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精选8篇)由网友“sam1985020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
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作品《林纾的翻译》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钟书的翻译观,另有大量见地独到的论述翻译的片段,散落在《管锥编》、《谈艺录》等著述中。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是在中国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钱锺书提出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境”。他认为:“文字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以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格,那就算得入于‘化境’。”这表明翻译既要用译入语再现原语信息,又能完全保持原作的风味;既要在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忠实于原作,有要求译文自然流畅,不可生硬牵强。
例1、One man was la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
译文:一人腿脚不好,另一人眼睛不好。盲人背着瘸子,听着他指路。 但教他们如何通过分开他们之间的缺陷,组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却需要莫大勇气,因为这有点残忍。
钱译: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何缺成全。
解析:此段摘自《管锥编》,以极简的语言说明了一位盲人和一位跛者相互扶助,取长补短,彼此协作的情况。译文相较于原文来说,更加精炼,但对原文意思的表达却没有任何删减。
例2、A rotten carcass of a butt, not rigged, / Nor tackle, sail, nor mast; the very rats/ Instinctively have quit it.
译文:传位已腐烂,没有装载,/无轳无帆,也无桅杆; 那只老鼠 /本能地已经弃船。
钱译:船已漏,鼠不留。
Rats leave a sinking ship.
译文:鼠不恋破舟。
解析:这两句的意思相近,但是语言表达则不尽相同。前者是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一句台词。钱钟书译为“船已漏,鼠不留”,音韵和谐,更适合舞台演出效果。
例3、Fie wrangling Queen/ Whom every thing becomes, to chide, to laugh, / To weep; who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s/ To make itself, in thee, fair and admired!
译文:皇后即便争吵、斥责、大笑、哭泣也仪态万千;每个情态都风情万种、令人殷羡!
钱译:(赞皇后之美)嗔骂、嬉笑、涕气,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媚。
Fie, fie upon her! / There’s language in her eyes, her cheek, her lip;/ Nay her foot speaks.
译文:看看她啊! / 她的眼睛、脸颊、嘴唇都有言语;/ 甚至她的脚也会说话。
钱译:咄咄!若人眼中、颊上、唇边莫不有话言,即其足亦解语。
解析:赞扬美貌历来被看作难事,加之东西方对美貌的判别差别较大,更是难上加难。且看钱老如何化解。前一句展现了皇后各态皆美,“七情六欲”,“千娇百媚”是汉语中的词语,根据原文,两者加以组合,“七情能生百媚”不仅对仗工整,还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想象皇后的美貌。后一句同样是赞美,“in her eyes, her cheek, her lip”,钱老在“眼”、“颊”和“唇”后分别添了“中”、“上”和“边”,勾画出一幅顾盼生姿、唇角着笑的美人图。在形式上也符合汉字偏好双音节的特征。
扩展:如何来吐槽那些糟糕的饭菜
1. A dry sandwich is a drag to eat.
放干的三明治很难吃。
2. The lousy food upsets my stomach.
这饭菜太糟糕了,吃得我肚子直难受。
3. That pizza tastes like cardboard.
那张披萨味同嚼蜡。
4. The dishes were many, but they were all poorly cooked.
菜很多,但烧得都不好吃。
5. The salad was unsavory.
那色拉难吃极了。
6. The food in our dining hall is the pits.
我们食堂的东西糟糕透了。
7. Those sandwiches taste terrible.
那些三明治很难吃。
8. The baby spat1 out the nasty pill.
婴儿吐出了难吃的药丸。
9. Well, I hate to say this, Lucy, but this is the worst food I've had.
嗯,我不想说这些,露西,但是这是我吃过的最难吃的食物。
10. But this is disgusting, you know.
但你也知道这东西难吃。
11. The food in the school cafeteria is yucky.
学校餐厅的饭菜真难吃。
12. I find raw fish completely unpalatable!
我觉得生鱼非常难吃!
13. My first attempt at a chocolate cake tasted horrible.
首次做的巧克力蛋糕难吃极了。
14. Spanish rice was really very awful!
西班牙的米饭实在不敢恭维,太难吃了!
15. The medicine is distasteful but good for you.
这药虽难吃,但对你身体有好处。
篇2:翻译:在海德格尔与钱锺书之外-翻译概念化的语际指向初探
翻译:在海德格尔与钱锺书之外-翻译概念化的语际指向初探
不管是海德格尔还是钱锺书,都是“反跨文化交流”的,前者的翻译观收缩于对德语至高无上地位的提升与弘扬,突出的是对希腊哲思的虚无主义性质的谋杀;后者则立足于“心同理同”的人类文化共同性,以暗示这样的.普遍精神的存在.而为“语际翻译”做出人们普遍接受的界定的雅各布森,也同样无视翻译的存在,而是将它化为一种理应被普遍性的结构所消化、毁弃的东西.在翻译的历史性丧失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只能站在上述三种观念的反面,透过理想化,来对之加以再概念化:即强调它的超结构化、跨文化性以及它异于普遍精神的特性.
