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之美

时间:2023-12-26 07:50: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金刚经》之美(共10篇)由网友“jackit”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金刚经》之美,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金刚经》之美

篇1:《金刚经》之美

《金刚经》之美

在无可奈何的煎熬里,在油尽灯枯的哀伤里,在小人幸灾乐祸的微笑里,在形影相吊的漫游里,邂逅这超拔苦难的伟大经典。

《金刚经》一展现便是活水潺泼乍冷乍热的心田,神奇的语言平常而又自然。

《金刚经》不出售专利,它让你自己去摸索,在探索的自由里自由地探索。

《金刚经》说佛祖做学生一无所获,才得授记,是鼓励你自创新天地。

《金刚经》说佛祖没有说法,所说的都不可取。是用彻底的自我否定浇灌你的智慧和无畏。

《金刚经》说佛祖没有度众生,是视万物如虚幻,置永恒于刹那。是世间的热肠,宇宙之外的冷眼。

《金刚经》说佛祖没有具像,这是佛祖砸碎自己的塑像,将每一块碎片都融化在生生不息的扩展和流动。

《金刚经》的时空观是无限浩瀚和深邃的,有无数千万佛所,有恒河沙那么多恒河的沙那样多的佛世界。没有这样广大和多层次的想像的空间,就不可能生长这样无可比拟的哲理。

《金刚经》的辨证法是最精湛的,它使所有的哲学无光。法非法,非非法。它同时抓住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同时抓住三者的区别和同一。辨证法的翅膀掠过斤有的时空,带你翱翔在无限的自由里。

《金刚经》是平等的,对万法都是如此。它消弭无数纷争,构建着最和平、最宽容、最智慧的哲学和宗教。从最初的无味,到尔后的惊叹,到最后的静观。

《金刚经》伴随我走过一天天的苍老和一层层的沧桑。它的`潜行在语词之间和言语背后的妙处是说不完的,又是只用一个字就可以说完的——“美”。

“美”是宇宙、生命、灵魂,创造的本色,是万物透露自己奥秘的语言,是智慧,力量、拯救、自由的象征。

“美”是《金刚经》的别名。

拓展阅读:《金刚经》主要内容

1、全经纲领: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 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2、观照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

篇2:《金刚经》的美

《金刚经》的美

在无可奈何的煎熬里,在油尽灯枯的哀伤里,在小人幸灾乐祸的微笑里,在形影相吊的漫游里,邂逅这超拔苦难的伟大经典。

《金刚经》一展现便是活水潺泼乍冷乍热的心田,神奇的语言平常而又自然。

《金刚经》不出售专利,它让你自己去摸索,在探索的自由里自由地探索。

《金刚经》说佛祖做学生一无所获,才得授记,是鼓励你自创新天地。

《金刚经》说佛祖没有说法,所说的都不可取。是用彻底的自我否定浇灌你的智慧和无畏。

《金刚经》说佛祖没有度众生,是视万物如虚幻,置永恒于刹那。是世间的热肠,宇宙之外的冷眼。

《金刚经》说佛祖没有具像,这是佛祖砸碎自己的塑像,将每一块碎片都融化在生生不息的扩展和流动。

《金刚经》的时空观是无限浩瀚和深邃的,有无数千万佛所,有恒河沙那么多恒河的沙那样多的佛世界。没有这样广大和多层次的想像的空间,就不可能生长这样无可比拟的哲理。

《金刚经》的辨证法是最精湛的,它使所有的哲学无光。法非法,非非法。它同时抓住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同时抓住三者的区别和同一。辨证法的翅膀掠过斤有的时空,带你翱翔在无限的自由里。

《金刚经》是平等的,对万法都是如此。它消弭无数纷争,构建着最和平、最宽容、最智慧的哲学和宗教。从最初的'无味,到尔后的惊叹,到最后的静观。

《金刚经》伴随我走过一天天的苍老和一层层的沧桑。它的潜行在语词之间和言语背后的妙处是说不完的,又是只用一个字就可以说完的——“美”。

“美”是宇宙、生命、灵魂,创造的本色,是万物透露自己奥秘的语言,是智慧,力量、拯救、自由的象征。

“美”是《金刚经》的别名。

拓展阅读:念诵《金刚经》注意事项

经书的第一页上一般都有保宁勇禅师写的《警策文》,告诉大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和身口意来学习佛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经书不用的时候应当放在干燥洁净的地方,结手敬拜。

千万不要小看这部《金刚经》。佛陀判定为:“此经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是“第一希有”之法。“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它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有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会看到它在暗中放着金光,而这金光中还有很多天龙护法在护持。所以,有的人还会看到有龙在金光外围时隐时现,围着经书转。这当然是一种外相。法界这个东西,虽然是一不是二,但毕竟有二。从某种意义上说,因果是存在的,在修证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应该以柔和的心态来圆融地对待佛法。

接下来是金刚经祈请部分。

首先是香赞,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大德讲,寺院里一诵香赞,大殿中就会放金光,这里面就有好多放着金光的佛的化身。

