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时间:2023-11-17 08:21: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共7篇)由网友“哼哼哈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篇1: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二十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他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之后,马上发现贾似道和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有一回,蒙古军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文天祥马上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为了这件事,他反被撤了职。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工作,又因为得罪贾似道,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竟被迫退休。一直到了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危急时刻,他才被派到江西去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

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但是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但愿天下忠义的人,闻风而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

文天祥排除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越过平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

文天祥回到临安,跟郢州来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拼个死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

伯颜带兵到了离临安只有三十里的皋亭山(在今杭州东北)。朝廷里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包括左丞相留梦炎都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

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

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逃往南方去了;张世杰不愿投降,气得带兵乘上海船出海。

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另有打算。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到了元营,见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存心消灭我朝?”

伯颜说:“我们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跟你们打到底,对你们未必有好处。”

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得你们。”

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好拼一死报答国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害怕。”

文天祥洪亮的声音,庄严的语言,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周围的元将个个吓得惊奇失色。

双方会见之后,伯颜传出话来,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留下来。文天祥知道伯颜不怀好意,向伯颜抗议。伯颜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您别发火。

两国和议大事,正需要您留下商量嘛。”

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后一心投降,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再请文天祥进营帐,告诉他朝廷已另外派人来投降。文天祥气得把贾余庆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公元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赵显出宫投降,元军把赵显当作俘虏押送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押到大都去。一路上,他一直在考虑怎样从敌人手里逃脱。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量好,瞅元军没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小船到了真州。

真州的守将苗再成听到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苗再成从文天祥那里知道临安已经陷落,表示愿意跟文天祥一起,集合淮河东西的兵力,打退元兵。

文天祥正在高兴,哪儿知道守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是元军派到真州去的内奸 命令苗再成把他杀死。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的人,但是又不敢违抗李庭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祥骗出真州城外,把扬州的来文给他看了,叫文天祥赶快离开。

文天祥没办法,又带着随从连夜赶到扬州。第二天天没亮,到了扬州城下,等候开门进城。城门边一些等着进城的人坐着没事都在闲谈。文天祥一听,知道扬州正在悬赏缉拿他,不能进城了。

文天祥等十二个人为了免得被缉拿,改名换姓,化了装,专拣僻静的小路走,想往东到海边去,找船向南转移。

十几个人走了一程,正遇到一队元朝的骑兵赶了上来。他们躲进一座土围子里,幸亏没被元兵发现。

文天祥等日行夜宿,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农民的帮助下,从海口乘船到了温州。在那儿,他得到张世杰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新皇帝即位的消息,就决定到福州去。

篇2: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传说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传说

公元1278年10月,右丞相文天祥率领一支抗元队伍,丛南岭经惠州、海丰进入潮阳县境。当队伍来到离县城几里远的地方,白马突然一声嘶叫,停步不前了。看来,战马不能再支持了,文天祥不禁热泪盈眶,向养马屯长唤了一声:“把马抬进潮阳城!”

文天祥把队伍带到城郊的东山安营扎寨,他带着仰慕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建在东山麓的纪念唐代张巡、许远的“双忠庙”,拜谒了这两位爱国将军的'忠魂。回想这几年的征战历程,禁不住情怀激荡,拔出宝剑,用剑锋划石壁题了一首《沁园春》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嗟哉人生翕叹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寒鸦几夕阳?邮停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他赋完词章,如举杯向双忠公祷告:“二公忠义炯炯,我与二公同心。如许我忠义,请饮此杯,并愿献乘马。”话未落,文天祥杯中的酒竟分左右自倾其半,那匹白马也在此时停止了呼吸,倒毙在庙门外。文天祥怀着悲壮的心情,把白马葬于山坡的一棵青松树下,至今,东山坡还留有“文马碣”遗迹。

