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时间:2023-12-13 07:44: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通用9篇)由网友“Zeld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篇1: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近年来,企业兼并风起云涌,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兼并前的财务决策不当,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应重视企业兼并中有关财务决策问题。

一、针对兼并动机,安排合理的财务计划

兼并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和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目前我国的兼并实践来看,兼并的动机主要有:减少亏损、高额获利、减少竞争、合理进税、促使产品和市场多样化、获得特殊资产等几方面。因此,企业实施兼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成本有所降低,并实现与被兼并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有效配置。显然,财务计划是企业兼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企业兼并的财务计划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兼并资金的筹措,应考虑的资金来源有:内部留成、银行贷款、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二是兼并盈利的预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和费用预测、现金流量预测等等。

二、选择兼并方式,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目前,兼并按实现方式通常分为:现金支付、承担债务、股份交易等。当双方企业虽不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但兼并方经济实力雄厚,或者兼并方虽资金不足,但在经营上能谋求协同具有大发展潜力的,一般采用承担债务的方式为宜;当被兼并方负债比例较高,但兼并方通过提供技术和改进管理能为被兼并方偿还部分债务的,应选择股份交易的方式;当兼并方实力强大,能筹集足够的资金购买被兼并企业的全部资产时,可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兼并是一种投资手段,属于高风险经营,在关注收益、成本的同时,财务决策还应重视兼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比如规模庞大引起的营运风险、贸然行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影响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等。

三、根据财务分析,确定被兼并企业的市场价值

企业兼并财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兼并成本,即被兼并企业的市场价值。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法、资产价值基础法和收益法对被兼并企业的价值作出估价。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对结果会产生影响,因此,决策兼并价格时,还须与其他决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科学预测兼并利得,分析兼并对股票市价的影响

实施兼并后,企业的兼并利得,不仅反映在兼并企业现金流量的增大,而且也获得了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价值。另外,衡量企业价值大小的指标是股票市价,企业兼并后每股市价是否上长?上长了多少?这也是兼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只要股价交换比率大于1,且兼并企业的市盈率在兼并前后保持不变,那么,兼并双方的每股市价都能得到上升。假设甲、乙两公司的净收益分别为300万元和120万元,股数分别为200万股和150万股,市盈率分别为20和18,兼并前的每股市价分别为30元和14.4元。现甲公司兼并乙公司,乙公司每股作价15元,则股价交换率为15/14.4=1.04,兼并后甲公司净收益为420万元,股数为200+(15/3)×150=275万股,那么,兼并后甲公司的每股市价=20×420/175=30.55,每股比兼并前上升了0.55元。由此可见,甲公司通过兼并实现了价值的提升。综上所述,兼并是企业利用外部扩展来发展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财务决策又是兼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尽管财务决策还要受到体制问题、政策行为、摩擦成本等多种因素的联动影响,但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财务决策在促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方面必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篇2: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兼并活动出现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纵观其百余年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兼并活动已日趋复杂化、规模化,它与社会经济、金融、投资、企业战略管理等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兼并机制。企业兼并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人们对其研究分析的难度,到目前为止,关于其产生原因、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认识仍未能形成定论。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作为诱发兼并的重要原因谈以下看法。

一、财务协同效应及其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兼并活动已从单纯的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发展为混合型兼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纯粹混合兼并有可能是为了谋求财务协同效应。所谓财务协同效应就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那些发展时间较长,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业,往往有相对富裕的现金流入,但是苦于没有适合的投资机会,而将资金用于股利的发放。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前景会更加暗淡,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其管理当局希望能从其他企业中找到有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从而形成资金供给。与此同时,那些新兴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其内部资金缺乏,而外部融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加之企业负债能力差,获取资金的途径非常有限,因此特别需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兼并在供求之间搭起了通道。两种企业通过兼并形式形成一个小型的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效益,另一方面得到了充裕的低成本资金,可以抓住良好的投资机会,使得兼并后企业能够更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这也正是财务协同效应的意义所在。

例如1987年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对大众食品公司的收购。飞利浦・莫利斯公司是从事烟草经营的企业,但是烟草业规模由于“无烟社会”运动的发起而逐渐缩小。因而将其资金投向食品工业,这为食品公司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对于食品公司而言,新产品的开发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来源。这一成功的兼并使资金流向了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在合并后的企业中形成了显著的财务协同效应。

