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

时间:2022-05-07 12:54: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精选15篇))由网友“大碗丸丸丸”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

篇1: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

人在世上,总会遇到磕磕碰碰,当有人无视你存在的时候,你应该学会用平视的目光看人。

人是平等的,不要因为什么身份、地位、学识、权势、家产、地域不同,而小看或仰视他人,我们只需要保持平等的态度,平视他人就行了。

当你面对穷苦人的时候,请平视吧。所谓的穷苦人,他们仅仅是没有足够的钱,供自己高额消费、享受而已。其实,他们比谁都富有:看到有人跌倒的时候,他们会伸出有力的手把他人扶起,然后,说一句:“朋友,以后小心啊。”微笑着走自己的路。看到他人比自己更穷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捐钱捐物,资助更穷的人离开痛苦,获得幸福……你也是人,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用平视的目光看待他们,就是尊重自己。

当你面对亿万富翁的时候,请平视吧。亿万富翁所拥有的一分一毫,都离不开普通员工的辛勤劳动。他们之所以成名,令人羡慕和吹捧,也是靠普通老百姓用善良真诚的心,造就了他们榜上有名。他们除了亿万资产,还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奉献的呢?……你不必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惭形秽,生活在追逐他人虚荣的世界里。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你才能活的踏实,活的从容淡定!平视他们,可以增强你的自信。

当你面对本土人的时候,请平视吧。本土人是你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同事朋友、路上行人、办事员工,他们是你身边最亲最可靠的人,你不能因为自己离开家乡,走出了那个地方,而漠视他们。他们是你感情的基础,是支持关爱你的强大力量,你没有理由鄙视他们,说他们没有出息。也不要将他们排挤,担心他们抢走了你的金钱。互助友爱,永远是人类生活的精髓。平视他们,就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和爱戴。

当你面对外地人的时候,请平视吧。外地人包括外国人,他们的语言、肤色、风俗、习惯、信仰,可能与你相差很远,你不必害怕不必惊奇。用你知道的知识和才能,克服他们在你心里留下的不快或阴影。其实你在他们心目中也是外地人,你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有共同之处:迷惑、羡慕、崇拜,或者清醒、高傲、鄙夷等。你和他们没有两样,都是人,只是地域不同而已,用平视的目光迎接他们,你才能大胆地与他们交流结友,共同发展。

当你面对老百姓的时候,请平视吧。老百姓是人类中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他们安居乐业,各有所好,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生活,他们总是安分守己,明洁保身,只要不是欺人太甚,他们会忍气吞声,以和为贵。你本身就是老百姓,应该同情和理解老百姓的难处和矛盾,用平视的目光对待他们,用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流,使他们感到你真诚善良,没有失去本真和信仰,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当你面对领导干部的时候,也请平视吧。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是当领导干部的,他们凭借各种机遇,通过各种手段和努力,才有了所谓的权利和地位。他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没有包括你在内的人民支持,他们就没有资格在台上呼风唤雨,号召群众执行他们的旨意。他们无论在台上表演多少年,总会下台与老百姓平起平坐的。不管是他们在位不在位,你只需用平视的目光尊重他们,正确的去执行,错误的给予批评和抵制。你也许在某个时期当领导干部,不要在台上趾高气扬。只有平视所有的员工或老百姓,你才能永远幸福快乐。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用平静的心态处事,你才能走出自我的加锁,冲破重重阻力,向理想的目标航行!

篇2:从高俅看人生发迹杂文随笔

从高俅看人生发迹杂文随笔

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学,不能单以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名头,更多的是看文学的深度和现实意义。

有人说文学是文字是理想是艺术,肯定与现实有出入。这句话对也不对,文学的创作肯定是要用一些手法塑造、描绘或者突出人或事来达到一定的文学效果,要高于生活。但其实,文学这种艺术或者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蓝本,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生活,也就是说无论怎样高端的艺术最终一定要回归生活。

而文学最有趣的就在于,创作的时候用文字塑造你想表达的生活,解读的时候,又要去字里行间发掘蕴藏的生活,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内心的想法才是文学真正的乐趣所在,而在这个领域做的最经典的,我认为非我国的四大名著莫属,尤以《水浒传》最具民俗生活的气息,最容易引发普通大众的兴趣和接受感。

那么今天开始我们就探究探究施耐庵的内心世界。

首先来看整本作品的第一个情节,电视剧用了个词儿叫“高俅发迹”,我认为概括得非常好,高俅这个人是整本书的导火线人物,写他的发迹史不仅引出了下面的故事,而且侧面上有力的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表现了那时个人发迹需要的依仗。

1、有一技之能。这个条件其实不仅在当时社会,在今天也是一样的,不管你的专业或者职业是什么,哪怕是个小混混,也一定要有一技之能,就像高俅踢球好一样,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亮点,也才具备让人赏识的资本。现在又加了一个可能,就是你在参加兴趣人士的聚会的'时候不一定在你身边的是什么人,而且很有可能是高人。

2、路子广。你看高俅被药店老板赶出来的时候,那封信是写给苏东坡苏学士的,当时苏东坡是翰林学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委员会委员,是有实权的,属于中央级的领导。你看现在,普通人就是见到区委书记就觉得很厉害了,见到镇长都觉得好荣幸好荣幸,更别说中央级的,那是想都想不出模样来的。

3、情商高。现在我们老说情商、情商、情商,情商到底是什么?心理学上讲,其实情商就是能根据别人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状态,来取悦他人的能力。现在研究表明,情商的重要性要比智商高很多,尤其是在人情社会里。

4、与从前的黑历史决裂。一个人有不光彩的历史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这段历史揪着不放,看高俅进到瑞王府的时候,他的狐朋狗友来找他,他也很烦,就是因为如果现在的他再被这段历史拖着,就真的被带到沟里了,于是他在翠仙楼打了曾经跟着他的混混们一顿,就是与从前的历史决裂,要洗清自己,至少不能被拖下水。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上去之后,首先弄自己哥们的原因,不想再背着“黑锅”了。

