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百戏随笔

时间:2022-04-29 11:45:1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emini”为你分享20篇“宋代茶百戏随笔”,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宋代茶百戏随笔

篇1:宋代茶百戏随笔

宋代茶百戏随笔

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描述道:“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这说的便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宋代茶百戏的前身。

昨天,我跟着妈妈来到广州茶博会,听了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老师的一堂茶文化课,受益匪浅,因为叶老师在课堂上带领我们穿越古今,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叶老师是一个面容憨厚和善的中年人,黝黑的面孔,两颗闪亮有神的眼睛,透出一种精气神。当紫烟袅袅上升、空气中弥漫着炭火的香气之时,叶老师便开始为我们展示“茶百戏”这种我们从未曾见过的神奇技艺。

首先,叶老师在一个大木碗中,放入磨好的茶粉,先加点开水,再用一根细长的`小木勺快速搅拌,使水和茶粉充分调和在一起,这个步骤叫“调膏”。

紧接着,在注入适量的开水后,叶老师便开始用一个如刷子头般的竹茶具——茶筅不断搅拌、击打。这看似平常的上下回旋翻腾的动作,却充满了大学问——使用茶筅的要点在于“手轻筅重,指绕腕旋”,这样做,可以使茶粉里面富含的果胶充分接触空气,而化作茶汤表面浮起的一层茶沫(即沫浡)。击打得越久,泡沫就越丰富,沫浡也就能在茶汤表面停留得越持久。看着沫浡如凝固的浪花一般一层层堆叠,我的心中充满了好奇。

终于打出了一层厚厚的茶沫,老师缓缓把深棕色的茶糊倾入桌面上一个如圆月般的茶盘中,让茶汤平铺开来。

色如土,凝如泥,平静的表面下正酝酿着高潮的到来。

随即叶老师使出了他的绝活——在小茶勺上沾了点清水后,如蜻蜓点水般,轻轻地、慢慢地,用小茶勺在茶糊表面的茶沫上,画出了一道白色的优美的弧线!全场瞬时惊呼起来。

这是由于水稀释了表面的由果胶和茶粉组成的茶沫,与下面的水和部分茶粉融合在一起后,形成了这样一种奇观——这个步骤,叫做“破膏”。

接着,便是叶老师的艺术创作——他在茶沫上自如地画着流畅的线条,又撒上了几瓣花瓣和叶子,再撒上几撮茶粉,俨然成为了一幅美丽的抽象画!这不正是北宋陶谷所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的神奇景象么?

叶老师招呼着大家都前来轮流作画,在大家兴致勃勃的你一笔、我一划中,很快茶沫表面大部分都变成乳白色了。这时叶老师挑起一点棕色的茶沫,往乳白色的茶沫上轻轻一抹,便又可以重新再画了——这叫做“贴膏”。全场不禁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这不断的破膏、贴膏之间,一幅幅艺术品在叶老师的“笔”下诞生——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云雾缭绕的山水;轻轻几划,就勾画出坚韧不拔的苍竹;缓缓行笔,就勾勒出工笔画般的花鸟虫鱼;刷刷几下,一幅狂草竟俨然现于眼前……那白色的茶沫,如卷云,如白浪,变幻出无数美丽画面——这盘小小的茶沫中所容纳的画面仿佛是整个世界。

看到这里,我发现叶老师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种艺术的融合与升华。

现在,我才知道宋代的茶百戏,也叫做“斗茶”,就是比谁的茶沫更持久,谁的茶画画得更好。这真是一种妙趣横生的、神奇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比赛。

最后,叶老师将茶汤分与我们众人品尝,大家把表面上的那层茶沫轻轻挑起,舀入嘴中,一入口,

那茶沫酥酥的,带着茶特有的苦涩,又带点甘味,这是何等令人陶醉的享受啊!

见识茶百戏,品味茶沫味,感悟茶文化,穿越古今,畅游中国茶文化长廊,这妙趣横生的体验茶文化之旅令人终生难忘啊!

篇2:茶之心随笔

茶之心随笔

凝眸,冰雪的清灵,相遇,缘。凝结,茶雾的空灵,聚散,缘。茶的心悠悠在杯中,茶的心袅袅在云雾,茶的心缓缓落在了心里,心与心碰撞,浅出醉人的水花。

静,茶的心,没有浮尘的世界,看淡了人间繁华,如佛般入定。茶的心轻绽荷瓣上,茶的心悠荡山谷间,茶的心捧在手心里,轻盈的不知如何面对。小心着,爱怜着,生怕一不小心激碎这冰清的素心,眼眶,有盈盈的泪花溢出,感动,这轻灵的美妙。

清,茶的心,与自然之色纯美,浅绿的,幽幽的。枝头的叶会要飘落,尘心总归要平淡,杯中的叶也会要沉落,喧闹过去,一场繁华,淡去无从。心越静,茶越清,清清淡淡的滤我,清清静静的观我,一颗静清的心,一颗无争的心。

幽,茶的心,在杯中起浮的叶片里,在十指滑过的琴弦里。幽,轻品味人间的美好,幽,将灵空化入心间,无波,无浪,静静的流淌心间,丝丝清甜润过心底。茶,轻轻的幽,心,轻轻的悠,通幽处,竟会见人间桃源,通悠处,竟会遇心上浪花,涟漪的心,轻载着心。轻舟,过万重山,幽,空谷间。

远,茶的心,宁静着万物的灵空,冰雪压过红梅的清悠,暗香疏影。侧听,古筝的清幽凝结成一汪清泉,有流动的'清影,有雪状的冰凌,天鹅湖岸的浮游,听咚咚泉水落入水中,听潺潺轻音晕出波纹,冰雪仙子在吟唱,轻飘,冰雪的天地。远远的,轻盈的,触不及,心儿轻轻的追随,那缕香,那抹魂。

空,茶的心,总想它在山谷间,可分明又感它在心田里,空空的,来去无从,淡淡的,清影随散。我想它在流云里,可分明又感在那轮清月里,孤独的,寒空悬挂,清冷的,皎洁冰心。终归是不静了,有一种空远的思念,随那郧流星,飘落。

篇3:关于茶的随笔:茶

待我入席、坐定,轻夹起茶饼,凌于烛火,缓缓转动茶饼,慢慢炙烤。俄顷,一缕茶香,伴着点点香火入鼻,再随丝丝白烟,与昏黄灯光一起,飞升,恍惚我的神思。

又将茶饼置于碾槽,拿起碾子,——碾子意料之外的重。沉了我的思绪,使我回到昏黄灯火下。碾子推回之间,茶饼被粉碎声和茶碾与碾槽细碎的摩擦声相凝,想到:古人,又是以何种态度,对待这槽中之物?是以何种虔诚,对待这嫩芽香叶的呢?

似是过了片刻,又像是许久,茶叶已被碾碎,却依旧粗糙,不知香山居士何以磨出那瑟瑟尘呢?再用刷子把碾好的茶一点点、一点点,不遗留分毫地,推入罗筛。谨慎地抖动罗筛,不敢溅出毫末;将茶筛出后,倒入茶则。

待炉中水沸,隐约听见炉中“咕噜咕噜”的水沸声,便向水中放一勺盐,搅匀;又从炉中舀一勺水,再放入之前磨好的茶末;之后,将舀出的水倒回炉中,此谓“止沸育汤”。这些动作,本应随水的变化而开始,但时间有限,只能“一气呵成”;可我是如何期望切身体会“如鱼目,微有声”是何等情景,“涌泉连珠”、“腾波鼓浪”是怎样美妙的旋律!