二、财务协同效应的表现

财务协同效应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主要表现在:

1、企业内部现金流入更为充足,在时间分布上更为合理。企业兼并发生后,规模得以扩大,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被兼并企业可以从收购企业得到闲置的资金,投向具有良好回报的项目;而良好的投资回报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这种良性循环可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的创造机能,使现金流人更为充足。就企业内部资金而言,由于混合兼并使企业涵盖了多种不同行业,而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速度、时间存在差别,从而使内部资金收回的时间分布相对平均,即当一个行业投资收到报酬时,可以用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项目,待到该行业需要再投资时,又可以使用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通过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始终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可调动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达到优化内部资金时间分布的目的。

2、企业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投资机会。混合兼并使得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行业不断增加,经营多样化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方案。企业从中选取最为有利的项目。同时兼并后的企业相当于拥有一个小型资本市场,把原本属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职能内部化了,使企业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投资机会,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提高企业投资报酬率并明显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而且,多样化的投资必然减少投资组会风险,因为当一种投资的非系统风险较大时,另外几种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可能较小,由多种投资形成的组合可以使风险相互抵消。投资组合

[1] [2]

篇3: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管理论文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管理论文

企业兼并活动出现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纵观其百余年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兼并活动已日趋复杂化、规模化,它与社会经济、金融、投资、企业战略管理等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兼并机制。企业兼并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人们对其研究分析的难度,到目前为止,关于其产生原因、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认识仍未能形成定论。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作为诱发兼并的重要原因谈以下看法。

一、财务协同效应及其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兼并活动已从单纯的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发展为混合型兼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纯粹混合兼并有可能是为了谋求财务协同效应。所谓财务协同效应就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那些发展时间较长,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业,往往有相对富裕的现金流入,但是苦于没有适合的投资机会,而将资金用于股利的发放。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前景会更加暗淡,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其管理当局希望能从其他企业中找到有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从而形成资金供给。与此同时,那些新兴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其内部资金缺乏,而外部融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加之企业负债能力差,获取资金的途径非常有限,因此特别需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兼并在供求之间搭起了通道。两种企业通过兼并形式形成一个小型的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效益,另一方面得到了充裕的低成本资金,可以抓住良好的投资机会,使得兼并后企业能够更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这也正是财务协同效应的意义所在。

例如1987年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对大众食品公司的收购。飞利浦・莫利斯公司是从事烟草经营的企业,但是烟草业规模由于“无烟社会”运动的发起而逐渐缩小。因而将其资金投向食品工业,这为食品公司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对于食品公司而言,新产品的开发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来源。这一成功的兼并使资金流向了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在合并后的企业中形成了显著的财务协同效应。

二、财务协同效应的表现

财务协同效应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主要表现在:

1、企业内部现金流入更为充足,在时间分布上更为合理。企业兼并发生后,规模得以扩大,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被兼并企业可以从收购企业得到闲置的资金,投向具有良好回报的项目;而良好的`投资回报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这种良性循环可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的创造机能,使现金流人更为充足。就企业内部资金而言,由于混合兼并使企业涵盖了多种不同行业,而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速度、时间存在差别,从而使内部资金收回的时间分布相对平均,即当一个行业投资收到报酬时,可以用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项目,待到该行业需要再投资时,又可以使用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通过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始终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可调动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达到优化内部资金时间分布的目的。

2、企业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投资机会。混合兼并使得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行业不断增加,经营多样化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方案。企业从中选取最为有利的项目。同时兼并后的企业相当于拥有一个小型资本市场,把原本属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职能内部化了,使企业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投资机会,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提高企业投资报酬率并明显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而且,多样化的投资必然减少投资组会风险,因为当一种投资的非系统风险较大时,另外几种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可能较小,由多种投资形成的组合可以使风险相互抵消。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只要投资项目的风险分布是非完全正相关的,则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就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

3、企业资本扩大,破产风险相对降低,偿债能力和取得外部借款的能力提高。企业兼并扩大了自有资本的数量,自有资本越大,由于企业破产而给债权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就越小。合并后企业内部的债务负担能力会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因为一旦兼并成功,对企业负债能力的评价就不再是以单个企业为基础,而是以整个兼并后的企业为基础,这就使得原本属于高偿债能力企业的负债能力转移到低偿债能力的企业中,解决了偿债能力对企业融资带来的限制问题。另外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被兼并企业,通过兼并,使其信用等级提高到收购企业的水平,为外部融资减少了障碍。

