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谁发明的

时间:2023-11-14 07:26: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字是谁发明的(精选9篇)由网友“景佳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字是谁发明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文字是谁发明的

篇1:文字是谁发明的

文字是谁发明的

答案:文字是由仓颉发明的。

由史料记载可知,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仓颉造字说已经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常识。近代以来,经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及与不一样来源资料的多方互考印证,我国古史记载的可信度相当之高。

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礼貌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如西晋初年,由盗掘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为魏地)魏王墓冢而现世的《汲冢书》中的编年古史——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关于商周史实很多记载与甲骨文、金文吻合,在前不久完成的我国大型史学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文献资料很大程度上依据了《竹书纪年》。

再如,经过对甲骨卜辞等不一样来源资料的研究证明,《史记·殷本纪》关于商代帝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就是一些历来为史学家以其言不雅驯而不屑的传统文献,如《五帝德》、《帝系》、《山海经》等,也被证明具有表示事实的一面。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以往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以往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仓颉也是黄帝的史官,生有重瞳。重瞳者,圣人也。又称为史皇氏。

仓颉中国汉字的创造者,中国都把他尊奉为文祖或造字圣人。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称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以往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以往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礼貌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仓颉,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相传为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左史官,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

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

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后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仓颉以此造出的形象,遂称为文字。

仓颉所创的文字有六类大意:

一类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

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

三是指形声字,如“江、河”;

四是指会意字,如“武、信”;

五是指转注字,如“老、考”;

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长”。

指事情的文字,在上为上,在下为下。指象形的文字,日满月亏,仿照其形也。

形声的文字,以类为形,配以声。会意的文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

转注的文字,以老寿考也。假借的文字,数言同字,其声虽不一样,文意相同。

所以自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向沿用未曾做改动。

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

中国有座仓颉庙,也是十分神奇。

诸葛长青分享“李楚楚”关于仓颉庙的神奇故事:

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

位于陕西省内的仓颉庙,一向是当地人最为崇拜的庙宇,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该庙的历史悠久,同时更因其庙中有一大奇观,堪称是“天下一绝”。

此时问题出现了,仓颉庙中的奇观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明白,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千米处,坐落着一座巨大的仓颉庙,其建造目的就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

相传,仓颉为黄帝的大臣,他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落后方法,并首次创造了文字,用于记录人类的文化,令礼貌的传承更加具体且便捷。

仓颉庙北部以黄龙山为屏障,南有洛河水围绕,总占地面积约为17亩,呈现为南北长方形状,整体建筑布局完整,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别建筑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殿、墓冢,并于主体建筑两侧布置东、西戏楼以及钟鼓楼与东西厢房等。

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

根据仓颉庙中石碑上的记载来看,仓颉庙在汉代延熹五年时便已香火旺盛,推断其历史已逾多年。

当地人对仓颉庙十分敬重,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之时,便有大批志愿者前来庙中拜祭与修缮。

在6月时,仓颉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座纪念古代伟人的庙宇,仓颉庙同时还是一处“中国历代石碑宝库”,其内所珍藏的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被金石专家们列为珍品。除此之外,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广武将军碑》、唐代时期的《仓公碑》、宋代时期的《大宋仓公碑》等,也都列于该庙宇之中,甚至连近代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所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皆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在白水县当地,一向盛传着仓颉庙“圣庙八奇”的说法,除其中的红衣大头娃娃外,其他“七奇”都与庙中树木有关。

其一是喜鹊登枝柏,该树树龄到达了3200余岁,其树顶枝叶间空缺处有一个干枝,类似于一只喜鹊翘尾巴报喜的形象,似乎是在为仓颉庙迎送宾客。

其二是一棵4000岁的抱槐柏,据说该柏树在2000岁时内部中空,后树内长出一棵槐树,构成了独特的抱槐柏奇观。

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仓颉庙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堪称一大奇观。

其三是一棵距今26的扁枝柏,其树身与树杈都呈扁状,故名扁枝柏。

其四是一棵再生柏,相传其在康熙年间枯死,却在雍正年间突然复活,时至今日仍然繁茂异常。

其五是一棵转枝柏,它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分枝,并且每年各有荣枯,而每一支的繁荣与枯萎,都会预示着对应方向上地点的旱涝。

