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故事随笔:武汉黄鹤楼(共12篇)由网友“liuxingyu200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旅行的故事随笔:武汉黄鹤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关于旅行的故事随笔:武汉黄鹤楼
来湖北这么多年,去武汉这么多次,还没有去过黄鹤楼呢。
简直就像是还有些宜昌本地人没去过三峡大坝一样。
梅子姐去西安已有十来天了,都没什么动静,她说是对西安提不起逛的兴趣,她是个宅女,说就喜欢宅在咖啡厅里聊天。
天啦。
我也是宅女,可是如果有那个时间在咖啡厅里聊天,那我宁可去爬山拍照,如果天气好的话。
阳光,蓝天,白云。
去黄鹤楼的天气也太好了,暖暖的。传说中的蛇山之巅,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 我来啦,我来看你来啦,为了来看你,为了这一眼,因为有太阳,我都做好脱掉大棉袄的准备啦。
没有脱棉袄。没有坐十块钱的景区车,全程靠腿。
去往黄鹤楼的途中,有很多很好看的树,尽管是冬天里的树,可是因为它们的叶子掉了,反而露出了灵魂般,只是我看到了朴树,朴树也展示着它的灵魂,所以我仍要不知道朴树长什么样子,树的灵魂么,因为我不是树,所以它们在我眼里都是差不多的灵魂样子。(捂脸)
走到黄鹤楼下,才知道它是1985年6月落成。那么我觉得这也是太对不起它80块钱的门票了,其实是扫码花72块钱买的票。
72块钱是贵了点,但是,那里的树很多,很多好看的树。再就是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就被毁7次,最后一座建于1868年,毁于1884年。黄鹤楼自创建经历1700多年,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学奖、诗人、仅旧志中收录的诗文就多达近400首。当然这一段是我回来后百度的,但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我还是知道的。再一个就是站在黄鹤楼三楼上,看着眼里的武汉,长江,大桥。我大好江山,看呐,这就是联给你打下的江山,恩,会有这种心情。所以,尽管它是重建的,但也是值得花80块钱的。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名称来历不同版本,我较喜《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喜欢辛氏版,卖酒的辛氏不怠慢衣着褴褛的客人,不为这位客人付不起酒钱而显露厌倦神色,仍大杯酒奉上,如此半年,客人用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黄鹤也合着节拍蹁跹起舞…我主要是喜欢辛氏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的呢?好浪漫,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的呢。又如那句不知所起,不知所终的话,说到底也是有缘有故。
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
黄鹤楼与腾王阁,岳阳楼并列江南三大名楼。
真好耶,我大种花国。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想去腾王阁,我想去岳阳楼,我要把它仨在我日志里给凑齐了,凑齐了。(极少出省的峰竟然已经去过江南两大楼了)
PS:整理游记照片真的是累人。又是海量的照片。
黄鹤楼,我来喽。
72块钱的票,不扫一扫就要80喔。
蓝天,白云,陌生的山,真是好的人生。
调皮的狮子,看右边那只。
很容易遇到关公的样子。
这一路两边很多好看的树。
蓝天白云下这蛇山上这冬天里的树。
就在这里呀,,惊鸿一瞥呀,,,朴树朴树(不要伤感不要哭,你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鲜衣少年郎,做人呐健康的活到老是件很幸福很有福气的事)。。。所以,我还是记不住它们夏天里的样子呀。
真是拍照的好天气。
这张照片真的是好喜欢。这一张照片,就已经够了,够我千山万水都值了,主要是坐绿皮火车值了,要珍惜现在坐绿皮火车的日子,毕竟听说2023年荆门也要通动车高铁了。
哇,人间草木说看得多了,不会随时跪拜,更不会随时哇声一片。
可是我要说,哇,大好河山啦,看呐,这就是联为你打下的江山呀。。。
这是三楼的壁画。
哈哈,晒票晒上瘾了。
好啦,再见啦,黄鹤楼。
悲莫悲兮伤离别在他年,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写这么夸张,主要是想着它要80块钱下次再来需要勇气吧,这。)
本文作者: 陈楠(公众号:小烟的树洞)
篇2:旅行故事随笔:呼伦贝尔游
这天一大早,我们乘坐瑞丽航空飞机,经过将近九个小时的飞行(其中3个小时军事演习机中等待),终于于下午六点抵达第一站海拉尔,一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满脑海里都萦绕着降央卓玛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美妙的旋律。“高大上”的酒店和舒适的温度,使来自火球又经过时间煎熬的我们得到很大安慰和满足。晚饭品尝了海拉尔地道的烤串,逛了古城夜市。边嗑松子边溜达,惬意快活。想着我们那里这时候在外面转,也定是满身大汗如洗桑拿,不由得又增添一份幸福。
第二天,导游准时接我们,按计划从海拉尔驶向满洲里。坐在车里,沿途两边,尽是无边无际的草原,一群群牛、羊、马、还有鸭鹅呢!可是,想象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色一直没有出现,而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或许雨水不足,或许我们来的尚早。导游说,到八月份草可以长到膝盖那么高。
中午要在一家牧民蒙古包里用餐。车还未到,几个牧民小伙就已经骑着马等候在那里迎接我们,他们引导我们来到蒙古包前,热情好客的主人用醇香的马奶酒和蒙古歌欢迎客人的到来,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蒙古人像草原般热情奔放,宽广豪迈的胸怀。在他家草场,有一堵堆的像墙一样的草垛,他说要出口到日本,一捆300元!我们走到这堵“钱山”跟前,一捆一捆直径比大车轱辘还大的草码放的整整齐齐,每捆草一圈一圈像年轮的印记清清楚楚。拿草垛墙做背景拍照岂不更有意境?拍摄正酣,突然两条貌似藏獒的狗一下子窜了过来,吓得我们花容失色,大声尖叫,幸亏主人及时出来解了围。
用完午餐,继续赶路,沿途欣赏着美丽的呼和诺尔湖,下个景点就是二卡湿地,有一片片绿油油的芦苇,还有不知名的各种鸟儿。顺着廊桥很快就走到尽头,前面是军事禁区,谁都不能越过。可养鸭人正赶着一大群鸭子声势浩大旁若无人地迈着鸭步向禁区里那排房子走去。导游说只有那个人能进,他是专门给那里的士兵养鸭子的。
终于到达满洲里,晚上入住世界最大的“套娃主题酒店”,这个酒店好有特色,外型是鲜明的欧洲设计风格,加以套娃元素,堪称巨无霸的套娃建筑,应该是满洲里标志性建筑。大堂更是富丽堂皇,墙壁是欧式艺术大型壁画,移步换景之中,你会感受到浓浓的欧洲文艺氛围和皇家贵族的奢华。房间的灯具、茶具、洗漱用品都是套娃设计,包括走廊的指示牌、垃圾桶,就连外面广场的公共卫生间都是两个大套娃,任何细节都能突出主题。感觉这个设计理念和建筑真是了不起。
第三天早上,离开豪华温馨的套娃酒店,我们驱车来到铁木真大汗行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训练兵马,打败了世仇塔塔儿部。景点的设置就是当年行营的缩影和情景再现,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学习了一下蒙元文化和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征战人生,也通过这个22岁的蒙古族姑娘,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部落的饮食起居习惯和婚丧习俗。之后到猛犸公园和扎赉诺尔博物馆参观浏览。
最开心的是下午,午餐过后驱车三个多小时,抵达一户牧民家里,在这里,品尝到了牧民家里新鲜的牛奶,奶茶和刚刚酿制好的酸奶,味道鲜美纯正,贪婪地享用了不少,至今还在回味。这个草场已是草原深处,草也比别处看到的要高,绿油油的,像一望无际的绿毯子,柔软清新。天空瓦蓝透亮,没有一丝杂陈,昏花的双眼感觉一下子也明亮了。天很低很低,仿佛触手可及。那一团一团蓬松柔软的云朵犹如巨大的棉花糖,真想摘一朵捧在怀里,含在嘴里。牧民这里准备了好多蒙古族服饰,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在大草原上我们仿佛已忘记自己的年龄,追逐嬉闹,“老夫聊发少年狂”,不断翻新POSE花样,引得同团姑娘不停啧啧。疯够了,仰面朝天,躺在草原上,静静地享受这美好惬意的时光,再看看天上的云朵,她们仿佛有了生命似的,这团像骏马,那朵如绵羊,还有那片似花奶牛。她们像要取笑我似的做着各种鬼脸朝我飞奔而来,我张开双臂想把宝宝们拥入怀中……
“集合了!集合了!”催促声中我恍恍惚惚依依不舍地上了车,继续下一个行程。一行人沿着中俄边境线,飞向168彩带河。左侧明晃晃的便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不远处连绵不断轻缓起伏的山峦,就是俄罗斯的地界,淡淡绿绿直接天际,就如一副轻墨晕染的山水画卷,偶尔还看到我们的边防岗哨高高矗立,那边的村庄?城镇?居民?工矿?只可远眺不可越界,自然使人感到神秘而好奇。终于抵达目的地,登上观景台,凉风习习,摆拍道具随风飘舞,动感十足,在这里,肉眼已经能看到俄罗斯杜罗伊小镇,为满足好奇,花两元用望远镜瞭望,白顶低矮的村镇尽显眼前,村镇前还能有牛羊马匹在悠闲地吃草,可是未看到一个人,想必是极寒地区人烟稀少吧?导游说,对面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还有狼出没,好恐怖!