作 者:蔡新乐 CAI Xin-le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3(4) 分类号:H085.3 关键词:雅各布森 海德格尔 钱锺书篇3: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和译评
本栏目转发国内外翻译方面的论文和译评文章,包括部分翻译技巧与实践。
肖乾:翻译原则 许渊冲:谈翻译的风格
袁筱一:也谈译文风格 许钧: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小议
郑克鲁:翻译风格小议 李提摩太与近代中译外国文学
英汉口译技巧介绍 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
英语名词词组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国际广告与翻译
翻译点滴
习语的翻译途径
怎样问生肖或属相
“年轻人”的`一些译法与区别
常用谚语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
对当前翻译研究的思考
网上机器翻译的进展
文化与翻译(第一节)
文化与翻译(第二节)
文化与翻译(第三节)
丽典·可乐·美酡露—“雅译”漫谈
错译分析(第一节) (第二节)
对计算机翻译软件的测试
公司名称翻译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日本料理 Japanese Cooking
英文中粗话、脏话的翻译
直译与意译
英译汉中常出现的问题
英译汉中的反译法
意译取代音译的外来词
英译汉中四字词组运用
英汉类同成语的翻译
英语谚语的汉译
英语人名地名的翻译
不定冠词a的翻译特点
漫谈文学翻译必备的工具书
英语形容词四种转译现象
怎样用英语表示数字
英语数字的翻译
英语倍数句型及其译法
英语中英译汉技巧
浅谈唐宋词中词牌名的英译
谈谈英汉词典中新词的译名
翻译与词典
英语介词的翻译
翻译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原文与译文的相对长度
翻译过程的方向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一)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二)
从中文书名的英译谈起
英语倍数型及其译法
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词类转译点滴
小议被动语态翻译
语法结构歧义
准确-科技情报翻译的灵魂
口译漫谈
论诗词翻译的忠实性
唐宋词中词牌名的英译
语域与翻译 一些易理解和译错的句子
篇4:《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评介论文
《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评介论文
摘 要:拉特舍夫的翻译思想体现了近年来较为领先的翻译理论,其理论核心在于强调翻译是有别于其他语言中介的人类活动,翻译的社会功能是尽可能形象地、像单语一样地保证双语交际。拉特舍夫为此提出了等值翻译的原则、翻译程序的实际操作方法,并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讨翻译教学中的实施阶段等问题,研究成果极具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拉特舍夫;翻译理论;评介
拉特舍夫(Л.К.Латышев)通过一系列论著阐述了他建立统一的翻译理论的构想。由莫斯科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Перево:пролемытеории,практикииметоикипрепоавания》)是其翻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前苏联语言学翻译理论界继巴尔胡达罗夫(Л.С.Бархуаров)的《语言与翻译》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针对的主要是翻译课教学,是前苏联寥寥几部从翻译共性探讨翻译教学的论著之一。①书中既有最领先的翻译理论研究,又有详尽的翻译术语解释,还有自成体系的翻译练习,是一本难得的翻译教学法参考书。该书主要论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何为翻译
拉特舍夫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活动,而任何活动都出自一定的需求,翻译活动满足的是社会需求。翻译的社会功能是尽可能形象地、像单语一样地保证双语交际。为界定翻译的概念,作者引用了“语言中介”这一概念。所谓语言中介,是指掌握两种语言的人为支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言语交际而从事的活动,它是双语交际的中心环节。语言中介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超额翻译”,另一种是“欠额翻译”。所谓超额翻译是指对所译材料进行补充加工,进行超出翻译范围的改造,典型例子是18世纪为迎合译入语风格的意译。而欠额翻译则是指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翻译规范的语言中介类型,是缩写或节译。有一些语言中介产物是超值翻译与欠额翻译的混合体,如外文摘要。这两种语言中介都不能保证双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接近单语交际。翻译只是语言中介的一种,译者不对接受者的反应负责。作者列举了科斯托马罗夫(Костсмаров)、巴尔胡达罗夫、加克(Гак)、利温(Львин)、菲奥德罗夫(Феоров)、雷茨克尔(Рецкер)等人对翻译的定义,指出这些定义以经验为基础,只是对翻译特征的罗列。他认为,只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概念,而是从更广泛的语言和言语科学的普遍观点出发,才能发现翻译的实质。他给翻译下的定义是:翻译是语言中介的一种形式,其社会功能是最大限度地使双语交际在交际的完整性、有效性和自然性上接近一般的单语交际。
二、译文与原文对等的三个条件
既然通过翻译进行的双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是接近单语交际,那么译文就应完成原文在单语交际条件下的功能,与之达到等同的效果。译文与原文等同是指两个文本给接受者以同样的影响,这种对等关系叫交际功能等值。
拉特舍夫认为译者的惟一任务就是消除民族语言障碍。弄清翻译转换的纯语言特色不仅对翻译学,而且对更大的学科―――语言中介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翻译与各种改写区分开来,保留译文体裁的纯洁性,才能确定原文和译文交际功能等值的本质。