其六是一棵手植柏,相传,该柏树是仓颉为自我挑选墓地时亲手培植的柏树,其距今约有5000年左右,但仍然高耸入云繁茂异常。

第七道奇观,它只是一根蒿草,可是它又与普通蒿草完全不一样,因为其已经被制成了仓颉庙中的巨大檩木。

众所周知,蒿草是部分蒿属植物的统称,共有很多种类,包括细竹蒿草、萎蒿、小艾蒿、小叶艾草、白背蒿草等等。

作为一种一至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蒿草不但能够食用,并且能够入药,常伴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

在所有读者看来,蒿草的长度与粗壮度并不大,至多也只是长成小树一般粗细。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位于仓颉庙后殿横贯东西的一根粗壮檩条,却正是由蒿草生长而成,其全长到达了48米以上,后被庙中道人制成檩条,几乎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可是可惜的是,如今若是有读者前去参观仓颉庙,则只能看到蒿草木的三分之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16米,剩余部分则“深埋”于建筑当中,此奇观就是当地人所谓的“蒿木担子四丈八”。

蒿草本矮小无比,却能在人杰地灵的陕西长大成材,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传奇。

仓颉为人文始祖,他所创造的文字,以及其为人类造福的精神,都是今人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

可是话说回来,蒿草能够成材,本身就是极少的案例,此事件的发生,具有必须的稀缺性。

至于为何我们现今难以发现成材的蒿草?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历史的战乱以及环境变化的问题。

总而言之,无论蒿草木成材是否还能被再次发现,我们也会对汉代仓颉庙中的这根稀世之物加以保护,毕竟,它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篇2: 毛笔是谁发明

A。乐毅

B。闻仲

C。蒙恬

答案:C

【相关阅读】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现代毛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厂里,毛笔的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例如选毛就很麻烦。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分为19个等级,能够用来制笔的只有5种。工人们要从千千万万根羊毛、兔毛、狼毛(黄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选,然后进行搭配组合。可见生产一支毛笔是多么的不容易。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十分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状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活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十分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超多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但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貌。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善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适宜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我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立刻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十分“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十分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先,山石坑里的水内含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篇3: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

没过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

篇4:地震仪是谁发明的

地动仪是铜铸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周铸着八条龙,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8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一个龙头下面,又放了一个张大了嘴的铜蛤蟆。要是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正好对着这个方向的龙嘴会自动张开,铜球恰好落在铜蛤蟆嘴里。

地动仪制成后,安置在当时的京都洛阳。在公元138年的一天,洛阳和往常一样,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铜球落了下来,说明洛阳的西方发生了地震。可是洛阳人却没有感觉到,一些学者和官僚们纷纷议论,有的人还讥笑张衡的地动仪不灵。

过了几天,陇西(现在的甘肃省西南部)有人来报告,那一天当地发生了地震,大家才赞叹地动仪真是灵敏、准确。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篇5: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

篇6:馒头是谁发明的?

诸葛亮不忍杀生,就想出了用牛羊肉代替人肉,在外面包上面,做成人头模样,用于祭祀的办法。最后,诸葛亮彻底平定了孟获,而这种里面夹杂牛羊肉,外面有面皮的食物,则被称为“蛮头”,后来才改为馒头。

馒头,又称之为馍、馍馍(仅限于晋语、闽方言有此称呼),中国传统面食,以面粉和水发酵后蒸制而成,外形通常是半球形、长方体,大小从直径4厘米左右到直径15厘米左右均有。中国北方传统上以馒头(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或面条(西北、华北、中原)作为主食。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北方也有称之为蒸饼、炊饼、饽饽、馍等,江南一带则只有“馒头”一说。

馒头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胀肚、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

篇7: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解析: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圆周率的不足近似值是3.1415926,过剩近似值是3.1415927,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透过现代计算验证,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3.1415926到3.1415927,务必求出圆内接12288边形的边长和24576边形的面积。这样求出的圆周率才能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我国古代是用算筹计算的,因此,对9位数做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还要适当选取有效数字,保证准确的误差范围,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计算工作,显然只有掌握纯熟的理论和技巧,具备踏踏实实、一丝不荀的研究精神,才能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祖冲之圆周率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人。用这两个近似值计算,能够满足必须精度的要求,并且十分简便,这在当时世界上十分先进,标志着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数学水平,在世界数学史上放射着异彩。直到10以后,1427年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在《算术之钥》、法国数学家维叶特于1540年至16才求出更精确的数值。