文天祥在东山匆匆一宿,便又拔营启程来到距潮阳县城二十里的海口(即今海门)村外的海边,在那山河破碎,元兵穷追的艰难日子,文天祥从江西转战进入广东,而陆秀夫却携小朝廷从福州由海路南下。文天祥来到海口,就是要追寻朝廷帝舟帆影。他在将士的簇拥下,登上了屹立海边的巨石,向着大海眺望,可是沧海茫茫,哪有帝舟影子?不禁顿足长叹。他脚下那块巍峨巨石,霎时被踏裂,成为象—朵多瓣莲花。这就是人们所叫的莲花峰。

文天祥望不见帝舟,心中郁郁,拔剑在路旁的一块石头上,刻下“终南”两字,而且有意把“南”字中间的“半”刻成“午”,以寄中午望帝之意。

当时,降元的叛将陈懿、刘兴,勾结汉奸张弘范,气势汹汹,追赶文天祥部队。文天祥从海门西征路上,经过蚝坪时,与叛军展开一场激战,并获大胜,刘兴被擒,当场被处活斩,使军心大振,群情欢跃。

战地之夜辗转不眠。凌晨,他在朦胧之际,忽听帐外人声喧哗。文天祥披衣出帐,一打听,原来是他的爱女监娘昨夜在野间遗失一把御赐玉扇,乡亲们郑重地把它送回来。文天祥此时心情十分激动,他有感蚝坪民心的纯朴,地气的和平,便挥笔疾书“和平里”三个大字,赠给蚝坪人民。此后,蚝坪人民便把蚝坪改为“和平”,文天祥书写的“和平里”三个大字,被刻在大石上,保存至今。

文天祥于十二月退出潮阳,转到海丰北五坡岭,准备进山固守,不幸被元兵追上。文天祥措手不及被俘。 1279年(祥兴二年)正月二日,文天祥被囚禁在船舱里,准备西渡,因海上起风而拖迟四天,才于六日从潮阳启航。囚船停泊潮阳之时,田心人陈梦龙曾组织义军劫救不遂。

文天祥在潮阳活动前后只有三个月左右,然而他那撼天动地的故事,七百年来,至今依然在人民中到处传颂。

篇3:永远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永远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状元出身的宰相文天祥,几百年来,受到世人的钦仰。有人赞扬他说:身任相国,扶颠持危,文天祥和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慷慨尽节;举义倡勇,杀身不异,文天祥和张巡一祥,但他位至宰相。“名相烈士,合为—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个评价是恰当的。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宰相,英勇节烈之士,他的事迹足以彪炳千古!

勤苦攻读 大魁天下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出生在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文仪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经史百家,无不精研;天文、地理、医药、占卜等书,都广为涉猎,在乡邑中以有学问著称。他对文天祥的教育非常严格,又延名师教导,因此文天祥在少年时候,已广读诗书,对经史的钻研成就尤大。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在我国北方发展、强大起来,在铁木真(成吉思汗)的领导下,统—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族的汗国。蒙古贵族驱策嫖悍强劲的草原铁骑,横行欧亚大陆。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文天祥出生的前两年,金朝灭亡后,蒙古发动了征服宋朝的战争,陕西、四川、朔北的许多州县,都被蒙古军队所占领。后来由于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诸王争权夺利。才大部撤兵。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哥继任大汗后,蒙古军队又大举攻宋,在邓州(河南邓县)、毫州(安徽毫县)一带驻扎重兵,南宋又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对于严峻的时局,少年的文天祥深为忧虑。有一天,他怀着沉重的心情信步来到吉州学宫,看到欧阳修、杨邦父、胡铨这位本朝的名臣、志士的遗像,不禁肃然起敬。他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祥,作一番事业。当时战火还没有燃烧到江西来。他还能在县学读书。不久,他转入白鹭书院学习。这所书院的主持人欧阳守道,道德文章都受到人们的推祟。文天祥在他的教诲下,学业大进,品德也受到锻炼。更加成熟了。宝祐三年(1255年)文天祥二十岁那年,考中吉州贡士,取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第二年,他到南宋的首都临安(浙江杭州)应考。