最后,分茶入碗,此时,我才觉察到额上已覆一层薄薄细汗。望着昏黄灯火下澄澈的茶汤,心中一片欣慰与愉悦。恍惚之间,似穿越时空,看见一位身着汉家衣裳的古人,一阵忙碌后,望着澄澈茶汤,微扬嘴角。

今夕何夕?唯有这如月之恒的茶,伴国人走过懵懂,走过兴盛,走过艰辛,走过曾经、现在,与未来……

公众号:作文素材小学版

篇4:茶思随笔

茶思随笔

一个夏日的夜晚,偶然兴起,与家人一同,摆一张圆桌,几条木椅,相约庭中月下,煮一壶滚水,拈一指茶香,品茶,品生活。

看着颇爱饮茶的爷爷娴熟地泡着茶,我的思绪渐渐飘远。

沸水倒入杯中,带着芬芳的茶叶一起翻腾,打着圈儿,茶叶在水面轻快浮动,带着新生的活力。茶水透彻如初,茶香尚未溢出,好比那时的我们,不谙世事,干净的如那刚入杯的沸水。

那时候,就着那抹童真,没心没肺笑得开心。最熟悉的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美好的,便是霸着外婆的藤椅,轻轻晃动,听外婆讲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任凭困意顺着如纱的月光爬上眼角;最喜欢喝的,是那花花绿绿的气泡水,甜腻的味道溢满口腔。而茶,则过于清淡。那时候,不喜欢茶,亦不懂茶。

等上片刻,茶香缓缓地和着水雾氤氲在空气中。轻抿茶水,略显青涩的味道攀附在舌尖。正如这时的我们,带着些许懵懂,杂着几分青涩,却也有着最本真的少年风景。

现在,可以说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也小心翼翼地守护每一份想要留住的珍贵,揣着青春的激动与不安,缓缓前行。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放荡豪气;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浺瀜沆漾,渺弥湠漫;波如连山,乍合乍散”的壮丽之美;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独自一个人,享受独处的清净,心中隐忍了种种,也只捧着日记,倾诉衷肠。一杯茶,也可啜上许久,却分不清茶叶的优劣。

品茶,却品不透茶。

夜渐深,茶水开始变凉,吸饱了水的茶叶,不堪重负,沉入杯底。茶水虽已冰凉,却积淀了茶叶的精华,耐人寻味。以后的我们,也当如这茶一般,经受了时光的浸泡,少了那份热情,但岁月却将我们冲刷得如茶一般耐品。

以后呢,也许早已不再适合异想天开,也不再适合放荡不羁,也许更偏爱于在公园的长椅上,听着收音机,小憩一个下午,看着夕阳西下,那时候,我又会怀着怎样的'心态?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万千,还是“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清净超脱,抑或是“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的透彻领悟。现在的我不得而知,只能任凭岁月积淀,细水长流。当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漫上心墙,即便知道时间不能定格,还是期盼收拢的回忆能够留住。那时,我当轻笑年少轻狂,也羡慕那个“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自己。记忆中甜腻的碳酸饮料,刺激的威士忌,已不再适合,一壶上好的龙井,成了最佳也是最爱的饮品。

那时,只爱茶,也读透了茶。

夜已深,身旁的妹妹早已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入眠,我身前的茶却未饮一口。我与父母各有感慨,最享受这次茶会的,当然是最爱茶的爷爷了吧!只是这样的茶会,不知何时才会再有。茶道的“一期一会”,坐在一起喝茶的机会,一生或许只有一次,应当珍惜每一杯茶。

而人生这杯茶,也只有那么一杯,怎能不好好珍惜?珍惜每一口的香醇,也珍惜留在唇齿间的每一缕茶香。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思茶,亦思人生。

篇5:《茶》生活随笔

《茶》生活随笔

我不懂茶,但对茶又着实喜欢的紧。

常喝的茶名曰毛峰,又细又直,墨绿的颜色隐匿着待放的清澈。滚烫的水注入茶壶,茶叶散开的那一瞬间最是迷人。本是瘦长的茶叶,肆意翻腾、涌动,有的在水中激昂地向壶顶泛起;有的兀自在最底层的角落蜷缩挣扎。就在这茶叶舒展的过程中,清香已经按耐不住,率先钻出壶盖,与周围热气蒸腾的空气搅在一起,再度发酵,弥漫于人的鼻尖。

泡茶一定要配好的茶具,什么茶用什么器具冲泡,这都是有讲究的。家里的那套茶具,普通的很,但也难掩茶的风韵——优秀的品质大抵真是很难被埋没的,它绝不因为自己身在并不理想的环境就随之平庸,相反,它会自顾骄傲,展现自己的姿态。

就像眼前这茶,绿的透彻,绿的泼辣,绿的奔放。像一幅山水画,潇洒飘逸。

茶和水是绝配,两情相悦般把各自最美好的部分展现给人们。热气搅着茶叶,榨出茶叶的.魂,淡淡苦涩,回味甘香。闻之,已让人心旷,思绪也渐渐明朗而立体;品之,那是大自然最本源的精华,清冽舒心。

茶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息当中占据着重要席位。儒家礼仪的庄重,老庄淡泊的意味,还有佛家清寂的禅境,都在茶中。

陆羽是中国第一品茶高手,世称“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茶叶的典籍,因为陆羽,才有茶学。

《茶经》成书于唐代,至宋代时,茶已成为家家必备的饮用品,百姓们听书看戏,茶肆成为首选之地。中国人喝茶习惯不同,各地也都有各地的讲究。比如广东香港一带的早茶,还有扬州的荤茶,都别具特色。

茶是如此随性,既高雅,亦可成为市井文化的代表。

真正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的,往往是看似平淡的伟大。茶的芬芳,流传千年。

喝茶养性,茶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悠然的生活态度。手捧清茗,杯中汇聚的是对人生的体悟,对寒暑沉浮的点滴感怀。

因此在中国人的生活拼图中,茶和酒一起成为人们感念生命,记忆岁月的重要部分。人们甘愿把自己的悲喜愁思寄托在那桌上的杯盏当中,为这两位“挚友”,写下许多缤纷的诗句。

如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坛最难以磨灭的一个存在,千百年后,仍然悸动不息。他怡然的生命历程,像茶般甘醇淡然。

东坡先生对茶极是喜爱,为茶留下很多墨宝,相信茶的品质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数次被贬,东坡依旧是东坡,泰然自若,安定如常。也许,他会邀上三两好友,黄庭坚?还是佛印?大概都在。他们一起出行,穿林打叶,寻一处亭,烹一壶茶,填词联诗,谈笑风生。

回归朴实,回归本我。文人过着茶一样简单的生活,书写着不简单的生命光辉,这真令人动容。在社会风气苍白躁动的如今,我倒真是羡慕他们的生活。

不能只是羡慕,我因此爱上喝茶,一直喝下去,但愿喝出禅的味道。

这茶,真香!

篇6: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

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离不了它,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闲时品茗,养心怡神,“一瓯徐饮最怡神”;炎热时饮茶驱热,“闲品七瓯烦暑去”,可谓功能妙品。千百年来,茶赢得众多诗人词家的青睐,为之动情遣兴。据说《诗经》中就出现了茶的踪迹,西晋著名诗人左思对茶有了初步的描述,不过那时称茶为“木贾”,后又称“荼”。唐代开始出现不少茶诗,许多大诗人如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都曾为茶倾情髙吟,卢仝的茶诗中“七碗”、“两腋生风”则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熟语。特別是中唐以后,诗人之间交往时更是经常提到茶。

宋代以后,有关茶的诗大量出现,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都留下了不少锦章妙句和逸闻趣事。例如,据传宋神宗初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光临某寺,老和尚不认识,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尚一句“茶”;寒喧几句,见来人气度不凡,热情起来,招待升格,改口说声“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苏轼道明身份,老和尚热情加倍,招待再升格,忙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老和尚索取墨宝,苏轼借汤下面挥联讥之,联曰: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轼将老和尚大大奚落一番,并留下这千古名联。说句公道话,老和尚于礼节上并无大错。佛门实乃清静之地,你来我往,对所有人一概待为上宾,敬奉香茶,大概谁也无此耐心,寺里也不会有那么多香茶。只是老和尚倒楣,撞在苏轼手里,落下千古笑柄。

茶诗的兴起与繁荣,离不开文学的发展。诗歌体式日渐完备而丰富,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词、曲先后登场,为茶诗的作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工具。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不但诗词写的出色,也爱好金石,喜欢饮茶。其在《〈金石录〉后序》中就说过“众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可见,只要有书可读,有茶可饮,即使过着这样平淡、简单的.日子她也心甘情愿。

