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共7篇)由网友“Lin”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
---------------------------------------------------------
作者: 吴旺盛
三、网络时代会计业务流程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设计重组后的网络时代新流程提供了思路。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不能完成一连串的复杂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同时也使该项技术无法迅速普及与发展,这个过程相当于复式记账产生之前的会计阶段,会计没有固定的程序,随意性很强。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产生之后,计算机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最后完成一次工作目的。这个过程相当于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报告一个会计期间落实经管责任情况的工作任务。而目前的计算机已发展到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以并行完成一系列任务,网络时代的会计借鉴计算机,也应可以创造象当今计算机一样的辉煌。
1、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也许并无共识可言(有时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决策时可能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而且任何加总一般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什么不能将源数据而是将累计后的数据进行呈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比较成本。在目前的手工会计处理(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情况下,将源数据进行加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数据项目的处理也许还可以采用某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如加总),但如果由公司来执行这种处理,而不是由分析师或投资者来多次重复这种处理,也许更具有成本效率。然而,当以累计数据呈报时,用户在试图找回这些损失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成本。更进一步讲,除成本问题外,由于累计数据的缘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非披露性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上述情况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随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迅速提高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将源数据进行加总的成本远远小于找回由于累计数据而丢失信息的成本。
当然,我们所称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另外除模型设计、程序设计以外的其他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
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2、关于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地加工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我们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取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简称 EDGAR)。经过9年的试运行,于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EDGAR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一个系统,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收集、分析和提取EDGAR中的信息。在有了全国性的网上会计信息数据库后,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决策驱动原理图(略,参看《会计研究》第6期第46页)
3、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
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仅仅以原始成本进行计量,原始成本在可靠性方面确实具有优良的品质,然而,其相关性却削弱了。会计要发展,提高其相关性是必然途径,会计只有提高有用性才能带动加速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对性问题,但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为什么不用或较少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少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二是使用多重属性计量的簿记成本过高。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太小,很多资产、负债没有市场,或得出公允价值所花费的成本过大等。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将被改变。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容量,市场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取得。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的处理成本。随着证券市场在网络环境中的国际化,上市公司的良莠不齐和大量潜在投资者的存在,也迫切要求会计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因而,在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中,除将继续保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特点的原始成本外,增加公允价值等相关性的信息将势在必行。
具有多重计量属性的会计业务新流程,在提高了相关性后,其数据的规模将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倍,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将他们相互对应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计算机方面,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在会计上,解决多重对应关系的多式簿记法已见之于有关会计名家的著作中。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西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尻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簿记等,为多式簿记的最后建立提供了基础。在计算机方面,数据库组织结构主要有层次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关系组织结构、实体―
―关系组织结构。其中,网络组织结构和实体――关系组织结构,为经济事项多维属性之间的有序组织和联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4、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
建立在网络时代基础上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财务会计目前所面临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根据鲍尔与布朗的一项著名实证研究表明,85%一90%伴随着未预期收益的股票价格变化出现在收益公布之前;比弗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仅有2%―5%的非正常回报由公布的会计收益数所引起[3]。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主要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如在建立类似于上文所提及的美国SEC的EDGAR系数的基础上,再应用大众传播理论,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大众传播方式下的实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可以采用“企业信息披露部门→EDGAR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大众化信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及时性问题,还可以让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和现有的投资者同等地获得相关信息;(2)综合信息与明细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中,有些是已知的共同性的信息,还有一些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要经过特殊加工的信息。对于前者,可以在信息中心提供加工成综合性信息的软件;对于后者,由企业提供明细信息到信息中心,由使用者自己加工成所需要的信息;(3)信息可以多元组合,可以打破财务报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使用者可以得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整体、单个分部或若干个分部的信息等。
结束语
当人们发现国际互联网络象“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括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等,将是迎接网络时代来临的最好礼物,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原载于:《会计研究》20第6期
篇2: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一
---------------------------------------------------------
作者:吴旺盛
【摘要】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人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在此目标下,借助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经营哲理,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依靠国际互联网、网络数据库组织结构技术、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等,建立以决策模型驱动、企业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源数据信息、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等为特色的会计业务新流程。