在法界中,香跟烟这两样东西是通冥阳两界的,因此也叫作心香。在发愿时燃一支香,这支香就有直通你的心性的意思。哈哈,一诵香赞,十方诸佛都能知道。佛法要从细处学。

然后是净口业真言、净身业真言、净三业真言、安土地真言和普供养真言。

这些对刚开始诵经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他们身上还有着许多宿世的业障。比如,虽然漱过口了,但是还会有口业。心表面上似乎很静了,实际上还有乱糟糟的意业。这些都是修学过程中的业障。有些朋友身上的业力非常重,不学佛还好,学佛时间一长,反而病了。这是因为对戒律和规矩不是很懂,类似于迷信地学佛,不懂法界的缘起而造成的。比如有人持楞严咒,本来楞严咒在法界中的法力是非常大的,但持诵者如果持戒不是很圆满,尤其是不能戒杀,反而会不自觉地造了很大的罪业。因为楞严咒是以大慈悲心为基础的,对杀生、嗔心特别敏感。另外,诵完楞严咒后应该诵一下十小咒,送走法界一切佛菩萨和诸天神圣。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在诵《金刚经》时,身后是放着金光的,如果他身上的业力非常重,就会有很多众生被这金光超度到天上。那些宿世间的恶缘突然发现你竟然是一个亿万富翁了,而他还是个穷光蛋。这时他就可以要求你诵这部经给他,然后你们之间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这是因为《金刚经》在法界中可以抵好几座不可思议的金山,这是《金刚经》不可思议的地方。

同时,我们诵《金刚经》时,地方上的鬼神也会非常惊惶:哪来的大德在诵《金刚经》?!因此初学者需要念诵包括安土地真言在内的四句真言,来消除念诵《金刚经》时不如法的地方。

接下来要奉请八金刚四菩萨。这八大金刚和四位大菩萨在宿世都发过愿,要一直护持《金刚经》的持诵者。

在法界中,愿力就跟契约一样,大家达成一个约定。例如,只要你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立即来到你左或右前上方,或……,而实现寻声救苦。

在诵持《金刚经》前,只要你轻声称颂这八金刚四菩萨的名号,无论你有没有神通,他们都会来到你身边,护持你诵经。所以初学《金刚经》的朋友要诚心称颂他们的名号。

对学佛者来说,愿力和智慧是两件宝贝。一个人的成就都来自于他的愿力;而要实现愿力,入无余涅槃,则要通过般若智慧来实现。因此,在完成前述的仪轨后,还要念发愿文。

这个发愿文是古时一个大德发的愿力,因为非常适合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所以我们今天借用过来。这个愿力让一个人宿世所有的善缘恶缘,都能发心成佛,然后能一齐往生极乐国,非常殊胜。

最后是云何梵和开经偈。开经偈已经确定是武则天所作,云何梵传说也是她作的,这两个偈子都作得不错,表达了对佛法的恭敬心。对修行者来说,如果缺乏恭敬心,就很难学到东西。

以上是金刚经正文前的祈请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读经读得心很静了,就可以把云何梵去掉,再慢慢地可以把奉请八金刚四菩萨去掉。最后,可以把四个咒子和开经偈去掉。但是香赞、发愿文和“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一般都要念诵。如果读完了一遍想继续读,就可以把这段省略,直接读正文。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读昭明太子作的那些品名,因为有很多写得不合理。像清末民初有一位叫魏源的大德,思想很先进,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改佛经。改佛经是一个非常大的业障。因此,大家不要去读那些品名,同时,这也是对昭明太子行慈悲。

接下来读经的正文。读完经之后可以念七遍补阙真言。诵经的人一定要多诵补阙真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善巧方便。有些朋友不喜欢念补阙真言,这是丢掉西瓜捡芝麻的坏习惯。补阙真言在法界上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读经时读错的地方,不如法的地方,多念几遍补阙真言就可以补上。

篇3:《金刚经》之法语

《金刚经》之法语

---“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所有宗教之共同教诲,唯独佛教,还加上“自净其意”。佛教的重点在于自净其意,可从《金刚经》的经文获得验证。

--心不清净,就看不到真相;只有明心,才能见性。

---因为知见不正确,而产生迷惑,导致堕落;培养正确的知见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远离苦难和堕落。

---厕所虽然肮脏,贪嗔痴比厕所更肮脏。放下贪嗔痴,才能让我们往上提升,不再六道轮回。

---世间的知识教育,有其局限,比不上佛陀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才是根本,才是最究竟圆满的。

---佛法是从“布施”和“放下”开始,没有“舍”,是不可能有“得”的。

---凡夫心量小,做任何事,都想到报酬,不像佛菩萨,不计报酬,就会不觉疲厌,所以成果能够究竟圆满。因此,心量不大的人,不可能有大智慧。

---弥勒菩萨笑脸迎人,是教我们生平等心,现欢喜相。

---福报从服务众生而来,因此不能自私自利,要为对方考虑,大家是一体的,般若里面是没有对立的。真心本性里面,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大家都是一体的。