李清照的词作中涉及到饮茶的不多,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北宋、南宋时期的饮茶习俗和风尚。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萆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上片是叙述早晨起来饮茶忆梦。红梅吐蕊,碧草盈门,一派早春景色。面对春景,一边煮茶一边追忆晨梦,思绪万千,无限憧憬,却不料都“惊破”在一瓯春茶之中了。这里“碧云笼碾玉成尘”指的是在碧云笼内蒸茶、碾茶的过程。唐宋时的饮茶方法是将鲜茶叶蒸熟后,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干,称“茶饼”或“饼茶”。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也称“末茶”)放在锅里煎煮,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陆游在《初夏》诗中就提到“闽川茶笼犹沾及,肺渴朝来顿欲苏”。李清(http:///wenxue/)照词中的“碧云笼”可能就是蒸茶的一种器具,说它是“碧云”,是因为这种蒸笼大多是用青绿色的竹子所做。“碾玉成尘”说的就是碾茶的过程。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除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茶碾和茶罗。茶碾为碾茶之工具,有木质茶碾和石质茶碾。木质茶碾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的木材制成,上等者为橘木,次为梨木、桑木、桐木等。此种木茶碾由“碾盘”和“碾堕”组成。碾盘外形四方,中间剜空成圆孔,正好容“堕”;碾堕是一块圆木,在中间安上轮,碾茶时以手持轴转动碾堕,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也专门设有一章为“论茶器”®,说到当时的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秦观《秋日》诗有“月团新碾渝花磁”®句,说的就是用外方内圆“月团”形的碾盘把蒸好的茶饼碾碎的过程。

【鹧鸪天】寒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軎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该词也提到了品茶忆梦,但却是另一种境界,是在借酒浇愁。按往昔习惯,酒阑人梦,凭茶苦以解酒,清醒再嗅嗅瑞脑香味以爽心开怀。可现在流亡在外,哪来这种条件享受?还不如“随分樽前”醉倒可別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了。

关于“团茶”,《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特制龙凤模,遣使臣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当时有大龙团、后来又有小龙团、小凤团,皆“团茶”。

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別录》等记载,宋代名茶计有90余种。宋代名茶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凤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

篇7:与茶相关的随笔

我爱茶又不太懂茶,味蕾不灵敏,尤其是差别不很大的茶,我很难品出滋味有什么不同来。舌尖上品味不到,只好在茶外多下些功夫来弥补我对茶的愧疚,譬如写点感悟茶、赞美茶的文字。不久前,我看到茶人雅聚时有为茶而吹箫者,心血来潮,竟然想要为茶而弹琴。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摸过任何乐器,但我的古琴情结由来已久,年轻时学诗,习作中曾有“何时闻得雅琴声”之句。

其实即便不会弹也无妨。陶渊明曾有一张无弦的琴,兴致上来在光光的琴面上抚摸几下,并赋诗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欧阳修也说:“若有心自释,无弦也可。”大音希声,最美的音乐是自然无声。正如茶的“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写过《茶笺》的明代文人屠隆曾说:“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是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意思是读书人无论会不会弹,都应该备有一张琴。听说学琴并非很难,有位老叟偶得一张好琴,练了半月,竟能弹出《仙翁操》、《秋风辞》等简单乐曲来,人家时年六十有三。我生也晚,初知天命,尚未老朽,何难之有?况且我只是对茶弹琴,自娱自乐,灵茶有知,应不会笑我。

于是到古琴馆去购得一张名匠斫制的古琴。梧桐良木,前宽后窄,上圆下方,是最常见的仲尼式。我书房狭窄,搁不下琴桌,便把琴固定放在摆着紫砂壶、品茗杯、随手泡和茶叶罐的桌上,正好与茶日夜相伴,玉体平卧,如同睡熟的美人一样。琴也有琴额、肩、颈、胸、腰等,髹漆的琴面似少女肌肤一般光洁滑亮,镶嵌的蚌徽是她佩戴的珠宝,琴轸下棕色的绳穗是她秀美的发辫。因此我给琴起个名字叫“侍茗”,听起来好像是给茶做婢女,实际上二者情同手足,亲如姊妹。琴与茶的缘分很深,同样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发现了茶。不仅发现了茶,他还发明了琴,传说是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古琴的样式流传至今,其中就有“神农式”。古琴擅长表现潺潺的泉水声,而泡茶用水最好就是山泉,所以这张琴也可以题铭“吟泉”。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有听琴品茶的雅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与琴茶相伴,作有《琴茶》一诗:“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我自从有琴伴茶,便少了些寂寞,闲暇时用朴拙的紫砂壶泡上一壶普洱茶,在氤氲茶香中正襟危坐,按照减字谱上“挑勾抹剔,托劈打摘”指法,拨弄几下琴弦,竟然也能发出悠悠的美妙声音,再啜上几口普洱老茶,倒也有几分古韵陈香的感觉。醉翁之意不在酒,听琴是听弦外之音,品茶也是品的茶外之味。

古琴有“十四宜弹”: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其实这些又何尝不是品茗时所适宜的佳境呢?购琴时配有锦缎琴套,或是皮革琴盒,任意挑选。锦缎固然华丽,我却选择了可以肩背手提的琴盒,为的是携带方便。我看过不少描绘古人听琴品茗的绘画,在山林泉边,席地而坐,置琴于膝上,俯首抚之,茶烟琴韵,其乐融融。我也期盼有朝一日兴致上来,或独自一人,或邀三五知己,携带古琴和茶具走出书斋,投身于大自然,或幽泉山野,或涧边松下,或密林深谷,拾取柴薪,汲泉煮茶。至于会不会品茶、会不会弹琴都无所谓,茶不饮而自醉,琴不弹而自鸣,只要心里觉得“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流水”就足矣了。

篇8:与茶相关的随笔

父亲爱喝茶,而且爱喝浓茶。从我记事起,父亲喝茶用的茶罐、茶杯,换了一件又一件,一直不变的是父亲嗜茶的秉性。那时家境贫穷,父亲在外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喝杯茶解解乏,对他,应是一种放松和安慰。

父亲爱喝茶,却并不讲究,也没条件讲究。茶叶一般是乡下亲友送来的,每次用暗黄的土纸或报纸包着,看起来挺多,掂在手里其实轻得很。有时是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时,看到有人叫卖茶叶,捡便宜的买,每次也是报纸包着,满满一大包。这样的茶叶,泡开了,茶水看起来浓黄,闻着没多少清香,喝起来也只是满嘴的苦涩。我曾偷偷喝过一次父亲的茶,那种苦那种涩,是年少的我无法接受的。我因此怀疑,父亲喝茶时那种舒坦的快乐表情,也许是一种伪装。

有一年,父亲下到一个叫坦子岭的村组蹲点。蹲点结束时,除了行李,父亲还带回了一罐茶。这罐茶之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因为之前我家的茶都是论包的,这次突然换成了“罐”,而且是那种大腹便便的橘子罐头瓶子装的。 父亲说,那罐茶可不比寻常的茶,那是一罐桂花茶。“这种东西很难搞的!”父亲的语气不无得意,似乎那不是一罐茶,而是一罐蜜糖——我一直认为蜜糖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自然也是最难搞到的东西!那时候,我们这个小县城种的桂花似乎并不多。因此在我心中,桂花是用来看的、嗅的,做成茶还是头一遭听说。我和弟弟马上跑过去细看,只见黑不溜秋的茶叶里,零星夹杂着米粒般的桂花。旋开盖,一股清冽的桂花香扑鼻而来。

父亲很宝贝这罐桂花茶。父亲说,好东西要慢慢品尝。因此心情舒畅的时候、来客的时候,父亲才会搬出那罐桂花茶,捏一小撮放进杯子,开水一泡,一股淡淡的桂香便幽幽散开。父亲喝桂花茶的姿态很是享受——坐好了,微闭着眼,轻轻啜一小口,含在嘴里缓缓转几个来回,使茶香与桂香点点滴滴渗满了齿缝舌底,最后才肯吞进去。然后,父亲便摇头晃脑扯长声调说道:“此中——有真意啊,欲辩——已忘言!”

那时我还不知道父亲那句话的含意,我只是隐隐感觉到喝桂花茶时的父亲,是陶醉的、幸福的。其实,不仅是喝桂花茶,只要是茶,不论贵贱,父亲都喝得兴致盎然,表情总是那样陶醉、那样幸福!也许在父亲看来,往寡淡的白开水里添些茶叶,即使有点苦有点涩,也应是一种滋味吧?

幸福生活的含义,谁说不就是把寡淡过得有味一点呢!