无论是偿债能力的相对提高,破产风险的降低,还是信用等级的整体性提高,都可美化企业的外部形象,从而能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上取得资金。

4、企业的筹集费用降低。合并后企业可以根据整个企业的需要发行证券融集资金,避免了各自为战的发行方式,减少了发行次数。整体性发行证券的费用要明显小于各企业单独多次发行证券的费用之和。

三、财务协同效应的前提条件

财务协同效应是企业兼并发生的主要财务动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兼并都能产生财务协同效应,因为财务协同效应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在兼并过程中必须有一方(往往是收购企业)资金充裕,由于缺乏可行的投资机会,其资金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状态,通常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需求增长速度低于整个经济平均的行业增长速度,内部现金流量可能超过其所在行业中目前存在的投资需要。因此,收购企业可能会向被兼并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资金。

其次,被收购方往往缺乏自由现金流量,而其行业的需求部责或会增长,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且这类企业可能由于发展时间尚短,资本投入和积累都较少,经营风险较大,难以直接从外界得到大量的资金或资金成本过高,使企业发展受到资金的限制。所以他们也希望通过兼并获得低成本的内部资金。

最后,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资金分布必须是非相关的。只有当一方具有较多的自由资金,而另一方同时缺乏资金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财务协同效应,否则效果会受到限制。例如,收购方的年平均自由现金流量过剩,但是在其经营高峰期的一个月中,自由现金流量恰好为零,而这一时期也恰好是被兼并方的经营高峰期,也非常需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将难以通过内部资金流动的形式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因而企业应通过资金预算等方式合理配置自由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保证财务协同效应的最大发挥。

篇4:略论企业兼并中的规制问题

略论企业兼并中的规制问题

[摘要]西方的规制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与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规制企业兼并的理论入手,具体介绍了由西方国家规制企业兼并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规制企业兼并的立法构想及途径。

一、企业兼并与规制

企业兼并(Merger)是指企业间的吸收合并 ,也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中,一个企业因吸收了其他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的合并形式,它是通过有偿转让企业的资产从而取得被吸收企业的产权的经济法律行为。在各国法律中,一般把企业合并分成吸收合并(即企业兼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企业兼并是其中的一种。

企业兼并从经济方面来看,有以下几个特征:(1)企业兼并的自主性,即在企业兼并的过程中,兼并是兼并方自主选择的行为。(2)企业兼并的流动性。企业兼并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生产要素的社会流动过程,在企业兼并中 ,企业的全部或主要的生产要素将发生整体的流动。(3)企业兼并的有偿性,即优势企业通过出资购买或承担债务等方式取得劣势企业的产权及其他相应的权利。(4)企业兼并的互补性,企业兼并通过对被兼并企业的改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西方的规制理论研究的是市场失灵时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它属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一部分,是近二三十年来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 ,其研究成果在西方规制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西方的规制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其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规制 (Regulation)是指政府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①也就是政府利用法规对市场进行的制约,它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之一。规制分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间接规制指反垄断政策,由司法部门实施。直接规制指由行政部门直接实施的干预,它又可分为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两种。经济规制是对特定行业(与自然垄断有关的行业  )的管制,社会规制是不分行业的管制。运用西方的规制理论来分析我国的企业兼并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②

二、规制企业兼并的理由

企业兼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企业兼并行为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具有不同的经济效果 ,其对经济生活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兼并行为进行规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遏制其消极的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兼并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企业兼并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率 ,改善投资的结构;企业兼并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企业兼并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兼并有利于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兼并有利于迅速地扩大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与此相对应,企业兼并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消极的社会影响也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企业兼并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容易形成垄断 ,从而破坏市场秩序 ,损害有效竞争 ;由于企业兼并的资金需求量大,中间环节比较复杂,从而为投机商牟取暴利提供了方便;由于企业兼并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兼并中发行的债券较多 ,容易引起证券市场的动荡。

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史来看,企业兼并是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它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社会生活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一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产生负面影响,会阻碍市场竞争,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一般都通过立法对企业兼并行为进行规制,支持正当的企业兼并行为,禁止不正当的企业兼并行为,确保企业兼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功效。