篇3:用身体雕刻灵魂-杂文随笔

用身体雕刻灵魂-杂文随笔

正是北京奥运进入读秒的时刻,我一口气读完了希腊作者塞莫斯·古里奥尼斯的《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在众多的奥运书中,这是一本能帮助你认识奥运真谛的有趣的书。

公元前八、九百年,在伯罗奔尼半岛上,国王为了遏止正在毁灭民族的、近乎恐怖的衰败局面,派使节去阿波罗神殿求谕。女祭司毕西娅作了一个“奇怪”的回答:“重新开始体育比赛吧!”使者又问:“怎么才能停止战、消灭疾病?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奴役民众心灵的狡诈、*猾和暴怒向美德低头呢?”女祭司回答说:“开始跑步吧!”担心使者没有听清楚,国王又两次人去德尔菲神谕所求谕。得到的答案一模一样:开始体育比赛吧,为获胜者戴上野橄榄枝环!于是,古奥林匹克运动拉开了帷幕。开始是地方性的',后来发展成为四年一次的泛伯罗奔尼撒的体育盛事。

古希腊人把知识艺术和体育并列为三大支柱,支撑着希腊文明的辉煌。他们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强健体魄,更能使人精神提升,“雕刻人的灵魂,使社会道德化,令美德占据主导地位”。毕业于雅典大学医学系的作者古里奥斯说:“对于社会这个躯体而言,体育运动是运输美德的搬运工。”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想,古奥运的第一个项目“场地跑”,有五个要素:“平行的跑道”、“一条白严格划分跑道”、“所有人的目光注视前方”、“没有任何形式的计谋,更别提任何形式的伪善、欺骗和侮辱了”、参赛者赤脚比赛。

大概在公元前7,第18届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了投掷项目——铁饼和标枪,还有跳远。但是,后人对这些项目的成绩知之甚少,“原因非常简单,他们对成绩不感兴趣,因为这不符体育精神。”运动员在场上所做的,痴迷的观众所看到的就是“将人类心中的恶意化为灰烬,将苦涩化为无形的芳香,将暴力化为精神价值,将攻击性本能化为最崇高的人类理想。”这就是古奥林匹克的真谛。

然而,罗马人占领了希腊,古奥林匹克运动慢慢衰落了。到了公元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斯下令禁止比赛,古奥运会从此中断。而第二年,公元395年,就是史学家所称的黑暗的中世纪的开始。作者古里奥尼斯感叹道:“体育和文明进步问题是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两者中任何一个遭受劫难,另一个肯定在劫难逃……”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本有关古奥运会的书。这是一本有关道德教化的著作。他似乎很崇敬也很熟悉我们的老子,书中引用了很多老子的语录。在结尾处,他引用《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他所期待的是“使用身体来雕刻人类的灵魂,实现个体的道德化,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化。”

现代社会能做到吗?

篇4:用一生学习尊重杂文随笔

用一生学习尊重杂文随笔

如果我们认同,尊重别人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别人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具体看看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尊重了。

我们下班后,也许自己还有些工作上的事要处理,而孩子可能希望我们跟他们玩儿。这种场景下,我常常跟他们说,过一会儿好吗,妈妈还需要一点时间。于是孩子们懂了,就自己先去玩儿。这是孩子对我们的尊重,我们也夸他们懂事。可如果反过来,当我们忙完了工作,突然发现孩子在看动画片,大多数家长会立刻喊他:怎么还看,作业写完了吗?孩子说,看完这一段就去。家长便常常不能忍受,一把抓过遥控器,关掉电视脸一沉道:还不快去,作业都不做完就看电视!表面上看,这场景再熟悉不过,而且哪个家长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呢?

但我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尊重的,如果我们真的把孩子看作完全与自己平等的生命,我们绝不会这样直接打断他们。同理心和换位思考,是尊重他人的前提,也是需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去感受,并实践形成自然的习惯。

如果在餐厅就餐,我们跟在家里一样小心不乱丢餐巾纸不乱撒汤汁,不让孩子在沙发和座椅上乱涂乱抹;如果使用公共厕所,跟在家里使用卫生间一样爱护洁净;如果看到有人休息和阅读的公共场所,能不大声说话;如果看到有女士和孩子,能不拿出香烟点上;如果在酒店入住,能像家里一样,尽可能维护它的.整洁;如果对于任何免费的赠品或自助,能像它要付出代价一样,绝无贪婪浪费之心……

正所谓儒家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当我们真正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真正做到中人之心,如人之心;便真正懂得了尊重他人。那注定是一生平宁的心灵修行之旅。

不过,我想说的尊重,除了尊重他人还包括尊重我们自己,以及尊重和敬畏大自然的规律。

看过一场演讲节目,就是鲁豫王刚他们做导师的那一档。记得一位沈阳肿瘤内科医生,叫尚书,当时就医生这个职业和他自己的职业体会,进行了演讲。他说上医学院的第一天,就被告知,医学是最反人类的学科。因为物种进化,本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会淘汰老弱病残和基因不够优秀的个体。医学却对他们伸出援手。然而,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特别之处,恰在于人有改善环境和利用工具的能力,医学的不过是诸多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手段之一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所以尚书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到医学如此飞速发展,人类的疾病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多,致命疾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更具讽刺的是,拼命看病而过劳猝死的医生,越来越多。他发现问题出在人们最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上。明明有太多疾病,是可以通过饮食习惯调整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来有效治愈的,但人们偏不。不仅大量占用着医疗资源,而且带来因自己生病导致的连锁反应,家人和自己都受到牵连。从此小单元的恶性循环,引起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恶性循环。