在礼部的考试中,文天祥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但还应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的“御试策”这篇文章,主要提出四个问题;为什么天灾频繁、人才匮乏,兵力薄弱、“虏寇”入侵?文天祥运笔如飞,洋洋洒洒,一气写了将近一万字。他直言论政,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灾的发生是民怨招来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员巧取豪夺,贪而无厌,人民怎能不痛苦呢?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风败坏,士人或追逐名利,或空谈性理,对国家的耻辱和人民的痛苦漠不关心,国家重用这种人,有才能的人就被见弃了。兵力的薄弱是国家财政困难造成的,财政困难则是因为皇室、大臣和寺观挥霍浪费,如果天下之财专供军用,就不会兵力不足。他对这三个问题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可惜对第四个问题,文天祥出于阶级偏见,作出了惜误的答案。他认为少数民族的入侵,是“盗贼”蜂起,也即农民起义的结果。文章回答这些问题后,又要求皇帝采纳逆耳的忠言,重视社会的公论,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强盛。

黄榜张贴出来后,文天祥取上了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不幸他父亲文仪去世,文天祥应在家守制,不能出仕做官。

出任地方 政绩显著

文天祥出任职事,起先是主管建昌军(江西南城)仙都观,这是一个闲整使。不久他奉旨除秘书省正字,这是前科状元例行担任的职务,主要工作是为朝廷草拟文书。勘正文字谬误。这个职务他担任了将近两年。在这期间,他还兼任景献太子府教授,讲解四书五经等舆籍。文天祥开始当地方官,是景定三年(1262年)被任命知瑞州(今江西高安)。

瑞州在三年前曾经被一支窜扰江南的蒙古兵攻破,人民惨遭杀戳。文天祥就任时,城郭萧然,满目疮瘐。他“抚以宽慰,镇以宁静”,尽量让人民养生休息。地方一些不法分子乘战乱之后,敲诈勒索,残害百姓。郡兵也骄纵成性,目无法纪。文天祥抓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处以重刑,又公布法令,秩序根快安定下来了。估还从赋税收入中,提出一大笔钱,刨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采取这些措施,老百姓受到实惠。都很感激他。在封建社会,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有教导人民之责。文天祥很注意做好这一工作。瑞州有个碧落堂,是著名诗人江万里住过的地方。江万里在南宋是主战派,他的报国丹心很受文天祥的景仰。碧落堂巳剩下断垣残壁,文天祥把它修复起来。另有一个三贤堂,是奉祀余靖、苏辙、江万里的祠堂,也巳毁于兵灾,文天祥给予重建。这些行动,目的在于发插先贤正气,纯朴教化风俗。文天祥知瑞州,时间虽只一年,却是政绩显著,颂声不绝。

就在这时,文天祥受到他人的攻击诽谤,他罢官回到家乡。赋闲了五年,直到咸淳五年(1269年),德高望重的江万里和马 廷鸾出任左、右丞相,文天祥才又被任命知宁国府(今安徽宜城)。

宁国府地处江南,本是富庶的地方,这时却是府治残破,只见一座荒城。更严重的情况是经过战乱和南宋政府的残酷压迫,剥削,社会经济凋敝,老百姓生活极为困难。文天祥接任的时候,政府已是“税务无所取办,惟椎剥为民害”,老百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不得不首先奏请减免赋税,同时为老百姓找一些生计,这祥,老百姓才得到喘息的机会。知宁国府才一个月,文天祥就奉调入朝。宣州父老对他依依难舍,甚至捐钱为他立生祠。他也觉得还没有为人民做过多少事情,遽然离去,很不忍心。他写了《宣州劝农文》留别父老,劝告老百姓勤事农桑,勤教子弟。咸淳六年(1270年)一月,文天祥到临安就任军器监,主管制造武器,又兼祟正殿说书等职。