三、西方国家规制企业兼并的方法

西方国家在规制企业兼并时一般是通过立法实现。具体来说就是:(1)反垄断法的规制。规制的界限是企业兼并是否会导致垄断。(2)公司法的规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种类的规制。如有的.国家立法规定,兼并只能在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进行。二是兼并内容方面的限制。如禁止有可能侵害到公司股东和雇员利益的兼并。(3)特殊行业的规制。如果是关系重大的兼并,必须事先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从具体的规制方法来看,一般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来进行。

1、规制的实质要件企业兼并先后经历了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混合兼并三个阶段,并且具有这三种经济形式。世界各国在规制兼并时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式分别对企业的兼并行为进行规制的。美国对企业兼并的规制方法起源于美国1968年的《合并准则》。这种规制方法对于具体判断兼并行为是否损害有效竞争提供了一套较有操作性的标准。具体来说:

(1)横向兼并 (HorizontalMerg er)。横向兼并是指同一经营环节上的相关企业的兼并。横向兼并的主要经济目的是消除或减少竞争,并因此增加兼并企业的市场份额。根据美国1992年的《横向合并准则》的规定,反托拉斯法应对企业的横向兼并行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和评判:合并是否明显地导致市场集中化;合并的潜在反竞争效果如何;合并对市场进入的影响程度;合并对效率的影响;合并是否是企业避免破产的唯一途径。③

2、纵向兼并(VerticalMerger)。纵向兼并是指同一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环节的企业兼并。纵向兼并的经济目的是为了保证供应和销路 ,免受供应上的垄断性控制和销售上的竞争威胁。评判纵向兼并是否给有效竞争带来消极的影响 ,主要从合并的对象是否是竞争性的供给者;合并有无图谋取消市场;合并是否进行了掠夺性的定价;合并是否存在价格歧视;合并是否形成进入壁垒④等几方面进行。(3)混合兼并 (ConglomeralteMerger)。混合兼并是指跨行业、跨产品的综合性的企业兼并,又称为一体化兼并。混合兼并在性质上分为产品扩张、市场扩张和纯粹混合兼并三种,混合兼并属于多样化经营的范畴。在混合兼并中规制的主要重点是商业互惠。所谓商业互惠是指两个企业各有所需,相互之间进行买卖。这种商业互惠因导致不公平的竞争行为而受到法律的规制。与此同时,对混合兼并也可以运用市场结构的方法进行规制。

在上述三种兼并形式中,以横向兼并损害有效竞争的危险性最大,其次是纵向兼并,混合兼并的损害最小。与之相对应,规制对不同形式的兼并行为采取

了不同的规制方法。

2.规制的程序要件

(1)实行事先登记或申报制。实行事先登记或申报制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府及时了解市场的集中情况,从而对那些可能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兼并行为进行禁止或干预。同时也可以使公众、兼并企业的竞争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调整经营方针,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2)实行事后申报制。根据德国

《反对限制竞争法》第23条的规定:如果合并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在合并前的营业年度共同达到了5亿马克,合并后就必须向联邦卡特尔局进行申报。该条还针对某些市场的特点 ,对某些合并应当事后申报的标准作了特殊规定。无论是事先还是事后申报,对兼并行为实行审查是西方国家规制兼并行为的共同性做法 ,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如日本的《禁止垄断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国内公司相当于下述行为之一者,不得合并:①因这一合并在一定交易领域实质上限制竞争。②这一合并是用不公正的方法进行。

四、我国规制企业兼并的立法规定及其完善途径

随着企业兼并在我国的发展,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规制企业兼并的立法,但这些立法一般都散见在一些单行的法律、法规中,目前尚无规制企业兼并的专门系统的立法。在现有的单行立法中,较为主要的有以下两个:一是1987年2月19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二是1993年12月29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根据现行的立法规定 ,我国规制企业兼并的主要内容有:公司合并应当由公司的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公司合并时必须通知债权人并取得债权人的承认 ,债权人要求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的,公司必须满足其要求,这是公司合并的必备条件和法定程序;公司合并中 ,因合并而吸收其他公司的存续公司,应办理变更登记,被其他公司吸收而解散的公司应办理注销登记。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⑤