晚上就入住这里的蒙古包,一片草原上密密麻麻分布了几十座白色的蒙古包,与众不同的是这些蒙古包都是一大一小两个连体包,你能猜出为什么吗?领到钥匙,打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门,一看,原来那个小“双胞胎”是卫生间,还能洗澡呢!通向每户蒙古包的是纵横交错间隔开的石板小路,蓝天,白云,绿草,小径,白包,再配上倚门而立百媚千态披着彩色丝巾的“美女”,这是一副多么炫彩靓丽,让人神往的画面!
烤全羊、篝火晚会是必不可少的。晚上一阵疾风骤雨,我有点担心这蒙古包是否会被吹走。四点多钟,我醒了,明媚的亮光已经透过穹顶泻满整个屋子。
早上凉风嗖嗖中离开了168彩带河。来到一处草原,骑马开卡丁车,玩的很爽。
午饭后参观额尔古纳湿地,拾阶而上,在平坦的观景平台上,我们尽情领略了这一由根河、额尔古纳河,还有老记不住名字的两条河流,共四条河流组成的广袤无垠的湿地,据说是亚洲第一湿地。上面是本就让我们惊叹的伸手可触的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其间有弯弯曲曲的宛如白练般的河流交相辉映,静谧的河流仿佛也如我们享受这般辽阔的草原,幸福安详地静静流淌,走向各自的归宿,因河,这片草原更加灵动,因河,我们便多了无限的遐想。伸手想摘云朵,下地想在草原打滚,还想亲近一下明镜般的秀水。不知所措,真想融入神奇广阔的天地之间。各种角度,各种摆拍,总想把美妙绝伦的景色永久留存,在俊美的底色衬托之下,容颜已老的我们也显得靓丽有韵。走下观景台,顺着木质台阶一直下下上上,继续留恋左侧这方美景,而脚下右侧山壁上亭亭玉立的白桦树却也不时让我们驻足观赏拍照。额尔古纳湿地,让人留恋往返!
之后驱车260公里去中国冷极根河,沿途风光渐次演变,连绵不断的的草原之后,慢慢看到黄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田,也有大片的刚刚开白花的土豆田,这些在我们那里已经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光从这点看,我国真是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就仿佛两个世界,两重天地。逐渐地,我们已进入大兴安岭,路两边是白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树和落叶松是永久半生林,穿行于大兴安岭之中,两边是葱葱茏茏的树木,虽坐在车里,仿佛也感觉氧气充沛,负氧离子将我包裹。但我很奇怪,在林中穿越,地势怎么这么开阔平坦,并非想象中的崎岖山路。
到根河市的项目是参观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驯鹿,这个部落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也叫“使鹿部落”。走进密密麻麻的林子,一下子感觉清新清凉,幽静神秘。顺着木质蜿蜒的小路,来到了驯鹿集中的地方。这里有30多头驯鹿供游人参观,驯鹿很温顺,也不怕生,有的站着,有的卧着,任游客拍照,它动作缓慢,慢慢地吃着游客喂食的它们的食物,一种长的像白花的苔藓,慢慢地转身扭头看叽叽喳喳的游客,那奇怪的长的像树杈一般大大的鹿角感觉就要触碰到你身上,胆小的游客不时发出尖叫声。其实,驯鹿太温顺了,只要不动它的角,它是不会发怒的。养鹿人说,整个敖乡大约有一千多只驯鹿,他们这个部落有七十多只,由各家各户饲养,每天两次定时在林子中放养。在林子里和驯鹿亲密接触了一个多小时,同样各种与鹿同框,然后入住“小木屋”。也是新鲜和好奇,小房间倒也干净卫生。只不过这里够凉快,热闹的大锅炖吃完一出来就要起鸡皮疙瘩了。晚上怕冷,也没敢出来溜达。
早上起来在木屋前晒晒太阳还是比较舒服的。
从根河市出发回海拉尔,途中在一大片油菜花田逗留,画面又变成另外一种风格,又臭美了一把。午餐是在莫日格勒河畔进行。莫日格勒河,被老舍称为“天下第一曲水”,蓝天白云下,碧波万顷间,九曲十八弯,你的心也会随着婀娜少女般温柔漂亮的莫日格勒河流向远方。
几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这里的天,这里的地,这里的水,还有这幸福的温度!让我流连忘返,乐不思秦!