译文与原文的交际功能等值表示它们潜在的交际效果对等。文本的交际效果不仅由文本的特征决定,还由交际环境特征决定。操两种语言的人有语言民族交际知识(ЛКК,即Лингвоэтническая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компетенция)差异,为此,作者提出了语言民族交际知识差异的补偿原则:ЛККнос.ия:ЛККнос.пя≈ИТ:ПТ 等式前两项分别指“操原语的人的语言民族交际知识”(ЛККносителяисхоногоязыка)和“操译入语的人的语言民族交际知识”(ЛККносителяперевоногоязыка),后两项分别表示原文(исхоныйтекст)和译文(перевоныйтекст)。该原则的本质是,翻译活动之后ЛКК差异仍然存在,但得到了补偿。其结果是出现了两个等同的系统,它们的等值在于创造了等同的语言先决条件。语言民族差异补偿法是翻译过程中克服民族语言障碍而普遍采用的方法。为此,作者提出了译文与原文对等的'三个条件:
1.与原文在交际方面等值
译文应对接受者具有潜在的影响,原文和译文的接受者应有相同的客观先决条件来理解信息并作出反应。受文化差异的制约,译者必须在意识形象、实物―逻辑意义和感情反应等方面的对等关系中作出选择。如乌兹别克古典作品中对情人的称呼是“我的鹦鹉”,可以译为符合欧洲文化的“我的玫瑰”,这是为感情反应等值而牺牲思维形象等值。
2.尽量与原文在语义结构上相近
译文尽量保留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扩大译文等值的范围,增加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案的客观性。
3.不得超出翻译允许范围进行脱离原文的补偿
两种语言使用者语言民族交际知识上的差异决定了原文和译文的差异,但补偿差异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无限的。破坏了这个限度,翻译就变成了改写。比如,有的民族认为“出殡”不是悲伤的事,为让译入语的读者产生相同的反应,而把“出殡”改为“生日”或“结婚”,这是翻译不允许的。
第一条要求与第二条要求会经常发生矛盾,因为功能对等是补偿获得的,已偏离字面对等,而第三条要求则限制了偏移量,补偿不能超出一定的界线。只有遵守上述三个要求,才会有高质量的译文,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偏离翻译的本质。
三、翻译是一系列辩证矛盾的合理解决
翻译本身处于矛盾之中:如果不追求单语交际的理想,翻译就会失去特色,而与其他语言中介混淆;而用翻译进行的双语交际又不可能完全达到单语交际的效果。为此,作者提出了“翻译转换理据原则”:进行翻译转换应有相应的理由,没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转换是随意转换。遵循该项原则,译者应寻找合理的译法,可以进行语义结构仿造,也可以侧重交际功能的对等性,但必须受第三项要求的制约。有些差异是难以消除的,比如,直接决定对文本的反应倾向的因素是接受者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造成的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是不能消除的(书面语中可用注释)。另外,民族的语言习惯对交际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在翻译中同样难以将其统一起来。如,苏联报刊习惯用归纳法,而西方报纸习惯用演绎法。俄罗斯人爱用大额数字,英国人则不喜欢。译者应合理解决这个矛盾,否则就会使译文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过度准确会使译文违反译入语的语言习惯,过度改写则会使译文失去原文本身带有的民族特色。等值翻译就是要合理解决上述矛盾,这里合理是等值的同义词,只有合理的翻译才是等值的,翻译可以看成是克服一系列翻译本身具有的辩证矛盾的过程。
四、决定翻译行为的两个因素
翻译活动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原文和民族语言障碍。
1.原文决定翻译行为
翻译活动的起点是原文,译文应尽量与原文在交际功能上等值。文本的交际功能由其内容和形式承载。拉特舍夫借鉴了符号学理论,把文本的内容层分成5类:(1)所指意义;(2)能指意义;(3)解释者层意义;(4)语言内部意义;(5)结构意义。
翻译的目的不是转达内容,而是借助内容去影响读者,文本内容在这层意义上的功能体现为:(1)智力信息功能;(2)情感功能;(3)美学功能;(4)祈使功能;(5)标示功能;(6)联系功能。
综上所述,内容具有功能,而言语功能又通过内容实现,他们没有明确的联系,某一功能可通过几种内容实现,同一内容又有几种功能。
拉特舍夫认为,翻译时哪些内容应首先准确地传达,哪些可以不必那么追求准确,甚至可以遗漏,这与文本意义成分的功能量大小有关。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把意义成分分为4类:(1)主要功能内容,此内容成分的再现是传达文本潜在影响的必要条件;(2)次要功能内容,在翻译中此内容成分的再现可有一定变化,也叫有限变化成分;(3)随意成分内容,在翻译中可相对自由地用其他成分代换而无功能损失,或可略去的成分,也叫自由变化成分;(4)与内容无关的文本空成分,可删除或用其他成分代替的成分。
翻译的目的是在新的环境里再现原文的功能,意义能否准确传达还取决于所译片断的主要功能密度:句段越短,主要功能越多,可译性就越小。
2.民族语言障碍决定翻译行为
民族语言障碍的存在决定了翻译时需做哪些变化才能保证原文和译文的交际功能对等。民族语言障碍包括读者不能直接接受原文并产生原文读者那样反应的一切因素,主要有:(1)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既包括现存的语言和言语构成,也包括语言中不存在的假想结构;(2)语言规范,它决定语言正确与否;(3)言语规范,区分所使用的语言单位在本交际情景中是否合适、是否习惯;(4)操原语和译语者的超信息量差异,指理解和解释文本的超语言信息量,首先是文化历史信息。受两种语言补偿差异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对文化障碍只能作有限的克服。
民族语言障碍作为翻译活动的决定因素,它为原文和译文的理解和转换进行了质和量的规定。
五、翻译的程序
翻译活动在译者的头脑中进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译者本人也难以自我观察和真实描绘,因此要弄清翻译活动中采用的具体翻译方法,就需对比原文和译文。在现代科学中这种研究翻译过程的方法叫逻辑模式法,包括置换法和转化法。
1.置换法是使译语与原语最大限度地保持语义平行的翻译方法。置换法适用于翻译转化的各个阶段,包括词素层、所指意义层、句法层等。拉特舍夫以词汇层置换为例,把两种语言间的词汇对应关系分为5类:(1)原语词和译语词在系统意义上完全对等;(2)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几个词对应;(3)原语词汇单位的意义与译语几个词汇单位的意义交叉,原语词是译语几个词的平均意义;(4)原语词和译语词的意义不交叉,但有对等单位(常是习惯隐喻);(5)译语系统没有与原语词对应的等值词,则或造新词,或描述性翻译。
关于无等值词的译法,拉特舍夫与巴尔胡达罗夫的观点相似,也分音译转写、仿造、描述翻译和近似翻译等。
