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笔记的散文(精选12篇)由网友“迷情小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乡村笔记的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乡村笔记散文
乡村笔记散文
夜阑人静,月色清凉如水。在这远离故乡的地方,忆起少年往事,于是思绪缓缓流动。不知为什么,今夕会想起太多:我不是城市人,但我行走在城市的边沿……
故乡,全被岁月一一收藏;或许,远行方有一种心境!
——题记
(一)老屋
记忆中,故乡的老屋是矮矮的,旧旧的,全是清一色的土砖瓦顶房。住着仅有几十户人家的老屋,零零散散分布在我们小小的村落里。到了山上,站在山顶上俯瞰,这些房屋就像夏天雨后草丛中冒出的蘑菇,东一个,西一个,而且大大小小各不相同。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蘑菇般的老屋度过的。
走近老屋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墙上的斑驳,门上的褶皱,还有门前爬满的青苔。有一种年轮的沧桑,有一抹历史的忧伤,这便是老屋的真实写照。印象最深的是老屋的四合院,时时充满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正是它,让那些劳作归来的人们生活在一片温情里。晚饭过后,大家聚在一起乘凉,闲谈。我们几个小孩也穿行其间,听大人们讲故事,猜谜语。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月亮偷偷出来,洒下一地的'银辉,点缀着我们乡村的生活。
月亮,如同生活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的老屋,同时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如今,我抬头看天,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夜晚如同白昼,但月亮却是很少看到了。
一段过去的少年往事,在我个人的记忆里默默生长着。
(二)有萤火虫的夏夜
乡村的夏夜,总是多姿多彩,热闹丰盈的。
每年的夏天,傍晚都会出现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它们分别在小路上、田地里、池塘边等飞来飞去,形成了夜幕下一幅美丽动感的“流荧”。周围随之而来的蛙声也一片片响起,仿佛在歌唱着这个美好的夏夜。
那时,调皮的我们总是兴高采烈将它们一个个捉来,放在白色小塑料袋里,扎起来,做成一个小小的“荧光灯”,美丽极了!然后,蹦蹦跳跳地拿它们出去炫耀了。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也出来捧场了,正弯弯地望着我们笑。
(三)拉二胡的邻家爷爷
记忆中,住在我隔壁家的爷爷最喜欢拉二胡了。尤其喜欢拉这两首曲子——《梁祝》、《二泉映月》。至今,我仍在心底怀念这两首曲子。
年幼的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他拉的是什么曲子?只知道这两首曲子的旋律很好听,凄美而又深情!每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可以看到邻家爷爷坐在村里的那棵大榕树下,幽幽地拉起他的二胡来。于是,顾不上回家的我们,经常喜欢坐在他的旁边,托着腮,认真地听他拉的曲子。
两年后,我们都上六年级了。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邻家爷爷病倒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看到他拉二胡了。当时忙于升中考试的我们,无暇顾及。住在隔壁的我,也没能前去探望他老人家。后来听说邻家爷爷住院没多久就病逝了。闻言赶来的我们都失声痛哭,忍不住在那棵大榕树下大声呼喊:“爷爷,你不要走,快回来啊!我们还要听你拉二胡呀!”接下来,是我们长长的一段沉默……大家都不敢相信,也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一直健朗的爷爷突然间就离开了我们。
每每回想于此,邻家爷爷慈祥和蔼的笑容就会出现在我眼前。不知昔日的伙伴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在心里牵挂着——拉二胡的邻家爷爷?
(四)炊烟袅袅
八月的田野,一片空荡荡的!
大片大片的麦子和稻谷收割后,仅留下一堆堆庄稼的稻秆,等待着乡村的农民们回收、利用。
站在空旷的田野上,望向不远处的老屋,时不时有一缕缕炊烟飘出,袅袅升起。周围杨树上栖落着的几只喜鹊偶尔发出透凉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现在已是暮秋。
面对这无边的田野,感受我内心的守望,我带着无限的怅惘,追怀着远逝的事物。
夜幕时分,我不由地想起了海子的诗章: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篇2: 乡村笔记的散文
乡村笔记的散文
【麻雀】
中午时分,村子卧在阳光里,一无声息地安静着,好像睡着了。只有树影在地上猫步一般悄悄移动。什么东西躲在哪儿,轻轻出气,偶尔吹到树叶上,叶子晃了晃。
母亲坐在门口打盹。一手拿针,一手拿着一只鞋底,脚边放着针线筐。
我在屋檐下的柱子后面趴着,探出半个脑袋,看院坝里的动静。
屋边树上的麻雀,隐在叶子后面,也看院坝里的动静。
院坝当中,一只竹筛,用木棍撑着。竹筛下面撒了半把稻谷。我趴在柱子后面,等着麻雀下来。它们钻进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子轻轻一拉,木棍脱落,筛子落下去,就捕住麻雀了。
麻雀忽然落下来,石头似的投在地上。数了数,八只。它们四处望了望,四周平安无事,就一跳一跳的,往筛子这边来。我捏了捏手里的绳子,屏息敛声。
它们靠近竹筛了。前面那只麻雀啄了两嘴。第二只也啄了一嘴。一只麻雀黑豆一般的眼往我这边看了一下。
不知哪里突然响了一声。麻雀一哄而起,都飞了。
我舒了一口气。
母亲还在门口打盹。我觉得有点困,掩口打了个呵欠。
麻雀们又落下来。我捏了捏绳子。
它们往筛子这边跳过来。
一条狗倏地从院坝边跑过。麻雀又飞了。
这回等了半天,它们不下来。我伏在地上,眼皮在打架……我睡着了。
醒过来的时候,绳子还捏在手里,竹筛也还在那里撑着。但竹筛下面空了,一粒稻谷也不剩。
【村里的树】
树来我们村里定居,有三千年了,也许五千年――比人早得多。树的子孙代代繁衍,家族兴旺。现在,全村的人畜加上农具都没有树多。这个村子其实是树的村子。
树是这里的土著,他们怎么生活,我们跟着学。比如,树枝举起花朵的春天,我们就开始下地干活;他们把身上的叶子涂成收获的金黄,我们就开始打扫晒场。
他们立身乱石中,我们种地荒坡里。他们为人畜遮风,我们为路人送水。他们热爱故土,我们热爱村庄。
我们也是树的子孙。
【晾衣】
院子边有一排树。我们在树间牵上葛藤、麻绳或者铁丝,洗了衣物,就搭在上面晾晒。
有的人家院子边没有树,就在地上栽几个木桩,在桩上牵些绳子。
女人的花衣,孩子的白帽,印着图案的床单,印花被子,绿裙子,红袜子……在绳子上晾了一长串。风一吹,花花绿绿的衣物,在绳子上摆来荡去。
如果站在山梁上看,好像是花朵在风里翻飞。
小猫在树下坐着耍,看地上的影子动来动去,以为是个什么东西,盯着,一动,就拿爪子去抓。
【晒物】
夏天,洋芋挖回来,一时吃不完,就切成块、切成片,煮成半熟,铺在簸箕里,端到屋边洗衣台上晒。晒几个太阳,干了,收进布袋,装在木柜里,或者悬在房梁上存着,冬天拿出来炖腊肉。
做豆瓣时,母亲把一张木桌搬到院坝边,桌上放一个很大的陶盆,盆里用椒叶水、酱油、菜油泡着胡豆瓣、姜蒜和剁碎的红辣椒,一起在太阳里晒。晒得一种香气满院子飘了,就装进缸收回家去。
在院子里放两张板凳,把刚打下的绿豆或大豆铺在簸里,搁在上面晒。
屋檐下的柱子上,房梁上,挂着一串一串玉米棒和红辣椒,让风吹让日晒。
淋过雨的草帽,挂在屋边树叉上晒。潮湿的布鞋摆在石头上晒。有霉味的棉絮和席子挂在绳子上晒。过冬的干猪草,铺在院坝的石板上晒。
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在阳光下晒过。
东西晒过了,才不会腐烂。
阳光是金子做的。
【接水】
几个炸雷响过,暴雨倾盆而下。我们慌忙往家里跑。淋成落汤鸡,却哈哈笑。俩月没下过雨,村里的井都枯了。
回到家,把盆盆罐罐都搬出来,在屋檐下摆成一溜,接水。檐水瀑布一样冲下来,溅出大朵大朵好看的水花。
我们站在檐下看。满耳是水声,哗啦哗啦,一大片的响。亿万个雨,抢着往村里跑,雨的脚在院子里胡踏乱踩,弄得泥水四溅。人们都笑。
盆盆罐罐都满了。我们一一收进屋去。淘菜洗衣,泡茶做饭。牛吃一些。鸡喝一些。狗舔一些。
这水,真甜。
【雨珠】
下雨了。小雨。
拉在树间的铁丝上,冒出一些小水珠,密密地排成一串。
水珠慢慢变大,悬挂着,亮晶晶的。
铁丝两端高,中间低,水珠从两端往中间慢慢滑去。两个碰上了,合在一起,掉下去。