这一切,本可以简单地用控制欲望和尊重生命来终结。

如果我们将自然和环境,同样是做平等;明白万物皆有生与灭,皆有阴与阳;明白自己也是万物其一,一定会心怀敬意,爱惜我们这条肉身薄命。因为天地之忠恕创造了我们这批生灵,我们该对这奇迹保持尊重和敬意。

篇5:用良知击退罪恶杂文随笔

用良知击退罪恶杂文随笔

“不妥协,理想主义和他漫长而又起伏多变的一生,使索尔仁尼琴成为一个来自小说中的英雄,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承人。”法国总统萨科齐如是说。

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更确切地说兴趣点源于提到索尔仁尼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承人,因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尊崇而关注索尔仁尼琴,将厚厚地《古拉格群岛》买回家,面对上中下三册共页的书籍,并没有犯怵,因为陀翁的书也都是厚重的,带着期待与欣喜翻开此书。

今晚终于读完最后一页,这一月对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几度涕泪交加,屡次心痛如绞,不止一次想将此书束之高阁,每当此时就会背背古诗词或读其它作家的书,心情略平静后,继续读之,思之,记之。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索尔仁尼琴对那段历史深深的痛恨,因为他个人因1945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戏称斯大林为“大胡子”就在东普鲁士前线被逮捕,逮捕他时德国的炮弹正在上空呼啸。他被当局以“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为罪名判刑8年,刑满释放后再度流放到哈萨克遭受迫害,直到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才获得平反,隔年恢复名誉。作者结合更多个体的经历,体制的剖析与对比,历史文化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景式的“古拉格群岛”众生相,也引发读者对造成这一悲剧的本质进行未尽的挖掘与思考。

”古拉格”俄文的意思是“劳改营管理总局”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拉格一词己经成为苏联的劳动苦役营系统本身。即按照一个人投入到惩戒体制的经历,从被侦查、抓捕到押解、运输,再到“劳动”、苦役,进而到释放、流放,每个阶段的叙述都详尽而全面。令人读之神经紧绷仿若亲身历练之般,难免心有戚戚。

这本书将那个时代所有的人尽囊括在内,其中的一些描写直逼《1984》,令人难以卒读。而对古拉格很多人的角色多重性的`描写入骨三分,如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双重性,在错综复杂的形式中就连那些创立“古拉格”的拥护者和追随者,迫害者也难以逃脱被古拉格吞噬的厄运。如曾为“古拉格”罪魁之一,对人民犯下磬竹难书罪行的叶若夫,他的死令人拍案称快。

索尔仁尼琴通过本书对人从表象向情感与内心的深入挖掘,在书中你可以读到这场悲剧实际上不是所谓的斯大林的残暴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加害者与受害者自觉与不自觉的“共谋”。比如,加害者们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将人不引起动静的抓走,而受害者也不做声的默默承受,目击者也静静的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一天,这样的灾难以同样的方式降临在自己头上。面对强权,个体总是弱小,因为弱小而常常胆怯,于是,加害者或许也感受这样的残酷而动有恻隐之心,但是也不得不向瑟瑟发抖的人们踩上一脚,因为加害者明白也恐惧地知道他不踩就换成他被踩。因而恶行愈发蔓延膨胀。甚至多少看起来平凡的个体,突然会显得面容可憎,残忍无比。

而书中关于孩子们在体系下加倍残忍的描述更令人胆寒。从呱呱坠地侥幸而活,到120人共用一套餐具,争抢,厮打,告密,各种暴行将孩子变成令人发寒的怪物。于是,各个角色,为整个社会不断编织一个难以挣脱的囚衣,越来越大,越来越紧,令人窒息,将个体不断卷入体制的怪兽的腹中,填饱它,让它畸形和庞大,也越来越营养不良的坍塌。

掩卷后陷入长久地悲哀中,是的,最恐怖、最压抑、最难熬的令人痛彻心痱日子终己过去。苦难结束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篇6:待用咖啡和待用男友杂文随笔

关于待用咖啡和待用男友杂文随笔

每天早上的morning call是他带着睡意的哼唱声 今早如往日一样 他唱了一首《我要你》

一去终了 是带着笑意的“早安,我的少女”

“阿生你这么完美,只有一点不好”

“什么?”

“眼瞎”

“……我眼明心净,只有二百多度,平时也不戴眼镜 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的意思是,你怎么会喜欢我?这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这不够真实。”

“感觉呗,我喜欢你的思想。”

“我的思想龌龊得很,还很极端,不合群,这你也知道。”

“这是你的事!”

“阿生,和你在一起时,我从不考虑未来,比方说天长地久啊,白头到老啊,我都不考虑。及时行乐,好聚好散,反正我不亏。”爱使人盲目,唯独在这一点,我理智的过分。

他沉默了一会儿,我以为他忘挂电话了。

“喂,你有没有觉得,咱俩的谈话方式可以拍偶像剧?我录下来了,想告诉全世界你这人冷血无情始乱终弃……”

我:“……别弱智了”

他嘿嘿嘿笑了半天,又突然正经:“你听说过待用咖啡的故事吗?这是一项美好风俗,如果当天一个那不勒斯人时运正佳心情好,可以付两杯咖啡的钱,第二杯咖啡送给后面需要它的人,这样就仿佛自己请全世界的人喝了一杯咖啡。这种做法后来发展到很多国家,成为一种爱的传递和表达……”

我知道他说的这段话,最近正好看到了这本书,是那不勒斯的作家卢西亚诺·德·克雷申佐写的'《待用咖啡平常生活中的点滴智慧》

没想到他也看了,而且表达的没头没脑。

他突然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也没搞明白。

于是我也没头没脑的回应:“啊你听说过待用男友吗?就是当女朋友心情好的时候,会交两个男朋友,一个等以后娶回家结婚,另一个送给后面需要的单身狗……”

他又开始弱智一样的嘿嘿嘿,然后问我“我是哪一个?”