---学佛是把心量打开,般若智慧就自然生起。

---学佛之后,不是永远跟着释迦牟尼佛的后面走,而是要和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把自性的金刚般若波罗蜜拿出来,我们和佛没有两样,佛所讲的,我们都有,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学佛是关心自己的生生世世,这才是真“关心”。

---学佛是要把我们的傲慢心放下,否则容易为魔所侵,成为魔弟子 。 佛弟子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学佛之后,如果变成傲慢,所学只是知识,而非智慧。普贤菩萨教导佛弟子要“礼敬诸佛”,而非“贡高我慢”,因此,佛弟子一定不能有傲慢心,否则,我们便是“常随魔学”,而非“常随佛学”。

---学佛要从“经典”入手,佛不住世的末法时期,佛弟子要依“法宝”。马六甲能有《经教教育学会》之设立,非常难得,这是马六甲,甚至是马来西亚的福报。因此,“经教教育学会”一定要继续走下去,推动佛陀所说的经典,以续佛慧命。

---推动经教,是了不起的事情,现在读诵大乘经典的人少了,所以我们要推动。有些人学佛会生退转心,是因为不读经典所致。比如不读《华严经》,就不知道佛家的富贵。

---有很多人学佛,还是落在迷信,是因为没有接受经典教育,所以,马六甲能有《经教教育学会》非常殊胜,通过推动经教,助人开智慧。

---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经教教育学会》把佛陀的经典介绍给大家,非常殊胜。

---听经闻法,是在培养我们的愿力,有了愿力,我们就能在生死的关头,由自己做主,不需要看阎罗王的脸色。倘若业力过重,就要看阎王的脸色。目前虽然医药发达,却只能帮助别人健康,减少痛苦,不能延长寿命。如果医生能够延长人的寿命,阎王就要看医生的脸色了。

---学佛就是要把业力转为愿力,平日可以小事随缘,但是,面对生死关头,我们要自己做主。临终时手忙脚乱,一定去到三恶道。

---念佛而成就的祖师大德,包括莲池大师,在年轻时,都学习经教,过后才念佛。如果只需要一句佛号,佛陀何必说法四十九年,讲这么多经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只有多研究经典,才能老实念佛,因此,我们不要错听大善知识的话。

---我们应当学习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随喜别人所学的法门,而不要落入谤佛谤法谤僧。不学其他法门可以,但是不要排斥,以免造业。有人因此造业也不知道,真是冤枉。

---狭隘的心,与菩提心不能相应。念阿弥陀佛,如果心量不大,不能包容其他法门,念佛也不能往生。我们要随喜赞叹佛陀所说的每一部经典和每一个法门,而不要排斥其他经典和法门,这是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论那部经典,都是导归极乐,我们不要断章取义。

---心量狭隘,有能力而不去帮助人,念佛也不能往生。

---曾在马国的五六十个道场讲经弘法,发现马国佛教团体的理事都能互相谦让,不去争夺职位的高低,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

---没有遇到佛法,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搞名闻利养,搞贪嗔痴,在六道轮回。

---每天忙忙碌碌,车来车往,其中所为,只是名和利而已。了解了真相,我们就会知道,学佛修行,才是最好的。

---佛教道场一定要常常举办讲经弘法活动,以及常常举办“佛七”,这些活动是在培养和熏习正知正见。如果听闻正知正见的时间少,肯定敌不过邪知邪见。

---所谓“多一间寺院,就少一间监狱”,一位高僧能保一方平安,一个道场若能推动正法,灾难也就自然免除。

---世间法是会变的,而佛法却永远不变,因为真理与智慧是永恒的。出世间的第一大福报是明心见性,而读诵大乘经典,就是为此打基础。

---世间法和知识,不时要更新和淘汰,因此学得很累,而佛法却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学佛很快乐。

---世间法是用脑过度,而佛法则是用心不用脑,因此能生欢喜心,所以学佛不要做非心的奴隶。

---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才是真;可惜我们的心,却常常处于不平常。

---心清净、善良,灾难就会减少。由于我们的心充满贪嗔痴,不停地向地球发出不良的讯息,地球发出来的回报,一定是不好的。

---心不平静,就容易被境界所转。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要如如不动。

---应当让心转境,而非任由外面的境界,牵转我们的心。

---要用智慧,而非用情绪或情感解决问题。学智慧,要有清净心,而学知识,却不需要清净心。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而知识却有其局限性。

---智慧能断烦恼,而知识却不能,所以我们要转“识”成“智”。

---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世界是“火宅”,不值得留恋,但是,我们因为麻木了,不知道火宅的痛苦。因为生生世世都把“假”的看成“真”,把“真”的迷失了,所以才会在六道轮回。

---世道越来越坏,越来越让我们感受到佛陀所说的“五浊恶世”。之前只听到肉类中毒,如今,空气污染,蔬菜也中毒,因此,这个世间不值得留恋。

---六道轮回从“我执”中来,放下我执,六道也就没有了。学佛就是要年年淡化我相,因此,学佛就是放下自己。

---学佛不论多久,都要保持初发心,永远都要“佛在眼前”,而非“佛化云烟”。因此,对于佛陀所说的,坚信不疑非常重要,深信佛陀所说的真相,就不会生起退转心。

---要有恭敬心,真诚心和好学心,如此学佛,才能得利。学佛修行一定要老实,不能求快,否则很容易被魔与怨亲债主抓住把柄,没法成就。

---学佛的人,这一生只是尽义务,不享受权利;我们要看来生,来生得大利,成佛成道,那才是最重要的。

---佛本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的福报最大,佛都不眷恋,而要选择出家修行成佛。我们何必还要做转轮圣王呢?