篇9:与茶相关的随笔

1

记得《清茗》完稿的那天是的9月28号晚上。我一个人在家里站着,看了会儿电视,又给金鱼换了换水。我好像还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有时候,人要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实是什么都想做。是的,我什么都想做,我想立刻就把儿子接回来,想去逛街,想看那些我从来没好好看过的杂志,想看我淘回来的盗版DVD,我还想在网上看《越狱》,看《绝望的主妇》……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我的心里莫名其妙地空旷起来。当我终于把一个庞大的故事勉强讲完的时候,心里却忽然因为曾经的拥挤而变得空旷起来。

是的,空旷,无知无觉,什么都没有,比雪地还干净,比大海还广阔。我后来才知道,这种感觉应该叫幸福,境界最高的幸福。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

知道这句诗的那一年,我去了武夷山。武夷山里有一座寺庙,名字叫天心永乐禅寺,而在我的小说里也有一个天心永乐禅寺。确切地说,我小说里的那个天心永乐禅寺就是这个天心永乐禅寺,虽然为了情节的需要,我让书里的天心永乐禅寺站得离崇阳溪近了一点。

在这座寺庙的四周,有永远开不完的四季桂花和成片成片的毛竹。我常常一个人在寺庙的茶室里坐着,想一些不着边际、深不见底的事情。师父在大殿里诵经,渺茫的经声和缭绕的青烟一起从风里传过来。然后,我站了起来,从师兄手里接过一杯茶。

那是一杯正宗的武夷岩茶。颜色是金黄色的,夕阳一样的金黄色,而且,在那金黄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缕兰花的味道。

我像每个武夷山人一样,把茶嘬进嘴里。然后,夕阳便流到了我的心里,而兰花,也开到了我的心里。

3

如果顺着天心永乐禅寺下的山路一直往下走,我们就可以和崇阳溪相遇;而如果我们沿着崇阳溪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梅溪。

梅溪不曲折,更不妖娆。她流过的地方,山不高,但是山色很绿。顺着她一直往前走,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叫下梅的村庄。村里有许多老屋,有马头墙和小石桥,有孩子,有老人,有猫,有狗,还有船。不过,当你背着包想要靠近它的时候,就会有人走出来,问:“你买门票了吗?”

如果你从远方而来,你要买门票。

而你只要买下这张门票,就可以买下下梅的一段历史。

下梅是个有很多很多历史的地方。

在那段历史里,这个村庄曾经很张扬。

它有一条穿村而过的人工运河和一个繁忙的码头。有一个宗支庞大的家族和许多分工明晰的作坊。它还有高大的祠堂和精美的砖雕,有祠堂里朗朗的书声和祠堂外争分夺秒的劳作。

在那段历史里,梅溪边上的下梅顺着梅溪走到了崇阳溪,走出了武夷山,走过了分水关,走过了鄱阳湖,走过了长江,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了它能走到的那个世界的所有角落。

下梅之所以走得那么远,是因为它乘了船,一艘茶叶做的船。

4

茶真的是一艘船。

它载了一缕清香和一缕纯真,从武夷山出发,无所畏惧地上路。在沿途,它看到了寂寞的山谷,山谷中有石头铺成的.羊肠小路和马帮叮当的驼铃。山色清新,危机四伏。

有时,它可以看到喧哗的街市,看到街市上独自走着的小脚女人,看到神色匆匆的商旅和脚夫。一个拖着长辫子的民族正斜眼观察东南方微启的国门,而在那半掩的国门外,盘旋着资本贪婪疯狂的梦想。

在资本的驱使之下,茶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白骨累累,一路上叮当作响的白银在弹奏胜利的凯歌。

而茶,却永远是茶。

它静静地沉于杯底,对杯盏之外的世事浑然无知。

夕阳在杯底,兰花在杯底。

而同样幽静的武夷山,也在杯底。

5

那真是一段奇妙的历史。

在那段历史里,温和迟缓的东方竟然和激情喧闹的西方站在了一起。不好说是西方的激情喧闹征服了东方的温和迟缓,还是东方的温和迟缓捕获了西方的激情喧闹。那是上层建筑的事情,而我,只看到了人,一个个,行走的人。

许多人在这段历史里行走。

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这段历史里行走。

历史不能重演,而我亦不能走回从前。我只能把我的想象寄托于下梅村祠堂里悬浮的尘埃,借着那些尘埃,历史,忽隐忽现。

或者,我只能翻阅那些沉默不语的书籍,在那些字迹的缝隙里,搜索到历史些许的痕迹。

然而,历史真的不能重演。

我看到的,只能是我以为自己看到的历史。还有许多人的历史。或许,还有许多人的现在。

6

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文字里描述这样的历史。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个描述的过程就像分娩一样漫长和痛苦。更多的时候,是浮躁,和由此带来的崩溃。

不在崩溃中倒下,就在崩溃中重生。但是后来,我学会了在崩溃中妥协。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妥协,一场和命运的妥协。没有一个人可以原原本本按照最真实的想法生活,所以,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妥协。在妥协中活着,也在妥协中坚持和不屈。

为了这样的坚持,我舍弃了叙述的完美,舍弃了细节的真实,舍弃了每个字句的斟酌,换来的,是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

7

这个故事基本完整。

只能是基本完整。

知子莫如母。这故事就是我的孩子,我清楚地知道它身上的每一个斑点和瑕疵,知道每一处无法下笔的彷徨与忧郁。但,我无力改变它的美丑和优劣,因为它是我的孩子,而我,已经竭尽全力。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放下。

我放我的孩子走向它自己的旅途,从我将它带到人间的那一刻,它就只能自己行走于自己的旅途。

因为佛说了,莫向外求。

8

还是回到那座寺庙。

因为那一年的那一月,我常常在寺庙里,坐着等师父。

师父很忙,他的信徒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他们匍匐于他的脚下,只为了聆听佛的声音。

佛也很忙,因为众生都很忙。佛要聆听忙碌众生的声音,他听见一个人的欢笑,听见一个人的痛哭,听见一群人的欢笑,也听见一群人的痛哭。

然后,佛不语了。他因为沉默而更显高大,因沉默而更见包容。

最后,他瞥见了那只静默的茶盏和茶盏里更加沉默的叶子。他迟疑着将茶盏举了起来。

茶是金黄色的,夕阳一样的金黄色,而且,在那金黄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缕兰花的味道。

佛像每个武夷山人一样,把茶嘬进嘴里。然后,夕阳便流到了他的心里,而兰花,也开到了他的心里。

于是,佛笑了,我们听见他说——吃茶去。

篇10:与茶相关的随笔

故事发生在清朝中叶,是中国南方茶叶经济从兴起到辉煌的年代。武夷山下,茶商陈运德正和崇安城中的茶商方茗梅进行着暗中的较量。一户庞姓人家却悄悄在下梅落户,家徒四壁,贫寒落魄。悲惨的命运让庞家和陈家方家的命运纠结在了一起。此后,茂瑾在婚姻和事业上遭受了双重的打击,成为方茗梅最大的敌人。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也为了争取在茶叶贸易上的自由,他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从狱中出来的庞茂瑾在朋友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茶行,尽管举步为艰,他还是靠着信誉和正直杀出重围,成为武夷山三大茶商之一。武夷山茶叶贸易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的晋商、徽商和广东十三行商人,也吸引了英法等国商人的目光。大清国的闭关锁国让洋人深感贸易的不自由,中国微微开启的国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财富的贪婪。于是,一些罪恶的黑手,也悄悄伸向了风景如画的武夷山中……

庞氏家族在困境中坚持着,并且扩张着。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然而,繁华背后是难掩的凄凉困惑。

篇11:茶娘杂文随笔

茶娘杂文随笔

茶娘的茶摊儿在一个小山坡后边,一天只有两个时辰晒的着太阳的好地方,隔壁是一条山路,沿着上去就到村里,这是方圆二十里内唯一的村子,非要说个地名的话,别处称这儿都是西溪。这儿原本是过去的天师府,一千多年前被不知名的妖怪扫荡,山坡前头的村子才搬上去的。将军听说这西溪,还是因为茶娘的茶,除去五文钱的歇脚茶到二十文的铁观音外,还有一手别的地方绝不会有的西域茶——洛桑茶,再来就是只需一两银子,茶娘就可为你摆上一桌百茶宴,若是你再可以胜了她,茶娘便可身相许这种荒谬的赌局。但对他而言,百茶宴和从未听过的西域茶远比素未蒙面的茶娘更诱人,难在距这京都三千多里的行程还是让他望尘莫及。人便是这样,若知天边有尚未品过的美味佳肴,嘴里的海鲜鲍鱼也索然无味,京都百十处茶楼去了多次也没多少吸引力,将军盘算着,行军打仗这三百里也不过一天半,自己快马也就半个月,近来也是边境安稳之期,熬不住那杯茶的诱惑,当下就去皇上那里请行。皇上思索半天,便道,“即是如此,封你为钦差,去查一起案子吧?”可自己是个武臣,如何断案?绕不过那一碗茶,应了下来,带着几个侍卫启了程。

一到这地方,将军一溜烟就没了踪迹,侍卫追了半天都没追上,要说也是,人家一将军,想跑还没几个能拦住的。人生地不熟的,将军能去的地方也不多,沿途买了一匹快马,问了几个路人,半天就寻到坐落在这附近的西溪。如传闻一样,远远望见一座小山坡,入口便有一茶摊儿,三五客人坐在竹林边儿上,好不潇洒快活。“这位,客官倒是许久未见的面孔,来此地观景么?”开口说话的想必就是茶娘,正提着一壶回来。将军愣了半天,大概知道茶娘如何凭借这赌局便声名京城的,脸上慢慢泛红,抓抓头发后才想起行礼道:“来此地办些事情,请问姑娘这里便是西溪?”一边的客人回答道:“这里自然是西溪,那不如是说,只有这里才是西溪。”“西溪不是一地名?”“那不是。”客人一面笑一面解释,“没有茶娘,这里如何称为西溪?”