我:“你是后者。”

他:“……那你准备娶谁回家?”

我:“朱一龙。”

他:“…… ……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

我:“网上传疯了的朱一龙隐婚,他的对象就是我。”

他:“和你说话正经不过半句,挂了。”

我面带微笑的听他有些气急败坏的挂断电话,阿生早安,感谢今天你还在我身边。

但是朱一龙的确也是我的

篇7:用一辈子去忘记杂文随笔

用一辈子去忘记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请联系作者。

午休中突然惊醒,在这一帘幽梦中又唤醒多少记忆?认识你整整三年,而离别却已一年有余了。相距千里之遥,难耐相思之憾。我说金华下的东阳,我该以何种身份,何种理由去跋山涉水,听一听你的声音,见一见你的面容呢?

记得上月间,从宴席中归来,借着酒劲,也许在半醉半醒中才能一吐胸臆。已然晚上11点了,月色微凉,你睡意惺忪,却依旧陪着我聊了半个小时。我语无伦次,在天马行空间,自由驰骋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中,但终归沉寂于怀旧和珍惜间。当我说我即将入读湘大博士,听见你说:“你也是湘大人了”。这种身份的肯定传递的阵阵暖意着实让人欣喜不已。而话音之余的笑声更是穿越千里盈彻心扉,滋养万千。那一晚睡的很香,酒精在催眠,爱情在发酵。

电话可以传递声音,但只有文字才能永恒。我们的心灵藏在文字和声音背后,触景生情,怀旧万千,才绽放出那一抹抹幸福时光。对未来的恐惧和现实的'责任横亘于此,我知道时间越久,我们终将有音讯全无。但犹记得离别的那一刻,你转身而去,我默默远望,时间在凝止,我想起感受到了“相见不如怀念”。当向东而去的列车扬长而去时,我在宿舍里翻看到了你的短信时,你的一声“哥哥”,我又何尝不了解这措辞背后的隐逸呢?从学长到哥哥,但关系又仅仅能以“哥哥”一词所能略尽呢?“左右手边的幸福”,那些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那岳麓山下的佳音,点点滴滴汇聚于此的美好却一直越不过红娘的线端,我没有勇气说出那三个字,源自于自己的不自信和你的个性,也许我只适合一直安静的陪在你身边,一起度过那漫长的岁月的那个人吧?走笔至此,眼前天色正蓝,感谢湖湘大地让我感受到了江浙女子的温存与清新,以后的时光里,也许只能怀旧,我怕记忆流逝,那就寄情于物一吐相思之言吧!

篇8:用双脚丈量世界杂文随笔

用双脚丈量世界杂文随笔

我们常说“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知道你实现了没?

或者,你真的是用走来旅行的吗?

你可能会说,“走”只不过是一个代名词而已,何必较真,重点不应该是旅行。

在我看来,走和旅行一样重要。

不知道你有没有很认真的走过一段路,那种一步恨不得留下一个脚印的那种认真。

前两天,不经意走过一个公园,从进入的那一刻,我就有一种很想一步一步慢慢走慢慢看的想法。

公园很大,人却很少,不过我喜欢。

人烟稀少让我觉得更惬意自在,公园的中心是用红墙围起来的'古代祭坛。红墙外围由钢丝将其围绕。

一种皇家风范马上影印在脑中。我从空隙中看到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祭坛,四面均有楼梯。脑中不禁出现皇家祭祀的画面。

红墙外围不知道是几等大臣和数不清的士兵,红墙内侧也是皇亲国戚后宫佳丽。每个人都不敢东张西望,偶尔好奇的年轻孩子突然抬头,又被旁边的长辈大声呵斥。

我们是何其的幸运?在这个倡导人人平等自由的年代,我们可以自由穿梭于“皇家圣地”。

我围着红墙一步一步的走,脑补的画面接踵而来。

前面是座假山,我一步一步的登上去,我能感受到步伐的起伏,貌似我正在哪个封建王朝。我看到我身边有丫鬟在奔跑,看到一个恶毒的妃子将另一个楚楚可怜的妃子推落河中,看到一个阿哥站在假山的最高处眺望他喜欢的女子……

我慢慢的感受着公园带给我的画面,也开始注视我的双脚。

心想着:“我在用我的双脚感受这片大地,我开始喜欢用我的双脚带领我领略不同的风光。”

以前总是听说有人喜欢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世界,那个时候不懂,只是觉得这帮人侥幸,爱出风头,或者就是没钱。

想法真的会改变,而且还会连根拔起。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好的提议。用双脚去旅行真的是可以值得一试的事情。

慢慢的去感受,去想象。任凭思绪与景色的融合。

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会在路上,一个用眼,一个用脚。

篇9:用劳动铸就梦想杂文随笔

用劳动铸就梦想杂文随笔

春华秋实让我们感觉岁月如斯,寒暑交替使我们理解了季节流逝;一次次春花秋月,一次次月缺月圆都昭示着生命的不息轮回。在如歌的岁月里.我们用热情、真诚、爱心和劳动,让梦想在工作中绽放,让汗水在岗位上闪光。

梦想就像春天蓬勃的青草,就像夏日葱郁的林木,就像秋夜灿烂的星辰,就像冬日晶莹的雪花。它是一泓清泉,是一团烈火,是一轮光洁饱满的明月,是蓝天美丽多姿的云朵。而劳动如旭日,让云霞光彩熠熠;似春雨让草木生机勃勃。梦想靠劳动实现,辛勤的劳动会使梦想愈发摇曳多姿、甜美芬芳、绽放异彩!