2.转化法是通过有理据的偏离,使译文与原文潜在可能的语义结构平行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两种转化类型:(1)结构层转换,其特点是改变被转化单位的结构,可以是语法范畴的转换、句法转换、修辞转换、词汇转换;(2)内容层转换常体现为情景语义转换、内容重新分配、隐喻明确化及各种功能对等代换。
在多数情况下翻译转换具有混合性质,既有各种结构层次转换的特点,又有内容转换的特点。
六、翻译教学法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分科,翻译教学应分3个阶段进行:1.确定翻译目标阶段,即理解和思考原文内容以确定翻译目标。翻译前,分析原文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各种内容,区分文本的主要功能,弄清文本的语体特征。可采取课堂讨论或问答的形式。
2.实现阶段。翻译课既应让学生掌握一定句型的习惯译法,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选择合适的译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采用“检验错误法”,即不断对各种译法进行筛选,直到找出最合适的译法。开始可直译,然后逐渐培养学生的言语构成技巧,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内容,最终过渡到合适的译法。
3.检查阶段。检查译文主要是根据民族语言交际知识,对比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发现各种翻译错误,并加以分类和更正的能力。在译文校定阶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个别对应与整体对应的矛盾及超句统一体的问题。
翻译练习分译前练习和实际练习两种。拉特舍夫认为,要培养学生确定正确的翻译目标,单靠翻译练习是不会有太大成效的,为此,应适当进行译前练习,主要是用翻译理论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
该书还讲到如何教学生使用双语词典和单语详解词典。
关于口译教学,拉特舍夫指出,口译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用和翻译对应能力。因此,要牢记上下文等值词,重复练习现成模式和情景套话,如打招呼、表达愿望、表示感谢等常用情景中的句式。为巩固翻译对应能力,拉特舍夫提出了四步练习法,即“听―――译―――听答案并检查―――重复正确译法”。而创造性翻译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则大有好处。
总之,《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从翻译理论最基本的概念和核心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翻译人员应掌握的翻译知识,并列举了大量精彩的翻译实例。书中的翻译练习题对指导翻译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尽管拉特舍夫的个别观点,如译者不必对读者的反应负责,即关于译者个性的观点颇值得商榷,但其《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法》一书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均做了积极的探索,对广大翻译工作者颇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篇5: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 翻译实践与理论
按照动作的执行者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这一标准,英语和汉语的动词均可分为有灵动词和无灵动词。前者用在表示有生命的名词后,后者用在表示无生命的名词后。含有灵动词的句子称作有生命主语句,含无灵动词的句子称作无生命主语句。英语和汉语在有灵动词和无灵动词上的差别是: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在英语中无有明确的区别,即一个动词常常是既可用作有灵动词、又可用作无灵动词;而在汉语中这两类动词之间却有明确的区别,即一个用作有灵动词的动词不能同时用作无灵动词。
例如:
(1) One reliable source said that major tax changes were being considered by the Treasury. 据可靠消息,财政部正在考虑对税收办法作重大改革。
(2) John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this evening.约翰说他今晚来。
上述两例中的said 分别与表示无生命的事物的 one reliable source 和表示有生命的John搭配。前句是无生命主语句,后者是有生命主语句。动词 say在前一例中用作无灵动词,在后一例中用作有灵动词。而汉语中与say相对应的动词是“说”,它只能作有灵动词。如改作无灵动词,则很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英译汉时一是要弄清英语无生命主语句特点,二是对原句的结构和搭配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英语无生命主语句特点
从充当句子主语的词语来看,英语无生命主语句大致有下列几种类型:
A. 以时间、地点等名词做主语的句子:
(1) 1949 saw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 The minutes slipped by quickly.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溜过去了。
(3) Rome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在罗马城发生过许多伟大历史性事件。
B. 表示生理、心理状态的名词和表示某种遭遇的名词做主语:
(1)His illness prevented him from attending the conference.他因病未能参加会议。
(2)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这位曾使全世界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受辛酸。
(3)Astonishment, apprehension, and even horror oppressed her.她感到心情抑郁,甚至惊恐不安。
C. 具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名词作主语:
(1)The very sight of it makes me feel nervous.一见到它, 我就感到紧张。
(2)The shortest cut would take us five hours to get there.抄近路也要5 小时才能到那里。
(3)That night sleep eluded him.那天夜里他没睡好。