【关键词】会计目标 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 决策模型驱动 面向对象技术 源数据信息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会计业务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会计目标的实现途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加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在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原有的技术手段和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此引至的是批评和责难。在人们走入新千年之际,计算机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几乎前所未有。网络技术成为了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会计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契机。本文从会计目标出发,借助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经营哲理、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中的面向对象技术(Object Oriented Technology),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一、对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研究中,一般将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目标又决定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以达到指引系统运行方向的作用。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愿望的影响”[1]。会计是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等的影响,会计目标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否则,就成为毫无希望的梦想。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根本看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的要求不同;而在会计实践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或境界”,必须设计出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之。如果在某一时期,会计行为能够满足人们对其的期望和要求,则会计事业将达到繁荣和昌盛。否则,会计受到的是批评和责难,还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寻求其他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会计目标又成为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导向,会计业务流程的一切内容都必须围绕会计目标而协调地发挥作用,即通过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来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70、80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经管责任学派主要从显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认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1)合理有效地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保值增值的责任;(2)如实地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受托人向委托人报告义务,即成为企业会计所要完成的目标。而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目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而决策有用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或然性的信息;二是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管理当局的受托职能是主导财务会计目标的早期观点,管理当局是资本提供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务资源的受托人,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资本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经管责任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现象,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由于资本市场程度的增强介入,使得委托方变得模糊,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所有者一般不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特别地,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使社会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在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储存能力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及随着计算机相关的各技术的发展,如通讯技术,特别是远程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使代表资源所有权的证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在二十一世纪,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大量潜在的交易买方的存在,使潜在的投资者、潜在的债权人等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对他们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成为必然。
顺理成章,在未来的网络时代,迅速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加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灵活多变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决策有用性”将取代报告“经营责任”而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而且,网络时代的“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强化和提高:(1)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及时性方面看,半年呈报或年度呈报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是需要又成为可能;(2)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方面看,要求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等。然而,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这也是目前的原始成本会计模式受到批评和责难的原因所在。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依托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达到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业务流程重组理念在会计流程改造中的应用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据Michael, Hammer 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中的权威性定义,BPR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西方国家的众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福特公司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一
个最著名的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将会计信息看成是会计活动的产品的话,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就具有相似性,面临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好地服务、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成本等问题。因而,会计可以借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会计业务流程实施重组,使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飞跃。
1、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所谓劳动分工论是将一定的过程分解为个别作业的做法,认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个别作业的效率,如在会计业务处理中,一般将会计系统(包括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电算化商品软件)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中再进行细分,如将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又细分为开工模块、固定资产账册模块、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会计目标的变化要求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基于经管责任的会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按原始成本计价的资产状况和使用效率,亦即报告应计制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目标要求相对比较单一,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然而在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下,潜在投资者的引入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广泛存在,使所有者通过改变投资方向而不是更换经营者的方式参与投资,证券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加上企业融资方式的扩展等原因,使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规模急剧上升。大规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略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只是较多地考虑了可靠性,而相关性明显不足。为了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性信息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3、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策略与方法 借鉴企业业务流程的策略与方法,下表中列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因素的比较,以说明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策略方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哲理,是克服分工论在新的环境下的不足而产生的,其与分工论有相互补充的功效,而不是取而代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并不是要否认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一个子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子流程,即落实经管责任方面的子流程。原始成本会计仍然是新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又有重大的突破性发展。(未完)
下一页
原载于:《会计研究》年第6期
篇3: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论文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论文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人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在此目标下,借助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经营哲理,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依靠国际互联网、网络数据库组织结构技术、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等,建立以决策模型驱动、企业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源数据信息、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等为特色的会计业务新流程。