在漫漫人生长河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岗位是一个人一生所有梦想和汗水浇灌的土地,是一个人劳动、奋斗的坐标。作为一名企业职员,虽然只是企业网点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点,但我们必须用耐心、用热情深爱自己的岗位,用劳动书写自己平实而又光彩的人生。因为没有劳动就没有美丽、没有快乐。古代以羊为美,而羊恰是猎人劳动得到的硕果,是劳动创造了美丽、快乐和幸福。我们只有热爱我们的企业、深爱自己的岗位,才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读懂劳动的乐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也许你的梦想和现实相差甚远,也许你的工作普通而又平凡,也许你也曾失落过、彷徨过,甚至怨天尤人,怪自己生不逢时……其实,任何一个企业团体,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是由普通的敬业的员工组合而成。李素丽、任长霞、许振超、郭明义、郭晋龙等都是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要站得像青松一样笔直,笑得像春花一样灿烂,这世界需要多种角色,即使不能成为栋梁,我们也要做一片纤细的小草,虽没有树木的参天高大,没有花儿雍容华贵,但我们同样有着染绿无垠大地之心,用劳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生命的亮色。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每个岗位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我们既不应孤芳自赏,也不应自渐形秽。播下春种,就有秋实;洒下汗水,定有收获。平凡的岗位有辛酸、有疲惫、更有执着。越是平凡的岗位,越是需要我们点燃梦想的'激情,把平淡无奇的小事参悟成深邃的哲理,把对岗位的热爱用劳动转化成―笔笔辉煌的业绩。

梦想如花,绽放我们劳动的风采;劳动最美,升华我们生命的价值!回首昨天,只是一个短暂的逗点;遥望明天,等待我们的仍然是雄关漫道。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青春的梦,绚烂如百花,壮丽如彩虹。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只有坚守着一份属于自己的追求,把梦想装在心里,带着梦想赶路,才能感觉到灿烂和美好的明天。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是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的财富。也正是每个劳动者一钉一锤的劳作、一砖一瓦的建设,才汇聚起了中华实干兴邦的正能量,让我们逐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梦想在前健步越。大梦想连着小梦想,中国梦连着你和我!让我们在工作中展现劳动者的美丽,走好筑梦中国长征路,用梦想去点亮拼搏的火把,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把生命融入到“中国梦.劳动美”激越澎湃的时代大潮中,用汗水和激情成就梦想,创造中国更加精彩和辉煌的未来,谱写一曲无怨无悔的“梦之歌”!

篇10:用心与用脑子杂文随笔

用心与用脑子杂文随笔

昨日和同舍聊了一下关于元旦聚会的话题,我说博二的班长都组织聚会,今年应该是博一最齐的一回,可是小班长却不张罗。同舍跟我说,既然那些人不和小班长提,你也不要和他提,免得像有多积极似的。我想想也是,毕竟大家都是带着目的上的博士,功利性其实很强,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想交朋友的愿望与想法。并且,想想自己现实的处境,的确是很难有什么发言权,如果真提了,人家再不愿意,那么很可能惹人厌。这段时间受到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多吗?说白了,人家都是用脑子在和人交往的,而我是用心;结果,当然合理的解释了我最近为什么感觉越来越没有脑子了。

和大叔聊天,让我还是专注自己的事情,我当然也知道,总是忘记以前上学时候的感觉,什么都在拿过去和现在做比较,不与时俱进,其实是我懒惰的表现。就像我的体重,不是我不知道现在属于超重期而不去减肥,是我不想减肥,是我在放纵自己。这其实是不好的行为,但是我却依然乐此不疲。再这样下去,我真要成了尼采所说的侏儒了。连自己都控制不好的人,是做不得什么事情的。毕竟,有一半的我还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不愿承认自己在学习的态度与行为方法上确实有些过于放松。老师们的建议多半都还是正确的,但也不乏有那种特别自私的人。不过,说起自私谁又不是如此呢?从小不就有那句话做指导吗——人不为己,天之地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连天都这样了,人如果要逆天行道,最后不是要遭遇天谴吗?

用脑子其实是生活的常态,只是,有的时候总忘记,遵从本能不是说不好而是在这个社会上是行不通的。自然和谐与返璞归真,永远都是一种向往。因为这里有脑子的成分,但心是主导这些的手段。现在有些理解李贽的童心说了,尽管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写出来的`还是后人伪造的。但对于这种追求准是没错的,而为什么要追求呢,因为是没有。现实的世界太缺少那种拥有“赤子之心”的人了。有这样的人,大多都会被认为是傻子,对,就像夏洛特烦恼里面的傻大个一样。大家是用嘲讽和搞笑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估计连主创者也是带有这样的目的去塑造这样的角色。这便是现实世界的可怜可恨之处。人们太缺少同情心,太自私了。用脑子的结果便是永远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有其合理性,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这个道理却来自于生物的本能,很讽刺不是吗?记得大学时,电影学老师跟我说,你们首先要学会质疑。但是,现代教育所做的第一条就是将我们质疑的权利给扼杀掉了。而在经历了十年之后,我才学会了质疑。只是,似乎已经太晚了。因为,总有一些是自己需要相信的,而这想要相信的东西又太多。有些东西是刻入到自己基因深处的,不是那么容易轻易摒弃掉的。

篇11:杂文随笔用什么方式来享受爱情

杂文随笔用什么方式来享受爱情

爱情不只是精神,也是一种来自精神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地去享受这个上天给我们的恩赐呢?有的人说是用“性”来达到享受的目的,也有的人说是用耳鬓厮磨来在细微的亲情中享受,还有人说用那种彼此的抚慰和关爱来享受爱情。我个人以为这些都说的有道理,因为这都是在爱得享受中的一个方面。

我们说如果没有“性”也就不会有异性之爱,即使是同性之恋也不可能逃脱“性”的成分,我们大可不必去隐讳这个因素。对于耳鬓厮磨还有彼此的关爱我觉得就不必去多说了,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反对的,都是赞同的。