(4)The fresh sunlit January morning filled the young teacher with happy thought. 一月的早晨清新晴朗,令年轻教师心中充满了愉快的感想。
D. 其他类型:
(1)The matter asks immediate attention.这件事需要立即予以注意。
(2)Well, Colonel Fitzwilliam, what do I play next? My fingers wait your orders.噢,菲兹威廉上校,接着弹个什么曲子?我在听您吩咐呢。
(3)Her heart did whisper that he had done it for her.她的心里的确嘀咕:为了我,他才这么做的。
二、无生命主语句的译法
翻译英语的无生命主语句时首先要考虑到其特点,吃透原文, 然后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主谓搭配形式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下面就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A. 改变原句中的主语,即找出合适的动作执行者作为汉语句子的主语,把无生命主语转换为有生命主语,重组句子。例如:
(1) The sight of a tailor-shop gave me a sharp longing to shed my rags, and to clothe myself decently once more.我一看到一家服装店, 心里就起了一阵强烈的愿望, 很想扔掉这身褴褛的衣服,重新穿得象个样子。
(2) Anger choked his words. 他气得话也说不出来。
(3) 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 他于是下了决心, 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4) Her eyes tell me that something must have happened.我从她的眼中看出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了。
B. 把无生命主语转化成汉语复句
英语中含无生命主语句,从语法上看常常是简单句,但却因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时还含有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内容。翻译这类句子时,不能照搬原文表达形式,而要把无生命主语转换成有生命主语或是其他类型的主语,有时还要采用拆分等手段,以便把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逐层表达出来。拆译前可增加一些连词(如“因为”、“所以”、“如果”、“虽然”、等),
例如:
(1) The bitter weather had driven everyone indoors.由于天气寒冷刺骨,人人都已躲进了室内。
(2) The sight of the girl always reminds me of her parents.我一见到这个女孩,就想起她的父母。
(3) A second term would give the President more power than was safe for republican institution. 如果总统竟然连任, 就会使总统权利太大而足以威胁共和制度的安全。
(4) This medicine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 吃了药你会舒服些。
C. 把无生命主语转化成汉语的状语
这种情况下,一般把主语译成时间、地点状语。某些句子的宾语如是表示某种行为和动作的名词,可译为谓语,其定语译为主语。原谓语不翻译,因实质性内容是由宾语及定语表示的。例如:
(1) As he puffed, an abrupt sound startled him.他正吸烟时,猛然听到一种意料不到的声音,不由得吃了一惊。
(2) Investigation led us to the foregoing conclusion.经过调查, 我们得出了上述结论
(3) The forty years, 1840-80, 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merica. 从1840至1880年这四十年中,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4) Down met him well along the way. It was a pleasant uneventful ride.东方欲晓的时候, 他已走了一大段路了,这次骑马旅行是很愉快的,没有碰到意外事件。
(5) Four days passed, and the fifth day found the King of the Blind still incognito as a clumsy and useless stranger among his subjects. 四天过去了。 到了第五天,这位“盲人之王”仍被他的子民认为是个笨拙无用的外人。
D. 把无生命主语转化成汉语的外位成分
把无生命主语从原句拆出来,作为外位成分,必要时译成无主语句。有时,汉语句子的主语可用一个代词如“这”来替代。这种拆译和转换可以避免汉语的主语太长,又能使主谓靠拢,使整句结构紧凑、逻辑关系清晰。例如:
(1) Zaire defies easy classification.很难把扎伊尔列入哪个类型中。
(2) The heat makes me sweat like a pig. 热得我满头大汗。
(3) The noise made everybody upset. 闹得大家不得安宁。
(4) The small table overturning as he fell to the carpet helped bring her out of the shock. 他倒在地毯上,把小桌子撞翻,这才令她惊醒过来。
E. 引申英语谓语动词的词义,加以适当变通。例如:
(1) The courage escaped from me at the moment.那一刻我突然失去了勇气。
(2) From his windows which overlooked the Bay of Naples, he saw a hundred places that recalled the Romans and the Greeks. The past began to haunt him. 他站在窗前就能俯视那不勒斯湾。此时,他凭窗远望,看到上百处残踪遗迹,因而联想到罗马和希腊的胜衰。他开始不停地思考起古代社会来。
(3) Her name escaped me. 我记不起她的名字了。
(4) Words failed him. 他说不出话来。
(5) A smile warmed her face. 她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6) Warning plates with a red skull and crossbones said in three languages: Danger! 画着红色骷髅和交叉股骨的警告牌上用三种文字标出“危险”的字样。
A lot of troubles visited the poor family.
