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1 07:57:56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共13篇)由网友“人生如逆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篇1: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连声诺诺”等词语。

⑵ 了解余秋雨和他的作品。

⑶ 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2、能力目标:

了解信客的特殊职业及造就的特殊道德和品格。

3、德育目标:

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现在写信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通过QQ或其他一些手段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物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的《信客》,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并在他们的精神感染下,让我们共同进行一次人格的熏陶。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部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整体感知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⑴ 注音:

唏嘘(xī xū) 噩耗(è hào) 呵斥(hē chì) 诘问(jié) 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颠沛(diān pèi)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连声诺诺(nuò)嫉妒(jídù)昏厥(jué)猝然(cù)

⑵ 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2、下面我们就正式走进《信客》的世界。现在先请大家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教师播放媒体出示问题)

(1)速读这篇课文后,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我们还可以看出,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

明确:(苦、难、累、冤等。)(“信”。 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2)那么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又是什么呢?

明确:(时间顺序:从业缘起 从业生涯 转行缘起 转行之后。)

3、社会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这种特殊的职业是相当苦、相当难、相当累、相当冤的,但,“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那么,这种特殊的职业苦、难、累、冤具体表现在哪儿?(重点研读:1-11、13、16-22节)

明确:(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的同乡竟诬称信客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叫人撑持不了。……)

4、正是有了这种特殊的职业才造就了这种职业所具有的特殊品格和素质,那么信客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素质呢?

明确:(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四、合作探究

1、课文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几个?那么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明确:(两个:老信客、新信客;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难;强调他的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3、学生深入揣摩: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五、总结感言

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了解了什么是信客以及做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具备什么品质。我们可以从文章最后看到以诚信德名远播的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诚信对于人立足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八荣八耻,坚决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平和的心态诚实待人,诚实处事,共同来构建诚信大厦。

六、课后作业

1、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体例不作要求,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提供参考示例:(多媒体显示)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尝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七、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篇2:余秋雨《信客》课文阅读

余秋雨《信客》课文阅读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熟读课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看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同时看看周围,有没有这种类型的人?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②,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信客识文断字,还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没有要紧事带个口信就是了,要写信总是有了不祥的事。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发了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做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这一下把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信是那位时髦女郎拆看的,看罢便大哭大嚷。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他向警官解释了自己的身份,还拿出其他许多同乡的地址作为证明。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物色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常常给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他端来几碗食物点心,再请他费心想想通信的办法。

也算这些乡村运气还好,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突然发了善心。此公后来更发了一笔大财,那位时髦女郎读信后已立即离他而去,他又在其他同乡处得知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还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如此种种,使他深受感动。他回乡来了一次,先到县城邮局塞钱说情,请他们在此乡小南货店里附设一个代办处,并提议由信客承担此事。

办妥了这一切,他回到家里慰问邻里,还亲自到信客家里悄悄道歉,请他接受代办邮政的事务。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同乡送给他的钱,他也没拿,只把一些礼物收下。

此后,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裹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信客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央他写信的实在不少,他的生活在乡村属于中等。

两年后,几家私塾合并成一所小学,采用新式教材。正缺一位地理教师,大家都想到了信客。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

在他当校长期间,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属于上乘。毕业生考上城市中学的比例,也很高。

他死时,前来吊唁jxfz0064_0089_0①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么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① 选自《秋雨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信客,乡村过去没有邮局,对外通信往来主要靠从事这种特殊职业的人。

② [闯码头]外出到城里谋生。

① [吊唁(y4n)]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余秋雨《信客》教学实录

2.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3.余秋雨《信客》导学案

4.余秋雨《信客》教案

5.余秋雨《信客》导读

6.余秋雨《信客》原文赏读

7.余秋雨《信客》课文解析

8.余秋雨《信客》文学赏析

9.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篇3:余秋雨《信客》课文解析

余秋雨《信客》课文解析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段析】简单交代信客在“我家邻村”,年纪不小且充当信客二三十年。

【品味】“长途跋涉”写出了信客工作的艰辛。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①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那么,这个来由是什么呢?)