从上述立法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的兼并行为我国立法分别从兼并的形式、程序和实体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制。但是,仅有上述这些立法规定还不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企业兼并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企业兼并将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了适应企业兼并现实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兼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一个有序的企业兼并市场机制,规范企业的兼并行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兼并方面的立法,建立和健全我国规制企业兼并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以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具体来说,目前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确立我国企业兼并的规制方法时,应注意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在规制企业兼并时的一些成功的做法,总结其在发展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兼并规制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 ,选择和确定合于我国的兼并规制方法。

第二、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公司法》是规制企业兼并行为的直接法律依据,在《公司法》中一般都具体设定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操作规范及规制方法,而我国目前的《公司法》中对兼并规制的规定还不够具体,有必要增加一些带操作性的规范,从立法上具体界定企业兼并的含义。

第三、要加快我国证券立法的步伐。

在企业兼并中,运用证券交易手段实施的企业兼并日趋发展 ,通过控股实现兼并的越来越多,企业兼并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加快我国证券立法的步伐,对证券交易行为进行具体界定。

第四、要加快制定我国的《企业兼并法》和《反垄断法》。《企业兼并法》应包括兼并主体双方的关系,兼并方的权、责、利,政府的规制方法,兼并中资产的处理,被兼并企业间人员安置,土地、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调职能等。《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取缔垄断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以维护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它应当包括总则;具体列举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规定除外条款;规定主管机关及其职责、处罚、附则。

注释:

①[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第1页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②张帆《规制理论与实践》,载于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第154―1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版。

③1992年4月2日发布的《美国企业横向合并指》,《外国法译评》第2―3期。

④曹士兵著:《反垄断法研究》第190页,法律出版社,19 2月版。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章,第182―187条。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篇5:风险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风险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尤春明李月秋

财会通讯 07期

一、风险投资理论相关概念解释

为了便于对投资中相关问题的阐述,本文选取了一些比较重要和难以理解的风险投资概念进行详细解析。

预期收益率:是指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根据未来相关信息的预测得到的收益率,有时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

例1:假设预期净现金流量如图1。

其中为预期收益率(折现期是多长就是多久的预期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是指根据项目投资风险计算出来的最低的理论上的预期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根据确定信息(包括历史和未来的)计算的收益率。采用折现方式计算,即使收到的净现金流量现值等于支付的代价的折现率。

例2:如果花1000元购买面值1100的债券,每年利率10%,收到利息和本金的方式如图2。

为每期的实际利率(折现期是多长就是多久的实际利率)。

资本成本率指企业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例3:企业以1000元价格发行面值1100元债券,每年利率10%,年末付息,期末还本,发行费用2%,所得税税率25%。

求出的即为税前资本成本,考虑债务利息抵税,税后资本成本为:(1-25%)。

二、风险导向下投资决策分析

自从企业评估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投资报酬率最大化这些短期指标转向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后,评估企业、评估项目投资甚至评估资产价值都离不开风险的概念。所有这些事项评估的核心就是寻求高收益低风险的高价值投资。

假设进行项目决策的投资期为一年,年初投入投资额为,年末收回投资数见表1。

预期实际收益率或投资报酬率为

用于衡量风险的指标

如有多种投资渠道自然要选择最大的方案。但该风险的计量比较难以获取相关信息,根据资本市场有效原则,每个投资者都能运用风险理念正确计算每个方案的收益率和风险,每个投资者都能获取市场所有信息,一旦市场出现套利机会,投资人会迅速通过市场竞争使套利消失,最终市场上所有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收益率都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风险高收益。或者说风险与收益是相互配比的。为求出这条直线,如果假设只有一个因素I决定市场所有的风险,可以通过套利定价理论求出。

根据套利理论,成功逃离应具有三个标志:构造的套利组合应不增加投资者的投资;套利组合无风险,即产生风险的因子对套利组合的影响程度为零;套利组合的预期收益率非负。假设每项资产的理论预期收益率公式为:

投资者套利的目标是使套利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最大化且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以用数学表达为: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这个公式与CAPM形式完全一样。通过CAPM模型可以得到在资本市场有效前提下其理论预期收益率应该与其对应的风险呈线性关系,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找到理论的预期收益率的底线(即必要收益率),也就是说当实际的预期收益率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收益率时,就意味着实际预期收益率与他的风险并不匹配。