这个贫困的家庭遇到不少麻烦。
F. 运用使役句式。例如:
(1) His illness left him weak. 疾病使他虚弱。
(2) Continuous rain prevented us from taking any outdoor exercise.阴雨连绵,使我们不能做任何室外运动。
(3)The noise frightened me. 那个声音把我吓坏了。
G. 采用拟人化的句式,但不能滥用。例如:
(1) Illness deprives him of life. 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
(2) Good manners will open doors that the best education cannot.良好教养能打开最佳学历所打不开的门。
(3) Words pay no debts. 空话还不了债。
篇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冯宏
[摘要]目前在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仍然存在对翻译理论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表现为翻译理论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翻译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翻译课堂教学缺乏理论以范本为中心、翻译测试以文本为中心、缺乏翻译理论测试等。文章提出了结合“任务型”立体化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促进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全面良性发展,以及在本科翻译教学中进行改革。
[关键词]翻译理论理论教学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冯宏(1973一),男,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陕西渭南7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院校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型’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09BY65)和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莎士比亚诗学翻译研究”(项目编号:IOYKS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36-0141-02
在英语专业翻译的教学中,翻译理论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少有对翻译理论的考查,即使有,分值比重也无足轻重,另外还有缺少翻译教材,全国专门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也很稀少,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还极度匮乏。
一、重提翻译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翻译学科是对外语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具体检验。外语综合能力的检验是通过运用某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多项语言技能表现的,其中翻译能力与其他四种能力密切相关,其他四种能力最终由翻译能力体现,由此可见英语翻译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英语语言的培养就不能不重视英语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不仅仅只是翻译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翻译理论教学也要加强,让英语语言学习者从理论角度对翻译本身有更理性的认知,把对翻译的理性认知潜移默化地运用于翻译实践中。
另外,翻译理论教学也是对外语语言学习者文化认知的强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存在大量的文化因素,其中不乏共性与差异。翻译过程本质上就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转换。翻译教学承担了培养外语学习者对于异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的责任。在对文化的理解与表达中,体现在翻译教学上,绝不仅是对个别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而是对某一语言所承载文化的整体理解与表达。成熟的职业翻译工作者可以不关心或者较少关心翻译理论问题,而翻译教师却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许多今天身为学生,而明天将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对这项工作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和工作水平。因此翻译教学不仅是翻译技巧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对翻译理论的学习。
二、翻译理论教学的内容
理论教学部分由宏观与微观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中外翻译发展概要,主要翻译理论沿革与发展动态;后者是翻译基本方法与技巧。在具体的翻译理论教学活动中,还应该把翻译学与语言教学其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领域结合起来,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理论的广泛应用就是这一结合的明证,例如王治奎与陈宏薇主编的翻译教材中就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的重要性,设有专门章节进行细化探讨。
传统翻译理论教学主要针对翻译史,尤其是中国翻译理论的介绍,对翻译理论本身也仅如严复“信、达、雅”三字原则,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等加以介绍。以上内容只是翻译理论教学中的枝节,不具有系统性。而与之相关的翻译本体理论,专项理论以及当前最新的翻译理论等研究成果没有纳入到翻译理论教学中,使得翻译理论教学缺少了必要的环节。
袁斌业在对近翻译教学的综述中总结了20以前中对翻译教学所形成的基本观点:认为新世纪最引人关注的翻译教学方法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的结合。由此可知,翻译理论教学还应该包括如何应用机器翻译软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翻译工作的内容。
三、翻译教学中的几个不足
1.翻译理论教材极度匮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课堂教学来讲,一本好的教材是必备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说还缺乏像何其莘编著的《英语听力教程》一样为大多数高等院校所认可,并且长期使用的好教材。
据张美芳对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上个世纪末我国英汉翻译教材的研究结果显示,当代翻译理论流派还未确定教学重点,翻译教材至今还缺乏明确的方向。至今这种现状仍未得到很大改观,虽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翻译理论书籍,但对英语专业的本科翻译教学来讲,却不适合作为翻译理论教材使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教材编写仍然是一大缺口。
2.翻译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严重不足,重笔译,轻口译。对翻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美国翻译理论家E.A.尼达认为知识课程(content courses)需占40%,技巧课程(skill cours-es)需占60%。而笔者认为在翻译课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上至少为1:1,然而翻译课程的课时现状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这样根本无法保证完成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讲授(fwsir.com)任务。同时,因为高年级的理论课时与实际课时严重不符也导致翻译教学课时不足,各大学本科学生进入高年级(即三、四年级),专科学生进人三年级才开设翻译课程。本科在高年级开设两年的翻译课程,专科开设一年的翻译课程,但是专科学生一年的翻译课程如今也只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实际开课情况可能不足一学期,而本科分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也难以保证三个学期的课堂学习,主要原因是因为实习和找工作给毕业班课堂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以至于有些学校取消了毕业班第二学期的课堂学习。
3.师资队伍急需加强。外语院系本科翻译教学的师资队伍极需加强,有了翻译理论教学的要求后,讲授翻译课程已不再是从前一个课时完成几个有准备的句子或者是一小段佳译赏析就可以解决的,各院校系所翻译专业的老师大都来自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对某一语言文学知识还算了解,但面对如何适应翻译专业新的教学基础与课程与新的教学任务时难免难以胜任。翻译依靠的不仅仅是对某一外语言与文学的熟谙,还应是对各个学科均有一定了解,又因为在翻译实践中一半要靠中文,汉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差的“学者”很难想象能够委以翻译教学的重任,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对翻译课程的讲授,绝非仅通英文的泛泛之辈所能胜任。