【段析】简介信客的经历并引出他做信客的来由。

【品味】“读过私塾”为后面代人写信,当教师、校长作铺垫。

“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典雅的词语揭示出信客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两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段析】写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却被人糟蹋了一生的名誉,再也做不了信客。

【品味】“窄窄的”说明老信客只为图送礼好看,并无贪占之心。

“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正说明他向来清白。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段析】老信客蒙受羞辱,声辨不清,失去信任之后来找年轻人接替自己的工作。

【品味】“满脸凄伤”,这是一种被误解、被羞辱却无法申辩的表现。

“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表现出老信客的后悔和自责。

“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表现老信客不计私利、处处为人考虑的美德。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段析】写老信客细心地向年轻人,可见老信客为人善良、忠厚。

【品味】“在纸上画出图样”“说了又说”“比了又比”等可看出老信客说得仔细。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②老信客不做信客后为何要和年轻人细细地讲述那做信客时的生活经验?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段析】写老信客向年轻人介绍沿途的旅馆和饭店的情况,又见老信客的善良。

【品味】从老信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细心,生活很仔细俭朴的老人。

篇4:课文余秋雨《信客》教案

课文余秋雨《信客》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有一种人,他们怀中紧贴别人的书信,把一颗颗焦灼的心带向远方;有一种人,他们甘心做鸿雁传书的信者,无怨无悔;有一种人,他们风餐露宿,形如乞丐,却成了沟通乡村和城市的桥梁;有一种人,他们用肩挑,用背驮,用手提,甚至用腰缠,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他们就是悲情的职业人——信客。好,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板书:信客----余秋雨)

简介作者: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注音:

唏嘘(xī xū) 噩耗(è hào) 诘问(jié) 焦灼(zhu) 伎俩(jì liǎng)

颠沛(diān pè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连声诺诺(nu)嫉妒(jídù)猝然(cù)

2、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按小标题形式自然分成四部分,请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从业缘由。(二)信客生涯。(三)信客辞职。(四)转行从教。

2、阅历信客凄美人生

(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档案的内容。当然,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以根据信客的职业和性格特点,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表达你对他的感情和美好祝愿。) 信客档案

姓名:他可以叫“孙默献”。因为“孙”和“顺”谐音,我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默献”是默默奉献的意思,他就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我给他取的名字是“程信”。姓“程”是因为我姓“程”,而且它和“诚信”谐音,信客是非常诚信的一个人。

职业:信客

身体状况:我从第12段得知,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

收入情况:我从第3段“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这句中可以断定信客的收入微薄。

工作内容:(1)发散、接收信物。(2)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3)代读代写书信。

最高兴的事: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

1、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来了在外亲人的消息,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也很高兴。

2、信客的工作被乡亲们还有老信客认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最高兴。

(总之,信客的幸福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幸福快乐的基础上的)

最敬重的人:我认为信客最敬重的人是老信客。

座右铭: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三、合作探究

1、师:信客档案我们完成了,我们也对信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板书

师:

(1)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

(2)终年跋泼,工作劳苦;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3)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心灵痛苦。

总结:终年跋泼,工作劳苦;收入微薄,生活贫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心灵痛苦。年轻信客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也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下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信客的'了解再来思考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课后练习一,同学们赶快看一下这三个问题,自己先试着总结答案,然后我来找同学说说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明确:A、老信客是信客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重要原因,不可不提。

B、通过对老信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做信客的劳苦,路途艰苦。

C、强调做信客职业道德是讲求“信”字。老信客以自己惨痛教训,警醒年轻信客,同时又以自己丰富经验,给年轻信客指点。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为什么?

明确: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的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四、总结人物形象

师:那么从我们刚才给信客做的档案,还有这几个问题,你能说说信客都具有哪些品质吗?你是从信客的哪些事件中看出来的呢?我来找些同学说说:从哪些事件中看出信客是怎样的一个人,具有哪些品质?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1、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他是一个一辈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3、他是一个善良厚道,任劳任怨的人。

4、他的胸怀很宽广,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别人却很宽容。

师:很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任劳任怨,从不雁过拔毛,见利忘义;心胸宽广,善良厚道,所有苦、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的辛劳履行

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

五、延伸练习

请给信客写一篇墓志铭

六、总结:

大家写的真好,虽然,信客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消失了,但信客的精神却还在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甚至发扬光大。信客走了,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平和的心态诚实待人,诚实处事,共同来构建诚信大厦。

篇5:信客 余秋雨

信客 余秋雨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城里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信客识文断字,还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没有要紧事带个口信就是了,要写信总是有了不祥的事。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发了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做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这一下把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信是那位时髦女郎拆看的,看罢便大哭大嚷。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他向警官解释了自己的身份,还拿出其他许多同乡的地址作为证明。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物色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常常给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他端来几碗食物点心,再请他费心想想通信的办法。