再见了!呼伦贝尔,再见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本文作者:孟丽君(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3:我的旅行故事随笔:人在旅途
动车9:30准时到站,通道口是拥挤的人群,此刻的桂林,明月高悬,打扮得甚是摩登的少女牵着小男友的手从我眼前渐行渐远。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像是灵魂在黑夜里游走,去寻找栖息的所在。
路边,几个穿着长裙,踩着高跟鞋的妇女走近我小声地问道:“小弟,要住宿吗?要小妹吗?要按摩吗……”我挥手作不以拒绝,继续前往汽车站,争取能搭上最后一趟回学校的小巴,奈何前面拐角弯处又闪出几个妇女,一直跟着我询问要不要住宿、要不要小妹之类,我回头拒绝了她们的“好意”,并说了句方言:“叼你妈个条戳!”(意思是说:去你妈的!)我不知道那些妇女有没有听懂,或许已明白我并不是她们苦等的猎物,都一一散了去。
汽车站与桂林站仅一个公交车站的距离,我从隔壁的小道穿行到汽车出站口,恰巧有一辆回学校的小巴,于是飞奔上车,年轻的司机一脸不屑道:“十块钱。”我平静地回应:“以前不是五块钱吗?”想着,已是深夜,又是假期,况且只有我一个人搭车,市里离学校很远,要是他在路上做点手脚,那我岂不是······想想都害怕,遂下车,找个地方歇歇脚,毕竟我去桂林时是站票,脚也有点麻了。
汽车站后面最多小旅馆,二三十块钱就可以住一晚上。我一个大男人睡哪里都可以,能遮风挡雨少蚊子就可以了,不像城里人一定得睡星级宾馆酒店,要么就是如家、汉庭、城市便捷······沿着小巷,走到旅馆服务前台,值班的是一个约莫是三十岁的女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连体三分裙,盘着腿,装扮甚是粉嫩,倘若不结合情景,或许会以为她是个学生妹。
我眼光撇向一边,问:“这里还有房间吗?”那女人抬头看了看我说:“有,住空调房还是普通房,带电脑的还是不带电脑的?”我说:“住普通房,带电脑的。”交了四十块住宿费和二十块押金后,旁边一位像是六十几的老妈子带我上了楼。
到了我的房间,进去一看,就一张小床和一台破旧的电脑,卫生间墙壁满是污垢,窗户是一条铁丝扭着一块布无力地遮挡着。而后,老妈子来敲门,我打开门询问到:“有事吗?”她手上拿着一圈蚊香,递向我说:“小弟,给你一圈蚊香。”我以为她会离去,谁知道,她把我的房门掩上,小声说到:“小弟,要小妹吗?学生妹,只要一百块钱。”我思索着,难道是服务前台的那个女人?唉,真是:明枪易躲,暗娼难防啊,这世道······老妈子很会察言观色,眯眼笑道:“先带小妹给你看看,合适你就要,不合适你就不要,不要紧的。”很快,一个二十来岁,脚踩高跟拖鞋,穿超短牛仔裤,身着白色网状轻纱衣的小妹来到了门口,老妈子笑道:“小弟,合适吗?很温柔的。”我说:“算了,我有女朋友的。”老妈子和小妹撇了我一眼就走开了。
我想到郁达夫去日本留学的时候,不也是经常去嫖妓吗?名人尚且如此,我何不然?非也,想到老师和我说搞学问,要耐住寂寞,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倘若一中标,那岂不是就回到解放前了?
小旅馆往往是暗娼之圣地,很多人是深通此道的。那一晚,我见到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也和我同一个旅店,也是那个老妈子带路,随后那个小妹匆匆地上楼,很久才下来,我想,那人肯定是与小妹翻云覆雨,享受雨水之欢了。另有一对约五十的老夫妻来投宿,男的安排他老婆独立住在一间,我听着特别清楚,老妈子和男的商讨小妹的事情,老妈子说:“等你老婆睡着了,给你安排一个小妹。”男的兴奋道:“好,好,要温柔点的。”······
一晚上,我听到很多次急匆匆的脚步声,呜呼哀哉,似此这般,蚕食青春,一副娼妓的面孔,怎生奈何?呜呼,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旅店小妹赚外快?
本文作者:梁富源(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4:关于旅行故事的随笔:厦门记忆
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金砖厦门会晤”,画面上美丽的厦门、鼓浪屿撩起了我记忆深处的厦门之旅。
一九九九年暑假,热爱旅游的我,和往年一样,带着女儿开始了去往厦门的旅程。一路颠簸,我们先后去了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福州,最后一站来到向往已久的厦门。从福州到厦门我们乘长途汽车,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美丽的八闽大地依山傍海、沧海桑田;满山遍野的荔枝、龙眼,果实累累;道路两旁的花卉、苗木,美不胜收;路上看到头戴斗笠,身穿露脐花衫,肩挑扁担的惠安女,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高速路两旁和中间的隔离带都是花园式的,看着这一派南国风情和秀丽的山水以及优雅的环境,我心里对我们陕西当时并不好的环境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正在心里抱怨黄土地上脏乱差环境的时候,突然从我们身边驶过一辆大卡车,车尾的车牌号前的“陕E”是那么的醒目,就在那一瞬,我和女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说了声“看陕E”,惊扰得邻座的乘客也顺着我们的目光往外看,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听懂我们说什么。也正是这一刻让我忽然感到,原来我的骨子里对家乡的眷恋是那么深厚。
到了厦门登记好酒店,安排好住宿,我们去超市购物,刚进门就听见我们身后有两个人说着西安话聊天,回头一看她们穿的铁路服。我们两个惊讶的悄悄说:“咱陕西人,还是铁路上的”,激动的互送一个眼色便随她们一起上楼了,到了二楼,我忍不住问了一声:“你好!请问你们是从西安来的吗?”她们热情的答道:“是的,我们从西安来,你们是哪里的?”我说:“我们也是西安的”。寒暄了几句,才知道她们是西安客运段的,是西安至厦门的列车上的列车员。她们问我:“回不回?明天要回去,可以坐她们的车”。可惜,我们刚来,不能跟他们同行。过后又使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再美的风景也代替不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说再标准的普通话,也没有乡音听起来亲切,流淌在血液里的故乡情,永远不会变。
八十年代,张暴默的一首《鼓浪屿之波》,曾经在年轻人的心里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来到厦门,鼓浪屿一定是要去的。随着我们临时参加的散客旅游团一日游,第一站就是鼓浪屿。美丽的鼓浪屿,是东海中的一个小岛,和厦门隔海相望,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举世闻名的日光岩,还有它的各种风格的万国建筑群和收藏了世界各国100多架的名古钢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雕像是鼓浪屿一处耀眼的景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人物雕像,三面临海,一面与鼓浪屿接壤。郑成功面向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挺拔刚劲,气势雄伟。整个雕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的花岗岩材质,能抗12级台风。自从1985年郑成功雕像落成,厦门再也没有遭遇过破坏性的台风,所以,郑成功成为厦门人心中的镇海之神。
在鼓浪屿除了吃海鲜之外,登上日光岩眺望是必不可少的,四周海天一色,云海茫茫,遥望宝岛台湾,隐约可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两岸同胞的往来。从日光岩下来,我们乘座一艘旅游小船,船上大约十几个人,驶往金门岛方向。在距离大担岛大约有200米左右距离时,船停下来。船长说:由于李登辉的“两国论”,而使得两岸关系紧张,我们不能再往前开了,只能在这里远远的看着。我们在船上清晰的看到大担岛上的标语。稍停片刻立即掉头返航。看看现在去台湾旅游如此的方便,真为今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高兴。
到鼓浪屿旅游,品闽南的功夫茶。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海洋性气候酷热难当,口渴难耐,喝茶已是求之不得。精明的导游领我们走进一家茶艺馆,美丽贤淑,温柔典雅的茶妹子边介绍福建的乌龙茶、铁观音茶的功效,边娴熟的表演着茶艺,表演完给每个游客端上一杯浓浓的功夫茶,需要三口品完,满口苦涩。随后用开水冲洗茶杯,再给每人喝一口白开水。此时奇妙的感觉出现了,从舌尖到舌根有一丝甜味,苦尽甘来就在此刻尝到了,回味无穷驱使你继续喝茶。这时候游客不禁竖起大拇指啧啧称道:“此茶乃茶中精品”!闽南普通的乌龙茶、铁观音就这样被神化了。游客们自觉自愿的买下价钱昂贵的茶叶。我心里很清楚,这是由于感觉的对比性,出现的错觉。是白开水的淡与浓茶的苦对比使我们的感觉发生变化,人的感觉误认为是茶先苦后甜,而不是茶叶神奇。我也不会上当去买那物非所值的天价茶叶。
从鼓浪屿下岛,我们去了南普陀,当然信徒们念经我是听不懂了。但是,他们的虔诚是显而易见的。福建是我国佛教信徒较多的地方,男女信徒们的五体投地足以说明他们心目中的救世主的地位。让我感兴趣的是在南普陀寺的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池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岸上游客在随心所欲的玩,没有人肆意喂鱼或给池里投放东西去打扰鱼儿,如此和谐相处,在当年还是不多见的。
参观胡里山炮台,观赏欧洲建筑与我国明清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由于胡里山炮台毗邻厦门大学,所以也顺便领略了厦大的风采。
在厦门一周时间,目睹南国风光,聆听悦耳琴声,感受大海波涛,遥望宝岛台湾,品尝美味海鲜,接受闽南文化。厦门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蓝天碧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回来后,最大的担心就是不敢吸气,惟恐把污浊的空气吸入肺里,呼不出来。
在返回的列车上,途径漫长的鹰厦线,当时鹰厦线还是单线。这个丘陵地带,火车翻山越岭缓慢行驶,途中站点较多,让车是常事。一路走走停停,我们整整在车上呆了五十八个小时。火车过了鹰潭站,睡在我下铺的一个乘客挂在衣帽钩上的包被偷了,包里有在厦门上车前他儿子塞给他的四千元。老头一路沮丧,自责不该要儿子的钱。
列车行驶到郑州,我女儿就不吃车上的饭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吃饭”?她说:“留着肚子回家吃凉皮”。于是,我们都忍饥挨饿八、九个小时,就为了吃凉皮,喝冰峰。到了西安,回到小区院子里,还没有进门,我们母女俩风尘仆仆,灰头土面就坐到摊上吃起凉皮了,行李箱就放在我们身边。那光滑耐嚼,香辣可口的滋味真够劲!走遍大江南北,尝遍各地美食,再好的美味,也比不过陕西的凉皮;无论走到哪里,还是家乡的味道最好;无论走得多远,心永远都在家里,月还是故乡圆啊!