后面的水珠,一个跟着一个滑过来,合成一个,连续不断掉下。
院子边的树林里,叶尖上的水珠挂了很久,终于落了。叶片往回弹了一下。
侧耳听,村子里有亿万个水珠在往下掉。啪啪。啪啪啪……
【稻草人】
庄稼结籽的时候,稻草人就到田坝来了。穿花衣的,披破衫的,戴草帽的,手里拿棍子的,脖颈里拴红带子的。这里两个,那里三个,成群结队站在田地里。
夜晚,野兽偷偷摸到地里,想掏走几根红薯,稻草人一挥手,野兽就悉悉索索跑了。鸟儿想叼走两根麦穗,在暮色里盘旋,看稻草人在那里手舞足蹈,不敢落地。
夜深了,村里人都沉入梦乡,稻草人还站在地里,守护即将成熟的小麦、红薯和玉米、稻谷。
【现摘现吃】
我们总是这样:要炒菜了,才提个篮子去地里摘。菜地在房前屋后。辣椒、花椒、葱蒜、丝瓜、蕃茄……又鲜又嫩,想吃什么摘什么。回家稍作选择,用水洗过,然后上案,切块切片切丝,下锅油炒,端上桌来――从采摘到食用,前后不过一二十分钟。
端上餐桌的蔬菜,也是水淋淋的鲜,看着养眼吃来香。
一日三餐,我们都享受这样的美味。
【乡下人】
收了稻谷,碾出米来,我们先要“尝新”。新米饭,有阳光的鲜味,有泥土的'气息。过几个月,我们才去市场卖米,城里人一哄而上,说是刚出的新米。其实,在我们看来,这米有些陈了。
地里的红薯,我们现吃现挖,到城里卖,也是好几个月之后。蔬菜,我们吃够了,才上城里人的餐桌。李杏桃梨,什么水果都吃遍了,才轮到城里人尝鲜。
做一个乡下人,多好。
【屋顶】
屋顶承接了一整片阳光。阳光薄薄地摊在上面,晒着瓦片。偶尔有几滴从瓦缝漏下,落进屋里,在地上洇成一团黄。
雨水落下来,有屋顶接住。
屋顶总是高于地面。能上屋顶的,只有猫和鸟。鸟儿飞累了愿意在屋顶歇一歇。有些鸟不走了,在瓦缝间筑巢,生儿育女。猫常常跑到屋顶上,坐在那儿看风景。
屋顶上有几株草。开出的花朵,悬吊在屋檐上,在风中摆荡。
【小鸟】
屋后树上有鸟结巢而居。一只羽翼未丰的幼鸟,飞到院子里歇脚。我们捧住它,想当小鸡小猫那样养起来。大鸟坐在屋边的树上,一声连一声叫,唤它回去。小鸟对着窗外叽叽喳喳,却振翅不起。我们给它端去水和吃的。它望着别处,无动于衷。它越来越虚弱。第二天,我们放了它。大鸟落到院里,把它带走了。
【太阳】
在我们乡下人看来,太阳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果子。
什么树结出这么大的果子,还不知道。这树一定很大。大得看不见。大象无形。
但是,它的根系从天空垂下,落到地上,我们看见了。
比如雨后,太阳刚从云里出来那一刻,我们看见,千万条根须从枝叶间落下,进入了土地。五彩缤纷纠缠在一起,一大团。
它的根系在土地下伸长。
太阳之所以长得那样好,那样鲜活,就是因为它的根系一直深入大地。
同庄稼一样,太阳也靠大地养活。
太阳,是大地长出的最大果实。
【森林】
村庄位于森林旁边。森林很大,把几座山都覆盖了。
平常,我们只在森林边缘活动。进入林子深处的,不多。
一两人进入森林,心里有些害怕。四周全是树,都耸上天去,把外面的世界遮没了。这是树的世界。再多的人进去,一下被吞了。就是在里面嘶哑着嗓子大喊,外面也不易听到。
一棵树站在面前,我们会忽略它的存在,千棵树站在面前,我们觉得平常,十万棵树站在面前,我们也觉得没什么。但是,面对这么大一片森林,我们就心生恐惧了。
【菜园里】
月光如水。我们在院子里闲坐。院边是一片菜园,园里的瓜藤,缘着一根树枝攀过我们头顶,攀向高高的蓝天。我们坐在低处,一侧身,看见它在月亮那里开花、结果。
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铁丝上,像电信局牵到村里的一个话筒,在风里晃动。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与谁通话?菜园里,这么多话筒从瓜藤上悬下来,一心想要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没人在意,从来无人接听?
――这是韩少功的话。有人说他是作家。我肯定他不是。他应该是种菜的乡下人。
【手指】
小时候,看见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很明亮,很可爱,就用手去指,大人立即呵斥:“莫指哦,小心你睡着了的时候,月亮会来割了你的耳朵。”为啥呢?他们说不出来,只说不许指,我们赶紧回手,从此不用手去指她。
院坝边的菜地,篱笆上牵满了藤,开满了花――花谢了,就结出嫩嫩的瓜。我们看着可爱,用手去摸,大人立即呵斥:不能摸,也不能用手指――你一指,那些瓜就不能成器,会中途坏掉。为什么呢?大人没说,我们觉得这么好的瓜真要坏了,好可惜的,从此不用手去指它。
在乡下,这类禁忌,人们不明原因,却一代一代传下来,人人遵守。
【火眼】
隔几年,村里就出一个火眼低的人。
火眼低的人不能走夜路。走夜路会碰见鬼。
村里有个人不知道自己火眼低,某个黄昏,他路过后山的坟地,正走着,忽然看见一个穿白衣的人在前面走。他认出来,那是三牛。可三牛早就死了。他觉得奇怪,停住,白衣人也停下;他走,白衣人也跟着走。后来,村里一阵狗叫,白衣人忽然不见了。他一身冷汗回到家,第二天就卧病在床。
阳世间的人,看见阴间的人事,这很危险。他果然大病一场。眼看要死了,全家惊慌,除了请医用药,还请阴阳先生来制服,看衣服,画水碗,折腾许久,终于把他从阴间拉回来。这里刚好,那边又出事――不是火烧房屋,就是猪死狗亡;不是孩子生疮,就是老人摔伤。总之,这一年,他家阴气笼罩,百事不顺。
人们说,因为他火眼低。
但火眼到底是个什么,直到现在,我们还没弄明白。
【晒太阳】
冬季,天气晴朗的时候,男女老少都走出屋外,坐在院坝边的草树下晒太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晒得身上暖烘烘的。
跟人一起晒的,还有猫狗,它们卧在人们脚下。一群鸡在不远的空地里,各自刨一个土窝,卧在那里晒――时间久了,它们站起来伸伸腿,抖抖翅,弄得尘土飞扬。一些农具,锄头、竹筢、花篮,这些东西也歪在院子里晒着。还有一些小虫子,不知从哪里跑出来的,贴在地上,附在叶子上,一动不动晒着。
这时候,孩子们就唱他们不知哪里学得的歌谣:
太阳暖,太阳亮
我们一起晒太阳
晒晒头,晒晒脸
晒的笑脸暖洋洋
太阳暖,太阳亮
我们一起晒太阳
晒晒手,晒晒腿
晒得浑身暖洋洋
太阳暖,太阳亮
我们一起晒太阳
晒晒胸,晒晒背
晒得屁股暖洋洋
太阳暖,太阳亮
我们一起晒太阳
晒晒太阳更健康
他们一边跳绳,一边合声唱着,大人们听了,不由得笑起来,直夸唱得好。
篇3:乡村散文
乡村散文三则
一、我的处女作情结
十八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回了乡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借着白云苍狗赋予我的灵性,用读书留下的铅笔,在算数本上写字。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我将工工整整誊写好的文字,盛进牛皮信封内,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按照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的地址投了出去。
绵延起伏的青山山脉,沉重的耕播岁月。让我的思想长出蝴蝶一样的翅膀,我要飞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转一转。
我一直鄙夷脚下贫瘠的土地,春华秋实,却又放不下这一程山水,一程故人。于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枕着一窗蛙鸣,那些被称作小说和散文的河,在我的笔端潺潺流淌。一梦千寻,归根结底,就是县城叫文联的地方。
早秋的一个上午,在堤坝割了一捆青草扛在肩上,小山包似的向家移动。裤脚被露水打湿,布鞋遭的泥歪歪的。太阳开始毒辣起来,我走一段路,站住歇一会儿。仰脖儿望望蔚蓝的天际,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嚎着掠过头顶。羊肠子土路传来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经常来生产队给大家送书信邮件的邮递员小郭。
我没有理会,自从离开校园,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空间,仿佛与世隔绝了,闭塞,贫穷,落后是村庄的伤疤。谁会关注我一棵绿草的荣辱兴衰?我紧了紧肩上的青草捆儿,朝家挪去。
小郭一身绿色的邮政服装,令我眼前一亮。他慢慢蹬着海燕牌自行车,走近我歪着头问了声:“喂!山妹子,挺能干的,打听个人,你们这里谁叫张燕?”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有我书信?投递出去的稿子已经有三个月了,泥牛入海了,我都不想发表的事了。
“你找她干什么?”我继续赶路,脖子被青草捆儿压的生疼。“嗨!我来给她送一封信,她的文章在杂志上刊登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就像锅里沸腾的热水,一把掀掉压在肩膀的草捆,惊喜的说,“在哪?我瞅瞅!”