也算这些乡村运气还好,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突然发了善心。此公后来更发了一笔大财,那位时髦女郎读信后已立即离他而去,他又在其他同乡处得知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还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如此种种,使他深受感动。他回乡来了一次,先到县城邮局塞钱说情,请他们在此乡小南货店里附设一个代办处,并提议由信客承担此事。

办妥了这一切,他回到家里慰问邻里,还亲自到信客家里悄悄道歉,请他接受代办邮政的事务。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同乡送给他的钱,他也没拿,只把一些礼物收下。

此后,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裹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信客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央他写信的实在不少,他的生活在乡村属于中等。

两年后,几家私塾合并成一所小学,采用新式教材。正缺一位地理教师,大家都想到了信客。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

在他当校长期间,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属于上乘。毕业生考上城市中学的比例,也很高。

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么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篇6:余秋雨信客全文

余秋雨信客全文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

信客——余秋雨

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捎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容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驮、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带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困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容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容。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者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馆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馆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人一身,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问询。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巴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希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篇7:余秋雨《信客》优秀教学设计

余秋雨《信客》优秀教学设计

余秋雨《信客》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 :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手机短信相互祝福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吧!

二、阅读感知

1、作者及及背景介绍:(课件演示)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A:师出示目标(课件演示);生根据师出示的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有选择性地或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B:生说一说对课文的感受(可以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可以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

C:谁愿意起来说一说本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呢?

三、合作探究

A:学生选读课文某一段或几段。

(1)针对所读的段落设计1、2个问题并思考。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典型的收集,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相互答或师点拨。(板书问题)

(3)同桌讨论相互提出的问题(师或生没有解决的.问题)

B:师提出问题,生思考并回答。

(1) 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四、专项探究。

(语言特色的了解)

A: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我认为: 这个句子美,是因为 。

B: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各自找出的美句。

C:教师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质朴典雅,精辟畅达)

五、整合创新

学生用如下句式说一说信客的形象:(师板书)

我认为信客是 的人,从文章 可以看出,我想对文中的信客说: 。

六、活动与探究:

课后第三题:为墓碑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

信 客

余秋雨

素材 品格

做信客理由 任劳任怨

如何做信客 诚信无私

为什么不做信客 待人宽容

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 善良厚道

篇8:余秋雨《信客》教学实录

余秋雨《信客》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共享一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大家听明白获奖人是从事什么职业了吗?这就是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四川乡邮员王顺友的颁奖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特殊的职业,走进余秋雨的《信客》。课文中的主人公其实也是一名邮递员,只不过他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那时人们称之为信客。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艰辛的,那么文中的信客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档案的内容。当然,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也可以同位或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积极讨论,认真作答。

(板书)一、走近信客,阅历凄美人生

姓名: 职业: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生练习,师提示)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以根据信客的职业和性格特点,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表达你对他的感情和美好祝愿。

师:我们先从第二个回答起:职业是……?

生齐答:信客。

师:身体状况?

生:我从第12段得知,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

师:他当信客之前身体挺好的,怎么当信客之后就老犯病呢?

生:我认为这都是长期劳累,生活没有规律造成的,胃病和风湿病应该是信客的职业病。

师:好,下面收入情况?

生:我从第3段“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这句中可以断定信客的收入微薄。

师:工作内容?

生:主要有三方面(1)发散、接收信物。(2)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3)代读代写书信。

师:看来信客的工作是很繁杂的, 又苦又累的。那么,你们认为信客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生: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

生: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来了在外亲人的消息,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也很高兴。

生:信客的工作被乡亲们还有老信客认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最高兴。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总之,信客的幸福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幸福快乐的基础上的。那么他最痛苦的事又是什么呢?

生:到乡间报死讯时,看到家属号啕大哭,猝然昏厥,他会很痛苦,当家属一时兴起,迁怒于他,甚至怀疑他克扣了亲人遗物时,他更痛苦。

生:我认为他好心去送信,竟被另有新欢的同乡诬陷为小偷,被狠狠地打了两个耳光,并被扭送到了巡捕房时是最痛苦的,这件事都让他心灰意冷,放弃了这个职业。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一个恪尽职守的人最终选择放弃,内心会是多么无奈和苦涩呀!好,下面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生:我认为信客最敬重的人是老信客。

师:你从信客的哪个决定中可以看出?

