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

时间:2022-12-25 07:47: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精选4篇)由网友“凌云峰发狂野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

篇1: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

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

【钱钟书人物简介】

钱钟书 ,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人物故事】

一本无心插柳的《围城》让钱锺书名扬四海,成为几代人的文化偶像。书中除了那个眼睛好看的唐晓芙之外,其他人物尽是被讽刺和调侃的对象,此书被评为“新儒林外史”实至名归。夏志清说该书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本书是写民国大文人的,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中很多人都是钱先生“吐槽”的对象。

“吐槽”不是谩骂,也不是抖机灵,而是某种心领意会的精准调侃。钱锺书学贯中西,大脑跟图书馆的索引似的,想成为他的“吐槽”对象,真要对镜子照照,看看自己够不够资格。

钱锺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19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父亲钱基博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家学渊源。钱锺书自幼便是读书的种子,据说“抓周”的时候,他抓了一本书,故而一生“钟书”。少年聪慧,打小恃才傲物,“吐槽帝”的潜质早有征兆,父亲非常担心,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让他闭嘴保持沉默。不过,吐槽潜质一如鸦片,怎么能压抑得住,只可发扬光大。

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锺书是要过继给伯父家的。伯父在他三岁多时教他认字,在他六岁时送他入秦氏小学,因为生病,干脆自己来教。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给一个铜板让钱锺书去买酥饼吃,给两个铜板让钱锺书去看小人书。伯父去世后,父亲接过抚养责任。虽然家庭条件艰苦,他的学业却越来越精,十八岁考上了无锡辅仁高中。

一次,钱锺书代做枪手,为一大户人家写墓志铭。没想到,父亲极为满意,难得地夸了他。打那以后,由口授到代写,从写信到写文章,钱锺书越干越顺溜。1931年,钱穆的《国学概论》在商务印书馆出版,钱基博作的序,据说这篇序就是由钱锺书代笔的,一个字都没有改。

十九岁的钱锺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只考了十五分,国文得了高分,而英语得了满分。校长罗家伦很诧异,亲自面试了以后决定破格录取。钱锺书起初师从吴宓,吴宓在清华是光芒四射的人物,号称“清华之龙”,位列旗下的是“清华之虎”曹禺、“清华之狗”颜毓蘅,这三人即所谓的“外文系三杰”。

当时,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各大学图书馆中首屈一指。自小“钟书”的钱同学立即开始了“横扫”的常规动作,他读书有个习惯,喜欢用铅笔在佳句下面划又粗又黑的线,再加上批语,至今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中还有他留下的不少“罪证”。据说有一次,同学曹禺和吴组缃让钱锺书推荐三本英文性学书籍,钱二话不说,拿过桌子上的一张纸,“唰唰唰”写满了正反两面。吴组缃数了数,有四十几本,不仅有书名,还有作者和内容简介,顿时目瞪口呆。

由此可见,钱锺书不仅书读得多,而且博闻强记。许多年后,他再见到吴组缃,还跟读书时一样,时不时“拷问”他一些冷僻的掌故。比如一次,他问道:“马克思第三个外孙女嫁给了谁?”吴组缃翻了半天白眼,只能反唇相讥:“你就会这一套!”

每次上课,钱锺书都随身携带一本课外书,一边读一边听课,也不做笔记,但是考试总是第一。不仅如此,听到老师讲错了,他还能当堂指出,弄得老师给他讲课都胆战心惊的。1933年,他从清华毕业。校长要破格让他留校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他反问道:“咱们清华的导师,还有谁有资格教我?”