但是这些似乎都是爱情享受的一些“大道理”,并不能反映哪些具体的东西。我们想说的是哪些具体的,存在生活的一些如何地融入生活得享受。

爱情是源于生活,但又有其在理性升华的东西。但是如果去真实地享受,那还是要回到真实的生活之中,因为那些过多的理性智能是在书本和戏剧中得到美丽,真实的爱情故事是从点点滴滴中找到他绚丽的弧光的。

生活是琐碎的,爱情也是在爱的支离中,对爱情的享受是用情和意慢慢的贯穿出的一道美好的“月光曲”。

当在你们彼此平静中,得到对方温柔的眼神;当在你们偶得的休息日中,男人或者女人为对方做上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然后得到对方的谢意;当你和你的爱人一起洗洗衣服,以期把凉台的被单收好,然后一起拉平;当你和你的爱人一起去公园散步,不用再为时间精打细算;当你和你的爱人在购物的路上突然遇到风雨,不用再为自己爱人是否戴上雨具担心;当你的爱人或者是你,将彼此喜爱的礼物,了却多日的心愿;当你和你的爱人一起去很久未去过的电影院或者刚刚建好的音乐厅,去看一场被大家炒得沸沸扬扬的大片或者一个久负盛名的交响乐团来华演出的时候;当你们在月光下漫步,一起回忆恋爱史的时候;哈哈,你觉得那是享受吗?你会觉得是一种从未有的享受,那是什么享受呢?那就是爱情的享受。

爱情的享受,不是挥金如土,也不会只是激情上演,更不会是那种使人眩晕的情感碰撞,有的只会使那种会事情就远得的情感细流般的温情。

也许这种爱情的享受只是一种很朴实,也许只是一个很简单,更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还可能是一种平庸。但是彼此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很用心的深厚,这才是一个无价的。

我们生活的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奢侈,我们会用很多的理由去搪塞,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去享受一下我们钟爱的情感,因为那时我们一生的追求,因为事业只是昙花一现,情感是伴我们一生。

给自己一点时间,即使是琐碎的短暂,别忘了去享受一下爱情的美好,好吗?

篇12:用一生来学习艺术杂文随笔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杂文随笔

我念过文科,也念过理科。在课堂上听老师提到艺术这个词。还是理科的老师次数更多: 化学老师说,做实验有实验艺术。计算机老师说,编程序有编程艺术。老师们说,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则是艺术; 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 艺术的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的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够潜移默化。这些都是理科老师教给我的,我觉得比文科老师讲得好。

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比有科学知识的人更容易犯错误; 但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就没有这个缺点,他还有容易满足的好处。假如一个社会里,人们一点文学修养都没有,那么任何作品都会使他们满意。举个例子说,美国人是不怎么读文学书的,一部《廊桥遗梦》就可以使他们如痴如狂。相反,假如在某个国家里,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那就只有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我想,法国最有资格算作这类国家。一部《情人》曾使法国为之轰动。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刚去世不久的杜拉斯。这本书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最好的当属王道乾先生的译本。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艺术; 读过道乾先生的译笔,就算知道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语言了。

有位作家朋友对我说,她很喜欢《情人》那种自由的'叙事风格。她以为《情人》是信笔写来的是自由发挥的结果。我的看法则相反,我认为这篇小说的每一个段落都经过静心的安排:第一次读时,你会感到极大的震撼;但再带着挑剔的眼光重复几遍,就会发现没有段落经不起推敲。从全书第一句“我已经老了”,给人带来无限的沧桑感开始开始,到结尾的一句“他说他爱地得一直爱到他死”。带来绝望的悲凉终,感情的变化都在准确的控制之下。叙事没有按时空的顺序展开,但有另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我把它叫做艺术——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种无与伦比的创造。我对这件事很有把握,是因为我也这样写过,把小说的文件调入电脑,反复调动每一个段落,假如原来的小说足够好的话,逐渐就能找到这种线索,花上比写原稿多三到五倍的时间,就能得到一篇新小说,比旧的好得没法比。事实上,《情人》也确实是这样过,一直改到改不动,才交给出版社。《情人》这种现代经典与以往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更多的心血。我的作家朋友听了以后感觉有点泄气: 这么写一本书,也不见得能多赚稿费,不是亏了吗? 但我以为,我们一点都不亏。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杜拉斯,有了《情人》,这位作家和她的作品给我们一个范本,再写起来已经容易多了。假如没有范本,让你凭空去创造这样一种写法,那才是最困难的事: 六七十年代,法国有一批新小说作家,立意要改变小说的写法,作品也算是好看,但和《情人》是没法比的。有了这样的小说,阅读才不算是过时的陋习一一任凭你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看电影的感觉终归不能和读这样的小说相比。

译《情人》的王道乾先生已经在前几年逝世了。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是我真正尊敬的前辈。我知道他原是位诗人,四年代末曾到法留学,后来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一生坎坷,晚年搞起了翻译。他的作品我只读过《情人》,但已使我终身受益。另一篇使我终身受益的作品是直良铮(穆旦)先生译的《青销骑士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的,还有韵律; 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 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实际上,世界上每一文学语言都有这种筋骨,当年我在美国留学,向一位老太大学英文,她告诉我说,不读莎士比亚,不背弥尔顿,就根本不配写英文——当然,我不会背弥尔顿,是不配写英文的了,但中文该怎么写,始终是个问题。

古诗是讲平仄的、古文也有的律,但现在写这种东西就是发疯;假如用白话来写,用哪种白话都是问题。张爱玲晚年执意要写苏白,她觉得苏白好听。这种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文章里的那些字我都不知该怎么念。现在作家里用北方言写作的很多,凭良心说,效果是很槽心的。我看到过的一种最古怪的主意,是钱玄同出的,他建议大家写《儒林外史》那样的官话。幸亏没人听,否则会把大家都写成迂夫子的。这样一扯就扯远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字正腔圆的文学语言,用它可以写最好的诗和最好的小说,那就是道乾先生、穆旦先生所用的语言。不信你去找本《情人》或是《青铜骑士》念上几遍,就会信服我的说法。