生:文章最后一段“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

师:对,信客要去陪伴孤苦了一生的那个他一生最敬重的人。我们喜欢追星,而信客的偶像是老信客,基实啊,有很多偶像就是我们的普通人。那么,信客的座右铭会是文章中的哪一句话呢?

生齐答: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师:看来写老信客是有大作用啊,既能说明信客职业路途艰苦,也强调了职业道德。那么“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信”是诚信的意思。这句话说明了诚信是信客的生命。

师:下面请同学们给这样一个信客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生:他可以叫“孙默献”。因为“孙”和“顺”谐音,我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默献”是默默奉献的意思,他就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师:多好的一个名字!既是对信客精神的概括,又表达了对他的美好祝愿。

生:我给他取的名字是“程信”。姓“程”是因为我姓“程”,而且它和“诚信”谐音,信客是非常诚信的一个人。

师:看样子这位同学太喜欢我们的主人公了,把自己的姓也给了他,俨然把信客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好,“信客档案”我们完成了。通过这个档案,我们对主人公也肯定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心目中的信客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生:他是一个一辈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生:他是一个善良厚道,任劳任怨的人。

生:他的胸怀很宽广,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别人却很宽容。

师:很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你看你当教师是好样的,当校长也是好样的。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见利忘义;心胸宽广,所有苦、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的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许多震颤你心灵的语句和片断,下面请你们把它们大声的、深情地朗读出来。品味一下学者余秋雨的语言特点,是怎样感动你的。

(板书)二、走进文字,感受语言魅力。

生:让我感动的是第16自然段。“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连声诺诺。”通过这段可以看出信客这个职业不光要受苦受累,有时还要受气,真是吃力不讨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写尽了信客的委屈。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很能替别人着想,宽容体谅别人。

生:我读的是第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几身汗……堆在他的肩上”。(生读)从“几身汗”,“许多罪”,“满脸晦气”中可以看出信客多么不容易。但是他热爱自己的职业,知道自己是联系农村与城市的纽带,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只有忍辱负重。

师:忍辱负重这个词用得真形象贴切。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很想和大家一道分享内心的感动。我想读的是第10段:“年轻信客上路后……一个个面影。”(师读)这段是写老信客的。他因为一条窄窄的红绸而糟蹋了名声,但是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中可以看出老信客还是以自己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老信客惩罚自己让自己的晚年在孤独和自责中度过。在一个个失眠的夜晚,满怀眷恋和惆怅地回忆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这个排比句传神地表现了老信客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信客生涯的无限眷恋。每当老师读到这里,在感动之余,内心也会泛起阵阵酸楚,这是一个多么可敬可爱、多么执着的老人啊!……

好,下面请同学们接着发言。

生:让我感动的是第22段中的“传唤来的同乡……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同乡那样地伤害了自己,但他却宽容地帮他维护名誉。要是我是信客,我肯定会说出真相,让那个同乡无地自容,他多么宽容、善良呀!

师: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鲁迅的冷峻,冰心的柔美隽丽,《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典雅、畅达等等

而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第一个特点,质朴而典雅。而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学者,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

生找出语句: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什么是语言的“典雅”或是典雅的语言?所谓“典雅的语言”指的是我们的作文语言具有优美而不粗俗的特点,“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

第二个特点,警辟而又畅达。

生找出语句: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师: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分析得真准确。感动了我们的信客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或许人们人们会慢慢将他淡忘,他就化成山中的一朵小花,默默地开放在他曾途经的地方,也许他化成一棵垂柳,默默地为年轻的信客洒下一片绿阴,那么我们赶快拿起手中的笔,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两个方面:概括平生事迹,对逝者评价和追思。