说书是给皇帝讲解经史,备顾问应对。文天祥时常借题发挥,触及时事,规劝皇帝,度宗皇帝昏庸无能,沉缅酒色,对文天祥的忠言根本听不进去。当时宰相贾似道揽权,度宗称他为“师臣”,对他言听计从,贾似道更加威福自专,荒淫无耻,日日在他的“半闲堂”中寻欢作乐,或者在西湖上置酒泛舟。有人写诗讽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文天祥对这种现象非常气愤。许多人趋奉贾似道,他则洁身自好,不和他们沆瀣一气,又因讥责贾似道,结果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文天祥又回到庐陵故乡,再次过隐士生活。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迁都燕京,称为大都,对南宋 的进攻也越来越剧烈。文天祥身在江湖,心存巍阙,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他不愿在国家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自己却在过山林隐逸的生活。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终于起用文天祥担任湖南提刑,主管一路司法。

这时江万里任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湖南长沙)。文天祥到潭州拜见江万里,两人都非常高兴。他们看到军事重镇襄阳、樊城失陷,东南受到严重威胁,彼此都深为国家忧虑。这一年江万里已经七十六岁了,他无限感慨地对文天祥说:“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老成练达的江万里,慧眼识英雄,看出只有文天祥这祥的人能承担挽救国家的重任。

任湖南提刑不到一年,文天祥被任命知赣州。为家乡办事,文天祥格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不可以威刑慑,而可以义理动“所属十县百姓对他非常爱戴。这一年赣州风调雨顾,年成丰稔,百姓的生活还过得去,因而出现了“词讼希省”“诸县民皆乐业,无持梃为盗如宿昔者”的现象。治安情况较好,社会安定,经济也有所发展。

文天祥到赣州还不到一年,元军大举扑向东南,打破了后方的安宁,也结束了他十五年的宦海浮沉,开始了戎马生涯。

起兵勤王 临危受命

(1273年)四月,元世祖忽必烈召集大臣议论对南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单徒公履等人都认为灭亡南宋,此其时矣!于是忽必烈设立荆湖行枢密院,由史天泽,阿术,阿里海牙主驻襄阳,设立淮西行枢密院,由合丹、刘整、塔出,董文炳主持,驻正阳。他们整顿军队,进行出兵的准备。至元十一年(1274年)一月,准备工作就绪,由丞相伯颜、元帅阿术统率,由襄阳水陆两路进攻东南,由淮西进攻淮东。襄阳的一路,经汉水入长江,陷鄂州(今湖北武昌),又以破竹之势,接连攻下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今湖北薪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安庆等地。淮西的一路直取淮东,指向扬州。

鄂州陷落时,临安受到空前的震动。这时度宗已经病死,由他的幼子赵显继位,即宋恭帝。赵显只有四岁,由太皇太后谢氏主持朝政,十二月二十一日,太皇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号召各路军民起兵勤王,保卫京师临安。

由于南宋政治十分腐败,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各地文武将官大都感到元军锋锐,无法抵抗,因而存心观望。响应这个号召,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

文天祥是第二年,(1275年)正月十三日才接到这道“哀痛诏”的。他涕泣不能成声,决心应召勤王,挽救南宋王朝。南宋 人民本来很痛恨元军的烧杀掳掠,只要有人倡导,就上千成万参加勤王军。文天祥又素孚人望,三天之间,就募集了一、二万人。他把自己的财产充作军饷,准备粮食,只要命令一到,就开向京师。

元军继续沿江东下,群臣、太学生纷纷要求丞相贾似道率兵抵抗。贾似道迫于形势,不得不亲自出征。他抽召各路精兵十三万,舳舻相衔百里,于二月间到达芜湖,和从鄂州败退下来的夏贵会合。伯颜、阿术从江北、江南两路夹攻,南宋水陆两军都遭到惨败,贾似道乘小船从鲁港逃到扬州,后来被罢了官。三月初伯颜大军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江阴等地官吏都望风而逃,威迫临安的形势已经形成,临安第一次实行戒严。

这时文天祥的勤王军集中吉州,要求从速入京。丞相王蝓非常高兴,主张速召这支军队来拱卫临安。知枢密院(主管军队)兼参知政事(右丞相)陈宜中却从中阻梗,说文天祥是“猖狂”,他的行动是“儿戏无益‘,要他留屯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王蝓一气之下,离职出京去了。直到七月间,朝廷觉得临安空虚,才颁旨催促文天祥率兵入京。八月十七日,诏令文天祥为工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赞军事,八月下旬,勤王军抵达临安。