【关键词】会计目标业务流程重组网络决策模型驱动面向对象技术源数据信息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会计业务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会计目标的实现途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加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在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原有的技术手段和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此引至的是批评和责难。在人们走入新千年之际,计算机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几乎前所未有。网络技术成为了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会计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契机。本文从会计目标出发,借助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经营哲理、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中的面向对象技术(objectorientedtechnology),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一、对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研究中,一般将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目标又决定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以达到指引系统运行方向的作用。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愿望的影响”[1]。会计是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等的影响,会计目标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否则,就成为毫无希望的梦想。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根本看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的要求不同;而在会计实践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或境界”,必须设计出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之。如果在某一时期,会计行为能够满足人们对其的期望和要求,则会计事业将达到繁荣和昌盛。否则,会计受到的是批评和责难,还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寻求其他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会计目标又成为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导向,会计业务流程的一切内容都必须围绕会计目标而协调地发挥作用,即通过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来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70、80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经管责任学派主要从显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认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1)合理有效地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保值增值的责任;(2)如实地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受托人向委托人报告义务,即成为企业会计所要完成的目标。而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目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而决策有用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或然性的信息;二是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管理当局的受托职能是主导财务会计目标的早期观点,管理当局是资本提供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务资源的受托人,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资本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经管责任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现象,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由于资本市场程度的增强介入,使得委托方变得模糊,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所有者一般不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特别地,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使社会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在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储存能力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及随着计算机相关的各技术的发展,如通讯技术,特别是远程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使代表资源所有权的证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在二十一世纪,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大量潜在的交易买方的存在,使潜在的投资者、潜在的债权人等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对他们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成为必然。
顺理成章,在未来的网络时代,迅速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加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灵活多变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决策有用性”将取代报告“经营责任”而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而且,网络时代的“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强化和提高:(1)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及时性方面看,半年呈报或年度呈报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是需要又成为可能;(2)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方面看,要求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等。然而,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这也是目前的原始成本会计模式受到批评和责难的原因所在。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依托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达到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业务流程重组理念在会计流程改造中的应用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据michael,hammer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中的权威性定义,bpr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西方国家的众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福特公司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将会计信息看成是会计活动的产品的话,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就具有相似性,面临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好地服务、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成本等问题。因而,会计可以借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会计业务流程实施重组,使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飞跃。
1、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所谓劳动分工论是将一定的过程分解为个别作业的做法,认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个别作业的效率,如在会计业务处理中,一般将会计系统(包括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电算化商品软件)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中再进行细分,如将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又细分为开工模块、固定资产账册模块、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DD登记账簿DD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会计目标的变化要求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基于经管责任的会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按原始成本计价的资产状况和使用效率,亦即报告应计制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目标要求相对比较单一,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然而在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下,潜在投资者的引入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广泛存在,使所有者通过改变投资方向而不是更换经营者的方式参与投资,证券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加上企业融资方式的扩展等原因,使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规模急剧上升。大规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略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只是较多地考虑了可靠性,而相关性明显不足。为了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性信息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3、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策略与方法借鉴企业业务流程的策略与方法,下表中列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因素的比较,以说明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策略方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哲理,是克服分工论在新的环境下的不足而产生的,其与分工论有相互补充的功效,而不是取而代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并不是要否认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一个子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子流程,即落实经管责任方面的子流程。原始成本会计仍然是新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又有重大的突破性发展。
三、网络时代会计业务流程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设计重组后的网络时代新流程提供了思路。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不能完成一连串的复杂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同时也使该项技术无法迅速普及与发展,这个过程相当于复式记账产生之前的会计阶段,会计没有固定的程序,随意性很强。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产生之后,计算机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最后完成一次工作目的。这个过程相当于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按照“填制凭证DD登记账簿DD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报告一个会计期间落实经管责任情况的工作任务。而目前的计算机已发展到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以并行完成一系列任务,网络时代的会计借鉴计算机,也应可以创造象当今计算机一样的辉煌。