(板书)缅怀信客,秉承奉献风骨

名人墓志铭举例: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 活过,爱过,写过。

参考:1、多年为信客,无怨无悔,一朝为人师,千古流芳。2、肩挑生死祸福担,身有侠骨柔肠心3、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4、生,为诚信之人;死,化诚信之魂。5、活着,诚信待人,忍辱负重;死了,教育后人,永垂不朽! 6、在世任劳任怨,死时无怨无悔!7、诚信是金 8、为人一生,诚信一世。9、人生在世不称意,诚实信用留人间。10、人生自古谁无死,要留诚信在人间。11、诚信、宽厚、善良、心胸宽广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你一生的执著。你为诚信而生,诚信为你而活。12、诚信是你的名字。13、他活着时,一直为他人奔波,任劳任怨,而死后人们对他尊重怀念。他便是一位信客,一个拥有着别人无法拥有了大胸襟、善良、诚信的信客。14、鱼需要的是水,花需要的是芬芳,而人需要的是诚信.最为诚信的人,就是这位沉睡在人们心中的人15、你一个普普通通的信客,任劳任怨,坚持不懈的守在“信”字旁边,你是勇敢坚毅的!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师:这节课,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精彩。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同一篇文章,当我们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阅历下会有不同的感悟。老师除了读出了人生在世诚信为本之外,还读出了一份凝重和悲情。这篇文章选自《文化苦旅》,我想苦难的不仅是文化,人生,其实也是一种苦难的旅行。但只要心中有坚守,一如信客心中有信,哪怕我们失败了,哪怕我们的身体化作了尘泥,但我们的灵魂仍是天际微弱的星光,照亮后人的前行。信仰和崇高不只在胜利者之间传承,苦难也是一种美丽。而在当今物质富足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精神的丰盈。建议大家课下阅读《文化苦旅》,我相信这本书会如同作者的名字,如同一场湿润的秋雨,它会携着文化的内涵和人生的意义,悲凉而甜蜜地洒向你的心间,,,,,,,

作业:延伸拓展,寻找身边信客。

板书: 信客

一、走近信客,阅历凄美人生

姓名: 职业: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二、走进文字,感受语言魅力。

质朴而典雅 警辟而又畅达。

三、缅怀信客,秉承奉献风骨

(学生佳句摘录)

四、作业:延伸拓展,寻找身边信客

篇9:余秋雨《信客》教案

余秋雨《信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2、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信客的“信”;围绕“诚信”进行口语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事迹动情导入   《感动中国》20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二、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三、走进作者:   余秋雨:   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等。  四、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用一个字概括:做信客很“苦”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   1、信客的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找。(由学生找寻文中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读出来)   工作劳苦、生活贫苦、心灵痛苦   2、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信客特殊的性格,那信客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品质呢?你能从文章中看出多少来呢?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恪尽职守、待人宽容、洁身自好、善良厚道、通达事理  五、七嘴八舌: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❶当信客不好:其一:经常经受被人怀疑的痛苦;   其二:来回奔波,生活艰苦,住最便宜的店,吃最实惠的饭; 其三:由于风里来雨里去,会落下职业病——胃病和风湿病; 有 时还得遭受被打被告的风险   ❷当信客好:理由:一是城乡之间奔波时可以认识很多朋友;   二是增长见识,熟悉各处免费做了旅游;   三是当时他没事干,也只能干这行才能生活;   四是由于当信客,才为他当地理老师、校长奠定了基础。   2.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3.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饱受委屈,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假如让你选择,你会当信客吗?   (由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加以引导,把话题归结到诚信这一话题之上。)  六、走出课文—— 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总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聆听学生的心声)   (在学生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给出以下资料:那些因为劣质奶粉而永远长眠于地下的婴孩们,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奇妙的世界,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就被那些狠心的人剥夺了生的权利。无视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这种道德感缺失的人或许暂时会有一定的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却已成为背信弃义之人,社会中的害群之马,万人唾弃之败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曾子杀猪,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行变法,公孙鞅立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变法;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行天下!   老师赠送大家几句名言,希望大家能时时牢记:   传统美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七、板书设计:   做信客很“苦” 工作 → 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 → 贫苦(收入微薄)   ↓ 心灵 → 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八、布置作业: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九、教学反思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很好的掌握了课本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但是从设计的问题“让你们当信客你们愿意吗?”上却看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处不足之处: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发现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去当信客。大概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信客的“苦”与“信”,却没有将其行为升华到一种人性的高度,让同学产生了一种做信客就是一个苦差事,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却未能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篇10:余秋雨信客教案

余秋雨信客教案

【教案】

一、朗读课题

1、第一遍: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2、第二遍:要求不拖长音。

二、赏读课文

(一)了解信客职业之特点。

屏显:默读1——13节,圈画出体现信客生活、工作的文句,体会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

生1:“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容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驮、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说明很辛苦。

师:路途遥远。

生2:“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也可以看出这一职业很辛苦。

师:是的,工作环境恶劣,收入微薄。

生3:“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从老信客的遭遇来看信客这一职业很不好做。

师:职业道德要求高。

(二)解读信客职业之凶险。

1、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屏显: A、“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B、“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默读17、20、21三节,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何处,给发财的同乡送信,那一次的经历又“凶险”哪里呢,年轻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生4:这件事“危难”体现在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作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生5:这件事“危难”体现在他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生6:这件事“危难”体现在别人完全不相信他。

生7:送信这件事“凶险”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去送信,那位同乡下不了台,硬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愉,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把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生8:送信这件事“凶险”还指的是他不能说真话。

师:你眼中的同乡是个怎样的人?