基本决策模型对比的是预期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实际风险的比值同其他资产的比值作比较,现在已经转换为用该项资产预期实际收益率与应承担该投资风险的必要收益率作比较。这种对比本质上就是考虑了风险,并且风险在做决策的过程中隐藏于必要收益率之中。

预期实际收益率如何与必要收益率作比较的方法正是运用了折现这个工具。假设预期实际收益率为:

R<E,说明该项目可行。推而广之,如果投资期为一年以上,就需要用每个时间点的净现金流量(如果多个期间为每期期末的价值)用每期R进行折现,如果NPV大于零意味着项目的预期实际收益率大于理论必要收益率,有套利机会,项目可行。

可以看出,这个算法有很多要点,其一,假设若干年的项目风险不变,故此必要收益率不变,折现率也不变,如能更好地预测出风险的变动,每期的折现率应该不一致。其二,预期现金流量是一个以各期概率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数。

三、投资决策中必要报酬率与筹资活动中资本成本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联系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根本,筹资活动能否影响企业的必要报酬率,目前有很多理论学说,最为经典的当属MM理论,该理论认为筹资活动导致债务比例的变化并不能影响投资项目本身的必要报酬率,只会间接影响股东的必要报酬率,这里面最基本的假设是综合资本成本即为必要收益率,其核心是建立于风险概念之上的,因为企业实体投资项目带来的风险体现为各期净现金流量的波动,而企业税后净现金流量恰好等于企业债权人和股东的净现金流量之和,又因为企业的价值等同于股票价值和债务价值之和。所以企业投资人面临的风险与企业自身的风险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企业与投资人之间的必要收益率应有一定联系。

根据:企业现金净流量等于债务净流量和股权净流量之和,企业价值等于股票价值和债务价值之和,可以分析一下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因为计算价值的方式都是从未来的末点向前进行折现,可以先折现一期。

假设末点企业现金净流量为T这个数值等于债务现金流量B与股权现金流量A之和。再假设企业必要收益率为t,债务人必要收益率为b,股权收益率为a。

式(5)的推导方法可以继续逐年向前推导。由式(5)可以看出:因为企业价值=债务价值+股权价值,企业总的必要收益率必须以每期债务和股权的价值比重作为权重对债务必要收益率和股权必要收率求和。假设原来企业没有债务,企业筹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负债,但企业投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即企业整体风险没有变化。没有负债时候的企业必要收益率即为股权收益率:

t=r,这里r为无负债的权益收益率。

用综合资本成本代替企业必要收益率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计算资本成本的数值时,由于债务要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导致债务资本成本不完全等同于债务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因此债务资本成本是债务人必要收益率的一个近似指标。二是个别资本成本在计算时,考虑时间价值时所估计的现金流量为预期实际现金流量,所以个别资本成本更近似于预期实际收益率。只有资本市场有效,预期实际收益率才能等同于必要收益率。但资本市场完全有效也就失去了决策的必要。三是综合资本成本计算对于权重的选择在学术界未达成一致,诸如账面价值、市场价格等都可以采纳,而通过上述推导可以看出只有采用价值比例作为权重,并且个别资本必须等同于必要收益率时,才能将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作为必要收益率的替代。

四、基于历史数据检验企业价值计算的方法

当用历史数据来分析投资的必要报酬率时,假设过去几年的波动风险(无论项目投资还是市场)会在今后的每年产生,过去的市场历史平均收益率为预期收益率。这样可以预计出项目的必要报酬率。但从假设中可以看出一些不合理之处:其一,如果历史数据采用不同的时间段,上述相关指标就会变化,项目的价值结果也会变化。其二,假设风险在每个未来年度都一样,这会与实际不符。所以必要报酬率的评估不会十分精确,仅能作为参考。如果进行价值估计,未来的现金流量更是难以预计,这也加重了预计结果的不准确性。

建议在投资决策中多参考必要报酬率这个指标,相对于价值评估更加准确。参考必要报酬率这个指标暗含只为获取承担相应风险的报酬率,当想知道能不能得到这个收益率时价值评估就被应用了,这实际上是不承认市场强势有效。

必要收益率最为稳妥的评估方法,就是利用近期历史数据反映的收益率的平均数与所预计的必要报酬率作比较,判断企业以往实际表现与风险是否匹配,只能期待未来也会这样。不能根据未来宏观经济预期单纯去对过往平均收益率进行修正,因为假设宏观经济乐观,企业项目的必要报酬率也会上升,即使企业未来预期收率较高也未必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五、实例分析