按照当时计算都用分数的习惯,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一个是355/113,这一个数比较精密,所以祖冲之称它为“密率”。另一个是22/7,这一个数比较粗疏,所以祖冲之称它为“约率”。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在欧洲,直到1573年德国数学家鄂图和荷兰人安托尼兹才得出同样结果。因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推荐把355/113这个圆周率数值称为“祖率”,来纪念这位中国的大数学家。

圆周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科学不很发达的古代,计算圆周率是一件相当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因此,圆周率的理论和计算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5世纪,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数学家祖冲之,应用刘徽创立的割圆木,把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取得了极其光辉的成就。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能够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个性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状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能够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就应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忙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以前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相关阅读: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能够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

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鲁道夫,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鲁道夫数;其二是英国的威廉·山克斯,他耗费了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并将其刻在了墓碑上作为一生的荣誉。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好处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鲁道夫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此刻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潜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篇8: 毛笔是谁发明的

答案:蒙恬

【相关阅读】

毛笔是谁发明的?是蒙恬还是另有神秘之人?

毛笔是谁发明的?一向以来,大家都以为是蒙恬。关于毛笔是谁发明的,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的是蒙恬。但是最近的考古学家发现,在新出土的文物当中,揭示了毛笔是谁发明的这个谜题,蒙恬并不是发明毛笔的首选。那么到底毛笔是谁发明的?我们一齐往下看。

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书写工具,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说到毛笔是谁发明的,就不能不说到蒙恬,因为他被尊奉为毛笔制造者的祖师。

毛笔的起源:史记中曾记载毛笔是谁发明的:「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毛笔是谁发明的:「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毛笔是谁发明的:「秦之蒙恬将军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因此,我们通常称蒙恬将军为毛笔的史祖。

毛笔是谁发明的过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虽然没有足够的文字记载可资证明,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所绘制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显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边缘,是先用毛笔书写其上再刻成的,可见此一时期已有毛笔的存在。周朝的青铜器上所铸的文字,依其字形决定,已明显可知系由柔软的笔尖所书写笔触的痕迹,由书写的形状与笔意,明白书写的工具—也就是毛笔,1954年在湖南长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时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种古毛笔及其相关之书写文物,这是首度使我们对汉朝以前的毛笔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该批文物中的毛笔称之为「长沙笔」是由高级的兔毫所制成毛长2。42公分,笔管长达16。6公分,笔管是由细竹制成,制法是将兔毛夹插于管端,以细丝绑紧后用漆固定,此一制作在技术上已是相当高超。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将,曾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国土,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十分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情急之下,蒙恬从兵士的装备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竿上,蘸着点颜色写起来,觉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制,作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之后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这样看来,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却也当之无愧。

篇9:电话是谁发明的

梅乌奇是美籍意大利人,他从1849年就开始投入到电话的研究之中,1860年,他成功完成了远距离通话系统的发明,美国的一家报纸还专门刊登了梅乌奇的成就。他比贝尔的发明早了整整十五年。

安东尼奥·梅乌奇:

梅乌奇是电话的发明者,最初是美国的一项决议通过的。2002年6月11日,美国众议院的269号决议称,梅乌奇于1860年在纽约展示的.名为teletrofono的机械已经具备了电话的功能,从而证明了电话的发明者应该是梅乌奇而不是贝尔。只是后来贝尔从各种渠道获取了梅乌奇的成果,才在16年之后申请了专利。决议说:“众议院认为安东尼奥·梅乌奇的一生及其成就应该得到肯定。他在发明电话过程中的工作也应该得到承认。”经过这项决议,贝尔被永远的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英语: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加拿大发明家和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小升初必背124个科普知识

三上教案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设计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优秀教案

文字是谁发明的
《文字是谁发明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字是谁发明的(精选9篇)】相关文章: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2023-03-06

呼风唤雨的作文300字2022-05-06

第19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2022-11-19

我的理想科学家学生作文2023-07-03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浣溪沙》2023-09-23

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谁2022-10-26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023-03-09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设计2023-07-31

世纪金榜教学资源网2023-03-08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