1932年,钱锺书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遇到了从东吴大学来借读的杨绛。说起来真是缘分,第一次见面,大才子就冒出了一句:“我没有订婚。”杨绛也回了一句:“我也没有男朋友。”民国学术界最匹配的姻缘由此开始。社会学系还有位眼巴巴等着的老乡费孝通,只能是空留一肚子的惆怅。钱锺书为一见钟情写道:

颉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膭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1935年,钱锺书与杨绛结婚后一起留学七年,英国四年、法国三年,那种恩爱、那些默契,让其他学子“羡慕嫉妒恨”。钱同学免不了横扫西洋图书馆,因为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概不外借,他只好泡在那里,做了厚厚的几大本笔记,后来成为他编写《管锥编》的素材。

留洋回来后,二十八岁的钱锺书成为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不料刚教了一年,他就离开了。钱锺书的课讲得很好,同学们也爱听,为何半途而废呢?有说是因为聘书下晚了,有说是因为他人缘不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确实说过“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要知道前两位都是他的老师,可见钱锺书“吐槽”是不避亲的。从西南联大的辞职,竟然促使了他创作出了《围城》,这也算是一件幸事。

《围城》中的“吐槽”,钱锺书还只是小试牛刀。到了《猫》中,他方才大显身手。在小说《猫》中,他把同辈乃至前辈的学人“吐槽”了个淋漓尽致,一举奠定了他“吐槽界第一人”的地位。其中,他这样“吐槽”林徽因: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游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

同时,他发扬八卦精神,爆料林徽因的双眼皮是割的,证明这位民国第一名媛也是人造美女。

他如此评价周作人:

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儿。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他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对于沈从文,他如此评价:

讲话细声细气,柔软悦耳,隔壁听来,颇足使人误会心醉。但是当了面听一个男人那样软绵绵地讲话,很多人不耐烦,恨不得把他像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

他也没有放过林语堂:

读他的东西,总有一种吃代用品的感觉,好比涂面包的植物油,冲汤的味精。更像在外国所开中国饭馆里的“杂碎”,只有没吃过地道的中国菜的人,会上当认为是中华风味。

除了对这些同辈学人不留情面以外,钱先生对前辈也“一视同仁”,他曾说:“解放前某位大学者在讨论白居易的《长恨歌》时,花费博学和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一个比‘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话柄更无谓的问题。’”这里显然是针对陈寅恪的。而王国维则是“不爱读”。

对于左联旗手的鲁迅,钱锺书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去评价他,但有一次还是忍不住说:

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他只适宜写短的,《阿Q正传》显得太长,应该加以修改才好。

钱先生后半生主要创作了《管锥编》,这本书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但是也颇有《笑林广记》的风采,书中有大量精品的吐槽段子,古今中外中招者不计其数,只是想要看出个究竟来,还真得有些耐心与会心。

到了晚年,钱先生做了社科院副院长,不少人提出来要给他作传,他说:“自传不可信,相识回忆也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观。”他回绝了要求,顺带“吐槽”了作传的那些人。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中外人士,钱锺书的“吐槽”是:“鸡蛋好吃,何必非得认识下蛋的鸡呢?”

12月19日上午,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20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岁。舆论认为:这是民国以来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伟大女性。

篇2:爱“吐槽”大师钱钟书的写作素材

爱“吐槽”大师钱钟书的写作素材

【钱钟书人物简介】

钱钟书 ,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人物故事】

一本无心插柳的《围城》让钱锺书名扬四海,成为几代人的文化偶像。书中除了那个眼睛好看的唐晓芙之外,其他人物尽是被讽刺和调侃的对象,此书被评为“新儒林外史”实至名归。夏志清说该书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本书是写民国大文人的,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中很多人都是钱先生“吐槽”的对象。

“吐槽”不是谩骂,也不是抖机灵,而是某种心领意会的精准调侃。钱锺书学贯中西,大脑跟图书馆的索引似的,想成为他的“吐槽”对象,真要对镜子照照,看看自己够不够资格。

钱锺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父亲钱基博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家学渊源。钱锺书自幼便是读书的种子,据说“抓周”的时候,他抓了一本书,故而一生“钟书”。少年聪慧,打小恃才傲物,“吐槽帝”的潜质早有征兆,父亲非常担心,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让他闭嘴保持沉默。不过,吐槽潜质一如鸦片,怎么能压抑得住,只可发扬光大。

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锺书是要过继给伯父家的。伯父在他三岁多时教他认字,在他六岁时送他入秦氏小学,因为生病,干脆自己来教。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给一个铜板让钱锺书去买酥饼吃,给两个铜板让钱锺书去看小人书。伯父去世后,父亲接过抚养责任。虽然家庭条件艰苦,他的学业却越来越精,十八岁考上了无锡辅仁高中。