文天祥作了到前线和元军决战的准备,而丞相陈宜中、留梦炎却畏敌如虎,积极策划议和。文天祥上疏反对朝廷姑息养奸,并建议把东南一带划分为四镇,给地方官以实权,让他们去收复失地。陈宜中、留梦炎不加理睬,文天祥十分愤慨。由于常州告急,平江(今江苏苏州)受到威胁,文天祥率领勤王军到平江前线作战。

勤王军在初次作战中表现非常英勇,除守卫平江外,文天祥还派出三千人支援常州。淮军将领张全不能很好配合,让勤王军孤军作战,勤王军在兵力悬殊下,仍然夜以继日地和元军浴血苦斗。有一支由尹玉率领的赣州义军共五百人,遭到元军的日夜合围,一直前仆后继进行冲杀,结果除几人冲出外,其他全部壮烈牺牲。

元军元帅伯颜兵分三路加紧发动进攻,一路沿长江入海,取澉浦、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一路取常州,另一路由建康经广 德攻打余杭县西北的独松关。这一路是到临安的捷径,宋军防御空虚,朝廷最为担心。陈宜中、留梦炎议定调文天祥驻扎余杭,守独松关。当文天祥回师余杭的时候,独松关已经失陷。伯颜亲率大军攻陷常州,全城上万人都被杀死,只有七个人伏桥坎下才幸免于难。三路元军很快包围临安,南宋朝廷或者与元军决一死战,或者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好走。文天祥和张世杰主张坚守阵地,和元军作殊死战。陈宜中一心想要议和,留梦炎看到形势不妙,偷偷跑出临安,后来投降了元军。太皇太后召集大臣议事,来朝的官员只有六人,南宋朝廷已陷于极度混乱之中。

这时闽广两路平静无事,江西、湖南也还有很多地方在宋朝手中,文天祥勤王军有三四万人,京师义民可动员二十万,文天祥和张世杰商议,背城借一,以战为守。如守不住,则分两路到江西、两淮活动,继续斗争。太皇太后和陈宜中加紧进行议和活动,派人到伯颜营中,请求称侄纳币,准许议和,伯颜不许,求称侄孙,也不行。太皇太后无可奈何,准备奉表称臣,岁纳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以乞求保存小朝廷。伯颜根本不让南宋保存朝廷名义,坚持非丞相亲自来请降不可,并指定于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五日到长安镇商议投降事宜。

丞相陈宜中害怕被扣留,没敢去议降。朝廷派赵吉甫、贾余庆献上传国玉玺和恭帝赵显的降表,向伯颜请降。表中赵显已削去帝号,自称“国主”,并“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四川、两淮现有州郡,悉上圣朝”,把土地也献出来。伯颜仍要求派宰相来接洽投降事宜。

元军兵临城下,太皇太后诏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要他出来维持残局。几位执政大臣在左丞相吴坚的府第计议对策,他们都认为到伯颜营中谈判是非去不可的`,但谁也不愿去,而属意于文天祥。文天祥自忖国事至此,不能顾惜一身了。而且他幻想要以大义来说动伯颜退兵,终于决定挺身而出。太皇太后命文天祥和吴坚、贾余庆、谢堂等人到伯颜营中去。吴坚胆小怕事,不敢抗争,谢堂遇事唯唯诺诺,没有主意:贾余庆是卑鄙小人,一味奉迎元军,以求取得新朝官位。这场尖锐的谈判,势必由文天祥来担任主要角色。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下定决心:不为利诱,不被威屈,不辱使命。