21世纪培养翻译人才,绝不能只是单纯重“器”,而忽视“学、识”。翻译专业的学生起码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相当的思辨能力,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翻译理论来武装他们。而培养具有能力的翻译人才的任务在于翻译专业师资的强化。
4.改变翻译范本为主导的课堂。翻译范本在翻译课堂上往往成为参照与赏析而已,而绝不是标准。但在实践翻译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是给学生几个句子或 篇章进行翻译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后,翻译教师会把准备的范本拿给学生,或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或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的翻译,找差距,把范本抄写下来。这样的做法首先在认识上便是错误的,与科学相悖,语言能力并非翻译能力,语言教学绝不能代替翻译理论教学。翻译技能的训练不是翻译技巧所能代替的。技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对翻译理性认识的提高,不是课堂上几个 篇章能够解决问题的。优秀的翻译者需要长期对翻译认知规律的思考与大量的实践。技能指标的达标,起码应该具有10 - 15万字(外译中8 - 10万,中译外5。8万汉字)。
5.传统翻译教学转向任务型立体化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具有结构性特点,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应具有交互活动的优点,即配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学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统教学中有许多活动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真实任务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显然,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运用在翻译教学中,例如给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莎士比亚原剧本,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戏剧的感性认知,进行情境融人性薇译并把翻译文本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还可进行即情即景表演。另外还可以对已有的莎士比亚多个汉语文本进行评价,从而引导部分学生系统研读莎士比亚戏剧的目标。
6.改变翻译课时不足的现状。承前所述,翻译课程课时的不足也成为导致课堂练习材料单一,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为主导的原因之一。这种翻译范本为主导的课堂还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以翻译方面为主题的论文,基本上是以翻译实例填充论文,不符合论文基本的要求。这样的结果证明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或是翻译教学中教师忽视了翻译理论的渗透,这是翻译范本教学的后遗症。因此增加翻译课时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解决的事实,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现状还未改变。
7.改变测试文本中心。任何一类测试对学习者都具有导向作用,英语翻译课程考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习者翻译观的形成带来一定影响。长期以来,英语翻译课程的考试以文本为中心,造成学习者对翻译有某种偏见,认为英语翻译的学习与实践仅有文本而已,无规则可言,只要记住词汇,有几本词典,就可做好翻译工作。这样一来,翻译理论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要打破这种对英语翻译理论的成见,必须让翻译理论的学习复归它应有的地位,即在英语翻译测试中增加翻译理论这一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发现,对英语本科翻译测试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以不同的侧重加强对学生翻译理论认知的考查均有良好成效。另外,在考试完结后的下一个学期开始,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对翻译理论的认识,学生大多表示能理解翻译理论课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
四、结论
理论知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科学的翻译理论有助于学习者对翻译本质的掌握,从而从理性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翻译理论教学,其主要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对翻译本质的把握以及对翻译实践的理性认识,这将是对意识的培养。翻译理论教学中的这种信息意识有助于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在操控翻译行为的宏观层面上,使学习获得更加接近翻译实践的能力。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教学,积极倡导“任务型”立体化翻译教学模式,为学生以后的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篇7: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
本文旨在探讨并分析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并就当前高校中英语教师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应用所掌握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 者:张爱华 刘锋 作者单位: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湖北廊坊,065000 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4(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翻译理论 翻译教学实践 辨证关系篇8:飞行翻译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创新论文
飞行翻译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创新论文
摘要:飞行翻译理论以科技翻译理论为基础对飞行翻译理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飞行翻译理论的研究为飞行翻译课程的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翻译练习、课后学习方面都大胆地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创新,其教学成果为民航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教学;翻译理论;飞行翻译;创新
“飞行翻译”是中国民航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飞行翻译和飞行翻译人员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为中国民航的发展特别是在飞行翻译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飞行翻译包括各种飞机资料的翻译,飞行训练的翻译,航线飞行的翻译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了飞行翻译课程。该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五年的教学实践,飞行翻译理论日渐完善,飞行翻译教学显现出了教学特色。
1 飞行翻译理论
任何一门课程的构建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一门新课程,飞行翻译理论也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民航特色的,前人重未涉及过的行业翻译理论。该理论依托科技翻译理论(《科技翻译学》李亚舒、黄忠廉)将飞行翻译归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有效地解释了飞行翻译的属性;明确了飞行翻译特点;提出了飞行翻译的三大原则等。
1.1飞行翻译理论的属性。
飞行翻译属科学翻译的范畴。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飞行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与飞行训练有关的信息的翻译活动。
1.2飞行翻译的特点。
飞行翻译是翻译人员用译语将飞行资料和有关飞行训练方面的信息进行转换的语际活动。飞行翻译具有科学翻译的种种特点,如:科学性、现实性、准确性、快捷性、程序性等:
科学性:飞行翻译需要转换的信息是飞行手册中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飞行训练手册中有关训练的各种资料。飞机信息是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行训练信息是飞行员在飞行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信息均为飞机、飞行等事实、飞行训练的过程、结果等。翻译的内容其隐涵意义较少,歧义现象也较少。因此翻译时要求译语严谨,逻辑性强,同时避免主观臆测。