本文作者: 师宝珠(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5:旅行故事随笔:黑叶猴之乡沿河
走进沿河,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县城那涛涛流动的乌江河,还能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傍晚的沿河更是光彩照人,到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沿河春季还开满了漫山遍野的李花,像躺在人间仙境里面一样给人一种十分甜蜜的香味,是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夏季还能吃到甜甜蜜蜜的空心李,也可以自己摘噢!每一年还有空心李节日。
沿河还有许多的美食,在这里我就不想一一介绍,是因为只有自己吃了才知道。当然说了这么多,我就满足一下你们的好奇心,沿河的美食,有灰豆腐、米粉、米豆腐、糍粑之内的。
当然来沿河必须去的一个地方就是麻阳河——黑叶猴王国,因为这里有自然的风光,还有许多值得你去了就终生难忘的模样。里面有美丽诗情如画直流的龙清潭瀑布,还有石牌,霸王谷。在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外,自驾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在麻阳河,首先让人看到的就是被称为黑叶猴王国,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多的一个黑叶猴生长之地。
本文作者:木子舟(微信公众号:四季徒步)
篇6:旅行生活故事随笔:寻访枫香村
早就听闻枫香村幽静,在山的那边,在云的深处。
今日酷暑稍凉,兴致一来,说走就走。一是辖区走访有要求,二来可了却自己一桩心愿。于是借得大哥一半新不旧的钱江马,叫上单位杨师傅坐在后座当向导,取道平坳,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走完水泥路,就到了上山的入口处。没有路牌,没有标志,绿树丛掩,顺水而下的岩石毫无规则堆在路口。如果没有向导,很难想象往上还有一个村落的存在。
摩托车一路轰鸣,像是咆哮,链条咔嗒咔嗒,轮子有点跟不上发动机的节奏,手脚协调配合也感觉失去了章法。不知歪歪扭扭游过了几个乱石堆,上蹿下跳跃过了几条沟和坎,跌跌撞撞划过了几处荆棘丛,低头闪躲钻过了几块东茅林,滑滑溜溜淌过了几条浅水沟。
机械与自然,谁也不服谁的气。
“蜀道难,难如上青天”,枫香道难,难在心跳间,险在心尖尖。几处笔陡的搓衣板路,大雨将岩石间残存的一点可怜泥巴也无情洗去,剩下一些大小不一的岩石块突兀在路上。摩托车仿佛是在一片片的石头上跳舞,两个轮子在不同的点上努力寻找平衡;人大气不敢出,心跳也霎那间像要停顿。空气紧张起来,出发时的欢乐劲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鼻尖开始冒汗了。
一路翻山越岭,路越来越难走,林子也越来越幽静,村落的影子却始终没有出现。东边几声鸟叫传来,西边林子深处又是几声低鸣,像是在提醒同类,有人入侵了它们的领地。我将摩托熄火,屏住呼吸,想聆听一下大自然的精灵们有一番怎样的对话。我听它,它听我,就这样僵持着,周围有一种令毛孔飕飕的沉寂。
有惊无险,我们终于顺利到达了一处土地庙,这预示着我们真正开始了今天的寻访之旅。土地庙是山间唯一的一座保存完整的建筑,收拾得比较干净。或许是出于对神明的敬重,我们下了摩托,沿着前人活动的行迹继续向大山深处进发。
说是屋场,其实不过是两栋屋,加上一块开阔地,房屋已破败不堪,只能大概看出当年的建筑范围。房顶垮的垮,塌的塌,断壁残垣,泥砖堆中长出的碗口粗的杂树,显示了主人远去的年久。
屋前的石臼、石磨还在,我准备去抚摸一下“石器时代”的加工工具,突然从下面窜出一个褐色的小脑袋,吐着信子。我倒退一个趔趄,瘫坐在地,看来每个领地都是有主人的,不能轻易冒犯。门前小溪的石堰上长满苔藓和杂草,上面的青石板上浮着一层青丝,细如头发,随水轻轻摇荡。我凝视着这个当年住户生活的重要场所,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片段,如电影般,自然,生动,有趣:早晨摘一篮青菜,拨开水面,也拨开了一天的序幕,鱼儿纷纷跳跃,分享菜叶上冲下的虫子或一小片翠叶,其中最活跃的当属火焙鱼中的极品“刺噶嫩”;中午,散工回家吃饭的男人,总要在进屋前去溪水中洗去身上的泥巴和汗水,脱得只剩条裤衩,露出黝黑发亮的脊背,将衣裤在水中摊开,一抖,一甩,一拧;傍晚,村姑是主角,婀娜的身段,小碎花的衣裳,是小伙们眼里晚霞的云彩,“啪…啪…啪…”洗衣槌落下的歌声,又飘过多少小伙子情窦的新门,撩起一片水花,闪过一道彩虹,又是一阵“格格格”爽朗的笑声。
沿溪而上,溪水汩汩,清澈见底。在一深潭处,我们拨开石阶两边簇拥的灌木,坐在潭边石头上。山间湿润的凉风,冰爽入肺。捧一把水,好凉好凉,入口,清甜清甜。丢一颗石头,旁边一只青蛙迅速一个猛子插到了水底,后腿一蹬一蹬的姿势怎么看都优美有力……
本文作者:尹若松(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7:关于旅行的故事随笔:华山观日出
7月下旬的一天,一行5人游观华山,夜宿于东峰宾馆。次日凌晨4时,即被宾馆工作人员“看日出了,租大衣”的吆喝声吵醒,于是便匆忙穿衣登峰顶观日出。
华山上天亮的很早,不到4点半山路已清晰可辨。到东峰极顶后,方感“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峰顶上已聚集了100多人。听口音,有东北的,广东的,江浙的,更多的则是陕西人。可喜的是,人群中还有几位外国游客。华山的夜晚气温很低,暑天睡觉竟需盖上厚厚的被子。清晨的华山东峰,寒气逼人则可想而知。租来棉大衣的人,不得不将大衣紧紧裹在身上御寒。我们几个人虽然加穿了衣服,仍然感到寒冷难耐,但一想到马上就会欣赏到日出美景,似乎寒冷也算不得什么了。
5时20分,东方的云海逐渐明亮起来,脚下的下棋亭及身后的西峰和南峰已历历在目,而俯眺关中平原,唯见灰黑朦胧,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境之中。10分钟后,东方云海中出现了一个淡红色的亮点。接着,这个亮点不断变大,向南北扩展成一条宽阔的淡桔色的彩带。彩带上有云雾处呈黄亮色,没云雾的地方则为银灰色,即人们常说的“鱼肚白”。5时30分,东方较高的云朵下沿,首先染上了深红色的霞光。朝霞由此不断地向较低的云海中延伸,南北一线,连成一片。既而朝霞又将较低的云层映衬得五彩斑斓,金灿灿的,有淡有浓,有亮有暗,宛如锦缎漂浮,美丽极了。5时40分,虽然朝霞不断地变红变亮,而企盼日出1个多小时的人们不免不耐烦起来。有人窃窃私语:“今天东边有云,太阳不会出来了!”“下山去吧,别在等了。”有人则走来走去,不像刚登峰顶时那么专注东方了。