---学佛要背尘合觉,而非背觉合尘,如果跟着感觉走,肯定六道轮回。

---除了业障重,因为恭敬心和真诚心不够,所以我们听法也不能开悟。我们比不上古人,古人听了就信,而我们,听了还有怀疑,所以难有成就。倘若没有恭敬心,学佛只是学佛学常识而已,无法了脱生死。

---佛学是内学,修行是修自己,打败自己,而不是管别人,打败别人。整个佛法,也是在消业障,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学佛之后,凡夫只有我一个,别人都是佛菩萨,就如普贤菩萨的教诲,我们要“礼敬诸佛”。

---佛菩萨所到之处,令众生生欢喜心,因为佛菩萨没有搞对立,没有自己丝毫的意思,而凡夫的意见则很多,包括我贪我见我慢我痴。

---学佛是从减少欲望开始,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钞票永远少一张,屋子永远少一间。学佛也是从知足开始,当下就知足,不是等到有了一百万才知足。

---学佛,要先发出离心,再发菩提心。如果对于娑婆世界还有眷恋和抱怨,不仅无法生起出离心,更难发出菩提心。

---发菩提心,需要长远心和长时间。世间人获博士学位,至少需要廿年,而学佛得道,需要更长的时间熏修,不是短时间就能得道的。

---学佛一定要端正态度,如果学佛没有受用,一定是心态出问题,就如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学佛之后,我相淡薄一点,人相对立少一点,为众生服务,而众生也包括我在内。集体好,个体肯定跟着好。

---学佛是“解”难“行”易,“解”有力量,“行”就自然有力量。我们要先“信”,接着求“解”,然后去“行”,如此学佛才能受用和得利。如果只是“解”而不“信”,是不能帮助我们了脱生死的。

---佛度有缘人,所谓“有缘”,就是一定要相信佛陀所说的都是“真实语”;如果不信佛所说的,佛就很难度化。

---学佛是真了解自己,若不学佛,所谓的“了解自己”,都是扭曲的。

---学佛要能让别人见到你有好的转变,不能只是嘴上说而已,遇事要能如如不动,不生烦恼,不容易生气,平时要能看破放下。

---学佛之后,如果“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如果“能说又能行”,乃国之宝也。

---学佛一定要修六度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学佛不得利,一定是没修好六度波罗蜜。

---不学佛,因为不了解 事实真相,就一定会继续造业,没完没了地搞生生灭灭,在六道轮回。

---不学佛的人,以为“名闻利养”都是正常的,而学佛修行的人,放下“名闻利养”,却被视为不正常,真是颠倒真相。

---学佛才知道世间是虚妄的,才知道人生真的是一场梦。

---学佛之后,知道如何用清净心,过日常的生活,心无所求,随缘去做,就会自然减少“求不得苦”。

---学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满足于人天福报,要往上提升,求生西方净土,那才是最究竟圆满的。

---学佛之后要明白,不能带走的(包括名闻利养),我们一定要放下,能带走(佛法),我们一定要用功精进。

---来到佛堂学佛,不是为了求平安求健康,而是为了学佛做佛,就像六祖慧能一样。如果要求健康和平安,世间的.医生和善知识,都可以教我们,我们不必麻烦佛菩萨。

---学佛之后,明白人道与天道都还不够好,还有更好的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去,就像我们不要做这个国家的公民,要移居到其他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

---学佛不清净到极处,念佛也不能成就,以轮回心学佛,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而已。

---现在是末法时代,法弱魔起,我们能来学佛,真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善根福德有信心。

---佛法可比喻为太阳,太阳出来时,一定先照高山,接着平原,之后才是低谷。所谓的高山,就是善根福德深厚者。

---初学佛者,不要先介绍他们读《金刚经》,以免他们以为佛法只讲“ 空性”。

---学佛要有成就,就要老实依教奉行,要放下。学佛还有烦恼,是因为还有分别执著的心,分别执著减少,烦恼也跟着减轻。

---别人送烦恼给我们,我们可以选择不接受,如此烦恼肯定减轻。

---我们还是凡夫,还没开悟,一定要对佛陀所说的,依教奉行,就像一两岁的孩子,一定会相信父母所说的一样。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佛弟子也应向佛陀看齐,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做事要欢欢喜喜,不计报酬,如此修行是不会吃亏的。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每部经典,都能帮助众生成就,因此都是第一。作为佛弟子,我们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和经典,绝对不能自赞毁他,落得谤佛谤法谤僧的下场;因此,我们要学会随喜赞叹别人所学的法门和经典,千万不要有门户之见。