伯颜大营设在临安郊外的皋亭山明因寺。文天祥到来后,昂首阔步入见伯颜。营中刀枪森列,元军杀气腾腾,他槐若等闲,十分坦然。伯颜首先问:“丞相来谈投降的事啊?”文天祥不承认是投降,而说是来谈判的。他严肃地说:“投降是前丞相一手经办的,我一概不知道。太皇太后命我为丞相,先来军前商量。“伯颜连忙改口说:”丞相来勾当大事,这很好嘛!“文天祥直截了当地问:“本朝承帝王正统,衣冠礼乐所在,北朝究竟想把它作为国家来对待呢?还是要毁它的社稷?”伯颜只好说:“皇上(指元世祖忽必烈)的诏书说得很明白:社稷必不动,百姓必不杀。”

文天祥义正词严地指出:“现在两国丞相亲订盟好,你们应当退兵平江或嘉兴,把和议情况奏闻北朝,北朝诏令下来后再作续议。”

伯颜正是为了灭宋而来,怎么肯退兵呢?他露出胜利者的踞傲、骄横的神气,威胁着文天祥。

文天祥毫不示弱,他以高亢的声调继续说:“能依我所说,双方讲和,是为上策:不然南北兵祸不已,对你们也没有好处。”

文天祥的强硬态度使伯颜感到诧异,他从没有见到宋朝的使节敢于这祥对待元军的统帅,但也不相信文天祥不能屈服,声色俱厉地恐吓着要把他置于死地。

文天祥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回答:“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在所不惧。”

军营中元军将官见到文天祥竟是这祥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都十分惊奇钦佩。伯颜和几个将领进去商量后出来对南宋的使节说,吴坚,贾余庆、谢全等人回临安城见太皇太后,文丞相暂留下来,大家商议完毕,即可回去。

这是伯颜的一条毒计,他对南宋大臣的情况了如指掌,吴坚、谢堂等老朽,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文天祥声望很高,登高一呼,从者敷万,这对元军是极大的威胁,如果把他放回去,就会率勤王军抵抗,对元军不利,因此伯颜决定把他扣留下来。

文天祥提出抗议,伯颜耍起无赖,笑而不答。文天祥愤怒地质问:“我是为商议宋元双方大事来的,为什么把我扣留起来?”伯颜无法正面回答,叫人把他带到伴馆中,软禁起来。

第二天,太皇太后派吴坚等人送来降表,伯颜接受降表,南宋朝廷正式投降。文天祥被邀进军营时,仪式已经结束。看到这个情景,他怒火中烧,他痛恨灭亡宋朝的元军,对一些大臣的颥顸无能也很气愤,特别憎恶那些想当新贵的败类。

篇4: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

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

一、人物生平: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

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

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

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

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二、关于文天祥的对联:

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3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三、文天祥片段(信念,气节,傲骨)

1、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2、国家危亡时,他毅然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写照.

3、英雄末路,他用生命诠释忠诚。衣袂飘飞,落叶无语,他用坦然的选择面对刀光剑影,他用雍容的态度拒绝高官厚禄,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一个民族的尊严,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当他视死如归完成了尘世的使命,当他毅然决然用丹心书写汗青,零丁洋里那无悔的千年一叹,震彻千古。这个民族从此变得更有骨气。

4、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只为精忠报国,兴复南宋的远大志向;拒绝皈依,抵挡利诱,只源于心中矢志不渝,忠于民族的鉴定信念。他的坚守,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滋养着无数的爱国赤子!

5、为雪九庙之耻,他鞠躬尽瘁,九死不悔;为复高祖之业,他毁家纾难,殒身不恤;为求救国之策,他高风亮节,义薄云天。这样的他,注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篇5: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个朝代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个朝代

我国的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呢,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个朝代,我们来看看下文。

答案:南宋末期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1]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率军勤王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英雄好汉,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到这时,痛心地自己贬损责罚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临安,担任平江府知府。当时因为丞相陈宜中没有返回朝廷,所以没有受到派遣。十月,陈宜中至,于是派遣去任职。朝议中刚刚擢升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为和义郡王,想以此寻求和好。吕师孟更加傲慢骄横、放肆。