生9:厚颜无耻。

生10:卑劣的小人。

师(小结):信客的这条路,一端是农村,一端是城市,乡人的不信任,城里同乡的仇恨,所以信客的路危难而又凶险。

(三)感悟信客之形象

默读12-23节,思考: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屏显:默读12-23节,思考: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边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生11:朗读:“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容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说明他是个宽容,重乡情乡义的人。

师指导朗读:“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

学生个别读,齐读。

师再一次引导学生体会信客的心理:信客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担子的一头是同乡的挣扎,担子的另一头是村妇破碎的心。

【信客 原文】

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落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揣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践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老人说:“不。我去看坟场,能糊口。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来就单身一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村。

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问询。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刮风下雨时,他会起身,手扶门框站一会,暗暗嘱咐年轻的信客一路小心。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麽希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沈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挟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挟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淘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都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讹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听之忍之、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作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麽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信客识文断字,还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没有要紧事带个口信就是了,要写信总是有了不祥的事。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缛缛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进退两难,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发了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作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麽人。这一下把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信是那位时髦女郎拆看的,看完便大哭大嚷。那位同乡下不了台,硬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信来只是脱身伎两。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把他狃送到了巡捕房。 他向警官解释了自己的身分,还拿出其他许多同乡的地址作为证明。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支持不了。”

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物色新信客,怎麽也找不到。

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常常给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他端来几碗食物点心,再请他费心想想通信的办法。

也算这些乡村劫数未尽,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突然发了善心。此公后来更发了一笔大财,那位时髦女郎读信后立即离他而去,他又在其他同乡处得知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还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如此种种,使他深受感动。他回乡来了一次,先到县城邮局塞钱说项,请他们在此乡小南货店里附设一个代办处,并提议由信客承担此事。

办妥了这一切,他回到家里慰问邻里,还亲自到信客家里悄悄道歉,请他接受代办邮政的事务。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同乡送给他的钱,他也没拿,只把一些礼物收下。

此后,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里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信客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央他写信的实在不少,他的生活在乡村中属于中等。

两年后,几家私塾合并成一个小学,采用新式教材。正缺一位地理教师,大家都想到了信客。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

在他当校长期间,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属于上乘。毕业生考上城市中学的比例,也很高。

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傍。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麽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篇11:余秋雨 信客 教案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⑴ 注音:

唏嘘(xī xū) 噩耗(è hào) 呵斥(hē chì) 诘问(jié) 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g) 颠沛(diān pèi)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连声诺诺(nuò)嫉妒(jídù)昏厥(jué)猝然(cù)

⑵ 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2、下面我们就正式走进《信客》的世界。现在先请大家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教师播放媒体出示问题)

(1)速读这篇课文后,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我们还可以看出,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

明确:(苦、难、累、冤等。)(“信”。 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2)那么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又是什么呢?

明确:(时间顺序:从业缘起 从业生涯 转行缘起 转行之后。)

3、社会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这种特殊的职业是相当苦、相当难、相当累、相当冤的',但,“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那么,这种特殊的职业苦、难、累、冤具体表现在哪儿?(重点研读:1-11、13、16-22节)

明确:(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的同乡竟诬称信客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叫人撑持不了。……)

4、正是有了这种特殊的职业才造就了这种职业所具有的特殊品格和素质,那么信客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素质呢?

明确:(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篇12:余秋雨 信客 教案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部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篇13:余秋雨 信客 教案

1、课文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几个?那么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明确:(两个:老信客、新信客;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难;强调他的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3、学生深入揣摩: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信客》说课稿

《信客》语文说课稿

《信客》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论语》优秀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课文信客读后感

《信客》又教案

信客教案

谱写辉煌的作文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关于诚信的作文

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语文课文余秋雨《信客》教学设计(共13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课文读后感2023-11-09

《信客》2022-04-30

《客至》教学课堂课件2022-08-23

信教学反思2022-04-30

六年级语文信教案2024-01-15

九年级上册语文《约客》教案2023-08-21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4-04-18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程教案2023-07-21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08-15

二年级语文下册德育渗透总结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