5时43分,东方云海最亮处下沿较灰暗的云层中,突然腾空出现了一个殷红色的小点。有人不禁惊呼道:“看!太阳出来了!”不耐烦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人们屏住呼吸,远眺东方,观察着红点的变化。红点由小变大,顷刻间变成了一截两端微微向上的红线;随后红线的中间变粗起来,成了一个殷红上弦“月”;上弦“月”又逐渐变成了一个银红色的半圆;半圆又很快扩展成一个上边有直切口的红“球”。5时46分,一轮圆圆的显得很大的红日已经挂在了朝霞下方的云海里。人们立刻激动起来,指点说笑,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照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瞬息之间,含羞的太阳开始吐露出金色光芒,变得明亮刺眼,人们不再敢肆无忌惮地直视它了。此时回望南峰的朝阳洞,早已是金光满山了。
对人们来说,见日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虚度的几十年中,我却从来没有留意日出的情景。惟有这一次在华山东峰观日出,看得是那么认真,那么一丝不苟,那么迫不及待,那么激动人心,那么萦怀难忘!日出是美丽的,华山的日出更美丽!
本文作者:梁建邦(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8:旅行故事随笔:海上云天,美丽珠海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遥不可及的事,我们曾向往走进人群,然而又想逃离人群。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一些陌生的人,坐在一起聊天,彼此叙说自己的故事。
珠海,是我第一次旅行的地方。虽说去珠海的路途过程曲折,广州坐大巴一路塞,但这里的美景没让我失望。
早就听说,在我国的南海之滨,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像一块大磁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它,就是美丽的珠海。
下车后,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感觉自己伫立在海天之间,这里有蔚蓝的天,形状各异的白云。
五个人,走在一望无际的情侣路,吹着温暖的海风,坐车的疲倦很快就消失了。在这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手挽着手散步的情侣,也可以看到一群骑着单车在追逐的年轻人,还有敲锣叫卖麦芽糖的伯伯穿梭在这海岸线上…
沿着情侣路一直走,就可以看到珠海的象征:渔女。在渔女下面时常都挤满了拍照的人,这次也不例外。
乘上开往东澳岛的游船,一路与海风相拥,看着海面上零零散散的渔船,偶尔有几只海鸥飞过海平面,一切都感觉那么惬意,自己也早已沉醉在美丽的风景里。
傍晚,走在沙滩上,望着被夕阳染红的大海,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拨弄自己的金发。
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滩上,闭着眼睛,自然地摊开了双手,我想拥抱着大海,享受着这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
珠海,是一个值得去的城市,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却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城市建筑!
本文作者:北城没有海(微信公众号:四季徒步)
篇9:我的旅行故事随笔:觅得后海
与后海的邂逅是一场艳遇。
一提起艳遇,人们似乎总会联想到情色与暧昧。其实,人与大自然的邂逅亦是一场艳遇。有人仰慕于一座山,有人垂青于一方水,哪怕只是一块丑石,都有可能让某些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我始终坚信,在大自然和人之间,存在着一条秘密通道。人在不经意间被一物一景打动,当无形的秘密通道被瞬间打通,当尘封在内心深处最隐秘最柔软的那一隅被顿时激活,那种“妙处难与君说”的感觉谁能说它不是一场艳遇?
第一次与后海相逢是在我从西北初来京城的四月。今年这个季节的北京,天冷得有些不近人情。人间四月天的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树枝像是冬眠未醒了无春色。被西北的劲风吹大的我,初到京城仍然消受不了京风的凛冽。透着寒气的冷风挟裹着热情的微尘,横冲直撞鲁莽造访每一个毛孔。难得一个有懒懒阳光的午休时分,见了阳光就灿烂的女同事们急不可耐地走出办公室想要晾晒心情。
“带你去看看后海吧!”一位热心的同事提议。
后海?外乡人的我只知道北京有中南海、北海。后海,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然而,正是这一个“后”字,蓦然间让我联想到了“后花园”,那应该是能抵达人心灵的地方吧?未曾谋面,一个“后”字已经先入为主赢得了我对后海的心驰神往遐思无限。
性情中的我,能否与后海邂逅一场艳遇?
从北兵马司胡同出发,穿过帽儿胡同疾步前行。突然,一幅藏匿于高楼林立间的妙曼湖景图,在我迫切的脚步追赶中呈现眼前——碧波荡漾,垂柳拂岸,湖轩水榭,空明深邃!说是“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绿盈盈清凌凌的水面上,汉白玉拱形桥婉约横陈。绿树掩映亭台半隐的湖心岛,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曾经沧海抚琴低吟的女子,惊艳却不容亲近。你似乎可以听见隐约传来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却无法轻举妄动为她轻拭粉泪。她就是这样在不远不近处,不温不火地吸引着你,也拒绝着你…..岸边万条垂柳的新绿丝绦,善解人意地安抚人们:春天的脚步是严寒阻挡不住的。是的,挡不住的。它已经如期抵达我们的身边,只不过寒冷的表象暂时蒙蔽了人们对于春的感知罢了。看看眼前这一方清清碧水,她在料峭的春风里,从容地泛着微澜,那么不卑不亢,那么悠然自得,那么物我两忘。
我惊喜于这喧嚣中的宁静,浮华背后的清幽。“后海”一名的正解,是说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只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人们习惯地用后海代指什刹海。她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与景山、故宫遥遥相对,距离天安门也就只有四、五站地,名副其实处在市中心。
这恰恰是后海打动我的所在。在我看来,正是她繁华中坚守的这份从容和宁静,成全了我直觉中对于她“后花园”的期待。尽管周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环绕着这一方水域的空间却是出奇地清幽自在。后海以一池秀水隐匿在城市中心,如同一位隐于闹市的秀女,风情旖旎,仪态万方。数百年来任凭风云流转,后海以自己内心的定力,从容应对着红尘纷扰,在宁静中看四季轮回云卷云舒。正午的后海游人并不多,这使得我眼中的她不像个被市场俘虏了的旅游景点,倒的确像一个让行色匆匆中忙里偷闲的人们放牧心情的“后花园”。世间万物,冲锋在前的,都是冠冕表象,而后方,才真正直逼心灵。
灵性的后海,你可否荡涤我的一身疲惫?