苦战东南

文天祥辞别天子,上疏说:“朝廷姑息、牵制的意向很多,奋发、果断处事的例子很少,请求处斩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宋代接受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国家因此渐趋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现在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来作为它的统帅。把广南西路合并于荆湖南路,在长沙建立治所;把广南东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兴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东路,在番阳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东路,在扬州建立治所。责令长沙攻取鄂州,隆兴攻取蕲州、黄州,番阳攻取江东,扬州攻取两淮,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广、力量强,足以抵抗敌兵。约定日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日,图谋复地,敌兵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宋朝民众中的英雄豪杰,于其中等待机会攻敌,这样的话,敌兵就容易被打退了。”当时朝议以文天祥的议论是疏阔,难以实行,因此,他的上书没有结果。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十月,文天祥到平江,元兵已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将帅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桥,麻士龙战死,朱华率领广南**,战于五牧,被打败,尹玉也打败了,争相渡水,扒张全军中的渡船,张全的士兵斩断他们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领残兵五百人夜间发起战斗,到第二天早晨都战死了。张全不发一箭,逃跑退却了。元兵攻入常州,占领了独松关。陈宜中、留梦炎召令文天祥,弃守平江,退守余杭。

篇6:历史教学大纲 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

东方网12月6日消息:据中新网报道,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定出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文天祥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理由,不再将他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香港昨天有报道说,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代对此表示遗憾。

据报道,由余桂元主编的'《大纲》今年首季公布,当中提到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篇7: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易经》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易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名言。

近代中国人对这位民族英雄几乎家喻户晓。他那充满着中华民族气慨和高尚节操的诗句,以及他好唤起中华大地民族正义的《正气歌》,永远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屹立在华夏国土上空,浩气长存!

文天祥(公元1236-1282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时考试入选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元兵侵宋,宋都临安(杭州)危急,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决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转战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四年拘囚,元军百般劝降,坚贞不屈,被杀。他临危不俱、视死如归,充分表现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南宋帝丙祥兴二年,元军都元师帅在汉 张弘范的引路下,挟持被囚不降的文天祥随船攻击崖山(今广东新会崖南),当汉 和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守崖山的张世杰时,文天祥大义凛然地写了一首《过零丁洋》诗给他: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一个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能将生死置以度外,视死如归,不以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为恋,作为状元出身,位居丞相的文天祥更是不易!

可是,人们要问这位具有高风亮节、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是如何造就出来的?是什么为精神支柱使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是中华《易经》文化之魂铸造了这位千古民族英灵!

文天祥出生于江西庐陵。这是一个名家胜出之地,自古有‘吉水庐陵,人杰地灵’ 之称。小时,文天祥的父亲就开始精心培养他。《四书》、《五经》是文天祥从小必修之课。文天祥小时,尤其喜爱群经之首的《易经》。《易经》演述了天地间的各种变化规律,尤其是阴阳二气交潜变化之理,使文天祥的人生观受到很大启发,从小就懂得了乾天之气是创造万物的根本,是宇宙的.正气。从《易经》的变化思维到天地人三者的关系结构上,他的《易经》思维潜透通达。这从他写《赠萧殿斋》一篇诗中,论述得清楚。

未有大挠书,先有伏羲易,古人尚卜筮,今人信命术,

八卦与五行,皆自河图出,易中元有命,道一万事毕,

卦义六十四,萧君得其一,江湖旅琐琐,谈命比巽入,

人情爱委曲,喉舌嫌棘棘,言言依忠孝,君平意未失,

我生独肮脏,动取无妄疾,是有命流行,虽陨夏谁诎,

安能从儿女,朝夕谈昵昵,若卦有人买,不妨君卖直。

从上述诗篇中,可知文天祥不仅精通《易经》变化原理及64卦与河洛理数的关系,而且对命理与《易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细致的分析。如果从这篇诗词上还论得不透彻的话,他给朱斗南的合理书上写的序言谈得更彻底了。