不知何时起,茶娘成了西溪的代表,茶娘自顾自的给将军解释说,西溪是这里的地名,取意为,城西的溪水。她能和这些沾上关系,大概是她用这溪水泡出的西域茶格外好喝。“诺,这便是我的洛桑茶。”面前这就是他跑了三千里所求的东西,如今却觉少了些什么,眸子从茶娘身上看回杯中,青花瓷面的杯子,淡黄色的茶水清澈可见白色杯壁,轻啜稍许,前味稍苦,而苦尽甘来便是清冽的滋味。茶是好茶。将军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再从杯子里看向茶娘。“我这里有一两银子,可否请茶娘摆一桌百茶宴?”四下看到又有人因茶娘美貌而挑战百茶宴,自然要看上一看。“当然咯。”“只是请问,这百茶宴,如何算胜?”“奉茶百味,留下一杯。”将军不太明白。茶娘轻笑,“只需留下一杯洛桑茶,留对了,便是赢。”

“虽是百味茶,我已调至最佳,便不会说茶味相冲的。”将军面前的十排十列青花瓷杯中便是颜色各异的茶水,有的还用盖子坎着,有的露出一半来。“依照颜色,便可去掉大半的。”一边的`人说道。“嗯,洛桑茶是淡黄色,黑茶,青茶的你也就不用试了。”“还有,洛桑茶不需闷泡,带盖子的也都不是的。”茶娘并未阻拦这些热心的人,她有相当的自信,托着下巴在晃着的二郎腿在一边儿嬉笑道:“客官,茶泡久了可就不好喝了,尽好剔除一些,也好开始下次。”将军品了两杯,缓缓摇头问,“茶娘,这些茶与他人的有何不同?”“五文钱的自然与他人没什么不同,一两银子的与他人的都不同。”品了二十杯后,将军又问,“那便是钱多的就不同咯?”众人看得出这人只为品茶来,也不掺和,各自散了去。“说起钱可就粗俗了,这百茶宴我可是赌上自己的呢。”五十杯的时候,茶已经凉的差不多,将军补上一两银子说,“再来一桌吧,只需后面五十杯就好。”再到后边八十杯的时候,将军问,“如是一赌上自己的局,茶娘可下了不少功夫吧?”“自然。”“这百杯中,可真的有洛桑茶?”天色渐晚,茶娘站在空了一大半的杯子的桌儿前,想了一下才说,“我早便说过,留下洛桑茶的,便是胜。”

将军留了第一百杯,熟悉的人一看便知那是就是黑茶普洱,众人来看结果皆都摇头惋惜。强军起身整理衣裳,临走时,他朝茶娘抱拳问道她愿不愿意跟她去京都开一座茶楼。而茶娘,荡着二郎腿同那些离开的客人打招呼,回头莞尔一笑说,“东边儿太远了,我只想留下。”东边是京都,西边是西溪。将军点点头,“即是留下,那便不要着急离开了。”“即是不走,也只是等着罢了。”将军匆匆了去钦差的事,转头回了京都,主动请缨驻守江南边界,皇上抿嘴一笑说,你怕是想离那茶娘近些?见他不说话,又打趣儿说,当时便道你是为茶娘去的,还不承认。将军抱拳拱手,一板一眼的回,臣最初便是为了茶,而后才是为了茶娘。皇上只道将军古板,摆手连连说,许了,许了,若是丢了城,你可要提头来见。这是自然。这样,驻守江南的地方与西溪只有几十里,将军快马半日也就到了。茶娘再见他时眸子里闪过些许惊讶,“我还道你再来就是猴年马月。不想隔了一月就瞅见你了。”将军端着一杯洛桑茶,罕是笑了出来,“这次就留的时间久一些。”“那便最好。”洛桑茶停在嘴边,将军又问,“只道茶娘名号相传甚远,却不知茶娘本名是何?”四下零散众人挺有人问起这个,都竖着耳朵听。茶娘抿了嘴,眼角一挑卖了关子,“茶娘,便是西溪啊。”

饶是说天下之势,脱口而出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江北帝国便大肆进攻,将军依大江天险,勉强驻守,可所托令兵两月之久仍未带来救兵。虽说天险,每日抵御仍有伤亡,若无增援,消磨之下,江南必然失守。“在派去一队令兵。”将军这样吩咐。一边军师赶忙阻止,“这么长时间没有动静,一定后边儿有江北的贼人呐。在派去人也是送死,不如留下守着城。”“至多半个月了。”“民兵也征的差不多了。”军师试探着说,“如今之计,不如弃城离开,虽然残兵,倒也可以冲破那拦路贼。”将军喝了口茶,脸上仍然没有什么表情,“清点下余兵,遣散民兵,军饷粮草留下半月左右,其他散于城中,告知城中居民战况,他们愿走,就走吧。”“那我们?”“守。若是居民,江北之人也不会害他们的。”“哎,好。”“西边,西溪的茶娘还在么?”将军忽然问道。那军师也晓得将军的心思,苦中作乐打趣道,“除了将军您去,我们还有谁去?”“你明天遣一人把这个给她吧。”将军从胸口摸出一封尚有余温的信,“我自幼无父无母,在军中打杂,逐渐成了将军,于国我倒是无愧,这也怕是最后一战,军师你过几日也混在民中走吧。”军师摇摇头把信推回去,“信,还是你自己给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替你守城一两天也没问题的。”

将军还是想再看茶娘一眼,实在不济他也想知道茶娘的名字,拜托了军师,自己快马加鞭来了西溪,那山口却是世外桃源的静谧,风吹山林,鸟啼蝉鸣也不显吵。茶娘依旧是托着下巴在二郎腿上看着入山的口,遥见将军笑道,“许久未来,可是打算逃命去了?”将军四下看一圈,空荡荡的,“他们呢?逃命去了?”“各自有各自的事罢了,逃命与否与我何干呢?”茶娘伸着懒腰站起身,回头问道,“一样?”点点头,“一样。”想了一遭,将军看着茶娘问,“各有各的事,茶娘的事是什么?卖茶么?”“不,等人。”杯中放了茶叶,加了热水,晃了少许时间后倒掉,又重新加热水,茶叶将水染成较之前更为清淡的黄色。茶娘递过来茶有说,“你呢?”“守城吧。”将军轻声说的话,不知道茶娘听到没,在怀里捏了捏信,遂是拿出一两银子,“这里有···”“百茶宴是么?”将军抬头看茶娘,只觉得她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点点头说,“恩。”不多时,大小刚刚好的桌子上有了和上次差不多的一百杯茶。将军想,若是自己品的出那杯洛桑茶,也好名正言顺的递了信,若是品不出···可他还是没品出来,只觉得自己太悲壮了些,最后颇是无奈的笑了笑说,“罢了,这百味茶果真厉害。”“猜不出?那我便撤了这一百个杯子咯。”“恩。”像往常失败之后一样,将军自觉的帮她收拾这些东西,心里却还有一些东西蠢蠢欲动,原本应该随这最后一次赌局而消散的东西。“茶娘。”“恩?”将军看她回眸的时候有几根发丝黏在唇上,想要伸手的时候匆忙回神说,“江南至多再守半月,趁这时候,你快收拾东西走吧。”茶娘也看将军匆忙回头不看自己,觉得好笑,“你如何知道的?”“我,我留下守城。”言罢,绝尘而去,心里莫名发痛,那封信被他揉成一团丢在路边。二十天之后,江北取得天险,江南城中百姓已去大半,所得也不过空城而已。