静静伫立在清风袅袅的后海岸边,面对这一泓碧水,那些自以为放不下的事,那些纠缠于心的人,那些像蚕一样吞噬着心的桑叶的纷纷扰扰,顿时豁然开朗。我分明看到,在我和后海之间,那条心灵的秘密通道轻易地被瞬间贯通,我寻寻觅觅的知音就在眼前。
我得感谢,在最焦灼惶惑的时候,我有了和后海的这一次意外邂逅,难道真的是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安排?我这一次舍家别子的远道而来,注定就是为了接受后海的点化吗?这些日子,我总是固执地称自己为外乡人,但此时此刻,面对后海的一腔从容,我才知道,这样的固执多么矫情。
在被同事们第一次引荐后,隔三差五,我就要独自来到后海,有时候是中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候是黄昏,脚随心至,走走,看看。自从有了第一次相遇,后海便成了我割舍不下的情缘。
多少次沉醉在夕阳西下的后海。此时的后海,越发地风情缱绻。后海于我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个即便在人来人往中也能让人心有所思的性灵之地。
好几次,我分明看到,穿越历史的烟尘,从后海边上醇亲王府的大门里,一个面容清秀眼神忧郁的才子款款向我走来——
纳兰容若!
胸纳幽兰,神容自若。一个有着这样旖旎名字的人,一个文武双全才情旷世的人,即便三十一岁就在繁华世事寂寥心事中绝尘而去,可是数百年来,沉醉在他的词句里长醉不醒的,谁能数得清又有多少人?
单凭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足以让这个名字一触眼,就在人心里深深扎下根,不论什么时候想起,都会玩味感叹:爱愈深,伤愈重。人与人之间最美最没有痛苦的,恰是最初的惊艳。人们被欲望挟裹着,要死要活地爱一场,曲终人散最后留在岁月里的跫音,往往就是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人与人之间最恰切的话,都让他,写绝了。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被命运安排在天皇贵胄的家庭里,注定应该是富贵荣华,繁花锦簇的贵族王公,写出的词句却是哀婉凄绝惹人断肠。我常常想,诗人气质的他,骨子里应该是落拓无羁、超逸脱俗的,如果放逐民间,也许对他反倒是一种成全。但造化弄人,纳兰容若偏偏却是皇帝的御前侍卫,伴君如伴虎。将一个诗人困囿于勾心斗角的宫廷,当诗心每每遭遇强权,这对于他又是多么致命的伤害?三十一岁就绝尘而去,纳兰才子,你难道是在忧愤抑郁中放弃挣扎的吗?
我相信,三百多年前,这一泓清水,一定是停泊了纳兰才子无尽的疲惫,包容了他无法言说的忧伤。累了,苦了,伤了,纳兰才子就会来到这里,与后海心灵对话。“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波光粼粼的后海水中,仿佛依稀可见纳兰容若流不竭的断肠泪。
生命就像一本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彩。纳兰才子三十一岁的生命,如一颗流星,只在苍茫天宇划一道华丽的弧线就黯然陨落,但他的文字,却如这一泓清池,生生世世鲜活唯美,后来的人们在他的文字滋养中流连。
纳兰容若——后海滋养出的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莲花。
这是一方连着故宫龙脉的水域,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除了醇亲王府,后海周边的恭王府、涛贝勒府等等王府旧址,都在陈述着远去的皇家遗韵。后海附近不仅有钟鼓楼、广化寺这样的建筑、古迹,而且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这样的名人故居。据说,历代的高僧们也都喜欢在这里修寺建庙。
看着不远处的庙宇,突然间想起一则故事——
一个苦者对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可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于是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人生在世,有时候难免被自己困在某个死胡同里憋屈得几近窒息。这个时候,如果能遇到智者引领,也许就能轻易地找到出口。这个智者,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或者只是一山一水的点化——一如眼前的后海于我。
“半池鸭绿水,几阵柳丝风。缓步寻芳径,疑与桃源通。啼莺断还续,人在画图中。”这是我在后海岸边岩石上读到的一首诗。其实,后海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
本文作者:王红霞(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10:旅行故事随笔;并不遥远的风光
那天长风兄约图,我很爽快:“明天就可以给你”。可他一说要配上文字,我心里就发毛,语气变得很没底气:“那要给多点时间”。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无异于李逵葬花,黛玉抡斧。
风光摄影我是个业余粉丝,拍时多半是手乱心慌,手里忙着找滤镜片和参数设置,心里怕光线很快没了,两个字了得:焦躁。根本没有大师说的“边听音乐边等光线边酝酿灵感”那种幸福。几年来拍的很多图,“拍后感”早忘了,就算没忘,多少也变了。
不过这也符合我散漫没条理的恶习。我选了二十一张图,整合了新敲的和原有的一些文字,做成一碟杂碎拼盘。图片大多是安大略省的风光,离我居住的多伦多市也就几百公里以内的范围。有的就在住宅附近的野地拍的,也有少数其它省份和跨境的。(罗庆辉)
阿冈昆省公园(Algonquin Provincial Park, Ontario)。绿色是我的第二喜爱。不过说实话,对中学课文里那句“那醉人的绿啊”总是共鸣不起来。绿就是绿,跟超市里新上架的菜苗没什么两样。你装,或者不装,它都一样嫩。不一样的,是绿色以外的氛围。加拿大没有中国江南水乡那种柔肠幽怨。绿的外围,是荒野,是原始,是土著。
远去的喧嚣,麻木的视听,太安静,又太拥挤,内心终于无处可藏。
于是向往那片宁静,也许是涛声,因为太远;也许是你的气息,因为太近。
安大略湖。初春悄悄的泛绿,在潮落时讲述水下的故事。
野花属于野地,野百合没有春天。但野花在晨雾中也有忘记身份的幻想。
夏季太短暂,荷叶等不到月圆,已经做完了整个季节的梦。
目睹太多的风暴,从无法考证的遥远,这份铅灰色的凝重,和纹丝不动的坚持,仿佛祖先立约的印记,永远沉默。
秋天由一阵凉风开场,又以满地枯叶谢幕。 秋天是什么?是一段记忆,还是一组色彩?周边没有红叶,红岩和夕阳的金光营造了另一组秋色。小岛,被围困的美丽,缺的不是欣赏的目光,缺的是出去走走看看的自由。