1、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也许并无共识可言(有时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决策时可能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而且任何加总一般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什么不能将源数据而是将累计后的数据进行呈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比较成本。在目前的手工会计处理(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情况下,将源数据进行加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数据项目的处理也许还可以采用某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如加总),但如果由公司来执行这种处理,而不是由分析师或投资者来多次重复这种处理,也许更具有成本效率。然而,当以累计数据呈报时,用户在试图找回这些损失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成本。更进一步讲,除成本问题外,由于累计数据的缘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非披露性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上述情况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随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迅速提高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将源数据进行加总的成本远远小于找回由于累计数据而丢失信息的成本。
当然,我们所称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另外除模型设计、程序设计以外的其他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
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2、关于事件驱动(eventdriven)
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地加工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我们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取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electronicdatagatheringanalysisandretrieval,简称edgar)。经过9年的试运行,于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edgar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一个系统,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收集、分析和提取edgar中的信息。在有了全国性的网上会计信息数据库后,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决策驱动原理图(略,参看《会计研究》第6期第46页)
3、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
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仅仅以原始成本进行计量,原始成本在可靠性方面确实具有优良的品质,然而,其相关性却削弱了。会计要发展,提高其相关性是必然途径,会计只有提高有用性才能带动加速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对性问题,但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为什么不用或较少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少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二是使用多重属性计量的簿记成本过高。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太小,很多资产、负债没有市场,或得出公允价值所花费的成本过大等。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将被改变。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容量,市场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取得。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的处理成本。随着证券市场在网络环境中的国际化,上市公司的良莠不齐和大量潜在投资者的存在,也迫切要求会计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因而,在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中,除将继续保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特点的原始成本外,增加公允价值等相关性的信息将势在必行。
具有多重计量属性的会计业务新流程,在提高了相关性后,其数据的规模将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倍,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将他们相互对应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计算机方面,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在会计上,解决多重对应关系的多式簿记法已见之于有关会计名家的著作中。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西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尻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簿记等,为多式簿记的最后建立提供了基础。在计算机方面,数据库组织结构主要有层次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关系组织结构、实体DD关系组织结构。其中,网络组织结构和实体DD关系组织结构,为经济事项多维属性之间的有序组织和联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4、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
建立在网络时代基础上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财务会计目前所面临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根据鲍尔与布朗的一项著名实证研究表明,85%一90%伴随着未预期收益的股票价格变化出现在收益公布之前;比弗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仅有2%D5%的非正常回报由公布的会计收益数所引起[3]。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主要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如在建立类似于上文所提及的美国sec的edgar系数的基础上,再应用大众传播理论,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大众传播方式下的实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可以采用“企业信息披露部门→edgar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大众化信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及时性问题,还可以让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和现有的投资者同等地获得相关信息;(2)综合信息与明细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中,有些是已知的共同性的信息,还有一些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要经过特殊加工的信息。对于前者,可以在信息中心提供加工成综合性信息的软件;对于后者,由企业提供明细信息到信息中心,由使用者自己加工成所需要的信息;(3)信息可以多元组合,可以打破财务报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使用者可以得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整体、单个分部或若干个分部的信息等。
结束语
当人们发现国际互联网络象“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括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等,将是迎接网络时代来临的最好礼物,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篇4: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2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2
【摘要】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人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在此目标下,借助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经营哲理,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依靠国际互联网、网络数据库组织结构技术、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等,建立以决策模型驱动、企业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源数据信息、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等为特色的会计业务新流程。
【关键词】会计目标 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 决策模型驱动 面向对象技术 源数据信息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会计业务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会计目标的实现途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加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在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原有的技术手段和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此引至的是批评和责难。在人们走入新千年之际,计算机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几乎前所未有。网络技术成为了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会计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契机。本文从会计目标出发,借助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经营哲理、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中的面向对象技术(Object Oriented Technology),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一、对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研究中,一般将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目标又决定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以达到指引系统运行方向的作用。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愿望的影响”[1]。会计是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等的影响,会计目标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否则,就成为毫无希望的梦想。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根本看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的要求不同;而在会计实践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或境界”,必须设计出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之。如果在某一时期,会计行为能够满足人们对其的期望和要求,则会计事业将达到繁荣和昌盛。否则,会计受到的是批评和责难,还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寻求其他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会计目标又成为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导向,会计业务流程的一切内容都必须围绕会计目标而协调地发挥作用,即通过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来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70、80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经管责任学派主要从显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认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1)合理有效地管理与使用受托