将军逃了出来。茶娘还是很听话的,饶是他以为茶娘还会天不怕地不怕的摆摊直到自己心满意足,可第二天他差人去看的时候,茶娘已经走了。虽然心中幻想茶娘会不会心血来潮的再来摆摊,可远远看到那里没人,心才放回肚子里,喜欢一个人还真麻烦,他这么想着,速度慢下来。追兵怕有诈,也慢下来。就这样一直走到茶娘的摊位前,自己常常做的位置还留下一张桌子,上边有一个壶,又有一个落满灰尘的杯子。将军掂量一下,还有茶水,直接捧着壶痛饮起来,果然是洛桑茶,他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追兵围了上来,为首者将要下令,却有一箭正中他眉心,“将军,你可是好生狼狈。”山下,军师领着一小队精锐步兵冲上来,“我来的,也不算晚吧。”将军抱着壶小心翼翼的从追兵身边绕过去,问道“怎么回事?”“我在回去的半路上,正好遇到了援兵的。好像是令兵打扮成了这西溪的村民才回去都城的。”军师打量这地方,忽然笑道,“将军到此,是要选一处好墓地?”大抵是遭遇人生大落大起,将军懒得反驳,咕咚咕咚喝着茶。“这是什么?”“洛桑茶。”“茶娘留下的?”将军听罢停了下来,看看茶壶又看看军师,“留下?”“不是茶娘留下的?这国中,还有人会做洛桑茶?”“留下,洛桑茶?”将军顿悟,而后笑起来,炫耀一样对军师说,“这是我留下的洛桑茶。”

茶娘只想留下,而留下的就是洛桑茶,所以茶娘,便是洛桑。这是将军在那个瞬间明白的东西。而将军后来才知道,其实来挑战百茶宴的,只有九个人,将军便是第九个,足足挑战了四十多次那么多。将军皱着眉看着摆弄茶叶的茶娘问道,有那么多?茶娘微微一笑,“我摆摊三年,就赚了你四十两银子。”门外,年过半百的老军师抿着笑问,“将军,皇上请您回京接受封赏,你去不去啊。”将军皱着眉摆手,“那当然是不去,解甲归田。”“我也是这么和皇上说的。”军师从怀里拿出一封圣旨丢过来,“所以,他让你修建江边防守。”“改?怎么改?”“看你心情咯,改到着西溪附近,皇上也不会说什么的咯。”直到最后,江边防守只是加固一番,而将军在军师的帮助下犯了错,辞了官,解甲归田。

“既然你吃百家饭长大,还没病死,那可真是上天显灵了,不如你就叫百灵吧。我就是你师父,教你功夫,你长大想做什么?”“想做乐师。”“那你走吧,我只会打架。”“打架的什么最厉害?”“武状元。”“那我做武状元。”“乐师不做了?”“做了武状元后再做乐师。”

十一

本来是拖了很久,没什么灵感,写出来还是因为扒拉杭州地图,看到有一处地方叫做‘留下街道’的奇妙地方,查了之后才写的。‘留下’是杭州城西的一个千年古镇,原名是‘留下镇’,接余杭,多山林, 原名就是西溪 , 据清光绪《钱塘县志》载 :" 宋建炎 3 年 (1129 年 )7 月, 高宗南渡 , 幸西溪 , 初欲建都于此 , 后得凤凰山 , 乃云 : ‘西溪且留下 ' 。故此处名留下 , 后成了留下街道、就在文中留下‘奉茶百味,留下一杯’的说法,原本想写一种,‘人生百味,留你一杯’的感情,可最后还是写不出。这就是落淮桑后的故事,名字叫做,洛桑茶,如果有机会就写第三篇吧。

篇12:人生如茶随笔

去过云南大理的人都知道,大理聚集着白族人。白族人招待贵宾有三道茶,三道茶是一苦、二甜、三回味。

人生就是如此,不会一帆风顺,酸甜苦辣都得经历,我就是这样。小时候,过着苦难的生活,吃的是包谷糁子就咸菜,穿的是粗布褴衫,想吃个白面馍馍、穿件像样的衣服,那是奢望。

经过一番拼搏,上了学,有了工作,吃白馍成了家常饭,穿好的也司空见惯。当然,生活的好坏也与社会的变迁和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旧社会,穷人家吃不饱、穿不暖。解放后,穷人当家作主,生活有了保障。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提高,如今天天像过年。

不同的人,经历不同,但在人生道路上都会有苦有甜,苦只能是一阵子,总不能是一辈子。

当然,甜的生活不是坐享其成,必须付出艰辛劳动。实际上,人生要经过苦难的磨炼,这样才会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就会珍惜、呵护!

人生就像三道茶,先苦后甜,回味无穷。

篇13:午间一茶随笔

午间一茶随笔

选择这样一个位置喝茶,是因为这儿更靠近江面。阳光这几天也还算开朗大方,随手洒在这冬雾蒙蒙的江面及江两岸的山坡植被上。在办公室坐了几小时,人是闷瓜了,能在这吹吹江风,晒晒太阳,烹一壶茶来下书,也是难得的佳境了。

我喝茶的这位置旁就是沿江边砌的一条供人们散步的通道,常有行人来往步行过此间。这会儿是午休吃午饭的时间。正倒茶喝时,身后通道传来一女子边走路边接电话的声音,大意是还未到家做午饭呢!现刚从单位下班回家路上,没有走平时那条街回,今天天气好,从江边回。后面几个刚从茶园出来准备前往饭局的中年男人,吆三呼六的说笑着,挤眉弄眼着。他们的谈话,生生的出卖着他们的职业环境。对面几米远的茶桌上,刚来一中年男人,点了清茶坐下后,揪嘴笑了,估计和他拿着不停拨撩的手机有关吧!阳光晒得他的头皮发痒,他腾出一只手不停的抓捞着头皮。也不知何时跑来一条沙皮狗,正确的名字我不知道,对狗无研究,瞧这条狗狗的扮相,生活品质怕是较高的吧,还穿了服装的哈。远处传来一老妇的声音:“小汪,走了。”那狗颠颠的狂奔跑了去。旁边老头不懒烦的愁了她一眼道:“叫你不要带出来,你偏带。”老妇道:“这不是芳儿喜欢么,叫我们出门没事儿的话,就带上它啰,他们不是上班忙么。”老头嘟咙了一句:“别人都带孙子出来耍,我们带条狗,真不知怎么想的。”

几个垂钓爱好者,在江水未能遮盖的一小片鹅卵石滩处,插了数十根钓竿,钓竿上有一小铃铛,若有鱼咬钩它自会拽响,垂钓者这可省心了,你一个鹅卵石,我一个鹅卵石坐着闲聊的、斜倚在电瓶车座上假寐的、发神遥想么么事儿的都可以有呢。

江边时有微风轻拂,江面波浪不大,有几艘小渔船停在距江岸十几米的地方,看样子,打鱼的人已经回家午饭去了。唯有小船静静的待在哪江面上。江中心偶有大货船经过,轰轰的声音老远就能传到这儿。江水里的航道看样子是在江中心偏对岸去了。大船经过后的波浪要经过好长段时间才能传到这面江边,浸水的鹅卵石浅滩上,有几只白鹭被忽涨的江水一惊,飞了。那几只悬停的小船却只是轻晃了几下就消减掉波浪的`力量。岸边钓鱼的人倒是好像一点也不关己的样子,老僧入定般假寐的假寐,海阔闲聊的天空闲聊。

这一湾清清的江水是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的涓涓细流,到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愈发湍急,奔腾直下,先去了丽江纳西族的领地,而后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开创了虎跳峡传奇,奔腾傲世亿万年了吧,就在这结束自己的独行生涯的最后20公里,却不想今昔若两人,一改往日的金沙滚滚,而学着那个即将和自己融为一体,开创长江的岷江,碧波荡漾了。

篇14: 茶心情随笔

茶心情随笔

在那个静谧洁白的季节,雪花刚过,世界一片澄彻安详光来得那么安静清新怡人,微微的暖意,似乎预示着下一个轮回已经在起步,春天也在悄悄降临。刚好上帝也为我送来了你,好似故意,又或是偶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却能清晰的感觉到你的存在,你的气息,虽然微弱,却不曾停歇,爱情还没有发芽……