以TCL公司的股权价值评估为例,对TCL公司近期表现进行评判。获取相应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表中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只有0.42,可以看出TCL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主要有几种可能:一是噪音干扰大,在股票市场中,有很多盲目跟风的人,也有炒作因素等非理性因素存在使得实际股价走势,并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为减少这种因素可以考虑在样本量较大时,剔除个别异点。二是数据跨期较长,公司经营方针等变化导致企业股权风险变化,进而使得指标β系数不稳定,应对这个问题,可缩短数据跨期时间段进行分段分析,进而分析β变化原因。三是样本数据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样本量太少使得股权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趋势并不明显,可考虑适当增加样本个数。四是数据间隔期较大,趋势描述不够精确,可考虑缩短样本数据的间隔期。基于此可以采用1月1日至月30日数据,并缩短样本间隔为每周,可得到数据如表3所示。

X轴为大盘收益率,Y轴为股票收益率,得到散点图如图4所示。

图4 散点分布图

根据散点总体趋势,从42个样本中去掉(-2.77%,6.55%)(-3.90%,-11.72%)(-2.97%,-2.88%)(-1.73%,7.02%)(5.57%,-0.83%)(3.30%,10.715)六个异常点,考虑这几个点为噪音较大的点。

对剩余36个点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出股权收益率与大盘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763,比较显著。根据表5可以得到β系数为1.011。国债即3年期4.76%,周利率为0.09%,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估计,市场平均收益率为-0.06%,这样可以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必要报酬率。

就数据进行分析:市场收益率为负数,是不符合理论和实际的,因为那样所有人都去进行无风险投资尚可获取0.09%的收益。之所以出现负数是由于人们对未来市场风险的预测中只假设为36个样本的情况,而这36个样本是历史发生的既定事实,这36个样本不足以代表未来所有的可能,未来市场收益率的预期会出现更高的可能。

预测的β值使用历史36个样本,考量股权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历史波动关系来预测股权的风险,实质就是假设未来二者之间的波动关系依旧如此,除非影响股权投资风险的因素有所变化。而如果换36个样本进行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也说明企业自身的β值不是永恒不变的。

预测的必要收益率-0.062%,是基于未来市场如同样本那样在不景气的范围波动,企业股权的β不变的情况下的收益率,如果前提成立,这个-0.062%也成立。但最不可能出现的就是市场收益率为负数,所以必要报酬率的预测值不准确,但从年的表现中,从CPAM模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益于投资者的信息:过去的9个月中TCL整体表现要好于预期收益率,并且其预期收益率相对于未来市场的敏感度为1.011。

如果要准确地预计出必要报酬率,需要修正数据的样本,一种方法是扩大样本期间,但容易出现股权β系数不稳定问题,长期来看并不总有必要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线性相关。另一个方法,定性预计未来市场走势,选取历史数据中走势相同的样本做预测。

作者介绍:尤春明,李月秋,黑河学院

篇6: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10月30日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建立。新会计准则对很多方面做了修订和补充,引起了很多内容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的相关财务决策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以下,本文主要在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变化的基础上来探讨其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涵义与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分析

1.会计准则的涵义

对于会计准则的定义,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认为,会计准是为公司提供一种向公司外部的资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报告公司财务状况和交易经营等几方面信息的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信的手段。总而言之,会计准则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首先,会计准则是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重要组组成部分;其次,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第三,会计准则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界定产权关系的技术标准。

2.新会计准则的变动

(1)会计要素的计量方面。新的会计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它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存货方面。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

(3)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资产减值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但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

(4)债务重组方面。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5)投资性房产方面。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产”项目,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

(6)证券投资方面。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篇7: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

为大家推荐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欢迎各位经济毕业的同学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做为企业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分析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数据分析;经济管理

从财务分析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1 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财务信息。财务分析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1.1 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经营者可以很直观的判断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过程中的资金运转情况,及时了解经营过程中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企业经济正常有序的进行。

1.2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存在的问题,通过财务各项数据的计算,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有利于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3 可以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财务分析,应保持和进一步发挥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扬长避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1.4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得要的依据,会计信息的计算、分析能很好的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经营前景,所以财务分析能为企业领导层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

