精神
篇6:罗盛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鲜”;能正确读写“飞奔”等5个词语;理解“使劲”和“用尽”的意思,并分别用它们造句。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 的经过。
4、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懂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 的经过,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理解描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理解“国际主义精神”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进一步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2分钟)
1、出示地图(课件):同学们,请看地图,与我国东北部毗邻的国家是----朝鲜。它与我国只相隔一条“鸭绿江”,是我国唇齿相依的邻邦。
2、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他们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我们中国。10月,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迅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25日,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二年零九个月的苦战,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3、导入新课:在将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中出现了许多英雄:有用自己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有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也不动的邱少云、有舍己救人的罗盛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罗盛教的事迹:
二、揭题,课件出示课题和人物照片(齐读课题,读准“罗”的读音)(1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4分钟)
1、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板书:救 崔 )
3、 指导预习。
(1)拼读生字,读谁新词。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四、检查预习。(分步检查)(7分钟)
五、学习第1自然段。(8分钟)
1、默读课文,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试着板书: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3、看插图,理解“窟窿”的意思。
4、你还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5、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六、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7分钟)
篇7:项链语文课件教案
项链语文课件教案
项链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高四册第6课项链。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本文精巧的构思——项链式的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一八八○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学习课文的结构
1、学生划分层次、写出段意
2、出示项链图:
提示:图上圈中的序号表示情节内容,请同学们将序号和情节内容对号入座填定。
A、贫穷(现实)与富有(梦想)…………序 幕
B、请柬——机会到来………………………开 端 (契机之一)
C、做衣服,借项链…………………………发 展
D、兴奋、沉迷 E、舞会陶醉……………小高潮
F、披衣逃走 G、失项链 ……………继 续 (契机之二)
H、赔项链 I、还债务 ……………发 展
J、项链是假的 ……………………………大高潮
以穷开始,以穷结束——环形结构—项链式结构
挂在玛蒂尔德脖子上德一幅沉甸甸德十字架——虚荣心
3、研究结构特点:
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异向思维:图示之二比较——
图略
归纳: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突兀而起
4、继续讨论结构特点
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高四册第6课项链》。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
第一处:请柬。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 处:披衣逃走。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归纳:
特点之二:善用契机——契机,一事转化为另一事的关键。
这个关键好比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使矛盾突变。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特别是带有戏剧性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契机的构思和运用十分重要。它能使矛盾突变,情节发生大的波澜,从而出现新的局面。有助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深化。
联想举例:
①《红楼梦》:“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碰到邢夫人——送王夫人处——寻管家不严的短处——王夫人气急——找王熙凤——查抄大观园——鸡犬不宁,一片混乱——司棋、晴雯横祸残死,芳官入尼姑庵——→一点火星导致大观园的巨大变化。
②《水浒传》:“潘金莲叉竿失手滑落”——竿打西门庆——西门庆爱上潘金莲——勾搭成奸——谋杀武大郎——武松报仇杀嫂——斗杀西门庆——刺配恩州——醉打蒋门神——打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5、文章的结尾:
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
①“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
②“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
③“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
归纳:果然是一副假项链
特点三:结尾巧妙,善于铺垫暗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学习步骤:
一、背景分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特征的?(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现实 梦 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
篇8:雷雨的语文课件教案
雷雨的语文课件教案
雷雨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 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第一课时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三、讨论
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 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 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 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 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 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 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四、归纳主题 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教师可点拔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篇9: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汇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下册 课件和教案 点击目录将进入教育城资源 点击各课文名进入课件,教案,试题,动画等教学资源下载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ppt课件下载 教案下载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ppt课件下载 教案下载 3 丑小鸭 ppt课件下载 教案下载 4 诗两首 ppt课件下载教案下载 5 伤仲永 ppt课件下载 教案下载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ppt课件下载教案下载 7 最后一课 ppt课件下载教案下载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ppt课件下载教案下载 9 土地的誓言 ppt课件下载教案下载 10 木兰诗 ppt课件及朗读下载教案下载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 口技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荒岛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第六单元 26 珍珠鸟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篇10: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教案,试题
[七年级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1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20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32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论语》八则同步练习苏教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20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8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语文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7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伤仲永》同步练习6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在山的.那边》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紫藤萝瀑布》同步练习6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试卷] 年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两弹”元勋邓稼先》flash课件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走进语文世界——初中语文始业课ppt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勇气》ppt13 语文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中秋赏月ppt1 人教版.ra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犟龟》ppt26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羚羊木雕》ppt91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羚羊木雕》ppt94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ppt49 人教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课件] 《散步》ppt102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幼时记趣》教案3 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化石吟》说课稿1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25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小巷深处》教案7 语文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1 人教版.r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飞向太平洋》教案沪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郑人买履》教案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黑孩子罗伯特》教学设计其它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24 人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端午日》课堂实录2 苏教版下载资源 [七年级上册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 人教版下载资源篇11:力教案2