小郭是个和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他见我急吼吼的样子,故意卖关子,“啊哈,你也不是张燕,我可没权利把她的书信给你看哦!要清楚,私拆别人信件,偷窥对方隐私是要蹲大牢的。”
小郭胳膊高高举起扬了扬手里的一个大信封。四四方方的,很厚的一本书。我红着脸说:“给我呗,我是张燕。”说着,我上前去夺书信。
小郭躲闪着,过来一辆三轮车。我惊慌失措,脚下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一个狗抢食趴在地上。咦?怎么软绵绵的,睁开眼正同小郭的眸子相碰。我居然趴在他身上,刚才小郭伸手拉我,惯性使然,我把他扑倒。我羞的满脸潮红,赶忙起身,拿着书信就往院子跑。
“妈,我发表了!妈,我终于上杂志了!”“哎哎哎!臭丫头,你的青草不要了,啥人啊?连句谢谢都没有。”小郭嘟囔了句,扶起地上躺着的自行车,站在大门口,回味着什么?轻轻地笑了,转身骑车走了。
这晚,妈擀了一疙瘩面,酸菜打的卤子。就着一盘红绿相间的辣椒,喝的我大汗淋漓,爸抿了一杯米酒。“嗯,稿费不少呢,三十元。”爸盯着稿费单看了几遍,不肯放下。
妈说,“你不说闺女写字没用,不当馍吃吗?”爸嘿嘿笑着,“谁知道这个?燕,你就写呗,别耽误过日子就中。”
月色如水,我在灰暗的灯泡下,一次次闻着淡淡的墨香,闭上眼睛,呼吸着,陶醉着。发表的是两首诗歌,题目是《山路弯弯》,另一首是《父亲的犁铧》。一位姓林的编辑特意为我写了很长的推荐语。
这篇处女作,让我幸福了很久很久的时光。直到小郭送来文联对我的邀请函,我还沉浸在接到发表处女作杂志的幸福氛围中。县文联本着积极挖掘和扶持新作者的宗旨,邀请我去一趟。
那是人间四月天,我第一次坐客车去了县城。好不容易找到文联,踟蹰在编辑部门口很长时间,不敢叩门。手心都是汗,我不知道门里的人会如何看我?红格子花褂,黑色紧身裤,一条黑黝黝的麻花辫子垂在身后。
鼓足勇气要敲门,门吱嘎开了。一名漂亮的女子,衣着碎花素色的连衣裙,长发飘飘,“你找哪位?”我捏着辫梢,羞答答的说:“我找文联的老师们。”“哦,这就是文联,你是本土作者吧?”我深深点了点头,闻着女子身上的香粉味儿,有些迷茫。“快请进,来来来。”对方拉着我的手,进了宽敞明亮的编辑室。
眼睛不够用了,书橱上排列着各种书籍,窗台十几盆花草活的有声有色。女子自我介绍说,她姓林,又将文联主席王老师引荐给我,我说了我作品的题目,两位老师热情让座,林老师为我倒茶。几个人谈了一上午,从人生,家庭,到文学的发展方向。了解我在山区,经济条件差些,临走前,王老师吩咐林编辑取出厚厚一摞稿纸,要我带回去写作用。
县文联的王主席,林编辑是我文学的引路人,我的处女作情结延续了很多年,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文学滋养着我的生命。如今,老家那条街上再也听不到邮递员按动自行车铃铛的曼妙音乐,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快递员嘟嘟嘟的粗重喇叭响。
那日走在修成柏油路的村子大街上,恍惚之间,有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耳畔轻轻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张燕,你的书信。”而我用第一笔稿费,为父亲添置的那柄犁铧,时至今日还活在父亲的手掌心。
二、活成叶子的优雅
我很想活成一枚叶子,绿色的,柔柔地烟波,在一棵粗壮高大的菩提树上。对,菩提树。一直以来喜欢菩提树的安静和担当,为了做菩提树的叶子,我对着一面凹凸镜练习面部肌肉,我希望我的表情很接近菩提树,至少不能让这个世界的人看出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没黑没白的训练,练我的牙齿,如果我参差不齐的牙齿变成米粒般的玉牙,我的眸子像星星闪烁,我的舌头比弹簧有韧度,或许,我就是一枚接近成功的叶子了。
事实上,我身体里横刀立马的活着一个村庄,我走不出那块土地。无论它贫穷和富足。我都没法忘掉,就像每一个白昼,我嘴里叼着一只馒头,手中捏着一棵大葱赶向我上班的地方。我刻在骨子里的底层形象,就这样裸露了我的身份,还有未老先衰的年龄。
没事的时候,我对着凹凸镜数着额头的褶子,这些褶子比珍珠还金贵,随着褶子我找回曾经的青春,爱情以及那个遍地盛开着我乳名的村庄。
这样的`姿势我深情不倦,我愿意在凹凸镜里看到我公主一样的模样,那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我的,我可以骄傲地行走在众星捧月的目光下,可以坐在白马王子的马背上一起驰骋辽阔的大草原。
可是,我还不是一枚叶子。现实把我打醒了,我囫囵吞枣的消灭掉早餐,然后去挤公交车。和很多人如出一辙,要为生计像一只在热锅上的蚂蚁活的不自在,不知道明天是春意盎然,还是雪花飘飘的冬天。
我不羡慕办公室里看报纸品茶的人,羡慕不来。他们喝着雀巢咖啡,吃着麦当劳,嘴上依旧喊着很累很累,没有更好的生活。而我呢?我今天的饭碗端着,不管是干饭还是稀粥,只要填饱肚子就是幸福。甚至过了今天,我不知道我的腿朝哪个方向迈?我常常要为生存的环境绞尽脑汁,不过,我坚信只要弯一弯腰,就会有一只面包或者矿泉水等着我。
所以,我多么想活成一枚叶子,在菩提树的手心中坦然淡泊地吞吐着每一口生命的气息。
三、芦苇
这个季节,芦花已经谢了。它从容地将对尘世的深情交付于西风,于是,在很多情节里,芦苇做了配角。芦苇和所有大地上的植物都是村庄的配角,它以树的姿态聆听着村庄的悲欢离合。
芦苇宁肯把自己活成一位安静的诗人,一柄月牙镰收割一茬一茬的芦苇,芦苇和村庄上的人一样,一代一代的走来,离去,喂养着村庄。
芦苇紧紧偎依着几棵桑葚树,闻着桑葚的香气,一遍遍敞开心灵。或许,只有村庄能给芦苇唐诗宋词般的万种风情。所以,芦苇选择了在水一方的孤旅。和村庄并肩,听着唢呐一次次送走在这里活了一辈子的人,芦苇波澜不惊。
当芦苇荡撑起碧绿的青纱帐时,我却要向村庄辞行。我不愿呆在没有了牛马的村庄,不肯守着贫瘠的土地整理那点干巴巴的收成。
我做了村庄的逃兵,在河之岸,芦花旋起洁白的雄风,它在为我壮行。而我真的能走出这片大地吗?
芦苇无声,村庄沉默。
直至我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碰的头破血流,也不敢回头。我咬着牙,站立成一棵芦苇的样子。我知道,我是逃不掉村庄的劫,我的骨子里流淌着黄土地的咸腥。于是,我向上或者跳跃行走的意念中,都是村庄的秉性。
那些个漂泊的夜晚,尽管在城市有了一张床,一把通向家的钥匙。心则在长久地思念中,把一切有关村庄的记忆翻阅了一遍又一遍,爱在村庄每一个角落图腾。
村口那片芦苇荡,它是村庄的一粒纽扣,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让我百转千回的遐想,情思,然后一张车票扑进它的怀抱,便再也不想远方。
母亲送我一次,芦苇就老了一年,母亲呢?就在和母亲一回回地送别中,我把自己瘦成城市乡村边缘的一弯象牙月。
其实,只要是离开家乡,我们就都是游子。即使繁华都市楼房几栋,那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没有了芦苇被风卷起的沙沙声,没有了池塘的蛙鸣,都是漂泊,都是水中浮萍。
我一次次寻找返乡的借口,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芦苇岸边,看着一只蚂蚁爬来爬去,听着耳边淙淙地流水声,闻一闻芦苇清香的气息,哪怕只是故乡的一缕风。
篇4:旅行笔记散文
旅行笔记散文
躺在两张单人床的其中一张上,我开始思量着明天怎样开始三天真正的旅程。其实来之前已经联系了一家旅行社,但那个接电话的男人听说是一个人之后,就显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说是个人参团要能凑到有一起去的人,而且现在确定也为时尚早。
“你先确定哪一天能到,到时候有人的话我再打电话通知你好了。”他最后这样结束道。
我知道这样的回复,敷衍的成分更多些,但看他们网站上线路以及价钱于我较合宜些,我就单等着他“到时候来通知”我了。然而到这时候也还没有那个人打来的电话,我也问过那房东老太太,她也不了解这些,不过她说一个人自己搭车去也不算太麻烦的。一个人去这样全然陌生的地方,对未知的恐怕比猎奇的刺激的吸引要多得多,而这样可能花的钱也要更多。我实在不算勇于探索的人,手头也并不宽裕,于是也就立即在心里否决了这个提议。
那个旅行社我还是留着个号码的,就拨过去看看。电话那头是个女声,倒是很客气,知道我已经到了呼市,就问我住在哪个酒店,说是好明天司机来接。我支支吾吾一会,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不知道回答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地方并没有名字,它只是一对火车站的老职工夫妇用自己住家房子改成的山寨旅店;再一个是这根本就不是她所说的什么酒店,连真正的小旅馆也不算。即便这地方有名字,我也不敢说出去,或者即便我有说给她的勇毅,她也决定不会知道这么个地方。所以,一番思想过后,我告诉她我住在火车站附近。
“火车站附近没有好的酒店啊,要不要我们给你介绍一个酒店?先到的游客也住在那里,这样明天也好一起出发。”她依然很热情的说。
我很有些发窘,费了好大功夫才终于拒绝了她的好意,最后是定好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我在火车站对面路口处等她们的司机来接。这样就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觉得跟自己的这个梦想很接近了。一夜无话,但心里是热切而踏实的。
早上出来时老太太问我还住不住,我说旅行社已经找好了,管住的。她就嘱我一路小心些,我也跟她告了再见,就昂然的往火车站去了。
快到火车站时,在路边邮政大楼的廊檐下,两个农民工模样的人靠坐在墙角,腿脚还伸在肮脏的破被絮里。想着他们夜里就这样在这里睡,也不知道怎么沦落到这样,而这样的有多久了?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情境里,当然是一言不发的,即便身边有着同伴,也不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确也是只一味的茫然的望向前面不知哪里,我不知道他们眼光的那个方向有否他们的梦想?