[1] [2] [3] [4]
篇5: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从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在此目标下,笔者认为应借助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经营管理,以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中的面向对象技术(ObjectOrientedTechnology),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在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往往不能划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甚至可能导致信息在加总过程中丢失。而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会计原数据经过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成源数据。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事件驱动(EventDriven)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加工过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应设计一些模型,如在企业内部设立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在计算机的高速度支持下,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在传统会计业务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仅仅以原始成本进行计量,原始成本在可靠性方面确实具有优良的品质,然而,其相关性却削弱了,
会计要发展,提高其相关性是必然条件,会计只有提高相关性才能带动加速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关性问题,但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却不用或较少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少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太小,很多资产、负债没有市场,或得出公允价值所花费的成本过大等。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将被改变。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容量,市场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取得。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的处理成本。随着证券市场在网络环境中的国际化,上市公司良莠不齐的情况和大量存在的潜在投资者,也迫切要求会计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因而,在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中,除将继续保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特点的原始成本外,增加公允价值等相关性的信息将势在必行。
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建立在网络时代基础上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财务会计目前所面临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根据鲍尔与布朗的一项著名实证研究表明,85%~90%伴随着未预期收益的股票价格变化出现在收益公布之前;比弗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仅有2%~5%的非正常回报由公布的会计收益数所引起。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主要是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实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可以采用“企业信息披露部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大众化信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及时性问题,还可以让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和现有的投资者同等地获得相关信息;(2)综合信息与明细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中,有些是已知的共同性的信息,还有一些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要经过特殊加工的信息。对于前者,可以在信息中心提供加工成综合性信息的软件;对于后者,由企业提供明细信息到信息中心,由使用者自己加工成所需要的信息;(3)信息可以多元组合,可以打破财务报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使用者可以得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整体、单个分部或若干个分部的信息等。
当人们发现国际互联网络像“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括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等,这些将是迎接网络时代来临的最好礼物,同时也将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篇6:网络时代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置身于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的顾客、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变化的挑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储存能力等实现了质的飞跃,远程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企业正迈入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传递的迅速、及时和准确,企业会计报表的半年呈报或年度呈报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是需要又成为可能。全球经济环境下大规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略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管理者、投资者以及相关利益集团希望可以随时通过在线访问获取企业最新的、历史的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减少风险。另外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方面看,投资者要求从看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但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用信息技术彻底地重新设计会计业务流程,是满足企业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研究议题。
一、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需经过一系列顺序的循环活动,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填制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报表”的顺序,一层层地进行。这种会计流程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且使得会计信息内容单一化。时下流行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虽然替代了手工操作,但财务会计流程自动化仅仅是手工财会工作的翻版,并未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本质。大部分电算化商品软件一般将会计系统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相对独立的模块,各模块下再进行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结构。因此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会计数据传输往往是滞后的、零散的。这种财务会计流程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本质,也没有消除其缺陷。
1.难以满足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资金流信息,并不采集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同一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手中,财务人员手中只有描述业务事件的子集数据。这样忽略了大量管理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有可能不一致或信息隔阂和信息重复。
2.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需要。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账和财务报告不是当前时点的余额,以至于企业无法从效益角度上对经营生产活动进行实时控制。会计数据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采集,会计数据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对账等。财务报告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日,信息的实时性决定了它的有效性和控制力度,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不能使管理者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所需的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不管是手工的会计业务流程还是这种会计电算化方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实质仍然是事后算账,并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无法支持事前支持、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二、将流程再造思路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
(一)关于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美国的MichaelHammer于1990年提出的,
它的内涵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了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福特公司北美财务部门通过BPR重建其付款程序,以减少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最典型的例子。BPR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顾客需求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为驱动力,以企业的流程为对象,运用信息技术、人与组织管理,达到大幅度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目标。
许多实际中 成功的BPR已经表明信息技术使企业流程改造成为可能并非常有效,同时它又是流程改造的组成要素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方式。但BPR本身并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个算法或者公式,它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和思想,即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核心,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一种自我反省的头脑,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让流程的运转能够满足顾客的期望和服务于企业的最大利益,使企业保持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二)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