本文的主旨是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前辈,但却从科学和艺术的区别谈起。我把杜拉斯、道乾先生、穆且先生看做我的老师,但这些老师和教我数学的老师是不同的一前者给我的是一些潜移默化,后者则教给我一些法则。在这个世界上,前一种东西更难得到。除此之外,比之科学,艺术更能使人幸福,因为这些缘放,文学前辈也是我更爱的人。

以上所述,基本上是我在文学上所知道的一切。我没有读过大学的中文系,所以孤陋享闻,但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为了我知道的这些,我要感谢杜拉斯,感谢王道乾和穆旦——他们是我真正敬爱的人。

王小波

篇13:杂文随笔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杂文随笔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这个世界上人的命运有天壤之别,有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而有人一生坎坷,不管命运将你带入哪种人生,都别怨天尤人,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风餐露宿,都有让自己微笑面对的权利,无论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该微笑着勇敢前行。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即使阴霾正笼罩在你的生命里,也要唱一支坚强的歌,用勇敢和无畏撰写精彩的生命,让鲜花在生命中绽放,而人生也会变得阳光灿烂。

其实不管怎样的人,一生都有太多的不如意,谁也无法摆脱尘世间的烦恼 。喧嚣尘世,岁月可以约束我们的生命,可无法约束我们的心情。卢森堡说过:“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永远地微笑着"。

我的一个女同学,漂亮,能干,有自己的事业,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的下肢瘫痪,脸上也留下了伤疤。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没有痛哭流涕,平静得让我有些害怕,她说“经历了这次劫难,我彻底看开了。只要生命还在,我就应该笑着面对余生,幸好我的眼睛还在,既是只能坐在轮椅上,我还是可以看着我的孩子快乐的长大。”多么坚强睿智的女人,既然无力改变,就坦然面对。

不要经常埋怨老天不公,路途中时而风风雨雨,坎坷难行,时而艳阳高照,笑意盈盈,关键是看你如何来把握生活,享受生命。让我们用微笑面对每个人每件事,你就会看到阳光灿烂,迎接你的也是一路的欢声笑语。

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生命还在,希望就在,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生活的温暖,漆黑的午夜也能看到黎明的`曙光,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用微笑来面对一切。

命运无常,世事沧桑,在颠沛流离的时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驱散所有的阴霾,将微笑挂在脸上,让每天的日子都喜笑颜开www.miaozhao100.com请保留。一生中痛苦,失败,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你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要像傲雪寒梅一样,不管几多风霜雨雪,依然开得那么灿烂!

篇14:用一本书陪伴孩子的成长杂文随笔

用一本书陪伴孩子的成长杂文随笔

人都说孩子童年世界是七彩梦幻般美丽,而我却是一个很不称职的母亲,只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陪伴了儿子二十年里不断成长。在我儿子的记忆里,也许最多的是在春夏与秋冬,清晨与黄昏里和母亲一起阅读的情景。

人亦云:读懂一本好书,需要把心和思想揉进书里;陪伴孩子成长,需要用爱和思想来浇灌!

说实在的,对于阅读与教育孩子,我并没有高深的学术论谈。阅读书籍仅仅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孩子成长我也是很简单地任其自然生长,最多不过于在他跨越每个人生阶梯的时候提醒一句该怎么迈步!

阅读与教育孩子虽然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皆因喜欢与爱,总能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想起孩子学习,在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喜欢拿一本好书静静的`看着文字。

少女时代,我本身有个很懒的坏毛病,在深夜睡前和清晨梦醒时分,总喜欢慵懒的躺在床上,拿一本书,或多或少看几页。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世事风云,阅天南海北的自然风光,品唐诗宋词的风雅叠韵……

有了儿子,一下子我的生活被打乱,喂奶哄睡,洗衣做饭。那么一段时间,我只能把书都高高摞在某个地方,让灰尘悄悄地落在书的扉页之上。

时间很快,转眼间儿子开始学语,和所有年轻妈妈一样,总喜欢拿些图画书给孩子教说话,每一次为还在襁褓里的孩子大声诵读,发现小小的儿子听了就很安静,不知不觉就养成一个习惯,每一天都找时间,我轻轻诵读,儿子安静的听。就在一种读与听的完美状态配合下,孩子步入了学堂之门。

那时那刻,我们彼此陪伴也换成了另一种方式,每天放学归来的儿子,总有写不完的课外作业,我就从给孩子诵读变成陪伴阅读。孩子写完语文写数学,我看完《红楼梦》读《平凡的世界》……

之前,我说过自己是个慵懒的女人,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很少给予帮助,特别是写作业,孩子遇到每个生字、每个生疏的词,都要靠自己亲自查字典来完成。我最多也是静悄悄坐在他身边看一行行生僻而熟悉的文字,或者偶尔鼓励儿子说声加油!其实那个时候是我不敢做任何与孩子学习无关的事情,害怕每个动作会引起孩子分心,要求我自己养成不追剧,不拿手机的习惯,只是悄悄为孩子写完作业后准备好夜宵,或洗一些水果。

工作生活总有累的时候,陪伴孩子阅读,曾经好多次弄出笑话,因为经常熬夜,困得不行,在似睡非睡的情况下,我手上的书都拿倒了。儿子见状,开始取笑我:“妈妈,你不要装作看书了,字能倒着看嘛?”