赠谈命朱斗南序

天下命书多矣,五星勿论,若三命之说,予大概病其泛,而可以意推出入,祸福特未可知也,惟太乙统纪,钩索深远,以论世之贵人,鲜有不合,然闾阎贱微,有时而适相似者,仓卒不可辨。予尝谓安得一书为之旁证,以窥风造化之庶几哉,最后得朱斗南出白顾山人秘传一卷,以十干,十二支,五行,二十七字,旁施午竖,错综交互之中,论其屈伸。冲六害,察其变动,生旺官印空,而为衰败死绝破。禄马不害为贫贱,孤劫未尝不富贵。盈虚消息,观其所归,和平者为福,反是为祸。其言亲切而有证,予切爱之。独其所著之文,可以意得,不可以辞解,乃循其本文,变其旧读,概之以其凡,表之以其例………天命之至矣,出于人之所俄度者,不可一言而尽也。吾所见斗南论命,就其一家,真白眉哉,是为序。

从这篇序言可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对《易经》精通,且对《易经》术数也有较深的研究,对五行、十天干、二十地支之间的刑、冲、克、害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从序中还可知道他还对各类《易经》术数的命理书籍深有研究,且从中作出比较,肯定朱斗南出自白顾山人秘传一书的《易学》价值。

由此可知,文天祥不仅精易理,而且精通《易经》术数。

反映文天祥的民族气节、高尚节操的诗,除了《过零丁洋》以外,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才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之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惧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诊自辟易。衰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精于易理的人,能洞悉生死之道,自然能够达到正气凛然、浩气长存!

此外,文天祥《文山全集》中,读《易经》、论述星相、命理术数的诗文达数十篇之多,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朋友中,除了官场中的显达人物外,有许多是《易经》星相术士,并且他们之间来往密切,互赠诗文。如《赠人鉴萧才夫谈命》,文章称:“是秋迄次年,予所遭无有不与其言相符,噫!人鉴其神已!”又如《赠叶大明》诗云:“我生有命殊六六,木孛循环相起伏,袖中摸出将相图,尽洗旧学读吾书。”在《赠余月心五首》云:“子心月其明,子术星之数,为月诘众星,不知何以故。”

文天祥不仅赞《易经》术数,自己也研习星相,并且多次提到从韩愈、苏东坡的星命中作出比较:“我生之辰月宿斗,如何谤誉由箕口。月圆只合醒眼看,斗亦何须挹浆酒。”

文天祥与当时星相学家曾一轩、萧才夫、彭叔英经常一起研习星相,感情深笃,过往密切。其中彭叔英以星相术论断过文天祥“刚星居多,他日可为国独当一面。但主命得火,行限得金孛罗计,将主杀伐。”对此,文天祥坦然接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命者,令也。天下之事至于不得不然,若天实使我为之,此之谓令,乃自然之命也。”

什么是自然之命?文天祥论述得很透彻。并且他还指出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规律:“譬之生物,松一类也,竹一本也,或千焉,或万焉,同时而受气也,然其后荣者、枯者、长者、短者、曲者、直者、被斧斤者、历落而傲年岁者,其所遭遇了然不同”。

文天祥是一位学只渊博气节高操的一代名人。当他在朝廷为官时,以《易经》知识治理天下。当国家生死存亡之秋,挺身而出,保卫国土。当个人遭难,生死抉择时,以《易经》的正气要求自己做到义气凛然不可侵!文天祥可谓千古人杰!

爱国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

爱国英雄读后感400字

《刺猬汉斯》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文天祥爱国故事梗概

古今民族英雄故事材料

文天祥不屈的英勇事迹

《酹江月 驿中言别》赏析

爱国英雄文天祥起兵的故事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原文、注释、赏析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天祥-民族英雄的故事(共7篇)】相关文章:

爱国英雄的故事2022-05-07

近代民族英雄范文2022-05-07

《酹江月驿中言别》的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0-17

读《戚继光抗倭》有感2023-08-09

雷锋英勇事迹的作文2023-06-30

文天祥词《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赏析2022-11-26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2-16

没胡子的城隍老爷的故事2022-12-07

爱国者的故事――屈原_2024-01-09

《谈骨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