对于会计业务流程来说,再造的目标是针对传统会计流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大幅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节约会计成本。为此,仿造企业的其他业务流程再造,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会计业务流程为对象,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驱动力,采用决策模型、网络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由决策模型驱动,呈报标准的源数据信息,以达到上述再造的目标。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账表驱动所不同,新的会计流程应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是:将实时信息处理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企业在执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将业务数据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基于这种模式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应用到会计上,对会计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这种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实现了源数据仓库的共享。系统结构将使物理上分散的企业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集中,支持不同层次、综合性的信息需求。按业务事件规则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和存储后,可建立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库。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流程之间能够紧密合作,各部门信息孤岛的不协调和低效状态可以得到缓解。信息处理规则能够打破职能壁垒,根据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进行信息加工;会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则进行信息加工,输出财务会计报表。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信息处理与业务活动的执行过程是同步的,将各业务事件的会计控制规则嵌入,能够实施会计的事中控制,系统能将违反规则的活动实时地向负责人发送异常情况报告,或者阻止舞弊活动的执行,系统预防风险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当人们当现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企业只有主动认识并采取行动,如对会计传统理念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求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构,才能给会计创造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篇7:论网络时代下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论文
论网络时代下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论文
网络时代,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即如何建立一个处于企业管理系统核心的财务系统。要为企业构建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涵义与现实意义
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把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融为一体,能够实现电子商务,支持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及在线财务管理,可以进行电子货币结算并且能够实现电子数据处理。
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推行将对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理念、会计方法、会计理论依据、会计实务流程等将会产生极大影响;使财务工作的模式和空间发生了改变,能在广阔的网络范围内进行各项业务的实时处理,网络财务管理时代,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采用,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和决策型转变提供了技术上广阔的空间,必将最终决定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是财务数据的一个递进的发展过程,这将对多元化利用信息产生积极影响;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对电子商务的全面支持,企业就能够适应新形势,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业务重整,必将对企业竞争地位的保持和加强产生积极作用。
二、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技术支撑
(1)大型数据库技术。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抛弃了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采用了大型数据库,如SYBASE等,大型数据库的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完全不受业务量的限制。不仅跨年度查询可以实现,还可以与仓库网络互联,综合生产采购、存货信息、销售情况、任务计划、工资奖金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大型数据库使海量数据下的读取性能及数据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改进,网络控制得到加强了,由于网络开发、用户操作对数据库造成的关键信息丢失的现象也得到及时地控制,大型数据库系统既能高速运行又能保证安全性。
(2)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应用基础,互联网技术。向互联网方式转变是目前企业信息系统结构的新特点。正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企业才能建立管理决策型的全面信息系统。处理各种结构化数据是它的优势所在,企业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全面。而且由于互联网标准化、分布广、开放性、便于维护、使用简单等特点,也就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成为可能。
互联网方式采用公开的TCPM协议,允许工作站通过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共享资源,无缝连接在各类信息系统之间得以实现,利用超媒体传输技术等,使分布在企业内外的数据均能共享,企业涉足电子商务,扩大其竞争优势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3)防火墙技术和三层结构技术的应用。把企业的内部网与互联网隔离开来这是它的最大特点。企业内部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就是防火墙技术和三层结构技术,主机和应用程序及多种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安全均是由它保证,它使关键部门不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攻击,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通信的客户提供安全通道。
三、实施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刚刚起步,在实践上真正替代传统财务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趋同,全球缺乏统一规范的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标准。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强调实时动态化、集权式管理、要求财务信息及财会业务的协同处理,网上财务信息的检索浏览,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远程财务决策就必须实现。全球范围形成规范的网络会计与财务标准是这些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还不普及,现状是各国自己的会计准则及财务管理方法各具特色。要想在互联网上跨越国界,畅通无阻地进行财务管理,决非一日之功。只有国际会计准则普遍运用,各国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国际化与规范化,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才能得以巨大发展。目前来讲,企业要实施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将面临一定的阻力和挑战。
(2)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广泛使用电子票据、电子货币,修改无痕迹和无纸化的特点,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财务安全性成为企业及专家关注的焦点。企业要想安全、高效地实现网络化管理,在进行网络交易时,诸如物流、付款、结算等这些财务问题,必须都要通过电子化运作来实施,财务系统是企业经营的内部核心,有些信息区别于销售等信息,有些不适合公开,要把企业财务系统置于互联网,通过Web登录进行财务查询、处理等工作,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如果网络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对企业的整体运作产生严重影响。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所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侵害,要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
(3)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理论根基不太扎实。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要能真正地实施,需要继承现代财务理论,财务理论要有重大突破,人们财务会计理念观念也要更新。目前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明显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使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风险更加复杂、不易识别。传统的风险理论对新的不确定因素考虑不足,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管理实践不能得到正确指导。没有相应理论上的指引,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实行也就颇有困难。
(4)缺乏高素质的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现有财会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半数,适应新形势的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而高素质者更是凤毛麟角、廖若星辰。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要求形成一个完善、正确的认识,仅靠培训和开发软件是不能推广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的。
总之,网络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路很漫长,许多基础工作都要充实完善。
但从财务这方面看,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论文选题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二(共7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22-11-28
大专毕业生论文题目2022-08-17
大专毕业生论文2024-03-09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2022-07-16
广播专业及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0-11
会计研究论文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论文2023-11-12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论文2022-05-07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范文2022-09-17
浅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规避措施2022-04-30
会计学论文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