那一个冬天似乎很短暂,时间没有像冰块般凝滞,反而夹杂着冰块生涩的流动,向着春天进发。没有凝结,也没有消逝,一切都那么平淡,习惯了上课学习,也习惯着你的存在,带给我的偶尔欢心激动,没有像水一样必不可少,却如同茶叶般,你的存在能让这杯水充满颜色与滋味,纯真与芳香,甘甜与苦涩共有。我没有品茶的习惯,但懂得了,茶叶是个好东西,我得留着,从此,我看到了世界的神奇微妙,生活需要处处留心过……

春天来了,都说万物复苏,踏青是个玩耍的尤物,我没有这习惯,却记起了茶,便有了冲动,一探究竟……

原来春天是个发芽的季节,却也是采茶的旺季。懵懂的绿叶,生涩含苞的芽尖,迷头的雾水,加上似有若无的茸茸,构成了她的全部,短暂的`几天便有着生命的轮回,采摘是她的宿命。轮回有着她的追求,但并不是所有都会轮回,等待了,沉淀了,成熟了,抑或美丽,抑或凋谢。遇上了凋谢,是一种遗憾,然,我遇上了你……

都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然灿烂并不会被所有人理解,譬如茶,不在枝头,而是杯中。当炎热与烦躁压抑心头,所有的眼光都眺望远处时,谁会想到美丽与清爽就在眼前。“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夏之茶,有多少人眷恋,当光环退去之后,我要的是什么?我在反问。我爱上了那种喝茶的感觉……

秋,似乎是一种消退与决别的代表,安静的沉睡与老去,可爱情不会。就像茶,从采下的那一刻起,你我的命运就关联了:或许抛弃,或许永远呵护心底,生命会终结,可她不会,因为有我,选择爱你……

走过四季,生命在终结与轮回,可那是四季,无有你我,爱上你,你逃离了,我超越了。我无法保证这份茶能保质多久,这份爱能走多远,但永永远远我都可以很大声的告诉你:遇上你,是我一生的缘……

篇15:茶意的随笔

折腾半响,泡好了一杯茶。轻呷一口,微微眯眼,任茶水在舌间回流,任其苦涩甘甜!轻嘘一口气,便似乎被这口茶,带回了千百年前…

我想,陆羽是不懂茶的。

真正懂茶的是那些采茶人——茶农。在茶乡,满目的茶树在田间、山间簇拥着,静寂而立,似是在等待,又似是在守望;青蓝的老叶在枝低,仿佛遵循着某种神秘而古老的传承阵列。抬着点点新绿,这点点新绿,又连成一片,于是,嫩绿缀着青蓝,青蓝拥着嫩绿连成一抹清新的彩带,一条条青蓝嫩绿相间的彩带,又被织成了一匹自然的绸缎,让人着迷,忍不住叹一句:何人沉醉不知返?在我的记忆中,外婆总是喜欢在闲暇时坐在院子前,一个人发呆。偶然地,发现外婆凝聚的目光,才知道,那并不是发呆,而是在凝望,凝望的便是河边的一块茶地。外婆说:“茶树真好看”!我想是的,茶树是很美的。现在细细想来,只能摇头低叹。

有幸的是,我能常跟着外婆摘茶叶。我总觉得,茶田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一入茶田,便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偶尔的一两声犬吠,或是农夫的吆喝声,却也是美的,换个思绪,换一副心态,继续游离在这安静的世界里。或许是年少的浮躁,或许是有点小小的懒惰,在小会儿的自我安静后,便喜欢停下我那缓慢愚笨的双手,看着外婆摘茶。看外婆摘茶,便是一种享受。摘茶时,她从不说话,双手不停地在那点点新绿间飞舞,似乎那干枯的双手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被侵蚀属于它的灵活;低着头,眼中或许是执着,或许是深情,双手摘走的,或许也并不是茶叶…

我想,陆羽是不懂茶的。如懂,他可于千百年前,品到茶中的寂静,品到了茶中的汗酸,品到茶中的期盼与希望?

篇16:茶香如故随笔

茶香如故随笔

有人说,喝茶是为了提神;有人说,喝茶是为了解渴;有人说,喝茶是为了快乐;而我说,喝茶能品味温馨的生活……

那晚,我坐在窗前,不远处,灯一盏一盏地相继灭了—夜已深了。“马上就要期中考了,多读一会儿!”我提醒着自己。不知何时,冷冷的月光静悄悄地爬进了窗户,一步步地向床沿匍匐前进着,它诱惑着不眠的我。

忽然,一阵冷风袭来,调皮而又可恶地翻动着窗前的书页,吹着我那早已熬红的眼睛。我伸展一下身体,说不出的疲惫与惆怅!

恰在此时,一缕淡淡的、幽幽的茶香迎风飘来。咦,谁会在这么晚泡茶呢?一阵轻微而又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吱嘎”一声,门开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奶奶。“你吓到我了,奶奶!”我娇嗔着。只见奶奶面带笑容,右手提着一个精致的小茶壶—这是奶奶最心爱的宝贝。

“乖孙子,别把身子累垮了!来,喝口茶提提神!”奶奶随手从我房里的柜中拿出一个干净的杯子,倒了杯溢香的铁观音给我。不一会儿,茶香充满了整个屋子。手心握着茶杯的我顿时觉得整个世界十分温暖,心中的那份冷清也烟消云散。奶奶两只手平放在桌上,静静地看着我喝茶。也许是因为山高夜冷的缘故吧,奶奶的两只手竟有些发抖(虽然是仲春,但山上春来得迟)。此时,我发现奶奶的手又干又黑,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她这些年来操劳的情景……相比之下,我现在的.那些辛苦又算啥呢?我轻轻地啜了一口茶,好温暖。不知不觉中,身后又响起了那阵轻微而又细碎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奶奶悄悄地离开了,脚步很轻。

从这以后,每当闲暇泡饮铁观音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奶奶慈祥的笑容,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奶奶在那深夜为我泡来的茶水,是那么的爽口,一品则醉,一饮忘忧……

篇17:茶意的随笔

耳无虫则心静。古人用最精练的言语总结了很多人生哲理。每当我拜读这些诗句时便肃然起敬。的确,祖上给我们留下来的精华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体味的。而今天我想写的是我对茶的参透。

每当我悠闲自得的时候,总喜欢冲上一杯浓浓的香茶来打发时间。在秋日的午后,迷人的太阳略微偏西,我便会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端着一杯热茶细细品尝。秋天像紫色有种神秘感,你无法猜透其中的奥妙。当天气一天天的变凉,那种清新的感觉会让你浑身清爽。当然了,秋天也是最能使人发懒的季节,懒洋洋的午后温度不冷不热,人们往往就什么都不想做了。我就是这样,尤其在深秋时节,懒虫会爬满全身的!这个时候最好什么也别干,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再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呆着,拿一杯浓浓的热茶品位人生。

篇18:茶意的随笔

茶,安静的躺在自己的香居里修身,这是它一路走来的最后居所;茶,隐隐的散发着芳香,安心的等待着出阁的时刻;茶,有可能会经历喧嚣的人来客往,茶,还有可能挨着清心寡欲的人儿;茶,自接受日月精华的那天起,短暂的生命一步步走向大美。人们或许有理由评价自然里的其它,但是其它评判不了同是自然里的人们。

茶的功德相传是久远的。自从盘古开天地,瘟疫始终威胁着着人们的繁衍生息,神农氏为解救众生遍尝百草中了毒,最后凭借着茶解了毒,这有可能是茶的第一次亮相。据传后来,庙宇道观的师傅念经打坐累了初尝了它的味道,体验着它的功效,慧心灵感的感悟到,这是上苍赐予的仙草。

人们是智慧的,岁月的演绎托举出百木唯茶,人们总结出茶味古今同。茶大度奉献自己的历史可谓久远。人们为了感恩茶的德行,很早就萌发了禅茶一味的理念,也是修身养性之人悟出的真谛。