每当镜头聚焦在一处陌生的景致, 微风阵阵,耳边仿佛传来季节的絮语:你也许还会来,也许永不再来,而我,每年都来。你只是时间的过客,我才是时间的守护者。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不理解鱼的洄游和鸟的迁徙。它们走的时候都这么励志:为了返航,我必须出发。
色彩愉悦视觉,也干扰视觉。把色彩剥离,纯化成黑和白的对峙,纯化成光和影的对峙,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的晶莹透彻。
总有光线到不了的角落,黑暗除了拥有夜,还拥有白昼的投影。黄昏的郊外再也听不到牧歌,而牧羊人最先听到的信息,两千年了,还在四处传送。
朝晖映带下的寒冬,能找到一块烧红的冰么?它的滚烫从何而来?总是偏离季节的韵律,唱自己的歌。
休伦湖微滩(Tiny Beach, Lake Huron),春天还遥遥无期,湖浪早已迫不及待。
闪高湖(Lake Simcoe)。激情在冰层下涌动,不停地堆砌着冰与火的对话。裂缝中,一个全新的季节即将诞生。
"灯光计算着夜的容量...星星提高你的歌声”(北岛)。
夜把白昼收进瞳孔,
在黑暗的边缘,智慧咪成一道亮线。
然而隐匿并非消失。星光是智慧的延续,在黎明道出真相。
安大略湖。视觉在凌乱中游移,试图寻找那条连接冰与火的引导线。
安大略湖。初春一个华丽的下午,留守者用同样的体姿和神态,重现秋末目送大批朋友南飞的场面。“平安的去,平安的回”,首领对他们如是说,心里却想:我们虽然不是原住民,却也不是新移民。我们一直都有本地户口。我们宁可留下来冻死,也不在飞行中累死。我们的征途不是星辰和大海,我们都不喜欢小周。
休伦湖(Lake Huron) 的微滩(Tiny Beach)去过无数次,只有这一次最接近答案。初春的某一天,大势已去的冬季拉不下面子,在黄昏摆出最强的融冰阵,与前锋暖流对决。
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喜欢把人物融入风光画面,以前可不是这样。分不清这张是风光还是人文。朋友戏称是五花肉,我起了个特深沉的标题叫“奔赴黑暗”。
秒针敲打着地壳,渐现夜的脉搏。时间簇拥着想法,把晚霞和夜,都抛在身后。
他们没能迎来黎明的欢呼,他们将用马拉松的坚韧,去完成漫漫长夜的一段接力。
本文作者:罗庆辉(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篇11:关于旅行故事随笔:寻师东坡行
应徐老师之邀,前几天的一个早晨与他及田老师一起驱车去拜访王老师,散文集【云横秦岭】及【雪拥蓝关】的作者王晓飞老师。
车子从市南出发,行驶在越来越高的公路。回头张望,渭南市区被远远的甩在脚下,一览无余,好像一幅从塬上飘下的建筑画,在阳光的热浪蒸腾中,漂浮不定,微微颤动。
一路上,徐老师与田老师在欢快地聊天。我因第一次见田老师,自然是话少。不过这样倒有好处,可以安心地尽情欣赏车窗外的景色。
茂密的绿树从车旁飞速掠过。车子贴着一边是立土,一边是沟壑的公路行驶。那漫山遍野的绿,越行进越葱荣。刚开始还能看到绿丛中的黄土零星其间,到接近目的地时,沟壑完全是一汪碧波,荡漾在公路两侧。到了一个岔路口,我们顺路而下。窄窄的水泥路面只够一辆车子通过,旁边还有电话里说的竹园。只是不能叫做竹园,因为只有寥寥的数株而已。车子下行,有两间民房赫然路旁,还有一麦垛。心想可能是这里吧。电话一问,错了。
掉头行至国道口。我们不知如何前行。徐老师打了电话,说是东洛村。车子停下,刚好有一村妇行走路旁。问之,手指。车子拐向了反方向的又一通往东洛村的路径。
这条小径真是幽静极了。两边的树木苍翠欲滴,车子在树洞穿行。不时有农家的芦花鸡从车旁路边的草丛悠闲走过。七拐八拐路分成了丁字行,又不知该前往哪里。停车,徐老师递给一位路过手拿农具的50多岁的男子一根烟。他打通电话,让那人接说。之后又返回原路,直奔前方的加油站,说人在哪里等我们。
小心的慢速下行至国道,行驶一段时间,果然一加油站出现在右侧前方。停车,下来寻望,并不见有谁接应。电话之后。又拐回原路。怕是我们要找到中午了,徐老师笑着说。还真是,我们三个都没去过王老师家。甚至村名都搞错了。王老师是在东坡村,而我们却在找东洛村。一再的电话核实之后,才得到这正确的地址。
回转到第一个右侧岔路口,又电话,这次对了。行驶了一段曲径回肠的乡间小路,南塬的沟壑绿帐已把我们包围。车子贴着右侧盘旋慢行。果然有一片竹林在右侧出现。是了,我们不约而语,一定是了。刚一转弯,从车窗就见有一老者在不远处的坡下拄着一根木棍在向我们行驶的路上观望,心想,这就是王老师吧。
刚把车子停在路旁的一处空地,王老师就已弓背从小坡爬上,欢喜的眼睛神采奕奕,两排洁白的浩齿,爽朗的热情笑声,呵呵呵。我们走进树荫婆娑,空气湿润幽凉的羊肠小径,耳里充盈着嘹亮蝉鸣,身心特别的惬意舒坦。真是个世外仙居。
随王老师下小坡,几只芦花鸡在沟边的麦垛边悠闲地啄食,高大的核桃树绿果累累,一只花猫懒懒地卧在树下的石盘上打盹。富态的王老师夫人满脸欢喜地望着门外。他的6、7岁的小孙孙见有人造访,欢喜地跑到爷爷跟前,睁着他那好奇的带有灵气的眼睛歪头看着我们。
进得门来,落座红木沙发。清凉沙甜的西瓜便在主人的寒暄声中递到我们手里。王老师寸头银发,精神矍铄,目光犀利睿智,仿佛能看透人的灵魂。他谈起话来,满面春风,声音洪亮,白净的脸庞不时泛起喜悦的光芒。尤其当他讲起母鸡下蛋时的情景。起初母鸡的“咯咯哒、咯咯哒”,声音平和,仿佛告诉同伴:去下个蛋,去下个蛋。当母鸡卧在那里时,另一个鸡迈着签名步看到后。“咯咯哒,咯咯哒”意思是你下蛋你下蛋。产完蛋后,那声音是自豪骄傲激越的嘹亮,是提高嗓门的:咯咯哒咯咯哒!仿佛向全世界宣布,我下了个蛋我下了个蛋!王老师讲得惟妙惟肖,引得我们几个大笑不止。
享受着室内的清凉舒爽,以及从窗外传来的蝉鸣,鸟鸣,偶尔的几声竭嘶底里的鸡鸣,还有隐约的犬吠。时光在美好的气氛中流淌。
这时,王太太已笑盈盈地端上饭菜。凉拌豆角是自家种的,一盘土豆丝,一盘牛肉,一盘牛肚丝。四碗鸡蛋醪糟。几个冒着香甜热气的白膜。
当我们咬了一口绵软劲道的馍时,一下子让人想到了小时候饭菜的味道。那是久违了的妈妈的味道。田老师说馍真好吃。王老师说是自家的麦子磨的面,没有任何添加剂。怪不得口感这么好。如今的城里人,哪能吃到这样的面。增白剂,馒头填充剂,色素膨大剂,无子果菜避孕剂,地下根茎呋喃丹……如今那,人都钻到钱眼里了,那种淳朴的公信良俗已被私利所取代,说起是时代进步了,可得癌的人多了。仔细想想,市场的东西哪里敢吃?但不吃不行,你总不会天天辟谷修禅,养生的不食人间烟火。污染于我们的生活实在是悲哀的无奈。
一顿家常便饭,几口香甜馒头的心满意足,让我们此行感慨万千。那个淳朴善良美好的时代已成为一种深刻的记忆,留在了我们的灵魂里,留在了沧桑的岁月里。
饭后,我们拿了小凳,出门落座在门前一小片场地的核桃树下。树下有一石墩,紧贴着盆粗的黑灰树身。在这颗树的东面约有十米处也是一核桃树,小些,仿佛是夫妻树。它们并列站立在沟沿,彼此枝丫执手,彼此尊重,于雷电雨雪,于春秋四季,默默经年。两颗树的南面是深深浓密树丛的荒沟,长满了槐树和不知名的杂草。
望断沟坎,大秦岭巍峨的山脉如油画般铺蜒在蓝天白云下。婉转的鸟鸣从葱绿的林间传入耳膜,清脆如笛,曼妙动人。循声望去,难觅影踪。