2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现状

在现阶段我国的财务分析,并不是对所以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而是只针对于会计核算后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现阶段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无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高效、准确的决策依据,无法发挥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真正作用,财务分析做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还需要不断的改进,不能只停留在会计核算后的结果的分析上,这样会严重阻碍企业经营管理。其次,在现阶段,财务分析中的各项理论如比率分析、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缺乏有效的手段来运用,限制了财务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现阶段财务分析缺乏相应合理和有效的手段,限制了财务分析作用的发挥。最后,财务分析存在局限性。因为财务分析的依据是会计报表,而会计核算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因此使用企业报表数据。不能认为报表揭示了企业的全部实际情况。另外,分析所需报表是否真实、对同一会计事项的不同账务处理、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企业使用的比较标准的不同等问题也是影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由于现阶段财务分析存在上述缺陷,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现代财务分析必须在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多少来判定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过程中全面考核并掌握表外因素。遵循一定的理论方法,在以报表数据为基础的有效财务分析下,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和偿债能力的高低,而且可以发现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经营者在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大的利润。

篇8: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

企业财务分析是在通过运用企业基本财务会计资料,计算出相关资产管理比率、偿债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获利能力比率等。以后,通过比率分析方法,在充分考察企业经营得失的情况下,科学地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对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作出全面的评价。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够,许多时候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是应付于上面的税收情况而设,更不懂如何的去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手段来评估企业的投资决策。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投资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预测不到长远的发展情况,在投资上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为企业增加了盲目性和风险性。其次,财务基础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要么闲置要么不足

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严,对企业的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有些小企业觉得能看到的才是自己的钱,所以把现金闲置起来,现金没有进入周转过程,无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或是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长远的规划,大量的购置一些房产等固定资产,造成现金的大量占用,企业急需现金时,这些固定资产无法立刻变现,使企业无力应付周转的困境,陷入财务危机。

3.2 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企业为了经营的需要应收账款呈递增趋势,使企业的坏帐损失增加,随着坏帐损失的增多,不少企业因应收账款的`增加而面临困境,所以企业开始把诚信度重视起来,在赊销前会对用户的诚信情况做详细的调查,评估应收账款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长,为企业资金的回笼提供了保障。

3.3 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企业没有良好的赊销制度,造成企业存货过多,严重的占用了企业的流转资金,严重情况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3.4 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部分企业由于文化知识和管理模式的原因,管理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缺乏有效的管理,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是一团糟的情况,陈旧的管理观念极大的阻碍了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企业家族化的产生,如果说有,那么一定要形成企业的财会和经济关系,必须建立为防止经营管理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形成财会风险的办法。领导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身做责,不能助长歪风邪气。不能集权于一人手中,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也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企业的财务分析已没有任何意义。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对财务分析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分析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

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各种经济活动的比重结构经济前景,都需要会计及时提供信息才能掌握。所以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来讲视同生命,企业只有全面及时地掌握财务信息,才能有效的进行财务分析,才能充分掌握时机,获取胜利。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加强企业财务分析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轶英.试论财务分析在我国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09期.

[2]董建红.浅谈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第18期.

[3]殷集成.论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第17期.

相关阅读:

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

篇9:国有企业兼并中的博奕分析

国有企业兼并中的博奕分析

文中首先对国有企业兼并中各个利益主体对兼并的态度作了分析,并采用博奕论的方法对各方主体利益结合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作者进行了评价,认为因资产重组所产生的'社会总收益应大于社会总成本.这是衡量资产重组的一个标准.

作 者:周骁男 李政 邓宇翔  作者单位:周骁男(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李政(吉林大学商学院)

邓宇翔(吉林工学院人文学院)

刊 名:电力技术经济 英文刊名:ELECTRIC POWER TECHNOLOGIC ECONOMICS 年,卷(期):2000 “”(6) 分类号:F4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兼并   博奕分析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论管理会计原则的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

浅述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的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措施研究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地勘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探索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通用9篇)】相关文章: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2022-07-25

决策的近义词2022-05-02

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的思考论文2024-02-29

电子商务下的财务及企业管理会计毕业论文2022-05-05

关于学习财务管理心得体会2023-12-29

管理会计发展变化探析论文2022-05-16

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论文2022-04-30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论文2022-04-30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023-06-02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2022-11-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