在路口等了半个小时之后,焦急间收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短信,前面是一组车牌号数字,后面是几个汉字:“司机:黄师傅”。正猜测着短信的意思,解释的电话却来了。是昨晚那个女声,她告诉我,司机来接不了了,叫我自己打车去那个酒店那里等,这个是车牌号,司机就是姓黄的师傅。
“你找到了就跟他说是中旅的游客,我已经告诉他你的姓了。”
这样一个小小的变故,我当时是并不在意的,相比于即将来临的三天草原沙漠之旅,相比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想将要实现,这么一点小变故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我不知道的是,此后的变故接二连三的发生,这些变故带来的失落与恼火掺杂在每一段的旅程里,破坏了我的心境,也嘲笑着我的梦想。
我向来以为自己心思是颇沉稳的,看人看事多带着怀疑的眼光,也很少轻信一些东西,但对于自己的梦想,我总是不惜于把最好的色调添加在上面。又有谁肯让自己的梦想显得有丝毫单薄窘迫呢?我不知道是否自己太爱幻想,还是这现实里根本就生不下这样的美满,总之,我是认清现实与我的梦想的距离了。它们隔得好远。
对于这个旅行社在网站上列出的路线以及价钱、服务、收费一类的信息,我其实在心里是打了折扣的。但打了折扣之后,于我的梦想大体上还是没有什么妨碍,可实际上他们自己给打的折扣更多得多。在我打车到了那个集合的地点,找了几圈却并没有找到那旅游车,打电话去问,说是还没到,叫我先到这酒店的大堂去等。又等了半个小时,终于说来了,但车胎又破了。破了就只能修,一下又修不好,最后是调换了另一辆车来。到了接近十一点的时候,我终于是坐上了出发的车子,但这跟他们网站上的宣传已是相差许多了。不过到这时候的变故才开始,我也还没有发生后来的怨气,只想着快些去到我梦想中的地方。
或者也不是旅行社单方面的谋害了我的梦想,我一开始对草原沙漠两个地方也抱了过多的希望,至于一想起就当成了承载着梦的地方。而当它们以这样一种令我失望的姿态出现之后,我把一切罪状都推给这个老是变卦的旅行社了。
到最后,我终于一个个亲自打碎了我的那些梦想了。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根本就不该来这趟旅行呢?或者是我期望太高,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想,这失望越大有两个方面的大,一是希望的标准更高了,失望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是希望摆得越高,失望时侯的`落魄也是越大。
但是,我的高期望并不能全怪我,那些宣传虚假广告的人倒是要担负大责。就像那些方便面的包装盒上面,印着这么大块的肉块,里面其实连末都未必有。所以,要想人们的梦想跟现实没这么大的落差,就要那些说话的人说出真相。不单是商品的广告,就是社会未来的大方向,那些能说话的人也要说真话,不要画出一幅黄金世界的图景,不要空给人一腔热情,最后独自受着大失落的苦楚。
但他们自有他们这样说的目的和用心,改变不了,我就只能自己去看清楚真相,然后重新设定我的梦想。当我看清楚这一切之后,倘使只是苍凉,而我仍然愿意给它加添最好的色彩,那它就是我真正的梦想,是值得我永远追寻下去的梦想。
那么,这一次的出行,也并不是那样的让人沮丧,它至少让我看清了真相,看清了先前那些所谓的梦想的虚妄,它让我知道怎样的梦想是假的,它也让我重新找回以真相为基础的梦想,并愿意一直追寻下去。
在各样人们所造的缺真的世界里,梦想也有着双重的虚幻,所以,我还是要不断的接近它们,这样我才能辨清虚实,当辨清之后,最终仍能留在我心里的,就是我要一直追寻的东西。
篇5:午夜笔记散文
午夜笔记散文
几个夜班过去了。
台风刮起的那天,滂沱的大雨就没停过,下班,上班,一路有大雨的伴随,忽然间感觉到人间温暖起来,不像于说的那么冷寞,他不喜欢雨天的宁静,他是一个阳光型的男孩,他不愿呆在雨幕的窗口,聆听落雨的滴答声,而我,恰恰,喜欢聆听雨落无痕的脚步声。
一点点,脑海里又有了冥想的积绪,趁着这一刻上班的空闲,多多少少的吐露出来。上班时间里是不可玩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包括写字的笔。
夜里大领导不在,小领导就得过且过,做的不过分,尊守一些应有的规矩,如窜岗聊天,打瞌睡,就不行了。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思倦飞于笔间,留于白纸的心酸,这在白天是不可许的。
或许不曾有过,自己说不准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可是我真的办不到,只想认认真真的去爱一个人,谈一次恋爱,如果与自己相伴的人不是自己喜欢的,将来的生活又怎么去过呢?面对感情的门槛,我迈不出自己的脚步,习惯的日子久已萎靡,但寻份根深蒂固的寂寞,我无法走出自己的世界,我认真对自己说,想做个开朗的人,想像于那样在别人面前欲所畅言,大大的敞开自己的心扉。
几个月过去了,我才发现自己做不到,能迈出第一步,与陌生人交谈,几句话后,我说不来了。遇上自己喜欢的,第二次的电话里就缄口了,等待的是无声的电话。面对,都市的.社交,我别无选择,也许我可以孤独一身,生存,是不可让我与人隔居。
时间过了这么久,自己也不是一点没有学到,心中有梦想,放不开,是不争的事,听着音乐,看着夜色的迷失,我渐渐淡忘良宵的明月,陪伴的只有机器的吵闹声。
上帝关上我的一扇门,也会为我开起一扇窗,我要努力找寻那扇窗,走出自己的世界,就会发现人间的美好。
笔记,几个月前我就没有写过了,一是工作的忙碌,占据了我大部份的时间,消耗自己不、少的精力。二是自己坠入隋弱的深渊,感情上经不起打击,为何又能想着自由恋爱,看不懂自己在想些什么,犹豫,徘徊,一直仰望着感情的窗口,不敢爱,也不敢恨。
大雨落下一幕又一幕,昨天的,今天的,加在一起可以汇成一片江河,从高而低,涌向奔腾的大海,我渴望自己是江河里的一滴水,虽然很平凡,力量缈小,心中坚信――那不会干涸的大海,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篇6:春天笔记经典散文
春天笔记经典散文
一
当春天的日子一到,对于我这样一位喜好旅行写生的人来说,很想自由的走出去。然而,受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又不得不把自己甘愿禁锢在某个生活范围的地方做着了无乐趣的事情。就像一只鸟儿无意中飞进了一个半敞开的囚笼,而后囚笼紧闭,它不得不因此失去了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与飞翔,这无可想象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人其实是注定向往遥远,向往自由的。因为你的生命还在,你的思想还在,你的内心情感还在,这样与其你在一个地方蹲守活着,还不如让自己行走出去。如此,人的生命,思想,情感将纷纷被重新激活,变得富有生气。
伴随着春的季节,茫茫天地之间,万物个个萌生高长,一切符合自然的生命体再次孕育造化出别样的色彩美。那么,这样的季节,但凡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其内心总是想方设法脱离固有生活的地方,让心灵脚步前往别处,以获得对山川万物行游欣赏的醉感。春天的季节中,那自然界的柳暗花明,那漫山遍野的万千繁花,那一汪春水向东流的激情澎湃,甚或是伴随那春日里的柔媚阳光,天籁之音,柔风细雨,甜美歌声,无不让我们在渐行渐远的旅行生活中,孕育着无与伦比的性情。此时此刻,这样的季节,你可能还继续被学业,工作,家庭关系以及自身的心灵等处于圈养的状态之中,由此导致着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思想,甚至自己内心某种感情等因受到这种缘由而最终导致停滞与萎靡。这样的生活,我想但凡是一个常人所不愿意接受的。一般而言,人只有走出去,放开自己的脚步,不论你走的多么遥远,当面对着另一个自然环境下短暂生活,且不论你的内心以及你的思想收获如何,我想这总比你在之前受某种禁锢生活要好的多,因为这无论如何,就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人生的体验,乃至生命的体验。人的思想也好,心情也好以及精神力量其最终都将得到完美的释放。
?
二
春天的季节,我的感情总是转变得越而丰富强烈,这并不是认为我本身的情感就该如何是好,而是春天的那种新生环境所具有着的某种超强的吸引力,正不断促使着我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这自然的感情世界中,去适时培养与造就我对所见事物的浓厚感情。其实,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身心如果与自然脱离,与季节脱离,那么感情往往就逐渐脆弱,也由此产生不出两者间感情的碰撞与融合。因此在我看来,自然季节将是人产生不同感情的基础。徜徉在自然的生命里,季节的轮回更替,让我的感情自然而然产生出超乎寻常的变化。这其中,春天所赋予我的感情既充满喜悦,又富于激情。
以我个人而言,春天本该就拥有诗意的味道。所以,当我在这样的季节里去生活追寻,其对于自然事物的感情往往比其它的季节要深入的多。这样的季节,那乡村山野或许是最适合我去找寻这季节本身所散发出的浓郁气息。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让我的记忆随着正当山花烂漫的时节直接穿插进入到生我养我的那片乡村土地上。
我因为受乡村的长期生活,春天的那种自然气质以及状态美,在我眼里心里总是体现的如此鲜明与熟悉,以至于我的心灵深处无不为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醉意熏陶。
遥想乡村的生活季节,春天给我的印象至今是深刻的。那村里村外,万千的野花馥郁芬芳;那田间地头,葳蕤的草木散发出淡淡清气;那村头小河边上,青绿的杨柳在春风的洗礼下舞动着身姿;那块块条田里,无数麦苗儿在柔柔的.细雨中轻吟低唱。这一切,正日日勾起着我的心灵,正时时培养着我与自然的亲密,也从而使得我在往后的日子里,终将通过一篇篇,一段段文字的轻描淡写,去塑造我对自然的独特之情!