---佛所讲的,不是世间一般绝顶聪明的人所能讲的。

---佛教被一些人误会,佛是不吃亏的,吃亏的是误会和诽谤佛的人,真理永远是真理。

---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佛法的忍,是看破放下,和世间的忍,是不同的,并非所谓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所谓“一门深入”,是指“行”门,“解”要多门。读了《金刚经》,不读其他经,并非“一门深入”。

篇4:金刚经之殊胜

金刚经之殊胜

《金刚经》之殊胜,在于其圆具性、相全分,而又善能显示“金刚不坏性”,令受持者疾证“真常无念心”,以其绝对待,不可坏,故称“至大至刚”。

因此历来诸宗高僧硕德,无不兼弘此经,以是诠释、注疏、衍论此经者独多。尤其禅宗五祖以下,每藉此经印心;六祖且闻诵《金刚经》而开悟;净宗诸祖劝上根人受持此经,趣生“上品”者,更多有所闻。至若感应道交、持验显迹,如驱邪、解怨、往生净土、消灾脱难……,直是代不胜数。

有志上乘者,苟信心恳到,志专精诚,于名利世荣,无所贪染,虽颠沛流离,亦不退失,决可一生成办大事,中间且无迂曲。若是上上根人,宿曾熏修佛法,由于“信心清净,即生实相”,持诵未终,已证“无生法忍”。纵是罪恶障重,但办诚心,受持不辍,亦得阴霾徐消,渐近黎明,会当有“云破月来”时也。

《金刚经》何以如此特优、特胜?此盖本经全昭“现量”,并无枝节——理事不存,我法齐泯,无你起心动念处,无你攀缘附会处,亦无你望文生义处,故能“受无所受,持无所持,证无所得”,当下触破娘生面,还得自在身。故知必是夙具大福德、大智慧者,乃堪信受此经。若是劣根下愚,闻说必生疑谤,何故如此?福薄、慧浅、不堪承当故。

总之,《金刚经》殊胜功德,具如世尊金口亲宣。普愿我同见同行者,发愿受持,行见展卷便澈根源,语默咸契本真,于无可思议处,疾证“无念、无相、无住”金刚心体,共相庆快生平也。

拓展阅读:多念《金刚经》身体会出现种种芬芳香气

无论男女,多念《金刚经》身体可能会出现种种芬芳香气

在古代如果家里有人患了疾病,家人清扫屋宅庭园地面,遍洒香花净水并供佛堂前,然后祈祷:“请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护佑我的`家人。”然后为家人念诵《金刚经》,配合中药一般就能治好家人的病。如果家每日打扫卫生,洒香花净水,以宝伞、胜幢、天冠作装饰,用沉香薰屋,并发愿:愿众生恒时听闻到《金刚经》。将获得佛佑一家人健康吉祥。

现在很多人办婚事时宰杀了很多猪羊牛鱼,杀生很重影响新郎新娘日后生活事业和健康。若家人多念诵《金刚经》并诚心忏悔放生祈求佛菩萨净除我和家人杀生诸罪恶。家人一起量力放生并念诵《金刚经》,定会使新郎新娘脱离此罪障灾祸之苦难。

一般经营杀业生意,或做过短斤少两骗人恶言偷盗淫邪都将堕入无间地狱。若欲清净诸罪业,应以诵读抄写《金刚经》多放生作忏悔,这样,你的全部罪障很快会得以清净的。如果你内心不调柔,性格残暴,脾气烈,多念诵《金刚经》的声音后,内心便寂静下来,嗔心也会消失。

《金刚经》如佛,多念获佛菩萨加持护佑,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化生,面见阿弥陀佛。

某地有位老妇人,她经常饮酒、吃肉、食用葱蒜等物,不能守持清净的戒律,但她每次诵读《金刚经》之前,必先漱口,以妙香涂身后才开始念诵。以此福德,老妇人死后,她尸体所在的周围出现天人的种种芬芳香气,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化生,面见阿弥陀佛。

有一施主病死后来到阎罗世界,看见众人中有一比丘。阎罗法王问比丘:“你入佛门后造过什么善业?”比丘回答说:“我读诵过《金刚经》。”阎罗法王听后,立即从法座下来,向比丘合掌顶礼,并说:“您是真正的具德天子,来此辛苦您了。”此时,空中出现五颜六色的彩云,云中显出一个有许多珍宝所严饰的宝座。比丘坐上宝座,徐徐升入空中。

可见造罪之人读诵此经,都如此殊胜,若有人发心,依教奉行,信心不逆者,其福德更该有多么殊胜啊!三世诸佛无不从此经出。若有人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必为龙天拥护。

篇5:《金刚经》偈之阐述

《金刚经》四句偈之阐述

《金刚经》是人与佛陀沟通的桥梁和窗口,其要旨是要我们发无上菩提心,必得先将心降伏。

一、前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共有六处提及四句偈,但在《金刚经》全经文中,却从无出现此四句偈之文字内涵。此六处出现四句偈品目如下:

1. 依法出生分第八中云:「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2.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中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3.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中云:「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4.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5. 福智无比分第廿四中云:「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谕所不能及。」

6. 应化非真分第卅二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布施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

因《金刚经》全经文中,从无言及四句偈内涵,故甚多解经者就说:「四句偈就是指《金刚经》卅二品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有人举说,法身非相分廿六品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世尊所言四句偈。更有人不赞同以上说法,甘脆就说:「《金刚经》中任何四句,均是无上义,可都认为是四句偈。」

二、《金刚经论》中出现四句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在大正藏或卍字藏中,好像都无收藏此经论,但观其内容虽有些太简略,似不全符合世尊的见解,但大部份却能显现出其真实意,甚符合《般若经》的精神。目前流通的《金刚经论》版本,有人说,是由藏文翻译成中文的,非出自大藏经。罗浮山朝元洞有此经藏本,经名为《佛说大乘金刚经论》。罗浮山位于广东广州东方博罗县西北之罗浮山脉中,历代名僧如希迁、惟俨、大颠、行明等均曾留锡于此山中。

在此经论中,文殊师利菩萨请教世尊,何谓四句偈?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如何来印证此「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就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呢?在《金刚经论》中,本段讨论四句偈结尾,世尊有总结说:证得初句,得预流果(须陀洹),证得第二句,得一还果(斯陀含),证得第三句,得不来果(阿那含),证第四句,得无生果(阿罗汉)。

再回来观《金刚经》中,世尊在第八品中云:「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之后,第九品即继续讨论说:修到初、二、三、四果时,应不应有得此四果的念头?须菩提尊者均答言:不能有所执着。由此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所言四句偈,应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也。

三、四句偈之阐述

11月28日法尔禅修中心高级班所讨论的四句偈,正是讲义中「发心修佛道─解脱智慧」的诠释。欲求解脱,证入清净自性,可分四阶段来修,是谓进道功程,亦即《金刚经》常提起的四句偈。《金刚经》中其实并没有列举出来,或是在其它600卷中,那一部份出现过,尚无时间探究。但是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就有列出此四句偈,从修证的过程间,如何确实及该如何知其修行的进道功程。如果能将此四句偈,解释给众生知晓,《金刚经》中谓其功德无量无边,比供养诸佛菩萨不可数的金银财宝,更殊胜、更宏大,这才是真正的法供养。

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

修行者如只为求世间禅定,就不见得会走此四个阶段,因只落在第一阶段,色身的修持而已,没有办法空掉心,只是从色身的一些灵通变化来求得一境性,如同色界天之禅定,初禅未到地禅,二禅喜俱禅,三禅乐俱禅,至四禅修得一境性之定。但此行者心无法空掉,身亦无法突破,色界无法空身,因为尚有一色身微细惑束缚着身,至无色界才能空掉此身。色界的最高境界四禅,只证到一境性,自性面对的境界,没有妄想执着,但是仍执有身,没办法突破色身。无色界破了色身,此一色身如不再继续修「空心」、「空性」、「空法」,就无法证入佛道,故修佛法就必须要突破这四个阶段。

「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

进道功程,权宜设施,分为四个阶段,而达摩祖师中土传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标榜明心见性,就从「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一下子直接契入去悟道,但一般凡夫仍须分四个阶梯以达修行的境界,故号四句偈。

「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日空性,四曰空法。」

如果身无法突破,就无法修内心,所以第一阶段须先从色身去修,色身突破后,就开始修心。修心以后,证入虚幻不实在的心灭,或对一切的执着妄想不起,心就空掉。心空掉以后,自性即显露,如不令其随缘应化,就会变成顽空。故第三阶段就必须「空性」,把自性空掉。自性本空,但能起一切法,法起却不去执着,亦即「空法」,此就是四句偈,代表修证的四个阶段。

前二句偈较浅,后二句偈较深邃,非一般修得到此的行者所能了解,但仍须深入浅出地略加解释。

第一句偈----空身

空身方面解释较简单,只从理念上去抛弃色身认为不干净、假合、虚幻不实在,但要藉此幻身来修空身。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

正报是身,依报是福禄寿。如果出生为人,正报是身,身是父母所生,就有父母的息气(鼻息)。身上具有九孔,是身体黏液所渗溺出的孔道,仔细检视每种分泌液,皆是不净,故说是种种不净。

「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

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聚合而成,缘灭,色身终归要败坏,世间的一切有相,从来都无法永住,不能永远的存在,所以寿尽,色身终须败坏。但我身有一不败坏的真我─阿赖耶识,我们要修的就是这个,不去执着一切虚幻不实在的事境。有智慧者,应观身是四大幻化假合而成,是虚幻不实的。

「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还没死亡之前,当死一般,假借此一虚幻不实的身,学习佛陀的行谊与教化作为修行的楷模。果能如是,不溺爱色身,更能假借它来修行。如何假借身体来修行呢?因身体有气脉经络,常行打坐,能诱发丹田契机,产生真气,行于色身及脑部,以此假有的真气,来磨练吾人之心志。若能破色身束缚,即谓悟了「身空」,亦即第一句偈。