一次,钱锺书代做枪手,为一大户人家写墓志铭。没想到,父亲极为满意,难得地夸了他。打那以后,由口授到代写,从写信到写文章,钱锺书越干越顺溜。1931年,钱穆的《国学概论》在商务印书馆出版,钱基博作的序,据说这篇序就是由钱锺书代笔的,一个字都没有改。

十九岁的钱锺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只考了十五分,国文得了高分,而英语得了满分。校长罗家伦很诧异,亲自面试了以后决定破格录取。钱锺书起初师从吴宓,吴宓在清华是光芒四射的人物,号称“清华之龙”,位列旗下的是“清华之虎”曹禺、“清华之狗”颜毓蘅,这三人即所谓的“外文系三杰”。

当时,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各大学图书馆中首屈一指。自小“钟书”的`钱同学立即开始了“横扫”的常规动作,他读书有个习惯,喜欢用铅笔在佳句下面划又粗又黑的线,再加上批语,至今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中还有他留下的不少“罪证”。据说有一次,同学曹禺和吴组缃让钱锺书推荐三本英文性学书籍,钱二话不说,拿过桌子上的一张纸,“唰唰唰”写满了正反两面。吴组缃数了数,有四十几本,不仅有书名,还有作者和内容简介,顿时目瞪口呆。

由此可见,钱锺书不仅书读得多,而且博闻强记。许多年后,他再见到吴组缃,还跟读书时一样,时不时“拷问”他一些冷僻的掌故。比如一次,他问道:“马克思第三个外孙女嫁给了谁?”吴组缃翻了半天白眼,只能反唇相讥:“你就会这一套!”

每次上课,钱锺书都随身携带一本课外书,一边读一边听课,也不做笔记,但是考试总是第一。不仅如此,听到老师讲错了,他还能当堂指出,弄得老师给他讲课都胆战心惊的。1933年,他从清华毕业。校长要破格让他留校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他反问道:“咱们清华的导师,还有谁有资格教我?”

1932年,钱锺书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遇到了从东吴大学来借读的杨绛。说起来真是缘分,第一次见面,大才子就冒出了一句:“我没有订婚。”杨绛也回了一句:“我也没有男朋友。”民国学术界最匹配的姻缘由此开始。社会学系还有位眼巴巴等着的老乡费孝通,只能是空留一肚子的惆怅。钱锺书为一见钟情写道:

颉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膭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1935年,钱锺书与杨绛结婚后一起留学七年,英国四年、法国三年,那种恩爱、那些默契,让其他学子“羡慕嫉妒恨”。钱同学免不了横扫西洋图书馆,因为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概不外借,他只好泡在那里,做了厚厚的几大本笔记,后来成为他编写《管锥编》的素材。

留洋回来后,二十八岁的钱锺书成为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不料刚教了一年,他就离开了。钱锺书的课讲得很好,同学们也爱听,为何半途而废呢?有说是因为聘书下晚了,有说是因为他人缘不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确实说过“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要知道前两位都是他的老师,可见钱锺书“吐槽”是不避亲的。从西南联大的辞职,竟然促使了他创作出了《围城》,这也算是一件幸事。

《围城》中的“吐槽”,钱锺书还只是小试牛刀。到了《猫》中,他方才大显身手。在小说《猫》中,他把同辈乃至前辈的学人“吐槽”了个淋漓尽致,一举奠定了他“吐槽界第一人”的地位。其中,他这样“吐槽”林徽因: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游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

同时,他发扬八卦精神,爆料林徽因的双眼皮是割的,证明这位民国第一名媛也是人造美女。

他如此评价周作人:

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儿。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他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对于沈从文,他如此评价:

讲话细声细气,柔软悦耳,隔壁听来,颇足使人误会心醉。但是当了面听一个男人那样软绵绵地讲话,很多人不耐烦,恨不得把他像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

他也没有放过林语堂:

读他的东西,总有一种吃代用品的感觉,好比涂面包的植物油,冲汤的味精。更像在外国所开中国饭馆里的“杂碎”,只有没吃过地道的中国菜的人,会上当认为是中华风味。

除了对这些同辈学人不留情面以外,钱先生对前辈也“一视同仁”,他曾说:“解放前某位大学者在讨论白居易的《长恨歌》时,花费博学和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一个比‘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话柄更无谓的问题。’”这里显然是针对陈寅恪的。而王国维则是“不爱读”。

对于左联旗手的鲁迅,钱锺书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去评价他,但有一次还是忍不住说:

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他只适宜写短的,《阿Q正传》显得太长,应该加以修改才好。

钱先生后半生主要创作了《管锥编》,这本书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但是也颇有《笑林广记》的风采,书中有大量精品的吐槽段子,古今中外中招者不计其数,只是想要看出个究竟来,还真得有些耐心与会心。

到了晚年,钱先生做了社科院副院长,不少人提出来要给他作传,他说:“自传不可信,相识回忆也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观。”他回绝了要求,顺带“吐槽”了作传的那些人。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中外人士,钱锺书的“吐槽”是:“鸡蛋好吃,何必非得认识下蛋的鸡呢?”

1912月19日上午,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岁。舆论认为:这是民国以来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伟大女性。

篇3:中考人物素材:钱钟书

2016中考人物素材:钱钟书

钟情于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像、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钱钟书经典语录

1、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2、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3、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4、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5、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6、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7、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名。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

8、“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9、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0、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11、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12、方鸿渐还想到昨晚那中国馆子吃午饭,鲍小姐定要吃西菜,说不愿意碰见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13、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14、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么Α?

15、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16、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17、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18、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19、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0、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1、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22、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监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时间对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洁了。

23、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24、老年人恋爱,就象老房子着火,没的救。

25、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26、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7、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28、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

29、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30、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篇4: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

2017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钱钟书

◆对钱,他姓“钱”但看得很淡

一、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却说:“不卖!”

二、钱钟书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期间,有一次,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元。”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3000元,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三、1991年,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也婉言谢绝了。当得知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乃至后来《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原著者万余元稿酬,钱钟书也执意不收。

◆对名,钱钟书看得更是淡泊

一、钱钟书也许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几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知其名者多,慕其名而想拜见、求教、采访、索字等等的人更多,但钱钟书终日闭门读书写作,谢绝应酬,见过他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他博人精深的'学问博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景仰,有人统计,《管锥编》、《谈艺录》共涉及几千种书。

二、法同著名作家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钱钟书是当之无愧的。”还有一位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因为太钟情于《围城》,所以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三、他也从不做寿。钱钟书八旬初度,家中的电话一度闹翻了天:学界同仁、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但钱钟书一律婉拒。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对书,钱钟书却看得很重

杨绛曾称钱老为“书痴”。钱宅满室书香,他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简朴的房间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里占满的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围城》的英、俄、德、日文译本也在其中。他一生都在孜孜读书,乐此不疲。新的、旧的、中文的、外文的,但凡到手都要翻翻看看,好在供他阅读的书,如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外文书刊也从未断炊,只要手中有点外汇,他们就张罗着买书,国外出版社的稿酬,他一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

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钱钟书始终安如泰山,锲而不舍地守着他的摊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境界,钱钟书保持了一颗淡泊的心,摆脱名利的羁绊,真正做到了返朴归真、潜心回归自然。

以上素材可适用主题:淡泊、坚持、钻研、不忘初心、做自己、追求、热爱、静、精神贵族等等。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高中

我们仨读后感1000

杨绛百岁感言

高中生暑假读后感:杨绛《我们仨》1000字

高考作文指导:哪种文风能得高分

风杨绛阅读题的答案

谈谈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

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

读完《我们仨》有感心得

读杨绛《老王》有感

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
《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物素材钱锺书:爱“吐槽”的大师(精选4篇)】相关文章:

杨绛百岁感言名句2024-04-29

围城800字读后心得体会2022-11-03

杨绛一百岁感言2023-07-22

的《杨绛传》优秀的读书心得2022-09-26

一百岁感言2023-04-29

杨绛100岁感言手写体2022-06-26

百岁感言2022-05-07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2024-01-20

杨绛百岁感言议论文2022-04-30

任知的诗2022-10-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