三
春天的乡村生活,一方面,除了塑造着我丰富的自然情感外;另一方面,也开拓着我文学上的兴趣发展。可以说,最初导致我进入文学空间学习发展的,除一半的原因是来自我的爷爷与父亲影响,另一半的原因则是来自乡村生活,特别是来自春的那种气息力量推动结果。
在我的生活记忆中,12岁那一年当是我步入写作的开始。那一年恰逢春日,我常常站在村外的田埂高处,遥望着那村外金黄色已醉满田地的油菜花海,我的尚未成熟的心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环境下无不充满着浓浓诗意的况味。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在这开满油菜花地里,我手持笔墨,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独特诗的形式手法写了篇《春的旋律》。这篇文章后来无意中被我的语文老师发现,立即在班上当作了范文来读,同时与其他同学写的好的文章一起张贴在了学校文化专栏里,前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至今觉得,《春的旋律》算是我生活写作以来第一篇真正用心去投入大量感情的文章。今天如果有人让我去重写当时那篇文章,或许再已找不出当时春天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写作最重要的一面就是灵感,你没有灵感,你就没法入笔。这些年,通过我在生活工作中的感悟,前后也写了不少的文章,然而,大多数都是些应景式的。我这么些年,对于自然,对于季节性的描写常常都融入了我的散文文字里,这其中,春天孕育给我写作的灵感总是最多,最深入强烈的。
我常想,一个像我这样在生活里久经写作的人,如果不经常出去走走,灵感是不是就会缺乏,以至于难以提笔。然而,目前恰如春天的季节里,我却没有因长期封闭的生活工作而握笔难耐。但凡这样的生活再无聊,工作再压抑,只要拥有着一个春天,我的心就总是轻松,敞亮的。
四
我没有过多的用语言去赞美春天,因为春天它无需要赞美,它本身就是向往一切美好的代言词。
春天的季节,很想让自己在任意一个小道中来回着散步,去身心感受这季节无处不在的浓浓气息。
春天的季节,很想让自己在一个阳光的午后,让身体平躺在柔软青绿的草丛中,然后去静静的望着天空,那甚是陶醉。
春天的季节,很想让自己久坐于某个小角落,去阅读着些文学书籍,去构思书写某一篇文章,顺便再泡着杯清茶独自品尝,实在惬意。
春天的季节,也很想让自己去野外吹吹清风,去山林里吼着嗓音高唱,去鲜花怒放的世界里自由浪漫。
生活的一切,无非就是这么样的简单,这么样的幸福。
行走在春天的大道上,我无时无刻不被一种喜悦的力量,一种兴奋的力量,一种激情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正推动着我向前迈进,向着明天迈进,向着现实中的理想迈进。
篇7:乡间笔记散文
乡间笔记散文
一、黄昏里的村庄
从我现在的角度望出去,便可看见黄昏里的村庄了。
切近的是此起彼伏的屋顶,仿佛一本本上帝随意翻看的书,倒扣在此刻暗灰的天空之下,封面是统一横向的波浪纹路,色彩简略。瓦是有些年头的,泛发青黑,正如当年铺设这些瓦片的那些瓦匠,小心翼翼地在木椽上走来走去,面色庄严而凝重。现在,大多的瓦已是残破不堪的,容颜早逝,这也是大多数瓦下乡人的命运吧。一片瓦,正如一个人的一生。
在屋顶与屋顶之间,有一棵树的树梢,在东游西荡的风中,它是那么消瘦,绿色变得十分暗淡,仿佛已与周围的灰暗融为一体。我不知道树木也是会变色的,只知道此处的一棵不似稍远处的那三棵,光不溜溜,显示出被洗劫之后的无奈和悲怆。它们长期守侯在对面三层楼房的左侧,指明家所在的准确方位,以及对于自己作为树的最后一丝捍卫。
总有许多的东西被此刻的事物和光线所遮蔽。所以现在,我只能看见远处池塘的一半和“7”形的一段道路。池塘一直被称作养鱼塘,然而,自从我十多年前从里面钓出一条小鲫鱼之后,便失去了鱼的踪影,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我一直对自己失手钓出最后的鱼而耿耿于怀。池塘不再有鱼,而变为单一的池塘,这让我感觉十分的不安和遗憾。可是,对于母亲来说,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这池塘里洗衣洗菜。我不知道我的母亲是否会在凝视水面的时候,想起我的三舅来。他死在这片水域里。我从没有见过他,或者说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怎样去记住一个人。现在,我已不敢再往母亲指给我看的那片水域多看一眼。
跳过去吧,便是道路了。道路还是新的,不过两年的光景。现在的黄昏,只有偶尔的人,拎着大大小小的东西,走过这段路,然后,从道路上以及我的眼里消失。树木,房屋,越来越暗的光,将他们行走的方向和目的一并湮没了。只有这一段“7”形的道路,越看越像一个大于号,而这两边又该是怎样的内容?或许只是一个转折而已,每个行走的人都须经历的必不可少的转折吧。
被道路一分为二的菜地,左边的,右边的,都还有点绿意。我曾经在这片乐土里进行过小规模的偷窃,几根浑身带刺的嫩黄瓜,几根小得可怜的红薯,在池塘里洗净,便是我童年的美味。现在的我,只能遥望,却并不羞愧。
更远处的是一排排杉木林,一座座面色模糊的农家屋宅和被称作“小龙山”的群山。我很少去往我看不见的那些地方,然而,我可以想象:此刻黄昏里的村庄,就像是一幅宁静安详的立体风景画,光,线条,色彩,风的流动,人的步伐和节奏,都恰到好处。无论此处的还是彼处的,对于我,也只是窗外四角的天空吧。然而,已是足够!
二、寂静的暗
很久没有感受到纯粹的黑暗了。
在城市之中,黑暗其实是少有的。即使是屋内的灯都一齐熄灭,窗外的路灯也总会穿过印着青竹的窗帘,铺在我的床上,提醒我注意。更有那摩托车、汽车的灯光伴着尖锐的噪音间歇性地扫过。我不得不睁着眼,清晰地看见屋内清晰的一切。城市之中的夜,始终是清醒的黑暗;城市之中的人,始终是暴露无遗的猎物。
而当我躺在乡村老家的木床上,一伸手拧灭床头的壁灯,我便陷入浓重而纯粹的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亮,伸手不见五指其实也是夸张,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手是否真的按照试探的意图伸了出去,我感觉它们就好像落水者最后对一根稻草的胡乱挥手,正如我此刻睁大的双眼,一无所见,或者说只见到这完整无缺的黑暗吧。
我有些惊慌。仿佛正走在人潮涌动的大街上,突然就瞎了眼,从脚到心都感觉处于失衡失重的状态。迈出去的脚,悬浮的心,都毫无着落。只有无助。只有彷徨。只有心慌。黑暗的双眼。黑暗的心。
与此同时,我的父母也正在这黑暗之中,安睡。他们才是这乡村黑夜真正的主人吧。对于他们,我想,黑夜一如白昼,一如母亲手中的针线,即使是故意闭上眼,也不会将自己的手扎疼。黑暗或许是有令人疼痛的锐角的,而夜就停在这黑暗的尖上;黑暗又或许是光滑而有弹性的天幕,像那床他们结婚时的绸缎盖被,将他们覆盖,并完全包裹,温暖,宁静,充满怀旧的气息。
多么寂静,这样的夜晚!寂静的暗,似冰冷沉重的铁。所有的家禽,都早已回到它们习以为常的圈里,或已被母亲亲手做成腊肉,悬挂在二楼露天的阳台上,像是炫耀的一面面风干的旗帜。其实,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有了家禽,没有了声响,自然也没有了热闹的炫耀。连那些无家可归的野狗或野猫,也趁着这难得悠闲自在的时光,做最后的漫游,最后的集体告别。
身处黑暗的铁屋之中,再坚强的斗士也可能万念俱灰。一个人一旦被抛入这样的境地,手脚被无形地绑缚,一无所见,一无所听,恐怕意念也难以成为解缚的安慰。只剩下承受,像一截无比清瘦的稻草,迎接慢慢逼近的潮水、黑暗和寂寞。
寂静的暗,让我辗转反侧,心有所思。我终于庆幸:我终究不是卡夫卡式的“地洞穴鸟”,潮湿和阴冷毕竟远离我生存的恐惧。我朝窗户的方向张望,备感欣慰,因为我相信,五个小时之后,我依然能有所见,能有所闻。
三、把门敞开
天黑下来,所有的家禽都回到圈里,人也回了家。
猫现在很瘦,我不知道是缺少老鼠,还是由于它自身的懒惰,总之,它显得毫无生气,伏在地上,眯着眼睛。我和母亲只能小心地从它的身旁绕过,进入家门。家里空荡荡的,到处都覆盖着一层细灰,包括父亲的脸,也是灰蒙蒙的一层,让我记起一个很伤感的词:沧桑。
大门是敞开的,没有上锁的必要,陌生人单看老屋的外表就肯定会取消进入内部的念头的。然而现在,也是少有亲戚朋友来的,他们都在异地忙着,偶尔打个电话,三五句之后便是尴尬的沉默,这都让很要面子的父母长吁短叹:没有新房,亲戚也疏远了,就是回来,都没有地方住。我明白:在乡村,一座富丽堂皇、装潢考究的楼房,对像父母这样半辈子都在为生计而奔波的人意味着什么。想想自己,在城市里生存,三月之中,两次搬家,白天锁上门,在单位昏天黑地;夜晚就在别人的房子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可我日益苍老的父母,又在摇摇欲坠的老屋里做着怎样的梦呢?
二舅家的新房建设已接近尾声,近300个平方,近十万元的投资,让我们惊叹。站在高高宽阔的三楼阳台上,俯瞰我家那低矮破旧的老屋,心里便觉黯然。老屋仿佛可怜可笑的侏儒,身处四周巨人的包围:这是老屋的境地,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境地?