我们须认知色身它有很多的经络、气轮,虽是假体,亦可藉其成就道业,看破色身,较能有所成就。如10月22日法尔禅修中心所举办的断食,除了断去饮食的欲望以外,更假借此一色身诱发丹田气机,经络不通顺的,令其通顺;有病痛的,袪除其病原。

譬如以前大陆的来果禅师,有段时间三天没吃饭,虽托钵去化缘,竟然无人肯供养他,甚至被骂「臭和尚又要来化缘了」。他再到另一家去,亦是这种情况,到更远的一家亦是不给饭吃,如此经过几家后,心想:「为何要为此色身受屈辱」,干脆不吃就不用去化缘了。决定后,他往深山走去,到一山顶,只见一山比一山高,又再往另一山顶而去,如此一山一山地奔去,经过七天七夜,只喝水不吃东西,无形中此一因缘成熟,菩萨为他制造不得吃饭机会,培养气机形成,故当下有殊胜的证悟境界。

有很多的情况,在不吃饭时,可能进入虚幻的境界,脑筋亦会产生妄想,身与心会起很大的变化,如果身体能突破,当然最好。而此处所言,只是借此幻身,学佛修行而己。11月28日星期日高级班所讨论此部份,就涉及较多,整理出来是一篇「空掉色身」方面很好的架构,这是悟到第一句偈,能够做到这样子时,就是「空身」的境界。

第二句偈---空心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

如果色身突破,就有灵通力,心本具灵通力,只是脑壳压住它,让它起不了功用,或是习气毛病障碍它,让它不能鉴照一切因缘。所以灵知灵觉无法现起。如果把身空掉,亦即色身突破,灵知灵觉的心就现起。以诸根具有六结使(毛病、结缚)言,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空身」即是破「动、静」二尘及「根」之结使。空身后,随之而起的是心的灵知灵觉,进入「觉」的结使中。以身空后起心的觉知,其灵通力仍显现在此阶段。

复观自己的心,非生非灭,此无生灭所言,是以自性体空而言;而事实现象界中,是有生灭的诸法,是现象界中的「有相」。故要这样认知:自性体空是不生灭的,观自心无所生灭;有生灭是有相法,无生灭是无相法。此两者有些差别,如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此一念头即是有生灭,并非你的自性生灭。自性可以感知,但没有念头,所以是「非生非灭」,即是只能体会得而无言传。譬如我们可体知:「知道这件事情该不该做,或何时要做。」若要做,时间未到也不要勉强去做,这是真心灵知灵觉的一个现象。如果对何事,有念头起,这是一个妄想,是不真实的,有时是诸佛、菩萨或护法龙天或冤亲债主给你的一个念头,非你自性所感知。故很多人被这种妄想念所迷惑,而误认为是自己的念,以为感觉是真,所想皆真,其实是外来诸缘所传递的讯息,因此还是没有体悟到自性本心。

篇6:论《金刚经》之般若

论《金刚经》之般若

《 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在大乘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地位最高的一部佛经。佛经的内容围绕着佛陀和弟子须菩提的问答展开。主要探讨“空”的智慧。所谓“金刚”,《涅槃经》云:譬如金刚,无能坏者,而能碎坏一切诸物。它既指世界上最坚硬、最珍贵的宝物,又有威力极为广大之意。在佛教中,一般用来比喻佛教教法的无比坚固,不但不会被外道所破坏,还能破斥外道。“般若波罗蜜经”的全意就是靠着无上智慧的指引,成就金刚不坏法身,超越三界 ,达到涅槃的彼岸。《金刚经》的'影响随处可见,受到众人的推崇,它不仅指出了安定心灵的重要性,也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有所启迪,被称为“彻底解放烦恼心灵的大智慧”。

《金刚经》经名如何来的?《金刚经》经文云: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金刚经》提出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理论,大意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众生执着于肉身的表相、七情六欲的表相、团体的表相、因缘假合的表相,就会背离万物的真实。只有对诸种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态度,才能见到如来,得到佛果。

如是我闻,一般佛经都是这样开头。意思是:我曾亲耳听佛陀这样说。佛入灭时,阿难请问四事,其第四问曰,一切经首,置何字?佛答,以后一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经中有一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凡二十九见。这是梵文,译成汉语大意是无上正等正觉。此句不解,则全经难解。经文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意是:究竟如何为众人讲解此经呢?关键是不执着于事物的表相,以诸法的真实相状来对待事物。为什么呢?一切有为之法皆为虚空,如同梦幻泡影般无常,如同朝露和闪电般短暂,诸法都应该如此被认知。这是《金刚经》最为著名的偈颂。梦,做过梦只留下些印象,象征人生如梦。幻,世间一切都在变幻,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或现象。泡。水面的泡沫很快就会破碎,象征生命的短暂无常。影,众生的业力如影随形,一直随众生在六道中轮回。露,太阳升起,露水立刻消失。电,闪电一闪而过,象征生命的短促与空虚。

篇7:简单之美

简单之美

生活原本非常简单,关键是我们如何在这简单中发现并创造出美的价值和境界来. 比如我说流水的声音能卖钱,你或许不信,但美国一个名叫涅费克的.人就因此大获成功.他在旅游时灵机一动,录下了山间的小溪、河流、瀑布和小鸟发出的自然美妙的声音,经过编辑制作,竟畅销于市了.