一只小黄狗在不远处那颗树下奔跑,好像在追蝴蝶。两只公鸡一前一后在几根废弃的长木上引颈前行。那只猫还卧在石盘上如一只雕塑,不知在思索什么。麦垛的顶部由于风吹日晒已经显得灰黑老旧。近旁的地面灰色的土壤有被雨水淋过干后翘起的干泥片片。我们坐的地儿基本很平整松软,如同厚实的地毯。
王老师坐在一张木椅上。他的一只脚看来有些红肿。了解后方知是几个月前骨折的缘故,还没完全恢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老人家的兴致,与我们说起他几十年前的一些趣事。说那时狼多,时常在夜间嚎叫,经常出没村社。有次他与村子人辇狼到山里与狼对峙。狼会根据你人的多寡判断是否与你决战。真是聪明机警,智慧狡猾。还讲一次把狼打死了,往后背一甩背回来了。真是英雄风范,令人惊叹。
望着蓝色天空如棉的云朵,望着漫向远山的一汪绿意,听着王老师徐徐道来的陈年旧事,仿佛时光穿越回久远。眼前的红房碧瓦幻化成茅舍孤烟,袅袅成一缕诗意,飘进了我们的心里,浸染着我们的情怀。
徐老师站起来,双手叉腰,目光凝视着远方,衬衫洁白蓝裤修修。田老师花裙飘逸如仙,左手夸一枚红色小皮包,右手拿着手机在拍照。王老师那只伤腿裤管卷过膝盖,脚蹬一双深蓝凉拖,白色T恤,面色红润喜悦内敛。我坐在木凳上静听默看。依然是不时泛起的笑语爽朗,依然是阵阵蝉鸣涌起的声浪如潮,依然是点缀其间的小曲鸟鸣,依然是树荫下我们忘时的叙谈。
不早了,我们该走了,徐老师平静地说。
走,给你们看样东西。王老师一边说一边起身,把我们带到邻家他的老宅。
黑色的老式木门油漆已经脱落,露出斑驳的木色。门的两侧青砖累就的台阶也已如牙齿掉落般显得参差不全。台阶上垒满了整整齐齐劈好的烧锅木材。门两边的墙壁是用泥巴泥过的,看起来已斑驳老旧。
进得门,右侧是一老式朱红旧木柜,木柜紧南是炕。从进门一眼就能看到后门。后门外入眼的是一个石墨盘眼里长满树根的立土,往上看是一颗高大的树,立土高过房子,好像房子在坑里盖着。王老师把我们带进了一进门左边的房子。房内右手是一个老旧的一看就有些年头的掉漆箱子,靠着里边的是土炕。炕上是芋子编就的发黄的席子。他打开箱子,从里面依次地拿出了好多纸质灰黄的本子及许多获奖证书,摆满了炕沿。若摞起定有一米多高。翻开本子,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书写在如作文本子的方格里。
我不知道徐老师,田老师此刻的感受如何,在我已是深深地震撼了。在这些本子与文字的背后,我看到了老一辈作者辛勤付出的汗水,看到了那是怎样一种对文字的挚爱恭敬,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经受了怎样的岁月洗礼,才得以迈进文学的殿堂。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志与毅力啊。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不苟于世俗的套纠,在自己的心灵田野,用笔尖开垦出一片灵魂的田地,植入思想的青苗,用心血浇灌出智慧的花朵,幽香饥渴的心灵,这是多么高尚而又令人敬仰的事啊。
在回家的途中,我已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因为,有一道更加美丽的风景占据了我的心。
本文作者:雷秀玲(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2:关于新塍古镇的旅行故事随笔
熊人协|游新塍、走绿道,品美食
千年古镇新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美食众多。明清时,新塍即已成为秀水县四大镇之冠,是嘉兴西北区域内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新塍地处江南水乡,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具有浓郁的江南古镇风情:两街夹一河,街衢枕河而建,白墙黛瓦、河埠驳岸、小桥流水人家相互映衬,轮廓优美,色彩淡雅,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新塍的能仁寺,亦称小桃源,位于古镇东南,始建于梁代天监二年(503年),距今1500余年,唐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取名福业院,能仁寺阅历千载,几经兴衰,屡废屡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她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据载,1938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寇纵火焚烧东南半镇,能仁寺被焚毁,幸存遗址仅有蚕王殿、砖塔及千年古银杏树。到1997年12月,能仁寺复建,恢复开放。
园中原有曲水回栏、小桥接槛、平堤烟柳、南院风望、绵浪桃花、绿枝画舫、溪阁观鱼、萍轩玩月、石栏河沼、画屋梅林等十景。现辟建为开放公园,园内两池之间有假山一叠,名凤山,是能仁寺的遗物。园中尚存有古碑,原山门前的银杏树栽于梁代建寺时(公元503年),虽逾千年,但仍然生机盎然,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高20多米,胸围6.4米,青碧参天。“突兀撑天宇,枝柯挺百尺,如峰耸天际,若剑指苍穹”,这棵1500多年的古银杏树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最美银杏树王”之一。
新塍古镇美食众多,除了杨阿六缸蒸羊肉、荣荣月饼、阿毛糕饼、吴哥烧卖、老王烧饼、新塍黑鸭、杨婆婆臭豆腐、晓明板鸭、凤舞斋麻花之外,还有吴贝烧鸡、徐珍斋糕饼、新旺记手工糕点、新入洞房芝麻酱、味德丰酱鸭、老姚糕点、禾塍烧麦、谢氏甜酒酿,还有陆家桥糕点,包括芝麻糖、芡实糕、糖霜麻花、麻饼、绿豆糕、月饼、咸烧饼、梅干菜饼、花生糖。《海绵宝宝》里有个蟹老板,新塍有蟹(瞎)叉三烧卖,也是名震一方。新塍的美食各具特色,让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
2018年初,东升西路延伸段完工,进一步加强了古镇新塍与主城区的连接,同城效应作用显著,对于促进新塍古镇的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市民能更加快捷地前往品尝丰富的美食、游赏迷人的景观、感受古镇文化的独特魅力,走新塍绿道的人也越来越多。
作者:熊人协
公众号:南湖文学
★ 去僧冠峰游玩作文
★ 李白黄鹤楼诗
【关于旅行的故事随笔:武汉黄鹤楼(共12篇)】相关文章:
又见炊烟起杂文随笔2022-11-12
那座城市双眼皮生活随笔2023-12-28
我的家乡武汉作文600字2023-12-19
高中生共战疫情的随笔作文2023-09-10
烟与男人散文随笔2023-04-21
黄鹤楼的优秀导游词2023-03-24
武汉游记作文700字2023-08-06
短文两篇教案2022-05-30
武汉游记作文600字2023-05-26
武汉之旅作文2022-11-21