现实性:飞行翻译具有实用性强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讲求实用,讲求效率,根据飞行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有选择的摄取信息。
准确性:飞行翻译要求对原语资料“理解要准确,转换要准确,表达要准确”。准确性在飞行翻译中还体现为术语规范,表达用语规范,使用民航行话等等。
快捷性:有时飞行翻译是在飞行训练中进行的,有些飞行程序如起飞、进近、落地,这些飞行过程时间紧,任务重。飞行员在其间须完成的项目较多。翻译人员对教员的讲解翻译应干净利落,只需将有用的信息和教员的意图翻译到位即可。
程序性:无论是哪一种机型,所有的飞机系统,飞行训练程序均大同小异。因此,飞行翻译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
1.3飞行翻译的原则。
飞行翻译原则为语用价值第一原则;语里意义第二原则;语表形式第三原则。飞行翻译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传达原意内容,而且为飞行员所接受。飞行员的需要为语用价值标准,只要把语用价值和语里意义传达出来了,语表形式可以处于最次要的地步。在以往的翻译中多以文本为中心,但在飞行翻译中飞行员是翻译的服务者,飞行员能接受的翻译是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是利用全译风格求似,变译的变通求效的方法保持飞行翻译中的内容信息;最后在力保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取意舍形,因意变形,因意造形。
1.4飞行翻译的翻译标准。
根据飞行翻译的本质: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求得信息量相似”应该是衡量飞行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指明了飞行翻译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原则。
飞行翻译是以满足飞行员的需求为目的的。应该把飞行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让飞行员能够接受翻译内容,应追求语用价值的翻译,不一定是字斟句酌的翻译,而是“动态翻译”或“功能对等”式的翻译,还可使用全译和变译手段,突出原作或教员讲解的有效信息或使用价值,同时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提倡和鼓励翻译人员的正当发挥,使飞行员获得快捷、详实的知识。
2 飞行翻译教学
我院正式启动飞行翻译教学是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为了打造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民航英语的特色,我们确定了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民航英语方向。为了成功的创建飞行翻译课程,我们先开设了全院性的飞行翻译选修课,根据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而后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纪开设了飞行翻译课,制定了“飞行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教学研究,飞行翻译课程已基本成熟。飞行翻译课程已成为我院民航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飞行翻译课程也开创了民航教育新领域。
2.1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在飞行翻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式就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教学。实际上要完成飞行翻译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飞行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掌握翻译技能技巧,了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航空基础知识。对于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民航基础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在进行飞行翻译教学时,除了讲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民航的语言特点外,主要还要讲解民航基础知识、飞机结构基础知识、飞行训练基础知识、飞行技能和技巧基础知识。由于我院飞行翻译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人员,他们的知识比较全面,飞行翻译经验丰富,通过他们主导式的讲解,学生收获较大,翻译的进步较快。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确立了飞行翻译课程采用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2.2以飞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飞行翻译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不是先讲解词或句的翻译再讲解段的翻译,而是以飞行训练的顺序和程序进行教学。在飞行训练中飞行员要学习飞机系统、固定模拟机上飞行训练的正常程序和全动模拟机上的主要训练科目;另外还包括简单的航空理论、航行管制理论、航空气象、JEPPESON航图等知识,在飞行翻译的授课中,讲解飞机系统时主要以空客320的飞机系统为主线;飞行程序主要以B737和747为主线;讲解飞行技能时主要以经验丰富的机长的飞行经历为主线。由于课程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的飞行翻译密切相关,学习的课程非常实用,学生毕业后可马上进行飞行翻译工作,而且,工作会非常出色。
2.3互动式的听译练习方式。
互动式的听译练习就是飞行翻译练习中一边叙述飞机某一系统,某一程序,一边翻译的同声传译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培养飞行翻译能力上非常有效,又非常实用。飞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就是通过计算机一边看和听讲飞机系统,一边为飞行员翻译讲解,或一边听外籍教员讲课一边翻译,或在模拟机上教员一边讲解飞行技能技巧,飞行员一边学习飞行,翻译人员一边翻译。由于担任飞行翻译的教员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他们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因此他们利用这一方法来训练学生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练习效果。
2.4课后的自主学习。
由于课时紧,内容多,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2006年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研制成功。该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的设计符合教学和自学的规律。软件中应用的自学方法具有先进性,直观性,对于改进自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练习软件以教材的内容线索为主要依据,以课堂教学组织为主要顺序,以教学互动为主要特点进行了开发,这样的开发理念使得该软件在学生在课后的自学中感到实用,好用,便于深入浅出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有了教学软件辅助配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能理解。飞行翻译练习软件是一套完备的E—LEARNINGANDTEACHING系统。包括完整的课程内容,讲解要点,互动练习,课程回顾以及课程论坛等。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辅助。
总之,飞行翻译教学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教辅体系,实现了科技翻译在行业领域内翻译理论的突破,完成了飞行翻译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革新。这些成绩不仅填补了行业内飞行翻译教学的空白,也为我国为民航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杨绛百岁感言
★ 百岁感言
★ 杨绛百岁感言名句
★ 一百岁感言
【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精选8篇)】相关文章:
谈谈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2022-07-31
杨绛一百岁感言2023-07-22
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2024-03-20
翻译理论的再认识-兼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2022-04-30
类型翻译理论与英文电视广告翻译策略2023-09-04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2024-01-20
的《杨绛传》优秀的读书心得2022-09-26
《我们仨》读书心得体会2023-02-01
《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2022-12-08
100岁感言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