作 者:成爱桃  作者单位:河南煤田地质局四队 刊 名:当代矿工 英文刊名:MODERN MINER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受持《金刚经》功德之殊胜

受持《金刚经》功德之殊胜

《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教给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下面是受持《金刚经》功德之殊胜,一起看看吧。

一、增长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消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他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裡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裡统统讲出来哩!

那麼,佛在金刚经裡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这许多恆河的沙加起来,这麼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裡,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麼关係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裡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麼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麼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裡,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裡,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為发大乘者说,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篇9:冬之美

人们经常把春天比作娇贵的鲜花;把夏天比作热情奔放的姑娘,把秋天比作迷人的图画,初中作文冬天来了。可他们却忽视了冬天。

在一年四季里哪能缺少冬天呢?是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孩子们欢快地跳跃着迎接美好明天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了冬天的参与,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哦,原来冬天那一窜又一窜雪球降落的声音还有那孩子们玩堆雪人发出的欢快声,有着与春天声相媲美的境界,那是我们对冬天的感悟!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拿着可口冰激凌的孩子们脸上,一时让他们睁不开眼;只见有人在冰凉的游泳池里拍打着水珠想要赶走这炎炎夏日的暑气。可是我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哦,原来是冬天孩子们正在堆着雪人,雪人大肚子上有两枚纽扣,它的鼻子是哪位孩子从家里厨房拿来的萝卜安插上去的,还有两颗红枣当作雪人的眼睛,煞是显眼。这是孩子们对冬天的感悟!

秋天落叶纷飞,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可是我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哦,原来在冬天,我们看到了雪花在冬日里融化的样子……

渐渐地,人们学会了如何品味这严寒的冬天,品味这被无数人忘却的冬天,当我们细细体会这一年四季的变化时,才会发现原来冬天还有别样的记忆。

冬天悄悄地来了,雪也跟着走进了我的家乡。

五年级:张清灵

上一篇:公园一角——最美的风景线 下一篇:《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篇10:诚信之美

主席毛泽东曾说过: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大家总把诚信当做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我曾经把诚信当做一件普通不过的事,好不在意,有时把它当作不存在的一件事。可上了四年级,学了不样的课文,让我对曾经的想法彻底改变。

记得好像在我学习了《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是我领会到了。课文讲述的是:在第2次世界大战前一天,一家六口人的父亲参加抽奖,父亲得到一辆不属于自己的奔驰汽车,遇上道德上的问题。最后做了最后的选择,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给属于他的人,最后自己也很开心。

这位父亲讲诚信的人,在遇见诚信上的问题作出最正确的做法,就单单凭这一点就深深的打动了我纯洁的心灵,现在在个世纪像父亲这么高尚的人越来越少,也许在一百人中挑选出几个有诚信的人可能也是寥寥无几了。父亲就因有这精神所以深深的打动了我。

只有人在生活上做到有诚信,就比到百万黄金还快乐,但在其中还要学会有尊严。在寒冷的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青年因为逃难来到南加州沃尔逊小镇,每一个逃难人都是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可唯独这位瘦如皮包骨的青年不同。他不吃免费的来的食物,他想靠劳动换取食物,因为尊严让青年——哈默,成为石油大王。

是尊严让他取得富翁的称号,同时也是诚信帮了这个曾经身无分文的哈默成为富翁呢?是诚信!

在生活中诚信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他人信任,博得他人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都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诚信生活的基本,懂得诚信的人,做好诚信的人,将会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就是福。

文明很重要,诚信是文明的一部分,想让家园更美好,诚信不能缺少,诚信和生活息息相关。

诚信之美——会改变一切。

五年级:闪耀星星

上一篇:“美丽福建、我的梦” 下一篇:读《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有感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大道人为:道教美学与现代人生

《帝王业》经典语录

导游词开头

普宁寺导游词

介绍燕子作文参考750字

岛上书店读书笔记1000字

钢琴之美作文750字

难忘的新加坡之旅作文

刘禹锡的读书名言

地方俗语谚语

《金刚经》之美
《《金刚经》之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金刚经》之美(共10篇)】相关文章:

有关于地方俗语谚语2022-04-29

湖北的著名景点导游词2023-04-05

难忘家乡说明文中学作文2023-01-28

社会文化简历2022-11-20

关于地理非洲与埃及精选教案优秀2024-04-30

旧唐书徐文远传原文及翻译2022-09-03

有关读书说明文中学作文2023-07-21

林清玄最有名的散文2022-05-07

观《蒋勋讲庄子》有感2022-12-02

五当召导游词2023-01-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