我特意去看新房的大门,是两扇颇为壮观的铝合金门,镂空而厚重。大门紧闭,我能想象出在明月皎皎的夜晚,它们就会发出寒冷而庄严的光芒,把一切萎缩和罪恶都逼在门外。站在屋内,我感觉到空气的凝重与压抑,门窗反射的太阳的光是多么的强烈。回来,拍拍老屋朱红的木门,空洞宛若有回声,一只蜂虫猛然飞出。
石油大王是不懂得捡煤渣的老太婆的心理的。我一直很奇怪:自己在别人的整洁温暖的房里总难以入睡,而一旦躺在老屋里一张吱吱哑哑响的老床上时,却变得心平气和起来。父亲的呼噜声,隔着两扇房门,依然清晰地传来,二十多年了,它还是这么深沉,稳定而有力,仿佛这老屋所蕴藏的莫可名状的气息,总让我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不能自已。
今夜,我把门敞开,我知道不会有人来,只有那无须破门而入的风,会轻轻地吹去潜藏的浮尘,鼓荡我的胸襟,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在墙壁和黑瓦之间,悄无声息地走动。
四、老屋的墙
总是逃不开老屋的影子,它似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我回忆的触角,向乡下的田野,向破败倒塌的后院的墙,延伸。
我曾建议我的母亲干脆把院墙推倒,敞开老屋的怀抱,然而母亲微笑着拒绝了。她说没有墙,就不成为一个家。我明白,她其实暗指了家徒四壁的现状,有一堵墙,至少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圈住少得可怜的几只家禽,可以供那只肥胖的花猫晒着太阳,而于路人,也算是一重想象的障碍,你听得见墙内鸡鸣人声,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正如我此刻站在院里,无论如何也判断不出你来自何方。
天雨墙坏。终于有一天墙轰然倒塌了,势不可挡,当然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们注视着一堆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厚厚的黑色的泥土,不知所措。看着鸡从容地走进走出,我们和母亲一样紧张。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了三天。这次是教书的父亲充当了泥瓦匠的角色,虽然我们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但也无可奈何。他笨拙地用铁锹搅拌泥浆,把石头一块一块地按形状的契合码在一起,然后用泥糊住,一点一点地砌,一层一层地垒,半天后,墙终于立了起来。然而它明显不同于过去的那堵墙,它畸形地斜向路边,仿佛侧身等待谁的到来,倾而不倒。父亲对他的创造成果很是满意,那神情俨然是个业余建筑工程师。我没有指出它倾斜的事实,对于父亲的劳动来说,这并不重要。
我们依然称它为墙,老屋的墙,也依然在它上面晾晒东西,甚至有段日子,我们大胆地把老屋的钥匙放在墙头的'隐蔽处而安然无恙。它比过去矮了很多,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越过去,像那只动作灵巧的猫,幸好周围邻居家的条件都比我们的好,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贼会光顾我们的老屋。相对于人心的高度,它的高低也就不是问题了。我突然想,当初之所以筑墙,其实并不是为了防盗,或许只是为了使其更像一个“家”的样子,或许只是为了朴素的美观和内心的安定吧。
但不知怎的,我始终怀念那堵覆盖了青苔,呈现绿意的老墙。我多么希望它能够奇迹般地重现,但我知道,这只是奢望而已。它义无反顾地倒在了过去,成为记忆中坚固的“墙”了。
五、萝卜
天已入冬,萝卜还生长在窄而长的田埂上,一年又一年。不见得有什么新的品种诞生,倒是觉得萝卜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了。
对于地道的农民来说,萝卜就是“土人参”。人参是鲜有人见、鲜有人吃的稀罕物,萝卜倒似乎多得吃也吃不完。冬日里,人们从田埂上、菜地里拔来整筐的鲜萝卜,叶是嫩绿的,萝卜是白亮光滑的,或许还沾着些潮湿的泥土。叶子不好吃,就剁碎了喂鸡喂猪,而将泥土和萝卜一起剪下,洗刷干净,再切成小瓣,摆在竹筛或簸箕里,趁阳光强的日子,晾晒几日,使其失去水分而变软,我们称之为“萝卜干”的就是它了。拌上辣椒或生姜腌制在坛里,便是冬季里最常见的一道家常咸菜了。
而我是等不及它们由水灵灵的萝卜变成脆硬的萝卜干的。我常常偷偷地拔它起来,就好像当年鲁迅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根一样,牵连不断地拔起来。我不是为了寻找长得像人样的萝卜,况且,我也没有听过萝卜有人样的,我只是喜欢生吃萝卜而已,也曾因此而毁了人家的田埂和菜地,惹来他们一顿并无恶意的斥骂。但那时偷吃的滋味却是记忆犹新的:只轻轻地咬一口,便感到冰凉刺牙,水分尤其多,有的还很辣,当然,我是舍不得因此而丢弃它们的。
萝卜于我是有恩的。那时,我的手一到冬天就生冻疮,而且常常冻得皮开肉绽,痛痒难忍。父亲不知从哪里听说,把萝卜切成薄片煮熟了敷在患处,能治冻疮,便照着做了。一片一片几近透明的萝卜贴在手背上,冒着热气香气,虽有些微痛,却又感到冻处舒服无比。如此,父亲为我煮了二十多天的萝卜!后来,手上的冻疮终于好了,再一看,筐里的萝卜也所剩无几了。
然而,这样的日子总是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我,也只单单从食堂里买来一碗“萝卜烧肉”,味道虽然不错,但我觉得终究没了天然的纯味。于是,想起家里那几分菜地和菜地上生长的萝卜,想起父亲为我细心地煮萝卜片,想起母亲在灯光下腌制萝卜干时的情景,那久远的味儿,仿佛又充溢在我的唇齿之间,让我久久地回味……
六、红薯
父亲在削第三根红薯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拿起已削好的一根,从中间切了一段递给我。他知道我最喜欢吃这个,从小就是。
红薯其实不全是红色的,在我印象里,还有一种是白皮的,味道和红皮的相差无几。在当地的方言中,我们统称它们为山芋,大概最初山上是最适宜种植这种食物的。想起我们家以前就有这样一块很大的地,在山坡上。常年四季种着些芝麻、棉花和山芋。
农时是不等人的。插山芋苗一般是在端午节前后,而且多选在下雨之前。而在这之后,还要定期施肥、培土,只有如此,到了夏季才有鲜嫩的山芋茎和山芋叶可以享用。对于习惯了鱼肉荤腥的城里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道美味,且有好听的称呼叫“绿色食品”。山芋茎和山芋叶生长在细长的藤蔓上,生生不息,仿佛黄瓜和丝瓜,采摘不尽。
每到农历九、十月份,便是挖山芋的最佳时节。于是,我们一家人全体出动:父亲挑着竹筐走在最前面,母亲、哥哥和我依次走在父亲身后。那时,山芋刚刚成熟,有的甚至露出头来,只要用力一拽根蒂,便拔了出来。更多的时候,需要父亲使用锄头,进行挖掘。红薯和花生一样,埋在地下,你无法预测它的深度,所以有时父亲一锄头下去,红薯便一分为二了。
我总是记得这样的景象:高高的山坡上,母亲在费力地拉扯着牵连不断的藤蔓,父亲不停地挥动着锄头,而在他们的身后,是一根根沾满泥土的红薯,和正在捡拾一根根红薯的哥哥和我。而当我们疲惫又心满意足地归来,天已昏暗,我们的双手满是红薯的汁,像许多记忆一样,难以洗去。
挖来的红薯就堆在杂货房的地上,它们的命运大致有三种:一是挑选一些完整而少虫蛀的,用来洗淀粉(又称山粉),这是正月里做菜或调配不可缺的;二是削去它们的皮,煮熟冻结了,再切成薄片或细条,晾晒几日,用粗沙炒制,我们称之为山芋角的便是它了。现在安庆的街头,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食品,两块钱一斤,并不便宜。但它们的坚硬和干脆却一点也没变,还是当年我吃过的味儿。最后一种是最常见的,或蒸或烤,都一样喷香诱人,甜丝丝,粉嫩嫩的。城里人喜欢吃烤红薯,用纸包了,很文雅很小心地吃,还是弄得一手一嘴的黑。
然而现在,山上是一片萧索的荒地,鲜有人种了;家里的红薯自然也是一年比一年少,仅仅够吃。于是,想起一家人浩浩荡荡走向山坡,在天底下一起收获红薯;想起四双沾满薯汁的手,和四张兴奋的脸;想起兄弟急不可待地从火堆里扒出烤熟的红薯,因而烫得嗷嗷直叫。一切宛如昨日,唯一不变的,是红薯还在坚强地生长,一家人还在健康而幸福地生活!
篇8:山歌笔记散文
山歌笔记散文
朋友闲聊,谈起收集山歌的事,催使我想起少年时到岷州花儿的故乡岷县和一个家庭的一段经历,我翻箱倒柜寻找一本少年时的摘抄笔记,随着笔记的翻起,一段因山歌而起的初来时喜,落幕时悲的人间真实的悲喜剧,从我心头一幕一幕展开。
父亲有个朋友在岷县闾井镇变堡山村,出身于闾井变堡山一个畜牧家庭,17岁媳妇进门,20岁接回娘家的妻时被马步芳军抓壮丁入伍,后选为中央军,打过日本军,也与解放军顽抗作战,原是国民一党一驻守南京部队一个军官,攻战中被俘,被解送到陇南武都劳改,因为礼县湫山乡与岷县闾井镇相依紧邻,与时在公安大队的父亲认识。父亲退役,老人劳改期满出狱,互相打听后走动。在我考上县高中15岁的夏天,父亲帮老人在礼县盐官骡马市场收了10多头牛、40多只羊。父亲忙着收割,要我帮老人赶牛羊到岷县闾井他家里去,记得老人年龄虽大,已70岁,但身材魁梧高大,腰杆挺一直,慈祥亲和,我和老人一家相处了10多天,当时演过一部电一影《风雨下钟山》,他说电一影和实际根本不一样,国民一党一军不是那么软蛋,立马就投降的,败的原因是国民一党一是少数人过好日子,支持的人少,失了民心,共|产|一党一分了地让多数人过好日子,支持的人多,得了民心,就这个理。
天热、路远、牛羊散漫难赶,只好白天吃草,夜里行进,瞌睡难耐,为提精神,我给老人一路唱秦腔,老人乐不可支,到了岷县地段听有人唱山歌,我问老人会唱吗?老人说年青时,他当过花儿王,每年农历5月17日到岷县城二郎山赶唱,还到国民一党一军营里也唱过,监狱里唱过,过了锁龙乡人希少时,他便唱了起来:“记得那年四月八,/牛车接妻回娘家,/遇上马家抓兵丁,/连同牛车进兵营,/会耍拳棒体头壮,/马家军选进中央军,/西安抓了蒋总统,/国共合作打日本, /同营战友多战死,辛好命里能逃生,/四五年胜利齐欢庆,/不料总统变了心,/三年兵败如山倒,/南京城被俘成罪人,/劳改十年才回家,/辛好儿媳已满门,/老伴见我回来了,/不倍我见阎王了,/邓老人家政策松,/倒牛贩马渡营生。”边吆着牛边唱他艰难、困苦的一生。夜里我睡着了,一觉醒来,听见老人打打呵吸,老人熬不过瞌睡,长出一口气唱起来:“天上的星星煞煞明,/年轻人一旁睡混混,/人有少壮与老人,/年有舂夏和秋冬,你年轻了我老了,/坐在一块没搞了,/年轻的时候人都爱,/老了就把陽坡晒,/太陽落了西山了,/一天不如一天了。”