再后来,儿子慢慢懂事了。我困倦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说,将床边的毛巾被轻轻披在我的身上,自己一个人继续写作业。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一种无法描摹的心情和幸福使我忘记生活所有烦恼与疲惫。

孩子大了,一步一步要离开家,先是中学住灶,再是远走省城求学。家里越来越显得空荡荡,一个人的留守,读书成了我打发时间最好的事情。儿子非常喜欢购买书籍,高中三年,儿子用零花钱买的文学书籍有四麻袋之多。说实在的真没想到几年来每一次给孩子的零花钱,如今变成替儿子陪伴我的文字,每读一本书,都会想起儿子坐在书桌前写字的样子。读来读去,读的自己泪流满面。我不知道是书的情节太过于感人,还是我思念远方孩子的心太过于柔软。

读书,教会我如何和孩子相处与沟通。陪伴孩子,让我有了理由和时间认真去阅读。我知道人会慢慢变老,老的害怕岁月的孤寂,且孤独会变成分分钟钟的思念。到了那个时候,也许书架上那一本本读过几遍的书才是最懂我心的知己。

今夜无眠,我捧起儿子喜欢的《百年孤独》,守候远在省城的一个电话,就像期待儿子为我一次次披上滑落地上的毛巾被!

篇15:我用无招闯九洲杂文随笔

我用无招闯九洲杂文随笔

我是个蠢人,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因为做起事来任性妄为,所以就给人种幼稚天真的感觉。

我也时常为自己的愚蠢而苦恼,试图改变,想成为那些自诩或被推崇为“牛人”的人一样。

经过一阵的努力和修行以后,我做了个自我测试。测试结果出来,我的双商不但没有任何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于是乎,现在我干脆又倒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这辈子我也认了,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命里没有莫强求。

求来求去成遗憾,还做原来的我自己:干脆爽滑,不磕碜,不打弯。

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有什么不好?小老百姓,哪来那么多的套路?那样活着累不累啊。别人累不累,我不知道,但我要那么活一天都累,所以我还是像现在这样头脑简单地活着更自在些。

我的女儿总说我:妈妈看上去好傻呀!

因为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说过的话,我都很当回事。她每次指出我的缺点错误的时候,我都虚心接受并尽量改正。总想到:只有自己家的人和离自己最近的人才会指出你的缺点。外面的人看见你犯错误幸灾乐祸还来不及呢,谁会给你明着说。

问题是,这样一来也有麻烦。就像一个人出门总穿着别人的衣服似的,浑身都透着不自在。

你是什么样子就摆出什么样子,多好啊,干嘛要装出另外一个样子?我们又不是电影演员,干嘛每天要扮演那么多角色,还美其名曰“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相传梨园行的祖师爷拜的是唐玄宗。玄宗皇帝酷爱舞台戏剧丑角,只是苦于自己是一介天子,“龙颜”岂非人人可看,于是当年在上台前,总在鼻梁上涂白一块,以掩盖其“真面目”。我就搞不清楚了,我们一介草民,有什么好掩盖的,整天“装逼”,辛苦否?

就算你演技高又能怎么样?叫我说:人生就是个竞技场。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一圈,就全一目了然了,还装什么装。出水才看两腿泥。你不要觉得你一直躲在水里,就没人知道你穿内裤没有。等到潮水一退或者雪水一化,什么都明明白白,那时候你就无处遁形了,呵呵。

要我看:人生苦短,努力拼搏倒是上策,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为好。

就算人生是个舞台,也总有谢幕的时候,谁也不可能永远待在舞台上不下来吧。关键是你下来以后如何面对生活。这也是一个难题,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因为我们每天的日子,待在舞台上的时间很短,待在舞台下面的生活倒是我们的主业。

你每天化着浓妆,身着戏服,哼着戏文,迈着方步,自己不累,恐怕别人看着都累。

我是一个爱穿衣打扮的人,不习惯蓬头垢面出门。每次外出,都要捯饬一阵,这是我丈夫最不能忍受我的地方。每要出门,他都面色沉重,仿佛受刑,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即使他不说,我也知道为什么,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我的状态,就算他不开心,我也没有办法。“洞朗对峙”的画面在我们家是常常上演。

有时候,我也有点疑惑:人到底该怎么样活着?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呢,还是屈从于外部的环境?

这也恐怕是个哲学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首先,我们是个人,都有各人的个性特征,各人的`自我认识。不可能说放下就放下,抓起别人的一套就上阵。别人的一套是别人行走江湖的法宝,咱们拿着不一定挥洒得开。再说了,别人的法宝是怎么得来的,又怎么使,别人不全告诉给咱们,咱们也不会使呀;即使别人告诉咱们了,咱们也不一定听得懂啊!如果别人的话那么容易被听懂的话,咱们不早考上名牌大学,迎娶白富美,或者嫁给高富帅,攀上人生巅峰了嘛,干嘛现在还在人生的山脚下苦逼兮兮地抡大锄呢。

所以,明白这一点以后,我就做回了自己。我就是一个单纯没有心机的人,也扮演不好“心机婊”的角色,只好在人生的戏场中跑个龙套。

穿着最寻常的服装,吃着最简单的饭菜,挨着最大嗓门的呵斥,享受着最大限度的自由。

丑陋与美貌的杂文随笔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800字

培根随笔 试题

培根随笔 阅读题

培根随笔主旨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每节主要内容

东京是理想中的城市杂文随笔

培根随笔 内容简介

培根随笔作文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用平视的目光看人-杂文随笔(精选15篇)】相关文章:

为了,活着美文随笔2022-05-14

培根随笔观后感2023-04-29

培根随笔 练习2023-03-16

培根随笔纯英文版原版2023-01-02

《培根随笔》读后感悟2022-08-19

培根随笔英文版阅读2023-07-17

培根随笔中的内容2022-08-24

培根随笔是不是散文2023-05-05

培根随笔的感悟2022-09-08

培根随笔优美段落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