【教学目标 】
知识要求: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能力要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力的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要求:
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理解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法
【教具】 薄板、铁块、弹簧、钩码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学生列举生活中力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概念
1、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对力的直观的感性认识
(1)相接触物体间的作用
实验一、铁块将薄板压弯
结论:板的弯曲证明压力的存在
这个压力的产生是铁块这个物体对薄板这个物体作用的结果
实验二、钩码将弹簧拉长(学生根据第一个实验独立进行分析)
结论:弹簧的伸长证明拉力的存在
这个拉力的产生是钩码这个物体对弹簧这个物体作用的结果
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产生力的要素:1、两个或以上物体
2、发生相互作用
说明:一个力的产生要有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作用时就产生了力;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不接触的物体间的作用(根据前面知识可回答)
实验三、幻灯片演示磁体间的作用
结论:不接触物体间能够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相互性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乙也对甲施加力的作用,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幻灯片演示)
(2)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力的相互作用问题
2、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1)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在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时,必须指明针对哪个力或确定研究的对象。
(3)针对性练习
(三)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力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幻灯片演示)
(四)接触与相互作用
1、发生相互作用力的物体不一定接触
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相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
三、练习
四、知识点小结
五、作业
篇12:《草》教案2
[教学目标 ]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五、小结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 复习旧课
二、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使用,讨论交流: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四、 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
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篇13:元素教案2
元素教案2
元素,元素符号初中三年级教案来源:考卷网日期:-06-02 08:42:41点击:110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本文摘自?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39元素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44原子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9联系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39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4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9区别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39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44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含义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9举例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39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44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2)物质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3)元素符号:
①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
篇14:安全教案2
安全教案2
安全教案――《生活中的安全》 小二班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入园半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都很弱,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小二班将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保护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在队伍中掉了鞋要离开队伍到圈内提鞋。孩子们喜欢挤到门口去玩,喜欢开门、关门‘ 不免会出现挤手的情况,老师便利用外出活动、进入教室的时机教给幼儿正确的开关门的方法。入厕、接水、洗手时要排队,地上的.小脚印,提醒幼儿要耐心等候不要拥挤。 一、活动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二、活动准备: 提供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用树枝打闹”、“投掷小石头”、“挥动小刀”等。提供若干个安全品或危险物的实物与卡片,如:空药瓶、易碎物(卡片)、尖锐物(卡片)等。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伴随动感的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分组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1)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图片 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玩好吗?也许会发生什么事?(会摔跤、会打痛、会从玩具架上掉下来等等)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玩,小朋友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2)帮助幼儿整理生活经验,了解避免危险的方法: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 险物(如鞭炮、玻璃);正确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闹等。 2、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1)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动时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装水的保温桶等等. (2)小朋友两两结伴去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为不安全的地方贴上红色警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 (三)活动结束 幼儿集体或分组操作实践,利用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情景,让幼儿学习保护自己身体安全的行为。 (1)小心关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为什么会哇哇大哭?”“应该如何地小心关门或开门?”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2)安全使用剪刀 强化巩固日常生活中自我安全保护行为,为奠定良好的习惯打基础。 (四)活动反思 幼儿能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能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但孩子年龄小,我们在生活中还要多提醒,不断地进行随机安全教育,让孩子切实学会自我保护。篇15:三角函数教案2
1、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属于区间 ,且满足不等式:
即:一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
2、若 ,则 ,
3、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
4、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
5、 及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
6、常用三角公式:
有理公式: ;
降次公式: , ;
万能公式: , , (其中 )。
7、辅助角公式: ,其中 。辅助角 的位置由坐标 决定,即角 的终边过点 。
8、 时, 。
9、 。
其中 为内切圆半径, 为外接圆半径。
特别地:直角 中,设c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 ,外接圆半径 。
10、 的图象 的图象( 时,向左平移 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 个单位)。
11、解题时,条件中若有 出现,则可设 ,
则 。
12、等腰三角形 中,若 且 ,则 。
13、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则其中线长为 ,面积为 。
14、 ;
★ 混合式教学论文
★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罗盛教2语文课件教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五百字的范文2023-02-17
《谈生命》课堂实录教案2023-02-03
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2024-02-08
9《罗盛教》2023-08-16
范文三年级的2022-12-08
红领巾心向党主题班会教案2022-05-08
初中政治研修活动总结2022-05-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改革发展中教案2022-10-25
激励性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评价2023-09-02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