他儿子想生是个标准西部男子汉,身材高大,身壮腰圆,肤色古铜,唱得一腔好山歌,是当地有名的歌王,年年到岷县二郎山赶花儿会。媳妇二娥是村子里头号美人,高高的个头,乌黑厚实的头发一直垂过腰际,银盘脸,大眼睛,干活勤快利马,孝敬老人,山歌唱得让人心醉,听人说是在花儿会上唱花儿认识恋爱的,但我记得和想生哥经常斗嘴,但想生只要赶上牛车出了家门,随着牛车轱辘吱吱的滚一动,山歌便唱起来:“二郎山的会开了,/心上人要转会来了,/把你的.妹妹都引上, /来了给你杀骟羊,/早上做成羊肉汤,/放心我一点不幕浪。”细想起来,赶上漫悠悠的牛车,那种山高、路远、沟深、水长、车慢的空寂、无聊,一路雨淋日晒,坷坎与艰辛。闷对天问,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山歌。我坐着他赶牛车从岷县闾井到礼县湫山,摇得我头昏呕吐,想生哥一路却唱得异常起劲。谁知一别一年后,他进山砍柴回来发现二娥与堂弟生阊偷一情,用砍柴斧刀,砍了两个人的头到乡zheng府投案,成了闾井轰动一时的大案,后被判死刑一槍一决了。当我和父亲听到此消息,几天吃不下饭,想生哥、二娥都是很好的人,咋走了歪路呢? 那个被杀的生阊我也认识,离想生家住的不远,个子不大,是个小胖墩,黑黑的脸,但山歌唱的野味十足:“红马骑在草滩里,/要唱十二牡丹哩,/十二牡丹我不唱,/要唱十五大月亮,/月亮上来一张镰,/青龙倒把白龙缠,/活象吕布戏貂蝉。/吕布戏了貂蝉女,/愣舍江山不舍你。/江山舍了从打哩,/把你舍了哪有哩?”。给我的印象他好像不务正业,听说他大人和哥哥在集镇大街上做大生意,反正他一天骑着一匹枣红马在村子里瞎转悠。
面对歌王想生这一罪恶的砍杀,一度时期我对山歌产生了疑惑,因山歌而爱恋结合,因山歌引私情而人头落下,这火一辣辣爱欲赤一裸的情调中蕴藏着的是福还是祸?是善还是恶?这歌声是软化了歌者的心灵,使他们宽容、开阔、豁达?还是硬化了歌者的良心,变得自私、狭隘、凶狠?我想起《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携老。”那种美好浪漫的爱情理想,一直映照着现实人间的爱恨情仇,在斧起头落,情仇爱恨的血泊里,象阴陽先生举行过血祭仪式一样,变堡山村沉寂了三年,没有山歌唱起。歌王想生带着两条人命的罪恶,丢下一摊子难事给老人随着一声一槍一响而去了。我视乎又看到歌王想生,手拿一条长鞭,坐在两头大角白牛拉的木轱辘车上,鼓起肌胫的古铜色肌肤,在青青的草原与蓝天白云之间,高声唱起:“牛车吆到白草坡,/两个公牛来抵戈,/邻里打架为一墙,/公牛抵戈为草场,/我打妇人为贼郎。”出此恶事后,父亲看望了一次老人,回来后常常叹息:爷孙三人咋过活里!出祸事后老人和孙子三个搬到山下的立轮水磨坊里看磨渡日,老人天天喝酒,一次酒后掉进水沟而亡,我常为这个老人一家人遭遇的命运心里不安。后来,我办案路过闾井想看看,走到变堡山半路上打听,我得知想生的大儿子已成家在县城做当归生意,过上了红火的日子,二儿子外出打工,过年时也引了外面的妹妹回家,帮哥哥料理生意了。老房子已没人再住了,我听了心才慰然。我看到那几间我曾经要过水喝的立轮磨房已经倒塌,一条宽大的公路从旁边穿过,那条小河已经改道,沿着路的北边漫过青青的草原。我不知道想生的儿子再唱山歌不,我只愿他们兄弟俩把日子唱得更红更甜。
篇9:七月笔记散文
七月笔记散文
也许很多年过去,我依然会记得那个黄昏,记得那满塘的荷叶,记得他宠溺纵容的眼神。
——题记
早先听说慈化的荷花开了,就有些蠢蠢欲动,接着金桥的荷也开了,那是我春天的时候就计划着要去的地方。可是我已经把自己搁置在一个小店了。可怜的两天休息也给了那人。今年的荷只能眼睁睁看着错过了。吃中午饭的时候,忍不住提起早年北门的荷塘,也不知道那些花还在不在呢?举着箸,有一点点走神。“要不,下班后我们先不吃饭,你带我去看看吧!”
也只是随口一说。下班后我慢慢走路回家。经过那家花店的时候,被一盆水养植物吸引。开始和店主———我曾经的女友聊起它的习性,听闻并不娇贵,便买下来,这时候电话响起。“我在花店呢!你来接我也好!”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自顾着说了挂断。捧着花往家的方向走去,远远地看见他骑着我那辆白色的车缓缓而来。在我近旁停下,却并不掉头,示意我上车,便往北门的方向行去。
夏风微凉,熟悉的街景一掠而过。没有方向感的我很快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在一大片绿影前我们驻足。他倚车而坐,面对那么一大片的绿我有些慌乱。不知道他是在看荷还是在看我。径自绕塘而行,荷叶铺天盖地的遮住了整个荷塘。微卷的.,伸展的,或羞怯或张扬的望着我们。塘边几米近的地方,有含苞的一朵纯白,亭亭玉立着。一枝独秀,在夕阳中微微牵着一缕浅笑。我换着不同的角度去拍,每一张都弥足珍贵。
“采不到呢!”他遗憾的说。看我不舍,他以为我想要。“我才不要采呢!”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有些不真实的陌生着。这一生,我们是分开的太久了。最初的相恋已经模糊。那本《浮生六记》已经泛黄。在红尘中我们一次次分离,直到麻木。我要的幸福原本以为终身不可企及。可是在这一刻,在这个我居住了近二十年的小城,在这个本是无数次重复着的平常黄昏,我看见了满塘的花开,每一朵花都写着对我们的祝福:亲爱的我们,一定会幸福!
篇10:清凉寺笔记散文
清凉寺笔记散文
清凉溪
清凉水库三面环山。库水清澈明净、碧波微澜、涟漪涌动、水气森森、凉风习习。有山峰、树木、花草、云影倒映水中,明明暗暗,如梦似幻。在这水库边信步,会让人产生心旷神怡,宠辱不惊,物我两忘,彻彻底底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清凉水库是隆德县城2万多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就是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水库,多年来,我竟然没有前去探究它,可见,我生活和生命中的空白是很多的……已有44年历史的清凉水库,就那样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一刻也不停息的为隆德县城的居民供应着生命之水。清凉水库的水主要来源于清凉溪。
在约长10公里的清凉谷中,长长的清凉溪蜿蜒曲折,潺潺流动,清澈见底。因溪水的抚摩,水中的大小石头光滑明亮,像是有生命的事物,向你眨动着眼睛;嫩绿的苔藓随处可见。溪流边田田荷叶如盖,绿草如茵,野花绽放,生机勃勃,清香扑鼻。在平缓的溪面,溪水静静的,只有涌动的波纹,有时几乎看不到溪水的流动;在有坡度的溪面,溪水泛着清亮的水花,唱着欢快的歌……
我们是在一个秋天的下午来到清凉寺风景区的。
停车后,在县旅游局局长的引导下,我们走进清凉谷,时不时趟过淙淙作响的清凉溪,一边听着不绝于耳的神奇传说,一边欣赏着清凉谷的美丽风光。天蓝云淡,树木葱茏,层林初染,巨岩横空出世,鸟音清脆悦耳,鲜花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在这秋日的午后,清凉溪好像一条长长的银白色的飘带,在鳞岩双峰对视的清凉谷中飘动;又好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蛇,在引人入胜的清凉谷中缓缓移动;也好像从天外而来的一支奇异清流,荡涤着走进清凉谷的游人的身心和灵魂……
是啊,就让这清凉溪的水,清洗你日渐浑浊的眼睛;就让这清凉溪的水,抚平你内心的'浮躁和不安;就让这清凉溪的水,湿润你干涸、疲惫的心灵;就让这清凉溪的水,唱给你世界上最清、最纯、最甜美的歌谣;就让这清凉溪的水,告诉你有关清净、平淡、丰蕴的哲理……
在一个初夏的日子,我们又一次走进了清凉谷。
同行者刚刚看到清凉溪,就惊呼不已,感叹不已,爱恋不已,纷纷亲近这清亮的溪水,或站着,或蹲着,或手浸溪水,或凝视溪水,或与溪水亲密的合影,要把这样的清净、美好永留心间。
再次相遇,再次被你洗濯,从双眸到身心,到心灵,再到灵魂,就这样彻底,就这样爽快,就这样惬意,就这样不能忘记。
同行的几个人走远之后,我坐在清凉溪边,用心倾听溪水悦耳动听的乐曲。阳光下的清凉溪更加不染纤尘,闪烁着动人心魂的光晕。我情不自禁地把双手伸向清凉溪,算是问候和亲近吧。这时,一种异样的舒爽通过双手漫过全身,我不禁微微地颤抖了一下。我知道,这就是清凉溪给我的馈赠。清凉溪,这条令人魂牵梦萦的溪水,让身心憔悴的人清凉,让疲惫不堪的人清爽,让所有的烦恼随溪水远去……
从“润墨池”到“清凉水库”,在长长的“清凉谷”中,清凉溪一路流来,时隐时现,时急时缓,时而平静,时而欢笑,时而歌唱,时而闹趣,把雪白的水花和心灵的笑声奉献给自己的伙伴。
行走在清凉谷中的人,不时与这奔流不息的溪水相遇。
过木桥,踩石头,都有欢快的溪水为你送行。
溪边的草木嫩绿茂盛,柔情似水。溪边的野花花枝招展,袅袅婷婷。
溪水中的石头光滑洁净,他的语言只有溪水能懂。
清凉谷中的鸟鸣带有水灵灵的声音。
清凉谷中的风也潮湿柔软滑爽轻盈。
被溪水滋润营养的一切,知道用自己的魅力感恩溪水。
清澈干净的溪水,你的世界无人能进入。
笑佛山
“笑佛山”,因酷似一面带微笑的巨佛而得名。
进入清凉谷,沿清凉溪、清凉小径一直往里走,前面会有一座经年累月的水库挡住去路。站在水库边向北观望,一仰躺着的巨佛就映入眼帘。他的头颅、双臂、双腿及面部笑容惟妙惟肖。笑佛山背对六盘山。六盘山天下尽人皆知,而笑佛山在天地之间微笑着,竟然没有多少人知晓……
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景观多有天地造化、鬼斧神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诸多赞誉。我觉得清凉寺景区中的笑佛山也不例外,这也是六盘山近旁一大神奇的自然景观啊!