茶,生长在江南秀丽的山川迷人的水乡,它集山川灵秀水乡俊美于一身,它纳日月精华雾霭雨露孕一体,天生遴选的走着自己的路。采茶的季节到了,茶与那些采茶女有着肌肤相亲的律动,纤纤秀指嫩嫩茶芯,清明的雨露沁着茶的叶尖儿,湿润的茶树泥土行间走着采茶的姑娘。茶是高贵的,自然的精灵受不了现代机械的讨扰,只能用手採,用心境相通,于是,清明前的‘茶’与清明后的‘茗’被请回家,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开始了自己的禅修。

丛忍蒸炒作开始,茶表现出忍辱负重,从挤压揉搓算起,茶释放出自己的清香。人们与茶,索取与付出在静静地融合,希望与历炼在无声的延续,茶完成了从生长到诞生的崇高华丽转身。

遇水而成茶饮,茶,堂而皇之又默默无闻的走上了舍身之路,把自己的身心布施给人们。茶在水中起伏飘渺,茶在水中慢慢的变色,茶在水中释放出芳香,一缕香魂随着水汽飘向了回归。

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知,止渴生津,清新心脑,除懒去惰,醒神益志,解酒却毒。茶的功效逐渐在佛堂庙宇、隐者仙人的推崇下精进,走入寻常百姓家。教化重开丝绸之路通延到域外,让茶的文明漾出国度,至此,华夏与茶密不可分,以共同的释义走向世界的舞台。

轻轻地捏一撮茶叶,缓缓地斟一壶沸水,那翠绿色,那淡黄色,那琥珀色,留香四溢沁人肺腑。人们感恩茶的恩赐,对茶的现身很虔诚,于是茶经出现了,茶道出现了,衍生的茶文化出现了。茶不选择贫贱供人们品饮,品饮的人们反而在挑剔茶品质的高低,在茶的国度乃至国外被推崇拔高。围绕茶文化产生的高雅谈吐,伺候茶产生的虚静之美,人们以行动反馈茶的恩泽,走向了清高和耐人寻味的境界。

茶与生俱来,生长羽化的过程是一种德行,一种奉献的德行;经历的苦痛,是一种磨练,是一种默然的磨练。来了去了,去了来了,没有轰轰烈烈,直然把精华与性情留给了人们。人们从茶的本身悟出了许多的道理,把禅茶文化植入生活,一种既平凡又清奇的生活,这也是佛道文化汇入生活的一种体现。

当我们略知了茶的一二,当我们再品茶啜茗的时候,就会升起一种敬意,一种由衷的敬意。谁说茶的短暂不是一个轮回,谁说人的一生不是一个轮回,茶人一体本无妨,静静地茶,淡淡人生,谁说不是最好的修为呢。

篇19:午后阳光茶随笔

午后阳光茶随笔

感觉很久没有这样,把房间布置一新忙碌完所有的事物,然后煮一杯浓浓的咖啡,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致,一份怡情,一份平静,一份淡然,又充满了温馨。偶然看到一位朋友也这样感叹,不禁会心一笑,那种无声胜有声的交流让心拉得很近。是不是有很多的朋友都有要我这样的感想。

过了三十岁向四十岁迈进的男女,都在生活的磨砺下渐渐成熟。尝尽了酸甜苦辣,那种经历让自己内心充满成就和满足感。对待事情不再是意气用事,而是先告诉自己要冷静,先分析事情的缘由再去做决定。这种睿智只有经过生活磨炼才得来的宝贵经验。因为懂得为人父母、子女的责任,自己爱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家人。而女人却有更多的责任,除了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公婆,还要让自己保持美丽,我说的美丽不光是指外在的,还有修身养性、内在的涵养。

我听过太多的女性朋友说自己很丑,其实女人都是美丽的,只是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外在的容貌必不能取决一个人的美丑。对自己自信才是最美的答案!每天习惯在空间流连,因为我看到很多女性值得我去学习,她们或许没有让人惊艳的容貌却有着女人该有的温柔善良,有的淳淳教子,有的为家人厨房忙碌,有的巾帼须眉初入职场意气风发,有的委婉才情钟情唐诗宋词吟吟书画。都是一种美的体现。而且让人有心里的一种敬佩,敬重,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论男女每天让大脑不断的学进知识,不断的改进自己,那种充实感才会让自己不会觉得空虚。

偶尔联系一下朋友,问候一下,倾诉一下挂念之情。养几盆心仪的花儿,陶冶一下情操,偶尔吟几句唐诗宋词自得其乐。有条件的可以养只宠物,分享一下你的爱心。学会淡然处世之道,不再是青涩的少女,岁月让我们变得稳重,沉静、优雅而美丽,不做作发自内心的自信。几经风雨后最想要的是一种稳定而平淡的生活,身边有家人亲情陪伴,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才懂得家才是最美丽的港湾。

篇20:集市的上午茶随笔

集市的上午茶随笔

喝上午茶,我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在热闹非凡的江南集市喝茶。

今天赶场(北方叫赶集、南方叫赶场),夫人拉上好友欲在集市上抢点入眼的年货,出门前把我拽上。一圈转下来,就差没晕倒。地球人都知道,混迹于红尘的女士都有一个通病,无论是上街还是赶集,一转悠就是大半天,这就苦了作陪的老公,任你的耐心再好,可在这帮女士面前你就逊色多了……“你们慢慢转悠,我在茶馆等你们哈”未等夫人回话,我提着年货走向路边的茶馆。

“店家,来杯茶……”我把年货放在茶桌边,扯起嗓子向店小二喊叫。“这茶,多少钱一杯?”我问邻座的一位老者。老人家把长长的“烟枪”从嘴上挪开,吞吐中一股刺鼻的叶子烟味掠过我的面颊:“一块钱!”“一块钱?”我心里犯嘀咕,迟疑中从口袋掏出一块钱放在茶桌上。俄顷,店小二手托茶盘把一盏青花瓷杯放在我面前。我揭开杯盖瞅一瞅、嗅一嗅,茶叶近似黑色,了无香味,我只好把时间一并侵泡在沸水中静静等候……3分钟过去了,杯中茶叶依然深潜杯底,没有丝毫舒展迹象,香气微乎其微,色泽青中带褐。慢慢咀一口,与其说甘甜,不如说苦涩,比清茶不足,比苦丁茶胜一筹。说不上什么茶,我把这种茶权且称作“街边茶”吧。

江南小镇,集市频繁。今天你“赶”一四七,明天我“赶”三六九……你瞧瞧:这十里八乡的、寻亲访友的、沾亲带故的、卖家买家……该来的`人都来了,最不缺的就是人。店家看准了集市上“你牵着马,我挑着担”的热闹场景,瞅准了那些爬山涉水远道而来的农家,把原本用来吃饭的桌椅板凳从店堂搬出来,往街边一摆,一个“就地取材”的街边茶馆应运而生。那些口干舌燥的人围桌喝茶闲聊,聊到情深处,撤掉茶盏换“斗碗”,茶客“变”食客。集市的上午茶随意而简单,它没有那么“花哨的茶点”。一杯青茶,一包自带的花生、蚕豆,三五位亲友一桌共享,人们很是惬意,老板也赚了个缸满钵满。

有人说,喝茶品茗是有境界的。其最高境界则是识道。道在何处?道在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这高远了些,哲理了些,留待哲学家们去探讨吧。其实,廉价的“街边茶”也有其独特的韵味。它虽然与“天价烟”、“天价茶” 难媲美,可慢慢品来却在苦涩中找到了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且不说饮茶于清净口腔,提振精神,唤起食欲之功效,单就这休闲聚会的场所而言,它把人们的亲情、友情、乃至于爱情统统浓缩于这小小的茶盏之中,它把农家的憧憬和希望孕育在这茗绿风流中……

哦,集市的上午茶——随意而简单,我静静守候——守候那一刻美好时光。

百戏的意思, 百戏的解释

文学作品赏析

传统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由来是什么

2022年传统元宵节作文

小学生写一种民间习俗范文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戏曲随笔300

有关元宵节简介介绍

难忘学踩高跷的经历作文

宋代茶百戏随笔
《宋代茶百戏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宋代茶百戏随笔(共20篇)】相关文章:

古人描写谷雨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2024-01-18

谷雨古诗词2022-10-16

小学生写元宵节的习俗作文2023-11-25

有关谷雨的古诗词2023-02-02

24节气清明的来历和风俗2022-09-16

优秀作文800字:元宵节习俗2023-11-25

特别的元宵节习俗的优秀作文2023-02-01

青玉案·元夕的原文与赏析2023-10-08

写元宵节习俗的900字作文2023-10-18

各个节日的短信祝福语2022-07-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