站在山下,一眼望去,这山的中间有一条宽阔且深长的沟,两边对称状的分布着四个形状相似的大山包,下面的两个山包巨大且诡异,中间的两个山包小而神奇;最上面是一横向的大山脉,正中又有一凸现的圆形的山包。
当你仔细观赏时,你情不自禁,心中窃喜,暗暗称奇。眼前看到的这哪里是一座形状奇异的巨大的山?分明是一座活灵活现、憨态可掬、镇定自若的仰躺着的笑佛。你看,最上面那横向的较平坦的大山脉是一个特大的“枕头”;那圆形饱满的大佛的“头颅”就安然地睡在枕头上;他的“左臂”弯曲着,硕大的“手指”和“手掌”搭在“胸脯”上,“右臂”顺势放在“腹部”;“双膝”自然弯曲着;“双脚”稳稳当当的踩在厚土上……
笑佛山,和你对视的时候,我才明白: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笑佛山,你不孤独,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你的双眸里,都在你巨大的内心里;笑佛山,你不寂寞,流云为你跳着美丽的舞蹈,飞鸟为你唱着婉转的歌谣,树木、花草就在你的身上生长着,芬芳着。
笑佛山,你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你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笔架峰
笔架峰在笑佛山对面。
九天之下,十万大山之中,当我第一次看到笔架峰的时候,你便和笑佛山一样,在我心里留下了旷日持久的秘密,令我难以释怀……
在庞大的“笑佛”面前,直插云霄似的笔架峰挺立着,这是天地之间又一大玄机!
我们走进清凉寺风景区的时候,尽管一行10多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致,但我还是尽量让自己淡定一些,让自己仔细一些,把清凉寺中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的一切收藏进双眸,容纳进心里。让那些离奇、新鲜、如泣如诉、缠绵悱恻、忠贞不渝的传说和故事萦绕于耳,我要用心感受清凉寺的奇异和魅力……
在清凉谷里,面对一个风景点,游人便要停下来,听旅游局局长的解说,每个景点几乎都有一个出人意料的传说和故事。
走过了清风沁人心脾的清凉谷,走过了清水涤荡灵魂的清凉溪,走过了柳暗花明的清凉小径,当我站在润墨池边,当我仰望绿树郁郁葱葱的笔架峰的时候,我像仰望苍天一样心里充满了虔诚和膜拜。笔架峰的确让我几近麻木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地震撼和冲击……
在夕阳西下,在空谷鸟音飘荡的清凉谷深处,透着神秘气息的笔架峰被绿色包围得几乎密不透风,绿色的林海把笔架峰装扮得雄伟而秀美,瑰丽而神奇。
这么巨大的一个“笔架”,究竟有多么饱满和沉重的神笔要挂在上面?
不知天底下还有没有如此巨大且漂浮着神秘色彩的笔架?
只有笑佛的目光在笔架峰上游荡。
空空的一座震撼人心的笔架峰,不见巨笔到底在哪里?
抑或这巨大的笔架就是这笑佛随身携带的物品和他自己的作品呢?
真正面对笔架峰,你一定会无端地生出许多感想和感慨。
天空如大海般蔚蓝,白云似棉絮般飘动。这么大的一个笔架,到底在暗示和神谕什么样的笔?到底在期盼和等待什么样的笔?
谁能挥动如椽巨笔,清扫人间的邪恶和罪孽?
谁能挥动如椽巨笔,斩断人间的名僵和利索?
谁能挥动如椽巨笔,高扬人间的善良和正义?
谁能挥动如椽巨笔,点化人间的迷津和疑惑?
润墨池
笔架峰下,有一座谁也说不准有多少年代的水库,其阔大、幽深、墨绿,真像一大池浸润过笔浸洗过笔的墨池,因此,该水库便叫做了“润墨池”。
润墨池与笔架峰近乎传神似的组合,简直达到了天地造化、绝无仅有、出神入化的境界。
巨大、逼真的笔架峰直入白云蓝天;神秘、完美的润墨池在天地之间泛着墨绿墨绿的幽光。
润墨池,一个多么具有形象和内涵的词组,她是精神远旅之地,更是一个启悟心智的弥足珍贵的物源。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无疑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站在润墨池边,你可以尽情地领略笑佛山的音容笑貌、气盖云天;你也可以怀着虔诚仰视笔架峰的雄伟壮丽、秀美神奇;你还可以细观润墨池中涌动的涟漪、深藏的玄机……
我觉得,清凉寺风景区的主要看点之一就在这里。是谁用神来之笔勾勒出集笑佛山、润墨池、笔架峰为一体的耐人寻味的绝妙景观?由于时间关系,进入清凉谷,一路上我们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般浏览这里旖旎的风光。自己稍不留神就会被同行的人甩得远远的。
应该说,我们在润墨池边停留的时间最多,发出的惊乎、议论最多,留下地感叹、默想也最多……
天色渐晚,一大池深幽的墨水波光闪闪;飞鸟归巢,秀美的笔架峰岿然不动。
究竟是谁隐居在这里润笔,又在天地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创作传世的大作品?
究竟有多么传神的巨笔被浸润之后又隐藏在哪里?
天地不语。白云悠悠。凉风习习。鸟语声声。晚霞脉脉。
只有笑佛一脸的神秘,仿佛他知道其中的奥秘……
是的,我在润墨池边徘徊了很久很久。从一帧照片来看,同行的人都在顺着旅游局局长的手势和念念有词的动作,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笑佛山;唯独不见我的身影。待仔细移动目光观看,我才发现自己被谁挡在了身后,但依然能看见我是面对着润墨池,正在那里独自出神、远游……
就要离开润墨池,就要离开清凉寺风景区了,我的目光还在润墨池里游动。不知何时,北塬也走到了我近旁,我们都在试图寻觅一些什么,抑或想看清一些什么……这的确有点意味深长……
不料有人大声喊道:“你们看,那二位是不是想喝些润墨池中的水,从而多创作些精品力作呢?……”听到这声音,已离开润墨池的人们又都转过身来,把目光投向我们。于是,又是一阵惊叫和嬉笑声,在清凉谷深处久久回荡……
篇11:新春笔记散文
新春笔记散文
周至是个戏窝子,逢年过节唱戏成了乡里人的一种习俗。我家所在的村子是个大村,由七个自然村堡组成,东西长度达五里之远。自我记事以来,每年春节的戏就没断过,只是分剧团的大小好坏而已,凑钱也由过去的硬摊派变成现在的自由捐资。
记得十几年前唱一台戏,每家每人摊一两元钱,大多数家庭要顺利地拿出都很困难,收很长时间都收不齐,没办法,村上只好把唱戏的钱一笼统摊在统筹提留款里,弄得怨声载道,既不符合国家政策,又影响干群关系。其实说到底一句话,只怪咱村里人穷,没钱啥事都难办。
现如今,唱戏摊款跟从前大不一样了,到了年关,只要有人组织,锣鼓家伙一敲,一两万元三天就收齐了,你要越了谁家的门,人家还要找到会长家里闹事哩,说你看不起人。这不,自从村上发展了猕猴桃产业以来,全村年收入过几百万,光是冷库就见了二三十座,家家户户的土房几年之内都换成了楼房、平房、大瓦房,彩电、手机、摩托、电动车家家都有,仅私家车就有几十辆,品位都不低。现在庄户人口袋里都有了钱,说话底气也足了,唱戏出个一二百的碎碎个事,要是当个会长、副会长什么的三百五百的也愿意出,庄稼人出钱要热闹,不就个是图在人前露个脸,能在乡亲们面前掌一回腰么。
村上这几年驻扎的私营企业也不少,什么砂石厂、承包园、小医院、牛场、蔬菜基地等,经济发展的.一家比一家红火。村里要唱戏,闻着风声后,没等敲锣打鼓上门来吹,钱数早已公布在账上了,而且都不是小数目,占了集资一大股。钱多了自然要唱好戏,乱杂班、没名气还看不上,要唱就唱县剧团的,戏价虽然硬了些,戏到底硬朗,名声也好听,看戏的人与外的多。
过会唱戏只是古会主要部分,秧歌、腰鼓也没闲着,不光本村的半个月前就排练,到了过会这天,十里八乡的秧歌、社火都来凑热闹,一时间,村部门前的大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政策好了,农民富了,他们不仅追求物质,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这个古老的乡村,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美好,就像捋着胡须笑呵呵的二保爷说的那样:“咱庄稼汉赶上好时光了。”
篇12:周末笔记散文
周末笔记散文
我听着呼呼的咆哮声,窗台上的风铃轻轻晃动着,头晕晕的,感觉到一丝丝凉意,我探出脑袋寻望,慵懒地靠在壁纸上,宿舍俩亲爱的在看电影,一个在看初恋这件小事,一个在看gossip girl.虽然都是看过的,但是再一次欣赏又是另一种心情,说不出的感慨在内心蔓延。
亲爱的室友在看初恋这件小事的最后,哭得一塌糊涂,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泪点,触碰了就碎了,决堤的瞬间都没有发现其实这是引发了自己的共鸣,在感动剧情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动自己所拥有的。
其实我们的青春也同样美丽,同样有资本,同样可以疯狂,是轻狂,同样可以轰轰烈烈,可以为追求而追求,那些所定义的未来都是浮夸,未来不曾来,活好当下,活出精彩,未来才会有属于你的蔚蓝,敢闯敢爱敢恨,不悲不惧不悔,是拼还是等……最想说的是学会谱写自己的.青春,不管心情怎样,出门时别忘了带上自己的阳光。
微风中砸着篮板,慵懒时和朋友闲聊,周末的时光比想象中的过的更快,我们都在期待,或许只是转瞬即逝的周末,或许等到的只是一缕清风,依旧无悔,依旧把自己置身在那个小小的角落,一个属于自己繁华的角落。
★ 失眠笔记的散文
★ 信客教案
★ 《信客》又教案
★ 《信客》
★ 《信客》教学设计
【乡村笔记的散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文学常识总结2022-09-17
喜欢淡淡的感觉优秀散文2022-05-06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个人感触2023-06-28
乡间小夜曲散文2023-01-15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2024-04-12
淡淡的微笑散文2023-10-26
乡村旅行散文2022-12-29
《萧萧》读书笔记2022-12-17
写下一段记忆优美散文2022-06-28
淡淡的春天散文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